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创新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进步,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RCEP的签署与实施,不仅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双方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而东盟国家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双方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双方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优化物流配送、加强数据共享等方式,不断推动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

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关税壁垒、跨境支付、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难题,以及文化差异、消费者信任度不足等因素,都制约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在RCEP背景下,探索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路径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为双方跨境电商的合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_______(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概述与意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是一项重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由东盟十国发起,并联合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签署。

这一协定的诞生,标志着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RCEP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动力。

商贸流通实施方案

商贸流通实施方案

商贸流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贸流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商品流通、拓展市场、提升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商贸流通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不畅、成本过高等,制约了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商贸流通实施方案,以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优化商贸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商品流通,拓展市场,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1.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商贸流通的深度融合,构建信息畅通、高效便捷的商贸流通网络。

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等,实现商贸流通的全程可视化管理,提升流通效率。

2. 优化流通环节优化商贸流通环节,简化流通程序,降低流通成本。

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措施,优化商品流通路径,缩短流通周期,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流通效率。

3. 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商贸流通服务水平,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通过建设便民服务网点、加强售后服务保障等措施,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促进消费升级。

4. 加强监管与规范加强商贸流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市场秩序。

5.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商贸流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展会、加强与国外商贸企业的合作等措施,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商贸流通的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2. 资金支持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流通环节优化、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投入。

3. 人才培养加强商贸流通领域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商贸流通专业人才,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路径选择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和发展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流通业;发展现状;路径选择一、引言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一书中就指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通过交换(流通)取得所需的其他商品。

因此,交换(流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写的:“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的所有者。

”因此,作为承担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跳跃”功能的流通产业,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此外,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流通业与其他产业的经济技术关联十分紧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而产业关联同样是衡量产业对社会经济贡献的基本标志之一。

现代流通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005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流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以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

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发展现代流通业对扩大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明确提出,要构建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体系。

2012年6月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业体系”成为会议讨论主题。

2012党的十八大和201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流通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一)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增强流通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尽管有关“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已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
这也 正是 流 通 崛 起 、大 有 作 为 的关 键 时 期 。它 的
费升 级和 启 动 乡村 消 费 的新 形 势 ,而创 新 是 现 代 市场 经济 条 件 下 经 济 发 展 和 企 业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的动 力之 源 ,是 社 会 经 济 进 步 、企 业 获 取 竞 争 力 的核 心 。市 场 需 求 的 千 变 万 化 ,客 观 上 要 求 流 通 的不 断创新 , 以适 应 市 场 的需 要 。扩 大 消 费 的 需 求更 是要 求 流 通 业 不 断 的 探 索 新 的组 织 形 式 、流
元 ,2 1 0 1年有 望超 过 4 0 2 0美 元 ,在 “ 十二 五 ” 期
现代 社会 ,尤 其 是 在 市 场 经 济 前 提 下 ,市 场
从 卖方 市 场 根 本 性 地 转 变 为 买 方 市 场 之 后 ,整个
间将 向更 高 水 平 迈 进 。 国际 经 验 表 明 ,人 均 国 内 生产 总 值 从 30 00美 元 向 100美 元 提 升 的 阶 段 , 00 既是 中等 收 入 国家 向 中等 发 达 国家 迈 进 的 重 要 阶
包 超 (9 7一) 18 ,男 ,河南南 阳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 。
1 5—
21 0 1年 9月
第2 7卷 第 3期
北京财 贸职业学 院学报
经 逐 渐发生 战 略 性 的 转 变 ,从 生 产 决 定 流 通 ,转 向流通 决 定 生 产 ,甚 至 由于 流 通 业 的特 殊 性 而在
通 业也 从 “ 生产 的继 续 ” 的末 端 产 业 向先 导产 业 转 变 。生 产 和 流 通 的关 系 ,随 着 社 会 的 进 步 ,已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减少,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转型路径。

一、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数万亿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品种丰富、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种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农产品。

