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2节 电动势

合集下载

第7章第2节原电池及电动势

第7章第2节原电池及电动势

① 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②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表示; 同相不同物种用“,”分
开; 溶液、气体要注明cB, pB;盐桥用“||”表示 。
③ 若电极反应无金属导体, 用惰性电极Pt或C (石墨)。
Fe3+(c1),Fe2+(c2) | Pt (+)
(-) Pt | Cl2(p) | Cl- (c)
2H+ + 2e- = H2
Pt(s)∣H2(p)∣H+(c)
半反应与常见电极类型
⑶ 不同价态的离子电极,须加惰性电极
Fe3+ + e- = Fe2+
Pt(s)∣Fe3+(c1), Fe2+(c2)
⑷ 金属及其难溶盐电极
AgCl + e- = Ag + Cl- Ag(s)∣AgCl(s)∣Cl-(c)
甘汞电极
电极反应: Hg2Cl2 (s) + 2e- 2Hg(l)+2Cl-(aq) 电极符号: Pt | Hg(l) | Hg2Cl2(s)|KCl(c)
标准甘汞电极: c(C l)1.0m olL 1
(H g 2 C l2/H g ) 0 .2 6 2 8 V ;
饱和甘汞电极: c(C l)2.8m olL 1
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 由题意知: 氢电极为正极, 锌电极为负极。
根据
E
=

-

= (H+/H2) - (Zn2+/Zn)
= 0.000V-θ(Zn2+/Zn)
∴ (Zn2+/Zn) = -Eθ = - 0.76V 答: (略)。

2.2电动势

2.2电动势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2节电动势【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电动势的概念,理解电源内电阻,提高理解能力。

2.合作探究,加深对电动势的理解。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学习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使用说明 & 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再完成教材助讲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

2.用时15分钟完成。

Ⅰ.教材辅助1.电源:是通过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的装置。

2.电动势:(1)定义:。

(2)公式:。

(3)单位:。

(4)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本领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3.电源内阻:叫电源的内阻。

Ⅱ.预习自测1.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单位电荷量做功越多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的电荷量越多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 )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D.电流做功的快慢.3.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A.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2VC.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D.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强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I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电动势问题1:如图,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以正电荷为例,分析电荷的移动。

第二章第2节电动势ppt课件

第二章第2节电动势ppt课件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②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非静电 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③作用:保持两极间有一定电压,供给电路 电能。
()
(2)在电源内部,电荷移动过程中,非静电力做正功,电荷
电势能减少。
()
(3)所有的电源,均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答案:(1)√ (2)× (3)×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7)电动势的决定因素:电动势是电源的属性,大小完全由 _电_源 __本 __身 __决定,与电源的体积和外电路的组成及变化情况无关。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5)大小:从做功角度,其数值等于非静电力把 1 C 的正电 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搬运到正极所做的功。
(6)方向:电动势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其方向为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即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
电势差
电动势
单位
伏特(V)
伏特(V)
电流流过电阻,电势降 正负
落,沿电流方向为正, 含义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案
教学内容:电动势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动势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动势的定义和表示;
2.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2. 运用电动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电动势的概念,引出学生对电动势的疑问。

二、讲解
1. 电动势的定义:电源或电池对电荷的推动力。

2. 电动势的表示:E = W/Q,电动势的单位为伏特(V)。

3.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E = U/I,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

三、示例演练
1. 给出几个计算电动势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 分析实例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动势的作用。

四、拓展应用
1. 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电动势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动势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五、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电动势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恒定电流 第2节电动势学案

恒定电流 第2节电动势学案

第二章第2节电动势学案(2011-9-28 第15份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电动势的概念新课内容:电动势1、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因为它们带负电,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为了方便,我们按正电荷移动的说法进行讨论。

电源正极的电势高,负极的电势低,在外电路,正电荷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到达负极后,电源内部存在着由指向的电场,正电荷受的静电力阻碍它继续向正极移动,要是正电荷向正极移动,就一定要有一种“非静电力”作用于电荷。

电源之所以能保持外电路中的稳定的电流,就是因为它有能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由负极搬到正极。

在搬运过程中,非静电力在做功(同时静电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有转化为。

2、电源:(1)作用: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把转化为的装置。

在电池中,非静电力的作用是,它使转化为。

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的作用是,它使转化为。

3、电动势(1)物理意义:(2)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在电源内部从移送到所作的功。

(3)公式:(4)单位:强调:电动势由决定,与电源的体积,也跟外电路。

(5)电源的内阻:。

电动势和内阻均为电源的重要参数。

(6)比较电动势和电压的物理意义电动势:E=W非/q。

W表示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消耗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能。

