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呼唤和谐——论托马斯·哈代自然诗中的鸟的意象
浅谈_德伯家的苔丝_中的几个意象
科技信息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承上启下和在社会向现代剧烈转型时,通过乡村一角的人情心理理念的变迁来探讨人类现代之路。
他既探索理想中现代价值,同时又批判现实中的现代理念。
概括一点,就是他想在传统中去找寻一条现代之路。
他的长篇小说大多以他的故乡为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的自然背景和故事背景。
在哈代笔下,维塞克斯自然景色具有了生命力,人物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景色反映了人物的面貌和灵性,自然界的景色象征着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
纵观《苔丝》全书,哈代始终煞费苦心地把主人公的命运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并以他非凡的观察力,在英国文学中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 ess of th e d’U rbervi ll es)就是以维塞克斯为背景的。
他在小说里通过较多含蓄而又富于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深层含义,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并唤起读者的情感[1]。
时下,国内外对《苔丝》的研究可谓方兴为艾,但着重于文中的意象的研究却不多见。
接下来,本文将从颜色和动物及其更细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物:自然之外的隐喻“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2]在外国文学中,意象的运用也比比皆是。
如哈代亦是重视塑造意象的,他诸多作品反复出现的一些意象有着特别的内涵。
比如“爱敦荒原”等。
1、鸟的意象分析在《苔丝》中,鸟的意象反映作者独特魅力的自然观。
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感受力。
满腔怒火喷向谁_约翰_邓恩_歌_主题解读
天下无一地 住着女人,忠实又美丽。 假如你真的找到,就让我晓知, 这样的朝圣还算甜蜜; 但你还是别说,反正我不会去, 尽管我们隔壁而居,随时相遇; 去 就将两三个人抛弃。
2 李正栓 译4
2 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 社,’((, 年版 4
’’ * +, -./, * /(0, & 1
!"#$
% & ’(()
!"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
对大自然的分裂的双重感受
—— — 评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
"吴 笛(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 纪的伟大作家,他不仅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杰出 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且也是二十世纪西 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 作为抒情诗人,哈代是一位善于寄情于 景,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心灵和情感世界密切契 合的“自然诗人”,自然意象在揭示主题、表 达复杂的思想情绪等方面,常常起着画龙点睛 的神奇效果。在哈代的独特的视野中,自然界 的一草一木都具有与人类共同的灵性和情感, 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他将自然 意象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独到的载体,正是这 些经过诗化的自然意象,构筑了繁富多彩的诗 人的宇宙和星空。 抒 情 诗 《 黑 暗 中 的 鸫 鸟 》 2 !"# $%&’()*+ !"&,-") , 正 是 这 样 的 一 首 出 色 的 “ 自 然 诗 篇”,也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象都是天主教意象。 他对自己的谴责被隐身化, 《 歌与短 被艺术化, 被巧妙地写进诗里。 在他的 歌集》 里有好多描写女人不忠与多变的意象, 并 《女人 显示了诗人对不忠与多变的谴责态度。 在 的忠贞 》 一诗中, 诗人把不忠、 多变的女人称作 疯子。 在同一首诗里, 诗人谴责女人多变, 后来 又控制自己不再谴责女人, 因为他说男人也不 忠也多变。 另外, 在他的神圣诗歌里, 诗人也向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
“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
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
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
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
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
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
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
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这种“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汉乐府民歌。
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作为全诗的起兴,以喻夫妇二人离别。
简析《黑暗中的鸫鸟》中鸟的意象
