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细节
作文细节描写的练习题
作文细节描写的练习题
题目:《记一次拔河比赛》
要求:
1.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将比赛过程写具体。
《记一次拔河比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
操场上人头攒动,同学们都兴奋地期待着这场比赛的到来。
我们班的队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他们紧紧地握着绳子,双脚稳稳地站在地上,身体向后倾斜,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了。
双方队员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拼命地拉着绳子。
我们班的队员们咬紧牙关,脸涨得通红,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他们一边拉绳子,一边齐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一二……”在他们的努力下,绳子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动。
对方队员也不甘示弱,他们紧紧地抓住绳子,试图阻止我们的进攻。
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就在这时,我们班的队长站了出来,他大声喊道:“同学们,加油啊!胜利就在眼前了!”他的话激励了队员们,他们更加用力地拉着绳子。
终于,对方队员坚持不住了,我们一鼓作气,将绳子拉了过来。
裁判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声,我们班胜利了!同学们欢呼着,跳跃着,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这场拔河比赛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第一篇: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高考中记叙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出高分,但多数学生的记叙文平淡无味,提升记叙文档次的秘诀就是细节描写。
一、手法介绍: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二、名家作品关注生活细节: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如: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柳永——特写笔法凸现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祥林嫂——中空的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孔乙己——张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边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穷酸气;严监生——临死时那两根始终不肯放下的手指……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三、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一)《跟着》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
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
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
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
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
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
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初一记叙文写作训练——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
一、动作的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 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动作描写的精彩
二、肖像的细节描写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 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 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阿累《一面》 描写人物时就要 选取最能反映人 物身份与性格的 特征,捕捉最能 表现人物内心情 感与个性特征的 瞬间画面,而不 要面面俱到。
课堂训练
1、教室里安静极了.
只听见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 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 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 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 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 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2、挤公交车的场面
• 赏析: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
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 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准说过:“没有 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 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 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是精彩 文章的点金石,细节往往能揭示 文章的灵魂。“于细微处见精 神”,我们要在写作中树立细节 意识,颂扬善和美,摒弃丑与恶, 创造文章亮点,以提升作文的境
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冬天的阳光最温暖,春天的和风最 温暖;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最温暖,饥 饿时的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的一 句安慰话最温暖,困境中的一句鼓励 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的种种 情境。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温暖”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 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 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情境作文:
中午放学后,我最后 一个人离开课室.突然, 我看见讲台边有一个 MP3,……请对“我”的 心理、动作等方面作一 番细节描写。(100字)
课堂小结
•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 1、如果是写人,就必须抓住人物的肖像、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来进行描写; • 2、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 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 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 3、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 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 4、细节描写必须是为主题服务。
细节描写常用方法:
一、精选词语 运用贴切的动词、形容词、副 词等对自然环境、人物形象的一小 点、一片段作细致入微的描绘。 二、运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等。
老师“下水文”:
夹缝中的点滴 看,两块长且厚的水泥板仿佛两扇就要 关闭的大门,把大男孩卡得动弹不了,把 救援人员“拒之门外”。这是一张黄中带 黑的脸,脸上血迹斑斑,乏力的双眼几乎 合成了一根线,但昂起的头显出他求生的 坚毅;胸前的衣服也是一片片的血迹。此 刻,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右手已打着 点滴,药液正缓缓地流进他的全身——因 为他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被夹在 废墟的缝隙中。挺住,孩子!加油,解放 军!
