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相关规律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其与温度、内能的关系。
2.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内能、温度的关联,以及通过实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
难点在于通过复杂的现象来抽象出分子热运动的本质规律,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实例以及实验器材。
学生应预习本课内容,熟悉相关的物理术语和基础知识。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可准备一些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材料。
另外,教学环境中需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以支持课堂互动与实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新课内容。
如展示各种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现象,如咖啡冲泡后,分子之间的热运动使得糖和咖啡因能够迅速混合的场景。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如何混合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内容展示1. 分子热运动概念介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模型,解释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中不断进行碰撞和移动的现象。
通过动画或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状态。
2. 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解释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反之,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热运动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行为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本质区别及特性;2.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3.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的规律;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各自特性及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通过引入问题,如“为什么水能变成冰块,又能变成水汽;为什么气体、液体、固体的特性不同?”来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第二步: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种物质体系(如水,气体等),通过实验探究,搜集能够说明物质状态的数据,如密度、分子运动状态等。
第三步:总结规律老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步:KMT理论讲解老师通过KMT理论来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
第五步:举例分析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气压计,瓶子密闭等,来进一步说明KMT 理论。
第六步: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认识:实验一:固体的热膨胀;实验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三:气体的扩散。
第七步:案例讲解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来进一步说明分子热运动的重要性。
第八步:概括总结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的能力;2.实验操作技能;3.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1.与生活相联系,比如气压计、汽车制动等的实际应用;2.资料挖掘,探究物质的状态变化规律。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___荆涛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时:1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①根据预习学案预习课本。
②搜集与分子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①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蓝、红墨水,烧杯,冷水,热水,铅柱,钩码,乒乓球,弹簧。
②分子热运动的课件。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课题:分子热运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能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③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④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③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了解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四、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材首先简介有关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使学生对分子小、数量大有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对冷水和热水中一滴墨水扩散快慢的探究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五、教学思路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红墨水、热水、冰块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分子热运动的科研论文、生活实例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候的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
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冰块中的扩散速度,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蒸馏等,讲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研究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冰块更容易使饮料冷却。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子热运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子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热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微观图像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观察,如布朗运动实验、气体扩散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能力和结论。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缉毒犬,就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够按照警犬训导员的指挥,能在各种不同场所对不同的行李物品进行查缉,从中发现隐藏有毒品的物件的专业犬。
缉毒犬在国外早以被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日渐严重的毒品犯罪活动。
缉毒犬以它特有的经济、快速、高效、准确的工作,被各级公安机关、海关、边防武警部队等部门列为查毒、禁毒的有器,并开始被广泛的采用,已收到了显著效果。
缉毒犬为什么能嗅到包装严密的毒品和爆炸物呢?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它具有灵敏的嗅觉。
其实“嗅”与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5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1.阅读课本p2“物质的组成”,了解、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分子的大小。
2.阅读课本p3“分子热运动”,认识扩散现象,并知道扩散现象说明的分子热运动。
3.阅读课本P4“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力,并了解固、液、气体分子作用力的不同。
利用10分钟时间,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第4小题要写出过程,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_______m为单位来量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子热运动_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如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表现为引力;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提问空气中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2.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
3.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作用力: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这两种力的存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胀冷缩、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等。
6.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 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存在间隙,引力和斥力。
3. 作用力:固体引力,气体斥力。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热胀冷缩?(2)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3)为什么固体难以被拉伸?答案:(1)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物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间隙变小,物体体积收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我希望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蒸发、沸腾等。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是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重点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为了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显微镜、热源、实验器材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
对于活动的重难点,我会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思考的重要环节。
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实例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观察实验现象是理解分子热运动特点的关键。
我需要精心设计实验,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分子热运动的表现。
同时,我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小组讨论环节是我期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环节。
我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从同伴的讨论中得到启发。
在讨论过程中,我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适时提供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分子热运动的深入理解。
对于活动的重难点,我需要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引导。
例如,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子热运动直观的认识。
我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是检验他们理解程度的重要标准。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1.3理解扩散现象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2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2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2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1.3扩散现象及其解释。
2.教学难点:2.1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2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子热运动现象,如:热胀冷缩、扩散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这些现象吗?它们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环节:课堂探究1.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热运动现象。
1.1准备器材:烧杯、水、酒精、红墨水等。
1.2实验步骤:将水和酒精混合,滴入红墨水,观察颜色变化。
1.3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第四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分析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实验。
2.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
2.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
2.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三环节:课堂探究1.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热运动现象。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
计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
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
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
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
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过一段时间黑迹的轮廓变模糊,黑色变淡,周围的水色变淡黑色。
在同学们观看上述两实验时,悄悄打开香水瓶。
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
颜色变淡。
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同时同学们也闻到香水的香味。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使他们感到好奇,把他们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
)当然他们不明白其中原因,欲知其中道理当然请继续听讲,通过实验自然也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实验现象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分子是运动的。
定义: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
解释书本124页(按照课本图1-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这里我们就不可能做了,这些实验思考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书中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
当然这个实验同学们没有印象,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
家中放煤的地方,由于长期地
跟煤挤压在一起,墙的内部也变黑了。
放置时间越长越明显。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
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如,酒味,汽油味,菜香味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演示实验:讲台上放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向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墨水变化情况。
观察后讨论为何两杯水扩散速度不一样?自然同学们明白只是温度影响。
这时我们可以举例在家腌菜时要好才咸,而炒菜时几分钟就咸了可以吃了这也是分子运动的不一样,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我们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鼓励同学们再举几个热运动的例子,加强理解。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大量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
我们再进一
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
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
当分子距离小于r 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像弹簧两头的小球,距离远时,弹簧表现为引力,当两球举例压紧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就如此。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
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和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教学后记: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扩散现象,通过实例理解扩散现象,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学生认识有困难,加强解释,知道
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