E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其他能(反映电源把转化为的本领)。

电压:U=W电/q.W表示正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消耗的电能。

U表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能(反映把转化为的本领)。

【随堂练习】1、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A、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荷量,蓄电池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蓄电池接入外电路时,电动势小于2VD、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的大2、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B、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增加C、电源电动势跟电源内非静电力做功成正比,跟通过的电荷量成反比D、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3、一电源在20s的时间内将0.04C的电子由电源的正极移到负极,非静电力做了0.24J的功,则电源的电动势为 V ,非静电力做功的功率为 w 。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2)把螺线管当作电源,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闭合电路的电流 I=

E = 0.12 A, R1+ R2+ r
电阻 R1 的电功率 P= I2R1= 5.76× 10 2 W. (3)S 断开后,流经 R2 的电荷量即为 S 闭合时 C 板上所带的电荷量 Q,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 IR2= 0.6 V, - 流经 R2 的电荷量 Q= CU= 1.8× 10 5 C.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课前预习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解析: 选项 诊断 A 由于两次条形磁铁插入线圈的初末位置相同,因此 ΔΦ= Φ2- Φ1 相同 ΔΦ 由题意知,第一次用的时间短,磁通量的变化率大,由 E= n 知感应 Δt B 电动势大,而闭合电路的电阻没变,由欧姆定律知,感应电流大 ○ E nΔΦ nΔΦ 通过G 的电荷量 Q= IΔt= Δt= Δt= , 故两次通过的电荷量相 R ΔtR R C 同 D 若 S 断开,虽然没有感应电流,但仍然有感应电动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课前预习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ΔΦ 4.公式 E=n 和 E=BLvsin θ 在应用上的区别和联系 Δt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课前预习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课前预习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课前预习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理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和区别;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掌握计算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动势概念及计算;
2. 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导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动势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3. 讲解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动势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重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第一章 第2节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

第一章  第2节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

图124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ΔB 2B-B B 解析: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Δt = Δt = Δt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ΔΦ ΔB 1 律公式可写成E=n Δt =n Δt S,其中磁场中的有效面积S= 2 a2, Ba2 代入得E=n 2Δt ,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首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线圈所在位置的磁场越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线圈中磁通量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3)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4)产生感应电动势则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 ) (√) (× )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解析:(1)前4 s内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S(B2-B1)= 200×10 4×(0.4-0.2) Wb=4×10
- -3
Wb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4×10 ΔΦ E=n Δt =1 000× 4
-3
V=1 V。
(2)前5 s内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S(B2′-B1′) =200×10-4×(0.2-0.2) Wb=0。 ΔΦ ′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 Δt =0。 答案:(1)1 V (2)0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如图1210是法拉第研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模型 的原理图。将铜盘放在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 铜盘,图中a、b导线与铜盘的中轴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转动铜盘,就可以使闭合电路获得电流。若图中铜盘 动铜盘的角速度为ω。则电路的功率是 B2ω2r4 B2ω2r4 A. R B. 2R B2ω2r4 B2ω2r4 C. 4 R D. 8R

专题2.2 电动势

专题2.2 电动势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2节电动势一、电源的作用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由于它们带负电荷,电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动相当于正电荷向的方向移动。

在外电路,正电荷由流向,电源之所以能维持外电路中稳定的电流,是因为它有能力把来到的正电荷经过电源不断地搬运到。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能转化为的装置。

二、电动势1.物理意义:在不同的电源中,的本领不同,物理学中用来表明电源的这种特性。

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 C电荷量时,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2.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的正电荷在从负极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也就是非静电力的功与电荷量的。

3.表达式:如果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动势E表示为E=。

4.单位:W、q、E的单位与、的单位相同,是。

学-科网5.标量:电动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但是电源有、极。

6.决定因素:电动势由电源中决定,跟无关,也跟无关。

三、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1.电动势: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所以也有电阻,电源内部的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

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写出下列常见电池的电动势干电池、锌汞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

自由电子相反电源正极负极负极内部正极其他形式的电能非静电力做功电动势 1 C 电源内部比值W/q焦耳(J)库伦(C)电势电势差伏特(V)正负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的体积外电路1.5 V 1.2 V 3 V或3.6 V 2 V一、电动势的一些相关结论1.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性质(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外电路无关;2.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电荷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3.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第2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2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习目标要求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3.能够分析和计算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4.知道导线切割磁感线,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1.科学推理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的表达式。

2.关键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一、电磁感应定律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作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公式:E=n ΔΦΔt,其中n为线圈的匝数。

(3)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感应电动势的单位是伏(V)。

【判一判】(1)线圈中磁通量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2)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3)线圈放在磁场越强的位置,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4)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二、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1.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B、l、v两两垂直时,如图1所示,E=Bl v。

2.导线的运动方向与导线本身垂直,但与磁感线方向夹角为θ时,如图2所示,E=Bl v sin__θ。

3.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导体棒运动方向相反,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做一做】如图所示的情况中,金属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Bl v的是________。

答案甲、乙、丁探究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感应电动势(1)产生条件:不管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方向确定:在内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跟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一致。