简析《黑暗中的鸫鸟》中鸟的意象作者:郭雷黄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英国作家哈代是一位善于描写自然的作家,本文将通过分析诗歌《黑暗中的鸫鸟》中鸟的意象,向读者展示哈代诗歌的自然观。
关键词:《黑暗中的鸫鸟》;现代诗歌;意象作者简介:郭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教授。
黄烨,女(1988-),民族:汉族,新疆北屯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1一、哈代诗歌的特点众所周知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最擅长的是小说写作,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思想深沉的诗人。
他的作品大多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曾创作过许多观点鲜明的哲理诗,本文将选取《黑暗中的鸫鸟》为例,展现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哈代的诗歌既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与浪漫派有着本质的差别。
从哈代的自然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
哈代从自然万物的悲剧性中探寻人类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他要展示的是人的命运比其他生物更加悲惨。
二、哈代诗歌中的意象解读诗歌应从意象入手。
意象作为诗歌语言的灵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与诗人要表达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也是读者解读诗作的突破口。
本文将着重分析《黑暗中的鸫鸟》中鸟的意象。
鸟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视为令人心情愉悦的精灵,是慰藉人心的天使,哈代笔下的鸟类一方面如此,而另一方面却是自然界苦难的承受者和人类苦难的缩影。
由此我们可见哈代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可以通过他的描述感受到他鲜明的双重自然馆。
读者即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可以看出他面对社会矛盾而显露出的“现代主义的创痛”。
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
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陶诗鸟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政治、官场的厌倦。
陶渊明一生曲折多变,东晋门阀士族社会的森严等级与他的情趣、追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日益贫困的家庭条件,备受冷落的社会地位,动乱矛盾的社会现实,与高洁纯朴的个人志趣,便是陶渊明追求自由生活的基础。
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尽管它发展到极端,具有明显的消极避世色彩。
陶诗中的鸟意象真实形象地把作者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饮酒》这组诗较为集中地代表了陶渊明的思想。
在这组诗中,作者多处使用鸟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矛盾、痛苦的思想与追求。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他把自己时隐时仕这般生活看作是失群之鸟,脱离了自由的鸟群,从早到晚孤独无依飞翔不止,甚至到了晚上连栖息的地点也变幻不定、悲声不绝。
终于,疲倦的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傲岸不屈的松树,松作为鸟的辅助意象此时此地与鸟相同,亦是孤独的。
孤松孤鸟正是陶潜本人久在樊笼孤苦无依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失去自由的痛苦心情。
与此相对应,作者也在《闲情赋》中以“鸟凄声以孤归"来表现形孤影只无所依托的悲哀。
在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陶渊明把自己入身仕途看作是鸟入笼中,随时都有不测之祸,因此,终日惶恐不安。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归园田居》之一中也视社会为网,认为自己入仕是"误人尘网”,一个“误”字把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把自己不愿“口腹自役”,“违己交病”的心情尽情宜泄了出来,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则真实吐露了满腔渴望,表现了依恋旧林、怀念故土及对自由安乐祥和之土的苦苦追求。
而此时能够脱离尘网冲出樊笼是多么不易。
当作者把鸟的自由与自己的不自由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便意识到自己并非真正的鱼鸟,鱼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而自己则终日奔波劳累却无可奈何,这时,一种惆怅愧怍之情便油然而生。
华兹华斯与雪莱诗歌中的意象“鸟”
华兹华斯与雪莱诗歌中的意象“鸟”在英国文学史上,19世纪最初30年是以WilliamWordsworth和Per cyBysshe Shelly等为代表的浪换主义诗人而著称的.与18世纪崇尚理性的启蒙主义作家相比,他们更注意人的精神及感情生活,而且全都有一种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常被拟人化的大自然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所有他们吟诵大自然的诗篇中,“鸟”的意象又占一个重要方面.“鸟”这个欢乐的精灵以种种不同的形象出现在这些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给我们无穷的美感.本文将通过华兹华斯和雪莱两位浪漫主义大师笔下“鸟”的不同意象来比较、分析他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感情及其形成的原因。
