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优秀说课稿:袋鼠
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活动:袋鼠(二篇)

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活动:袋鼠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有节奏地做蹦跳步。
3、简单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袋鼠图片。
活动过程: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合拢放开》3、《小手爬》4、《小鸟醒来了》5、《大猫小猫》二、导入活动1、出示袋鼠图片:小朋友看看,这是谁?2、谁来说说袋鼠长什么样子?袋鼠喜欢吃什么?(袋鼠前腿短、后腿长,很会跳跃。
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袋鼠妈妈肚子上有一个育儿袋,小袋鼠可以在育儿袋里吃妈妈的奶。
袋鼠喜欢吃草和一些树叶、蘑菇。
)3、小袋鼠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袋鼠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袋鼠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袋鼠》。
三、欣赏歌曲1、教师清唱歌曲示范。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3、教师在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
4、提问:袋鼠妈妈有什么?袋袋里面装什么?乖乖和妈妈怎么样?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5、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1、完整教唱歌曲: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跟着老师唱一唱这首歌曲;请小朋友们用响亮的声音来唱歌。
2、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袋鼠和袋鼠妈妈相亲相爱地再一起真开心,请小朋友们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声音不要拖得太长。
4、幼儿自由表演袋鼠跳跃动作边演唱歌曲:袋鼠是怎么跳的?请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幼儿自由模仿袋鼠跳)请小朋友一边唱歌一边学袋鼠跳,看看谁呢跟着音乐的节奏学袋鼠跳。
五、复习歌曲《蚂蚁搬豆》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活动:袋鼠(二)袋鼠是一种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以其弹跳的特点而闻名。
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我选择以袋鼠为主题,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演来展现这种可爱的动物形象。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研究袋鼠、唱歌和表演。
首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袋鼠,我们将进行一些研究。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袋鼠的简单知识,例如袋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有袋类动物,跳跃是它们的特点等。
我们还会播放一些关于袋鼠的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动方式。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3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学生能够用身体模仿袋鼠的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协调来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袋鼠音乐素材。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预先准备好的教学PPT或投影片。
教学步骤:1. 介绍袋鼠的基本特征和习性: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它们跳跃的能力非常出色。
袋鼠有一个特殊的袋子,用来孵化和哺育幼崽。
2. 准备教学音乐,并播放音乐。
让学生仔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可以边听音乐,边向学生描述袋鼠的动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袋鼠的动作来表演。
3. 全班一起做一次袋鼠的动作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合作表演。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袋鼠表演的小节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组织动作和音乐,表演时间约为1-2分钟。
5. 小组表演完毕后,全班观看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可以共同评价和讨论每个小组的表演特点和亮点。
6.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于表演出色的小组可以给予奖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袋鼠舞蹈,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来观看。
2. 引导学生学习其它动物的动作,设计不同动物的合作表演。
3.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合作,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表演作品。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程度和创造力。
2. 学生朗朗上口的音乐表演。
3.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音乐《袋鼠跑,袋鼠跳》。
3. 橡皮袋鼠或其他小动物道具。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坐在地上,用橡皮袋鼠或其他小动物道具向幼儿介绍今天的音乐活动主题《袋鼠跑,袋鼠跳》。
《袋鼠》音乐教案小班下册

《袋鼠》音乐教案小班下册《袋鼠》是一本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教材,它以生动有趣的袋鼠形象为主线,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
下册教案内容更加丰富,注重幼儿的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
