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波动受室外热量影响的幅度越小,材料的热稳定性 越好。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二建建筑与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二建建筑与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二建建筑与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建筑与环境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二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建筑与环境工程基础知识是考察考生对于建筑与环境工程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标准以及环境工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二建建筑与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

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砖石、钢筋等。

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胶结材料,用于制作混凝土。

砖石是建筑墙体和结构中常见的材料,主要分为粘土砖和混凝土砖。

钢筋是建筑中常用的钢材,主要用于加固混凝土构件。

此外,建筑材料还包括玻璃、木材等材料,它们在建筑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二、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指建筑工程中结构体系和构件之间的组织、布置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建筑构造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以柱、梁和楼板为主要构件,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相互连接形成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以墙体为主要受力构件,通过墙体的抗剪作用来承受水平荷载。

桁架结构是由构件组成的空间刚架结构,主要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

三、建筑物理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建筑物理包括建筑热学、建筑采光、建筑声学等方面内容。

建筑热学主要研究建筑热量的传递和室内温度调控。

建筑采光是研究建筑内部光线照明的科学,主要关注室内采光效果和室外光线的防护。

建筑声学则是研究建筑物声音的传播和隔音效果,主要用于提升室内声学环境质量。

四、建筑标准建筑标准是制定和规范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的准则。

常见的建筑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施工规范、建筑质量验收标准等。

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建筑施工规范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程。

建筑质量验收标准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的依据。

五、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指通过科学、系统地调控和管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工程技术。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建筑物理与环境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建筑物在保证舒适、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的热、湿、气流、声学、光学等物理问题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及其环境之间的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物在物理环境中的优化设计。

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

建筑物理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建筑物理的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热学热学是建筑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

建筑物的热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光的传播、分布和利用的学科。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并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视觉环境。

3.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衰减和反射等问题的学科。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声环境质量。

4. 湿学湿学是研究建筑物中湿气传输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湿学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湿度和通风状况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防止湿气对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的损害。

三、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物理分析和模拟,可以对建筑物的热、湿、声、光等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给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者,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建筑环境的目标。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复合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承重层复合而成。 复合结构按保温层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内保温(保 温层在室内一侧)、外保温(保温层在室外一侧) 和中间保温(保温层夹在中间)三种。外保温优 点较多:①减小热桥处的热损失;②有利于防止 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③房间的热稳定性好; ④降低墙和屋顶的主要部分的温度应力起伏;⑤ 有利于旧房节能改造。外保温是我国建筑节能的 发展方向。 3)围护结构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A)窗户的保温:可选用木材、塑料和塑钢 窗框;使用断热金属窗框。寒冷地区,可采用多 层窗;使用新型节能窗户,如低辐射玻璃窗(即 LOW-E窗)、中空玻璃窗等。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 较好适应气候,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工 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表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表2-1
分区名称 严寒地区 热工设计要求 代表城市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 哈尔滨、呼和浩特、乌 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鲁木齐
传热系数K由下式确定:
K 1 R0 Ri 1 di Re
i
式中: R0 —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K/W; Ri =0.11㎡· Ri — 内表面换热阻, K/W; Re — 外表面换热阻, Re =0.05㎡· K/W; d— 材料厚度,m; λ— 材料导热系数,W/(m· K)。
(3)窗口遮阳设计 窗口遮阳可防止直射阳光进入室内而引起室内过热。 东、西向窗户是遮阳设计的重点。遮阳的效果可以用遮 阳系数来评价。遮阳系数是指在直射阳光照射的时间内, 透进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 辐射量之比。遮阳系数越小,防热效果愈好。 1)绿化与构件遮阳:合理选择树种,安排适当的位置 植树或在窗外种植藤蔓植物就是绿化遮阳。构件遮阳如 加宽挑檐,设外廊、阳台旋窗等。 2)外遮阳:外遮阳比内遮阳防热效果好。固定遮阳板 简单、成本低,便于维修。活动遮阳板可调节。除南向 外,活动遮阳板均比固定遮阳板效率高,固定与活动、 实体与绿化相结合的遮阳方式效率最高。固定外遮阳板 的适用朝向及特性见下表。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或不同建筑类型 的比较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 筑环境的品质。
06
建筑物理环境与绿 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 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特点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建筑设计阶段的考虑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和结构,以减少室外噪声的干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声环 境。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效果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厚重的墙体、双层玻璃和隔音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 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措施来改善室内声环境。
空间大小与形状
采光与通风
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人们在 其中的活动范围和舒适度。
采光和通风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呼吸健康。
温度与湿度
噪声与振动
温度和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 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02
建筑热环境
热环境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定义
热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处 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因素。
分类
根据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 。
影响因素
热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 候条件、海拔高度、大气 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的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尊重基地环境 (5)整体的设计观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与自然环境共生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的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利用 (3)太阳能发电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规定了住宅和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4)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①污染源控制 ②通风换气 ③采取空气净化装置 ④植物净化
5、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风 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3)围护结构传热方式 ①建筑中的热平衡 建筑的得热和失热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得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1)通过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得热 2)通过窗的太阳辐射得热 3)居住者的人体散热 4)电灯和其他设备散热 5)采暖设备散热
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在室内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创 造的一个合适的声学环境的声音控制问题,它包 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室内音质设计、建筑隔声和 噪声控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建筑隔 声和噪声控制问题成为各类建筑都有的一个普遍 性问题。相对而言,室内音质设计问题一般只限 于各类厅堂,如影剧院、音乐厅、体育馆、报告 厅、教室、礼堂和各类多功能厅等。

