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1、涵头路基处理
涵头跳车是公路的一个技术难题,设计要求按有关规范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砂砾土填筑,涵头填料的压实度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中7.6.3条之规定要求,即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要求压实度≥95%。

2、涵背回填
涵背回填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我公司根据以往经验,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1.5T)或振动夯初碾,重型压路机后碾。

涵背回填施工示意如下:
1)涵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涵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

2)委派专人负责,机具专用,挂牌、划线施工,每层拍照,并会同检测资料存档。

3)清理平整场地时,应将不适宜材料全部清除干净,对基础部分应用碎石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分层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95%。

4)挖土质台阶时,对于原状土挖成60×60cm(宽×高),回填土挖成100×60cm(宽×高)的台阶。

5)盖板涵的涵背填土在盖板安装好后方可均匀对称进行;桥台涵背填土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回填时尽量保证结构物无损。

6)回填的透水性材料组成要求颗粒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cm,有一定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

关于市政工程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分析市政工程中,路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特殊的路基处理方法来保障道路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针对市政工程中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软基处理软基指的是路基基层中的土质较为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在软基处理中,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加固处理:通过在软基土中注浆、灌浆、加筋等方式,提高软基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加固软基的目的。

(2)改良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泥等材料,改良软基土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路基荷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经济、安全和保障道路使用寿命的效果。

2.高地下水位路基处理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处于高地下水位环境中,遇到雨季或地下水位上升时容易造成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针对高地下水位路基,通常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1)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井、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来降低路基周围的地下水位,从而减少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2)采用排水层:在路基设计中设置排水层,利用排水材料和排水设施将地下水迅速引走,防止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3)加厚路基:对高地下水位路基,可以适当增加路基的厚度,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

通过以上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障高地下水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特定地区,路基交通荷载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4.填方路基处理在地形复杂或地势较陡的地区,需要进行填方处理以满足道路的设计标高。

对于填方路基,通常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1)边坡加固:对填方路基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植被护坡、边坡护面等方法,以防止边坡发生滑坡或坍塌。

(2)挖台填台:对填方路基,可以采用挖台填台的方法,即在填方路基中留置台阶状的开挖倒台,以减少填土坍塌和边坡滑塌的风险。

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办法

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办法

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办法
1、填方路段清除表土
路基施工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平均厚度 60cm),采用黏土回填。

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填方路段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

当路基采用黏土填筑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可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

2、水塘路基处理
根据地勘资料显示,在桩号1、2、3、4四处存在水塘软弱不良地质,总共约 1000平方米,须排水、疏干,清除表层淤泥至原状土后,换填开挖深度 50cm 厚片石,片石之上填筑 50cm 厚未筛分碎石。

其上路基按一般路基填筑,黏土回填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填筑,均匀压实。

原沟溏边坡处须开挖呈台阶,每级台阶高 20cm,台阶宽度不小于 200cm,并设置 2%的反向坡。

3、新老路基搭接
新老路基搭接前需先将老路边坡进行削坡处理,清除边坡范围内一定深度的表层植被土和压实不足的填土,清除完成后应做挖台阶处理,方可新建路基。

为降低新老路基工后沉降差,在每层台阶上沿道路纵向铺设宽度不小于 4m 的双向土工格栅。

9特殊路段路基及处理

9特殊路段路基及处理

处理方法:详 细描述采用的 冻土路基处理 方法,如换填 法、保温法、 隔热层法等。
施工过程:简 要介绍施工流 程,包括前期 准备、材料选 择、施工方法
等。
效果评估:对 处理后的冻土 路基进行检测 和评估,包括 稳定性、耐久 性等方面的评
估。
经验总结:总 结该案例中的 经验教训,为 类似工程提供
参考。
检查路基边坡是否稳定、 无坍塌
检查路基排水设施是否畅 通
检查路基防护措施是否完 善
06
特殊路段路基处理 案例分析
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案例
案例背景:某高 速公路经过软土 地区,需要进行 路基处理以保障 行车安全。
处理方法:采用 砂桩、塑料排水 板、土工布等综 合处理方法。
处理效果:经过 处理后,软土路 基的强度和稳定 性得到了显著提 高。
耐久性原则
路基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要求,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出现破坏或过快磨损。 路基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的作用。 路基结构应合理设置排水设施,防止水分渗透导致路基损坏。 在特殊路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路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04
特殊路段路基处理 方法
添加项标题
效果评估:对处理后 的膨胀土路基进行检 测和评估,包括强度、 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 以证明处理方法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
添加项标题
经验总结:总结该 案例的成功经验,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为类似工程 提供参考。
某冻土区公路冻土路基处理案例
案例背景:介 绍冻土区的地 理环境、气候 条件以及冻土 对路基的影响。
• a. 换填法:将软土层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如砂、碎石等。 • b. 排水固结法:通过设置排水通道,排出软土中的水分,使土体固结,提高承载力。 • c. 搅拌桩法:通过深层搅拌设备,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软土搅拌混合,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桩体。 • d. 土工合成材料法: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格栅等)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土体整体稳定性。 • e. 强夯法:通过重锤夯击软土路基,使其密实度提高,承载力增强。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特殊路基处理方案是指对特殊路基条件下的道路进行处理和改善的方法。

在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特殊路基条件,如软弱地基、高水位、高地下水位、泥炭地等。

这些特殊路基条件会给道路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带来威胁,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案来解决问题。