第九次 记叙文阅读训练之细节
第九讲记叙文阅读训练:记叙文的细节目标: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了解记叙文的细节课堂内容:记叙文知识点强化阅读练习阅读分析指导过程:一、知识回眸:1、故事赏析吴正肃评画欧阳修虽然在诗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对于绘画,却并不怎么内行。
有一次,他得到一幅古画,上画一丛牡丹,下卧一只猫。
这幅画的功夫深不深?是否值得珍藏?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一天,他的朋友吴正肃来访,闲谈中,欧阳修就把那幅牡丹画捧出来请他评鉴。
吴公轻轻展开,仔细端详了一番,高兴地说:“这幅画有功夫!画的是正午牡丹。
”欧阳修问道:“你根据什么说是正午牡丹呢?”吴公说:“你瞧,这牡丹的花瓣和枝叶萎散无力,花色枯燥。
这是因受强光照射的缘故。
而早晨的花,花瓣收敛,色泽鲜润,露珠晶莹,两者状态、色泽全不相同。
再看这猫,猫的眼睛是随日光的强弱而变化的。
早晚时刻,猫的眼睛是圆的,日高则狭长,到了正午时分,就如一线了。
这画上的猫眼狭如一线,恰好是正午之猫。
所以我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
”听了这番评论,欧阳修频频点头说:“您说得太好了。
确是见得真,道得准。
”于是,就把这幅画珍藏起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2、细节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一个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
一篇文章要想写得有文采,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细节描写要力求真实,细节真实是文章的命根子,细节描写一旦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二、课堂讲练(一)“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冲了进来。
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
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lǚ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高考中记叙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出高分,但多数学生的记叙文平淡无味,提升记叙文档次的秘诀就是细节描写。
一、手法介绍: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二、名家作品关注生活细节: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如: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柳永——特写笔法凸现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祥林嫂——中空的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孔乙己——张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边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穷酸气;严监生——临死时那两根始终不肯放下的手指……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三、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一)《跟着》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
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
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
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
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
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
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
记叙文细节式照应方法阅读训练
记叙文细节式照应方法阅读训练例文3.5米长的微笑戚祥浩那时,我在镇上一所小学任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没见过她笑。
我去过她家,是一座低矮且昏暗的黄泥屋,她的父亲总不在家,问起她的母亲,她的眼圈立即红了。
她的成绩一般,上课不声不响,下课总第一个冲出教室,家长会时,唯独点到她的名字没有家长起来响应……周末又再次来到她家,她总有个监护人吧,我决定耐心地等。
临近中午时,她动手淘米、生火,动作娴熟。
她边忙手中的活,边抬头看我,忽然说:“老师,您还不走,中午要饿肚子的。
”我有些恼怒:“老师不会在你这里吃,但一定要等到你爸爸。
”她显然紧张了,吞吞吐吐地说:“我爸爸不会回家吃饭的,老师您还是先回去吧。
”我更加恼怒了,她分明淘的是两个人分量的米。
一个瘦小衰老的男子进来时,她轻轻喊了声,爸。
男子见到我,愣了愣,竟径直离开家门,小跑着消失在远处。
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我不再对她抱希望,同学当中那几个调皮的男孩,却对她有了兴趣,喊她“苦瓜脸”、““腌菜头”。
尽管我一再制止,她的眉头还是锁得更深了。
可有一天在校门口,我忽然发现她在笑,从那个路岔口拐到校门口,才三点五米远的距离,她笑着走过来,脑袋侧在一边,似乎没有瞧见我,径直从我身边走过。
然而,那天的课堂上,她仍旧沉默,课间如过去般一个人将脑袋趴在桌子上。
我有些不解,多日后,我在校门口又一次意外地撞见她,她侧着脑袋,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她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忍不住叫住她,问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显得很意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循着她的目光望去,竟发现她的父亲正站在不远处,身边有两副担子,她的父亲显然也发现了我,却垂下脑袋假装没看见。
那天下课后,我留住了她,严厉地批评她,你是不是觉得你爸在校门口摆摊很丢你的脸,你路过校门口时怎么不喊他声“爸”,你每天第一个冲出教室是不是也因为这,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其实很伤你爸爸的心?她紧紧地咬住嘴唇,眼泪一个劲地淌下,过了半天,她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开口,“我爸爸他不会说话,我爸爸在校门口摆摊,我早点回去是为了做好饭等爸爸。
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PPT课件
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
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
漾了。
——《风筝》
评:这段环境描写处处透着“冷色调”,渲染 了当时的氛围,为后文写作者反思幼时欺凌小 兄弟的事情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8页/共20页
三、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 境。
