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古称考(1)——五花八门的大熊猫古称
大熊猫古名研究
千古探源QIANGUTANYUAN大熊猫古名研究文、图/孙 前(原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大熊猫文化笔记》作者)半个世纪的争论研究大熊猫文化,大熊猫的古名称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在中国,对大熊猫文明进程的考证,是从对它古名称变异的历史开始的,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是鲁迅先生的胞弟,中国著名生物学家、文化名人周建人先生。
1956年7月6日,周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熊猫》的散文,谈他看了北京西郊动物园新进的大熊猫后联想引伸,宣传生物界的一些科学常识。
其中有一段讲,“《辞源》的编者、读书极广博的傅运森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古时候所谓‘貔貅’,大概便是指这动物。
他说时虽没有十分断定,但这里不妨记一笔”。
先生的这句话,引领了中国以至世界半个世纪的貔貅热。
第二阶段的领军人物,是有“熊猫教父”之称的胡锦矗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高耀亭、郭郛研究员。
胡教授在《追踪大熊猫的岁月》中说:“早在1963年我参加四川省志有关动物编写和以后1974年组建珍稀动物调查队、考察前培训讲课时,我就开始追踪书海中的大熊猫。
”高先生在1973年发表的文章中判断,古时所说的“貘”就是今天的大熊猫。
郭郛在1999年同李约瑟(英)合著的《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认为貘是大熊猫的古名称。
第三阶段是近二十年来,新生代的大熊猫科研人员和文艺爱好者、影视工作者的投入,但多是对周、胡、高先生见解的转录和添补。
笔者现将几十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对典籍中大熊猫古名研究的观点列表说明。
由此看出,熊猫古名称主要有三说:驺虞说、貘说、貔貅说。
这三说能成立吗?我们依然用文献资料,辅以现代的考古、科研新成果予以解析。
驺虞与熊猫古典籍中,有关驺虞的文献记载,主要有以下描述。
《诗经•召南•驺虞》:“彼茁者葭(jia),壹发五豝(ba),于嗟乎驺(zou)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zong),于嗟乎驺虞!”此处的驺虞,是当时兽官的名称,这里借指猎人,说他的箭技高超,一箭就射中五只母猪(豝)或小猪。
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归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科下的单属,且只有一种,就是大熊猫,也称猫熊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
野生大熊猫栖息于密林之中,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
大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恋歌,由此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
大熊猫的婚配属于多雄争配制。
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
由于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他动物。
当大熊猫听到异常响声时,常常是立即逃避。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
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即将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
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
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
大熊猫资料
大熊猫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大熊猫详细资料别名大猫熊、竹熊、花熊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 大熊猫行动缓慢,视觉较差,性情温顺,很少有攻击行为。
大熊猫发情期一般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
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 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
关于大熊猫的中文名称
关于大熊猫的中文名称作者:胡锦矗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01期编者按:胡锦矗教授,中国著名的大熊猫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熊猫的调查研究,对四川大熊猫的分布、栖息地、种群数量、繁殖、食性和行为等作了深入的研究。
胡教授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还出版了《卧龙的大熊猫》《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和《大熊猫研究》等学术专著。
吕植教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在大学时就师从潘文石教授开展大熊猫的研究保护工作。
由于在大熊猫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被中国科协评为杰出青年科学家,编著有《秦岭——大熊猫的庇护所》等书。
因前段时间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赴台,引发了是叫“大熊猫”还是叫“大猫熊”的热议,本刊特邀胡锦矗与吕植两位专家撰文,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先谈谈大熊猫的古时称谓。
2001年,湖北省考古人员于在三峡地区子秭归县官庄坪遗址发现了一处以大熊猫作为殉葬品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墓葬。
说明早在4000年前大熊猫已与观赏、崇拜、祭祀等人类文化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古人对大熊猫的称谓很多,先秦时期,《山海经》中记载有“白豹”“猛豹”“貔(貔貅)”“驺吾(驺虞)”“白虎”;《诗经》在《大雅•韩奕》中记有“献其貔皮”,《大雅•星矣》中记有“貊其德音”,《大雅•召南》中记有“吁嗟乎驺虞”。