本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活动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活动目标方面,教案旨在通过《袋鼠》音乐教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学重点方面,教案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二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歌唱、舞蹈和乐器演奏等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三是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通过合作游戏和集体演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方面,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歌曲欣赏、舞蹈表演和乐器制作等,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师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方面,教案提供了一些评价指标,如观察幼儿对音乐的反应、听音乐的准确性和音乐表演的表现等,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同时,教案鼓励教师和家长的互动,通过家庭作业和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袋鼠》音乐教案小班下册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
教案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音乐素养,通过音乐感知、表达和协作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教案提供了评价指标和亲子活动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艺术领域教案《袋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艺术领域教案《袋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袋鼠,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袋鼠》:歌词包含袋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袋鼠。
2. 音乐游戏:通过模仿袋鼠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袋鼠》,并能用动作表现袋鼠的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以及在音乐游戏中正确地模仿袋鼠跳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袋鼠》乐谱,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足够的活动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袋鼠,让幼儿初步认识袋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袋鼠》,教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3. 模仿袋鼠跳跃:教师示范袋鼠跳跃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跳跃。
4.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袋鼠的特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袋鼠的认识和喜爱。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学习歌曲和音乐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幼儿对袋鼠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以评价幼儿对袋鼠的理解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关于袋鼠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制作袋鼠手工制品。
2. 进行袋鼠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袋鼠。
3.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袋鼠,加深对袋鼠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在跳跃等活动中发生意外。
2.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袋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袋鼠一、说教材(一)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而音乐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听觉、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与非音乐素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
小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在游戏中大灰狼的出现,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刺激性,增添了游戏中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
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性质。
(袋鼠的音乐:活泼好动、狼的音乐:低沉凶恶)边玩边学习理解音乐性质。
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会听音乐做游戏,遵循游戏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应是在让幼儿区分音乐动作与角色形象上的关系,并教育幼儿应遵循游戏规则:狼被打死后,袋鼠不能动,必须等猎人检查后宣布“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动。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磁带、狼的音乐磁带、两棵大树、狼的头饰、枪、已学会歌曲《袋鼠》。
二、说教法、学法(一)双主体互动模式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
教学目标
•能够识别袋鼠这一乐曲的基本旋律;
•能够用身体动作来配合袋鼠的节奏;
•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准备
•CD或其他设备播放《袋鼠》音乐;
•具有为小班幼儿设计活动课的经验;
•能够在孩子们的学习中运用现代教学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音乐《袋鼠》
老师向幼儿展示袋鼠的图片,向他们介绍袋鼠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引导他们进入袋鼠的世界。
第二步:听音乐
播放《袋鼠》音乐,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站立,蹲下或坐在地上静听。
第三步:动起来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让幼儿进行身体上的配合动作,比如像袋鼠一样的跳跃,因乐曲节奏而转身,利用孩子们想象中的袋鼠形态创造更多的动作。
第四步:配合其他幼儿
当孩子们都已熟悉乐曲,老师再把他们分组,让他们互相观察、学习配合,创
作出适合小组的表演动作。
第五步:回顾讨论
向幼儿提问:“今天你们都包括了哪些动作?有哪些独特的创意?”老师可以鼓
励幼儿们分享答案,让他们可以感受团体的力量,从更广阔的视角来体验各种动作。
作业安排
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或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表达自
己更多的表演想法,再由老师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发散思考、创作和练习。
总结
在小班音乐课上,通过让孩子们在节奏吟唱中,结合身体呼吸和动作张力,来学习如何自主表现、扮演袋鼠的运动特征,并且训练他们的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
