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
、
,
济如 何 实 现
“
协调 健康 可 持续
、 、
”
发展 成
面 提 高 由 此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具 有 如 下
。
,
质量
、
可 持 续综 合 发
为 必 须解决 的问题
。
内涵 :
经 济 增 长 是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的 前 提 和 先 决 条件
,
是 社 会产 品 可 供 量 的 质 量 和 生 产 组 织
评 价标 准
1
.
县 域 经 济科学 发 展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的
算 ;人
注
:
人
均 固 定 资产 投 资 额 根 据 各 县 ( 市)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和 各 g ( 市 )人
-
口
中常 住 人
口
的比值计
选取
均 公 路 里 程 是 根 据 各 市 公 路 线 路 里 程 按 照 各 县 ( 市 ) 固 定 资产 投
方式 进 步 和 人 们 生 活 质 量 改 善 的 复杂系 统
进程
。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绝 不 能单 纯
,
党 的 十六 大 提 出
“
全 面 繁荣农 村经
“
,
地 追 求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率
而 应该更 加
。
由此
,
本 文 将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能力
,
济 加快城镇化进 程
,
,
、
经 济增 长 目标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具 有 单
,
,
城乡
社 会 实 现 速 度 和 结 构 质量 效 益 相 统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引言: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下行,县域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各地领导重点工作。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备受关注。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西部省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县域经济发展和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河南省还是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因此,如何发挥河南省的经济、政治和区位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河南省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县域经济发展概况河南省是中国中西部的一个省份,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市辖区2个、县级市13个、县2个、自治区3个。
据《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96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568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150亿元,同比增长9.1%。
从增长速度来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在河南省的县域内,江西区、荥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县域经济较为发达,其他县域经济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2、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县域经济结构较单一由于历史、区位、资源等原因,河南省的县域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和农村经济为主,而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的开发相对落后。
与此同时,农业对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贡献不足以支撑县域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县域经济现状分析:1.1 城市与农村差距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城市与农村差距。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而农村地区受制于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2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导。
这意味着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1.3 人才流失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流失。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普遍流失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了人才的稀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问题与挑战:2.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河南省的一些县域地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创新能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突破,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2.3 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投资的难度较大,导致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发展建议: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3.2 鼓励创新创业为了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河南省应该鼓励创新创业。
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
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地域特征。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
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
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
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
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颐48.73颐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
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收入状况。
河南省105个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3万耀3万元之间,38%的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河南省县(市)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1.39万元,同比增长8.1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水 平 发 展 研 究
樊丽娜 , 叶 露 , 保 松 梁
( 南农 业大 学信 息 与管理科 学 学院 ,河南 郑 州 4 0 0 ) 河 5 0 2
摘 要 : 据 县 域 经 济 的特 点 , 根 选取 3大类 1 O个 指 标 构 建 了县 域 经 济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因子 分析 法 对 河 南 采 l 8个 县 市进 行 了 综合 评 价 及 聚 类 分 析 . 据 聚 类 分 析 结 果 将 河 南 县 域 经 济 水平 分 为 3种 类 型 : 是 工 业 主 导 O 根 一 型 , 是 农 业 主 导 型 , 是 贫 困县 市型 . 过 对 各 类 型 县 市发 展 状 况分 析 , 出河 南 省县 域 经 济发 展 战 略及 对 策. 二 三 通 提 关 键 词 : 域 经 济 ; 类 分析 ; 合 评 价 县 聚 综
Ab t a t Ba e n t e c a a trsis o o n y e o o y,t i a e u l n e a u to y t m f sr c : s d o h h rc e itc fc u t c n m hsp p rb i ds a v l ain s se o c uny e o o c n anig h e frtlv l n e e a d e s c n lv l n e e , t c ry u a o t c n my o t i n t r e i s—e e i d x s n t n e o d—e e i d x s o a r o t c mp e e sv p as l a d l tr a ay i a o t 8 iis n c u t s n o r h n ie a pria n cuse n l ss b u 1 cte a d o n i i He a 0 e n n, u i g fc o sn a tr a ay i. Ba e n t e r s l f t cu tr a ay i t c u t e o o c lde e o m e t i n n n lss s d o h e u t o he l se n l ss, he o ny c n mi a v lp n n He a s P o ic s d vde i t t re y e r vn e i i i d no h e tp s: frt i d sr , a d e o is , n u t y n s c nd, a rc lu e, t r e p o o n is g iu t r h e o r c u te . Ba e n t n l sst e d v lpme to h o ny,l d tp o ec u tr e s r sa d s g e to so s d o hea ay i h e eo n ft e c u t e y e s m o n e m a u e n u g sin f He a r vn e’ c n mi e e o me tae p tf r r n n p o i c Se o o c d v lp n r u o wa d. K e r s:c u t c n my;cu tr a ay i ;c mp e e sv v l ain y wo d o nye o o l se n l ss o r h n ie e a u to
中原崛起的坚实基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配 收 入 12 8元 ,农 民 人均 纯 收 入 7 8 11 0 8元 。 县域 经 济 成为 河 南经 济 发 展 中最 具 活 力 的爆 发 点 、增 长点 。
域 经 济 一 直 保 持 高 速 增 长 ,综 合 实 力不 断 增 强 ,质 量 效 益 著 提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 个 突 破 ” 六 :一 是 2 0 07 年 县 域 生 产 总 值 突 破 1万 亿 元 ,达 到 1 6 44亿 元 , 02.
