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角色
月是故乡明古诗解析
月是故乡明古诗解析月是故乡明,这是张九龄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在中国古诗词中广为流传。
这句话中“月”字的意义十分深刻,因此也引起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月”在古代中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象征符号,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普遍的象征意义。
月亮不仅是一种天体物质,更是以它作为形象,涵盖了中国文化中的许多道德、精神和意识形态上的概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一般代表着女性、爱情、离别等等,在此基础上,“月”又承担起了一种恒定的象征符号的角色,被广泛运用在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中。
其次,“故乡”和“明”这两个词也带有很深的古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故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承载着人们的乡愁、思乡、情感和文化。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我们这些游子来说,故乡是一份牵挂和记忆。
而“明”,这个词在唐代古诗中也是经常使用的,它可以代表良好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表明一个人、一个地方都是清晰、明澈和正面的。
最后,张九龄这一句“月是故乡明”还有一层意义,它是在表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
月亮在古时候就存在着,张九龄的故乡曾经也存在,这种共通的具象化符号,让他在时间的力量面前保持了距离感的稳固。
人们从月亮的光芒中看到故乡的历史和文化,从内心找到回归和融合的方式。
总之,这句古诗中的“月是故乡明”,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元素的意义和符号所涉及的主题。
月亮在古代的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故乡”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句诗语的深邃和韵味,使得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
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多情的月亮——唐诗宋词“月亮”意象的解读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
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思乡情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的放旷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本文试解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唐诗宋词的“月亮”意象,以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灵律动。
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轻柔洒落于松林的幽径;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过山溪的卧石。
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则是其中的主体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
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禅林”《酬张少府》,结合王维的这些诗句看,“明月”、“清泉”暗含空洁灵动之意,成了诗人追寻隐逸生活和佛学境界的物化形式。
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他时而上天揽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时而寄愁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时而邀月同饮(“月光常照金樽里”),时而赊借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且就洞庭赊月色”)……最常见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门泛舟》)。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古诗中的月800字作文
古诗中的月年级:初一字数:800字体裁:散文“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
”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
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
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
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
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
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
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
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诗词中,月亮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意象。
月亮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感性体验和对人生的哲思,同时也寄托着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表达。
月亮象征诗人对自然的感性体验,表现出的美感和神秘感。
诗人们在赞美月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
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一种美的体验,也代表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在诗词中也是爱情的象征。
月亮的圆满和光辉,象征着爱情的完美和辉煌。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更上一层楼”指的是诗人与爱人心灵的交汇,达到了更高一层次的境界。
另外,月亮还寄托着对友情和家国的表达。
明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就有“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多情自古伤离别。
”这里的月亮代表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也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和牵挂。
综上所述,月亮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丰富,不仅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感性体验,也体现了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表达。
月亮成为了诗人们不可或缺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 1 -。
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
古人笔下的月亮,常常被赋予雅致的称谓,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作为天体中的一部分,以其静谧的美感和神秘的意蕴,成为了古代诗人笔下最喜爱描绘的对象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来一窥古人对月亮的美好赞美。
