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集体备课(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A.水在0℃﹣4℃之间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4.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 B.b点 C.c点 D.d点5.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6.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8.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玫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9.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A.比实物密度大 B.比实物密度小 C.与实物密度相等 D.与实物密度相近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二、填空题1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川广安浓溪初中陈晨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1.4平均速度(导学案)
天星乡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邹井华执教人时间教导处审批§1.4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2.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纪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学习重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2.理解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回顾】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明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知识引入】:由“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时: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理量。
4 .测量路程需要,测量时间需要。
5. 测量平均速度步骤。
(二)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3.分析实验:1.比较小车在两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吗?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当堂检测】: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
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2.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步骤。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一章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导入: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5.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B、月亮躲进云里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1.4速度的测量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速度的测量新旧衔接1.高速公路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方式。
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区间测速”路段的标志(如图)。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区间测速”的基本原理为。
(第1题)2.你一定听说过也许还见到过“倒车雷达”,它测距的工作原理是。
(第2题)预学新知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1.原理:。
2.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3.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和金属片(挡板)。
4.实验中小车做直线运动。
素养目标1.(重点)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秒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v=st2.(难点)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明确目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堂任务1设计实验1.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依据公式,测量出物体运动的和通过这段路程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和金属片(挡板),装置如图。
(1)木块的作用是与长木板组成斜面,使小车能够沿斜面。
(2)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停止运动,方便测量。
3.需要测量出:①全程的平均速度;②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①应注意使斜面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否则小车可能运动不到斜面底端;斜面的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小车可能会快速运动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②小车应从斜面顶端由(填“运动”或“静止”)释放。
③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填“保持不变”或“多次改变”)。
④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若起点从车头测量,则终点应测量到。
课堂任务2进行实验1.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1)如图甲,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请在图中用“↔”标明小车由斜面顶端到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用刻度尺测量出s1。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上好课】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教师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 了解用位置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用位置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一定要有一位估读值。
2. 使用停表:第一次按动“按钮”——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3.停表的读数:示数=小表盘示数(min)+大表盘示数(s)。
若小表盘分针不过半,按照0~30 s读数;若小表盘分针过半,按照0~60 s读数。
4.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st;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停表。
【合作探究】探究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想想议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1.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v=s t(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等。
(4)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想一想,你能说出各个器材的作用吗?进行讨论,并完成填空。
(5)实验器材的作用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下滑。
②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会放”、“会读”、“会记”。
③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会读停表的示数:示数=小表盘示数(min )+大表盘示数(s ),根据小表盘分针是否过半加30s 。
④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注意事项:想一想,搭建斜面时,斜面的坡度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为什么?①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1-4-1测量平均速度
普育学校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编号:§1.4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金属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的的数据填入表一中。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端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7)由S 3=S 1-S 2,t 3=t 1-t 2,,计算出平均速度V 3。
(8)整理实验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五、数据记录: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 ·s -1)S 1= t 1=V 1=S2= t2= V2=S3= t3= V3=六、实验评估:1.通过计算,发现V2 V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这说明,小车下滑的速度逐渐(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实验过程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小都可以”),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
3.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尾,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如果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测量结果将产生。
【巩固练习】1.(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C.8cm/s D.7cm/s2.(2011•南昌)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 26时间t/s 4平均速度v/(cm/s)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目标知识点: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二、思考讨论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三、自主学习、挑战自我1、实验目的:练习用和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3、了解实验仪器:(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4、实验器材: 、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5、数据记录6、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求得的v 1、v 2是否相等? ,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 这段路程或在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米/秒,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米/秒,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7、 请同学们计算出实验中下半段路程:S 3=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 3=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8、计算232v v = ,将结果与v 1对比,二者是否相等?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辽宁省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初中校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4测量平均速度
主备人:孟祥瑞上课日期:授课人: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能联系实际运用速度公式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平均速度较深入的理解。
【学习重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准确的测量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复习与讨论】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___________,其中v代表什么_______,s代表什么_______,t代表什么_______.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当堂检测】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_________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cm,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3. 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2.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秒表、计时器、交通工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校车等)的运动,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平均速度。
2. 讲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解释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为v=s/t。
3. 示范测量物体路程和时间:使用米尺和秒表测量教具(如小车)的路程和时间,展示计算平均速度的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速度。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v=s/t2. 测量物体路程和时间的步骤:a. 使用米尺测量路程b. 使用秒表测量时间c. 计算平均速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为2000米,时间为10分钟(600秒)。
答案:v=2000m/600s≈3.33m/s2. 题目:计算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为500公里,时间为3小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导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二、课堂导学自学教材23页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D.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课后练习】1、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同步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要 点 讲 解要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 原理:v =st。
2. 实验仪器:刻度尺,停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等。
3.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经过的路程s ,用停表测量小车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则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st。
4. 实验结论:通过分析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下半段以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看出小车沿斜坡滑下的速度是变化的,小车在滑下的过程中越来越快。
5. 实验注意事项:(1)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容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2)该实验中,测量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这两次实验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经典例题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__。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 。
(3)小车从位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________s 。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解析:(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v =st 。
(2)由图中刻度尺可以看出:小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通过的距离是90.0cm 。
(3)小车在位置甲时的时间为00:05:04,到位置乙时的时间为00:05:06,因此所用时间为2s 。
(4)小车由甲至乙路程为s 甲乙=26.0cm ,时间为t 甲乙=2s ,故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 甲乙=s 甲乙t 甲乙=26.0cm2s=13cm/s =0.13m/s ;小车由乙至丙路程为s 乙丙=64.0cm ,时间为t 乙丙=4s ,故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 乙丙=s 乙丙t 乙丙=64.0cm4s =16cm/s =0.16m/s ;小车由甲至丙路程为s 甲丙=90.0cm ,时间为t 甲丙=6s ,故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 甲丙=s 甲丙t 甲丙=90.0cm6s =15cm/s =0.15m/s 。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s1 s2
t1 t2
v 1 v2
6.利用你所测出的数据,如何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路程、下半程 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大码?请 比较这三个速度的大小?