针对软弱地基,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加固地基:可以采用土石方加固或者地基处理技术,如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搅拌桩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2.改善排水条件:软弱地基通常具有较差的排水能力,容易导致地基液化和软化。

因此,改善排水条件是关键。

可以采取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管道等方法,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

3.使用高强度材料:为了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可以在路基中使用高强度材料,如特殊混凝土、渗透碎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

针对高水位和高地下水位,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降低地下水位:可以采取抽水、井水压降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这样可以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2.加强排水系统: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

通过设置适当的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有效排除路基内部和周边的积水,减小水分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3.加固路基:通过加固路基的方式,增加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固层、加宽路基等方法,以应对高水位和高地下水位的挑战。

针对泥炭地,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加固地基:泥炭地地基较为松软,容易沉降和变形。

因此,需要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如灌注桩、搅拌桩、桩基础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改善排水条件:泥炭地具有较差的排水能力,容易积水和软化。

因此,需要采取改善排水条件的方法。

可以采取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

3.使用适宜材料:为了满足泥炭地的特殊需求,可以使用适宜的材料。

可以采用渗透碎石、轻质材料等,以减小对泥炭地地基的压实作用,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复杂地形条件下半填半挖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案

复杂地形条件下半填半挖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案

复杂地形条件下半填半挖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案在复杂地形下修路,尤其是遇到那种半填半挖的特殊路基,真是让人头疼又让人着迷。

哎呀,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路基的处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得花不少心思。

比如说你一边要填土,一边又要挖掘,表面上看似两个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却需要非常精准的技术。

说白了,这就是在大自然的挑战下与技术的博弈。

那种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沟壑,简直就是“风水轮流转”的典型局面。

做这一类路基,简直就像是在玩“走钢丝”,你稍不注意就会跌个跟头。

尤其是对于那些山路或者是丘陵地区的项目来说,施工可真是一大难题。

什么叫半填半挖?简单说,就是一部分路基需要填土,而另一部分则要挖土。

这里面可有讲究了,不是随便填一填,挖一挖就行了。

你得考虑到土的性质、坡度、湿度,甚至是气候条件。

比如有些地方的土质松软,挖一挖就塌了;有些地方土壤很黏,填一填容易滑坡,弄不好路基就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咱们得用心去搞清楚,合理设计,才能把这个路基“调教”成最合适的模样。

半填半挖还涉及到一个“平衡”问题。

这个平衡不是说你填土和挖土的量要一致,而是要让路基的结构达到稳定。

好比盖房子,基础做得不好,房子就容易歪,路基也是一样。

如果一边挖得太多,一边填得太少,路面就可能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久而久之,路面就会出现裂缝,甚至塌方,真是“祸从口出,路基塌了才知道”。

所以,设计师得有“火眼金睛”,能在这些复杂的地形中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

如果我们走进施工现场,就会发现这类工程的挑战真不少。

施工难度大,设备的选择也要非常讲究。

有些地方路基一开始就很松软,机械一开工就容易陷进去。

再比如,土方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山区,车辆行驶困难,运输周期特别长。

所以,在这些地方搞路基施工,不仅得考量施工工艺,还得考虑如何解决这些“硬骨头”问题。

半填半挖的特殊路基,往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比如在一些山区,生态环境很脆弱,周围可能有植被、河流,或者是野生动物栖息地。

各类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各类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各类特殊路基处理方案特殊路基处理方案是指针对特殊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而设计的路基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1.岩石路基处理方案:对于岩石地质路基,可以采用爆破、拆除、钻洞等方法来处理。

先用爆破或拆除设备将岩石破碎或清除,然后进行填方与压实,最后进行表面处理,如铺设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2.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质路基,可以采用加固和改良的方法来处理。

加固方法包括压实、加铁路轨、加固节理等,以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

改良方法可以通过混合土石方、土石桩、石柱灌注桩、土体冻结等,来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3.高原路基处理方案:高原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高海拔、低氧、低温等特殊因素。

在选址时要避开高山、峡谷及冰雪积累区域,对于路基的设计要考虑陡坡的布置、缓冲带的设置,以减缓路基的坡度和降低施工难度。

处理方法包括路基的加固、陡坡的绿化、路面的抗冻等。

4.沙漠路基处理方案:沙漠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沙土的颗粒结构、易碎性以及风沙的冲刷等因素。

处理方法包括路基的加固、地下排水系统的设置、覆盖层的选择以及植被保护等。

可以利用抗沙网、石子铺装、地下排水系统和绿化植被等手段,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风沙能力。

5.雨林路基处理方案:雨林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陡坡、降雨量大、土壤流失等特点。

处理方法包括路基的加固、设立护坡、设置排水沟以及防止土壤流失等。

可以采用加固网、堆石等措施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同时要注意保护雨林植被的完整性。

6.地震地区路基处理方案:地震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地震对路基的影响。

处理方法包括路基材料的选择、路基的加固以及设置地震缓冲带等。

采用高抗震材料、地震缓冲带、抗震滤水带等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对路基的影响。

综上所述,特殊路基处理方案是根据不同地质、气候等特点而设计的路基处理方法。

不同的处理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特殊条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确保路基的质量和可靠性。

路基施工技术方案(3篇)

路基施工技术方案(3篇)