一、明月1. "清辉一轮出海波,古木阴阴夜色多"(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将进酒》)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4.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院萤飞露不滴"(贺知章《登鹳雀楼》)5. "静态水明月,移舟泛芙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二、皓月1. "皓魄传清辉,遂令夜发光"(佚名《间关词》)2. "皓臆欲人意,思君不见君"(林逋《酬娄秀才见宿》)3. "闻道黄龙战,心悲日月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皓姿婵娟,清风生瑞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贺《古别离》)三、明皎1. "明皎孤魄何婆娑"(杜甫《赠卫八处士》)2. "湖天明皎镜"(郑板桥《题西湖白堤》)3. "明皎浮沉各异势"(王安石《泊船瓜洲》)4. "皎洁辉光夜皆明"(韦应物《滁州西涧》)5. "明遇适逢青草晚,吾铭漫照白云中"(刘禹锡《陪谢十二著吉诗》)以上为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的一部分,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文学艺术的高超驾驭能力。
这些雅称诗句以其精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清辉凝碧的优美物象,而且是通脱淡泊的文化象征。
它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精神底蕴,温柔地流转在诗人多情的心田。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是美的象征,她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而且冰清玉洁的女性,永远那么可人地高悬于夜空之中,风情万种。
远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并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唱出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周祗则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动人之美,并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高歌“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而谢庄则巧妙地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汇成了更加清美的景致:“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张先在《木兰花》“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之句中,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微微荡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中,从而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竹里馆》中所描写的明月更具优美的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时,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闲、静、淡、远的风格,加之优的美意境,让人顿生“余音绕梁”之感。
总之,在诗人的笔下,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花月披离的典雅艳丽;不管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还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月亮,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月亮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纵观古代与月相关的诗词,借月抒情的作品不胜枚举。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明月也确乎有情,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诗词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通常象征着爱情、思念、孤独、华丽、蓝色、纯洁、雅致、恬静和静谧等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1. 和爱情相关的意义
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思念,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它经常被用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浪漫关系,并且通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的女人。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2. 孤独和忧伤的象征
月亮也可以象征孤独和忧伤。
在夜晚,月亮总是独自一人悬挂在天空中,这个形象经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孤独感或者思念爱人的难过之情。
3. 华丽和优雅的象征
月亮还常常被用来象征华丽和优雅。
月亮经常被描绘成一件华丽的艺术品,例如一枚美丽的珠宝或者一个精美的玉佩。
这种象征意义经常被用来描述优雅的女性或者让人想起华丽的宫廷文化。
4. 蓝色和纯洁的象征
月亮经常被描绘为一片蓝色天空中的一块白色纯洁的区域,这种象征意义让人想起天空和广袤的海洋。
月亮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无瑕的美丽。
月亮还被用来象征雅致和恬静。
它通常被描绘为一个静静地悬挂在天空中的物体,并且常常被用来表达一个人渴望平静和宁静的心情。
《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课件
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庐山谣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长恨歌
楼中窈窕淑女,十岁琴书君王。一朝选在君王 侧,插翅难逃玉笼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进酒
杯中酒,喜相逢,美人醉,舞翩翩。我有嘉宾, 鼓瑟吹箫,长安市上酒家少,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仙人掌上观,三杯如剑,人生如棋,白发 千丈,究竟谁……是老大。
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以月亮寓 意为隐喻,深受海尔曼•黑塞粉丝 的喜爱。
西蒙妮•德•波伏娃《情人》
该小说中月亮所陪伴的性爱情节 极具张力,并为小说增添了非常 热烈的气氛。
东方与西方对月亮的不同诠释
1
东方传统文化中的月亮
月亮在东方文化中是富有灵性的“精灵”,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月亮
2
代表庇佑和神秘力量,被人们尊为吉祥 和福祉的符号。
月亮的珍稀现象:月蚀、月食、月亮彩 虹等
1
月食
月食是指月亮被地球遮挡而看起来变成阴影的自然现象。
2
月蚀
月蚀指的是地球完全遮挡住了太阳,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区时产生的自然现象。
3
月亮的彩虹
学术名词称为月晕或月辉,因月光照射到云层后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反而在云内的水珠 和冰晶,形成了美丽的圆形光环。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
元曲词牌中的月亮
1
《鹧鸪天·流水连绵草色连》
2
月亮总是被元曲词牌用浪漫的笔墨所渲
染,清雅之中又富含一丝神秘的情感。
3
《摸鱼儿·临江仙·春夜喜雨》
引经据典:“明月照片先照人”,反映了元 曲中女子悠闲,世事无知,没有任何愁 苦的境地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出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1. 思念之情:月亮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离别之苦:月亮也常被用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对离人的眷恋和伤感。