比 20 0 2年 增 长 9 .% 。 占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的 比重 达 到 91
1 0位 。 在 第 7届 中部 6省 百 强 县 ( )排 位 中 ,河 0 市
II .
《
《 政策》2 O O 8年第 6期
维普资讯
南省 占了 4 2个 ,其 中在 前 1 0位 中 占 了 6个 。我 们 这 次考 察 的巩 义市 ,2 0 0 7年 G P达 到 2 94亿 元 ,增 长 D 8.
贡 献 率 达 到 7 % ;二 是 县 域 工 业 增 加 值 突 破 5 0 7 0 0亿
元 ,达 到 5 2 4 7亿 元 , 比 2 0 0 2年 增 长 1 29 占 县 域 5 .%,
5月 9日一 l 1日,省 委 书记 罗 清 泉 、省 长 李 鸿 忠 .率
领 湖 北 省 党 政 考 察 团 ,赴 河 南 省 进 行 了 为 期 三 天 的 学
断 增 强 ,成 功 实 现 了 由传 统 农 业 大 省 向全 国 重 要 的经
济 大 省 和 新 兴 工业 大 省 的 历 史 性 转 变 迈 上 了 建 没经
济 强 省 、文 化 强 省 的 新 征 程 。2 0 0 7年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1 0 81亿 元 ,居 全 国第 5位 :地 方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55.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本文在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诊断对策河南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处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的前沿,是城乡社会各种矛盾的交汇之处。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要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县域经济。
河南省共有108个县级市(不包括济源市),全省县域总人口为8031.1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2.22%,县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0.7%,发展县域经济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本文以2005年的数据为准,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协调等方面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5年全省县域GDP达7249.8亿元,占全省GDP的6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1%,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域财政收入达201.9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市66个,超3亿元的有19个,超5亿元的有10个,分别比2003年增加17个、16个和10个,县级财政困难状况有了根本缓解。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值上,河南省县域经济第一产业产值为1700.8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3759.0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789.9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3:52:15。
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支持优质小麦、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省7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各类畜禽养殖小区2700多个,初步形成覆盖94个县的六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42家,粮食、肉类、乳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200万吨、390万吨和145万吨。
浅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引言河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浅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应的对策。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下辖的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河南省县域经济总体上仍处于中低水平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市发展相对较慢,存在发展落后等问题。
此外,河南省的县域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培育。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为了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式:1. 传统产业升级模式河南省许多县市的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如农业和重工业。
传统产业升级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引导资金和人才进入传统产业,推动升级。