此后,从汉代《尔雅》至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汇集了历代古籍、传说,或转称或谐音,在我国各地对大熊猫的称谓达30多个。
秦代有一个宫苑,后来叫上林苑,苑中就有大熊猫。
据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载:“其兽则庸旄貘嫠。
”汉代,文帝母亲薄太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的陵墓里,发现有大熊猫头骨,推测曾以大熊猫的头作为祭祀的殉葬品。
西汉初期《礼记》记述,古代行军,若前锋发现途中有猛兽,乃举起画有貔貅的旗,以示警众(《礼记•典礼上》:“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西晋时代(距今1700多年前),驺虞被视为“义兽”,是和平的象征,凡举着“驺虞旗”,视为求和解(《晋书•熊远传上疏》:“今吸天下之心,合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
大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1、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
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2、生幼仔非常小,一般只有100多克重,最小的仅50多克,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克.这样小的体重, 仅相当于母亲的千分之一左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3、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4、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
据有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
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
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
熊猫在古代的名字
熊猫在古代的名字熊猫,又称大熊猫,是国宝级的珍稀物种,其可爱的外貌和温顺的性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熊猫的名字非常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古代,熊猫有着不同的名字和称谓。
本文将探讨熊猫在古代的名字,介绍古代人们对于这一神奇生物的称呼和评价。
熊猫是中国的天然宝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在古代的中国,熊猫一直被称为“白熊”或“熊兀”(熊无齿)。
这个名字与熊猫非常贴切,因为它们身躯圆胖,身披毛发如雪,并且没有齿齐。
古代人们对熊猫的描述中也经常提到熊猫的白色和柔软的毛皮,以及它们可爱的外貌。
在古代的文献中,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的对熊猫的称呼,即“大猫”。
这个称呼强调了熊猫的体型和力量,让人们不禁想起猫科动物的灵活和敏捷。
熊猫是一种非常强壮而有力的动物,它们的前肢特别发达,能够轻松攀爬树木并采集竹子。
因此,人们将其与众所周知的猫类动物进行了类比,赋予了它们“大猫”的名字和称号。
与“白熊”和“大猫”不同,古代人们有时也将熊猫称为“巴山狢猪”。
这个称号主要来自于两个原因。
首先,巴山是中国四川的一个著名山脉,熊猫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因此将其与巴山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巴山熊猫”的称呼。
其次,狢猪是一种野猪,其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与熊猫的性格和生存杂志相对应。
因此,“巴山狢猪”这一称号也成为了古代人们对熊猫的另一种形象描述。
除了以上的称呼,古代人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来形容熊猫。
其中,“破扶摇者”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
这个称呼源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名叫扶摇。
扶摇是一个有仙力的角色,能驾驭祥云飞天而行,据说其飘逸的形态和轻盈的动作非常像熊猫在树上攀爬的样子。
因此,人们将熊猫与扶摇联系在一起,并称之为“破扶摇者”。
总的来说,熊猫在古代有着多种不同的名字和称谓。
无论是“白熊”、“大猫”、“巴山狢猪”还是“破扶摇者”,古代人们对熊猫的命名都是出于对这一神奇生物独特外貌和性格的赞美。
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和称号向我们展示了熊猫的多样性和其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周岩壁:郭璞:“大熊猫古称貘。”说
周岩壁:郭璞:“大熊猫古称貘。
”说大熊猫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上不存在,但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动物,它一直在人们的专注之外不声不响地繁衍生息。
历史上,它也有个名字,叫“貘”。
古生物学史家郭郛在《尔雅注证》第十八章中,引郭璞对该动物的描述后,说:“大熊猫古称貘。
”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貘”字条下,语言学家王力亦引郭璞对它的描述后,断言:“所述有似大熊猫。
”专家的意见,值得高度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大熊猫在古代叫貘。
那么,快两千年前的博学之士郭璞又说了什么呢?对《尔雅》中“貘”字作注,郭璞云:“(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郭璞在这里对貘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做了描述。
我们先放一边,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怎么描述大熊猫的:大熊猫,外形似熊,头圆似猫,故名熊猫。
因毛色黑白相间,主要栖息于竹林中,俗称花熊和竹熊。
四肢与肩胛部有连片的黑色毛区,眼区有形似墨镜的黑斑。
耳鼻端和尾端也是黑色。
简直就是郭璞所谓的“(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在小学课堂上的扩写练习,句句照应。
《中国大百科全书》继续说:“大熊猫虽属食肉兽,却喜素食。
