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学校德育体系建构策略_黄树明

合集下载

2010年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010年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民族、国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海洋意识是海洋强国之魂。

海洋观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海洋观教育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我校以海洋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为依托,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强化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

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千帆竞发青岛市帆船运动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

一、转变观念,让海洋文化教育成为共识我校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滨临大海,学生生活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历史积淀的浓厚多彩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渔文化历史积淀,为我校彰显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作为离大海最近的农村学校,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分析学校加强海洋教育的优势条件,确立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让大海的孩子真正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激情像大海一样奔涌,体魄像大海一样健壮!认准发展目标,我们就全面着手规划设计,把连廊下的宣传栏设计为海洋文化的宣传阵地,开展“做一个具有海洋品质的人”、“创建海洋文化特色学校”主题活动;举办“沙滩体育节”、“小浪花艺术节”、“深蓝科技节”和“安徒生书香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楼的走廊分别确定“台风知识主题”、“海洋文化文学作品赏析”等,让学生从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加强了海洋文化教育。

二、政策保障,优先发展海洋文化教育学校设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海洋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中层干部、学科教研组长、海洋文化辅导员为成员的海洋文化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实施。

依托“海洋文化”成就特色校园

依托“海洋文化”成就特色校园

园网,建成 了海洋文化科普 网站 。新能 洋 知识,让学生在多彩 的活动 中感 受海 并先后荣获 闵行区花园单位、文明单位、 源实验 室正在建设中 ,海洋科普教育 中 洋文化的博大 。第二 ,开展专 题教育活 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联合国教科文组 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动 。将 “ 海洋文化 ”渗透 到校 园每 个角 织E S D 项 目实验学校、科普特色学校、全 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用海纳百』 I I 的胸 的勇气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腾 飞,学校将 举办以 “ 海洋、创新 ”等 为主题词 落 ,营造 浓厚的海洋文化 教育 氛围,大 国课程实验校 、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 的科技 节 每年科技节,学校都会结合 力推进 “ 海洋文化 ” 特色 专题 教育 活动 , 海洋 科技 文化设 置 “海洋科 技 ”板块 , 进行 “ 海洋科技之光 ”黑板报评选 、海 流”阳光体育文化节、“弘扬 民族 文化 , 弘扬海洋 精神。如 “乘风破浪 ,百舸争 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 的超越,用 自我超越
塑— — 舵 ,表 达 着 学校 在 教 育 主 体 与 教 普 讲 坛 活 动



在拓 展型课程 中拓 宽海
围绕特色项 目,学校共开设 了
本次大讲坛活动让 学校学 6 门特 色 校本 课程课 程 。此 外 ,学 校将 生感 受了海洋 的精彩 浩瀚 、神秘 ,丰 计划 在 舞蹈 、健 美 操、F l a s h ¥ 0 作、科 航二 学子 扬帆掌舵,具有强烈使命感与 富了海洋知识 提升 了海洋意识 。 学D v 等课程 中,也在不断 引入 “ 海洋文 责任感 的形象 。在 校园醒 目位置与办公 化 ”教育特色 ,逐步丰 富学校的校本课 育对象上 凸显其主动性的诉求 ,刻画 了
依托 “ 海洋文化’ ’ 成就特色校园

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初步构思与实施策略

   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初步构思与实施策略

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初步构思与实施策略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面向素质教育,这就使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校特色的建设,近几年我国很多滨海城市都提前建立了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文针对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初步构思与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望广大同行给予指导。

关键词:思路措施文化特色教学模式海洋具有宽广、深沉、热情的文化特质,它是一种丰富的价值精神,它对于一个民族可以形成一种精神,对一个学校就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结合这些寓意特征,使学校具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在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同时建立一种合理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接受海洋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具有鲜明的精神品质。

一.海洋特色文化学校建立的基础思路首先制定学校的发展放线,要以海洋文化建设为主体,在学校的环境设计中就加入浓厚的海洋文化,并且切实制定以海洋特色为依托的教育内容。

