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度学派关于产权起源的逻辑 祁春节

合集下载

产权的起源或界定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

产权的起源或界定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

❖ ③资源的稀缺程度。某一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也必然伴随 其价值的上升,从而对其产权的界定是划算的。海洋主权 争议
❖ 产权能够限制开发资源的速度。离开了有效的产权制度, 任何稀缺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 ④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某种要素价格的上升, 会使其所有者相比其他要素所有者获得相对更多的利益。某 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也会导致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要素的独 占性(包括建立更明确的排他性产权)使用更具有吸引力。
产权结构B比另一种产权结构A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 那么国家就会偏向于选择产权结构B。 ❖ 如我国分权让利改革。地方之间的竞争及其绩效的差异表 明,民营经济比重越大的地方,地方政府的日子就越好过, 这包括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这种趋势迫使地方 政府越来越重视产权的改革。
❖ 其五,不同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及对政府的影响。 ❖ 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同集团的集合体,而统治者就是
❖ 而大的利益集团由于高昂的协调成本、组织成本、“搭便 车”以及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等方面的原因,难以采取 对自己有利的集体行动,从而他们很难在产权的形成中发 挥有效的作用。
❖ 因此,在利益集团中,获利的常常是规模较小、组织较好 的特殊利益集团中的人,而失利的则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 集团的个人:例如作为一个整体的消费者在一些产权结构 的调整(如新的税收)中往往是受害者。
❖ 这往往导致社会的产权安排并不是最佳选择,这种产权安 排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来讲是收益最大化,但是对于全社会 来讲就不是收益最大化。
❖ 因此,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 ❖ 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
握在什么人的手中。如果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不是掌 握在社会大多数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么, 即使存在一种对社会大多数人来说是有效率的制度,但只要 它对少数决策者是不利的,会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这种有效率的制度也很难得到采纳和实行。并且,即使其他 人试图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他们也会竭力地予以压制,以 维护既存的制度。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作者:丁尚书来源:《商情》2016年第51期【摘要】产权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由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决定。

它的实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产权理论中有些先进的思想理论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从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定义和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大家的学术观点进行整理,试图对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做一个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近年来虽然产权理论的身影在一些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中时常能够看到,但是特意对产权理论做详细研究的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论文并不多见。

许多论文从一个微浅的层面去探讨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或者只是从产权理论中的其中一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叙述。

本文想要在基于国内外学术大家在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上研究理论成果,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产权理论的脉络分析,来详述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一、产权的定义及类型(一)产权的定义的界定产权在西方经济学中定义究竟是什么,纵观整个经济学界也只是有些模糊的概念。

只能从一些现代产权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对产权概念的不同论述中来进一步了解其真正的定义。

在西方经济学定义中,我们不能把产权和所有权简单的归集在一起,也就是说产权并不等同于所有权,这一结论为研究现代产权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我们研究现代产权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英语的语法中,产权和所有权的语法和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复数的形式,后者是一个集合名词。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曾在他的著作《企业,市场与法律》中对产权和所有权区分做过精妙的阐述和举例,他指出产权是有所选择的所有权,这种选择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显的使用范围。

有关学者也将产权定义为一种在社会强制力保证下的权利。

(二)产权的定义通过以上对产权定义的探讨,可以把产权的定义概括为以下5点。

(1)产权是通过国家强制力,社会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来实施的一种权利。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其现实意义作者:杜欣月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7期摘要:产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共同关注的经济范畴,但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着根本不同,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体系。

从产权的起源、含义、本质及产权制度变迁等方面对两者的主要分歧作简要比较,并指出中国当前的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产权理论;西方产权理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01-03在科斯等西方学者创立产权理论之前一百多年,马克思就创立了科学系统的产权理论,S.佩乔维奇曾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

”然而,面对当前中国产权制度改革,许多人大力宣扬、盲目崇拜西方产权理论,否定马克思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就从产权的起源、含义、本质和产权制度变迁等方面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阐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真正的科学理论,中国产权理论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公有产权关系为主体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一、关于产权的起源关于产权的起源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

例如,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为产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权利关系;都认为各种形式的产权起源均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条件;都认为无论是原始公有产权抑或私有产权,其形成都离不开排他性等。

但从根本上说,关于产权起源的论述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着本质差别。

西方产权理论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哲学基础,采用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个人是离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孤立的无差别的自然人,产权关系是个人对财产的一种排他性占有关系,个人为了维护对财产的排他性占有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的同时必然要引起一定的交易成本。

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的逻辑

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的逻辑

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的逻辑作者:孙飞齐珊来源:《前线》2013年第07期经济理论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基本派别: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二是西方产权经济学。

马克思有丰富的产权理論,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的逻辑为产权经济学研究确立了正确的路径。

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发展路径西方产权经济学虽然把对企业的性质与存在原因的分析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但西方产权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背景却是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以后,西方经济学研究并没有包括产权分析,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但福利经济学派认为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其根源就在于存在外部性,因此,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应该用一部分政府职能来代替市场机制,而产权经济学派则认为,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外部性的根源,模糊的产权关系必然使资源配置效率达不到最优化,这就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开始。