既怕酷热,又畏严寒。
性温驯,不怕人,行动缓慢,能泅水,善爬树。
”关于它喜素食,我们需要补充点儿材料:英文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明版)说:大熊猫主要以竹为生。
因为它们不能消化纤维素,野生大熊猫一天要花费10-12个小时,吃掉30公斤的竹子、竹叶或竹笋。
圈养的大熊猫要好一些,也吃谷类,喝奶,吃蔬菜。
一般体长有1.5米,体重100公斤。
郭璞说它吃竹是对的,说它吃铜铁,却是胡说。
倒不是郭璞要给大熊猫们栽赃陷害。
主要是因为古人有个通病:往往缺少实践精神,只在书斋里天马行空,驰骋风云,在书本里登高望远,欢呼雀跃,以想象代替目睹,以耳闻为亲历:读得尽万卷书,行不上十里路。
而且,大熊猫也太有隐士风范,让人难以亲近:《中国大百科全书》说大熊猫栖息环境的特点,山高,谷深,树高,竹密。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国宝吗?原来它在历史上是这样的存在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国宝吗?原来它在历史上是这样的存在中国国家历史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14小时前熊猫“升职记”。
大熊猫在我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国宝地位,承担着为国卖萌的欢乐使命,且在国际外交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倘若搜索古代文献资料,你会发现它的待遇并不高,甚至历史记录都寥寥无几。
难道古代没有大熊猫?还是古人没有见过大熊猫?事实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01历史悠久的活化石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大熊猫就在地球上生存了。
考古专家在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最古老的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
后来,在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也曾发现大熊猫的上颌骨和牙齿。
在许昌灵井遗址发掘出的大熊猫牙齿化石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和大熊猫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灭绝淘汰,唯独它经历种种磨砺生存下来,作为黑马C位出道,人送名号“远古活化石”。
那时候,大熊猫还不是川陕甘特产,它在中国各个地区都能找到。
然而,从新石器时期开始,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大熊猫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被迫不断搬家,数量也与日递减。
比如在湖北官庄坪遗址、长阳沙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大熊猫骨骼。
大熊猫啃食竹子(上);小种大熊猫的头骨(下左)的大小仅为今天大熊猫头骨(下右)的一半。
(图片提供: 魏容平, 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远古遗址,很好的证明了大熊猫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在史书里,却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呢?原因是古代大熊猫另有其名。
02古代熊猫的真假称谓猛氏兽、猛豹、貘、貊、白熊、花熊、白豹、白罴、文罴、银狗、华熊、花头熊、竹熊、杜洞尕、峨曲、角端、执夷、食铁兽、驺虞、貔貅…这些形态各异的高逼格名字,都曾戴在了大熊猫头上。
其中有真有假,尚存争议。
对于大熊猫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诗经》大雅的《韩奕》中:“韩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这里的“熊、罴、猫”,指的就是大熊猫。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的
看看古⼈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的⼤熊猫的在中国历史上,熊猫是⼀种带有传奇⾊彩的动物。
在古⼈留下的资料中有很多关于⼤熊猫的记载(本⽂以娱乐为主,不追求严谨,有些地⽅可能会不太准确,勿喷)。
三皇五帝时期,当时的⼈们称⼤熊猫为貔貅,和虎豹熊⼀样被⼈视为猛兽。
跟据《史记·五帝记》中记载,在四千多年以前,黄帝率领他的部族在阪泉(今河南逐⿅县)⼤胜炎帝及其部族,很关键的⼀点就是因为他们驯养了虎、豹、熊、貔貅(⼤熊猫)等猛兽并使⽤到了战场上。
同时三千多年前的《尚书》和《诗经》中也明确记载着貔貅⽪(⼤熊猫⽪)是给皇帝进贡的珍品。
当时的⼈们认为貔是⼀种像虎豹⼀样威武的猛兽,他们希望军队能像貔貅⼀样威猛善战,在军队打仗时他们会打着“貔”和“貅”的旗号,以震军威。
秦以后的⼈们仍然坚信貘是“猛兽”。
到了汉武帝时期,宫⼈还把貘关在上林苑⾥放养,供皇帝打猎,把成功地猎杀到貘当成是勇敢的表现。
西晋开始,⼈们对⼤熊猫的认识发⽣了巨变。
西晋⼈把⼤熊猫叫“驺虞”,认为驺虞只吃⽵⼦,不会伤害其他动物,所以把它当成象征睦邻友好的益兽。
西晋⼈在两军交战的中途,如果⼀⽅⾼举写着“驺虞”字样的⼤旗,就是代表求和、停战。
到了唐朝,⼈们⼜重新称⼤熊猫为貔貅。
有记载的就是武则天曾送给⽇本天皇⼏⼗张完整的貘⽪。
不过古代时⼤熊猫由于常出⼊民居啃铁锅,民间更多的是称⼤熊猫为⾷铁兽。
如清代同治四年,就有⼀种“不伤⼈”的貘兽跑到县城边上,抱着⼤门就开始啃。
进⽽要吃⽼百姓的犁、⼑、锄、斧等⼀切铜铁物,尤其钟爱铁锅(⼟⼈⿍釜,多为所⾷),如同吃货啃饼。
因为吃的都是百姓⽣产作业的主要⼯具,令百姓⼗分头疼。
(同治四年《房县志》)。
到了近代⼤熊猫被⼈称为猫熊或者⼤熊猫(长得像猫的熊)。
但由于在民国时代,政府在重庆的⼀个展览会上采取了国际通⽤准则,使⽤中英⽂按照从左向右列出每⼀件展品的名字,但由于国内的阅读顺序还是从右⾄左,另外当时的⼤熊猫还不像现在这样作为国宝世⼈皆知。
大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1、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
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2、生幼仔非常小,一般只有100多克重,最小的仅50多克,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克。
这样小的体重,仅相当于母亲的千分之一左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3、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4、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