房屋建筑学教案第1-10章

房屋建筑学教案第1-10章

第1章绪论教研室:土木教研室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授课专业及班次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授课内容绪论授课方式及学时讲授 2课时目的要求对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构成形成基本认识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难点: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建筑发展概况(2)建筑的构成要素与建筑方针(3)建筑的分类和分级(4)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5)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1)刘建荣编.《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赵研主编.《房屋建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2(3)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人们在其内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

§1.1 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树棚、石多哥坦波曼族埃及.金字塔(奴隶社会)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封建社会)悉尼歌剧院(当代建筑,百花齐放)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向上、下延伸发展;关心人,注意建筑环境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有鲜明的个性§1.2 建筑的构成要素与建筑方针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1.2.1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适用性)物质技术条件(物质性)建筑形象(审美性)§1.3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1.3.1 建筑的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按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和大型性建筑按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混凝土板墙结构、特种结构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低高层、中高层、高高层、超高层)1.3.2 民用建筑使用年限与耐火等级耐久等级:一级(100年以上)、二级(50~100年)、三级(25~50年)、四级(15年以下)耐火等级:多层建筑分四级,高层建筑分二级。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为木结构,外墙底部用砖体砌筑,上部为木质预制墙
板。木质窗与墙体及窗棂间都进行了密封处理,外墙、屋 顶和首层地面均设保温层, 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热传导系
数均较小,分别为0.20 w/m.k、0.14 w/m.k,底层地 面为0.30 w/m.k。
据预测此建筑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与1997年常规的同 类建筑比较,节电为29% ,节水30%,CO2排放减少36 %,垃圾减少30 %(汽车共享未计在内)。设计者认为 ,这是把生态和公益住宅相结合的好例子,它的节能和环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 括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 建筑中太阳能利用 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 础
(1)热传递的基本 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 部高温处的分子向 低温处的分子连续 不断地传送热能的 过程
三种传热的基 本方式,在建 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 表现为:其某 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 之间的对流与 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 间的辐射传热
公寓建成一座生态 的低能耗的建筑并
•一层平面
•鸟瞰图
•太阳能光电系统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屋顶与外墙构造
建筑屋顶的西南分别装置两片 太阳能光电板,可供电能5.94 kw和4.32 kw,为住户提供部 分生活用电。屋顶的东南部分 则装置30 m2的太阳能集热器 为住户提供热水。
雨水和废水的利用在此例中也 得到了精心的设计。屋面的雨 水分别被收集入可渗漏的浅水 池和蓄水池。前者可为儿童提 供嬉水场所,后者则通过管道 接向洗衣机等作水源使用,并 为花园提供灌溉用水。由洗衣 机、淋浴和浴盆排放的“灰”水也 被收集于另一个蓄水池再导入 一个30 m2的芦苇洼进行自然 净化,然后进入收集井最终成 为抽水马桶冲洗水源。