要注意,适当的表现空间和经验分享,也同样重要。
小班音乐袋鼠教案6篇

小班音乐袋鼠教案6篇小班音乐袋鼠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
因此我设计了小班音乐:韵律《袋鼠》。
本次活动我通过个人表演及集体表演,让幼儿切身感受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爱。
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和妈妈相亲相爱的样子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1、按节拍学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跟随音乐创编出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感受与同伴共同玩游戏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喜悦。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认识袋鼠,了解特征;幼儿已会唱《袋鼠》。
物质材料准备:头饰(狼)。
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引起兴趣。
宝宝们跟着袋鼠妈妈唱着歌去做游戏吧!二、学蹦跳步,创编动作。
(一)有节奏地学做蹦跳步。
谁来学一学袋鼠是怎样走路的?1、教师示范袋鼠走路(蹦跳步)。
哦!袋鼠走路是一跳一跳,很有节奏的。
2、听音乐,边唱歌边拍节奏。
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拍小手。
3、随音乐独自做蹦跳步。
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草地上玩一玩吧!(二)听音乐,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
乖乖很依赖妈妈,请两只袋鼠手拉手面对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妈妈和宝宝跳的时候要动作一样,同时一下一下地跳。
我们听着音乐来比比看哪一对袋鼠跳的最好看?(三)创编相亲相爱动作,完整表演。
1、创编相亲相爱动作,并示范。
袋鼠妈妈和乖乖的感情很好,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相亲相爱呢?2、随音乐完整表演。
三、集体游戏,体验快乐。
1、教师讲解要求。
正在袋鼠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狼来了。
袋鼠们赶紧躲到妈妈的袋子里,安静地蹲下,不能动哦!2、完整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学唱《袋鼠》歌曲,让幼儿能按节拍协调做蹦跳步,再让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袋鼠》含反
思
教案名称:《袋鼠》
适用年龄:3—4岁幼儿
活动目标:
1. 帮忙幼儿认得“袋鼠”这个动物,并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 培育幼儿的音乐赏识本领,让他们能够感受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3. 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让他们通过唱歌、说话和动作表达本身的想法和情感。
活动过程:
1. 老师在课前准备好幼儿感爱好的“袋鼠”相关音乐素材,如卡通片“Kangaroo Jack”等。
2. 在班级中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找寻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3. 然后,老师介绍“袋鼠”这个动物,让幼儿利用本身的想象绘画出袋鼠的形象。
4. 接下来,老师与幼儿一起唱歌《袋鼠早操》,让幼儿学会唱歌和动作,跟随音乐活动身体。
5. 在唱歌过程中,老师可以介绍袋鼠的一些基本习性和特征,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学习了解袋鼠。
6.经过几次唱歌后,在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表达本身对袋鼠的感觉和情感,并激励他们在叙述时多动手,多表达。
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中,幼儿们通过音乐和唱歌,了解袋鼠及其特征,并磨练了本身的语言表达本领和动手本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难专注听音乐和唱歌,下一次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游戏和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参加度和爱好,让他们更自动地参加和表达。
同时,在介绍袋鼠的基本特征和习性时,可以用多媒体或实物图片等更实在的形式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小班音乐艺术领域教案《袋鼠》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袋鼠跳跃,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通过模仿袋鼠跳跃,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音乐、袋鼠玩偶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适宜进行音乐活动的设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袋鼠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说出袋鼠的特点,如长长的尾巴、大脚丫等。
2. 袋鼠知识讲解:简要介绍袋鼠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澳大利亚、善于跳跃等。
3. 音乐欣赏:播放袋鼠跳跃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4. 模仿袋鼠跳跃:教师示范袋鼠跳跃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注意手脚协调。
5. 袋鼠舞会:组织幼儿进行袋鼠跳跃比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袋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模仿袋鼠跳跃时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如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等。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中模仿袋鼠的行为,鼓励家长记录幼儿的可爱表现。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一角设置“袋鼠之家”,放置袋鼠玩偶、图书等相关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真实的袋鼠,加深他们对袋鼠的认识。
2. 开展“袋鼠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心中的袋鼠。
九、教学评价反馈:1. 根据家长提供的幼儿在家中模仿袋鼠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2. 在课堂上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成果,如幼儿对袋鼠的认识、技能掌握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艺术领域教案《袋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艺术领域教案《袋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模仿袋鼠,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创造力。