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一定的中间环节,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3. 技术落后、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各个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导致了价格波动大、交易不透明等问题。

市场中缺乏先进技术的运用,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

4. 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混乱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散农户和小微型企业,市场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竞争不充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信用不足。

二、转型路径探讨1. 提高市场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信息化水平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可以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推动全国范围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共享等方式,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2. 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可以通过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推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3. 加强市场组织化建设加强市场组织化建设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方式,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摘要: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平台,因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那么,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根源何在,如何解决?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市场体系;差距;根源;对策一、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推进,其目的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然而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健全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平台。

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但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离中央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1.从“统一、开放”的要求看,目前国内市场离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放,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市场的对外开放也面临诸多挑战。

表现一,部门行政和地方行政切割市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阻碍了市场内在机制的发育和市场整体功能的生成。

在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市场的分割和封锁问题始终困扰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分割和封锁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或是乱设卡、乱收费;或是对外地产品实行价格歧视;或是对本地产品给予保护性扶持等。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垄断本地本部门的市场,阻碍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

其结果,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不仅导致了不同行政分割区经济结构的高度趋同,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也打击了先进、保护了落后,对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此外,这种分割与封锁,也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加剧了市场的无序混乱状态。

诸如“批文经济”、“条子经济”、各种“寻租”活动等,严重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表现二,城乡二元市场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市场的发育路径,城市和农村是不同的。

应该说,我国市场发育的起动点在农村。

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商品化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起步的,市场是沿着农产品——工业品——生产要素的自然序列逐步发育的。

新时代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第一章: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概述 (2)1.1 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意义 (2)1.1.1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2)1.1.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1.1.3 促进农民增收 (3)1.1.4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3)1.1.5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3)1.1.6 挑战 (3)1.1.7 机遇 (3)第二章: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4)1.1.8 农业现代化理论 (4)1.1.9 农产品流通理论 (4)1.1.10 供应链管理理论 (4)1.1.11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理论 (4)1.1.12 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经验 (4)1.1.13 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经验 (5)第三章:农产品流通主体培育与优化 (5)1.1.14 农户发展现状与挑战 (5)1.1.15 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挑战 (6)1.1.16 农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6)1.1.17 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6)第四章: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 (7)1.1.18 现状分析 (7)1.1.19 多元化渠道的优势 (7)1.1.20 多元化渠道发展的路径选择 (7)1.1.21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8)1.1.22 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 (8)1.1.23 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融合的路径选择 (8)第五章: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与完善 (8)1.1.24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8)1.1.25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9)1.1.26 基础设施建设路径选择 (9)1.1.27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9)1.1.28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9)1.1.29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路径选择 (9)第六章: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构建 (10)1.1.30 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 (10)1.1.31 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 (10)1.1.32 完善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 (10)1.1.33 农产品流通政策体系完善的具体措施 (11)第七章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构建 (11)1.1.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11)1.1.35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1)1.1.36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现代化 (12)1.1.37 加强农产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12)1.1.38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12)1.1.39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 (12)1.1.40 完善农产品市场信用体系 (12)1.1.41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 (13)第八章:农产品流通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 (13)1.1.42 法律法规体系 (13)1.1.43 监管机构体系 (13)1.1.44 检测检验体系 (13)1.1.45 认证认可体系 (13)1.1.46 追溯体系 (13)1.1.47 风险防范 (14)1.1.48 应急处理 (14)第九章: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评价与监测 (14)1.1.49 引言 (14)1.1.50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1.1.5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5)1.1.52 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监测 (15)1.1.53 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评估 (15)第十章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推进策略 (16)1.1.54 总体战略目标 (16)1.1.55 战略布局 (16)1.1.56 政策建议 (16)1.1.57 实践路径 (16)第一章: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概述1.1 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意义1.1.1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新时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旨在通过创新流通模式、优化流通结构、提升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顺畅流转。

综合探究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41张PPT)

综合探究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41张PPT)
综合探究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晓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