3. 孤独寂寞:在古诗词中,月亮有时也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寂静和冷清,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受。
4. 美好祝愿:月亮在古诗词中有时也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满和明亮,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思念之情的寄托,也可以是离别之苦的象征,还可以是孤独寂寞的写照,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承载。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古诗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符合的诗词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古诗词中的月亮
月亮在古诗词中有什么作用
月亮在古诗词中有什么作用月亮在古诗词中有什么作用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在古诗词中有什么作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在诗词中的意义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亮的古诗词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1、月是美的象征《诗经·陈风·月出》最早以明月来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里的“佼人”就是美人的意思。
而在韦庄《菩萨蛮》这首著名的唐词当中,更是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月喻人,而且是容貌娇艳的女子。
诗词当中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不光是凡间的,还有神仙女子。
宋玉的《神女赋》中“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就是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
苏轼的《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同样是抒写女子之美,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
2、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在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别团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月圆之日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家人团聚之时,那么明月就被披上了团圆的象征外衣。
李煜曾《虞美人》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就是在对月亮的吟咏当中注入了故园之思,深切地表达出了和故乡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而在杜甫的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团聚的盼望。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人虽在异乡,但是自己和家人是共看一轮明月,这就将人的思乡之感与故乡的面貌融为一体,这就是月的团圆象征意义所在。
在羁旅之人的眼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是自己那日夜想念的家,在孤独的夜晚,月之故园就是寄托的最好凭证。
3、月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暂而月亮永恒,这也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使他被世人所牢记,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道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的,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了带有诗意的对照,这种对照让人们看清了自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生却早已不同。
李白在《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如此这般的体验。
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节月亮在诗词歌赋中的形象
中秋节月亮在诗词歌赋中的形象中秋节,又称“月夕”,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共聚一堂,赏月、吃月饼,祈求团圆幸福。
而在中秋节以及其他的诗词歌赋中,月亮常常出现并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月亮在诗词歌赋中的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1. 月亮的清冷寂寞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往往被描述为清冷寂寞的形象。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问江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作者的无尽思念之情。
而在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中,人们也常用月亮来寄托对故乡、亲人或远方的思念之情。
2. 月亮的圆满祥和中秋节的月亮往往被描绘成饱满圆润的形象,寓意团圆和祥。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首词以华美的辞藻描绘了明月的美好,同时也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月亮的诗意与雅致古人喜欢用美好的诗意来描绘月亮。
月亮在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中除了象征着团圆,还常常被赋予诗意和雅致。
比如杜牧的《秋夕》:“銮舆载月明,秋思难忍。
孤灯竊影何人共?偷墨拾花人未心。
”这首诗中的“銮舆载月明”,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也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4. 月亮的寓意和象征月亮在中秋节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月亮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寓意着人们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交流。
月亮也象征着温柔和仁爱,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诗通过月亮的寓意,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中秋节的月亮在诗词歌赋中展现出丰富的形象与寓意。
它既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思念的情感,也带给人们美好的诗意和雅致。
无论是清冷寂寞的月亮,还是圆满祥和的月亮,都成为了诗人笔下的灵感之源,启迪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与感悟。
月亮古诗知识点总结
月亮古诗知识点总结一、月亮的描写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往往被描绘得优美而婉约。
诗人们通过各种手法,如拟人、比喻、拟物等,将月亮描绘得活灵活现,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印象。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月亮打扮成一个明媚而神秘的少女。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拟物的手法,将月亮比喻为旷世奇珍,给人以一种珍惜和爱怜的感觉。