据有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
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
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
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
在野外,公兽们往往须通过残酷的斗殴竞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获得雌兽的亲睐。
古代动物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动物的别称和雅称【虎】(1)於菟(wūtú)虎的别称。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陆德明释文:“於,音乌。
”《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
”(2)山君山中的老虎。
《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
”《骈雅·释兽》:“山君,虎也。
”【猫】(1)狸奴指猫,猫的别称。
自古人们深爱猫咪,诗人更是亲昵地称猫为“小狸奴”。
“狸”即山猫。
宋·陆游《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2)衔蝉奴亦省作“衔蝉”。
猫名。
宋·黄庭坚《从随主簿乞猫》:“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明·王志坚《表异录·羽族》:“后唐琼花公主,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
”(3)虎舅猫的别名。
宋·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狮】狻猊(suān ní)又称金猊、灵猊。
战国到西晋时期,《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
亦食虎豹。
”《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
”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
”东汉时期,西域进贡狮子后,名“师子”。
《汉书·西域传上》记载:“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注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
”隋唐时期,“师子”变成“狮子”。
由此可见,狻猊是狮子的古称,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
【象】大客象的别名。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彼郡(指始兴郡)田稼常为象所困,其象俗呼为大客。
”【狼】当路君狼的别称。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
称当路君者,狼也。
”【狐】(1)阿紫狐狸的别称。
古代动物雅称(一)
古代动物雅称(一)
萤火虫:照夜清
鹤:胎仙,九皋gao
虎:山君,於菟(wutu),坤山
猫:天子妃,狸奴,衔蝉
野猫:只得
蝉:追露子
喜鹊:九官
鱼:水梭花
鲤鱼:占魁
水龙:太平
大象:有利
螺丝:圣诗
鹅:舒雁,荣生
鸭:舒凫
蜗牛:篆(zhuan)愁君
螃蟹:横行介士,无肠公子,元贵
燕子:玄鸟,上招
杜鹃:子规
金鱼:井利
鹦鹉:陇客
蝴蝶:玉腰奴,银玉
蜜蜂:金翼使,茂林
蟋蟀:促织
臭虫:负般
驴:长耳宫
蜥蜴:守宫
小熊猫:九节狼
麻雀:照夜
鸽子:飞奴,合同羊:吉品
蝉:齐女,螗蜩
马:光明
狼:当路君
蛇:阿虺,长虫
狐狸:阿紫
狮子:狻猊
山羊:嵩(song)山君猴子:献桃,三槐
放屁虫:行夜
蚯蚓:志高
蟾蜍:戚施
蝎子:主簿虫
鳄鱼:忽律
长颈鹿:麒麟,元吉乌龟:金官
猪:正顺
蜘蛛:音位
狗:福孙
骆驼:安士
兔:月宝,扑握
青蛙:河海
鸡:日山
孔雀:逢春
牛:汉云
鼠:必得。
大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大熊猫的资料1、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
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2、生幼仔非常小,一般只有100多克重,最小的仅50多克,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克。
这样小的体重,仅相当于母亲的千分之一左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3、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称号有貘、白豹、XXX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4、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
据相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讨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
因为遗传和情况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混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
中国动物三大国宝
中国动物三大国宝中国动物三大国宝中国动物三大国宝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别名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化石显示,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动物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大熊猫的知识
大熊猫的知识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还有那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大熊猫的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大熊猫的知识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
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
大熊猫本名“猫熊”,后来因何改称“熊猫”?原来是个误会!