究 社会主义市
更好地发挥
体 场经济体制
政府的作用

如何完善
综合 探究
核 心 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信社会主义市场 素 经济体制适应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
“打车难” ,司机收入高”。如 今市区新增了出租车,出租车的 总量达到了1000辆.从2012年后 出租车迎来了“互联网+时代”, 多款打车软件和传统出租车同台 竞争,2018上半年老周收入下滑, 他所在的出租车公司,和他一样 已经有四成的哥离职。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资源流入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获利减少,
⊙结合材料,分析市场价格引导资源配置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政府限制某些产品价格的看法。
提示
⊙结合材料,分析市场价格引导资源配置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提示:可从建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 规则,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市 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可搜集相关数据和案 例,探究政府应该如何随 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合 理运用调控手段,并撰写 一篇小论文。
案例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 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精准把 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
养 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市场微观主体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社会主义 体 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各个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摘要】我国供应链金融目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金流动性不足和风险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加强资金支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借鉴国际经验来改进供应链金融。

通过综合多方经验进行改进,我们有望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效率。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面临挑战,但通过改进策略分析并结合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资金流动性、风险控制、改进策略、信息透明度、资金支持、风险管理、国际经验、挑战、效率提升。

1. 引言1.1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对称、资金流动性不足以及风险控制不到位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供应链各方信息获取不平衡,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情况和风险状况,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企业的信贷决策。

资金流动性不足使得供应链各环节的资金周转受限,制约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发展潜力。

风险控制不到位导致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不完善,容易出现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改进策略。

提升信息透明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供应链各方信息对称,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效率。

加强资金支持,优化资金流动路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周转紧张局面。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应对各类风险事件,保障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先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和技术,提升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综合多方经验进行改进,我国供应链金融仍将面临挑战,但可望提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资金流动性不足以及风险控制不到位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个主要障碍。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转型路径1. 引言1.1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连接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批发市场,农产品可以顺利地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保障了市场供应和需求的稳定;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农产品流通和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作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消费者的权益以及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其现代化转型,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庞大,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复杂,导致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

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也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和浪费等也是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批发市场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易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批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

批发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出现虚报价格、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影响了市场秩序。

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传统模式以及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较低,农产品被大量浪费。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品质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期叠加”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新探-精选文档

“三期叠加”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新探-精选文档

“三期叠加”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新探“三期叠加”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典型特征。

“三期叠加”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的三大时代特性:一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二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三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面对“三期叠加”的特征,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矛盾,作为先导产业的商贸流通业,如何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将面临新的变革,作为纽带产业的商贸流通业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期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成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老问题及新矛盾的一大关键。

大力培育创新性商贸流通企业,努力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期叠加”背景下新环境变化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特征不断明显,新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正进一步变革。

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经济增长总体趋缓,结构调整任务严峻,政策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些特征使得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内涵发生变化。

总体来说,“三期叠加”特征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有利和不利因素,具体影响层面如表1所示。

虽然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各产业经济的发展更为乏力,传统业态增长空间逐步压缩,但这样的环境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发展和创新提升提供了动力,为商贸流通业态的国际化经营也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改革以及大环境都将面临一系列新调整,商贸流通业作为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我国经济环境的变革显然也成为商贸流通业的转型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条件,同时也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加快培育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紧抓有利时机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和提升层次。

“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由C.K.Prahalad和G.Hamel提出的核心竞争能力模型:一个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培育该产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创业创新1引言我国的商贸流通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流通经济的计划发展,时间段为1949年到1978年,该阶段的典型特点就是计划经济,尽管有再生产的过程,但是却并无实际的流通化过程。

流通业的整体效率极为低下,基础设施也普遍落后。

商贸流通的第二个阶段为发展中阶段,时间跨度为1979年到201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商贸流通的重要性逐渐开始被认知,进入加速发展商贸流通经济阶段,城乡经济的壁垒被打破,经济重心从东北转向沿海,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经济发展圈,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大量涌现,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环保、区域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