从西方产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历程以及关于产权的定义、特征、功能和内容等方面综合考察,西方产权经济学发展的路径大致可以表述为:提出并界定了交易费用和产权的概念,以交易费用为基础分析工具,研究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财产权利关系以推动市场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产权制度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西方产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就是确定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财产权利关系以推动市场有效运行。

在西方产权经济学家看来,“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西方产权经济学家认为,交易费用是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成本。

西方产权经济学研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条件为背景的,无论是研究企业起源、性质与边界等问题所形成的企业性质理论、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产权与资源配置问题所形成的企业产权结构理论,还是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理论解析不同时期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问题所形成的制度变迁理论都是如此。

西方制度学派关于产权起源的逻辑

西方制度学派关于产权起源的逻辑

西方制度学派关于产权起源的逻辑.(1)摘要:随着公共领域内权利价值的增加,内部化的收益变得大于内部化的成本,人们将有获取它们的动机。产权的排他性和可交易性需要归制的力量来维持,起初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类社会机制提供的;但产权制度的演进最终将这种力量安排给国家来提供。事实上,因交易费用的存在,由政府来界定产权有时也难保证促进产出增长的产权结构调整。关键词:产权;制度学派;起源一、引言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产权作为一种规则,决定了社会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分配,以确保经济活动主体具有创造精神,减少浪费和损失,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早在17 40年,苏格兰经济学、法哲学家Hume认为,财产所有权安排是由“一种自发秩序形式”的自利活动所决定的。但这种所有权的个人主义理论是基于社会生活的“预先建立的和谐”,即自由国家组织的内在稳定性的假定,抛弃了追求和实现所有权的社会功能,并不能满意地解释产权的起源问题。基于此,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学者开始使用新古典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财产的起源问题,以弥补这一不足。二、产权起源的动因分析1.原始产权理论Demsetz(1967)深信市场力量会将经济组织向有效率的方向推进,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市场力量可以消除非效率的产权结构,并加速引进更好地适应人们利用经济机会的新制度安排。他的主要论点是: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发生,将外部性内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在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对于私人所有还是社会所有的偏好,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对应于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从个人决策制订者的角度来看,是否应该努力改变现存的制度结构的问题,现在已变为如何对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的问题。Demsetz运用这一理论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权的产生以及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相似的产权,指出土地产权的发展与商业皮毛贸易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毛皮贸易规模的扩大,与自由狩猎有关的外部性效应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环境。正因为排他性权利的确立可以提高社会的净财富量,所以,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有确立这一权利的经济激励,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之所以没有确立相似的产权是因为建立私有狩猎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而收益较小。对这一理论的检验包括对大气层的权利界定、出租人权利、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规则,等等。在Demsetz之后,Anderson和Hill(1975)进一步扩展了原始产权模型,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的成本因素,并研究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西部太平原的土地、水和牛的排他性权利的演变。原始产权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远古时期各种产权制度的演变研究。North和Thomas(1977)利用私有化的一般逻辑对史前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最早的定居农业社区是基于土地的独占性社区财产,不同的群体共享一个公地,传统和习俗限制了过度使用资源的动机。2.扩展原始产权模型Field(1986)试图对私有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各种成本有个更为全面的把握,模型假设有N个家庭拥有R单位的自然资源,他们希望将R与其他投入相结合从R中获得最大的租金。问题的焦点转为N个家庭必须确定如何在他们中间分配N。从而可能的所有权结构成为一个变量,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要求确立最优的公地规模。模型还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成本函数:新古典生产成本函数、内部治理成本函数以及排他性成本函数,其目的就是为区分使产权结构趋近于或远离于私人排他性的各种力量。治理成本产生于共有问题,此处指判断对于资源过度使用进行限制是否会增加净产出所要支付的费用,其直接受到每块公地内家庭数目和对可变投入组合的限制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建立排他性权利的成本产生于对外部侵权行为的抵制,收益则表现为每一种投入水平上产出的增加,可以认为排他性成本与财产的边界长度负相关。模型需要确定三个内生变量:公地的数目、每一份排他性资源的数量以及每块公地上可变投入的规模,假设最后一个变量保持取最优值。Fi eld模型的一个简略形式如下:m=m*(e)和e=e*(m)分别表示每种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所对应的最优公地数量、每一公地数量所对应的最优的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二者共同决定最优公地数量。当人们更加同质或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时,内部治理成本会降低,在新的均衡条件下,公地数量会减少但规模会扩大,这一过程表现为m曲线向上移动;当土地价格上升时,最优化的目标要求对于任一规模的公地投入更多的排他性投资,在新的均衡下,公地数量增多,而规模变小,表现为e曲线向上移动;非法侵权的增加与技术发生变革对e曲线的影响效果相反,导致更少的公地和更大的规模。原始产权理论认为,资源价值的提高会促进排他性权利的确立,而Field扩展之后的原始产权模型得出的结论却是:不管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还是由于人口膨胀所导致的资源价格的上升,对于最优共同体数量m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土地价格上升与价格上升之后侵权行为的增加对e曲线影响总效果不确定引起的。据上分析,共享资源的租金耗散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会产生内部治理成本,如果对过度使用进行限制从而导致净产出增加,这种成本就是合理的,排他成本是当产权用来防止局外人的侵占而产生的。3.利益集团理论由于产权对财富和政治权威的分配同时进行了界定,产权结构的变化很可能不是单纯受到效率方面考虑的影响。事实上,正如Libecap(1989)所认为的,如果要对产权演化进行全面的分析,重要的是要对建立和修订财产规则和法律背后的政治谈判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当然,政府在产权起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既定的,在此基础上解释在政治市场中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许多产业中产权结构的形成。在给定现行技术、信息成本和不确定的约束条件下,在稀缺与竞争世界中以最小成本解决方案而存在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实际上,产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结果。对于规模较小,组织较好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都会有较大的收益,而且集团比较容易获得、控制和加工信息,那么,其对产权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规模较大的集团之所以对产权结构变化影响较小,主要是较高的内部组织费用、监督费用以及过高的个人信息成本的存在。North(1981)关于国家产权和生产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可以描述如下:社会的知识存量和资源禀赋决定了生产率和产出量的技术上限,即经济的技术生产边界。对于各种产权结构,都存在一种从一切可行的组织形式中选择出来的结构性生产边界,这种结构性边界能使在技术边界以内成本最小而产量最大。产权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可行的经济组织形式,而产权体系依赖于社会的政治结构。North还借助于历史证据论证,国家一般并不能提供促使经济接近其技术生产边界的产权结构。Findlay和Wilson(1984)建立了一个规范模型进一步探讨了North的国家理论,模型假设政府有征税权但不能控制税率,唯一可控制的变量就是公共部门的就业人数。政府为寻求福利最大化是通过选择一个公共部门总就业水平进而使收益超过支出来实现的。模型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就业水平低造成政府未能最大化经济产出;(2)低税率造成低收益和高支出;(3)政府向经济提供经济服务不足,导致经济产出偏离帕雷托效率;(4)政府不能充分控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三、结论及现实意义通过以上对产权起源的动因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个人通过他们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并影响对财产权利的界定。当个人发现权利界定的现有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就会对它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因此在任何时候,他们的权利都得到精确的界定,以致他们并不想改变产权结构的均衡状态。但是,经济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均衡产权的界定也随之在发生变化。随着个人拥有商品的权利变得更有价值,他们将对这些权利加以更彻底的界定。随着公共领域内权利价值的增加,人们将花费资源来获得它们并将它们变为私有财产。这种从公共领域到私人所有的转变,有时由个人实施,有时由政府实施。由政府来界定产权有时也难保证促进产出增长的产权结构调整,主要原因是交易费用的存在。事实上,由于正的交易费用的存在,一国政治权利的分配和指定规则的制度结构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价值的上升以及技术革新,现有的产权结构中潜在的利润没有被人获取,使得人们有动机采用更为合适的产权制度。依据现代产权理论的要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将农村土地权利界定给集体会导致更大的共有领域空间,为获得这部分权利而导致的租值耗散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如果将这些权利界定给农民,权利落入共有领域里的可能性降低,为攫取共有领域的权利导致的租值耗散减少,交易成本随之降低,资源配置就会更有效率,同时也解决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缺位问题。。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一)西方产权理论的产生发展60 年代以来,东西方学者都对产权理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产权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的焦点和难点。