评:这段文章主要用描写了“我”捅马蜂后的 一系列动作,具体而细致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5页/共20页
2、外貌细节描写
周莉是我们班最厉害的女同学了。她长得 黑黝黝的,一双小圆眼总是灵活地转来转 去,小嘴唇很薄。我奶奶说嘴唇薄的人会 说话,这不假,周莉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 每当她说话时,脑后那把蓬松松的大刷子 还神气地一摆一摆的。
三、精心锤炼词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
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第17页/共20页
检测与反馈
1、宝剑出鞘——限时综合训练: 时间:5分钟 字数:不少于200 仔细观看一段视频(课上播放), 综合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 场景等描写方法细致刻画人物。
第18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20页
四、小试牛刀
第10页/共20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找一找:阅读作文《有这样一
种声音》,找出文中运用了哪几种细节描写。
第11页/共20页
2.——填一填:运用人物动作细节描
写的方法来表现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我猛然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桌上的闹钟,还 有十五分钟就上课了,而我平时从家里回到学校 的时间至少也要十分钟啊。天哪!要迟到了。
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共22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记叙文细节升格训练
记叙文细节升格训练下面的文字节选自作文《父爱的N个画面》,请升格:
原文升格作文
风雨中的呼喊
阴雨连绵,下得让人心烦意乱。
开口
道:“好糟糕的天气啊!”顿时,好心情剧烈
转变。
路上,同伴们都在议论今天的天气,
雨下得很小但一直不停,一番争论后,她们
得出了结果——今天在学校留宿,不回家
了。
便一致的看向了我,我摇了摇头,还是
决定回家。
晚自习放学后,雨还在下,天气
渐凉,风雨中我微微颤抖,正想着自己怎样
度过夜路,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呼喊,感冒
时沙哑的声音,焦急的心情毕露无遗,是爸
爸,我的眼圈红了,加快脚步走向了他。
家门口的张望
期盼已久的暑假来了,提前做好了放
松的计划开始实施。
早晨便开始准备,准时
出发了,一路上和伙伴们说说笑笑,去了很
多地方,不知不觉便忘记了时间,等到返回
时,太阳已失去了踪影,余晖仍在。
已经很
晚了,心想着回家一定挨骂。
到了村口,向
家门口望去,爸爸的身躯依然挺拔,站在那
儿,看到我来了,便急忙回到了家中,不想
让我看见他。
这里面包含着爱,深沉的父爱,
不想被人发现,默默地倾注着。
记叙文写作训练细节描写
关键处驻足,慢绘细微处——巧用细节描写,提升作文档次一、感受细节1.央视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视频曾经火遍大江南北,把这一画面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出来,更加感动人心:母亲回头一看,啊? !在昏暗狭窄的楼道那头,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向前走来。
那纤弱的小手显然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可他依然固执地用双手紧紧握住盆边,背向后弯,肚向前顶,用胸口抵住水盆,努力地维持着身体和水盆的平衡,就像一只刚爬出蛋壳的小鸭子般,左右摇晃,步履蹒跚。
水盆左右晃动着,水不断从盆里泼洒出来,晶莹透明的水花四溅,溅到他稚嫩的小脸上。
他却腾不出手来擦一下,任由水从他细小的肩膀滴下,落在手臂和衣服上。
终于来到母亲的跟前,分不清是水还是汗顺着他额头流到下巴,他却毫不在意,一脸孩子气地笑着,奶声奶气说:“妈妈,洗脚!”那满脸的喜悦,仿佛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是呀,是件伟大的事——它的名字就叫做“孝”。
2. 细节描写及类型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③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林黛玉进贾府》④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一个小时的电视。
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 细节描写一、细节描写: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二、细节描写的类型: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1、动作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外貌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3、心理细节描写。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修改稿: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4、环境细节描写。
《在阅览室里》:“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
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
记叙文升格训练之细节描写
记叙文升格训练之细节描写这也是一种爱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
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
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
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
”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磐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
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
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
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
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
“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
”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地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
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
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
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作文训练四-细节描写