在海洋文化的建设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并且积极开展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的海洋教学德育机制,使学生的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洋文学、等教学板块,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上进行海洋文化教材的编写。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建立德育教育机制,使学生能够具有自身的个性,同时能够提炼学校特色并且建立理论和实践结果。

二.海洋文化特色建立的具体措施1.突出海洋文化特点海洋特色学校必须重视学校的环境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动师生共同参与,例如可以手绘出和海洋知识、故事、生物等内容的文化墙。

同时要加大相关场馆的建设,可以增加生物馆、标本室、图书室等,要使人文教学深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使孩子成为爱家乡、爱海洋有文化底蕴的人。

2.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制作海洋生物标本和贝壳工艺品在建立海洋文化展馆的同时使学生增加更多对海洋的认知行。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摘要:东山县康美中心小学是一所滨海小学,以海洋资源、海洋文化为依托构建海岛特色校本化课程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化课程”课题研究从文化建设、特色课程创建、学科融合、专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探索实施策略,并做深入思考、总结,持续推进学校、师生个性化发展和校本化课程开发建设。

关键词: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校本课程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宝贵的蓝色家园,它既有着无比重要的生态与经济资源,也具有丰厚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所海岛县的滨海中心小学,我校一直注重立足“海”的特色,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于2022年创立实施《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以挖掘海洋文化为基础,以构建海岛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主线,全面贯彻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以下,拟就课题开发与实施谈谈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海洋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建设的意义(一)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开发海洋文化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将海洋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学校课程中,让师生在校本化课程的实践与体验中,增强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立足本县本乡海洋特色,[1]多渠道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构筑学校鲜明特色育人模式,建构海岛学校的德育特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建设海洋文化校本化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知海、爱海、护海的多方面综合素养。

通过结合乡土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强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2]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知识、海洋民俗、海洋经济,认识海洋资源,懂得海洋保护,传承浓厚的海洋文化,培养他们深沉的故土情结、爱国爱家的情操;通过与海洋的亲密接触,引导学生感受海洋宽广、博大、进取的魅力,培养学生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在分析了海洋文化在教育中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海洋文化特色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实践案例、与学校创新教育的关系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为学校教育带来新思路,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应成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探讨海洋文化特色教育的价值和影响,为教育界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学校创新教育、研究、教育、海洋文化、学生发展、实践案例、影响、新思路、全面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文化现象和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海洋文化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文化的传承等问题备受关注。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积极承担起推动海洋文化教育的责任。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培训上,缺乏对海洋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

海洋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对于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海洋文化特色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实践案例,以及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与学校创新教育的关系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如何成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意义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将海洋文化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海洋文化特色的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基于学校“山海文化”构建“仁智德育”

基于学校“山海文化”构建“仁智德育”

基于学校“山海文化”构建“仁智德育”作者:邹俊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16期近几年来,我校围绕校园“山海文化”积极构建“仁智德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坚持丰富学生德育体验,以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途径与载体,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抓手。

近几年来,我校围绕校园“山海文化”积极构建“仁智德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坚持丰富学生德育体验,以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仁智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背景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以下简称南沙小学)背靠青山、地处珠江口。

学校充分利用依山傍海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文化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山海文化教育理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海文化的基础上学校“仁智德育”理念应运而生。

德育课程一直承担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任。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整合有效的德育资源,设计出适应本校学生且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校本课程。

此外,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设计始终和学校文化高度统一,充分挖掘山海文化的内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进行校本建设时,学校坚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包括学生所处的年龄学段特点、认识水平、学习水平等各个方面,使得校本课程建设能够符合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三是坚持开放体验性原则。

“熏陶-感悟-体验”是我校“仁智德育”范式,因此校本课程既有山海文化情境课程,又有日常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规训;既有主题性文化活动体验,又有班队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内化和道德习惯的形成,从而也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立体。