同时,对于经济活动的实践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产权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

继科斯之后,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茨和诺思等人又进一步研究了产权问题,从而形成了以交易成本为基本概念,以科斯定理为核心内容,以分析产权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关系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1﹑产权理论的起源在西方经济学中,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最初称作产权经济学派,是主要研究在一种组织或制度下财产权利的界定以及该组织或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问题的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学派,本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产权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艾尔奇安、德姆赛茨、诺斯、威廉姆森等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关于产权起源的观点的共同特点是把产权安排和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结合起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研究产权的起源。

在他们看来,所谓产权就是私有产权,所谓产权的起源就是私有产权的起源。

他们的大多数对私有产权持有强烈的偏好,认为私有产权安排对增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最为有效的,张五常,诺斯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

在张五常那里,私有制是最有效的产权安排,而诺斯则进一步认为,欧洲中世纪时代在封建公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私有产权是资本主义兴起的直接根源,是推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中世纪以前以封建公约为基础的资源共同占有和利用的封建社会始终处于一种无产权状况。

可见,在他们看来,要研究产权的起源,只能是研究私有产权的起源,换句话说,私有产权是人类产权关系的源头。

诺斯和托马斯认为,私有产权不同于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君主的权利,后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权,是通过原始掠夺再层层分解的权利,产权的行使和获得几乎不必付出任何交易成本,而前者是在经济力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这种经济力就是在良好有序的封建制度下迅速膨胀起来的人口压力。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欧洲的18世纪,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知识财产的归属和保护问题。