路基施工技术方案永丰至得莫利段是同三公路佳哈段的一部分,是___年已建成部分封闭,部分立交的汽车专用二级公路。

现采用左侧加宽至___m,将其改扩建成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

我单位现负责永丰至得莫利段第十四合同段中K370+500-K378+500段计___km的路基施工任务,该段地处松花江流域,地形多变,沟谷交错,起伏连绵,地质构造复杂,但地质稳定性较好,填挖工程量较大。

一.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1、恢复定线施工恢复定线测量及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首先___本单位工程测量人员对路线的主要导线点、路基中线点、水准点等施工控制点使用比较先进的测量仪器进行恢复、复测,放出路基用地界桩、弃土堆位置。

对全线左幅原地面进行定点测量,重新绘制横断图对全线工程量进行复核。

同时与两侧施工单位___进行联测,建立公用水准点、导线点,避免路基错位或竣工后的台阶现象的发生。

2、人员、机械设备的准备在我单位接到哈同公路改扩建指挥部下达的施工任务后,我们马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___相关人员进场,目前技术人员进场:___人,后勤人员进场:___人,管理人员:___人;随着人员的进场,我单位又积极从其他项目调遣机械设备,目前完全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3、清基挖槽针对本段路线地处山岭重丘区鸡爪岗较多的特点,在清基挖槽前首先对沿线的地形进行详细调查,选择小的鸡爪岗较多的沟底进行开挖,这样小的不良地段处理和路槽处理可以连成片,有利于作业面的展开。

开挖时根据设计图纸首先进行挖台阶,然后根据测工放样尺寸,进行清基挖槽,在开挖过程中适当配备民工做清边处理,清基的原则是挖掘机挖到原地面以下承重层为止。

4、路槽清基验收路槽清基结束后对槽底进行碾压,然后___测量人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高监办进行路槽验收,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煤矸石回填。

5、路槽回填路槽回填时需按照正常路基填筑程序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正式回填前要做进行试验段铺筑,以便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备和施工___,松铺厚按30cm试验。

特殊路基处理规范

特殊路基处理规范

特殊路基处理规范篇一:特殊路基处理大全(一)特殊路基的处理软土地基处理1.软土地基处理包括挖除换填、抛石挤淤、设置垫层、超载预压、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粉喷桩、碎石桩、砂桩、铺设土工织物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并应进行路堤沉降观测。

承包人应按图纸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

2.材料(1)砂砾料用作垫层的砂砾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

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2)砂及砂袋袋装砂井所用砂,应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大于0.5mm 的砂料含量应占总重量的50%以上,含泥量应小于3%,渗透系数应大于5×10-2mm/s。

(3)碎石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

(4)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的规定。

并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对土工织物,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

(5)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包围芯体的合成纤维透水膜构成的复合体,应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柔性,并符合《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 /T 256-96)的规定。

(6)片石抛石挤淤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其尺寸应小于300mm。

(7)水泥水泥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图纸要求,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

所有水泥均应经过试验并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要求。

(8)石灰石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表4.2.2所规定的Ⅲ级以上的要求。

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9)粉煤灰粉煤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有关规定,并同时应满足本规范第305.02-2条的要求。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特殊路基处理是指对路基进行特殊处理的一种工程技术。

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软弱地基、高含水量地区、沼泽地等,常规的路基处理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工程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特殊路基处理技术。

特殊路基处理的目的是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1.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适合于软弱地基和高含水量地区。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打入桩基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挤密桩等。

桩基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的强度和排水性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一种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适合于软弱地基和沼泽地等特殊地质条件。

通过在地基中注入固化剂或者加入加固材料,改变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灰浆注入加固和土壤固化等。

3. 排水处理:在高含水量地区或者易积水地区,排水处理是特殊路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护坡等,将地表和地下水排除出路基范围,保持路基的干燥和稳定。

排水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路基软化、沉降和坍塌等问题。

4. 填料处理:填料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适合于软弱地基和沼泽地等特殊地质条件。

通过在路基中填充合适的填料材料,如砂土、碎石和混凝土等,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填料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的强度和排水性能,保证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特殊路基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在选择特殊路基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特殊路基处理,能够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1 一般规定1.1 特殊路基施工,应进行基础试验,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后实施。

1.2 施工中,如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设计处治方案因故不能实施,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1.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订相应的工艺、质量标准。

2盲沟、渗沟施工2.1 一般要求盲沟、渗沟所需的原材料质量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2施工工序(图5・1)测一放样基坑开挖反滤层设置排水层施工封闭层施工2.3 施工要点(1)在地下水位高、流量不大、引水不长的地段可设盲沟,其深度不宜超过3m,宽度一般为0.7~1.0m;在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引水较长的地段,可设置有管渗沟,其深度可达5~6m。

(2)各类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反滤层和封闭层。

(3)渗沟、盲沟的基坑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应随挖随支撑或回填;暴露时间不宜超过7天,以免造成坍塌;支撑渗沟应间隔开挖。

⑷当渗沟开挖深度超过6m时,须选用框架式支撑。

在开挖时,自上而下随挖随支撑;施工回填时,应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

(5)盲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

当需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低于最下层的不透水层。

(6)当采用无纺土工布作反滤层时,应先在底部及两侧沟壁铺好就位,并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土工布。

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搭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cm。

(7)盲沟的底部和中部宜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0-5Om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0mm)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做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按4:1递减。

