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工艺技术与装备 (4)
第三章生产模式 (8)
第四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 (11)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3)
第六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17)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9)
第八章经济分析 (21)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
1.1.2 内容提要
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美国食用菌界认为,杏鲍菇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食用菌。每100克杏鲍菇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为25%、脂肪1.4%、粗纤维6.9%、氨基酸总量16.6%、维生素E7.6毫克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
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需求量快速增长,每吨售价达1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各国推荐栽培这种食用菌,使杏鲍菇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08年,我国政府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我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多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总体技术不成熟,生产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本项目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其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标准化,具有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的特点,实现
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
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用地面积54.4亩,新建20000平方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菌种中心和200个农户生育大棚(21000平方米),形成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的能力。项目达成后,实现年营业收入9152万元,利润率18.23%,投资回收期5.3年(含建设期)。
1.2 主要经济指标
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工艺技术与装备
2.1 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
2.1.1工艺流程
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图2.1.2 杏鲍菇主要生产技术流程
培养基含水量影响着菇蕾疏密度,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质量,研究不同菌株所需培养基最佳含水量。
装瓶(自动装瓶机)
并使培养基处于上紧下松状态,以利于菌丝发菌,
灭菌(灭菌柜)
利用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并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CO2浓
培养室的智能化控制。
生育(生育室、智能化控制系统)
CO2浓度和光照度满足工艺要求,以利于催蕾生长。通过智能
2.2 设备选择
2.2.1主要设备和仪器
表2: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
第三章生产模式3.1 产品生产特性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按工艺划分,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
3.1.1培养期
工艺路线:培养基原料筛选→原料配方→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
该阶段共需33-34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3%。该阶段集中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必须由专业化公司完成。
3.1. 2生育期
工艺路线:生育→出菇→采收包装
该阶段共需19-20天。杏鲍菇菌瓶经公司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在可调控生育房内即可完成,杏鲍菇在此阶段生长成型,需占用大量的房屋空间,非常适宜分散到农户处进行。生育结束后,采收阶段也特别适合农户完成。
3.2 产业化开发
3.2.1生产模式
日本和韩国的杏鲍菇产业最为发达,工厂化生产技术先进,并普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等杏鲍菇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公司内统一进行,育菇环节分散到农户完成。公司把分散至农户的食用菌产品回收,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本项目将借鉴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实际,积极联合地方政府,成立“杏鲍菇生产合作社”。依托公司技术优势,以基地
为培训中心,以合作社为纽带,实现种杏鲍菇原料、菌种、生产技术、菌需物资乃至菇房建设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图2:“合作社+基地(菌种培养中心)+农户”联营流程图
3.2.2合作方式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公司和农户建立“杏鲍菇生产合作社”。由合作社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基地(菌种培养中心)和生育大棚。基地负责提供杏鲍菇菌瓶、培训农户、技术指导、回购、包装和销售产品。
合作社投资兴建200个杏鲍菇生育大棚及相关生产设备,农户租用该大棚设备进行生产。在重点乡镇建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3.2.3项目带动效应
项目启动后,将建立200个生育大棚供农户租用,可解决包括承包户在内450人的就业问题,增收1250万元;菌种中心的各类生产人员可直接从农村招聘,可解决10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3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需要消耗主要生产原料1460万元,该原料主要由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农业下脚料构成,项目的实施可通过购买原料带动60人增收,按原料可产生16%的利润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27万元;基地和农户生育大棚建成后,每天将有15-20车次往返于基地和大棚之间运输瓶、筐以及采收后的杏鲍菇,8-10车次由基地向各地运送包装后的成品杏鲍菇,本项目可在交通运输业带动至少40人增收。
项目建成达产后,通过以上述各方面可解决近45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1700余万元,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
4.1 物料供应
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及麸皮、玉米粉、大豆皮、贝壳粉、米糠等辅料。原料采购范围以重庆、四川等粮食主产区为主,全部在我国国内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