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县域经济发展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县城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农民工群体和普通群众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当地的工厂、农田等地,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城镇化进程加快:调研显示,该县域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群体逐渐增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 传统产业发展有限:虽然县域内有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制造业等,但发展较为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3. 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调研发现,该县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发展潜力巨大。
4. 劳动力流失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县域的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人才和劳动力的短缺。
5.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尽管该县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源治理不彻底、土地资源浪费等。
四、发展建议1. 拓宽产业发展领域:该县域应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对于人才流失问题,县域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当地创业就业,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3.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县域内的传统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县域政府要加强环保工作,加大对污染源治理的力度,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向环保产业转型。
5.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希望县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咸阳调查报告
咸阳调查报告咸阳调查报告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咸阳市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社会问题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咸阳市的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在本次调查报告中,我们将从经济发展、教育状况、环境问题和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经济发展方面,咸阳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市区内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咸阳市的经济结构仍然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
其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因此,我们建议咸阳市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振兴。
教育状况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在咸阳市,我们发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市区内的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较多,教育质量相对较高。
然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家长对教育过度焦虑的问题,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呼吁咸阳市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并加强对家长教育的引导。
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咸阳市,我们发现空气质量和水质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尤其是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城市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建议咸阳市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咸阳市,我们发现社会福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好,但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仍然较低。
此外,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福利保障也需要加强。
我们建议咸阳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居民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单位为辐射范围的经济发展活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和供给侧的新挑战,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二、调研目的1.了解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3.探索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措施;4.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走访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实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支持;2.数据收集:收集该县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和相关研究报告;3.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各领域相关的经验和问题。
四、调研结果1.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企业发展:大多数企业是小微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3.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4.人才引进: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5.产业结构: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一些产业。
五、调研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2.支持企业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3.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4.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5.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六、政策建议1.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2.加强县域间合作,打造县域经济合作共同体;3.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支持,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4.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和宣传教育,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认知度。
七、总结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主要从实地走访和调研数据的分析角度,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概况我国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率总体上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县域经济增长率为5.5%,略低于全国经济增长率。
二、县域经济发展问题1. 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了农村和县城,导致县域人才资源的损失,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人才流失,县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不足。
2. 企业主体单一县域经济的企业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而且企业数量稀少,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此外,县域企业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和基础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3. 投资力度不足由于经济规模较小、投资需求较少,县域的投资力度总体上不如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且投资方向存在偏差。
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和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未来发展趋势1. 资源共享县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资源应该共享,将平台搭建出来,互通有无,相互支持,实现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县域经济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地方政府应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培训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本地区创业就业。
3.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县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加强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结语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从多层面进行改善和提升。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水利等方面,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咸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咸阳简介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
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养生文化名城。
咸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国家立体交通的新枢纽,拥有国内六大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产品内陆港。
咸阳历史人文深远宏阔,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这里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今天的咸阳,更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陕西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
二、经济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创新发展模式,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98.7亿元,年均增长13.7%,是“十五”末的2.5倍,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成为全省继西安、榆林之后第三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城市。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增长11.7%。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
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
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引言县域经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背景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的地方经济,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社会基础和发展条件。
然而,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人才流失等。
三、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指标通过调研发现,目标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较为平稳,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济增速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中的GDP、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也相对较低。