颗粒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5%。

在盲沟顶部做封闭层,应用防渗材料铺成,夯实黏土防水层厚度不得小于0.5m。

(8)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端墙下部应留出渗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比排水沟沟底高出的部分不宜小于O.2m0对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6.4.3 特殊路基设计1、特殊路基处理设计原则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从稳定、沉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

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Es及e-p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Sc,并采用经验修正系数对其进行修正,经验系数Ms取值为1.1~1.3。

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

本项目施工期2年多,路基填筑期按3~6个月考虑,预压期按6个月控制,路面施工期按10~12个月控制。

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换算成等代荷载的土柱高度约0.90m。

路堤综合填土容重采用19KN/m3。

地震力的计算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

软基处理以工后沉降及稳定为控制指标。

规定路面设计年限(15年)内残余沉降(简称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一般5~7H)≤0.10m,涵洞处≤0.20m,一般路段≤0.30m。

为保证沉降的缓和过渡,桥头与一般路段间设置过渡段。

稳定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按路堤施工期及公路营运期的荷载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施工期采用直剪快剪(不固结不排水)指标,其容许值为 1.10,运营期采用固结快剪(固结不排水)指标,其容许值为1.20。

压缩层计算深度控制原则为计算层底面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对于浅薄层软土路段,计算至相对硬层为止。

2、设计方案目前较成熟的软基处理方法有三种:置换法、预压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

置换法主要是针对浅表层软土,预压排水固结法及复合地基法主要是针对较深层软土地基。

(1)置换法处理浅薄层软基的方案比较浅薄层软基处理重点比较了开挖换填石灰土垫层法、开挖换填碎石土等处理方法。

经施工工艺、造价、环境影响及改良效果综合比较后认为,采用开挖换填碎石土虽然施工简便,质量易控制,但是由于造价较高,故一般路段表层软土推荐换填石灰土(根据开挖出的土质情况,对于软弱土可以直接将开挖出的土进行掺灰后回填)。

(2)预压排水固结法处理较深层软基方案比较该方案分加载系统和竖向排水系统进行比较。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处理1)山坳水田处不良路基及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①山坳水田路段地表土湿软,在填筑前,进行开沟、拦截、引排地表水,疏干和翻挖晾晒后掺灰进行填前压实,然后填筑路提。

施工期间排水困难的个别路段需增设积水坑,定期将积水坑内水抽取,使之有良好的地基承载能力。

②水塘地段:路基经过水塘地段, 采用围堰、抽水、清淤、换填碎石土,并将河塘的陡坎挖成宽度为 2 米的台阶,半填河塘回填5%的石灰土至原地面后铺设一层6m单向土工格栅,搭接宽度为2米,对于用地线外的河塘需要全填时,采用素土回填。

③废弃杂填土地段,应先挖除杂填土,然后回填适合路基填筑土方。

④对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天然地面横坡陡于1: 5,应按要求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底应作成2%的向内倾斜的坡度,并按要求进行填筑压实,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保证填挖交界面的良好结合。

对石方路段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由于沉降差异较明显,所以开挖台阶应注意从填方至挖方的刚柔或和和过度,避免产生纵横相向路面裂缝。

石方地段挖台阶,数量按开挖石方计列。

半填半挖路段由于结合部的土质,密度不同,填方部分沉降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将使路基沉降不均,路面变形开裂,甚至还会造成路基失稳。

⑤K0+230.7 〜K0+699.7、K1+261.2 〜K1+767.3、K6+131.5 〜K6+454.1、K7+60C〜K8+054.3四段是全线主要不良工程地质层,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减少造价,图纸设计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处理(预压时间为6 个月),堆载土方均为素土填筑,压实度》85%对于填土较高路段,增设双向土工格栅,以加强稳定。

土工格栅抗拉强度》40KN/m,延伸率W 10%对于涵洞等小型构造物底部,需要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路段,采用碎石换填进行处理。

⑥在填筑过程中,应进行沉降和稳定监测,每填一层,应监测一次以上,并对沉降和位移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具体的观察点布设和观测频率以设计图纸说明为主。

土木工程知识点-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土木工程知识点-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土木工程知识点-特殊路基常见处理方法
以下是对部分非常见特殊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的一个小归纳:
1.对于在城镇和道路立交桥附近、漫流水、水塘、浸水路基地段,采用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等处理方法,对路堤坡面进行防护。

2.对于填筑高度大于5m粉土、粉质粘土以及粉、细砂作填料的路基地段,路堤边坡加固工程主要采用土工格栅等处理办法
3.对于盐渍土路基主要采用铲除换填、复合土工膜隔断层方法处理
4.对于冲洪积地区的软弱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挖除换填、土工格栅、强夯等处理方法
5.对于松软土地基处理主要采用重型碾压、土工格栅方法处理
6.对于地震液化地区处理主要采用土工格栅和强夯
7.对于风沙路基主要采用中立式芦苇方格沙障、芦苇方格沙障、砼块板包坡等方法处理
8.对于风沙流路基工程主要采用砼板包坡、中立式芦苇方格沙障、芦苇方格沙障、土工格栅等处理方法
9.对于风蚀路基工程主要采用砼块板包坡、土工格栅、加宽路基面等方法处理
10.对于膨胀土(岩)路堑工程主要采用基床换填+防渗复合土工膜、浆砌片石护墙、骨架护坡等方法处理
11.对于风吹雪路基主要采用放缓路基边坡、预留宽平台、设置挡雪栅栏等方法处理有人认为建立新形式的标准化始走向建筑和谐的唯一道路,并且能
用建筑技术加以成功地控制.而我的观点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建筑最宝贵的性质是它的多样化和联想到自然界有机生命的生长.我认为着才是真正建筑风格的唯一目标.如果阻碍朝这一方向发展,建筑就会枯萎和死亡.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就要在这个可提到完满解决上体现。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1. 引言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是指在道路建设中,针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进行处理的施工方案。