从2011年之后,商贸流通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和持续的政策投入支持下,商贸流通行业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率先实施完成数字化的商贸流通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行业垄断的巨头,初步完成行业整合的目的。

开始出现诸如阿里、京东、苏宁等行业龙头企业,拉动商贸流通经济的持续增长。

依托数字化带来的巨大优势,行业巨头开始无边界地向金融、制造和零售等传统行业进行渗透,并以颠覆者的形象对行业进行人货场的重构。

各类资源逐步向头部企业倾斜,导致大量中小线下实体商铺关闭,形成线上火热线下冰冷的不均衡发展局面。

2商贸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与新特征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不间断的流通过程,保证了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商品实现从产品到资本的循环转化过程。

未来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创新将主要围绕聚焦组织内部运营的“数字化管理”、聚焦组织外部客户运营的“数字化经营”、聚焦模式创新的“数字化商业”这三大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展开。

商贸流通业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与传统商贸流通业不同的特征,主要如下:第一,云计算构建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平台。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产流通高质量发展之路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产流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环境发展的变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参与经济全球 化,贯彻和落实开放共赢的互利政策。近十年来,全球 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大国逐步失去其 竞争地位和比较优势。面对全球产业链和世界价值链重 新构建的重要历史机遇,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帮助我国 真正把握机遇,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与成长变 为“质”的扩张与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世界 价值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一直处于中低端的位置, 更多时候担当的是加工厂或代工厂角色。在世界新一 轮产业发展变革与科技创新革命来临之时,在新兴产 业蓬勃发展之际,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科技创新、成果 转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商业转型, 才能占据更佳位置、赢得合作主动。因此,高质量发 展迫在眉睫。经济全球化已经大幕拉开、大戏开台,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VR等为代 表的先进前沿技术正在开创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 的新时代。世界经济新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 有挑战。经济结构失衡、经济秩序调整、经济治理变 化、经济格局动荡、金融市场震荡、消费需求弱化、 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抬头、经济风险加剧、反全 球化势力等诸多经济及相关问题接踵而至。面对错综 复杂、更加严峻的新时代的新形势,我国唯有加快、 加强、加大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 型、完善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才能保障我国经 济发展更好地立于世界之林,同时也能够为全球经济 复苏与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高速发展背后不均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 就和举世瞩目的成果。在高速发展和成绩斐MAO
时代经贸 2021年 第 1 期
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仍是我国现阶段 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速度的经济发展, 追求速度与加速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质量与效果、形 式与效益发展严重失衡、分配过于不均、区域差异巨大 等随之而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准确剖析和认真把握我 国现阶段发展不均衡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基于经济社 会发展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配置和科学赋能的高质量 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均衡问题,实现新时代经济发 展战略的有效贯彻和切实落地。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庞 大、市场深厚、体量巨大,这导致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严重的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 也使得我国未来发展仍然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 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幸福感的追求和获得感的期待更加迫切。因 此,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使得生产力逐步优化提高、生产 要素不断整合完善、经济资源日益配置升级、区域互动 逐渐协助促进、生产组织越发科学高效,发掘和深化出 更多的发展新动能和改革新动力,进而不断弥补差距、 互促均衡,逐渐克服发展不均衡的症结。

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

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

第9期总第251期2012年9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9Vol.251Sep.2012收稿日期:2012-05-30作者简介:李文静(1976-),女,云南昆明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李文静(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增强流通服务业整体竞争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其对国家竞争能力支撑作用和对国家安全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

文章在界定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流通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并详尽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系统运行中各主体和要素的自主创新行为。

关键词: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2)09-0012-08一、问题的提出流通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基础性产业,流通服务业不仅可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吸纳社会就业、增进国民福利和推动城市发展也具有较大贡献[1]。