2.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将相关产业集中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河南省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产业链的衔接,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益。
3. 创业创新模式创业创新模式是指鼓励和支持创业者进行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南省可以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科技人才等群体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器等支持措施,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针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引导资金和技术向县域倾斜为了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引入更多的投资和先进的技术。
政府可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设立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机构,鼓励企业和机构向县域投资,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中原崛起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中原崛起 , 不仅关系到河 南 的经济社 会发 展 , 而且直 接 关 系到整个 国家 的经 济社 会发展 。近几年来 , 河南 经济 发展
要用发展工 业的理念发展农 业 , 积极 推进农 产品 的区域化 布 局、 专业 化生 产和产 业带 建设 , 大力 发展 农产 品的精 深加 工 和综合利用 , 推进传统农 业 向现代农 业转 变。必须 以现有 优 势 资源为 依托 , 打造 县域 特色 产业 和特色 经济 , 并使 之具 有 强有力 的竞 争力 。
活 才能全 国活 , 没有 农村 的社 会稳定 , 就没有 整个 国 家的长
此 , 展壮大县域 经济 , 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发 对 实现 中原崛
起, 具有非 常重要的战略意 义。
1 发展壮大 河南县域经济在 中原 崛起中的重要意 义
治久 安 ; 民是最大 的群体 , 民富才 能全 国富 , 农 农 没有 农 民收 入 的不 断增长 , 没有全 国人 民的安康 富裕 。绝 大部 分人 口 就 分 布在 县域 , 因此 “ 三农 ” 问题 主要集 中在县 域。全面 建设小 康社会 , 重点在 县 一级 , 难点 也 在县 一级 。只有 加快 县 域经 济 发展 , 才能繁荣农 村经济 , 增加农 民收入 , 才能从 根本上改
13 加快发展 县域 经 济是解 决 “ 农” . 三 问题 、 全面 建设 小 康
迅速 , O 年全 省生 产总值 突破万 亿元 , 为全 国第 5 经 25 0 成 个
济总量超万亿元省份 ;06 全省生 产总值 1 6 .9亿 元 , 20 年 244 0
同 比增长 1.%L。 目前 , 省县域经 济约 占经济 总量 的 41 l J 河南
资除外 ) 占河 南 全省 民间 投 资 的 7 % 以上 。从 所 有 制结 构 5 看 ,7 6 %以上 的县 ( ) 市 非公 有 制经 济 比重在 3 % 以上 , 0 个别 县在 7 %以上 。从 发展趋势看 , 0 河南省农业 结构调整 步伐快 于工业结 构调 整 , 域 的市 场容 量 庞大 。从 发展 基 础看 , 县 河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
Ke r s Gu h o ny C u t c n my I d s il t c u e L b r c n my C a a tr t c n my y wo d : s i u t; o n ye o o ; n u t a r t r ; a o o o ; h r cei i e o o c r su e sc
山西 农 业 科 学 2 0 ,7 7 : ~6 1 0 9 3 ( )3 ,3
unlfS ax giu ua Si cs ra o n i r h rl c n e h A c e
县域 经济发展 战略研 究— — 以河南省 固始 县为例
张 秀 飞 , 阎永 康
(. 1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 0 ; 考察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0 ) 30 6
1 县 域 经 济 的 内涵 和 特 征
县域 经 济是 以行 政 县 为地 理空 间 , 以市场 为 导 向, 以县级 政 府 为 主 要 调 控 主体 , 以县 城 和 专 业化 城镇 为 中心和增 长 极 ,以广 大农村 为 腹地 , 是具 有 地 域 性 、 平 衡性 、 对 开 放 性 以及 特 征 不 相 鲜 明的 区域经 济 系统『 县域 经济 由于地理 区位 、 l 】 。 资 源状况 、 历史 、 文 等特定 资 源 的不 同 , 人 其发 展 与否 , 既关 系到 区域 经济 、 观 经济 的发 展 , 对 微 也 宏 观经 济 的发 展 起 着 基础 性 、 撑 性 作 用I 支 2 】 。所
中图 分 类 号 : 1 7 F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2 2 8 ( 0 9 0 — 0 3 0 10 — 4 12 0 )7 0 0 — 4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 0 1 3年第 3 期
总第 2 2 5 期
8 9
政收入超 过 1 0亿 元 的县 ( 市) , 河 南省 仅 占 1 O个 , 而 江
苏、 浙江 、 山东三省 均 超过 3 0个 。全 省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4 8 0 6元 , 低 于全国平均 水平 ( 5 1 5 3元 ) , 达 到全 国平 均水 平 的县 只有 3 9个 , 占全省所有县 ( 市 )的 3 6 %。 ( 二) 发展 特点与存在 问题
由表 1可知 , 河南省县域 中经 济强县较少 。其 中 , 在 2 0 1 2年第十二届 中国县域经济 竞争力 百强县 ( 市 )评 比 中, 河南省仅有 2个县级市 入选 , 其 中巩义市列第 4 9位 , 偃 师市列第 9 2位 , 而江 苏省 占据 2 5席 , 浙 江省 占据 2 2 席, 山东省 占据 2 0席 , 表 明河 南省县域 经济 发展 与经济