建筑物理环境 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 课件
由明到暗 ~ 5’ / 35’
电影院 酒吧间 隧道口
8. 建筑光环境控制 – 采光与照明
最低/平均 > 0.7
立体造型 / 材料质感
绘画 / 容貌 / 菜肴
30°内弱对比
全视野无眩光
照度数值 对象尺寸
均匀度 防眩光 方向性 显色性 环境比
数量 质量
指标 规定
各种 工作面
工作 照明
主题造型需暗衬 冷暖强弱层次分 布局对位合整体 透光泛光结构明 古典细部宜匀照 间接晕光情调生 背景杂陈艳光补 平衡日光塑中心
建筑物理环境
精选版课件
课程定位
政策 法规
技术
建筑
经济
设计
精神 诉求
行为 模式
物质 功能
活动 尺度
人体 工学
舒适 度
环境 心理
物理 环境
课程内容
建筑 热工
建筑 光学
建筑 声学
热工 建筑 建筑 基础 保温 防潮
综合 建筑 建筑 措施 防热 日照
光学 光源 环境 基础 灯具 照明
天然 工作 景观 采光 照明 照明
窗上部设反光板 折光 / 扩散玻璃
指标 不定
艺术法则 操作指南
环境 照明
空间 界面
普适性 / 方向性 衰减快 / 不均匀 纵向均匀补偿
侧窗
采光
亮度 均匀
灯具 保障 布置 距高比
灯具 宽配光 选择 间接型
与工作照明显著差异
亮度 变化
主次 层次
效果 模式
开敞感 ~ 近中等/边明亮→扩散外向/舒展 透明感 ~ 泛光/高亮/边界虚化→结构消解 私密感 ~ 中暗/边亮→洞观窥探 舞台感 ~ 近明亮/边中等→张扬表现 轻松感 ~ 整体低亮/柔晕无眩→雅静/舒适 活力感 ~ 工照高亮均匀/边墙变化→平衡/活跃 恐怖感 ~ 中亮边暗/ 外泄光影扭曲→变异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心砖3、水泥砂浆热桥
外侧70粘土砖,50聚苯