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作文训练四:细节描写记叙文训练之四:细节描写一、让我悄悄走近你展开想象,用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扩大句子,使句子生动形象,人物详细可感。
然后根据你的描写想一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大街上走着。
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范文。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渐渐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渐渐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向四周张望。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渐渐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不时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渐渐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不时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即又恢复了常态。
3、谈启示:大家能成功想到此人的身份得益于什么?——细节描写二、揭起你的红盖头记叙文是考试作文常用的一种文体。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要做到“感情真挚”,有赖于“生动感人”的典型细节。
许多同学也明了这个道理,但是一到写作文时,还是“想到写不来”。
“细节”虽说是“细微末节”,但也决不简单等同于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神态等。
细节描写应当是最典型的最精练的最有表现力的细部刻画。
先来看孙犁《亡人逸事》末尾的一处细节描写。
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处细节描写真切传神,人物如现眼前。
它将一对老夫妻间深沉的爱情非常“轻巧”地渲染出来,尤其是妻子临终时呈现出来的满足与幸福感,跃然纸上,散发着浓郁的动人气息。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细加揣摩,我们可以发现这段细节描写是“立体”呈现的。
其构造形式是这样的:〔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动作+〔瞬间捕捉的〕神态。
这就给同学们一个启示,细节描写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相貌集中传神地展现出来。
构成细节描写的要素主要有这样一些: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景等。
阅读训练第五讲细节描写
阅读训练第五讲细节描写第五讲细节描写所谓细节,“细”指选到的材料是很小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节”指一个环节,它不是人物的全貌、不是事件的全过程。
现实生活中,细节具有或细微,或短暂,或隐蔽等特点,它们往往是易被观察者忽视的,但又往往恰恰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写作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写作中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典型细节,要么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要么凸现人物独特的音容笑貌,要么抓住人物独具个性的行为举止,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起来,使原来比较平常的人物具有立体感,把人写活了,写神了。
这样就拉近了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或写景状物时如果缺少细节描写,文章就会抽象化、概念化,显得枯燥乏味。
细节描写被大量地运用于多种文体之中并不是偶然的,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的主题意蕴也得到深化和升华。
写作中可对人物进行多种角度的细节描写,正面的描写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的描写如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
对人物进行正面的细节描写,要从近距离观察,并在描写中时时注意融入自己的感受,注意体会文章中人物在他们的生活情境中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材料五一、目标:1、字音、字形;2、积累词语;3、能辨别语言、心理、行为、神态、肖像等各种描写角度;4、能把握细节描写所要突出的人物特征,并理解这种特征(倾向性)与文章目的之间的关系;5、品味细节描写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生命,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
二、课堂练习忽略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细节描写共31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记叙文升格训练--细节描写
一天晚上,乌云像一群孤魂野鬼一般悄悄地 聚拢过来,接着便是一阵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凄 凄地向我扑来。大树说:“暴风雨就要来了。” 我胆怯地摇晃着身子,树叶落下来又被风撕碎了, 最后又被疯狂地卷走。“不!”我捂住耳朵,像 被戳的刺猬一样蜷缩着身子,大树用它的树枝点 了点我的脑袋:“孩子,你必须经得起风雨的考 验!”
——摘自《成长,需要风雨》
升格文
都是歌词惹的祸
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不 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想见你。心 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 ……” 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红透了。她四下 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
下课了。吴欣极小心地拿出纸条—一的确是卡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除平时要养成认真仔细地
观察事物的习惯,练就一双发现 美的慧眼外,向大家学习,向课 本学习,运用一定的技巧也是非 常重要的。
一、精工细笔 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 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 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 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一张白单子盖在他的脸上,我 站在台阶上,倚着门,手搭在门 锁上忘记了转动,两只眼睛盯着 跪在地上痛苦的人们,呆呆 地……
你啊!”卡男笑道。吴欣的脸更红了,心中仿佛有一 只小鹿在乱撞,两只手也显得极不自然,左手使劲地 搓着衣角,右手一直攥着口袋里的那张纸条。吴欣支 吾道:“卡男,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关键的 一学期啊!”