2 . 工业化进程 加快 , 但 结构性矛盾依 旧突出 目前 , 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 中期 的加速发展 阶段 , 工 业 已成为推 动县 域经济 发展 的主 导力量 。2 0 0 9年 , 河南
省县域 工业 增加值 达 7 4 5 0 . 4 1 亿元, 占全省 县域生 产总
作者简介 : 孟光 ( 1 9 9 0一) , 男, 汉族 , 安徽财经 大学经济学院本科 生, 研究方 向: 县 域经济 、 区域 经济。
发达地 区相 比还 有较大差距 。
出为 1 3 . 1 7亿元 ; 农 民人 均 纯收入 连续 3年突 破两 位数 增长 , 达到 5 0 1 0元 。但河南 省县域经济 的整 体发展实力 还偏弱 , 整体 效 益 和人 均收 入水 平 偏低 。2 0 0 9年 , 河南 省跻身全 国经济总量排名前 5位 , 在这 5个 省份 中 , 年 财
壮大河南省县域经济的问题探讨
、
发 展产 业 集群 是加 快 河
南省 经 济发展 的有效 途径 县域
( 有利 于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 一)
从根 本 上说 , 域 经 济 的 发 展 过 程 县 就 是 ]业 化 的 过程 。近 年 来 , 南 省 县 : 河 域 经 济 发 展较 快 的 地 区 。 是 靠 工 业 快 都 速 增 长 拉 动 的 。 前 , 整 体 来 看 , 南 目 从 河 省 县 域 经 济 化 还处 于 刚 起步 阶段 , 多 大 数 县 域 面 临 着 企业 普 遍规 模 较 小 、 术 技
河南农业 2 1 02年第 1 上 ) 期(
HE NANNONGYE
N0N YEZ G ON HE G G N
业 的 就 业 人 数 。 发 展县 域 产 业 集 群 是 而 解 决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和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的重要途径。
链 的完 善 和 扩 展 : 一 方 面 造 成 大 型 高 另 科 技 创 新 项 目 和 优 秀 创 业 者 缺 乏 资 金 扶 持 。 重 制 约 了县 域 企 业 集 中 区 域 整 严
成 熟 , 然 就 可 以扩 大 推 广 面 积 了 。 但 当 是 调 整 的 对 象 也 不 宜 变 换 得 过 快 或 过
业效益 ,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 必
要 时 要经 过论 证 和 评 估 。
( ) 产 业 链 条 的 延伸 上 下 功 夫 四 在 要 注意 发 展 农 产 品 储运 产 业 , 行 实
储 藏 技 术 也不 成 熟 ; 二是 没 有 专 业 的 销 售 队伍 以 及 比较 固定 的销 售 对 象 ;三 是
没有 加 工厂 家 ; 是产 品 质 量 还不 够 高 。 四 现在 大 城市 的 超市 甚 至批 发 市 场 已经 实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导,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城镇化进程 , 促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 ; 依靠科技进 步, 增强 自 主创新能
力; 营造 良好 环境 , 强化政 策落 实, 不断增强县域 经济 的综合 实力和 竞争力 。
关键词: 河南经 济 ; 县域 经济 ; 小康社会 ; 思路创 新 中图分类号:17 6 ) F 2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2— 6 0 20 ) 8 0 8 — 4 17 30 ( 0 7 0 — 0 1 0
出 了重 大 贡献 。 1 域 经 济 总量 继 续 扩 大 , 合 经 济 实力 显 著增 强 .县 综
各地不断加大工业投入 , 狠抓工业项 目建设 , 依靠发展工 业、 培育支柱产业 、 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 实力。20 05年全省县
域工业增加值达到 3 3 . 4 66亿元 , 占县域 生产总值的 比重提高 到 4 .% 。三次 产业对经 济增 长的贡献率分别 为 1 .% 、 74 2O 6 .%和 2 .% , 63 17 其中工业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 6 .% , 17 拉 动经济增长 1. 个百分点 。在县域经济发展 中, 01 工业 已成为 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 4 城镇化步伐加快, . 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为提 高 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 , 县域城镇框架进 一步拉大 , 城镇面 貌大 为改 观 , 农村 劳动 力 就 地 转 移 提供 了 岗位 和 机 会。 为 20 0 5年全省建制镇 8 1 , 4 个 县城及小城镇建成 区面积 14 .6 39 6
2 ,县域 经济 结 构 进 一 步优 化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 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 济社会资源而形成 的开放且 具有 特色的区域经济 。党的十六 大提出 ,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再次强 要“ ;
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
[ 图分 类 号 ]37 中 F2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6 153 (06 0—130 文 17 .30 20 )50 1— 4
的 比重 。产业 结构 得 到改 善 ,0 2年 全 省 县 域 经 20 济二 、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3 1 . 三 0 8 7亿 元 , 占县 域