所谓意象Gmage)指对找们的感觉能起刺激作用的具体形象。
即用具体的画面、具体的形象来表示诗人在理智、情感方面的体会经验.意象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精隋,也是读者理解诗歌内涵的关健。
作为19世纪英语文学主流的自然主义,最早在华兹华斯的笔下反映出来.它体现为对一切永恒的自然理解的热爱;一种储存自然印象的习惯.诗人在其《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里阐述过其诗歌的创作原则,即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自发的流溢。
但是,具有某种价值的诗,并不是某种题材本身的产物,而是那种内在的敏感超越寻常的人经过长久的深思写成的作品。
因而他的创作方法在于不断积累自然印象,以便加以深思和完全吸收。
以后再把这类印象从灵魂的库存中取出.重新审视和欣赏。
基于此,诗人的许多诗篇都是回忆童年的见闻经历以及自然的壮丽景色在他青少年时期给他留下的强烈印象的。
《致杜鹃》(To the Cuc koo)就是其中一篇。
在这首短诗里,诗人回忆起儿时听到杜鹃的啼鸣,此时仰卧青草地回思遐想,似乎又回到了金色的童年时代,伴着神秘的鸟语再度踏人幻想境界.因而诗人的着力之处不在杜鹃,而在诗人听到杜鹃鸣叫时内心的感受。
一开始,诗人就对杜鹃的鸣叫发出疑问:O Cuckoo shall I call thee a Bird/Or but a WanderingVoice"wandening"突出了杜鹃作为飞禽的特性.而“飘忽不定”的不是杜鹃,而是其声音,从而使我们仿佛看到一只杜鹃在空中忽远、忽近、忽上、忽下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诗的第四节,诗人又进一步神化杜鹃道:No bird,but an invisible thing/A Voice,a mystery.这里,诗人把糅合在一起的视觉、听觉意象隐去使杜鹃化作无影的精魂,无形之声,具有一种朦胧美.到全诗的第六节,诗人又进一步将杜鹃这个无影的精魂升华为:And thou wert stil a hope, alove;/stil longed for, never Seen因而,诗人又把抽象意象“mystery”上升为感情的象征"A hope,a love".使杜鹃的形象升华到了最高境界。
对托马斯·哈代诗歌《黑暗中的鸫鸟》的解读
会 创 作 了具 有 深 刻 含 义 的 诗 歌 《 黑 暗 中 的 鸫 鸟 》T h e D a r k l i n g hr T u s h ) 。 这是一首集浪漫主义 、 现 代 主 义及 现 实主
、
作者及诗歌《 黑暗中的鸫鸟》
1 8 0年6 4 月2 日 。托 马 斯 ・ 哈 代 出 生 在 英 国 西 南 部 的 多
赛特郡 ~个没 落贵族家 中 , 他做 过几 年的建 筑师 , 建 筑 论 文 还 曾 获 得 英 国 皇 家 建 筑 学 会 奖 。 后来 于伦 敦 大 学 进 修 语 言学后 , 开始从 事诗歌和 小说 的创作 . 其 作 品 在 维 多 利 亚
鄂
州
大
学
学
报
2 0 1 5年 8月
Aug . 201 5
J o u r n a l o f E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对托马斯 ・ 哈代诗歌《 黑暗中的鸫鸟》 的解读
刘 俊 杰
( 周 口师范学院 , 河 南 周 口4 6 6 0 0 1 )
他 也 是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拥 有 读 者最 多 的作 家 之 一 。川
子 的 描 写 一 连 用 了 五 个 词  ̄a g e d ( 年老的 ) 、 f r a i l ( 虚 弱的 ) 、
g a u n t ( 枯瘦 的 ) 、 s m a l l ( 小的) 、 b l a s t — b e n t f l e d p l u me ( 羽 毛 被 风吹乱的 ) 。这 五 个 各 具 特 色 的 词 语 也 塑 造 出 一个 丰 满 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意 象 , 这 只 鸫 鸟如 同 当 时 被 资 本 主 义 压 迫 的 人们一样 , 孤单 、 饱受苦难 。 在 环 境 的 塑 造 上 , 幽灵 般 发 灰 的 寒 霜 ( F r o s t w a s s p e c t r e — g r a y ) 、 冬 的沉 渣 ( Wi n t e r ' s d r e g s ) 、 纠缠 的藤蔓 ( T h e t a n g l e d b i n e — s t e ms ) 、 断 了 的琴 弦 ( s t r i n g s o f b r o k e n l y r e s ) 、 斜 卧的世纪 尸体 ( T h e C e n t u r y ' s c o r p s e o u t l e a n t ) 、 阴 沉 的 苍
鸟的意象
鸟的意象鸿鹄:理想、追求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凤凰与鸱鹗: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凤凰与鸱鹗常常被组合在同一个语言情境中,而其寓意却一正一反,完全相左.凤凰象征着神圣、高洁、美善、君子、祥瑞,鸱鹗象征着凡俗、卑污、丑恶、小人、凶灾.这对矛盾意象,充分体现了古人尊凤贬鹗、好凤恶鹗的民俗心态,也体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普遍心理模式。
在外国文学中,以哈代作品为例:哈代的作品中,鸟的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
哈代作品中的鸟的意象反映了该作者悲观主义的自然观,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的感受力,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而且是大自然苦难的承受者。
哈代还通过鸟的意象反映了悲观主义的命运观,鸟的意象被看成人类悲剧命运的缩影,同时,鸟的意象具有象征寓意,类似于柯尔律治笔下的信天翁,具有神奇的魔力。
鸟的贡献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
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