吴欣想跟卡男说清楚,可心一慌,额上竟渗出了
细细的汗珠。她想用右手去拭,却不小心将口袋里的 纸条带了出来。吴欣吓傻了,瞪大了眼睛木然地定在 那里.望着纸条飘飘摇摇地坠下。没等她去拾.卡男 已把纸条拿在了手上。“写得好吗?”吴欣更是无地 自容了,真希望找个地缝,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却 又茫然不知所措,只是紧紧地低着头,不敢看卡男脸 上的表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训练——细节
一、细节: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车夫们为了生计在烈日下遭受的煎熬时写道:“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跟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还有,在描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挣命,而“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这些细节把祥子所处的时代写活了。
二、作用:
(一)、突出人物的性格。
刻画人物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常规的手法,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就会使作品锦上添花,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一处细节是:竺可桢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把那支放在铜套子里的钢笔式温度计,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
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计拿到屋里,记录当天的气温。
这支温度计,他经常插在外衣右边的小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盖布总是先磨破了。
这样,做衣服时,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块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这不起眼的一小块口袋盖布却反映出这位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可贵精神。
又如:周立波的《分马》之中,作者对老孙头的刻画也有这么一个细节描写:
他狠很地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仍在地上。
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细节,刻画出老孙头对马又爱又恨的心理活动。
使人物的性格真实而鲜明。
谁能忘记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谁不记得朱自清的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至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道具”——军大衣的动作,相信谁都会记忆犹新。
这些细节描写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刻画人物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常规的手法,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就会使作品锦上添花,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二)、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有利于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三)、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透过隐含信息,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阅读练习】
《寒冷中,两个人靠在一起就是暖和》
(候车室里)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我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吃了起来。
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我两眼,手缩在袖子里。
我抬头看他时,他就嘿嘿笑一下。
反复几次以后,他一个人朝门外走去了。
我快要吃完时,他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烤熟的地瓜,还冒着白白的热气。
他碰了一下女人,就将滚滚热热的地瓜连皮都没剥,塞进女人手里,接着,他又抱过女人手里的孩子。
女人愣愣地看了一会她男人,脸上漾出了红润。
他大概是惊讶: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么?男人平时是舍不得花钱的。
女人开始吃地瓜,很幸福地吃,速度很快地吃,显然是饿了。
她苍白瘦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
女人吃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冲着男人说:“你吃吧,我吃饱了。
”
男人说:“叫你吃你就吃!”
女人不吃。
女人说:“你没吃,你嘴唇还干巴着呢。
”
他俩推来推去你让我我让你的。
那男人叫他女人吃时,嘴角蠕动着,有一滴口水很快流了出来。
他显然是在说谎。
最后还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
男人吃完,又抱着孩子缩成一团……
★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答案:
这个“吃地瓜”的细节一下子把一对青年男女活生生地推倒我们面前:丈夫把买来的地瓜“塞进女人手里”,女人“很幸福”地吃了一半又要让给丈夫,两个人“推来推去你让我吃我让你吃”,最后还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
一个地瓜,一个动人的镜头,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浸满了夫妻之爱,洋溢着人间温情,很逼真,很动人。
文章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真切的细节,才使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令人回味再三不忍释卷。
标题
它是作品的名称。
文学作品的标题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题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
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作品的印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和作品内容
有的标题比较直接全面地概括作品的内容——如《三国演义》、《阿Q正传》、《创业史》、《保卫延安》、《青年近卫军》、《茹尔宾一家》等。
有的是以人物名字作标题——如《安娜.卡列尼娜》、《欧也妮.葛朗台》、《唐.吉诃德》、《约翰.克利斯朵夫》、《骆驼祥子》、《倪焕之》、《李自成》等;
有的用作品事件作标题——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保卫察里津》等;
有的用某些名称作标题——如《巴黎圣母院》、《第六病室》、《林家铺子》等;
还有不少标题具有含蓄性或象征性——如《红楼梦》、《子夜》、《红旗谱》、《青春之歌》、《红与黑》等。
那么,对标题有什么具体要求呢?一般情况下,应掌握一下几点:
一是要贴切。
文学作品的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合,避免文不对题。
二是要深刻。
标题本身就发人深思,有助于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的理解。
三是要新颖。
标题要有新鲜感,不陈旧,不落套,让人看了标题就相看作品的内容。
四是要醒目。
不模糊,不空泛,语义明晰,一目了然。
五是要简洁。
标题文字不能太多,一般在十个字以内比较好。
理解标题的方法:
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
二是指要根据中心来把握。
三是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
线索
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文章内容发展的一条坚强“纽带”,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
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五是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六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怎样才能较快地找出文章的线索呢?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是不难找出全文线索的。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
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④有时候,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