G P的 7 . % , D 13 改变 了传统 上 以农 为 主 的 县 域 产 业 结构 。 2 涌现 出 了一 些 实力 强 、 展 势 头好 的 经 济 ) 发 强 县 和一批 具 有一 定示 范带 动 力 的经 济板块 。到
维普资讯
20 矩 06
安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13 1
论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贾 学锋 高 西耀 ,
( 1 马 店 教 育 学 院 地 理 系 , 南 驻 马 店 4 30 ; . 川 县 第 一 高 中 ,河南 淅 川 44 5 ) 驻 河 600 2 淅 740
县 域经 济 是 一 种行 政 区划 型 的 区域 经 济 , 是 以县 城 为 中心 、 镇 为 纽带 、 大农 村 为腹 地 , 集 广 区 域 广 阔 、 源 丰 富 、 产 门 类 齐 全 的 一 种 经 济 类 资 生
为 6 .%- , 8 3 2 超过 了 同期 全 省城 市 经 济 占河 南 省 J
分析 当前我 省 县 域 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动 推 其 跨越 式发 展 , 于 河 南 这 样 一 个 发展 中 的人 口 对
河南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伟 (9 1 )女 , 漯河人 , 18一 , 河南 河南财政税务 高等专科 学校助教 , 管理学硕士 , 方向为政 治学 、 研究 管理学 。
3 3
顽症 。尤 其是 在 管 理 体 制 方 面 , 由于 垂 直 机 构 过
法》 更加明确了民营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市 场经 济中的地位 ,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等非 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 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 支持
为集群内部 以初等生产要素为基础 , 区域核心竞 争力不高 , 技术水平低 , 营销方式相对落后 , 生产 、 销售秩序较为}乱等。 昆 第三, 企业融资难度大。受经营规模的限制 ,
目前 民营企 业 的融 资渠 道 还 是 以银 行 问接 融 资 为
第二 , 建设 中原经济 区带来 的机遇。发展 县 域经济是发展 区域经 济 的重要基 础和 支撑。因 此, 建设中原经济 区, 主战场不在 大中城市 , 而是 在县域。现在河南 “ 发力” 建设 中原经济区, 这对
制 约 因素 。
市场 , 优化投资环境 , 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 。 开放带 动作 为促进县域 经济发 展 的主体 战略之
一
,
在人世进入后过渡期 、 省外资金投向发生变化
的新形势下 , 河南省 县域经济 获得 了加快 发展的 难得的基础和机遇。扩大开放为河南省和国内外
大公 司 的接 触提 供 了便 利 条 件 , 加 强 和 大 公 司 而
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不断地发现 自身 的不足 , 向着 更高更强奋进 。 第二 , 大型企业一体化 的威胁 。一些大 型企 业 的前向、 向一体化 , 后 将挤压河南中小 民营企业 的发展空间 , 威胁 民营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河南 民营企业 的经济总量和个体规模都偏小 , 时期 短 内只能在经济 附加值较低 、 次较低 处寻得生存 层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县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县域地区却远远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3. 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县域经济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至发达地区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河南的县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河南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河南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河南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河南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结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入、 培育 科 技创 新 基地 ; 快 发 展特 色 林 果业 , 极促进 城 乡劳 动 力战 略 性 转移 , 加 积 建立 完 善 劳 务输 出技 能培
训 网络 , 力推进 劳 务输 出工 作 , 断 推进 产业 化 , 大 不 带动 农业 现代 化 . 要 加快 工 业发 展机 制 转换 和 体制 创 新 , 以技 术 改造 、 品创 新 为突 破 口, 产 立足 主 导产 业 , 大扶 强 ; 抓 坚持 以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力 为 中心 环 节 , 力增 强 核心 竞 争 力 ; 力 发展 高新 技 术 产 业 , 力培 养 新 的支 柱 产 业 ; 努 大 着 用 高新 技术 和 先进 适用 技 术 改造 提升 传统 产 业 ; 充分 发 挥企 业集 群 、 牌效 应 、 名 强强 联手 、 区域合 作 等作 用 , 推 进集 约经 营 , 进企 业 结构优 化 、 品结构 优化 . 促 产 要 大 力发 展 第 三产 业 , 提 升传 统 服 务业 的 同时 , 育 发 展 邮 电通 讯 、 融保 险业 以及信 息 咨询 、 代 在 培 金 现 物流、 现代 商 贸 、 中介服 务 等新 兴产 业 , 重视 发展旅 游 业和 文化 产业 , 养新 的支 柱 产业 . 培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9期
20 0 8年 9月
河
南
科
学
Vo _6 l No9 2 .