有学者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流通的综合能力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基本标志,它体现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市场支配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效益和效率[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形式从国合商业二元结构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转变、市场商品体系基本形成、经营形式渐趋多元、服务体系逐步成熟、流通现代化进程加速,商业业态的发展在短短30年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50年的发展历程[3-4]。

尽管如此,流通领域在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之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等等[5]。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商品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也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服务的。

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本文将就我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1.计划经济阶段,商品流通模式相对封闭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流通模式主要由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组成,以国家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商品的流通受到了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商品的流通途径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部门进行,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商品流通模式相对封闭、落后和低效。

2.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模式逐步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逐步转向市场化和多元化。

国有商业逐渐衰退,私营企业崛起,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商品流通模式。

电子商务等新兴的流通方式也开始崭露头角,为商品流通带来了新的变革。

3.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商品流通模式也在向现代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演进。

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高效、更快捷的保障。

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商品流通企业也在积极地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二、现状分析1.多元化的商品流通模式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封闭发展为多元化和开放的态势。

除了传统的实体零售商和批发商之外,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的流通方式也不断兴起。

各种不同的流通方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2.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从传统的货物流通转向服务和价值链的提升。

各类专业化的流通企业与运营商相继涌现,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深度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浅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摘要】我国正在掐鼻,腾飞经济上升之路。

建设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国际经验借鉴、区域经济差异、法律法规统一、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壁垒等方面,分析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吸取国际经验,解决地区经济差异、法律法规不统一、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壁垒等问题。

尽管路径选择困难,面临挑战,但建设统一大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必须克服各种挑战,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背景,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国际经验借鉴,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法律法规统一挑战,信息不对称挑战,市场壁垒挑战,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路径选择的困难性,挑战需要克服。

1. 引言1.1 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这些因素使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1.2 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统一大市场可以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和互补性发展,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统一大市场可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规范发展,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保障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统一大市场还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拓展市场规模,吸引更多投资和创新资源涌入,推动经济发展跨越式增长。

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其智慧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流通智慧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具有多个显著特征。

数据成为流通领域的新生产要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预测。

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流通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台化、网络化成为流通组织的新形态,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网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

推动流通智慧化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流通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流通智慧化转型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流通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流通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也为流通智慧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流通智慧化转型的路径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流通组织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等。

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流通业的智慧化转型,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与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其蓬勃发展的态势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

作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流通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流通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创新

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创新

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创新内容摘要:转轨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流通企业在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流通企业创新管理的意义及成效的基础上,总结转轨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创新管理思路。

关键词:转轨经济;流通企业;企业管理;创新管理一、企业管理模式概述(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企业管理模式是不同企业设立和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是不同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制度。

企业在总结大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管理的操作思想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基础性和规范性,是企业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制度和形式。

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通过成套的体系运行来规范整个企业生产方式,使企业的意识形态、目标任务、资源配置、利用方式等各个方面具有程式化和科学化,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是企业运行的基础条件。

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管理整体的总结,其主要内容包含了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一些列企业制度基本要素,企业管理模式是由各个相互协调、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运行的质量。

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社会性和独特性,企业管理模式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持一致,还要与企业自身发展相一致,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在发展水平、管理思维、社会制度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社会性和独特性。

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基础的,并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保持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不断创新。

二、流通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国有和私有流通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流通企业的管理模式表现为政府高度集权,私有流通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家族管理,在当前经济转轨的发展时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创新路径分析2012-10-28没有发达的流通业做支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发达的市场流通体系不仅是从总体上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从制度层面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流通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流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应地,我国的市场流通体系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与扩大消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相适应的突出的矛盾与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引起高度关注并进行及时、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文将总括性地研究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历史演进、一般现状、主要问题、战略方向,从整体层面把握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既存格局、瓶颈及发展方向等。

一、我国市场流通体系重大实践变革与述评我国商品流通体制在30多年的流通改革中经历了由完全计划型向市场取向型的转变,并在后WTO时代的内外贸融合发展趋势下进行着持续的深化和完善。