1、充气石膏板2、空气 50 320
层3、粘土空心砖墙4、
水泥砂浆热桥外侧40聚
苯板
同上
100 370
1、石灰砂浆2、粘土空心 50 370
砖3、岩面或玻璃棉板4、
空气层5、GRC外挂板
同上
100 420
热惰性 指标
5.5
4.23
5.01 4.4 5.23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的 含义及单位。
2、采光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采光系数是什么含义? 4、天窗采光设计中哪一种采光效率最高,
要注意什么问题。 5、主动采光设计有什么作用?有哪几种? 6、采光等级分为几级?一般住宅属于几级
2.3 建筑声环境
? 6、屋顶隔热有什么措施? 7、什么叫热压通风? 8、什么叫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2.2 建筑光环境
1、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Φ:表示光源发出的光能的多少。单位
为lm(流明)。 照度E: 表示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单位为lx(勒克斯)。 发光强度I: 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为Cd (
料如矿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 等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 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也是夏热冬冷 和夏热冬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 射当量之和:
t sa
te
ρ I ae
室外综合温度可用它来表征建筑室外热作 用的强弱,tsa是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各 个朝向的Tsa不同。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 HSI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控制内部冷凝的主要措施有①利用保温材 料提高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材料层次的布置应 使水蒸气渗透“进难出易”;②在保温层水蒸 气流入的一侧设隔气层(如沥青、卷材和隔汽 涂料等);③设置通风间或泄气沟道使进入保 温层的水蒸气有出路。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1)最小传热阻:为了控制围护结构内表面温 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 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能小于某个最低限 度值,这个限度称为“最小传热阻”。
2)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保温构造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分两类:单一材料结 构和复合保温结构。
单一材料结构如:空心板、空心砌块、加 气混凝土等,既能承重又能保温。复合材料结 构由保温层和承重结构复合而成。复合结构按 保温层所处的位置分为内保温、外保温和中间 保温。其中外保温的优点比较多:①减少热桥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化
的,其值各个朝向不同。
(B)热惰性指标—是表针围护结构对温度 波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用符号D表示,其值 越大,温度波在维护结构中衰减越快,围护 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2)建筑热工设计分类
为了使建筑设计能较好的适应气候,我 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 工设计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 教材表2—1。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按照稳态传热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量公式为:
QK.(tite)F .
式中: Q—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F—垂直于围护结构的计算传热面积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ti 、te—室内外空气温度
传热系数K按教材公式(2-2)计算,其 各项物理指标指标如教材所示。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导热系数: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
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 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 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 料的导热能力强。
12
导热系数( λ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 ,它还与当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可查书后附表
18
隔热保温材料----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的选用 主要性能达到以下指标: •导热系数不易大于 0.25W/(m.K) •表观密度不宜大于
600Kg/m3 •抗压强度不低于0.3MPa •耐久性
常用的绝热材料
•有机材料 绝热性能好,耐热性
差,易腐朽。
•无机材料
纤维材料、粒状材料和 多孔材料。
19
a)轻型成型材绝热
0.34,温度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不同表面状况:常温下抛光的黄铜:0.17,
无光泽的表面1.25
36
辐射系数: •各种物体的辐射系数是由实验确定的,(可以查表,辐射系 数值和各种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值,如红砖、混凝土、 深色油漆辐射系数分别为5.27、4.82、5.39等)。
在一定温度下(长波辐射), 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 数值上与其黑度(发射率) 相等,即物体辐射能力越大, 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 越大;反之若辐射能力越小, 则吸收能力也越小。
灰体的全辐射力计算公式:
E C
T
4
100
E——灰体全辐射力,
C——灰体的辐射系数 W / m2
T——灰体的绝对温度,WK/ m2 • K 4
黑度:黑度又称发射率,是物体辐射系数与黑体辐射系数之 比。黑体的黑度为1,其他物体黑度均小于1。用公式表示: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室内光环境(一)采光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IV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1D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并应进行采光计算。

采光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时,其中应有2个及以上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2)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房间应有不小于75%的面积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二)通风建筑物应根据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要求设置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外窗或洞口;当不能设置外窗或洞口时,应另设置通风设施。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通风开口有效面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2)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3)进出风开口的位置应避免设在通风不良区域,且应避免进出风开口气流短路。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三)人工照明1.光源的主要类别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

优点为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缺点为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面化物灯、钠灯、氤灯等。