Se 20 p. 08
H ENAN SCI ENCE
文 章编 号 :04 3 1 (0 8 0 - 17 0 10 — 9 82 0 )9 14 — 4
根据 目前 河南 省县 域经 济发 展 的现状 , 着重 把握 以下几 个方 面 . 应
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焦作市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
以下是我对焦作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对策的探讨。
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焦作市的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如煤炭、石化等,这种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这些产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
对策一:调整产业结构。
焦作市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煤炭、石化等行业的绿色转型,减少环境污染。
问题二:缺乏创新驱动力。
焦作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
对策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焦作市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问题三: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焦作市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导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这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对策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焦作市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业人才到焦作市发展。
还要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问题四:基础设施滞后。
焦作市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条件不便利,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对策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焦作市应该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供水和供电能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保障。
焦作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驱动力、人才流失严重以及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作者:刘丹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3期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县域经济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对县域经济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致来说可以从四个角度理解:其一,复合性,指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
其二,区域性,是一种行政区域型的区域经济。
其三,特色性,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
其四,系统性,县域经济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单元。
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不同,它强调的是产业结构及体系的综合性及相对独立性。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因为农业的基础性作用,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它在县域经济中的权重比较大;而立足于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工业则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同时,兼有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非农部门经济。
县域经济是各种经济部门及经济成分最大的包容体,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各个领域——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都是构成县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指的是县域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的全局发展。
县域经济从产业结构看包括县域内的各次产业;从空间结构看包括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看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
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展开,第一个角度,县域范围内各个经济部门和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模式及其发展;第二个角度,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讨论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侧重于从第一个角度着手,具体而言包括: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不同县的经济应如何发展,应该制定什么样的适合自己县的产业政策,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模式;县域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侧重于对县域经济技术条件和效率的分析;县域产业发展,我们知道,农业依然是县域的基础,工业依然是县域的主导,服务业是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做好三者的权衡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1-07作者简介:杨铁良(1965-),男,河南新密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
第23卷第8期2007年8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SHANGQ I U TE AC H E RS COLLEGE V ol 23 No 8August 2007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杨 铁 良(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在我国,县域经济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不可替代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县域经济,重点在县域经济,难点也在县域经济。
面对开放加速、竞争加剧的社会环境,河南县域经济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创新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工业主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河南经济;县域经济;小康社会;思路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7)08-0081-04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这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河南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创新思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成为我们必须重视而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变化明显,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经济社会实现跨越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县域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省县域GD P 达到7247.10亿元,占全省GDP 总量的6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3221.73亿元,占全省的49.7%。
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97亿元,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高到1.87亿元[1]。
2006年全省县级财政收入达到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比全省税收收入平均增幅高6个百分点。
一般预算收入超5亿元和超亿元的县分别达到13个和81个,比上年增加3个和15个。
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 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全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1:43.6:26.3变化为2004年的25.7:50.0:24.3,第二、三产业比重达74.3%,有30个县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超过80%[2](P190)。
2005年全省县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23.5%、52.2%、24.3%。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省县域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9.2%、21.2%、19.6%,与2004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6.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4.6和1.5个百分点[1]。