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
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
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
鸟的意象
鸟的意象鸿鹄:理想、追求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凤凰与鸱鹗: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凤凰与鸱鹗常常被组合在同一个语言情境中,而其寓意却一正一反,完全相左.凤凰象征着神圣、高洁、美善、君子、祥瑞,鸱鹗象征着凡俗、卑污、丑恶、小人、凶灾.这对矛盾意象,充分体现了古人尊凤贬鹗、好凤恶鹗的民俗心态,也体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普遍心理模式。
在外国文学中,以哈代作品为例:哈代的作品中,鸟的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
哈代作品中的鸟的意象反映了该作者悲观主义的自然观,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的感受力,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而且是大自然苦难的承受者。
哈代还通过鸟的意象反映了悲观主义的命运观,鸟的意象被看成人类悲剧命运的缩影,同时,鸟的意象具有象征寓意,类似于柯尔律治笔下的信天翁,具有神奇的魔力。
鸟的贡献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
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
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
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
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
鸟 意象
《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以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起兴,隐喻女子嫁到 夫家后主持家务,即为正妻家庭中的地位。末章以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起兴,隐喻诸侯媵妾众多,按 周朝的礼制,诸侯可一娶九女,皆正妻之同胞或同 姓姐妹。 《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 因成事,天性然也。”鸠居鹊巢隐喻女子出嫁到夫 家,鸠是不会筑巢的,总以鹊巢为窝,鸟之窝犹人 之家。在私有制宗法社会里,女子出嫁才有家。这 种比喻贴切又生动 。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 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满庭芳》);或 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 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 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 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 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 黄子孙的血液中。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 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 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 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 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
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 薄情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 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
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 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 《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 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 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 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 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所以鸿雁用来表示乡 思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 《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 嘏《长安秋望》)
《苔丝》中鸟的意象探析
《苔丝》中鸟的意象探析作者:李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鸟的意象在小说《苔丝》中反复出现,鸟与主人公的心情、命运息息相关,鸟是苔丝的象征,甚至苔丝就是一只鸟儿,本文以鸟的意象为切入点,探寻哈代笔下对生的执着追求与对死亡的凄美接受。
关键词:鸟;意象;生的追求;死的凄美作者简介:李宁,女(1982-),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1一直以来,哈代被命名为悲观主义者,也许因为其作品以死亡来结局,但如果死亡也只是一个过程的环节,如同出生一般的话,我们不仅会说作者只是写了一些客观的事实罢了,事实上哈代的作品充满了生的信念和死的凄美。