特殊地质条件包括软基、湿地、高原地区、沙漠地区等。

这些特殊地质条件给道路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路基,以保证道路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软基处理、湿地处理、高原地区处理和沙漠地区处理等内容。

2. 软基处理2.1 软基处理概述软基是指路基中存在有机质高、含水率大、抗冻性差等特点的土层。

软基的存在会导致路基的不稳定和变形,进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软基处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提高软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软基处理的方法包括增加路基宽度、加设加固层和加固桩等。

增加路基宽度可以增加软基土的有效宽度,分散荷载,减小荷载对软基土的影响。

加设加固层可以在软基土的上方加设一层较硬的材料,使得荷载能够更均匀地传递到下方。

加固桩则是通过在软基土中钻孔、灌注浆液或灌注混凝土等方式,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湿地处理3.1 湿地处理概述湿地是指地下水位处于地表以下,土壤饱水状态较长时间的地区。

湿地的存在会导致路基的软化和变形,使得道路失去稳定性。

湿地处理的目标是通过排水和增加路基的强度来解决湿地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湿地处理的方法包括加设排水系统和加固路基等。

加设排水系统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将湿地中的水排除出去,减小湿地对路基的影响。

加固路基可以采用加固层的方式,或者加设排水槽、加固钢筋等方式,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高原地区处理4.1 高原地区处理概述高原地区是指海拔较高、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区。

高原地区的特点是气温较低、大气压力小、氧气含量低,这对道路建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高原地区处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合适的施工措施,保证道路在高原地区的使用性能。

4.2 高原地区处理方法高原地区处理的方法包括改善土壤条件、采用特殊材料和增加通风系统等。

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9

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9

道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方案1.涵洞路基处理方案(1)原有涵洞破坏,无法利用需要拆除重建的,凿除旧路结构,推除路基,新建涵洞后,再重新填筑路基,新建路面结构。

(2)为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应同时解决涵台背地基沉降和路基沉降问题,涵洞两侧应设置过渡段加强处理。

(3)台背路基填筑采取分层填筑天然砂砾的处理措施,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并达到路基的设计压实度要求。

填筑范围:涵洞底面换填长度采用2H+3m,且不小于5m,纵向采用1:1的坡度与路基衔接,横向填筑宽度为路基宽度。

(4)施工要点1)横向构造物过渡段设置在涵洞与两侧路基连接处。

涵侧回填天然砂,回填料应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o2)涵台后回填料沿深度方向上回填至涵洞顶,沿涵洞轴线方向填至涵端,涵端两侧须设置hn宽的粘性土包边。

3)台背换填长度:底面换填长度采用2H+3,且不小于5m,纵向采用1:1的坡度与路基衔接。

4)涵顶50cm范围内进行回填时,严禁采用重型机械压实,1.5On1范围内禁止冲击碾压。

2.旧路帮宽处理方案(1)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结合的稳定,避免不均匀沉降,设计对旧路路肩整体挖除后对基底进行强夯处理,施作结构层。

(2)槽底部位采用强夯处理(3遍9夯)单点夯能主夯与副夯采用IoOoKN.m,满夯时采用800KN.m o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πι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旧路边坡清除表土后,沿旧路基层边缘向下开挖台阶。

旧路填高W2m:向下垂直开挖旧路边坡至原地面,与帮宽路基一同重新填筑。

旧路填高>2m:向下开挖台阶,单级台阶深1.5m,底面向内倾斜4%坡。

(4)强夯施工要点D技术参数①强夯技术参数确定设计要求:槽底部位采用强夯处理(3遍9夯)单点夯能主夯与副夯采用IOOOKN.m,满夯时采用800KN.m o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五种常见特殊路基处理施工工艺介绍(详细)

五种常见特殊路基处理施工工艺介绍(详细)