2. 产业结构目标县域经济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缺乏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撑,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3. 人才流失由于县域经济相对欠发达,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人才流失不仅丧失了创新驱动和吸引投资的核心能力,而且也导致了知识和经验的流失。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支撑;2. 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驱动因素;3.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层次人才;4.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
五、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1. 制定产业升级规划,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政府引导和金融扶持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吸引和留用机制。
通过落实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建立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大对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
为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县域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调研,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目标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一)经济发展情况根据统计数据和实地考察,目标县域的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农村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农民收入仍较低;中小微企业发展缓慢,创业创新氛围不浓。
(二)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目标县域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受限,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
3.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目标县域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
缺乏专业人才和融资渠道,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建议和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能力。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新的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降低产业结构单一性带来的风险。
2.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村企业的培训和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新的业态。
3.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创业辅导和融资服务。
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入驻,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4.加强政府服务和监管: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类企业的监管和指导。
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5.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咸阳 调研报告
咸阳调研报告
咸阳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黄河畔。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发展迅速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本篇调研报告将重点介绍咸阳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旅游资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
首先,咸阳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它紧邻黄河,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这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使得咸阳成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此外,咸阳还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其次,咸阳的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优势产业。
目前,咸阳已成为陕西省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以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多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也进一步推动了咸阳的经济发展。
第三,咸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咸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兵马俑。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帝陵墓群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此外,咸阳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如大禹庙、帝陵群等,充分展示了咸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咸阳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发展迅速。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
史文化底蕴,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相信咸阳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裕、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大多数人口向一、二线城市流动,使得许多县域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为了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本次调研探讨了县域经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发展对策。
二、县域经济的特点1. 产业结构单一:许多县域经济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2. 技术含量低: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人才流入的不足以及技术创新的缺乏,许多县域经济的技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市场无序竞争: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全面、科学的市场调节机制,导致市场无序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互相制约,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有限,很多企业难以得到充分的融资支持,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升级。
2. 人才流失:在县域经济中,由于受教育资源的不足,大量人才选择外出就业,造成县域经济人才流失严重。
3.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县域经济中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也相对较小,导致县域企业生产能力闲置,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1. 多元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加产业的多样性和复合型特点,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2. 技术创新: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水平。
3. 建立市场机制:完善县域经济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运作,实现市场的有序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规环境。
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进入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咸阳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是陕西省蓝田县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咸阳市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深入分析相关数据,提出发展建议。
二、县域经济概况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咸阳市县域生产总值(GDP)从2023年到2023年增长了10%以上。
其中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咸阳市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占据了GDP的30%、20%和50%左右的比重。
此外,咸阳市还得益于距离省会城市西安较近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
然而,咸阳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省会城市西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咸阳市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
此外,人才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去了省会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挖掘咸阳市县域经济潜力为了推动咸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咸阳市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此外,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优化投资环境。
咸阳市应该加强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政府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咸阳市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到这里创业和工作。
此外,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新兴产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四、结论通过对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咸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与西安的合作等。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咸阳市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县域经济发展是指以县为基本单位,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通过产业发展、投资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推动全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本次调研旨在对某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2. 调研县内重点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市场需求、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
3. 调查县域企业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融资渠道等方面。
4. 调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
5. 访谈县域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他们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和规划。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总体经济发展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过去几年,该县的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其中,园区经济发展较为突出,重点支持的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县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等。
2. 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在重点产业方面,该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有较大提升。