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也是南沙小学的育人目标,即“培养有美德、有智慧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公民”。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校将“仁者”和“智者”有效结合,细分出南沙小学学生八大核心素养,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服务共享、科学创新。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林允艳【摘要】本文论述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以“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快乐成长”这一办学理念为指导,开发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20多门符合学校、学生特点,体现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海洋文化校本课程逻辑框架实施途径【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71-04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简称海城区第六小学)以“海洋文化”为特色,植根于“海洋文化”,充分利用北海市丰富的海洋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发了“海洋文化”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了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的“海洋文化”特色相结合,将“海洋文化”的精髓融入校本课程,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与体验中增强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师生大海般的品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一)国家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名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培养。

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

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生活化、校本化、个性化,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这能在优化教育资源上更加有的放矢,在建设学校育人环境上更加富有特色,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上更加扎实有效,更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课程体系固然要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但是,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发展需求。

所以,学校如果只有规定课程,而没有可供学生选择的促进自己身心、个性发展的课程,没有一个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学校肯定不是高水平的学校。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海洋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海洋文化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海洋文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研究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海洋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海洋文化的潜力,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设计相应的教育项目,并评估实施效果,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洋文化与创新教育的融合,从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路径。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海洋文化特色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1.3 研究意义海洋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就是基于海洋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将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研究海洋文化特色的学校创新教育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认知范围,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

通过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海洋文化特色教育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和竞争提供坚实的基础。

植根海洋文化推进特色育人

植根海洋文化推进特色育人

植根海洋文化推进特色育人作者:汤文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16期新课程实施以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小学利用滨海地域优势,在延续海洋科普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实施与探索》课题为引领,开发实施“走进海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以实践体验为主线,以海洋文化为主体,将写字教育和经典教育有机结合,构建“一体两翼”育人文化,全面推进活动育人、体验育人、文化育人,让每一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一、构建基于海洋文化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文化育人离不开丰富的活动载体。

我校立足“走进海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海洋文化为主线,逐步构建起以“海洋探究”为主体的探究类课程和以“贝雕创作”和“海洋剪纸”为特色的技艺类课程的双轨课程体系。

1.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实践中开发主题资源我们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渔家小院,走向养殖场、渔港码头,学生在玩、看、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归总、分类,最终确定班级研究主题和各小组的子课题,如“渔家乐”、“海鲜营养包”等。

我们组织学生到渔村探访剪纸艺人,听渔家爷爷奶奶谈源远流长的渔家剪纸文化,请教精妙的剪纸技艺,一个“渔家剪纸”主题就这样确立并实施开来。

我们还发挥社区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舰艇、走进企业、走进渔港、走进渔市、走进社区”的“五走进”活动。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不仅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给石岛带来的变化,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活动资料,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构建拓展海洋特色课程体系我们深入剖析,制订了“以《走进海洋世界,拥抱海洋世纪》为主题,开发《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贝雕艺术、海洋探究、海洋剪纸等系列课程,力创海洋特色品牌课程”的发展目标。

自出版《走进海洋世界,拥抱海洋世纪》这一总纲教材后,我们相继开发的《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系列丛书,即海洋精神、贝雕艺术、海洋探究、海洋剪纸等,均注重突破单一领域课程的局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农村小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农村小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农村小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作者:王志昌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1期作为辽西一所规模小、位置偏的海边乡村小学,我校坚持“让每朵生命浪花在阳光下竞相绽放”的办学理念,坚持“明德至善、乐学至远、健体至美、修艺至雅”的育人目标,以“农村小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为抓手,在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挖掘地域资源,将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尊重学校师生,并结合学校独特的教育环境为前提。

刘台子满族乡濒临渤海湾,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我校构建德育校本课程的宝贵财富。

2015年,我校教师集体编撰了《海之韵》校本教材,开启了临海特色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之旅。

(一)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我家住在大海边”课程,介绍刘台子满族乡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从“大海是个调色板”“大海是个魔术师”“大海是个聚宝盆”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神奇和富有,让学生为生活在刘台子满族乡感到幸运。

“油菜花儿开”课程,以油菜花节为契机,选取油菜花风景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

“沿海风景线”课程,选取兴城古城、大连旅顺口区海滨、盘锦红海滩、锦州笔架山等特色景点,培植学生爱兴城、爱辽宁、爱祖国的情怀。

(二)开展尊重励志教育1.尊重教育以大海宽广、博大的特点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在学生的心中播撒“尊重”的种子。