五种常见特殊路基处理施工工艺介绍一、重型碾压法加固地基施工工艺:1、将原地面用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平整,对地表松土较厚处进行适当清除.2、用15T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2~3遍后再取样检验其干密度或压实度达到97%以上时方可合格.3、若取样检验不合格,则需继续碾压,达规范验标要求为止.二、三七灰土换填,基底铺复合土工膜法加固地基(一)、灰土材料选择及要求1、石灰a.采用熟石灰,并应予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米米.熟石灰中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b.采用的熟石灰粉末其质量应符合Ⅲ级以上的标准,活性CaO+米gO含量不低于50%,若要拌制强度较高灰土,宜选用I或II级石灰.当活性氧化物含量不高时,应相增加石灰的用量.c.石灰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长期存放将会使其活性降低.2、土料a.采用施工现场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4)拌制灰土.b.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超过8%的土料,都不得使用.c.土料应予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米米.3、石灰用量对灰土强度的影响a.灰土中石灰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其强度随用灰量的增大而提高,但当超过一定限值后,则强度增加很小 ,并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如3:7的灰土,一般作为最佳含灰率,但与石灰的等级有关,通常应以CaO+米gO所含总量达到8%左右为佳.b.石灰应以生石灰块消解(闷透)3~4天后过筛使用.(二)、施工工艺:1、将原地面平整,清除表面松土.2、选择质量好的粘性土,石灰集中拌和,搅拌时要确保拌好的灰土色泽一致,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3、搅拌达标后再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铺摊,铺摊碾压采用分段、分层进行.4、每层铺设厚度根据夯实方法选定,采用轻型夯实机械一般为20~25厘米厚,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上、下垫层灰土接缝相错不小于0.5米,当时拌和,当日铺垫,当日夯实.不得隔日使用,隔日夯打.5、夯实的灰土层3天内不得受水浸泡.若刚筑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6、换填达设计标高后再在其上铺设复合土工膜.(三)、铺设复合土工膜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合土工膜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砂料应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中、粗砂,砂中不得含有尖石、树根等杂物.3、铺设复合土工膜前先整平,压实底层,将换填层顶面做成有2~4%的排水坡,且坡面平整.4、铺设时应理伸、拉直、绷紧,不得有褶皱和破损.接口处搭接长度不小于0.3米.5、铺设多层复合土工膜时,应使上、下层接头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0.5米.6、铺好后应及时上砂覆盖,不得在其上走行车辆和其他机械.7、在复合土工膜上填第一层土时,应先填两边,后填中间,避免挤动面砂,使土工膜松弛.压实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3~4遍后改用重型压路机械压至合格.三、强夯加基底铺设土工格栅的方法加固地基(一)、机械设备选用1、据设计单级夯能4000KN·米的要求,选用起重力为50T履带式起重机.2、夯锤选用20T夯锤,锤底面为圆形,直径为2.0米,下部为圆柱,上部为圆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二)、强夯法施工步骤:1、人工配合推土机将现场平整、碾压以利吊机作业.2、根据各夯点设计位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各夯点位置.用白灰或小木桩标出确保每遍施夯位置准确.3、测量定位后,吊机可就位进行龙门架安装,试吊重锤,试验脱钩器开启情况,测定起锤高度 ,确定脱钩缆绳长度等工作.4、待一切试验性施工完成,取得有关数据后方可正式进行强夯.5、强夯时每个夯点的各次夯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夯击一遍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计算出场地的平均沉落量.6、一次夯击完成后,根据坑外控制桩再次放线定点,再进行下一遍夯击,两次间隔时间在一周以上.7、最后一遍是低落距的满拍,之后,清理场地,撤出夯机.8、强夯结束后,需进行一次夯后检验,准确测出场地最终沉降量与地基承载力等.(三)、施工过程详见图3-1《强夯施工程序框图》.(四)、强夯地基有部分地段需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工格栅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砂料应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中、粗砂,砂中不得含有尖石、树根等杂物.3、铺设土工格栅应使其长幅沿线路横断面方向铺设,并应从一端向另一端一幅一幅地向前推进,幅与幅间采用搭接,搭接宽度为10厘米,并用U型钉缝合.4、铺设多层土工格栅时,应使上、下层接头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0.5米.5、铺前应先整平、压实底层,铺设时应理伸、拉直、绷紧,不得有褶皱和破损,紧贴地面.做好锚头后及时上砂覆盖,不得在其上走行车辆和其他机械.6、在土工格栅上填第一层时,应先填两边,后填中间,避免挤动面砂,使土工格栅松弛;压实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3~4遍后,改用重型压路机械压至合格.四、碎石桩加固地基(一)、施工准备1、测量放线:根据该段路基宽度及桩距画出施工桩位平面布置图,用路基中线放出路基宽度,用经纬仪穿出桩位平面纵横轴线,定出桩位,用石灰粉作出标记.2、地面处理:首先挖除0.3米厚的地表种植土(挖除地表植物根系),用土回填至原地面,其顶面做成三角形,中心比两侧高0.2米,以利施工时排水,地面处理宽度不小于路堤加护道宽度.用15t震动碾碾压7遍,检测密度达K=0.91.然后再进行碎石桩施工.3、材料要求及级配选定:碎石选用未风化的干净碎石,含泥量不能大于5﹪,设计时碎石粒径选用10~30米米,35﹪;20~40米米,65﹪.并根据成桩试验每米所需碎石用量.4、碎石的含水量: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试验数据,碎石含水量为5.1﹪时达到最佳状态,即为碎石最佳含水量,施工时以此数据经试验可适当调整至最佳状态.(二)、机械选用选用DZ-30Y型电震动打桩机,打桩机下端装有活瓣钢桩靴桩管.(激振力234KN、管长10米).成孔方法为重复压管、振动成孔.(三)、施工过程1、施工顺序控制碎石桩的施工顺序应由外围向中间进行,从而保证桩间土的挤密效果,防止地基土的侧移.施工顺序见图4-1.图4-1 碎石桩施工顺序示意2、机具定位根据施工前安排好的碎石桩施工顺序,移动至指定桩位、对中,用经纬仪观测垂直度,保证桩管位中心与地面桩位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垂直度按≤1.5L/100(L为桩长)控制.3、成孔在机械就位后,按技术现场放样的桩位进行振动成孔,成孔深度控制在钻杆上标识.4、加料、拔管、桩管下沉启动震动锤,将桩管下沉到预定的深度.向桩管内施加规定数量的石料,根据施工实验的经验,为提高工效,装石料也可在桩管下沉到便于装料的位置时进行.以不大于1.5米/米in的速度拔管,提升时桩尖自动打开,桩管内的石料注入孔内,抽出管杆h=0.7米,桩管压下高度h=0.3米.见图4-2.0.3米0.7米图4-2拔管、桩管下沉示意图5、留振振冲器下沉留振时间15秒,反复挤压三次,保证碎石桩形成后大于中密状态.(四)、碎石桩施工工序重复以上工序,桩管上下运动,石料不断补充,桩不断增高,桩管提至地面,碎石桩完成.碎石桩施工流程见图4-3.(五)、碎石桩质量控制和检验1、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与检验,按规定做好碎石质量与含泥量的控制.2、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碎石量、提升高度与速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等,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3、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等方法检验桩间土的挤密质量,以不小于设计要求为合格.桩间土质量的检测位置设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4、对于饱和粘性土,待空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进行桩检,间隔时间为1~2周,对于其他土,桩检可在施工结束后3~5天后进行.检验数量不少于桩孔总量的2﹪,如有占检测总数10﹪的桩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需采用加桩措施.碎石桩允许偏差及桩深桩径要求见表4-1.碎石桩允许偏差及桩深桩径要求表表4-1图4-3碎石桩施工流程图五、石灰桩加固地基(一)机械、材料的选用1、采用YKC-20冲击成桩机;卷扬机.2、夯锤为直径3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重锤,重为150千克.3、生石灰选用粒径为1~5厘米,其含粉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10%,CaO含量不得低于80%,其中夹石不大于5%.4、选用灰砂体积比为(2~4):1的砂填充石灰桩孔隙.(二)、施工顺序先外排后内排,先周边后中间;单排桩应先施工两端后中间,并按每间隔1~2孔的施工顺序进行,不允许由一边向另一边平行推移.对很软的粘性土地基,应先在较大距离打石灰桩,过四个星期后再按设计间距补桩.(三)、成桩1、成孔采用冲击钻机将0.6~3.2T锥形钻头提升0.5米~2.0米高度后自由落下,反复冲击,使土层成孔.2、填夯成孔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填夯成桩,一般都是人工填料,机械夯实.3、封顶可在桩身上段夯入膨胀力小,密度大的灰土或粘土将桩顶捣实,亦称桩顶土塞,也可用C7.5素混凝土封顶捣实.封顶长度一般在1.0米左右,对于直径500米米的石灰桩,封顶长度取1.5米.(四)、质量检验1、桩身质量的保证与检验.a.控制灌灰量.b.静探测定桩身阻力,并建立p s与Εs关系.c.挖桩检验与桩身取样试验.d.载荷试验.e.轻便触探法进行检验.2、桩周土检验采用静探、十字板和钻孔取样方法进行检验.3、复合地基检验采用大面积载荷板的载荷试验进行检验.10。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特殊路基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经现场详细勘察K2355+780〜K2355+920、K2356+140〜K2356+240段,为积水坑段。