高中物理选修—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

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101910 6.25101.610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

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在把A 、B 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

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

所以,先把A球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2q;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q;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1.610)9.010230.4(10)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A qq =,C 的电荷量也是2c qq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B q q q q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11232F F F "='= 。

第二节 电极电势

第二节 电极电势

第二节电极电势知识要点一、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1.电极电势(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在铜锌原电池中,为什么电子从Zn原子转移给Cu2+离子而不是从Cu原子转移给Zn2+离子?这与金属在溶液中的情况有关,一方面金属M表面构成晶格的金属离子和极性大的水分子互相吸引,有一种使金属棒上留下电子而自身以水合离子M n+(aq)的形式进入溶液的倾向,金属越活泼,溶液越稀,这种倾向越大,另一方面,盐溶液中的M n+(aq)离子又有一种从金属M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倾向,金属越不活泼,溶液越浓,这种倾向越大.这两种对立着的倾向在某种条件下达到暂时的平衡:M n+(aq)+ne-M在某一给定浓度的溶液中,若失去电子的倾向大于获得电子的倾向,到达平衡时的最后结果将是金属离子M n+进入溶液,使金属棒上带负电,靠近金属棒附近的溶液带正电,如右图所示,这时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定于温度.在铜锌原电池中,Zn片与Cu片分别插在它们各自的盐溶液中,构成Zn2+/Zn电极与Cu2+/Cu电极.实验告诉我们,如将两电极连以导线,电子流将由锌电极流向铜电极,这说明Zn片上留下的电子要比Cu片上多,也就是Zn2+/Zn电极的上述平衡比Cu2+/Cu电极的平衡更偏于右方,或Zn2+/Zn电对与Cu2+/Cu电对两者具有不同的电极电势,Zn2+/Zn 电对的电极电势比Cu2+/Cu电对要负一些.由于两极电势不同,连以导线,电子流(或电流)得以通过.2.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φ表示电极中极板与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当用盐桥将两个电极的溶液连通时,若认为两溶液之间等电势,则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即两电极的电极电势之差,就是电池的电动势.用 E 表示电动势,则有E=φ+-φ-若两电极的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则其电动势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φ○—(+)-φ○—(-)电池中电极电势φ大的电极为正极,故电池的电动势 E 的值为正.有时计算的结果 E 为负值,这说明计算之前对于正负极的判断有误.E > 0 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的判据.3.标准氢电极(气体-离子电极)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量,只能选定某种电极作为标准,其他电极与之比较,求得电极电势的相对值,通常选定的是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是这样构成的:将镀有铂黑的铂片置于H+浓度(严格的说应为活度a)为 1.0mol·kg-1的硫酸溶液(近似为1.0mol·dm-3)中,如右图.然后不断地通入压力为1.013×105Pa的纯H2,使铂黑吸附H2达到饱和,形成一个氢电极.在这个电极的周围发生了如下的平衡:2H+ +2e-H2氢电极属于气体-离子电极.标准氢电极作为负极时,可以表示为Pt | H2(1.013×105Pa) | H+(1mol·dm-3)这时产生在标准氢电极和硫酸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氢的标准电极电势,将它作为电极电势的相对标准,令其为零.在任何温度下都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实际上电极电势同温度有关).所以很难制得上述那种标准氢电极,它只是一种理想电极.用标准氢电极与其他各种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这些电池的电动势,从而计算各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通常测定时的温度为298K.所谓标准状态是指组成电极的离子其浓度为1mol·dm-3(对于氧化还原电极来讲,为氧化型离子和还原型离子浓度比为1),气体的分压为1.013×105Pa,液体或固体都是纯净物质.标准电极电势用符号φ○—表示.例如:标准氢电极与标准铜电极组成的电池,用电池符号表示为(-)Pt | H2(p○—) | H+(1mol·dm-3)‖Cu2+(1mol·dm-3) | Cu(+)在298K,用电位计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0.34VE○—=φ○—(+)-φ○—(-),得φ○—(+) = E○—+φ○—(-),故φ○—( Cu2+/Cu)= E○—+φ○—(H+/H2)2-1=0.34V +0V=0.34V为测锌电极的电极电势,组成电池(-)Zn | Zn 2+(1mol·dm -3)‖H +(1mol·dm -3) | H 2(p ○—) | Pt(+) 用同样的的方法可测得该电池的电势为0.7628VE ○—=φ○—(+)-φ○—(-),得φ○— (-) =φ○— (+)-E ○—,故φ○— (Zn 2+/Zn)=φ○— (H +/H 2) – E ○—= 0V – 0.7629V= – 0.7628V 则Cu -Zn 电池(-)Zn | Zn 2+(1mol·dm -3)‖Cu 2+(1mol·dm -3) | Cu(+) 的电动势E ○—=φ○—Cu 2+/Cu- φ○—Zn 2+/Zn=0.34V -(-0.76V)=1.1V上述原电池装置不仅可以用来测定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它同样可以用来测定非金属离子和气体的标准电极电势,对某些剧烈与水反应而不能直接测定的电极,例如Na +/Na,F 2/2F -等的电极则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用间接方法来计算标准电极电势.应当指出:所测得的标准电极电势φ○—是表示在标准条件下,某电极的电极电势.所谓标准条件是指以氢标准电极的电极电势φ○—H +/H2=0,电对的[氧化型]/[还原型]=1或[M n+]=1mol ·dm -3;T=298K.