征集以“尊重”为主题的名言、格言、诗歌、歌曲、故事等,引发学生对“尊重”含义的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对“尊重”的认识。

引导学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2.励志教育大海每天潮起潮落,日夜奔流不息,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对于缺少挫折体验的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基于此,我校提炼出“激情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在成长的航程中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学海学军 立德立人——关于海洋主题育人模式的探索

学海学军 立德立人——关于海洋主题育人模式的探索

新课程教学2020年第3期学海学军 立德立人———关于海洋主题育人模式的探索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小学 孙世军 【摘 要】我国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进行德育,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只在课内进行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中进行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完整”德育。

【关键词】学海学军 立德立人 核心素养 海军小学创建于2013年2月,位于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区内,东临大海,西靠大珠山风景区。

独特的社会资源为我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坚持把海军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构建以“海军文化”为底色、以“海军作风”“海军形象”“海军精神”为基点,以“海情”“海韵”“海魂”的“希”“望”育人机制为引领,凸显“爱我海防”“爱我海军”“爱我海小”的“三爱育希望”特色。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优秀行为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切,而且更加开放、自主,学生可以自由探索。

怎样在实践活动中有效结合德育思想,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呢?下面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程整合为引领,让德育落地生根第一,加强学科知识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例如,在美术学科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雕创作的基本技法;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用语文课上学到的古典诗词丰富了贝雕作品的内涵;收集学习有关海洋的民谣、儿歌、童话、小故事等;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电脑制图,描绘开发未来海洋的蓝图;在科学课中,把课堂教学搬到学校的海洋展室,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海洋知识,让每一个学生知海、爱海、亲海。

第二,构建基于海洋文化的学校课程,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沿海地带,根据实际多元开发,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海学军、立德立人”系列校本课程:《学礼正行》《海洋文学(赞歌)》《海军军魂》《中国航海史》《海军军服演变》和《海军军事》等。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作者:林允艳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论述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以“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快乐成长”这一办学理念为指导,开发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20多门符合学校、学生特点,体现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海洋文化校本课程逻辑框架实施途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71-04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简称海城区第六小学)以“海洋文化”为特色,植根于“海洋文化”,充分利用北海市丰富的海洋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发了“海洋文化”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了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的“海洋文化”特色相结合,将“海洋文化”的精髓融入校本课程,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与体验中增强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师生大海般的品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一)国家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名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培养。

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

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生活化、校本化、个性化,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这能在优化教育资源上更加有的放矢,在建设学校育人环境上更加富有特色,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上更加扎实有效,更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课程体系固然要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但是,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发展需求。

所以,学校如果只有规定课程,而没有可供学生选择的促进自己身心、个性发展的课程,没有一个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学校肯定不是高水平的学校。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作者:敖忠明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21期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

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

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

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符合学校德育实际与发展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中,地处城郊地带,学区居民主要以拆迁户及外来务工人员构成,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多数孩子表现出不自信、不开朗、不上进等现象。

根据生源生活条件、学业水平等均处于较弱或较低层次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创新德育内容方式,加快德育发展,提升德育成效,努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包容、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自信的精神、乐观的品质,来更好地接纳众多处于困难甚或问题重重的学生与家庭。

所以,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应运而生。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

海洋以她的浩瀚壮观、奥秘无穷、宽广博大,自由奔放等特质,使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曲金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说:“海洋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于是,我们遵照“为学生的成人、求知和创新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创建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弘扬海洋人文精神,丰富教育内涵,优化德育工作,以“奠基”的意识,培养学生(也引导教师)拥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自信、乐观的品质,探索、挑战的勇气,促进二中人自我超越。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96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孙雪荣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 264309)【摘 要】文章从深入解读海洋品质,指引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海洋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开发海洋文化的校本课程,助推德育目标的实现;设计专题“海洋文化”特色德育活动,全面提升德育效果四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海洋文化;德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96-01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是学校落实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