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557万人,居全国第一,同比增加146万人;劳务收入730亿元,同比增加117亿元,劳务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40%左右[2]。
3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农经济特别是工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各地不断加大工业投入,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依靠发展工业、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2005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达到3436.6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4%[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66.3%和21.7%,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4 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为提高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县域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大,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岗位和机会。
2005年全省建制镇841个,县城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349.66平方公里,为2003年的1.1倍,县以下建制镇镇区常驻人口786.57万人,比 九五末增加了176.27万人,县域城镇化率达到23.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70.58元,人均住房面积27.21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4%降为2006年的40.9%。
5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国家扶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下,全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05年全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17.75亿元,占GD P的59.6%;实现税收199.22亿元,占全省县域税收比重的69.5%,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河南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整体竞争力较弱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数据显示,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
其中浙江、山东、江苏分别有30、20、18个县进入百强,三省进入百强县的数量占全国百强县的2/3以上。
而我省仅有巩义市、偃师市进入百强县,分列全国排名的第45位和73位。
我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为人口74.11万人,GDP为54.3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亿元,人均GDP为8020元,在全国分别排第4位、第10位、第9位、第13位。
河南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7位,比第四届有所上升。
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看,2004年我省县均GDP、县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54.38亿元、25.48亿元,分别是全国百强县的27.2%和23.2%。
县均GDP仅相当于江苏、浙江、广东的37.4%、48.8%和67.3%,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相当于上述三省的24.1%、29.6%和60.2%。
人均指标差距更大, 2004年全省县域人均GDP仅相当于江苏、浙江的54.9%和46.8%,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相当于两省的35 6%和28 5%,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相当于两省的44.8%和40%[3](P33)。
2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强、弱县之间发展差距较大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前20位的县(市)中有19个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和豫西经济区,其中郑州市5个,洛阳市4个,焦作市3个,三门峡市3个,许昌市2个,平顶山市、新乡市、安阳市各1个。
20个经济强县生产总值达到2251 76亿元,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31 1%;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 1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 22亿元,占全省县域财政收入的44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741元和3885元,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421元和1074元[1]。
与县域经济已经隆起的 豫西板块有很大不同,豫东地区特别是黄淮农区依然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滞后性。
按河南省统计局县域经济发展各项指标衡量,这些县的GDP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收入等均居全省县域经济的倒数几十名。
有学者认为,这一地区正在形成中原崛起的局部塌陷。
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前10位的县(市),生产总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18.1%,而排名居后10位的县生产总值仅占5.6%;综合指数居前10位的县(市)是后10位的5.79倍;全省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县分别是最低县的7.6倍、33.7倍和2.9倍,强县与弱县之间发展差距明显[3]。
3 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进程缓慢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3.5:52.2:24.3,第二、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1]。
县域经济增长模式仍比较粗放,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内生机制还不健全,发展效益还比较差。
产业方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大,且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工业化任务艰巨。
县域农业虽然品种多、产量大,但农业经营效率低、效益差,传统种养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分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一些过去的农业大县,近几年出现了 高产不高效、增产不增收、生产不难销售难的怪圈,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使得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城乡统筹不够协调。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县域优势行业和优势产业不明显,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源深加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少,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县域企业组织结构分散,经营水平低下,创新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多数县缺乏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支撑,也缺乏具备特色的块状经济的支撑。
产品结构方面,初级、传统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名优特新产品少,传统工业色彩较浓,加之受地方局部利益的驱动,造成资源过度开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且引发许多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
我省不少县市都有一批小纺织、小造纸、小化肥、小水泥、小酿酒、小煤矿等企业,如此同构的产品、产业结构,形成对原料、资金、专业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恶性竞争,大量资源以污染物的形式流失,危害环境且治理技术难度很大。
地区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结构趋同。
县域工业企业众多,门类齐全,70%以上的县域工业产值来自采掘业和原材料初级加工业,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管理技术水平滞后。
工业园区和特色经济在各地发展不够充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从所有制结构看,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数量有较大增长,但总体上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够快,企业机制创新力度不够,且缺乏有效引导。
4 县级财政运转困难,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了财政状况。
受经济转型、体制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县乡两级政府普遍存在财力弱、包袱重、压力大问题。
县级财政收入的增加远滞后于其支出,大多数县市的财力仅够维持吃饭,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许多该办的事没钱82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办,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根本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县域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