在当时,随着印刷、造纸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保护,以避免无限制的复制和传播。

因此,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规定,旨在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和创造,促进社会进步。

2、知识产权在中世纪的发展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各国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

这些制度通常是由皇家或教会授予某些人或团体的特权,以换取他们向社会提供所需的知识或技术。

这一时期的知识产权制度与现代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它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权而非财产权。

3、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近代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建立。

这一时期,知识财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制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美国、法国等国家在这一时期颁布了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以保护发明家和作者的权利。

同时,这些法律也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归属和转让等问题,为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4、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国际层面,二是区域层面。

在国际层面,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对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规定。

在区域层面,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区也纷纷建立起了统一的知识产权制度。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化不仅有利于保护跨国企业的利益,还有助于推动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差距问题等。

5、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逐渐扩大。

关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综述作者:方静来源:《今日财富》2009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D923.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85(2009)12-0000-02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的界定和交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末20世纪初的旧制度经济学派。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

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张五常、菲吕博滕和配杰威齐等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产权的界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产权还没形成一直的看法,没一个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以下几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他们能帮助一个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诺斯指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

”而阿尔钦则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上述定义都是从一个方面指出产权的含义。

较为全面的定义是菲吕博腾及配杰威齐在《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中给出的:“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的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界定每个在稀缺性资源利用方面的地位的一组经济和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概括了从不同角度给产权下的定义,并与罗马法、习惯法以及现代法律对产权的定义基本一致。

二、交易费用这一具有变革性的思想,使得许多正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交易费用这一范畴将前人解释同一问题的许多因素。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包括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搜集有关价格分布、产品质量和劳动投入、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的费用,这是交易准备阶段的费用;还有“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其中包括了讨价还价,订立合约。

西方国家依法保护产权的经验路径

西方国家依法保护产权的经验路径
在西方国家 ,对于产权的保护 ,不仅是纸 的条 文 ,更 形 成 了 丰 富 的 法 治 实 践 。 以 土 地 产 权 保 护 为 例 ,在 L}J国 购买 房 产普 通 住 宅 土地 使 用 年 限 为7()年 . 商业用地年 限为5f1年 。而海外地产的土地产权形式则 9()%以上 为永 久业权 、世 代 相传 。
此 后 ,产权 保护 原 则在 美 国 和法 国也 陆续 得 以 确 立 美 国 l776年 《独立 宣 言 》深受 洛 克 “自然 权 利 ” 思想影响 ,认为私有财产权保障 ,体现在其 自}lI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之中 、为了保护产权 ,美国吲会通过 了宪法第五修正案 :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 ,不得剥夺 任何 人的生命 、自由和财产 儿是 私有财产,非有正 当补偿 ,不得收为公有 。”第十四修 正案 : “符州不
得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即行剥夺任何人的生命 、自 和 财产 。”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J!lJ.最终在美 国得 以确 定 。
1789年法国 《人权宣言 》第二条规定: “任何政 治 结 合 的 目的 部 在 于 保 护 人 的 自然 和 不可 动 摇 的 权 利,这些 权 利就 是 自由 、财产 、安全 和 反抗 压迫 ” 第 十七 条规定 :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 利 .除非当 合法 认 定 的 公共 需 要所 显 然必 须时 ,且在 公 平 而 预 先 赔 偿 的 条 件 下 , 任 何 人 的 财 产 不 得 受 到 剥 夺 ,”1799年法 国宪 法 规 定 ,严 禁 侵 犯私 人 所有 权 受 英 、美 、法三 国影响 ,西 方 各 园纷纷 立 宪 明确 产 权 不 可侵 犯性
★神圣不可侵犯的产 权观念
制度未建 ,观念现行。 西方产权保护的观念 ,最早甚至可 以追溯到 其文 明的摇 篮时期 ,即古希腊 。到 了罗马法 时 期 ,则形成了十分发达的个人财产保护制度。但 是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 ,欧洲历史进入到中世 纪,在神学统治下 ,产权观念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直到欧洲商品经 济重新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出现 .产权观念才重新得以发展。 资本主义革命时期 ,个人财产在西方人的思 想观念里 ,地位不断上升。财产权 被推举到天赋 人权 的高度 ,逐渐被赋予物质利益之外的更多意 蕴 ,直至在观念上被神圣化 。人们相信 ,财产权 是 与 生命 权 、 自由权 同 等 重要 的 基本 人 权 之 一 , 且 私有财 产神 圣不 可侵犯 。 例如 ,洛 克认 为 ,财 产权是 每个人 都享有 的 、与生俱来的 、不可剥夺 的普遍 天赋权利。他 认为 ,财产是 劳动 创 造的 ,只要凝 结 了人类 的 劳动 , 自然物就被赋予了非 自然的价值,也就理所 当然地 成为了该劳动者的私有财产 。即便是后来 ,人们 通过 契约 而结 成 共 同体 的过 程 中 ,这 一 天 赋权 利 也 从未 被转 让出去 。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经济制度是指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制度。