此段路所经路段地势低洼,为牛羊饮水池,地表长期积水。

地基土质为粉土,表层土质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部分地方有淤积,或因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有积水现象,不易开挖。

二、处理措施水草沼泽路段适当提高路基,地表不开挖,直接填筑80〜120 cm砂砾,并采用重型或冲击碾压压实,提高基底承载力。

路基两侧设置护坡道,护坡道结合地形单侧或两侧布置,宽度一般为3米,高1.2-2. 0米。

在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根据情况需要在护坡道1米外开挖1米深梯形土质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在施工前,梯形土质排水沟的位置及段落须得到项目部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根据不同段落的不同情况,具体处理措施详见以下:1、K2355+780 〜K2355+920 段此段长度为140米,平均处理宽度为34.7米,地表不开挖,直接填筑120 cm砂砾,并采用冲击碾压(面积为4857 m2)压实,提高基底承载力。

左侧护坡道,高度1.2米,左侧排水沟。

2、K2356+140 〜K2356+240 段此段长度为100米,平均处理宽度为43米,地表不开挖,直接填筑120 cm砂砾,并采用重型碾压(面积为4300 m2)压实,提高基底承载力。

两侧护坡道,高度1.5米,左两侧排水沟。

3、特殊路基设计图三、砂砾填筑施工1、施工前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并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地质特性、设计原则和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2)、组织沿线施工调查,根据土石方调配、工程和生活用水、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工期及环保要求,编制实施性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施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机械化快速施工的原则。

(3)、寒冷季节施工时,应事先备好合适的路基填料,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填料冻结。

2、路基填筑路基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装运,推土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
摘要:根据最新地质勘察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对南京市白下区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提出了四种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佳处理方案。

关键词: 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geological survey data and field analysis, propose four special subgrade program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baixia district, changxiang, west street widening project, to determine the best treatment options.key words: special subgrade; programs; processing technology
一、工程概况
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光华路北侧,南起光华路与友谊河路交叉口,北至东苑路与纬六路交叉口,长489米,是一条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40m,设计车速为50km/h。

道路现状为单行线,路幅较窄,通行条件极差。

二、地质概况
地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并细分为若干个亚层。

地基土工程地质分层描述详见下表:
据勘察揭示,拟建场地属秦淮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场地表层为人
工填土,浅部土层均为新近沉积土。