大熊猫本名“猫熊”,后来因何改称“熊猫”?原来是个误会!大熊猫有800万年生存史,正式得名只有83年,还是源自一次误读!大熊猫本名猫熊,因何改称熊猫的?源自一次误读!与国鸟、国花、国旗、国歌的意义类似的,国兽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因此,那些被选定为国兽的动物,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特产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动物。
比如美国的美洲野牛、俄罗斯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英国的狮子,意大利的狼、印度的老虎,等等,都是所在国的国兽。
中国虽然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兽,但是,如果要遴选国兽,胖嘟嘟、萌萌哒的大熊猫肯定能票据榜首。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兽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
更重要的是,大熊猫以其可爱的形象深受国内外民众和友人的喜爱,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中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大熊猫如今还不能正式称得上是“国兽”,但作为“国宝”,可谓当之无愧。
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的大熊猫,如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大熊猫虽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生存了800多万年,但是,它正式得名“大熊猫”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80年。
大熊猫被称为大熊猫前,它的名字通用是猫熊,因为,大确实是熊。
按照动物学分类,我国的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
《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在大熊猫的生存地,它的地方名也各有不同。
四川人多称其为白熊、白老熊,或花熊,岷山藏族地区称其为荡或杜洞尕,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它洞尕,凉山彝族则称其为峨曲。
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却 很 少 。 随 着 地 球 冰 川 的 消 融 , 球 海 平 面 的 上 全 升 , 大 的龙 卷 风会 更 加 频 繁 地 发 生 。暴 风 雨 裹 挟 强
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 而海 水 也 会 变 暖 。
相应 地 , 美 国 的 中 部 , 变 得 更 炎 热 、 燥 。 在 会一 。 也
按 形 态 取 名
熊 而 小 , 舌 舐 铁 , 臾 便 数 十 以 须
“ 熊 猫 ” 现 代 普 遍 也 是 最 大 是
后 的 的 定 名 , 根 据 该 物 种 的 形 是 态 既 更 多地 似 “ ” 又 像 “ ” 同 熊 , 猫 ; 时为 了区别 于另 一早先 发 现 、 也 是 兼 有 “ ” “ ” 点 、 型 较 熊 与 猫 特 体 小 物 种 — — 小 熊 猫 ,而 加 上 “ ” 大 以 示 区 分 。
着 升 高 了 的 海 平 面 会 给 人 类 社 会 造 成 更 大 的威 胁 。 所 以 , 时 地 减 少 地 球 温 室 气 体 的排 放 量 , 少 及 减
在 中 国 、 南非 洲 、 国 西 部 , 有 更 多 的 降水 , 降 东 美 会 但