此外,该县以地理位置优势为基础,重点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然而,仍有一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 投资环境通过与县域企业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该县在投资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园区等。
企业投资者对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普遍表示满意,但也反映出融资渠道有限、人才培养成本高等问题。
4.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该县在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仍有一些欠缺,如道路交通网的完善程度较低、电力供应能力跟不上需求等问题,这将制约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 有关部门的认识和规划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该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
县域经济调研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调研调研报告【县域经济调研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县域经济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某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此次调研的背景是该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该县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等文献资料,了解县域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
2. 实地调研:前往该县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企业、机构和群众代表,了解他们对该县经济发展的看法、期待和问题。
3. 专家座谈会:组织经济学专家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讨论该县当前的经济状况和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 经济状况分析:a. 该县的经济总体增速放缓,GDP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 该县的经济结构偏重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c.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相对较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2. 存在的问题:a.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韧性;b. 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不够;c.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d. 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2. 加强科技创新: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培育本地科技企业和人才。
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县域的综合竞争力。
4.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五、结论该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调研结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前言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周边地区,是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
首先,得益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在提供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城市和县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比较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够优化。
一些县域经济依靠一两个产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最后,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融资难、用工难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度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制定对策建议提供有力支撑。
三、调研数据1.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以某一县域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人均GDP达到3.5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2元。
同时,该县域主导产业为农业和轻工业,其中水稻、蚕桑、蔬菜等是该县域主要农产品,纺织、贴合等主要农副业产品,公司主要发展纺织、车辆制造等产业。
通过对该县域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但是,该县域主导行业偏窄,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2.企业情况本次调研中,我们访问了该县域几家企业负责人。
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了解了企业实际情况。
具体数据如下:(1)企业规模: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
(2)企业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仍在逐步提升中。
2019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工业增加值55亿元,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增加值33亿元。
(3)企业用工问题:由于县域企业效益尚未显著提升,企业用工问题仍相对突出,部分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4)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小企业信用等问题,融资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方自主发展能力不足。
一些县域的产业结构存在单一化的问题,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从国际经验来看,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人才流失等。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业占比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县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2. 缺乏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不高。
县域经济发展中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环境,科技含量较低,难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建设,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 人口流失严重,人才缺乏。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会选择到更发达的地区工作和生活,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缺乏人才支持。
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符合当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保持人才稳定。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人才的保护,留住优秀的人才。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咸阳2023经济报告
咸阳2023经济报告介绍本文档是关于咸阳市2023年经济状况的报告。
通过对咸阳市各个重要行业的分析和数据统计,我们将详细探讨咸阳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咸阳市概述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咸阳市一直是陕西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咸阳市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咸阳市主要产业1. 农业咸阳市农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农业在咸阳市的就业人口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同样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咸阳市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和烟草等。
近年来,咸阳市注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工业咸阳市工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咸阳市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
其中,机械制造业是咸阳工业的龙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旅游业由于咸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成为咸阳市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咸阳市的秦始皇陵和华清池等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咸阳市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咸阳市经济发展趋势1.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咸阳市逐渐崛起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咸阳市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将进一步推动咸阳市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2.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咸阳市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成为了咸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进高技术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咸阳市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3.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咸阳市注重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生活品质。
咸阳市加大了对城市交通、水利、能源和人口居住等方面的投资,不断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建议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调研的县域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县域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存在瓶颈,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2. 产业结构:县域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3. 人才培养和流失:县域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薄弱,大量优秀人才流向发达地区,导致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
4. 资金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等问题,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县域经济的长期投入。
5. 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县域企业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能力,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存在问题和挑战1. 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发展: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能源设施,制约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 产业结构优化亟待提升:传统农业占据优势地位,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3. 人才培养和吸引难题:县域缺乏优质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稀缺现象较为普遍,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4. 资金和金融支持不足:缺乏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资金来源有限。