根据野外钻探、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合地区经验,对各岩土层评价如下:①层填土,松散,主要为粉质粘土,普遍含碎石等杂物,工程地质性状差;
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湿,可塑,中等压缩性,中等偏低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一般;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流塑,高压缩性,低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差;
③层粉质粘土,可塑,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一般。

本次对①层填土、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进行了全线的分布及深度进行了详细勘探,共计探点47个,勘测结果显示①层填土普遍存在且厚度变化较大,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仅在部分路段出现,且层厚较小。

三、道路设计方案
1、平面设计
现状道路穿越现有白下区苜蓿园市政公用地块仓库等建筑,现场开挖探坑时发现部分现有建筑的地基为碎石垫层,对软基处理有一定影响。

平面建筑分布
2、纵断面设计
由于现状道路建设年代较久,等级较低,路面破损较严重,故需重新进行纵断面设计。

以学校及周边民房地坪标高为纵断面控制因素。

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以低于学校民房出口为控制,以避免出现居民出行不便以及路面雨水倒灌。

整体纵断面以挖方为主,挖高在0.6-0.9m之间。

纵断面示意图
3、路面结构设计
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辆行驶舒适、路面磨阻性能较好、便于养护。

机动车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沥青玛蹄脂(sma-13);
粘层油(pc-3 0.5l/㎡);
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sbs改性);
粘层油(pc-3 0.5l/㎡);
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sbs改性);
乳化沥青下封层;
基层48cm水泥稳定碎石;
钢塑土工格栅
底基层20cm石灰土(含灰12%)。

共计86cm
路基一般处理图(填方段)
路基一般处理图(挖方段)
四、特殊路基处理方案
1、现状地质分析
经分析,现状道路地质存在如下特点:
①层填土
本层填龄小于十年,工程性质较差,但厚度较大,全部换填工程量较大,且各段厚度不均,具体分段如下:
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
本层承载力有11kpa,地质性质较好,但普遍较薄,且大部分缺失,很难作为持力层考虑,具体分段如下: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本层是本工程的软土层,承载力65kpa,厚度19-23m,埋深4-5m,强度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小,且一定流变、触变性,如不处理在未来荷载作用下将造成较大沉降。

2、路基处理方案
(1)全线换填方案
考虑对①层填土全体置换;在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缺失层,在②
-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抛石处理,平均抛石厚度1.5m控制,其后进行回填如下结构:
86cm路面结构层
中部回填6%灰土
抛石至②-1层粉质粘土-粘土顶面
本方案优点:依靠6%灰土形成的硬壳层提供的承载力,施工难度低;缺点: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

(2)浅层换填方案
考虑对①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

具体做法为:
◆对现道路进行清表后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
◆按一般路基处理方案处理路床0~80cm6%灰土,在路床顶面下0cm、40cm 80cm处增设三道钢塑土工格栅;
◆然后加铺86cm路面结构;
◆路面标高下1.66m的①层填土及②-1层粉质粘土均不予扰动。

本方案优点:施工难度最低,工程量最小,造价最少;缺点:由于①层填土未清除干净,同时未对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处理,仅依靠三道钢塑土工格栅解决道路不均匀沉降,但道路总体沉降量较大。

(3)分段处置方案
考虑仅对较薄的①层填土全体置换,对较厚的①层填土进行部分置换。

具体做法为:
◆在①层填土底面与设计路面标高差值3m段,下挖至设计路面标
高下3m。

其后进行回填如下结构:
86cm路面结构层
80cm6%灰土
钢塑土工格栅
104cm素土
钢塑土工格栅
30cm6%灰土
下挖底面
本方案优点:其工程量及造价小于方案一,其处理效果好于方案二,性价比较高;缺点:由于①层填土未清除干净,同时未对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处理,部分路段沉降量较大。

(4)换填与复合路基结合处理方案
考虑对①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同时通过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对②-2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处置。

具体做法为:
◆对现状道路进行清表后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
◆如范围内有房基等影响深搅桩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挖除;
◆房基挖除部分复填黄土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后进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
◆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下部桩径50cm,扩大头桩径90cm。

边缘一排桩扩大头长500cm,其余桩扩大头长400cm,梅花形布置。

间距2m,处理长度以穿过②-2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控制。

◆水泥搅拌桩凿除50cm桩头,应桩顶设置50cm碎石垫层
◆50cm碎石垫层顶面新建80cm 6%灰土路床
◆加铺共计86cm道路结构层
本方案优点:处理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缺点:施工要求较高,造价较高。

3、方案综合比较
方案比较一览表
五、结语
本文针对道路拓宽工程的特殊地质条件,通过对四种地基处理方案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道路特殊路基的最佳处理技术,成功解决了特殊地质条件下,道路路基处理的问题。

通过这一实例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在道路工程大部分路段存在较为严重的软弱路基的条件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杜绝质量事故,必须对工程沿线软弱土层进行综合处置;
2、对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同时采用“钉形水泥双向搅拌桩”的复合地基方式对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进行深层处置的综合处理技术,是软土路基处理最安全、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魏巍.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科学之
友,2011(12):108-109.
2.李毕初.浅析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j].江西建
材,2011(2):214-215.
3.冯灵明.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华建
设,2011(4)114-115.
4.黄剑锋.浅谈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j].城市建设,2010(7) 14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