就我校而言,如何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德育,是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对策。

一、深入解读海洋品质,指引德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所临海小学,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海洋所承载的文化品质,以大海的广博与包容、活力与刚健作为基本的文化要素,构建具有“海洋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1]。

首先,确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办学精神,从精神层面引领师生形成开放、包容及自强不息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次,以“志存四海,笃学健行”为校训,以“厚蓝色底蕴,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弘扬大海包容的特质,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笃行励志,形成“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风。

通过深入解读海洋包容、坚韧和广博的品质,为开展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精神指引。

二、构建海洋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第一,构建海洋特色德育文化墙,让校园浸染海洋色彩。

小学生的世界总是五彩斑斓的,因此,学校在文化墙的建设过程中,应立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让学校的每一面文化墙都以“海的语言”为基本元素,让海洋元素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如学校的走廊、柱子、楼梯、墙壁等都是海洋之蓝。

这种海洋之美不仅能够给师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还能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依托海洋文化,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依托海洋文化,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范性与个性并举的班级建设的设 想
个 性 班 名 海 洋 成 语 彰
显班级个性
要求每个班级的师生根据本班 特点 选择一个成语作为本班的个 性班名 如海纳百川 海不波溢 学海无涯 海阔天高 志在四海 等
班 级 海 洋 吉 祥 物 提 升
班级凝聚力
每个班级都选择了最喜爱的一 种海洋生物作为班级吉祥物 并从
治教经纬
依托海洋文化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文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林建文
根据教育部 !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结合学 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将以海洋文化 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体# 引领师生 在探究海洋的活动中# 培养海般大 气# 海般勇敢# 海般沉静# 海般壮 健的学生$ 在海洋文化精神浸润 下# 让师生发展最大化# 建设师生 依恋# 和谐% 平安的校园$ 因此# 传承渔人精神% 创建海洋文化特色 校园的过程# 海洋文化是学校文化 的核心#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德 育体系建构的精神领袖$
育教育过程中将以海洋文化为主渠 道# 注重以下品质的培养$
尊 重包 容 源 于 大 海 的
宽广博大的品格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以
大海的宽广博大的特点切入# 引导 学生学习海的精神$ 通过以尊重为 主题的系列的名言% 诗歌% 歌曲% 故事的征集# 引发学生对 !尊重" 含义的讨论# 通过主题班会% 演讲 比赛% 短剧创作展演等多种形式# 提升学生对海洋精神的认识# 将这 种品质融入自己的性格之中$ 同时 深化学校 !尊重生命% 尊重自然% 尊重他人,," 的教育活动$
长期的海上作业# 使渔民们结 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 所谓 !风 雨同舟" 就是渔民这种群体精神的 真实写照$ 操场一角的 !渔家故 事"# 是一个现景画$ 通过渔家用 过的船# 通过人物切割图# 将渔家

海洋文化滋养人生,共建蓝色海洋家园

海洋文化滋养人生,共建蓝色海洋家园

海洋文化滋养人生,共建蓝色海洋家园作者:蔡军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8期摘要:承载着区域海洋特色建设,学校立足校情基于“明德教育”,家校联动盘活资源,积极落实海洋教育,构建以海洋文化为主线,课堂教学和课外研学相结合的“学——研——行”一体化的海洋学习体系,以海洋文化滋养学生人生,共建蓝色海洋家园。

关键词:海洋教育海洋研学盘活资源一、军民共建,以海明德润品行——“军旅体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资源开放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学校积极与海军共建单位合作,邀请海军官兵走进校园,宣讲海洋知识,进行军旅体验,让学生从小知海、爱海、懂海,增强国防意识,深化蓝色国防教育。

1.海军叔叔走进学校,重大节日革命教育利用活动课,海军叔叔带领学生进行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军风采、国防知识,国际热点等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蓝色国土的认识,这些知识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生根发芽。

以重要节日“清明节”“建军节”为契机,给学生讲述中国人民海军的历史和战斗英雄,讲述现代海军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和牺牲的事迹,共同缅怀先烈,感恩幸福生活,展望美好明天。