二、月亮的意象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
它既是诗人的灵感源泉,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张继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月亮成为了诗人怀古怀人的情感寄托。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成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亮成为了诗人的灵感源泉。
可以说,月亮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表达。
三、月亮的情感表达古代诗词中,对月亮的情感表达是多种多样的。
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对月亮的怀古,更有对月亮的思念。
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神奇和美丽的赞美;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张继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古和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四、月亮与诗人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月亮成为了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寄托。
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神奇和美丽的赞美;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张继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古诗中月亮的作用
古诗中月亮的作用古诗中月亮的作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月亮的作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中月亮的作用“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
”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
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
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
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
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
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
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
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角色
作者:李蒙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
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与精神源泉。
在无数的诗词当中,很多诗人都喜欢以月为素材,将个人的情感意愿与抱负寄托在只能隔空而视,相距甚远的月亮上。
本文从典型的古诗词中寻找并归纳月亮在古人的诗词中被寄予了哪些情感,并供赏析。
关键词:古诗词;月亮;唐诗;文化;李白;杜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前言
滔滔诗词,并寄有千种情。
古今诗词无数,然多好以月亮为材。
思乡怀旧,恋友盼亲,种种情感皆表露无遗,为世人赞之惜之,悔之而又爱之。
一,月与亲友
月有团圆之意,其一则是与家人团聚,其二则是与阔别许久的友人相遇。
古代,若是亲朋好友离别,便折柳相赠以示不舍。
因通信不便,世情变数不定,离别也许会面临永别。
古人重情重义,视情谊大如天,便是这个道理。
宋人苏轼诗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人李白,一生立大志重交友,曾与著名诗人杜甫,贺知章和高适等相遇并结下友情,造就了空前的诗坛巨人相遇的场面。
谪仙在诗中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诗人在仕途遇阻,知己不在的时候写下的思恋亲友的沁人心脾的话语。
谪仙好友杜甫也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生漂泊以至晚年客死异乡。
诗圣有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圣还有诗云:“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唐诗人李建在中秋节写过这样的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月光之冷来暗喻人内心之凉,表面讲他人之秋思,实际描写诗人自身的秋思。
北宋王安石虽改革失败,但仕途还算颇为顺当。
即使官拜相位,也有思乡思家之情。
他有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直都是人人皆知的名诗,为世人口口相传。
二,月与国家
月多为诗人赋以团圆之意,但在古代,亦用明月以示故土与亡国。
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歌赋为后世称赞,其亡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是笔者所钦佩的,李煜在其沦为宋朝廷囚徒时写下这首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用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李白是世人皆知的醉仙,醉中出好诗,行文如流水,可谓诗中之仙。
在李白的诗中,描述边塞的不多,其中有一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表面写塞外明月,实际倾诉了塞外战事残酷,兵卒踏出天山不可回返的凄惨情景。
三,月与往事之回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已不是从前,偏偏说是秦时明月,旨在对当时李广将军的回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灯月依旧,人非当初,此时的月虽圆比去年,但人却分隔两处,叫人不禁回想当初。
可谓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四,月与之特有品质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之皎洁明亮,为古人所喜爱。
古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寂,月亮的出现意味深夜的降临,万物将栖息,一切的劳累与喧闹皆已“随月西而去,身与梦相移;不愁风雨过,只求梦无期”。
古人多好以月为素材,半是以月之洁喻己之清,借月出之静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所以才有“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的美妙感受。
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也只有在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诗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的话语,让人读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身心飘扬的感觉。
五,与月亮有不解情缘的诗人
从诗词创立起,有几位诗人对月亮的情感可谓是空前绝后,在他们的诗中,有很多都写有月亮。
其中就包括李白,杜甫,孟浩然,苏轼,唐后主李煜等。
这些诗人在古代乃至当今都非常出名。
李白自少时就对月有自己的认识,他说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的一生多以酒为伴,因此著名诗圣,也是李白的好友杜甫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千年名诗。
也许因为李白是诗仙,所以他的言辞逃不过“天上宫阙”。
参考文献:
[1]唐圭璋(2006)。
唐宋词鉴赏辞典。
安徽文艺出版社。
[2]张娇,罗娇(2007)。
优化思维与月亮隐喻。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