因此标准电极电势φ○—是相对值,实际上是该电极同氢电极组成电池的电动势,而不是电极与相应溶液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二、 电极的类型及符号(四种电极)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如 Zn 2+/Zn Cu 2+/Cu 等电极符号 Zn|Zn 2+ (c) Cu|Cu 2+ (c) 2.气体-离子电极如H +/H 2Cl 2/Cl -需用一个惰性固体导体如铂(Pt)或石墨. 电极符号 Pt,H 2(p)|H +(c) Pt,Cl 2(p)|Cl -(c) Pt 与H 2之间用逗号隔开,p 为气体的压力. 3.离子电极如 Fe 3+/Fe 2+ 等体系将惰性电极插入到同一种元素不同氧化态的两种离子的溶液中所组成的电极.电极符号 Pt|Fe 2+(c 1), Fe 3+(c 2)4.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如 Hg 2Cl 2/Hg由金属及其难溶盐浸在含有难溶盐负离子溶液中组成的电极.电极符号 Pt,Hg,Hg 2Cl 2(s)|Cl -(c) 三、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1. 标准电极电势表注意 ①标准电极电势的符号是正还是负,不因电极反应的写法而改变.如ZnZn 2+ + 2e -或ZnZn 2+ + 2e -对应的φ○—都是电对Zn 2+/Zn的标准电极电势.② 标准电极电势和得失电子数多少无关,即与半反应中的系数无关,例如C12+2e -2C1-,φ○—=1.358V .也可以书写为1/2C12+e-C1-,其φ○— 值(1.358V)不变.2. 判断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标准电极电势高的电极,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强;标准电极电势低的电极,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强.于是根据标准电极电势表,原则上可以判断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可能性.3.判断反应方向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反应方向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反应物的性质,浓度、介质的酸度和温度等.但是多种因素存在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如皆取标准状态,反应的方向就取决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本性.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方向:强氧化型1+强还原型2 = 弱还原型1+弱氧化型2在标准状态下,标准电极电势较大的电对的氧化型能氧化标准电极电势数值较小的电对的还原型.这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根据是什么?将电池反应分解为两个电极反应,反应物中还原剂的电对作负极,反应物中氧化剂的电对作正极.当负极的电势更负,正极的电势更正,电子就可以自动地由负极流向正极.或者说,电流能自动地由正极流向负极.负极的还原型能将电子自动地给予正极的氧化型,电池电动势必须为正,即E>0,反应就能自动向右进行.例如:判断Zn+Cu2+=Zn2++Cu反应是否向右进行?分析将反应物中还原型和它的产物的电对作负极(-): Zn2++2e-=Zn,φ○— =-0.7628V将反应物中氧化型和它的产物的电对作正极(+): Cu2++2e-=Cuφ○—=0.337V查出标准电势,求出电池电动势:E○—=φ○—(+)-φ○—(-)=φ○—(Cu2+/Cu)-φ○—(Zn2+/Zn)=1.10V >0故反应向右进行.☆利用标准电极电势定量地判断氧化还原方向的具体步骤可总结如下:①首先,求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的氧化数,根据氧化数的变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②分别查出氧化剂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和还原剂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③以反应物中还原型作还原剂,它的电对为负极,以反应物中氧化型作氧化剂,它的电对为正极,求出电池标准状态的电动势:E○—=φ○—(+)-φ○—(-)若E○—>0,则反应自发正向(向右)进行,以符号→表示;若E○—<0,则反应逆向(向左)进行,以符号←表示.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可以存在几种氧化态,各氧化态之间都有相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拉提默(Latimer)提出将它们的标准电极电势以图解方式表示,这种图称为元素电势图或拉提默图.比较简单的元素电势图是把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氧化态按照高低顺序排成横列.关于氧化态的高低顺序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从左至右,氧化态由高到低排列(氧化型在左边,还原型在右边),另一种是从左到右,氧化态由低到高排列.两者的排列顺序恰好相反,所以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在两种氧化态之间若构成一个电对,就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联接起来,并在上方标出这个电对所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根据溶液的pH值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φ○—A (A表示酸性溶液Acid solution)表示溶液的pH=0;φ○—B(B 表示碱性溶液Basic solution)表示溶液的pH=14.书写某一元素的元素电势图时,既可以将全部氧化态列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列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碘的元素电势图:也可以列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从元素电势图不仅可以全面地看出一种元素各氧化态之间的电极电势高低和相互关系,而且可以判断哪些氧化态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现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应用.1.利用元素电势图求算某电对的未知的标准电极电势.若已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即可求算出另一个电对的未知标准电极电势.例如某元素电势图为B Cφ○—1φ○—2Aφ○—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系列——电化学基础根据标准自由能变化和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关系,经过一系列变化,可得φ○—=n1φ○—1+ n2φ○—2n1+n2 (其中n1,n2分别为电对的电子转移数)2.判断歧化反应是否能够进行由某元素不同氧化态的三种物质所组成两个电对,按其氧化态由高到低排列如下:假设B能发生歧化反应,那么这两个电对所组成的电池电动势:E○—=φ○—正-φ○—负=φ○—右-φ○—左假设B能发生歧化反应,那么这两个电对所组成的电池电动势:E○—=φ○—右-φ○—左>0,即φ○—右>φ○—左根据以上原则,来看一看Cu+是否能够发生歧化反应?有关的电势图为:因为φ○—右>φ○—左,所以在酸性溶液中,Cu+离子不稳定,它将发生下列歧化反应:2Cu+=Cu+Cu2+又如铁的电势图因为φ○—右<φ○—左,Fe2+不能发生歧化反应.但是由于φ○—左>φ○—右,Fe3+/Fe2+电对中的Fe3+离子可氧化Fe生成Fe2+离子:Fe3++Fe=2Fe2+可将上面讨论的内容推广为一般规律:在元素电势图A —B —C中,若φ○—右>φ○—左,物质B将自发发生歧化反应,产物为A和C.