3.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袋鼠的外观特征、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
2. 观察和模仿:观察袋鼠的图片或视频,模仿袋鼠的跳跃和尾巴摇摆动作。
3. 舞蹈动作: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跳跃、转圈等,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4. 合作游戏:分组进行合作游戏,如袋鼠接力、袋鼠跳跃比赛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袋鼠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观察和模仿。
2. 准备音乐素材,用于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演。
3. 准备舞蹈动作的图示或示范,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
4. 准备合作游戏的道具,如接力棒、圈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和模仿:观察袋鼠的图片或视频,模仿袋鼠的跳跃和尾巴摇摆动作。
3. 舞蹈动作学习: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跳跃、转圈等,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4. 合作游戏:分组进行合作游戏,如袋鼠接力、袋鼠跳跃比赛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袋鼠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评估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环节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 观察幼儿在舞蹈动作学习环节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4. 观察幼儿在合作游戏环节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4的达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直观地展示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2. 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将舞蹈动作学习与合作游戏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互相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采用师幼互动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和舞蹈动作的学习,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023最新-小班音乐活动:《袋鼠》优秀7篇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小班音乐活动:《袋鼠》》,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班袋鼠教案篇一活动背景:刚入园的孩子年龄尚小,加上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许多幼儿平时走路还要爸爸妈妈抱着,如何帮助孩子尽快的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尝试着自己走进教室,参与活动呢?我想到了小班下学期的一首歌曲“袋鼠妈妈”,结合《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以及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学会指读汉字:小袋鼠、妈妈抱、好宝宝。
2、通过本节活动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3、通过本节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字卡三张,小袋鼠挂图一幅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你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小朋友的思维很快介入了我的问题,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已喜爱的小动物的名称)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幼儿急切地回答“想”)二、新授生字儿歌:1、教师出示挂图“是什么?”(幼儿齐声说“小袋鼠”)教师“对,是袋鼠”边说边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并让幼儿用问候法和字卡打招呼(幼儿显得很兴奋)。
2、教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袋鼠吗?是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很大的口袋,你们知道袋鼠妈妈的口袋有什么用?”(戴娅妮说:“是盛好吃的。
”吴锦浩说:“是让小袋鼠坐在里面的”教师“看小袋鼠自己不走路,躲在妈妈的口袋里让妈妈抱着,多害臊!”教师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的上半段,教师“我们班小朋友可能干了都是自己走着来上学的,不要妈妈抱对不对?”教师出示字卡问“你们要不要妈妈抱?”(幼儿响亮地回答“不要妈妈抱”)3、教师出示“好宝宝“字卡“我们不要妈妈抱,都是好宝宝,让我们对自己说我们都是好宝宝”(幼儿伸出大拇指兴奋地对自己说:“我是好宝宝”)教师念儿歌下半段。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优秀8篇】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优秀8篇】小班音乐活动:袋鼠篇一小班音乐活动:袋鼠活动目标: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1.袋鼠的图片,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若干3.录音机和磁带活动过程:一。
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二。
新教歌曲1.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袋鼠妈妈来到我们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宝宝呢?(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喜欢妈妈吗?(喜欢!)对了,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2.学唱歌曲袋鼠妈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题目就叫《袋鼠》。
我们先来听一听。
(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刚才歌曲里面袋鼠妈妈有个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装了什么?(乖乖)解释歌词,乖乖是袋鼠妈妈的孩子叫乖乖。
乖乖和妈妈好不好?用录音机的歌词怎么说?(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再讲述歌词一遍!那我们再来听袋鼠妈妈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学唱袋鼠两遍(教师放录音机两遍。
)3.学习蹦跳步幼儿学会了唱歌,袋鼠妈妈听见了:“我的小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是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
