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业科技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方案
农业科技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第二章农业科技化概述 (3)2.1 农业科技化的定义 (3)2.2 农业科技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2.2.1 现状 (4)2.2.2 发展趋势 (4)第三章农业种植技术现状分析 (4)3.1 传统种植技术的局限性 (4)3.2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 (5)第四章农业种植技术优化方案 (6)4.1 种植模式创新 (6)4.2 肥料与农药的科学使用 (6)4.3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6)第五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7)5.1 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 (7)5.2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7)5.2.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5.2.2 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5.2.3 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5.2.4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5.3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策略 (7)5.3.1 政策支持 (7)5.3.2 技术培训 (8)5.3.3 资金投入 (8)5.3.4 合作共赢 (8)5.3.5 社会宣传 (8)第六章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普及 (8)6.1 培训体系的构建 (8)6.1.1 主导与政策支持 (8)6.1.2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主体 (8)6.1.3 建立健全培训网络 (8)6.1.4 建立培训师资队伍 (9)6.2 培训内容与方法 (9)6.2.1 培训内容 (9)6.2.2 培训方法 (9)6.3 培训效果评估 (9)6.3.1 培训满意度评估 (10)6.3.2 培训成果转化评估 (10)6.3.3 培训效益评估 (10)6.3.4 培训体系完善评估 (10)第七章农业种植技术试验示范 (10)7.1 试验示范项目筛选 (10)7.1.1 筛选原则 (10)7.1.2 筛选流程 (10)7.2 试验示范项目实施 (10)7.2.1 建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11)7.2.2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11)7.2.3 技术培训与指导 (11)7.2.4 资源整合与保障 (11)7.2.5 监测与评估 (11)7.3 试验示范项目推广 (11)7.3.1 建立健全推广体系 (11)7.3.2 制定推广政策 (11)7.3.3 开展宣传与培训 (11)7.3.4 加强示范引领 (11)7.3.5 强化技术支持与服务 (12)第八章农业种植技术政策与法规 (12)8.1 政策法规的制定 (12)8.1.1 制定背景 (12)8.1.2 制定原则 (12)8.1.3 制定内容 (12)8.2 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12)8.2.1 执行主体 (12)8.2.2 执行措施 (12)8.2.3 监督机制 (13)8.3 政策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13)8.3.1 修订原因 (13)8.3.2 修订原则 (13)8.3.3 修订内容 (13)第九章农业种植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1 国际合作现状 (13)9.2 国际合作模式 (14)9.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推动 (14)第十章农业种植技术可持续发展 (15)10.1 可持续发展原则 (15)10.2 生态农业建设 (15)10.3 农业种植技术可持续发展路径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绪论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边缘性,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 性的学课,课程内容涉及农村社会学, 性的学课,课程内容涉及农村社会学,教育心 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 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学和大农学 类的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类的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农学相关专 业的主干课程
近代农业推广机构纷纷设立
19世纪末洋务派, 19世纪末洋务派,维新派及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力 世纪末洋务派 农业教育, 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 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 办农业教育,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 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 31所 初等农学堂59所 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 59 同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1902年 同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1902年,直隶农务大学堂 农业科研机构 建立.1906年在北京建立农事试验场,1909年在上海创建 年在北京建立农事试验场 建立.1906年在北京建立农事试验场,1909年在上海创建 育蚕试验场. 育蚕试验场. 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条 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条,规定奖励 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 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 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这 些社团开始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乡村社 些社团开始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乡村社 会调查,乡村教育和农业推广. 会调查,乡村教育和农业推广.