2.海军叔叔素养展示,学生体验军事训练升旗仪式上海军叔叔向学生展示队列、军体拳,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整齐划一的动作、矫健有力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强大的人民海军力量,激发了他们对海军的崇敬之情。

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时间,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军训,海军教官为孩子们讲解站军姿、齐步走等基本动作,并亲自示范动作要领。

在教官的指导下,同学们人人争当小海军,站姿更加挺拔,精神更加抖擞,用行动和毅力诠释了坚忍不拔的含义。

二、课程带动,以海启智长才干——“家园课堂”学校是区域海洋联盟学校,所在社区有着丰富海洋教育资源,学校深挖家长资源,搭建学校海洋特色文化平台,以海启智增长才干,建立我们的海洋“家园课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海洋教育。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文档资料]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文档资料]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

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

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

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符合学校德育实际与发展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中,地处城郊地带,学区居民主要以拆迁户及外来务工人员构成,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多数孩子表现出不自信、不开朗、不上进等现象。

根据生源生活条件、学业水平等均处于较弱或较低层次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创新德育内容方式,加快德育发展,提升德育成效,努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包容、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自信的精神、乐观的品质,来更好地接纳众多处于困难甚或问题重重的学生与家庭。

所以,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应运而生。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

海洋以她的浩瀚壮观、奥秘无穷、宽广博大,自由奔放等特质,使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曲金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说:“海洋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于是,我们遵照“为学生的成人、求知和创新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创建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弘扬海洋人文精神,丰富教育内涵,优化德育工作,以“奠基”的意识,培养学生(也引导教师)拥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自信、乐观的品质,探索、挑战的勇气,促进二中人自我超越。

海性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探究与实践

海性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探究与实践

海性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探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6-28T03:50:12.20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4期作者:王玫[导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不断推出,对于优质教育的思考,如何办好一所优质高效的特色学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少学校开始深入挖掘自身学校特色,不断改革创新,涌现了一批优质学校。

我校在深入学习相关政策后,依托平潭古老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建构以海育人、向海而歌的海性教育模式,将海性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开发海洋特色课程,行走万里海疆、传承古老贝雕艺术等多种的教育方式,实现海洋育人价值,创立了特色学校。

王玫福建省平潭城关小学350400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不断推出,对于优质教育的思考,如何办好一所优质高效的特色学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少学校开始深入挖掘自身学校特色,不断改革创新,涌现了一批优质学校。

我校在深入学习相关政策后,依托平潭古老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建构以海育人、向海而歌的海性教育模式,将海性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开发海洋特色课程,行走万里海疆、传承古老贝雕艺术等多种的教育方式,实现海洋育人价值,创立了特色学校。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性教育模式海洋特色课程学校教育理念是学校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规律的认识与表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与导向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它表现出来的是大多数人对待事物中共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是群体的价值认同。

学校教育理念的产生离不开学校对办学传统与学校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与学校文化密不可分。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积淀的结果,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而学校文化则是滋生办学理念的软环境,为办学理念的落实与达成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作用。

我校发展适逢其时,挖掘平潭海岛资源,掀开“以海育人,向海而歌”的海性教育改革模式,将“海性教育”这一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的办学规划之中,以实际行动响应“海洋强国”时代之召唤,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海性育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期(总第165期)
一、以海洋文化教育为基点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海洋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感知海洋文化、欣赏海洋文化、理解海洋文化、践行海洋文化。

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课堂,精心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体验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依托海洋文化精神,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海的儿女”
培养海的儿女,就是要培养“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心胸宽广、知识渊博、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使学生具备以上品格,达到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开展三种教育、培养三种精神”的活动。

1.开展尊重教育——
—源于大海的宽广博大的品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是我们对大海精神最直接的认识,在德育中,以大海宽广博大的特点切入,引导学生学习海的精神。

通过以尊重为主题系列的名言、格言、诗歌、歌曲、故事的征集,引发学生对“尊重”含义的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短剧创作展演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海洋精神的认识,将这种品质融入自己的性格之中。