本文仅以《苔丝》中,鸟的意象为例,探寻哈代笔下对生的执着追求与对死亡的凄美接受。
鸟的意象在小说《苔丝》中反复出现,而此时的鸟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那种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羽翼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的鸟与主人公的心情、命运息息相关。
当苔丝开心时,“树木仍旧象以前一样地青绿,鸟声仍旧象以前一样地清脆,太阳仍旧象以前一样地辉煌”。
当苔丝陷入绝望时,“唯有一只嗓音粗哑的芦雀,从河边的树丛中,用悲哀、板滞的声音对她表示问候,那声音好像是断了交的故友似的”,苔丝甚至悟出“凡是有鸟儿歌唱的地方,总是有毒蛇咝咝地叫”。
有限的自由当苔丝在德伯家看养家禽时,她吃惊的发现,德伯夫人的宠物时不时地要放出来自由活动。
这时我们不禁要发问,鸟难道真的是希望与自由的化身吗,或许仅是我们的一种幻想吧。
德伯夫人的鸟会在室内留下点点白斑,这必定要有人打扫,会是谁来打扫呢?这人也许就是苔丝吧。
鸟儿的自由,留给了苔丝打扫的辛劳,那么亚雷对苔丝身体的自由,又给苔丝带来了什么呢?一物种的自由,必使他一物种蒙受苦难!生的信念当老马死后,苔丝觉得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有义务承担家庭的负担;他认识到老马的价值,也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和谐静美的人生归处——解读哈代诗歌《身后》中的意象张力
和谐静美的人生归处——解读哈代诗歌《身后》中的意象张力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元素,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英国社会的问题。
他的诗歌也不例外,其中一首著名的诗歌《身后》描绘了一个和谐静美的人生归处,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永恒的思考。
诗歌《身后》通过描写一个宁静的人生归处来呼应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然元素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例如,诗中描绘了“白石”、“绿草”、“低矮的树木”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都具有和谐、平静的特点,与诗人对于一个安宁的归处的愿望相呼应。
这种和谐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安慰和舒适的感觉,与喧嚣繁忙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诗歌中,诗人使用了“身后”这个形象来代表人生的归处。
这个意象既可以被理解为死后的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离开尘世、远离世俗纷扰的安静之地。
诗人通过使用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于永恒、超越尘世的渴望。
在这个“身后”,没有痛苦、没有争斗、没有烦恼,只有和谐、宁静和美丽。
诗人将这个归处描述得如此美好,使人不禁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思。
此外,诗歌中还出现了一些暗示性的意象,例如“弯曲的月亮”和“疲惫的太阳”。
这些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疲惫的现实。
诗人通过运用这些意象,传达了对于逝去岁月和暮年的思考和感叹。
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中的意象张力不仅仅是表现了对于和谐静美归处的渴望,还包含了对于人生的回顾和思考。
总的来说,哈代诗歌《身后》通过运用自然意象和暗示性意象,呈现了一个和谐静美的人生归处。
诗人通过这种意象张力,传达了对于生命、自然和永恒的思考,使读者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深思。
这一诗歌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展现了哈代独特而深邃的诗歌才华。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作者:郭雷熊毓红秦燕飞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名诗“暗处的鸫鸟”创作于世纪之交, 正值1900年。
表面上,整首诗营造着悲观的氛围,只在最后残留一丝希望的气息。
然而,诗歌的基调直到结尾处仍雾里看花。
本文旨在探讨这首诗的意象,感受诗人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惆怅。
关键词:哈代;鸫鸟;意象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50-01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作为诗人也许不如他作为小说家那么知名。
然而随着人们对哈代研究的深入,“人们才普遍承认,哈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至少他作为诗人像作为小说家一样伟大。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妻子的缅怀、对少女的留恋、对动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未来的憧憬、对宇宙的思考等。
《黑暗中的鸫鸟》是哈代众多以自然为主题的诗作中难得的一篇佳作。
写于19世纪的最后一天,通过对冬日黄昏一片荒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心中深处的悲观情绪,但是对黄昏中画眉的刻画却暗示了希望之所在。
诗歌作为一门审美情感具像形态的艺术,是“将审美情感物化为诗的意象,然后依着诗人情感活动的脉络、轨迹富有个性的组成意象,以意象结构显现感情结构 ,传达情感”,所以意象是诗歌内在构造的基本元素。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了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希望,创造了这样几个意象:寒霜(Frost)、冬日(Winter)、藤蔓(bine-stems)、陆地(land)、天穹(canopy)、风(wind)、鸫鸟(thrush)。