若φ○—左>φ○—右,当溶液中有A 和C存在时,将自发地发生睦化反应的逆反应,产物为B.六、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定性的讨论如前所述,电极电势是电极和溶液间的电势差.这种电势差产生的原因,对于金属电极来讲,是由于在电极上存在M n++ne-M电极反应的缘故.对于氧化还原电极采讲(如Fe3+/Fe2+电极),是由于在惰性电极上存在Fe3++e-Fe2+电极反应的结果.因此,从平衡的角度上看,凡是影响上述平衡的因素都将影响电极电势的大小.显然,电极的本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都是影响电极电势的重要因素,当然电极的种类是最根本的因素.对于一定的电极来讲,对电极电势影响较大的是离子的浓度,温度的影响较小.定性的看,在金属电极反应中,金属离子的浓度越大,则M n++ne-M 平衡向右移动,减少电极上的负电荷,使电极电势增大. M n+离子浓度越小,有更多的M失去电子变成M n+离子,从而增多电极上的负电荷,使电极电势减小.在Fe3++e-Fe2+电极反应中,增大Fe3+离子浓度或减小Fe2+离子浓度,都将使平衡向右移动,结果减少了电极上的负电荷,使电极电势增大.反之, 减少Fe3+离子浓度或增大Fe2+离子浓度,会使电极电势降低.总之,高氧化数(氧化型)离子的浓度越大,则电极电势越高;低氧化数(还原型)离子的浓度越大,则电极电势越低.换句话说, [氧化型]/[还原型] 越大,则电极电势越高.氧化型]或[还原型]表示氧化型物质(如Fe3+)或还原型物质(如Fe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严格的说应该是活度).2. 能斯特(Nernst)方程由热力学的关系式导,可得出电极电势同离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Nernst 方程:对电极反应氧化型+ne-=还原型有φ=φ○—+RTnF ln[氧化型][还原型]应用这个方程时应注意:①方程式中的[氧化型]和[还原型]并非专指氧化数有变化的物质,而是包括了参加电极反应的所有物质.②在电对中,如果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系数不是1,则[氧化型]或[还原型]要乘以与系数相同的方次.③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固体或液体,则它们A B Cφ○—左φ○—右氧化态降低Cu2++0.163+0.521φ○—A/v Cu+CuFe3++0.77+0.521φ○—A/v Fe2+Feφ左φ右φ○—左φ○—右的浓度均为常数,常认为是1.④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气体,它的浓度用气体分压来表示.典型例题例1 在稀H2SO4溶液中,KMnO4和FeSO4发生以下反应:MnO-4+H++Fe2+ Mn2++Fe3+如将此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写出正、负极的反应,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解电极为离子电极,即将一金属铂片插入到含有Fe2+、Fe3+溶液中,另一铂片插入到含有MnO-4、Mn2+及H+ 的溶液中,分别组成负极和正极:负极反应: Fe2+=Fe3++ e-正极反应: MnO-4+8H++5e-=Mn2++4H2O电池反应:MnO-4+8H++5Fe2+=Mn2++5Fe3++ 4H2O 电池符号:(-)Pt|Fe2+(c1),Fe3+(c2)||MnO-4(c3),H+(c4),Mn2+(c5)|Pt (+)例2已知反应:AsO3-4+ I-→AsO3-3+ I2+H2O(未配平),现设计成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下述操作:(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Ⅱ)若改向(B)烧杯中滴加40%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指针向相反的方向偏转,试回答下列问题:⑴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⑵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试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3)(Ⅰ)操作中C1上发生的反应为,C2上发生的反应为 .(4)(Ⅱ)操作中C1上发生的反应为,C2上发生的反应为.分析(1)指针发生偏转表示有电流通过,说明形成了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在原电池中指针向负极一边偏转,两种操作指针偏转方向相反,说明总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加HCl与加NaOH时,发生的反应刚好相反即为可逆反应.从题给反应来看,加盐酸时,增大反应物H+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加氢氧化钠时中和H+,减小反应物H+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两种操作刚好使得电子转移方向相反,故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反.(3)加盐酸时,总反应向右进行,故C1上I-失电子生成I2,C2上AsO3-4得电子生成AsO3-3.(4)加氢氧化钠时,总反应向左进行,故I2得电子生成I-, AsO3-3失电子生成AsO3-4.解(1)形成了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加盐酸时,增大反应物H+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加氢氧化钠时中和H+,减小反应物H+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C1:2I--2e-=I2,C2:AsO3-4+2e-+2H+= AsO3-3+H2O(4)C1:I2 +2e-=2I-,C2:AsO3-3-2e-+H2O= AsO3-4+2H+例3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之一是常用MnO2和浓度为12mol·L-1的浓HCl反应,而不用MnO2和浓度为1mol·L-1的稀HCl反应?请用电极电位说明理由.分析不仅酸、碱、盐之间进行离子互换反应是有条件的,同样地,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也是有条件的.条件是:⑴φ氧-φ还>0 反应向右进行⑵φ氧-φ还<0 反应向左进行⑶φ氧-φ还=0 反应达到平衡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电位相差较大(一般大于0.2V)的情况下,可以用标准电极电位直接来判断.但是如果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电位相差较小(一般小于0.2V)时,由于溶液的浓度或酸度改变,均可引起电位的变化,从而可使反应方向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算出非标准情况下的电位,然后才能进行判断.解MnO2与HCl的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 当HCl浓度为lmol·L-1时,按标准电极电位判断反应方向:MnO2+4H++2e-Mn2++2H2O φ○—=1.23VCl 2+2e-2Cl-φ○— =1.36V因为E ○— =φ○— (MnO 2/Mn 2+) -φ○—( Cl 2/ Cl -)=1.23V -1.36V=-0.13V<0,故MnO 2与lmol·l -1的稀HCl 不会发生反应. 当HCI 浓度为12mol·L-1的浓HCl时,[H +]=12mol·L -1.