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
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
(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没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
小班音乐说课稿袋鼠

小班音乐说课稿袋鼠说教材分析:《袋鼠》这首歌曲内容生动形象,旋律优美、欢快。
它的内容、音乐、表现形象地塑造了袋鼠妈妈的形象,它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很亲她,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很幸福。
这个很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很容易理解。
在学唱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欢快活泼的二拍子韵律,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家庭和睦相处的幸福。
说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乐。
2、体验用乐器和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快乐。
3、激发幼儿喜欢唱歌、喜欢小动物、热爱家庭的情感。
说教学准备:1、袋鼠头饰两个、沙锤每人一个。
2、图片、袋鼠胸饰人手一份。
说教法和学法:音乐《袋鼠》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赋予音乐很强的生命力。
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教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示范法、启发提问法、直观教学法等。
在学法上幼儿采用小乐器伴奏法和表演法等。
在教具的准备上,我利用图片的展示使幼儿对袋鼠的形象更加清晰,利用胸饰使幼儿在表演时更加逼真,同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说教学程序: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幼儿做模仿动作入场,“今天来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你们找找看,都是谁来了。
”播放音乐,几个幼儿戴上头饰围成圆圈跳舞。
依次跳出袋鼠、小熊。
“刚才有几个小动物来做客了呀?你们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教师逐一介绍袋鼠和小熊,“袋鼠妈妈有一个最心爱的小宝宝,不管妈妈到哪儿都带着它,谁来猜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袋鼠宝宝)。
“小熊出来后会对袋鼠说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你好!你好!”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听我弹琴,想打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刚才我们打的节奏就是歌曲《袋鼠》的节奏”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学打节奏。
2、学唱歌曲:教师出示图谱边弹琴边按节奏朗诵歌词一遍。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啊?”“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音乐学唱歌吧。
”教师示范歌曲一遍。
“小朋友听清了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再听一遍吧!这一次请小朋友轻轻地跟着唱。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袋鼠》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袋鼠》一、教学目标1.了解袋鼠这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够唱出《袋鼠跳舞》歌曲的歌词。
3.通过动作和歌曲,表现出袋鼠的形象和特征。
4.培养幼儿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袋鼠跳舞》歌曲CD或录音设备。
2.用于练习动作的袋鼠玩具或图片。
3.用于练习节奏和打拍子的小鼓和手拍器。
4.掌声卡片和奖励小礼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手拿着袋鼠玩具(或图片)进入教室,向幼儿展示袋鼠的形象,并介绍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通过积极互动,与幼儿分享袋鼠的优秀职业素养,如勇敢、敏捷、毅力等。
3.介绍本堂课的主题:《袋鼠跳舞》。
第二步:唱歌学唱1.播放《袋鼠跳舞》的歌曲。
2.让幼儿先跟着歌曲的节奏打手拍,然后唱出歌词:“袋鼠跳舞跳跳跳…”。
3.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并利用袋鼠玩具或图片辅助幼儿学唱。
第三步:学跳舞1.播放歌曲,并让幼儿跟着音乐和节奏一起跳舞,模仿袋鼠的跳跃和姿势。
2.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教授幼儿简单的手脚动作,让幼儿能够充分体验跳舞的快乐和乐趣。
第四步:合作表演1.将幼儿分成几组,每一组都要选择一位代表幼儿来进行表演。
2.先由老师来示范一遍,然后每组幼儿分别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老师和其他幼儿热烈鼓掌,同时发放掌声卡片和奖励小礼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班优质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不足:收获1.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组和表演,在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2.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通过唱歌、跳舞,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记忆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3.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进行音乐创意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表演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美的力量。
不足1.教学时间安排较紧张。
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本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故安排时间上略显紧张,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袋鼠》【锦集10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袋鼠》【锦集10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随着音乐演唱歌曲《你好》,感受与别人交往的愉悦。
2、随着音乐大方地和同伴之间进行表演。
重点:用歌声表示友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难点:尝试大胆与同伴、他人问好,学习几种不同打招呼的方式,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活动准备:1、音乐视频《你好》。