本文将从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制度与产权的关系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与经济制度分析进行探讨。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是早期对产权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私人产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励个体创造财富并保护其创造的财富。

斯密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大卫·亨利·修斯(David Hume)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20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开始对产权问题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其中,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科斯定理”成为产权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科斯定理指出,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资源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市场交易,资源最终会分配到效率最高的使用者手中。

二、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明晰的产权能够激励个体进行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首先,产权能够提供安全的投资环境。

保护产权可以鼓励个体将资源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形成有效的生产关系,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产权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

拥有产权的个体可以享受到其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收益,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推动经济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产权的不完善或不清晰可能带来经济的负面影响。

产权不完善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真和效率的低下。

例如,在缺乏明确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个体很可能会减少投资活动,因为他们无法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侵犯。

此外,产权不清晰也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限制了经济的规模和发展。

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产权的起源和发展2(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知识产权制度最早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为了保护技术发明人的权利和吸引更多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意大利的著名城市威尼斯在147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该法规定,权利人对其发明享有10年的垄断权,任何人未经同意不得仿造与受保护的发明相同的设施,否则将赔偿百枚金币,并销毁全部仿造设施。

这部法律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其影响延续至今。

16世纪以后,英国早期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和保持国家经济的繁荣,鼓励发明创造,1624年颁布了垄断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和美国相继实行了专利制度。

在专利制度确立的同时,著作权制度也产生了。

随着人类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传播,书籍成为科技知识和文学艺术的载体。

1709年,英国颁布了《安娜女王法》,率先实行对作者权利的保护。

《安娜女王法》为现代著作权制度奠定了基石,被誉为著作权法的鼻祖。

1790年,依照《安娜女王法》的模式,美国制定了《联邦著作权法》。

在英美强调版权的普通法系确立的同时,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强调人格权的大陆法系也诞生了。

1793年法国颁布著作权法,不仅规定了著作财产权,而且还注意强调著作权中的人格权内容。

该法成为许多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法的典范。

对商标和商号的保护制度也在19世纪初建立起来,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法国。

1803年法国在《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中将假冒商标按私造文书处罚,确立了对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1857年法国又颁布了《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这是最早的一部商标法。

随后欧美等国家相继制定了商标法,商标保护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完)。

所有制与产权

所有制与产权

蜜蜂的神话
一个苹果园和养蜂园毗邻。蜜蜂在苹果园采蜜,帮 助苹果树传递花粉,对于养蜜蜂的人来说,苹果树的 花受精不是他刻意安排的.仅是蜜蜂采蜜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苹果树为蜜蜂提供花蜜,这也不是果园主 原先的意愿。这两个界外影响增加了果园和养蜂园的 收益。果园主希望有多一些蜜蜂为他的树传递花粉; 养蜂的人也希望有多一些苹果树让他的蜜蜂采蜜。由 于外部性的存在,养蜜蜂的人不能因为蜜蜂协助传递 花粉,而向果园东主收取费用,同理,果园东主也不 可以因为蜜蜂到来采蜜,而向养蜂人收取费用。根据 传统的边际成本收入分析,养蜂和种苹果的产量都会 过低,未达到最高效率的产量。
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
所有制: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 产权: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1)包括内容不同:
所有制作为经济主体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规定着人们在生产资料占
有方面的关系;产权制度则通过对产权的界定、运营和保护,明确人与人之
间相应的责、权、利关系。所有权的归属是所有制关系的核心,产权除了包
程中实现着所有制。一定所有制经济成分中能够采用什么样的产权制度、不
能采用什么样的产权制度,这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产权及其制度的产生、演变 、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是建立了排他性的产权制度 ,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在某 种程度上就是建立此种制度的历史 ;
二是建立可转让性的产权制度 ,产权的交易、转让是与社 会分工、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
明晰产权:就是要把这“三权”落实到个人(使用
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转让权)。
阿尔奇安认为,产权要素的可分离性和可转让性 ,可以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可分割权利方面实现 专业化,使资源利用由效率低者向效率高者集中,实 现边际产出拉平效应。(现代企业股份制就是实际应用,提高了效率,所有权,使用权,收益