优点为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点为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2.光源的选择(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3)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栗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内部冷凝的主要措施有①利用保温材 料提高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材料层次的布置应 使水蒸气渗透“进难出易”;②在保温层水蒸 气流入的一侧设隔气层(如沥青、卷材和隔汽 涂料等);③设置通风间或泄气沟道使进入保 温层的水蒸气有出路。 2.1.4 建筑防热设计
建筑防热设计是为了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 并使室内的热量尽快散出。防热设计宜根据当 地气候特点,采用围护结构隔热、自然通风、 窗户遮阳、绿化等综合措施。 (1)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按照稳态传热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量公式为:
Q K .(ti te).F
式中: Q—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F—垂直于围护结构的计算传热面积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ti 、te—室内外空气温度 传热系数K按教材公式(2-2)计算,其 各项物理指标指标如教材所示。
2)非稳定传热 由于室内外空气的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 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 定传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指室外 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之和。
隔热层
单层电动百叶窗
固定百叶窗
百叶窗片
自然通风是热压和风压得综合结果。通常, 风压通风对于改善室内气候条件的效果比较显 著。
2)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自由式、错列式、斜列式布局及 建筑南北朝向有利于自然通风。
穿堂风(房间进风口直接对出风口)会使 气流直通,风速较大,但风场范围小。进、出 风口错开,风场区域大。进、出风口距离太近, 通风效果不佳。如果进、出都口都设计在正压 区或负压区墙面或是房间只开一个口,通风较 差。
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对人体有 害。减小窗户眩光的主要措施有:①作业区 应该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②工作人员的视觉 背景不宜为窗口;③为降低窗户亮度或减少天 空视域,可采用室内外遮阳措施④窗户结构的 内表面或窗户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粉刷。 2.2.2建筑采光设计
采光设计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B)平天窗:平天窗的采光口位于水平面 或接近水平面,他的采光效率最高,约为矩 形天窗的2~2.5倍。透明的平天窗容易产生
眩光,夏季会造成室内过热。所以在炎热地 区平天窗要采取遮阳措施。
(C)锯齿形天窗:锯齿形天窗的屋顶倾斜, 可以充分利用顶棚的反射光,采光效率比矩 形光约高15%~20%。 除了以上三种天窗外,顶部采光还有: ①大面积采光顶棚:常见于现代建筑的中庭、 大型市场、体育馆、博览馆、温室等建筑; ②带形或板式天窗:多数是在屋面板上开洞, 覆以透光材料构成的;③下沉式天窗:利用 建筑物屋架上下弦之间的高差设置采光窗构 成的。
(2)主动式采光设计 主动式采光设计增加了室内可用的天然光 数量,改善室内光环境质量,使不可能接受到 天然光的空间也能享受天然采光,主动式采光 方法大体上有四类: 1)利用反射镜面,将日光反射到需要的空间。 2)通过道光管,将日光传送到需要照射的地 方。 3)利用光导纤维传输阳光,借助光导纤维也 可以观看室外景观。 4)光伏发电间接采光照明法,利用太阳能发 电进行照明。
复合墙内侧应为重质材料层。 (2)自然通风设计 1)热压和风压 当较重的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室内后, 吸收了室内的热量后变成热空气上升从出风 口排出室外,不断流入的冷空气在室内被加 热后从建筑物的上部出风口排出就形成了室 内自然通风,称为热压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风吹向建筑物时, 在迎风面上形成正压区,在屋顶、两侧及背 风面形成负压区(如教材图2-3)。如果建筑 物上设有开口,气流就会从正压区流入室内, 再经室内流入负压区,这就形成了风压通风。
2)天窗(顶部采光):顶部采光口形式包 括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等。
(A)矩形天窗:普通矩形天窗是在屋架上 架起一列天窗架形成的,窗户的方向与屋架 相垂直,称为纵向矩形天窗。如果将屋面板 隔跨分别架设在屋架上弦和下弦处,窗扇立 在屋架外侧,称为横向矩形天窗,其采光均 匀度好,自然通风效果明显改善。
2)外遮阳:外遮阳比内遮阳防热效果好。固 定遮阳板简单,成本低,便于维修。活动遮阳 板可调节。
3)内遮阳:窗帘、卷帘、百叶、活动百叶都 可以起到室内遮阳的效果,内遮阳的防热效果 不如外遮阳好,但是调节灵活,使用方便。 2.2建筑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控制包括建筑采光设计和建筑 照明两部分内容。我们只研究建筑采光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就是设法通过采光口使光线进入 室内。
1)屋顶隔热
建筑结构隔热设计的重点是屋顶。隔热屋 顶的构造有绝缘层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 屋顶、吊顶隔热屋顶、阁楼隔热屋顶、蓄水 隔热屋顶和植被隔热屋顶等。 屋顶遮阳、浅色屋面可以有效隔热。 2)外墙隔热 自然通风建筑外墙隔热设计重点是东西墙。 空调建筑各个方向的外墙隔热都重要。常用的 隔热外墙有空心粘土砖墙、砌块墙、通风墙与 遮阳墙等。外墙遮阳和浅色外墙可以有效防热。
日光在通过地球大气层时被空气的尘埃和气体
分子扩散,使白天的天空呈现出一定的亮度, 这就是天然光。它是建筑采光的主要光源。由 于天然光变化快,不好控制。因此,我国《建 筑采光设计标准》规定,在采光设计中,天然
采光标准以采光系数为指标。
采光系数C是指室内某一点直接或间接接
受天空漫射光所形成的照度与同一时间不受遮