通过这几个原本日常所见的平常意象诉诸于读者的感官,调动读者的想像。
诗歌一开始,向读者推出了一组凄清惨淡的镜头:寒霜幽灵般的降临大地(frost was spectre-gra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冬天的乏味好比是咖啡壶底的渣滓(Winter’s dregs)(视觉意象);白日则像一个忙碌的妇人眼神倦怠(the weakening eye of day)(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藤蔓纠缠在一起像断弦一团(likrings of broken lyres)(视觉意象),徒增伤感;万籁俱静,不见人影。
托马斯·哈代小说之自然意象解读
渤海大学学报二○一四年第三期意象是鉴赏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审美单元。
哈代认为意象应该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作者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淘洗与筛选,目的是符合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作者应把人格和情趣渗入到意象中,化合与点燃激情。
因此,“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
哈代的“威克塞斯”小说重点描摹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古色古香的英国乡村生活。
他信手拈来,把极具个性色彩的自然意象融入小说,使作品呈现深刻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增加了叙事过程的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
这些贯穿小说始终的自然意象,迷人而富有意蕴,为小说平添风情。
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哈代小说中的自然意象,可归纳为两大类:天文意象和生物意象。
一、神秘的天文意象天文意象统指宇宙空间内的日月星辰和风雨云雾等自然意象。
哈代笔下的天文意象深邃奇谲,凸显浩瀚宇宙的神秘,并往往对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太阳太阳普照万物,传统文化内涵是温暖和包容。
哈代巧妙捕捉太阳的神韵,赋予太阳“人”的特征,使太阳具有不同表情和寓意:或冷漠,或偏颇,或丑恶,或危险。
《德伯家的苔丝》中,不谙世故的苔丝被亚雷诱奸,凄惨地踯躅在回家的路上。
哈代摈弃了太阳积极的象征意义,把太阳描绘成冷漠无情的势力小“人”:(太阳的)“清冷凄凉,偷眼窥人,只使人看着刺眼,不使人觉得身上发暖。
”[2]苔丝凄凉无助,本应予人温暖抚慰的太阳的光线却清冷刺眼,如世间的凡夫俗子,漠视弱女所受的蹂躏。
她觉得西下的太阳“丑恶,好像是天上一大块红肿的伤口。
”[2](164)太阳似乎提醒着她:走到哪里,她都无法摆脱世俗的歧视;而资产阶级邪恶势力的代表,亚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流氓行为受到一丝责难。
在这充满剥削和偏见的蛮横无理的社会里,受害者苔丝的命运注定充满悲剧色彩。
文章结尾,苔丝在悬石神庙(祭奠太阳神的遗址)被警察拘捕时,———巍峨的石柱迎接朝阳的蓬勃景观与苔丝的凄惨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曙光是生存和希望的象征,而苔丝将走向刑场。
古诗中黄鸟意象浅析
古诗中黄鸟意象浅析黄鸟又名黄莺、黄鹂、仓庚等等,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普通候鸟,春季遍布我国南北各地的平原和丘陵间,因其羽色华美,歌鸣悦耳,早在《诗经》中已有多处提及:“交交黄鸟,止于棘。
” (《诗经 ?秦风 ?黄鸟》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 ?豳风 ?七月》 )由此可知黄鸟为文人们所注意由来已久,就象“孤雁哀鸣”“杜鹃啼血” 一样,“黄鸟”这一物象也几乎成了历代诗人的案头意象,特别是唐乃至以后的文人们更是凭藉对“黄鸟” 意象的巧妙运用和安排,出色地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心态。
一、借“黄鸟”抒颂春、伤春、惜春之情黄鸟是春天的信灵,它的到来不但为春天的大自然新增了无限的活力,更成为文人们呕歌春天、寄予美好心情的物象。
这类诗作往往洋溢着清新、明快的基调,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黄鹂、翠柳、自鹭、青天等意象群,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一幅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蝴蝶嬉戏起舞,春莺“恰恰”欢唱,烘托了花的鲜艳芬芳,整首诗让人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享受到春光给予的无穷美感,最后恰恰在动听的莺歌声中“淡出”,更显春意缠绵,令人恋恋不舍。
再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莺声婉转,百花盛开,一幅“柳浪闻莺”的西湖春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李东阳《黄莺》:“柳花如雪满春城,始听东风第一声。
”等等,都给人一种倘不是莺声出于幽谷,恐怕谁都不会觉到春已来临的感受。
“最好音声最好听金羽修眉黑染翎。
” (梅尧臣《黄莺》)貌美音好的黄鸟自然成了诗人寓于颂春的歌手。
晨光熹微,黄莺歌啭,似音乐令人神往,南宋文人田锡的《晓莺赋》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颂春之歌,“莺歌”也因此成为宫廷文学中渲染气氛,感恩颂德的对象:“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然而,年华如水,瞬时即逝,那种惜春叹老的无奈似乎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