产权(理论)的起源

产权(理论)的起源
当皮毛贸易没有发展起来时 ,加拿大东部的印第安猎人的狩猎只是为了 自给自足,所以捕猎野兽的数量并不很大,也就无需通过划分狩猎的边界确立 研究课题 排他性的产权。但随着海狸毛商业贸易的发展 ,捕猎野兽的目的就是为了出 售日趋增长的需求导致了捕猎活动的急剧增加。这时,财富最大化就要求进 行保护资源的投资,以使资源恢复到其当前价值最大化的水平。然而,除非建 立排他性的产权 ,否则资源的长期最优化使用就是不可能的。由于狩猎者认 识到引入排他性产权将使财富增加 ,就有动力从事设立排他性产权的投资。 相反,北美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则未能建立起相似的产权制度 ,因为那里不存在 象海狸那样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动物 (意味着界定产权的收益有限 )。此外, 生活在平原上的几乎都是食草动物,它们漫游于宽广的地带 (意味着界定产 权的成本很高)。 强调了随着资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建立私有产权的成本就可能低于预期 收益,从而产生了产权的观点。财产权利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 益—成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
原始社会时期,公有产权的产生和存在决定于自然条件,这种自然条件包括生产 力是极其原始和自然、人们之间的关系式原始自然的、人们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以 及占有对象也是原始自然的,正是这种自然条件的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原始 社会公有产权产生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关于产权起源的观点
1.亚细亚产权形式是共同所有而私人占有的形式; 2.古代形式的产权是劳动者以私人身份和共同体成员的双重身份对劳动客体 拥有所有权; 3.日耳曼形式的产权是以家庭私有为基础,作为公共猎场和牧场的公有财产只 是私有财产的补充。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私有产权的起源
私有产权的产生和发展与原始社会晚期家庭的行为方式及其演变密切相关 , 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血亲民族部落在原始共同体内部成长并导致后者的分裂 从而产生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家庭时,私有产权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和可能。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一 !产权的定义
产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 畴 ! 所以 " 许多学者 # 包括中国的学者 $ 言产权必言 西方 % 根据对马克思产权思想的研究 " 参照西方经 济 学 的 产 权 定 义 "我 们 惊 奇 地 发 现 "早 期 西 方 的 产 权定义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有许多接近的地方 ! 西 方 现 代 产 权 理 论 的 系 统 提 出 是 在 *% 世 纪 ,% 年代 " 以 #-,) 年科斯发表的 & 企业的性质 ’ 一文为标 志 % 科斯认为 ( 产权是对 ) 物品 $ 必然发生的不相容 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 % 它们不是对可能 的使用施加的人为的或强制性限制 " 而是对这些使 用进行选择时的排他性权利分配 % *.#/科斯的定义指 出产权是对使用权的选择权 " 这种选择权是具有排 他性的 + 科斯的产权理论最初是从研究外部性 " 即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性入手的 ! 他在这里 所说的使用权并非单纯指具体物的使用权 " 而且包 括在物权基础上所产生的外部收益或损失的承担 权 " 关注的是对此承担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 分配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的产权定义则更强调界定 产 权 的 意 义 ! 德 姆 塞 茨 指 出 ,- 产 权 是 一 种 社 会 工 具 " 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 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 这些预期通过社 会的法律 . 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 ! 产权的所有者拥 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 / 这
年出版了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将市场经济中人们相互间所有冲突和联系的起因都归结为产权交易而交易的有效性取决于交易秩序交易秩序建立的前提则是首先从法律上明确私有产权的排他性法律上对私有产权排他性越肯定产权交易秩序的有效性越强因此与斯密一样奈特和康芒斯都是主张私有产权的年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就外部性市场失灵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强调指出政府管制不是克服外部性市场失灵的惟一手段私有产权下的市场具有克服自身外部性缺陷的功能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无论法律将产权最初分配给谁只要私有产权界定是清晰的产权交易就可以无成本的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无须政府采取减税或补贴措一定理的意义在于拓宽了市场机制有效性的适用范围使外部性不再成为市场失效的理由因此他说当交易成本大于零时交易双方调整合同协议以致使产值最大化的积极性将会消失至于消失的是哪些积极性要看执行的是哪些法律因为法律决定着必须签订哪种合同才能造成产值最大化的行动而不同的法律原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判断具体结果如何不能靠直觉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二定理实际是说在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交易不能完全实现帕累托效率人们只能在法定的范围内做有限的调整或者因为调整所需要的交易成本过高而只能容忍现状或者只有改变法律上的规定法律规定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使科斯第一定理中私人产权市场的作用大打折扣继科斯之后开始有大批的西方经济学家将产权研究的兴趣放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代表德姆塞茨认为提供外部性内部化的激励是产权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而公有产权边界模糊是许多外部性产生的原因他以土地所有制为例指出共有土地条件下每一个人在实现公有权利价值最大化时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不会全部集中于他自身其他成员会为其承担一部分成本或分享一部分收益如过度放牧或过度劳作导致动物存量和土地的丰瘠程度迅速下降的损失是由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分担的个人只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在德姆塞茨看来公有产权的非排他性是注定要导致公有土地滥用的这就是哈丁所说的公地的悲剧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过度放牧或过度劳作造成的后果要全部由私有土地所有者一个人承担为此他必须要考虑未来的成本和收益并确定适当的土地集约化使用程度这样外部性随着产权的私有化就被内部化了当然私有化可以减少外部性并不是说私有产权条件下不存在外部性例如在私有土地上建水坝仍会引起邻近土地水位下降产生外部性为此德姆塞茨进一步指出与公有产权条件下相比私有

产权理论的发展历史论文

产权理论的发展历史论文

产权理论的发展历史论文产权理论是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哲学家开始讨论财产的概念,提出了财产私有化的理论。