2.开展和谐教育——
—源于大海的热情与包容、博爱与奉献的品格
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海洋文化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每个班都选取了自己最喜爱的海洋动物作为班级吉祥物,这些“吉祥物”的精神就转化为班级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们发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选择“班级吉祥物”时,学生非常自觉地选择那些具有集体精神、奉献精神的海洋生物,如企鹅、海鸥等。

抓住这一契机,我们深挖海洋文化中与和谐相关的精神,总结出“源远流长、主动接纳、和谐融汇”的“融”的精神,并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生活在集体中,以无私奉献为荣,以为创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已任。

3.开展励志教育——
—源于大海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大海日夜奔流不息,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对于这个时代中缺少挫折体验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根据大海的这种精神,提炼出“激情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荣”的精神,鼓励学生在成长的航程中,能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4.培养开拓精神——
—永不言败、勇于创新;永不言弃、勇于挑战
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跌倒了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精神。

5.培养创新精神——
—大海亘古常新,海洋是活动的、变化的,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少狭隘观念与守旧思维;同时海洋又是积极的、进取的,有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开拓人的心灵世界。

对于新一代的中学生来说,拥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通过组织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活动、濒危海洋生物的调查活动、海产品加工企业的走访活动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去,他们在活动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在思考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6.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渔民们驾舟闯海,时时处处布满风险,唯有团结协作,相互匡助,和衷共济,才能击败风浪。

长期的海上糊口,使渔民们结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所谓“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恰是渔民这种群体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开展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为主的民生教育
1.环保意识的培养
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问题。

通过让学生参加调查海洋污染、水质变化等活动,了解到人为的因素成为环境海洋“由蓝变黑”的直接原因,从而教育学生珍惜身边的环境,从我们自己的宿舍、学校的环境卫生的保持做起,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结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校本课程中“海洋环境”等学科的学习,用整合的概念进行教育。

如组织“家乡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调查、组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吗?”的讨论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我们周围虽然是无边的盐碱滩,但是滩涂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孵化、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项目,都是家乡经济腾飞的增长点。

鼓励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家乡海洋观光、海产品DIY、温泉旅游以及其他特色项目开发等。

四、建立起以海洋文化教育为切入点的激励评价体系
1.以涉海名人事迹为基本教育素材,充分挖掘教育内容
学校进行了世界涉海名人、中国古代、现代与当代涉海名人故事的搜集与交流,并在学生中间开展了“海的儿女”群英会、我身边的“海魂”等活动,让学生从这些名人以及普通人身上,学习他们海一样的精神。

2.坚持“海之骄子”与星级评价
经安中学制定了详细的“海之骄子”的评选条款,从品格、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考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星级班与星级宿舍的评选,也同样是以海洋精神为切入点所进行的激励性评价策略。

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海洋特色活动
1.以主题教育月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如“爱家乡爱学校爱自己”活动月、“我为大海歌唱”主题活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题活动等。

2.海洋艺术教育
设立海洋体育节、海洋艺术节,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活动;语文《浅湾文学社》常态活动、“海韵悠然”摄影作品交流展览、英语“蓝色阅读”口语交际活动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3.开展其他海洋文化系列文学活动
“唱响渔歌”诗歌朗诵、“爱我家乡”演讲比赛以及“MY SCHOOL”“MY HOMETOWN”“魅力雪莲湾”海洋文学创作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热情。

4.海洋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学校设立“海之声”广播站,校园资讯传播、优秀师生原创文学作品推介、先进典型事迹推广、真情互动点播等内容,成为校园中强有力的声音。

学校还加大力量建设“海洋文化展览室”,将海洋常识、海洋科技、海洋艺术等领域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立体的海洋文化。

综上所述,在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把海洋文化精神进行深刻的理解、把握,并围绕海洋文化精神开展多层面的活动,会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生动,更具实效性。

【责编齐秋爽】
教育与管理
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学校德育体系建构策略
黄树明(唐山市丰南区经安中学,河北唐山063000)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