飞往心路的精灵——从陶诗“鸟”意象看诗人的生命价值取向
飞往心路的精灵——从陶诗“鸟”意象看诗人的生命价值取向何霜;唐祖敏【摘要】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逸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陶渊明;"鸟"意象;生命价值取向【作者】何霜;唐祖敏【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诗歌意象一般都含有丰富而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出诗人独树一帜的精神和品格,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倾向。
据陶学研究者粗略统计,在陶渊明120余首诗中,含有“鸟”意象的作品有30多首。
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作品中形象独特、意蕴深厚的“鸟”意象反映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充分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清晰地勾勒出诗人一生从猛志出仕到官场困惑,再到最后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
本文拟对陶渊明诗歌中丰富众多的“鸟”意象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并辨析诗人人生历程中的生命价值取向。
一“猛志逸四海”之高鸟作为陶渊明少年时代生命的艺术载体,高鸟意象饱含着诗人年少时的理想与信念,展现了一个猛志出仕和大济苍生的抒情主人公的伟岸形象。
(一)“猛志逸四海”之理想及其成因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就充满了大济苍生的理想,这种“猛志逸四海”之理想的形成源于家族历史和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六朝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门阀制度的实施。
在门阀制度下,世族垄断了官场,出身寒微的士子很难跻身仕途、平步青云。
对托马斯·哈代诗歌《黑暗中的鸫鸟》的解读
一
个 老 人倚 门 沉 思 观 望 , 思 考 着 即 将 到来 的 世 纪 里 人 们 未
知的前途 , 对 人 们 的 苦 难 生 活 满 怀 同情 。 但 也 就 是 在 这 凄 冷 的夜 里 , 一直瘦弱 、 老衰 的鸫 鸟却 唱 出 了幸 福 希 望 。诗 人
穷的人们一样瘦弱老衰 , 但 是 在 新 世 纪 的 前 夜 却 发 出 了 欢
言 要 求 很 高 的 写作 形 式 。语 言 凝 练 , 寥寥数笔 , 就 能 勾 画 出
一
快 的吟唱 , 它 不理会环 境的 恶劣 , 不 因环 境 影 响 自 己 的 心 情。 勇敢 地 唱 出 对 未 来 的 希 望 , 这 只 鸫 鸟 是 大 自然 的 精 灵 , 我 们 只 能 知 道 它 唱 着 的 是 欢 快 的 曲调 , 但 是 那 种 幸 福 希 望 只 能 为 它所 知 , 不 能 为 我 们所 晓 。[ 4 1 尽 管 不 知道 未 来 究竟 会
穹( t l l e c l o u d y c a n o p y ) 等词语生动展现了环境的萧条 , 也 暗 指旧世纪 的现状 , 即将 毁灭 时的一 片凌乱 . 工 业 革 命 之 后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4 — 2 5 作者简介 :刘俊杰( 1 9 8 0 - ) , 女, 河 南巩义人 , 讲师, 硕士 , 研 究暗中 的鸫鸟) ( T h e D a r k l i n g hr T as h ) 是他最 具影响力
的代表作之一 , 在 这 首 诗歌 里 他 通 过 鸫 鸟 这 一 文 学 形 象 抒
发 了 自 己的 感 情 ,批 判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资 本 家 的 丑 恶 嘴 脸 , 表达了对资本主 义的厌恶和憎恨 , 通 过 犀 利 而 富 有 内 涵 的 语言来影射社会现 状 , 但 同 时 又 在 新 世 纪 来 临 之 际 表达 对 新 生 活 的希 望和 向往 。
鸟啼劳伦斯阅读答案
篇一:鸟啼劳伦斯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鸟啼[英] 劳伦斯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的清越的声音,使人惊讶。
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
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早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
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沉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
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
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
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
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
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
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
世界不能选择。
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
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藤, 当常春藤 试 图附着在 梧桐树 上 时 , 后者 宁愿脱 掉
给人 以慰藉和启 迪 , 雪莱 的《 风颂 》 , 在 西 中 自然是人 类 理 想 的精 神 家 园 。 哈代 在 《 塞 克 斯 高 地 》 esx 威 s e