若 [Mn 2+]=lmol·L -1,此时氧化剂的电位为 φ(MnO 2/Mn 2+)=φ○—(MnO2/Mn 2+)+0.05912 lg [H +]4[Mn 2+]=1.23V+0.05912V lg124=1.38V当用12mol·L-1盐酸时,其[Cl -]=12mol·L -1.若p Cl 2=101.3kPa,此时还原剂的电位为 φ(Cl 2/Cl -)=φ○—(Cl 2/Cl -)+0.05912 lg p Cl 2[Cl -]2=1.36V+0.05912 Vlg 1122 =1.296V因为E=φ(MnO 2/Mn 2+)-φ(Cl 2/Cl -)=1.38V -1.296V=0.084V>0,所以MnO 2与浓HCl 反应就变成可以进行. 注意:①只有当两个电对的E ○— 值相差较小时,才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改变溶液的酸度来改变反应的方向.受溶解度的限制,酸度的变化也是有限制的,不能认为酸度改变时一定能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变得可以实现.②当用MnO 2与12mol·L -1浓盐酸反应时,不能利用标准电极电位来直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否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用E ○— 判断结果与实际反应方向发生矛盾的原因在于:盐酸不是1mol·L -1,Cl 2分压也不一定是101.3kPa,加热也会改变电极电势的数值.由于化学反应常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所以就应算出非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位,然后才能进行判断.例4 (2002) 镅(Am)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锕系元素.241Am 的放射性强度是镭的3倍,在我国各地商场里常常可见到241Am 骨密度测定仪,检测人体是否缺钙:用241Am 制作的烟雾监测元件已广泛用于我国各地建筑物的火警报警器(制作火警报警器的1片241Am 我国批发价仅10元左右).镅在酸性水溶液里的氧化态和标准电极电势(E/V)如下,图中2.62是Am 4+/Am 3+的标准电极电势,-2.07是Am 3+/Am 的标准电极电势,等等.一般而言,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是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势.试判断金属镅溶于过量稀盐酸溶液后将以什么离子形态存在.简述理由.附:E (H +/H 2)=0V;E (Cl 2/Cl -)=1.36V ;E (O 2/H 2O)=1.23V . 【答案】要点1:E (Am n +/Am)<0, 因此Am 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转化为Am n +,n =2,3,4;但E (Am 3+/Am 2+)<0,Am 2+一旦生成可继续与H +反应转化为Am 3+.(1分)(或答:E (Am 3+/Am)<0,n =3)要点2:E (Am 4+/Am 3+)>E (AmO 2+/Am 4+), 因此一旦生成的Am 4+会自发歧化为AmO 2+和Am 3+.(2分)要点3:AmO 2+是强氧化剂,一旦生成足以将水氧化为O 2, 或将Cl -氧化为Cl 2,转化为Am 3+, 也不能稳定存在.(1分)相反AmO 2+是弱还原剂, 在此条件下不能被氧化为AmO 22+.要点4:Am 3+不会发生歧化(原理同上),可稳定存在.(1分)结论:镅溶于稀盐酸得到的稳定形态为Am 3+.练习题1.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 2H 2+ O 2→2H 2O,介质为75%的KOH 溶液.请用方程式填充.(1)电池的正极反应: ; (2)电池的负极反应: . 2.(1995江苏浙江)已知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起电解他的作用.铅蓄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PbO 2+4H ++SO 42-十2e =PbSO 4+2H 2OB. 充电时铅蓄电池阴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 4+2e -=Pb 2++SO 42-C. 用铅蓄电池来电解CuSO 4溶液,要生成1.6克Cu,电池内部要消耗0.05摩H2SO4D. 铅蓄电池充电时,若要使3.03千克PbSO4转变为Pb和PbO2,需通过20摩电子3.(2001北京)镍镉充电电池,电极材料是Cd和NiO(OH),电解质是KOH,电极反应分别是: Cd+2OH--2e=Cd(OH)22NiO(OH)+2H2O+2e=2Ni(OH)2+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放电时,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B. 电池的总反应是Cd+2NiO(OH)+2H2O=Cd(OH)2+2Ni(OH)2C. 电池充电时,镉元素被还原D. 电池充电时,电池的正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接4.(2003)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为Na2S4和NaBr.①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是________.②写出电池充电时,阳极和阴极的电极反应.③写出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④指出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5.(2001)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回答如下问题:①以丁烷代表汽油,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个电池的正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负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_.③人们追求燃料电池氧化汽油而不在内燃机里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④你认为ZrO2晶体里掺杂Y2O3用Y3+代替晶体里部分Zr4+对提高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能力起什么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⑤汽油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__________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有人估计,完全避免这种副反应至少还需10年时间,正是新一代化学家的历史使命.6.(1992)金属纳和金属铅的2︰5(摩尔比)的合金可以部分地溶解于液态氨,得到深绿色的溶液A,残留的固体是铅,溶解的成分和残留的成分的质量比为9.44︰1,溶液A可以导电,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实验证实,溶液A中除液氨原有的少量离子(NH4+和NH2-)外只存在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不考虑溶剂合,即氨合的成分),而且它们的个数比是4︰1,阳离子只带一个电荷.通电电解,在阳极上析出铅,在阴极上析出钠.用可溶于液氨并在液氨中电离的盐PbI2配制的PbI2的液氨溶液来滴定溶液A,达到等当点时,溶液A的绿色褪尽,同时溶液里的铅全部以金属铅的形式析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溶液A中的电解质的化学式;(2)写出上述滴定反应的配平的离子方程式;(3)已知用于滴定的碘化铅的浓度为0.009854mol/L,达到等当点时消耗掉碘化铅溶液21.03毫升,问共析出金属铅多少克?