随着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 世纪 世纪80年代一门新兴学科兴起 随着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20世纪 年代一门新兴学科兴起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件
49
34
49
4
三.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发展动向及基本特征
——时代背景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驱动 技术科学化、操作机械化、产销社会化、生
产高效化、农民知识化 、农业信息化等。
▲投入出现多元化
▲以农民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绿色证书制度
▲环境保护和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49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发展动向及基本特征
1、发展动向 私人化、商业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联合、无偿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49
18 44 75 100 100 100 100 21 20 41 62.5 100 100 100 36 19 55 100 100 100 61 25 79 100 100 46 30 91.5 100 36 69.5 100 14 54 3
向有偿转化。 2、基本特征 ●立足点: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
农场、专业合作社或农家为中心; ●本质:体现推广的教育性; ●推广内容和服务:广泛性;社会化服务; ●理论基础 :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结合; ●推广方法:多样化。以沟通为基础且多侧重于农村教
育和信息咨询; ●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
性质不同 ●推广人员和农民是平等关系 ●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是沟通主体
49
20
行政机构
农业科研机 构 大专院校 其他机构
噪声
推广部门
媒介
●
噪声
乡政府
农民
反馈
噪声 反馈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沟通模型
49
21
三、沟通的一般准则
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和权威 2、 信息内容对推广对象应具有相关性 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当做到编码简单、意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国内外推广理论与实践经验; 明确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设计、指导我国农业
推广的计划与实践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理解农业推广的几 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学会农业推广 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将重点放在对基本理 论的理解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上。 难点: 明确一个推广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工作;明确 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用推广 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实践 的能力;提高对推广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采用正确推 广策略的决策能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现状,明 确将来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和所应采取的策略。
一词。这是把大学教育伸延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则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的赠地学院开始应用的。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 我国“农业推广” 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 1985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所代替。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1966年孙达 (H.C.Sanders)的著作《合作推广学》的问世,使农业
推广学成为一门为社会认可的正式学科。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农业推广的研究以单向沟通转向双向
沟通为农业推广中的基本要素,把推广看作是信息与知识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就已开始。1935年南京金陵
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农业推广学的含义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 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 科学。 其理论来源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总结、推广研 究成果及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的生活。
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4.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
5. 沟通: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以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6. 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7.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8.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9.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1. 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12. 创新度:是指某一个体或采用单位,在采用创新时比社会系统中其他成员相对早的程度。
农业推广学
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的生活。
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4.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
5. 沟通: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以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6. 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7.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8.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9.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1. 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12. 创新度:是指某一个体或采用单位,在采用创新时比社会系统中其他成员相对早的程度。
第一章 农业推广学绪论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
古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农业推广活动的萌芽,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1.学科性质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必修课,课堂讲授46学时,教学实习一周。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参考书: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第1版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东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1版绪论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2019/11/19
14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中国:
2019/11/19
★粮食总产量增长65%; ★棉花产量增加了2.5倍 ; ★油料产量增加了3.9倍; ★糖料产量,增加了4.1倍; ★肉类总产量增加了6倍多; ★水产品产量增加了9倍。
技术装备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装备、技术水平 和劳动素养。
2019/11/19
10
2019/11/19
(国家统计局 2008年1月24日 果树、蔬菜类未做统计)
11
2019/11/19
2008-2012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2
2019/11/19
13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 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 际增长8.6%。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 户、家庭农场。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2019/11/19
38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 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 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2019/11/19
39
2019/11/19
扩大知识面,培养发散性思维
2019/11/19
6
第一章 绪论
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技术支持 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功能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学
2019/11/19
7
农业(Agriculture)---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 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 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 得动植物产品。
第一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 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日 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
业推广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农业教
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
业迅速兴起。
•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 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
•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从 事农业产业经营的目标群体在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方面已得到普遍 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较高生产水 平及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新形势 下,推广人员仅仅给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指导,已不能满足目标群体 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他们更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多方面信息 沟通和咨询服务。因此,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提出“现代农业推广”的概 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 的。19世纪中叶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于 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 对受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 动。