2、主人翁泰迪熊、手偶小象活动过程:1、"与同伴、老师、朋友打招呼"导入(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我们的屋子里来了这么多位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你好,你好,你们好(激发幼儿对打招呼的兴趣)。
(2)师:"你好,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这里,郭老师喜欢唱歌,跳舞,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喜欢吗?(让幼儿了解到当与他人交流、谈话、或自我介绍时,先要有礼貌的向大家问好)。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向老师,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记得要先向大家问好哦"(这点让幼儿大胆尝试与同伴、他人问好)。
2、学习歌曲《你好》(1)师:"今天卢老师请来了小客人——泰迪熊,它特别有礼貌,向小朋友问好呢——有节奏地(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们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泰迪好)"泰迪熊这么有礼貌,向每位小朋友都问好了,那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向泰迪问好吧。
(通过泰迪熊和小朋友之间的问好,了解歌词内容,并引导幼儿与朋友或他人见面时应有礼貌的相互问好)。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泰迪可是一路上唱着歌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音乐,感受节奏拍手,学习歌曲)好听吗?让我们跟着泰迪一起唱一唱(幼儿连唱两遍,一遍跟唱,一遍随伴奏唱一唱,反复听一听,唱一唱,加深对歌曲的学习)。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掌握音乐游戏的规则。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音乐、袋鼠玩偶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适合幼儿活动的设施。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展示袋鼠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袋鼠的跳跃动作。
3. 教授音乐游戏(10分钟):教师讲解音乐游戏的规则,示范袋鼠跳跃的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模仿袋鼠跳跃。
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参与游戏。
4. 实践环节(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音乐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2. 幼儿自我评价,分享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步。
六、教学内容:1. 复习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袋鼠跳跃的基本动作。
3. 学习音乐游戏中的合作与协调。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描述袋鼠的跳跃动作。
2. 学习环节(10分钟):教师示范袋鼠跳跃的基本动作,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掌握跳跃技巧。
3. 合作与协调环节(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跳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音乐游戏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袋鼠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能够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袋鼠玩偶、图片、音乐CD、打击乐器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适合幼儿活动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袋鼠跳,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展示袋鼠的图片和玩偶。
b. 教师讲解音乐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3. 音乐游戏(10分钟):a.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按照节奏跳跃。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袋鼠跳跃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袋鼠的认识和兴趣。
3.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有无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有无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幼儿的反馈如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袋鼠跳跳》2. 动作学习:袋鼠跳跃、袋鼠拳击3. 音乐游戏:袋鼠赛跑七、教学步骤1.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袋鼠跳跳》歌曲,教唱歌词,讲解歌曲的意义。
公开课音乐教案(公开课音乐教案)袋鼠

公开课音乐教案(公开课音乐教案)袋鼠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介绍1.1 音乐的基础元素: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1.2 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与运用1.3 音阶、调式和和弦的基础知识1.4 音乐的速度、力度和表现力第二章:袋鼠音乐作品欣赏2.1 介绍袋鼠音乐作品《跳跃的袋鼠》2.2 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特点2.3 探讨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2.4 学习相关的音乐术语和技巧第三章:音乐创作与实践3.1 创作一首简单的袋鼠音乐作品3.2 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3.3 分析和评价自己的作品3.4 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第四章:音乐游戏与活动4.1 设计一款与袋鼠音乐主题相关的音乐游戏4.2 参与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和协调能力4.3 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4 总结游戏中的经验教训,提高音乐素养第五章:音乐文化与袋鼠5.1 介绍袋鼠音乐文化的背景和发展5.2 探讨袋鼠音乐在澳大利亚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5.3 分析袋鼠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的差异和特点5.4 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和乐理知识第六章:音乐表达与演奏技巧6.1 学习基本的声乐表达技巧,如呼吸控制和声音投射。
6.2 练习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打击乐、弦乐和吹管乐。
6.3 通过集体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同步能力。