附:铅的原子量207.2;钠的原子量22.99.练习题答案1. (1)正极反应:O2+2H2O+4e-=4OH-(2)负极反应:2H2+4OH--4e-=4H2O2. B C3. A4.解析:蓄电池的放电、充电过程就是电解质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表现形式则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该反应发生在电池的负极;相反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发生这一反应的是电池的正极.因此,只要找出电池放电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题所有设问都会得以解答.由题给信息可知:电池放电时,电解质Na 2S 2→Na 2S 4,NaBr 3→NaBr ,其中S 元素的平均化合价由-1→-1/2, Br 元素的平均化合价由 -1/3→-1.由此可见,电池放电时,S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电池的负极;Br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电池的正极.故第1问答案左边储罐(跟正极相连)中的电解质是NaBr 3和NaBr,右边储罐(跟负极相连)中的电解质是Na 2S 2和Na 2S 4.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是将放电时的还原产物NaBr 重新氧化为NaBr 3,将氧化产物Na 2S 4还原为Na 2S 2的过程.故第2问中阳极反应为:3NaBr -2e -= NaBr 3+2Na +, 阴极反应为:Na 2S 4+2Na ++2e -=2Na 2S 2. 第3问的充、放电反应方程式是第2问中两电极反应的和:2Na 2S 2+NaBr 3=Na 2S 4+3NaBr.从第2问的电极反应可知,充电时,阳极(左边)反应产生了“多余”的Na +,而阴极(右边)反应中则需要Na +,所以第4问中Na +的流动方向是从离子选择性膜的左边流向右边.第4问也可以这样理解:充电过程中,电池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左边的电压高于右边,而Na +带正电荷,必然要从高电势的位置流向低电势的位置.答案 ①左:NaBr 3/NaBr(1分;只写一种也可)右:Na 2S 2/Na 2S 4(1分;只写一种也可)②阳极:3NaBr -2e -=NaBr 3+2Na +(1分) 阴极:Na 2S 4+2Na ++2e -=2Na 2S 2(1分)③2Na 2S 2+NaBr 3Na 2S 2+ NaBr 3Na 2S 4+NaBr 3Na 2S 4+3NaBr(1分) ④Na +的流向为从左到右.(1分)5. 解析:该题以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电池反应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池内部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和外电路中电子移动方向的判断,燃料电池的优点和汽油燃料电池的工艺缺点等.第1问要求写出汽油燃料电池放电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燃料电池的制作原理就是燃料气体被氧化剂氧化而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该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 4H 10+13O 2====8CO 2+10H 2O.第2问要求写出电池正负极的反应式.因为放电时,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正极反应式是:O 2+4e-===2O 2-(或13O 2+52e -===26O 2-),负极反应式是:C 4H 10+13O 2-—26e -===4CO 2+5H 2O(或2C 4H 10+26O 2-—52e -===8CO 2+10H 2O).由上述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可以看出:正极反应“源源不断”地产生O 2-,负极反应要持续进行,则需要“持续不断”的O 2-供应,故电池内O 2-的移动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掉电子,故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出.第3问考查了燃料电池的优点.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燃烧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器”,其能量转化率很高,可达70%以上,而内燃机的能量转化率较低.故该问答案为“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率”.第4问要求参赛选手依据电荷守恒原理,得出掺有Y 2O 3的ZrO 2晶体中O 2-减少了,致使晶体中O 2-缺陷,从而使其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故该问答案为:“为维持电荷平衡,晶体中的O 2-将减少,从而使O 2-得以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或阳极)移动.”第5问的答案在题中已给出暗示,“氧化反应不完全”即汽油不完全燃烧.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的固体产物是碳,故第5问是“碳”堵塞了电极的气体通道. 答案① 2C 4H 10+13O 2=8 CO 2+10H 2O (1分) (必须配平;所有系数除2等方程式均应按正确论.) ② O 2+4e -=2 O 2– (2分)(O 2取其他系数且方程式配平也给满分.)C 4H 10+13O 2– –26e -=4 CO 2+5 H 2O(2分)(系数加倍也满分.)向负极移动;(1分;答向阳极移动或向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移动也得满分.)负极.(1分;答阳极或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也得满分)。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知识点第1节电源和电流一、电源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二、电流1.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产生电流的条件(1)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液——正、负离子(2)导体两端存在着电势差三、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1. 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2. 恒定电流: 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四、电流(强度)1. 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电流,即:单位:安培(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注意:(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2)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离子走向移动方向相反,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量q表示通过截面的正、负离子电量绝对值之和。