环境 的恶化 , 是每个 国家 、 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语 通 称 也 改 为 L s r ad . 称 “ 熊猫 ” Rd ad) es n a 或 ep 红 ( ep a 。 n
中的 记 录 规 律 和 计 算 机 模 拟 , 学 家们 认 为 , 未 来 科 在
10年 中 , 0 全球 气 温 可 能 会 上 升 2~5 。 在 陆 地 , ℃ 温
,
指 四 川 中 部 ; 一 , 指 今 成 另 则
都一 带 ; 一 , 指 今 昆 明 市 附 还 是 近 , 今 曲 靖 市 麒 麟 区 , 今 昆 治 辖
去 , 管 有 汗 牛 充 栋 的 古 文 献 记 尽
明 、 宁 、 贡 、 宁 、 民 、 良、 安 呈 晋 富 宜 嵩明、 林 、 劝 、 甸 、 麟 、 石 禄 寻 麒 宣 威 、 龙 、 益、 源 、 良、 江、 马 沾 富 陆 澄
易 门 、 平 、 勒 、 西 等 地 ) 符 新 弥 泸 也 合 , 提 到 食 “ ” 我 国 古 生 物 还 竹 。
载, 却往 往 由于 同时存 在大 熊猫
的各 种 不 同 古 称 , 人 们 难 以 准 使 确 鉴 别 该 物 种 , 而却 步 。 望
“ ” 《 雅 ・ 兽 》 : 貘 貘 ,尔 释 道 “
化 石 中 确 实 有 “ ” 但 现 存 亚 洲 貘 , 的 “ ” 处 于 南 亚 的 “ 来 貘 ” 貘 是 马 ,
而 非 大 熊猫 。 按 毛 色 取名 古 人有些将 大 熊猫称 为 “ 黑 豹 ”“ 豹 ” “ 貘 ”主 要 是 根 据 、玄 、玄 ,
如其分地选择 、 赋予名称 , 往今 古
点 而命 名 的 ; 些 将 大 熊 猫 称 为 有
① 小 熊 猫 ( irs是 12 年 在 喜 马 拉 雅 山 区发 现 的 , 初 英 语 通 称 Pna 而 大 熊 猫 ( i r oa)89年 由法 国 传 教 士 达 维 Alu ) 85 u 最 ad。 Al o d 16 up 德 ( 6 ai, Pr Dvd 有译 为戴 维 ) 宝 兴 县 发 现 , e 在 当时 命 名 为 Us e nl cs黑 白熊 ) 17 r sm l oe u( u a u ;80年 , 尔 恩 一爱 德 华 ( leE wrs 米 Mi .d ad, n 有 译 为 米 勒 一 德 华 兹 ) 新 研 究 后 认 为 应 与 类 似 的小 熊 猫 区分 , 重 定 名 为 现 名 , 语 通 称 为 Gat ad , 熊 猫 的 原 英 爱 重 而 英 in pna 小
来概 莫例 外 。 大熊 猫 的古 称 五 花
“ 熊 , 头 , 脚 , 白 驳 , 舔 似 小 庳 黑 能 食 铜 铁 及 竹 。骨 节 强 直 , 实 少 中 髓 , 辟 湿 。汉 许 慎 《 文 解 字 》 皮 ” 说
释 :貘 : 熊 而 黄 黑 色 , 蜀 中 ” “ 似 出 。
29
维普资讯
八 门 , 统 计 有 数 十 种 之 多 。 我 据 们 将 它 们 梳 理 , 以看 出人 们 对 可 大 熊 猫 的 命 名 也 是 有 一 定 规
则 的。
晋左 思 《 都 赋 》 “ 食 铁 之 蜀 有 戟
兽 ” 刘 逵 注 :貊 兽 , , “ 毛黑 白臆 , 似
其 毛 色 中黑 色成 分 比较 突 出 的 特
( 陌) 音 白豹 。似 熊 。小 头 , 脚 , 庳 黑 白驳 。能 舐 食 铜 铁 及 竹 。骨 节 强 直 , 实 少 髓 。 皮 辟 湿 。 或 日 中 豹 , 色者 别 名貘 。 晋 郭 璞 注 : 白 ”
人类对 于客 观事 物 的命 名 ,
多是 根 据 客 观 事 物 的 某 些 特 征 , 并结合 自己已有 的知 识储 备 , 恰
维普资讯
囊
纂
黪麓雾 囊
纂善 囊 蔓 ; 蓦
i垂 嚣
纂;骞 糍 鳓黪
大 熊猫 的古 称 考 ( ) 1
五 花 八 门 的大 熊 猫 古称
文 榕 生
( 国科 学 院 文 献 情 报 中心 中 北 京 108 ) 000
大 熊 猫 是 人 们 普 遍 喜 爱 的珍
斤, 出建 宁 郡 也 。 这 些 描 述 不 仅 ” 形态符 合 大 熊 猫 , 是 产 地 ( 就 其
一
然而 , 人们 熟悉 大 熊 猫形 像 , 普 并 遍 以“ 熊 猫 ” 为 其 汉 语 定 名 , 大 作
迄 今 尚不 到 百 年 。 当我 们 要 了 解 大 熊 猫 的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