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12小说分析综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doc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学设计第一专题阐述类文本阅读专项打破【备考攻略】知识贮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概能够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表现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反应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就,同时又与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亲密有关的文章更授命题者的喜爱。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表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点等的文章,反应现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就或现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如和睦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连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应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样文化现象或反应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简单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关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1)惹是生非。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示意信息,目的是考察考生阅读文章的仔细度。
这是最近几年来最常有的设题方式,应惹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 误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成心作犯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察考生对文中有关信息的理解。
(3 )偷换观点。
命题者存心将原文中的词语(观点)用拥有必定扰乱作用的非等值词语(观点)替代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察考生对词语(观点)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杂。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未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未然;或然表述为必定,必定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掌握。
(5) 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绝不相关,目的是考察考生审题的仔细、仔细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 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 a,与对象 b 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别的认识来表述拥有全面性、整体性、广泛性的内容,目的是考察考生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重点的逻辑思想能力。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教案 Word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二、复习预习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14小说探究
14小说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探究阅读题的特点及题型;2.掌握高考小说探究阅读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深层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高考,掌握高考小说探究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不同的角度”:就是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
“不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一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
“发掘”: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
如重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的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预测热度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前者要求考生从小说的情节出发,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特点;后者要求考生从小说所述具体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品的要旨C级2018课标全国Ⅰ,6★★★★★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要求考生能从体裁的特点出发,准确把握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并简要阐述这些艺术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C级2017课标全国Ⅰ,4★★★★☆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考生从语言角度鉴赏作品,体会作品中关键性语句的丰富含意,品评作品语言的艺术表现力D级2018课标全国Ⅱ,6★★★★★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考生把握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尤其是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意义,从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角度,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级2016课标全国Ⅲ,11(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考生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语言表达等“角度”以及作品的意义、价值、审美等F级2015课标全国Ⅱ,11(4)★★★★☆“层面”切入,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发现作品中再现的本民族的心理倾向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特质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考生回溯作者的创作背景,探究作品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关系,进而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探究作者力图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以及寄寓于作品中的愿景F级2014课标全国Ⅰ,11(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涵泳文本,自主理解和体验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F级2016课标全国Ⅲ,11(4)★★★★☆分析解读从文学体裁上看,2018年课标全国卷的三套卷子都考查了小说,2017年课标全国三套卷子,卷I考查的是小说,由此来看近两年的高考备考对小说阅读要多加关注。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15散文分析综合
15散文分析综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特点;2.掌握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高考,掌握散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高考散文的选文多是选择情感丰富、形象鲜明、具有地域特点的文章。
命题也是有如下特点:(1)朴实大方题型经典(2)题干清晰提问明确(3)角度多样答案开放(4)鉴赏增加赋分较重二、考纲要求《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三、考点透视(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树立主题意识2.树立整体意识3.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的。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
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
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真题演练(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2小说分析综合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12小说分析综合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的分类及其阅读题的特点;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复习要点1.了解高考小说分析综合及其阅读题的特点;2.掌握小说分析综合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3、达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火阿来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
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
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
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
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
沟谷对面。
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
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粱。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
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
他口诵祷词。
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
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
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
”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
”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
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赏析小说形象-教案 Word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
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二、复习预习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1)提问方式①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考点/易错点2答题思路: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
⑤“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小说赏析手法技巧与探究标题含解析20190221153
小说赏析手法技巧与探究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荷花图刘刈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二人不再说话。
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画,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是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
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
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
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
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
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
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之交。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小说的情节复习教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小说的情节复习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小说的情节抓住情节结构设置特点,综合分析其作用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
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
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
黑马、青马、枣红马。
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
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熟悉高考考试中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并提供有效的解题策略。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小说作为复习材料,如《红楼梦》、《围城》、《茶馆》等。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重要要素。
3. 探讨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4. 研究小说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
5. 解析高考中常见的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如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高考小说复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第二步:复习小说基础知识(15分钟)1. 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情节、人物、主题等。
2. 教师提供一些经典小说的简要介绍,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深入讨论。
2. 学生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并记录下重要观点。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分析(2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2. 学生分析小说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并讨论其效果和意义。
第五步:小说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了解小说创作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对小说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观点。
第六步:解析与小说相关的高考题型(20分钟)1. 教师解析高考中常见的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如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
2. 提供解题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些题型。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和分享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二、复习预习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备战2024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2论述类文本阅读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备考攻略】知识储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反映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更受命题者的青睐。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色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或当今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或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容易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对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暗示信息,目的是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细心度。
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设题方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曲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理解。
(3)偷换概念。
命题者有意将原文中的词语(概念)用具有一定干扰作用的非等值词语(概念)替换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乱。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已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已然;或然表述为必然,必然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把握。
(5)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目的是考查考生审题的认真、细心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a,与对象b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小说分析综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分析综合及其阅读题的特点;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3.掌握小说分析综合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说分析综合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二、考纲要求《考试说明》要求分析小说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综合是能力层级C。
三、考点透视(一)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二抓”:①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
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涵了作品的主题。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如《面包》一文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如《面包》一文后面的注释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四、考试题型文学类文章,在高考试卷中,全国卷在2017年是选考题,学生可以避开;但在2017年开始,小说题成为必考题。
而分析综合是不可避免要考到的,而且应该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五、典型例题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梨花箱李德霞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
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
”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
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
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
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
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
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
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
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
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
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
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
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
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
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
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那就好,那就好。
算我没说。
”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
”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
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