第2节电动势一、电动势(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二、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

其单位是:A·h,mA·h.第3节欧姆定律一、导体的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说明: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 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电路中放置一个 电源以后,便可以在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那么电源是如何做 到的呢,也就是说,电源工作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进行新课: 问题:1.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 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 2.2-1,讲述“非静电力” , 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 由 A 池流入 B 池时, 由于重力做功, 水 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 而又由于 A、B 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 使水能流回到 A 池,应克服重力做功, 即需要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 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 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 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两者相比, 重力相当于电场力, 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 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从而引出—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⑴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的装置。 ⑵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 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 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 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增补与反思
不同,以此引出电动势。 2.电动势 ⑴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W 与被移送的电 荷 q 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⑵定义式:E=W/q ⑶单位:伏(V) ⑷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 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 1C 电量时, 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 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 (电源本身) 决定, 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 电源两极间的 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 1C 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 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 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 或 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三、小结: 1.电动势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 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 1C 电量时,电 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2.对内阻及容量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1.电路如图 3 所示,已知电池组的总内电 R 阻 r=1Ω , 外电路电阻 R=5Ω ,电压表的 V 示数 U=2.5V,则电池组的电动势 E 应等于 ( ) E r A.2.0V B.2.5V 图3 C.3.0V D.3.5V 2.对生活中电池的调查与研究。 五、作业 1.完成 P46“问题与练习” :练习 1-3。 2.调查常用可充电电池: 建议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查,写出调 查报告,然后在全班交流和评比
景泰二中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物理教案 第八周
章节名称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及用具
高二年级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一节 电动势
教师:
总课时数 17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 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动势的的概念。 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探究式教学法、总结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