(1)建筑传热学基础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称为建筑围 护结构。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 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门和外窗等。 根据初中物理,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差别, 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必然有传热现象。传热的 基本方式分为传导、对流、辐射。 1)稳定传热
如果室内外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计 算是建筑保温设计的基础 。
(3)窗口遮阳设计
窗口遮阳可以防止直射阳光进入室内引起 室内过热。东、西向设计时遮阳设计的重点。 这样的效果可以用遮阳系数来评价。 遮阳系数是指在直射阳光照射的时间内, 投进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投进无遮阳窗 口的太阳辐射量之比。遮阳系数越小,防热效 果越好。 1)绿化与构造遮阳:合理选择树种,安排适 当的位置种树或在窗外种植藤蔓植物等就是绿 化遮阳。构造遮阳如:加宽挑檐、设外廊、 阳台、旋窗等。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建筑应朝向正南向, 建筑立面应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3)防止冷风渗透:冬季穿过外围结构缝隙的 冷风渗透使建筑物热损失增大。应提高窗户 密封性;建筑立面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设置避风措施;利用地形、树木来挡风。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指窗洞 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墙面积之比。为了采 光合理,南向窗墙比最大,北向窗墙比最小。 (2)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ρI tsa te αe 式中tsa — 室外综外综合 I — 太阳阳辐射照 ρ — 围护结构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α e — 围护结构外表的换热系数,一般取 19.0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来表 针建筑室外热作用的强弱。 是随时间变化 sa 的,其值各个朝向不同。 (B)热惰性指标—是表针围护结构对温度 波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用符号D表示,其值 越大,温度波在维护结构中衰减越快,围护 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2)建筑热工设计分类 为了使建筑设计能较好的适应气候,我 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 工设计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 教材表2—1。
1)最小传热阻:为了控制围护结构内表面温 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保证内表面不结露 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能小于某个最 低限度值,这个限度称为“最小传热阻”。
2)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保温构造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分两类:单一材料结 构和复合保温结构。 单一材料结构如:空心板、空心砌块、加 气混凝土等,既能承重又能保温。复合材料结 构由保温层和承重结构复合而成。复合结构按 保温层所处的位置分为内保温、外保温和中间 保温。其中外保温的优点比较多:①减少热桥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1 建筑热环境
§2.2 建筑光环境 §2.3 建筑声环境 §2.4 建筑空气质量
第二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 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 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 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创建舒适的 物理环境是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包括建 筑热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室内 空气品质的控制方法。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等。 2.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被动式采光就是利用不同形式的采光窗 进行采光。
主动采光则是利用集光、传光等设备与
控制系统将天然光传送到需要照明的部位。
(1)被动式采光设计 被动式采光设计取决于采光窗种类,采光 窗通常分为侧窗和天窗。 1)侧窗(侧面采光):侧窗采光的特点是房 间的天然光照度随进深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照 度分布不均匀(如图2-8所示)。为了由较好的 采光均匀度,单侧采光房间的进深一般不超过 窗高的1.5~2倍为宜。改善侧窗采光特性的措施 有:①利用透光材料本身的反射、扩散和折射 性能控制光线;②使用固定或活动的遮阳板、 遮光百叶、遮光栏珊等。
2.2.1采光设计标准 (1)基本光度单位:建筑光环境设计常用的 基本光度单位有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和亮 度。 光通量 表示光源发出的光的多少。 照度E是指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发光强度I是指光通量的空间密度。 亮度L是发光体在试看方向上单位面积发出的 发光强度。 (2)采光标准 在采光设计中,天然光指的是天空光。
t
2.1.2建筑保温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为了保证冬 季室内的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室内热辐射 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 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必须进行建筑保温设 计。建筑保温就是减少由室内(高温)流向室 外(低温)的热流。建筑保温设计包括建筑方 案设计中的保温综合处理和外围护结构保温构 造设计。 (1)建筑保温综合处理措施 1)控制体型系数。可以 想到,建筑外表面凹凸越多,体型系数变大, 则建筑传热消耗量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