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合集下载

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②试解释长江沿岸的地下径流是如何形成的?地下径流与长江水有何关系?
案例二:小天池是庐山主要的风景点。“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曾被当地人赋予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色彩。那么,为什么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
1、一条河流有多种补给水源,但通常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2)图中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有哪几种存在形式?(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
出示课本图3.1“水圈的构成图
”,读图思考:
(3)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哪几种陆地水体?其比重如何?
(世界的淡水中,河流水和湖泊淡水分别占了世界淡水总储量的0.006%和0.26%,再加上少量的浅层地下水,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水资源是有限的。)
对人类的影响
海陆间的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结合长江流域图,根据你对水循环的理解,绘制一个更简单的长江水的循环示意图。
(通过“一江春水向东流”把长江水回归大海,再通过夏季风、台风等把水汽输送给陆地。)
(3)长江干流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分析长江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图片配诗歌)
如①长江三峡景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课设计(详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互相转变的关系②能绘制表示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剖析常有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种类、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得实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部署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睦发展的观点。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互相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种类、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课方法启迪解说法、议论法、多媒体演示法、事例剖析法等等。

四、教具:多媒体教课平台五、课时安排: 1 节课六、课型:授新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此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真的“奔腾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停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互相联系的水体【自学研究 1】联合图 3.1 ,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种类?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增补小结(展现课件幻灯片4和 5)。

答案: 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散布);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大海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样水体之间拥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自学研究 2】阅读课本 P54 图 3.2 ,思虑以下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波及哪几种水体?2、假定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别,剖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山大附中试验学校张洪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2.能说出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意义.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且说明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过程与方法1归纳创新:参考水循环示意图,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2原理应用:用绘制的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节约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设计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长江水是源源不断,径流不息吗?新课讲授: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老师引导:展示液态水的四幅图片,地球上的水体多种多样,还有哪些类型?阅读教材54页内容结合图3.1进行自主预习.学生:说出各种水体类型,加深印象.老师展示水圈构成图,引导提问:地球是一个水球,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说缺水?学生:根据预习知识进行回答.老师引导提问:以地球上的水体是否有联系.以河流的补给类型为例进行分析,完成探究问题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河流不同的补给类型及其关系1、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A、B为河流水与地下水,C、D 为河流水与湖泊水)2、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密切相关.?3、下图中的河流有几个汛期,哪几种水源补给形式,一般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4、地中海地区与我们菏泽地区的河流流量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转承:自然界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连续又不规则的圈层,那他们如何进行连续呢?填写自主预习知识二二、水循环的过程播放水循环视频利用视频及课本完成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叙述水循环的过程.合作探究1、画出缺失水循环过程的方向,并在图上写出名称2、近几年黄河下游经常断流,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或避免河流断流呢?三、水循环的意义展示四副图片(水循环意义的案例),由学生依次说出原因,意义.课堂小结:。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水文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2.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中用水情况,共同制定节水措施,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图表、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各环节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能够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水文现象。
-分析和解读与水循环相关的图表、数据等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标准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标准教案)

玛纳斯县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地理备课组教案主备人:沙合提
反思: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

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

"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

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进而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很自然地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前后衔接很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圈的构成特点,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新课学习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汽,那么请问:空气中的水汽有没有可能来自于来遥远的南极大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或者是美丽的太湖呢?好,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请同学们注意三个行为动词:即运用……、说出……、说明……。

那么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自然界的水。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板书)请同学们自主完成第1题。

[投影] 1.[自主学习]读水圈的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水有种形态;②有多种水体:最主要的是,淡水的主体是;③不同的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

请学生回答:①水有三种形态;②最主要的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老师:同时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具体会是一种什么的联系呢?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合作完成第2题。

[投影]2.[合作探究]读图3.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水有哪些可能的来源?(河水的来源即河流补给)(2)图中河水有哪些可能的支出(消耗)?结论:不同水体之间具有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3分钟。

请学生回答:图中河水可能的来源有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可能的支出有径流、下渗补给地下水、蒸发、补给湖泊等。

老师总结:不同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转化)的关系。

[投影] 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问: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强化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自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水循环这一具体领域,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水循环的环节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a.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方法、步骤等;
b.进行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数据;
c.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d.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c.结合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析水循环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教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在黑板上画水循环的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三.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四.教具准备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固态水存在在哪?(冰川)液态水存在在哪?(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沼泽、生物体内)气态水存在在哪?(大气)这些都是我们地球上的水体,主要类型有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水圈。

读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

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3.1自然界地水循环学案[考纲及解读]1、水循环地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地地理意义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地影响3、描述陆地水体地相互联系,区别河流地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地相互补给关系地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地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地积极与消极地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一、相互联系地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地圈层——水圈.b5E2RGbCAP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地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地, 占全球水储量地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地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地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地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地;p1EanqFDPw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地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地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地还不多。

DXDiTa9E3d 水资源地概念:狭义地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 河流水地补给类型: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案例1:补给关系为: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地补给关系是.[知识点小结]1、陆地水体地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地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地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地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地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RTCrpUDGiT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地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地变化而变化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季节变化较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5PCzVD7HxA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地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地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二、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地水地过程.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

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圈
陆地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生物水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 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 探究,总结知识点。然
3.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体有: 冰川水(主、体)
、 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生生质疑,师生质 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 握。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4.陆地各种水体的补给类型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类型:
海洋与陆地之间——
循环;陆地与陆地之间——
循环;
海洋与海洋之间——
循环;
2.环节
蒸发(蒸腾)、
、降水、
、地下径流、

3.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枢纽,迁移地表化学元素;
④塑造地表形态。
【课堂练习】Biblioteka 重点变式,拓展延伸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 习兴趣
【教学过程】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
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
1.水的三态
易错易混知识。
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地球上的水体构成 大气水 海洋水
1.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
主动实践,感悟方法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2.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

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
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

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

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
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9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

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

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

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

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计算机显示】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
(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

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
1、定义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活动与探究
作业
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

教学反思
从课程标准看重点确定,本节涉及的内容标准可从分三个层次解读。

一、学生要能够“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前面说过,说出和说明在目标层次上明显有差别,课标明显对“地理意义”的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无论是说出还是说明,学生都要运用示意图,这里的示意图应该有多个,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水循环示意图”,换言之,“水循环示意图”本身不是落点,它是个中间体或者说是个桥梁,落点是“说出过程、环节和说明意义”,也就是说,“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比掌握“水循环示意图”本身重要;
三、“自然环境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动”是隐含在“水循环”具体内容中的核心内容。

与大纲版课程不同,新课程水循环这节的内容标准是放在“自然环境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动”之下的,可以看出,新课程更加注重从整个自然环境看水循环,而不是从水要素角度看水循环,也就是说要突出水循环对整个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即地理意义,这是本质的区别。

教材本节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只此一句便把本节教材与各个章节联系起来,水循环主要动力之一来自第一章的所说的太阳辐射,同时它转换了太阳辐射能,促进了全球热平衡;水汽输送的重要载体是第二章所说的大气环流,同时它加大了大气环流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全球的水平衡;径流输送的重要前提是第四章所说的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势变化,同时它又不断塑造了地表形态特别是河流地貌的发育。

从节内编排看,其起点和落点都是在讲水循环的意义,第一目标题为“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体何以能相互联系,靠的就是水循环。

教科书第一目最后一句话“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其实质也就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之一即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特别是陆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教科书这样处理是在引导教学要把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说明贯穿始终。

A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蒸腾 蒸发 降水 地下径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