在古罗马,罗马法典为财产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奠定了现代产权法的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思想对产权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督教传统将财产视为上帝的赐予,而不是个人劳动的成果。

这种观念在欧洲各国长期影响着产权制度的发展。

直到启蒙时代,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财产的本质和产权的理论,从而为现代产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创造财富”理论,强调个人对财产的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应当具有私有化的权利。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产权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希·哈耶克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人提出了“私有化是资源分配的最有效方式”等理论,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并为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从以上历史可以看出,产权理论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和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理论家对产权理论的理解和阐释也各有特色。

产权理论的发展史为我们理解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还有一些其他的学者在产权理论的发展中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约翰·洛克提出了以劳动为基础的私有财产理论,认为个人通过劳动对自然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应当拥有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

这个理论为后来的西方国家的产权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20世纪,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了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和交易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产权制度对于减少交易成本和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发了对于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深入探讨。

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产权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产权制度是怎么出现的

产权制度是怎么出现的

产权制度是怎么出现的产权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资源稀缺性和人类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与他人竞争资源,这导致了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的产生。

产权制度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保护,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存在资源的争夺和过度利用的问题,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方法来调解争端。

因此,社会成员开始形成共识,认可特定的土地或财产权属于特定的个人或集体。

这种权利形式等同于原始的财产所有权,是早期产权制度的雏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等重大转变的发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动迅速增长。

这种情况要求更有效的资源分配和财产保护机制。

因此,产权制度逐渐演变、完善和制度化。

封建社会时期,贵族和君主通过土地所有权来统治并控制社会资源。

土地所有权赋予了特定的个人或集体对土地(农田、森林等)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这样的分配系统有效地激励了农民对土地进行投资和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封建的财产所有权还承载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重功能,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维持和财富的积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兴起,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逐渐取代了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

资本主义中的产权制度强调私有财产权,即个人或企业对生产资料(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这种制度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安全感和激励,激发了私人投资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产权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与法律和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

为确保产权的有效保护和交易的合法化,国家和社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章。

法律确保了财产权的合法性、可延续性和争议解决机制,从而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

此外,政府还通过建立不同的产权制度和法律来规范不同的社会资源,如知识产权、水资源、环境资源等,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