6.4 分析并讨论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和改进方法。
第七章:音乐分析与批判性思维7.1 分析一首复杂的袋鼠音乐作品,如《袋鼠跳跃》。
7.2 学习如何识别作品的结构、形式和风格。
7.3 发展批判性思维,评价作品的优点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7.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和解读。
第八章:音乐与戏剧的融合8.1 探索音乐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如背景音乐和角色配乐。
8.2 结合戏剧元素,如舞蹈和动作,创作综合表演作品。
8.3 练习在戏剧表演中运用音乐,增强情感表达和场景氛围。
8.4 评估表演效果,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九章:音乐教育与袋鼠9.1 探讨音乐教育在袋鼠文化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袋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2. 音乐游戏:袋鼠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参与音乐游戏。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袋鼠图片、视频、音乐、游戏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袋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的兴趣。
3. 音乐游戏(10分钟):袋鼠跳,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模仿袋鼠跳跃,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七、作业布置1.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袋鼠等动物。
2. 开展动物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音乐游戏:袋鼠之歌2. 创意活动:制作袋鼠手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进一步熟悉袋鼠的特点,培养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幼儿园公开课《袋鼠》说课稿

字宝宝《袋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字宝宝《袋鼠》。
我主要从说教材、目标、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儿歌《袋鼠》选自小班启蒙阅读第7课,是幼儿园语言活动领域内容。
《袋鼠》主要描述了袋鼠的身体特点和袋鼠妈妈与袋鼠宝宝之间的爱。
儿歌简单易懂,而且小动物袋鼠特别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回应。
《袋鼠》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有很好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纲要》中指出语言领域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袋鼠的身体特点,喜欢小动物。
2、能力目标:能认真阅读《袋鼠》图画。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袋鼠》,感受袋鼠妈妈和乖乖之间的爱。
三、说重点、难点小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对语言表达有强烈的需求和愿望,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不够。
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袋鼠,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爱,难点定为理解儿歌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四、说教学准备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使幼儿感到新鲜,调动起幼儿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活动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儿歌以动画形式呈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
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儿歌讲述中。
如:“你们知道袋鼠妈妈的口袋有什么用吗?”请小朋友共同讨论,进而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得儿歌内容自然的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优秀说课稿:袋鼠一、说教材(一)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而音乐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听觉、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与非音乐素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
小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在游戏中大灰狼的出现,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刺激性,增添了游戏中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
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性质。
(袋鼠的音乐:活泼好动、狼的音乐:低沉凶恶)边玩边学习理解音乐性质。
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会听音乐做游戏,遵循游戏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应是在让幼儿区分音乐动作与角色形象上的关系,并教育幼儿应遵循游戏规则:狼被打死后,袋鼠不能动,必须等猎人检查后宣布“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动。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磁带、狼的音乐磁带、两棵大树、狼的头饰、枪、已学会歌曲《袋鼠》。
二、说教法、学法(一)双主体互动模式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
教师带着欣喜、期望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兴趣,体验音乐学习和表达的快乐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悦、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
(二)听唱法听音乐前奏,回忆名称,唱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三)提问启示法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激趣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小动物叫》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
在第三部分幼儿边唱《袋鼠》边做动作时,出现狼的音乐,就好象给游戏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三、说教学过程1、激发音乐模仿兴趣游戏:《小动物叫》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要求动作符合节拍。