应该说,我国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既是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变迁的制度背景,也是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由“分配型”向“交换型”的实践变革过程。

流通改革以来,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在主体、载体、渠道、职能及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变化不胜枚举,几乎每一项改革都有其必然性和显著成效,当然也不排除某些改革的不恰当性。

从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实践演变的整体层面看,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包括:以破除“一二三零”购销体制为标志的传统封闭式流通体系的解体、以批发市场建设和国有商业改革为先声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探索、以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为背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一)以破除“一二三零”购销体制为标志的传统封闭式流通体系的解体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短缺经济现象长期存在、由于中国经济的“分配型”特征、由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流通业基本方针,我国的商品流通体系表现为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型特征。

在单一封闭的经济系统内,所有商品均由国家统购包销,商品严格按照由一、二、三级批发再到零售环节的单一渠道模式进行流通;作为分配型商品流通体系的流通主体,国有垄断批发企业在商品流通中所执行的是一种行政分配职能,即按计划将稀缺商品均衡分配到社会各部门,以维持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流通领域进入市场化改革以后,商品流通体系的变革必然也要从破除传统的“一二三零”流通体系开始,这其中主要是对传统体系中执行行政分配职能的国有批发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包括开放工业自销、恢复和鼓励个体商业、取消国有批发商的垄断特权、实行国有批发商政企分开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国有垄断商业企业独占批发环节的局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原来掌握着主要商品资源绝对分配权的一、二级采购供应站纷纷解体或转型,商品流通开始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关于市场流通体系的此次实践变革的意义自然已不必过多论证,无论从生产发展、市场竞争还是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都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计划流通体系进行彻底变革。

实践证明,在破除“一二三零”的分配型计划流通体系以后,我国的商品流通渠道得以畅通,市场需求信息得以反馈,市场供求关系得以调整,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流通体系开始形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流通体系改革总体上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由于改革过程中的一些不恰当因素、由于实践执行层面的一些问题,在破除“一二三零”的计划流通体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流通秩序混乱、流通成本增高、流通主导力量分散等一些值得反思的现实问题。

以国有批发企业改革为例,改革本来应该是针对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性和排他性弊端进行市场化改造,但在实际的流通改革中却只是生硬地把原有的公司系统一级一级地肢解和下放,即把一级站下放给省、二级站下放给市、三级站下放给县,应有的制度创新和经营方式转化却一直裹足不前,使国有批发企业难以抵抗日趋激烈的多渠道竞争,在改革实践中表现为节节败退和不断衰落。

这样一来,尽管国有批发企业独占批发环节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了,但由于大型国有批发主体的萎缩,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遭到极大破坏,对流通领域的集中调控和秩序稳定等带来了诸多不利。

(二)以批发市场建设和国有商业改革为先声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探索在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的过程中,关于商品流通主体的探索,以商品交易市场的兴建和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为典型代表。

具体地讲,破除传统国营批发企业的垄断地位以后,政府和理论界都对新的流通主体培育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流通主体多元化的举措,其中具备中国特点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兴建以及国有商业企业的改组最具典型意义,对市场流通体系的既有格局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商品交易市场的兴起以改革初期集贸市场的恢复为起点,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政策推动而得到迅猛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体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商品交易市场正式进入数量扩张的新阶段;21世纪以来,尽管商品交易市场在实践中不断出现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藏污纳垢等问题,数量扩张却并没有停止,而是逐步进入转型、规范和调整阶段。

不可否认,商品交易市场的兴起使我国的商品流通渠道更加活跃,尤其是在改革初期出现的批发市场,实则是为游离于计划流通体制之外的那部分商品寻求出路而形成的[1],满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和市场交换的客观规律,并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极大活跃了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

但在商品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和持续扩张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重视的问题,除了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及藏污纳垢以外,也由于价格的较大浮动性而影响到商品流通的稳定性。