5. 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薄弱:县域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四、策略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交通、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县域发展的硬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结构的效益和竞争力。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标题:某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某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以及实地走访企业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该县域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促进该县域的经济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引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调研的背景和目的,提出研究问题,并阐明研究方法和报告结构。
二、县域经济发展概况本部分对该县域的经济发展做整体概述,包括GDP增长、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等指标的分析。
同时,通过对宏观环境的调研,分析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主要问题与原因在这一部分,将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供给、市场需求、人才引进等方面,深入分析该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
例如,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不足、资金短缺、市场需求不够活跃等。
四、发展策略和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本部分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例如,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引进和利用,拓宽市场需求,加强人才引进等。
对每一个建议,要详细阐述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定的实施路径和措施。
五、总结和展望本部分对调研报告进行总结,从整体上评估调研的成果和价值,并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展望,指出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应该做出的努力方向。
以上是某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的一个范文,具体报告内容和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撰写报告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的建议和对策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同时,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要具有针对性,将与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实际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亿元,较2010年的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较2010年提高个百分点。
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
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亿元,较2010年增加亿元。
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 %。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搬迁贫困群众万人,稳定脱贫万人,解决了农村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调整为2015年的::。
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
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县域经济发展波动较大。
像彬长旬主要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中部旱腰带地区主要依靠石灰石资源的开发,渭城区主要依靠长庆石化等,一旦这些行业或企业市场形势发生逆转,县域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战略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缺少能与全国百强、陕西十强前三甲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
就目前全市排名最好的彬县而言,2015年生产总值亿元,仅为2014年全省十强县平均水平亿元的%,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差距可见一斑。
同时,各县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北部县差距更大,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进入“陕西省十强县”的彬县在北部,全市排名后两位,在全省50名以后的淳化县和永寿县也都在北部。
从人均财政收入上看,彬县人均财政收入7319元,居全省12位,武功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507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仅有彬县的%。
三是产业结构待优化。
总体来讲,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尽合理,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综合竞争力不强,有几个县仍具有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
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一是农业比重大,产业化水平较低。
全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虽然近些年,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要位置,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二是工业技术含量低,资源依赖性强。
全市县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终端产品更少,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县域经济贡献份额小。
三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全市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的金融、通讯、信息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较弱。
四是城镇化水平偏低。
2015年,我市县域城镇化率为%,分别比全省平均%和全国%低、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县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如在有线电视入户率方面,我市有5个县处于全省50位之后,乾县只达到%,在全省居79位。
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方面,我市有7个县市处于全省50位之后。
特别是我市贫困人口多,目前全市有33万贫困人口,其中万名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员;万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脱贫工程量大,任务艰巨。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经济步入“L”型增长阶段,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有一些瓶颈制约亟待破解。
资金问题。
当前,我市大多县级财政仍然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甚至有的连“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搞建设,所以不管是基础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项目,都必须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而县(市区)根本拿不出项目配套资金,形成了“争取项目困难,争到项目更困难”的怪圈。
另外,金融体制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金融机构惜贷慎贷,贷款约束条件多,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十分困难。
比如,彬县陶瓷仿古砖项目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建成,但因缺少2000万元发展资金,与多家金融机构协调却迟迟未能办理贷款,导致企业目前仍未投产。
项目问题。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县级层面一个项目真正要开工建设,至少需要经过10多个部门的审批,有的要盖几十个章,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土地的审批,最快也需要半年时间,有时甚至一年也难以批复下来。
即使项目批复下来,征地搬迁按照正常程序和要求,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开始征地搬迁。
基层县区感觉到在项目审批过程依然存在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既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也影响了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人才问题。
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个别领域甚至出现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
另外,由于基层公务员进口狭隘、人数少,县级每年补充公务员数量极为有限,混岗现象严重。
以武功县为例,现有公务员1299名,事业编制人员9000多名,相当多的同志因工作需要在行政岗位工作,但因身份限制,个人进步空间有限,容易出现“能干事的没身份、想干事的没位置”的尴尬局面。
政策问题。
目前我省对县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资金呈碎片化、分散化,各部门的支持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各项资金整合力度不够。
县级政府存在对政策掌握不全、把握不准、信息不灵等问题,比如国家专项项目有几百项,专项资金有几万亿,县一级根本无法全面掌握信息,及时了解项目动态。
还有些政策缺乏灵活性,比如我省未制定统一的电力、天然气价格供应政策,使得县(市区)招商引资处于被动,我们洽谈的彩虹玻璃生产线项目,因咸阳天然气供应价比延安市高出元,最终落户延安。
三、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也随之出现新变化、新趋势。
一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提质增效升级当有作为。
通过调研了解到,各县(市区)的发展速度普遍放缓,2014年全市13个县(市区)的增速都在两位以上,到2015年有5个县(市区)跌破两位数增长。
而且过去发展速度更快的县,现在发展速度降低更大,遇到的困难也更多,例如彬县生产总值增速由2011年的%回落到2015年的%。
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正确认识阶段性特征,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之路,适应速度和结构变化,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受“速度情结”“资源情结”影响,拼环境、拼资源、拼土地、拼资金的粗放型发展,已使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由之路。
目前各县(市区)已正确认识到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的局限性,将工作重心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县域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的增长亮点正在形成。
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和改造传统动能形成双轮驱动是治本之策。
各县(市区)坚持创新驱动,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汽车消费、乡村民俗旅游等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成为亮点,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如武功县围绕建设“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着力做好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创出了“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品牌,2015年电商销售额达到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二,加快了县域发展步伐。
四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多年来,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等工作机制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农村地区仍然是“短板”,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群众收入来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
当前,要着力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镇化上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城乡户籍居民社会福利政策并轨制度,努力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