总结起来,产权制度的出现源于人类对资源的争夺和有效分配的需求。

产权制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调节了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关系,激励了创新和投资,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制度学派关于产权起源的逻辑
作者:祁春节
摘要:随着公共领域内权利价值的增加,内部化的收益变得大于内部化的成本,人们将有获取它们的动机。产权的排他性和可交易性需要归制的力量来维持,起初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类社会机制提供的;但产权制度的演进最终将这种力量安排给国家来提供。事实上,因交易费用的存在,由政府来界定产权有时也难保证促进产出增长的产权结构调整。
关键词:产权;制度学派;起源
一、引言
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产权作为一种规则,决定了社会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分配,以确保经济活动主体具有创造精神,减少浪费和损失,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早在1740年,苏格兰经济学、法哲学家Hume认为,财产所有权安排是由“一种自发秩序形式”的自利活动所决定的。但这种所有权的个人主义理论是基于社会生活的“预先建立的和谐”,即自由国家组织的内在稳定性的假定,抛弃了追求和实现所有权的社会功能,并不能满意地解释产权的起源问题。基于此,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学者开始使用新古典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财产的起源问题,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产权起源的动因分析
1.原始产权理论
Demsetz(1967)深信市场力量会将经济组织向有效率的方向推进,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市场力量可以消除非效率的产权结构,并加速引进更好地适应人们利用经济机会的新制度安排。他的主要论点是: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发生,将外部性内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在社会偏好既定的条件下,对于私人所有还是社会所有的偏好,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总是对应于技术变革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从个人决策制订者的角度来看,是否应该努力改变现存的制度结构的问题,现在已变为如何对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的问题。
Demsetz运用这一理论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权的产生以及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相似的产权,指出土地产权的发展与商业皮毛贸易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毛皮贸易规模的扩大,与自由狩猎有关的外部性效应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环境。正因为排他性权利的确立可以提高社会的净财富量,所以,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有确立这一权利的经济激励,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之所以没有确立相似的产权是因为建立私有狩猎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而收益较小。对这一理论的检验包括对大气层的权利界定、出租人权利、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规则,等等。
在Demsetz之后,Anderson和Hill(1975)进一步扩展了原始产权模型,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的成本因素,并研究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西部太平原的土地、水和牛的排他性权利的演变。原始产权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远古时期各种产权制度的演变研究。North和Thomas(1977)利用私有化的一般逻辑对史前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最早的定居农业社区是基于土地的独占性社区财产,不同的群体共享一个公地,传统和习俗限制了过度使用资源的动机。
2.扩展原始产权模型
Field(1986)试图对私有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各种成本有个更为全面的把握,模型假设有N个家庭拥有R单位的自然资源,他们希望将R与其他投入相结合从R中获得最大的租金。问题的焦点转为N个家庭必须确定如何在他们中间分配N。从而可能的所有权结构成为一个变量,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要求确立最优的公地规模。模型还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成本函数:新古典生产成本函数、内部治理成本函数以及排他性成本函数,其目的就是为区分使产权结构趋近于或远离于私人排他性的各种力量。治理成本产生于共有问题,此处指判断对于资源过度使用进行限制是否会增加净产出所要支付的费用,其直接受到每块公地内家庭数目和对可变投入组合的限制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建立排他性权利的成本产生于对外部侵权行为的抵制,收益则表现为每一种投入水平上产出的增加,可以认为排他性成本与财产的边界长度负相关。模型需要确定三个内生变量:公地的数目、每一份排他性资源的数量以及每块公地上可变投入的规模,假设最后一个变量保持取最优值。Field模型的一个简略形式如下:
m=m*(e)和e=e*(m)分别表示每种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所对应的最优公地数量、每一公地数量所对应的最优的确立排他性的努力程度,二者共同决定最优公地数量。当人们更加同质或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时,内部治理成本会降低,在新的均衡条件下,公地数量会减少但规模会扩大,这一过程表现为m曲线向上移动;当土地价格上升时,最优化的目标要求对于任一规模的公地投入更多的排他性投资,在新的均衡下,公地数量增多,而规模变小,表现为e曲线向上移动;非法侵权的增加与技术发生变革对e曲线的影响效果相反,导致更少的公地和更大的规模。原始产权理论认为,资源价值的提高会促进排他性权利的确立,而Field扩展之后的原始产权模型得出的结论却是:不管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还是由于人口膨胀所导致的资源价格的上升,对于最优共同体数量m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土地价格上升与价格上升之后侵权行为的增加对e曲线影响总效果不确定引起的。据上分析,共享资源的租金耗散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会产生内部治理成本,如果对过度使用进行限制从而导致净产出增加,这种成本就是合理的,排他成本是当产权用来防止局外人的侵占而产生的。
3.利益集团理论
由于产权对财富和政治权威的分配同时进行了界定,产权结构的变化很可能不是单纯受
到效率方面考虑的影响。事实上,正如Libecap(1989)所认为的,如果要对产权演化进行全面的分析,重要的是要对建立和修订财产规则和法律背后的政治谈判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当然,政府在产权起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既定的,在此基础上解释在政治市场中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许多产业中产权结构的形成。在给定现行技术、信息成本和不确定的约束条件下,在稀缺与竞争世界中以最小成本解决方案而存在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实际上,产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结果。对于规模较小,组织较好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都会有较大的收益,而且集团比较容易获得、控制和加工信息,那么,其对产权结构的变化影响较大。规模较大的集团之所以对产权结构变化影响较小,主要是较高的内部组织费用、监督费用以及过高的个人信息成本的存在。
North(1981)关于国家产权和生产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可以描述如下:社会的知识存量和资源禀赋决定了生产率和产出量的技术上限,即经济的技术生产边界。对于各种产权结构,都存在一种从一切可行的组织形式中选择出来的结构性生产边界,这种结构性边界能使在技术边界以内成本最小而产量最大。产权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可行的经济组织形式,而产权体系依赖于社会的政治结构。North还借助于历史证据论证,国家一般并不能提供促使经济接近其技术生产边界的产权结构。Findlay和Wilson(1984)建立了一个规范模型进一步探讨了North 的国家理论,模型假设政府有征税权但不能控制税率,唯一可控制的变量就是公共部门的就业人数。政府为寻求福利最大化是通过选择一个公共部门总就业水平进而使收益超过支出来实现的。模型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就业水平低造成政府未能最大化经济产出;(2)低税率造成低收益和高支出;(3)政府向经济提供经济服务不足,导致经济产出偏离帕雷托效率;(4)政府不能充分控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
三、结论及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对产权起源的动因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个人通过他们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并影响对财产权利的界定。当个人发现权利界定的现有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就会对它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因此在任何时候,他们的权利都得到精确的界定,以致他们并不想改变产权结构的均衡状态。但是,经济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均衡产权的界定也随之在发生变化。随着个人拥有商品的权利变得更有价值,他们将对这些权利加以更彻底的界定。随着公共领域内权利价值的增加,人们将花费资源来获得它们并将它们变为私有财产。这种从公共领域到私人所有的转变,有时由个人实施,有时由政府实施。由政府来界定产权有时也难保证促进产出增长的产权结构调整,主要原因是交易费用的存在。事实上,由于正的交易费用的存在,一国政治权利的分配和指定规则的制度结构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价值的上升以及技术革新,现有的产权结构中潜在的利润没有被人获取,使得人们有动机采用更为合适的产权制度。依据现代产权理论的要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将农村土地权利界定给集体会导致更大的共有领域空间,为获得这部分权利而导致的租值耗散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如果将这些权利界定给农民,权利落入共有领域里的可能性降低,为攫取共有领域的权利导致的租值耗散减少,交易成本随之降低,资源配置就会更有效率,同时也解决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缺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