金 属 片
s
图7
二、课堂练习 1.小明在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 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1 2 3 【收获与反思】 路程 S1=75 cm S2=75 cm S3=75 cm 运动时间 t1=2.6s t2=2.5s t3=2.4s v=______ cm/s 平均速度 V1= V2=_____ cm/s cm/s
科目
八年级物理 教研组 理化生 备课人 八年级物理组 课 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学 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 s 习 据公式 v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目 t 标 2.能写出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阅读课本 23 页 1.实验原理(实验依据的公式) :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 3.实验中用 4.实验步骤(23 页) 5.实验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和 测量路程,用 。 测量时间。
V3=______ c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速度概念,并能够清楚区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2.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并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2.教具:速度计、计时器、测量距离的器材。
3.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主题(5分钟)在开始本节课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即什么是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
然后,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速度的注意。
步骤二:讲解概念(10分钟)1.通过板书或PPT,引领学生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区分。
–瞬时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速度的瞬时变化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总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除以总时间。
2.以示例和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速度公式。
步骤三:实验操作(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要求:用速度计测量相同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
3.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步骤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影响因素,例如距离、时间、速度计的精确度等。
步骤五:概念巩固(10分钟)利用课堂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概念巩固和运算能力的训练。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的速度,并加以分析解释。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实时评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1-人教版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
教学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要测量全程、上半程、下半程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尤其是下板城的路程和时间不是从中间点由静止下滑测量的,而是用的总路程减去上半程路程和总时间减去上半程的时间。
难点分析
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做的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用到第一节课的停表和刻度尺使用的知识,还要用到平均速度的计算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学生实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
一、调整斜面的倾角,使斜面保持较小合适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二、在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正式测量,确保时间测量的准确性。
三、测量运动路程为车头到车头或者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四、每次实验时让小车都是从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
五、小车下滑是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教学方法
填写示例
1.通过模型直观演示小车下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通过讲授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个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班有住到84大坡上的吧。那么我们骑车上学来的时候自行车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或者匀速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现在去感受一下呢?当然不行,那么今天老师就用一个模型来代替大坡下来的自行车,而且还要测出它的平均速度。
小结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初中物理新课标四个测定性实验之一,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中的小组合作实验,因此一定要知道实验的注意事项,本节课通过模型和讲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习题练习巩固了知识点。
2014新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 s1,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 t1;上半段的长是 s2,运动的时间是 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运动的时间 t3=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 =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v3= ;下半段路程 .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1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通过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到 E 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3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 .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 平均速度 vAC 偏 (填“大、小” ) 。
姓名:
编号: 8
6.数据记录: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s2= s3=
t 1= t 2= t 3=
7.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的
v1=
v2= v3=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 和 段平均速 有关。
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课后训练提升:
1.在测量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 路程为 ,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 2.5s ,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已知铜密度为8.9×103kg/m3,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A.20g B.10g C.16g D.8g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3.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是一种电磁波D.白光是单色光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6.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现象B.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二、填空题11.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北方户外自来水管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如图所示,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城内放透镜甲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放透镜乙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可判断透镜1是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1.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绘制表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我们要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激流勇进的视频,学生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顺势提出: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部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实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实验原理是v =s t。
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要使用停表前应观察什么?教师点拨: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停表的最小刻度是0.1 s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教师提问: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分段。
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并根据要测量的数据讨论交流如何绘制实验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6. 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右运动,乙船一定静止
B.甲船向左运动,乙船一定运动
C.甲船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D.甲船向左运动,乙船可能运动
7. A、B、C 三人各乘一部电梯,A看见楼房在上升,B看见A上升,A看见
C静止不动,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A上升
B. B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
C. B下降,但比A下降得慢
D. C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
8.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
A. 正在向北骑
B. 正在向南骑
C. 正在向东骑
D. 正在向西骑
9. 毛主席诗词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所指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天上的云彩
D. 月亮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
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在车中测试汽车的速度,用手
表测出汽车从路程牌62km到63km的时间是33s,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