就其未来发展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小生产企业以及部分规范性不强的商品对流通载体的依赖性,商品交易市场依然有其存在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在规范和监管层面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难题,商品交易市场的去留以及发展方向问题始终是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革是我国新型市场流通体系探索中另外一个典型题,由于我国存在从计划流通体制向市场流通体制转型的问题,国有商业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问题就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实践问题,对新型流通主体的塑造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我国流通体系中的国有资产重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在90年代进入高潮。

从改革的初衷来看,促使国有商业企业实现制度创新和经营转型,从而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承担起商品流通中应有的力量,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从改革成效来看,由于政府推动的痕迹过于明显、由于缺乏中小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由于过于偏重零售环节的资本重组而一定程度上忽视批发环节,国有商业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存在不少负面影响,也使市场流通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日趋分散。

在目前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局面下,国有流通主体的重塑与调整仍将成为完善我国市场流通体系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以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为背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入WTO以后、尤其是进入“后WTO时代”以后,我国的流通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期,对于国外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已不再设置任何障碍,这对于我国市场流通体系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实践变革。

外资商业的进入对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市场流通主体的直接冲击。

外资流通企业大多具有庞大的经营规模,其强大的竞争实力必然导致国内部分中小流通企业的消失;更需要警惕的是,在我国流通主体普遍不强的情况下,尤其是对流通体系具有集中调控力的大型批发主体缺乏的情况下,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对我国的流通产业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将带来很大的威胁。

外资商业进入同时也使得我国的零售业态变迁进入了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零售业态就有了一定变革和发展,但大规模的变革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与90年代外国商业资本的进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外资零售业态的导入及其示范作用成为90年代我国零售业态变迁的主要动力。

如今,在流通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外资商业的影响更为深远,我们在实践中也确实看到了零售领域业态变迁的加速化和高级化发展。

但必须看到的是,由于过度模仿和盲目追风的问题以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在我国的零售业态变迁中也出现了诸如重复投资、布局失衡、过度竞争等现象和问题,这本身又进一步弱化了国内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地讲,在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外资商业资本的大量注入以及零售业态的更快变迁所带来的所有制和业态结构方面的多元化,已成为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又一次重大实践变革。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这是我国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从负面影响看,由于国内的市场流通体系还呈现流通主体不强、流通功能不新、流通力量分散、流通立法不规范等层面的问题,流通业全面开放以后对于完善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影响仍表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主要问题经过30多年的流通改革,我国“经济成分多元、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减少”的市场流通格局已成定势。

而在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流通效率提高的问题需要警惕,主要表现为流通环节减少与流通成本上升并存、流通主体多元与主导力量分散并存、繁荣市场与稳定市场的关系定位不明、业态创新与业态模仿的关系模糊不清、统筹发展与分类应用的政策体系协调不够。

(一)流通环节减少与流通成本上升并存由于专职批发商趋于萎缩、非专职批发形式不断涌现、生产商抢占渠道末端的趋势不断加重以及网络流通平台日益完善等,目前流通渠道中的“扁平化”是基本趋势之一;但是在流通环节减少的同时,我国市场流通领域的流通成本却并没有随之减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不断上升。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已连年维持在18%的水平上,比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大约高了10个百分点;国内商业资本的年周转次数约为2次~3次,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在10次以上。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张,流通总成本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目前无论是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比重来看还是从商品流通领域的加价问题来看,都已凸显出单位流通成本上升的问题。

运输环节的燃料费、公路费上涨以及末端环节的管理费、停车费、摊位费增加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流通环节加价的原因;但同时我们必须反思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究竟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合理性?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中所呈现的恶意囤积和串通涨价等行为和现象可以推断,目前的流通成本上升存在很大程度的人为因素,而从流通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也反映了我国市场流通体系在市场管理及物价调控上的很多实践问题。

另一个角度,从目前普遍存在的“零供”冲突也可以看出,在“零供”双方甩开中间流通环节而直接对接以后,不仅没有因为流通环节的减少而降低交易成本,反而因为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广告费等问题而频发冲突,这也成为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