H i t 中, e hs 描写了他在低地 城市遭受 的误 解和攻击 和高 g ) 地乡村得 到的安慰:威塞克斯 有些 高地 , “ 好像 被仁 慈的 妙手所制作 ,供人思考 、 / 梦想 、 渴望 。 我觉得这是我 生前 的所在之地, 和死后 的归宿。” 诗人站在威赛克斯高 地上
鸟是哈代小说 和诗歌 中频繁 出现 的形象 。 哈代一 向
关 注动 物, 其是 鸟类 , 尤 在一 次冬 日散 步 时, 哈代 的父亲
凝 神 眺望 时 ,他 的整个 生命都 从 自我狭 窄的天 地 中涌
[ 作者简介 ]桂宏军 , , 男 武汉工业学 院外语系讲师 , 研究方 向为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 湖北武汉 ,3 0 3 o 4 0 2
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8月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aug2010历经沧桑呼唤和谐论托马斯哈代自然诗中的鸟的意象桂宏军摘要在哈代的近千首诗歌中鸟的意象出现了70多次作为一个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充满了感情和眷恋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对鸟的意象赋予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哈代笔下的鸟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鸟它们少了一份幻想更多的是现实和沉重这些鸟或者受到人类摧残或者孤独迷茫或者在一片萧杀中高歌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沉重但它们并不是绝望之鸟
义 的生机 和梦幻 , 多的是萧瑟 和残酷 , 在林 中》 I 更 在《 ( n
t od , 人感 到 城市 的压抑 , h w o )诗 e 到林 中寻找 解脱 和抚 慰, 但看 到 的只是 自然界 中冷酷无 情 的生存 竞争 , 中 林 片荆 棘 恶臭 和腐 朽 ; 《 子常 春藤 》I f 中 , 在 妻 ( v e 常 v Wi ) 春藤 伸出胳膊 向山毛榉示 爱 后者却 试图用毒 汁毒 害常
[ 目 项 基金 ]本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 2 1 年度人文社科项 目“ 00 论哈代诗歌 中的和谐观” 的部分成果 , 立项号 :0009 2 1q6。
2 5
历经 沧桑 , 唤和谐—— 论 托 马斯 ・ 呼 哈代 自然诗 中的鸟 的意象
文 史博 览( 论 ) 理
21 0 0年 8月 C l r n s r i o ( h o ) ut eA dHi oyV s n T er u t i y A g2 1 u .0 0
历 经沧桑 , 唤和谐 呼
论托马斯 ・ 哈代 自然诗 中的鸟的意象
桂 宏 军
[ 摘
要] 在哈代 的近 千首诗歌 中, 鸟的意象 出现 了 7 0多次, 作为一 个对 大 自然和 乡村 生活充满 了感情和 眷恋的现 实主 义作
一
百 多首 , 他深 入地 观察 自然 , 图从 自然 的变化 中找 试
出生活的真谛 。哈代 的 自然 诗不是 为了 自然而写 自然 , 而是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关 注 的表现 。凋谢 的花朵 、 荒凉 的冬 日、苍 莽的天穹 ,笼 中的 囚鸟, 被刺 瞎的鸟儿 的歌
唱 , 是人类 生存状况 的隐喻 。哈代从 自然 万物 的悲剧 都 性 中看到了人类 的悲剧命运 , 他是 要通过对 自然 的探讨 来 揭示人类 的生存 困境 , 呼唤人类社会 的和谐 。 哈代诗 中的 自然 与浪 漫主 义诗 中的 自然 诗既 有相 似 之处又有本 质 区别 , 在华 兹华 斯 的《 丁登寺 》 , 中 自然
人类社会 和 自然界 , 哈代笔下 的 自然大 多没有 了浪漫 主
哈代在英 国诗歌发展 史上起着 承前启 后 的桥 梁作用 , 不 少评论家将其视为 “ 现代诗 歌的开创者之一 ”z, 国著 [- 英
名诗人 菲力普 ・ 金甚至 认为 哈代是 2 拉 0世纪 超过 艾略 特和叶芝 的诗 。在 哈代 的九百 多首诗 中 , 自然 诗 占
家, 哈代对 鸟的意 象赋 予 了丰 富的思想感情 内涵 , 代笔下的鸟不 同于浪 漫主 义诗歌 中的鸟 , 哈 它们少 了一份幻想 , 多的是现 实和 更 沉重 , 这些鸟或 者受到人 类摧 残 , 或者孤独迷 茫, 或者在 一片萧杀 中高歌 , 承载着历 史的沧桑和现 实的沉 重 , 它们 并不是绝 望之 但 鸟。哈代 笔下的鸟是人类社会和人与 自然不和谐生存状态的隐喻 , 同时也表达 了哈 代追求整体和谐 的生态理 想。 [ 关键词 ] 哈代 ; 自然诗 ; 和谐 鸟; 中图分类号 : 0 . I 62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8 0 2 — 3 17— 63 2 1 0— 0 5 0
托 马斯 ・ 哈代 不仅是才华 横溢 的小说 家 ,而且是 思 想 深沉 பைடு நூலகம்诗人 , 以写诗 开 始文学 生 涯, 生命 的最后 他 在 3 0年致力 于诗 歌创作 , 哈代 一生对 诗有 着特殊 的感情 , 认 为是 “ 有富有想象力 和感情 的文学 的精华 所在 ”[] 所 , 1
出 , 自然 吸入 自我之 中 , 把 又消 融于 自然 中 , 如此纯洁 在
树皮 , 也不 愿让 常青藤 缠身 , 当桉 树接受 了常 青藤 的爱 时, 常青藤却 用 “ 绿爪 ” 缠死 了桉树并 与之 同归 于尽 , 诗
人用 拟人 的一人 称说 明此种 现象在 自然界 和人类 社会
中同时存在 , 常春藤 的失败 的甚 至毁灭性 的爱 情隐喻着
人类 灾难性 的和毁灭 性的不和谐和 冲突。
的 自然 中 , 诗人 觉得 自己似 乎 回归 了生前所 在 , 似乎 又
来到逝后 的归 所 , 脱 了人 生羁 绊 , 解 与大 自然 和谐 地融 为一体 。在华兹 华斯 的《 西组诗)Lc om ) 露 西 露 ) uyPe s ( 中, 死 后 回归 于 自然, 转化成一 株不 为人注 意的紫 罗兰。在 哈代 的《 转化 ) t nf mao ) , ) r s r t n 中 人们 死后 也转 化成 植 (a o i 物 :红 光满 面的生命 , “ 现在化成 了绿 色的嫩枝 。” 但是 哈代 毕竟是现实 主义的作家 , 于宗法制农 业 处 社会 到 自由资本 主义转 型期 的英 国农村 的严酷 现实 和 达尔 文 的生 存竞 争理论 使 哈代 以一 种冷 峻的 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