2、新授:增添对游戏的兴趣(1)听歌曲《袋鼠》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边唱边做动作(两遍):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动作与表情,老师及时表扬符合歌曲内容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3)在玩中学做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3、感受:狼的音乐。
(1)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后马上出现“狼”的音乐,老师立刻说:“听!这音乐怎么样了?好象谁来了?”(音乐可怕,好象狼来了!)(2)欣赏“狼”的音乐:“你怎么听出来音乐里好象是狼来了?”引导幼儿认真仔细听音乐:“音乐怎么样?是快的还是慢的?你怎么听出音乐很可怕?”(音乐很粗、很低、很重)“小袋鼠听到狼的音乐会怎么样?(躲起来)(3)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结束后老师扮演狼出场,幼儿躲藏。
(4)幼儿边听大灰狼的音乐边做大灰狼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怎样才能表现出大灰狼很凶狠呢?大灰狼的眼睛怎样?舌头怎样?爪子怎样?步子是大还是小,是轻还是重?”幼儿讨论后说出,老师边哼音乐边逐项做出小结:大灰狼眼睛瞪得大大的,舌头伸出来,爪子张开,步子又大又重……(5)边听袋鼠和狼的音乐边做游戏(幼儿扮演“袋鼠”,老师扮演“狼”)。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音乐磁带边表演边唱,把自己想象是一只小袋鼠,能用自己的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来,这种耳闻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高潮。
4、感受猎人打枪及狼中枪后的游戏规则:(1)音乐结束,猎人打枪,狼倒下。
(2)猎人检查狼是否死了。
假如有袋鼠动了,狼就立即爬起抓住袋鼠,老师问:这只袋鼠为什么被狼抓住?(猎人开枪后,还没有检查狼是不是死了,袋鼠就动了。
而这只狼很狡猾,它装死,实际上它还没有死,它看见袋鼠动了,就扑过去把它捉住了)猎人随机又开枪,将大灰狼打死。
老师旁白:“狼死了没有,还不知道呢?小袋鼠可千万不能动。
”猎人检查完后,说“大灰狼被打死了!”老师带领小袋鼠欢呼:“大灰狼被打死了!”,听歌曲《袋鼠》高高兴兴回家。
5、幼儿完整玩游戏。
进一步强调游戏规则。
6、结束部分:“大灰狼被打死了!”“大灰狼被打死了!”,听歌曲《袋鼠》小袋鼠跟着妈妈高高兴兴回家。
一、说教材(一)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而音乐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听觉、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与非音乐素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
小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在游戏中大灰狼的出现,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刺激性,增添了游戏中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
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性质。
(袋鼠的音乐:活泼好动、狼的音乐:低沉凶恶)边玩边学习理解音乐性质。
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会听音乐做游戏,遵循游戏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应是在让幼儿区分音乐动作与角色形象上的关系,并教育幼儿应遵循游戏规则:狼被打死后,袋鼠不能动,必须等猎人检查后宣布“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动。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磁带、狼的音乐磁带、两棵大树、狼的头饰、枪、已学会歌曲《袋鼠》。
二、说教法、学法(一)双主体互动模式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
教师带着欣喜、期望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兴趣,体验音乐学习和表达的快乐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悦、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
(二)听唱法听音乐前奏,回忆名称,唱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三)提问启示法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激趣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小动物叫》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
在第三部分幼儿边唱《袋鼠》边做动作时,出现狼的音乐,就好象给游戏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三、说教学过程1、激发音乐模仿兴趣游戏:《小动物叫》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要求动作符合节拍。
2、新授:增添对游戏的兴趣(1)听歌曲《袋鼠》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边唱边做动作(两遍):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动作与表情,老师及时表扬符合歌曲内容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3)在玩中学做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3、感受:狼的音乐。
(1)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后马上出现“狼”的音乐,老师立刻说:“听!这音乐怎么样了?好象谁来了?”(音乐可怕,好象狼来了!)(2)欣赏“狼”的音乐:“你怎么听出来音乐里好象是狼来了?”引导幼儿认真仔细听音乐:“音乐怎么样?是快的还是慢的?你怎么听出音乐很可怕?”(音乐很粗、很低、很重)“小袋鼠听到狼的音乐会怎么样?(躲起来)(3)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结束后老师扮演狼出场,幼儿躲藏。
(4)幼儿边听大灰狼的音乐边做大灰狼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怎样才能表现出大灰狼很凶狠呢?大灰狼的眼睛怎样?舌头怎样?爪子怎样?步子是大还是小,是轻还是重?”幼儿讨论后说出,老师边哼音乐边逐项做出小结:大灰狼眼睛瞪得大大的,舌头伸出来,爪子张开,步子又大又重……(5)边听袋鼠和狼的音乐边做游戏(幼儿扮演“袋鼠”,老师扮演“狼”)。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音乐磁带边表演边唱,把自己想象是一只小袋鼠,能用自己的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来,这种耳闻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高潮。
4、感受猎人打枪及狼中枪后的游戏规则:(1)音乐结束,猎人打枪,狼倒下。
(2)猎人检查狼是否死了。
假如有袋鼠动了,狼就立即爬起抓住袋鼠,老师问:这只袋鼠为什么被狼抓住?(猎人开枪后,还没有检查狼是不是死了,袋鼠就动了。
而这只狼很狡猾,它装死,实际上它还没有死,它看见袋鼠动了,就扑过去把它捉住了)猎人随机又开枪,将大灰狼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