• 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发达国家或某一国家的发 达地区,在生产者满足了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性指导的基础上,为满 足生产者对市场、金融、保险、农业政策、高科技及产业开发等方面更 高层次的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的需求,通过有意识地信息传递交流、咨 询与沟通等形式,帮助目标群体获得必要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以 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教育过程,又包括了信息传播 与沟通过程。因此,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咨询与沟通
自考农业推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教育——加强教育出人才——新知识农业科研——刻苦钻研出成果——新技术——农业推广——推广示范出效益——应用推广——最终目的: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一、“农业推广”一词的来源1.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推广尧舜时期后稷“教民稼穑”,成为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
周代出现官办劝农组织和官员。
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制度。
汉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真正开始的时期。
赵过创立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的成功经验。
宋代宋真宗推行养民政策,“推广”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
公元16世纪,明朝宰相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
公元1594年,陈振龙及其家族经过150年努力,示范推广甘薯栽培,称为“农业推广世家”。
“农业推广”一词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农业技术推广”,1986年后用“农业推广”。
2.国外农业推广一词来源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提出“大学推广”(university extension),把大学教育延伸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以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莫里尔法》(Morrill Act of 1862)也称为赠地学院法为标志。
1877年,美国国会通过《哈奇法》(Hatch Act of 1877)。
1884年美国原农业部部长南伯得克萨斯洲创建合作示范农场,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
1892年依阿华州农学院农学系主任霍尔登教授,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车厢”沿铁路开展技术推广活动。
1914年,威尔逊总统签署《史密斯—利佛法》(Smith----lever Act),即合作推广法。
二、农业推广的涵义及其演变(一)狭义的农业推广1.概念把大学、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生产,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16)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4学时)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1、农业推广的涵义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创新采用者分类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农业推广问答题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1、试述农业推广的概念和性质。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概念及行为。
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
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
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2、试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特征。
(一)原始农业推广模仿推广(二)奴隶社会农业推广农师推广(三)封建社会农业推广“劝农” 、“课桑” 、“教稼”(四)清末农业推广(19世纪末)创办农务学堂(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1927——1949)(基本停滞状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4、晏阳初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以文艺教育救“愚”。
生物科技农业智能化种植技术推广方案
生物科技农业智能化种植技术推广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生物科技与农业智能化概述 (2)1.2 智能化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2)1.3 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与意义 (3)第二章智能化种植技术概述 (3)2.1 智能感知技术 (3)2.2 智能决策技术 (3)2.3 智能执行技术 (4)第三章智能化种植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1.1 系统设计原则 (4)3.1.2 系统架构 (4)3.2 硬件设备选型 (5)3.2.1 设备选型原则 (5)3.2.2 具体设备 (5)3.3 软件系统开发 (5)3.3.1 功能模块设计 (5)3.3.2 开发工具及编程语言 (5)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4.1 数据采集方法 (6)4.2 数据预处理 (6)4.3 数据挖掘与分析 (6)第五章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 (7)5.1 决策模型构建 (7)5.2 决策算法优化 (7)5.3 决策结果验证 (7)第六章智能化种植执行系统 (8)6.1 自动控制系统 (8)6.1.1 系统概述 (8)6.1.2 系统组成 (8)6.1.3 系统功能 (8)6.2 种植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特点 (9)6.2.3 技术应用 (9)6.3 系统集成与调试 (9)6.3.1 系统集成 (9)6.3.2 系统调试 (9)第七章智能化种植技术应用案例 (9)7.1 蔬菜智能化种植 (9)7.2 水果智能化种植 (10)7.3 粮食作物智能化种植 (11)第八章推广策略与措施 (11)8.1 政策扶持 (11)8.2 技术培训与宣传 (12)8.3 合作模式摸索 (12)第九章技术推广效果评价 (13)9.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9.2 效果评价方法 (13)9.3 实施效果监测 (13)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4)10.1 推广成果总结 (14)10.2 存在问题与挑战 (14)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 生物科技与农业智能化概述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科技与农业智能化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推广学重点
• 农业推广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试验示范原则 智力开发原则 合作推广原则 服务配套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正确灵活应用农业推广程序
• 1、属于同一自然条件的两个地区,某项先进技术已在一 个地区进行过推广且取得成功,在另一个地区推广时,不 必进行试验而直接进行示范、培训和推广即可。 • 2、一些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已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和生产 条件,并经多地、多点试验,有一定面积的示范,在农民 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可直接进 入推广环节,推广部门不必再进行重复试验。 • 3、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 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推广部门应在及时总结提高的基 础上,可不必再试验和示范而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农 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四级农科网”。 • 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 逐步把技术推广、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导。” • 1995年,农业部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 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 站合并,组建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使 其成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龙头。
农业推广学
2010-06-17
第1章 绪论+第2章 农业推广简史
一、内涵: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 (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是改变农民行为 的过程。
二、重要性:三大支柱(农业教育、农业科 研、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的概念
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 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狭义的农业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含义与意义
•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意义 • 1、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 2、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的直 接动力 • 3、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 4、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延续和发展
三、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的关系
• 农业科学实验是产生新技术之源,没有农业科 学实验,农业新技术推广就成了无源之水。 • 农业新技术推广是把农业科学实验取得的新成 果与新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科学实验,用 以检验新成果、新技术在当地的先进性、适用 性和可行性。
一、农业科学实验的概念与作用
• (一)农业科学实验概念——为了揭示作物 生长发育规律、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业生产力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科学实验。
一、农业科学实验的概念与作用
• (二)农业科学实验的作用: • 1、可以研究和认识作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并用于品种 改良,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从根本上提高农业 生产的水平和收益。 • 2、可以研究和认识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更好地加 以利用,探索出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 之为人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 3、可以了解和验证各种农业新技术在当地的适应性, 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农业科学实验 与新技术推广
授课教师:马 林
绪论
• 农业是什么——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的生长
繁殖机能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 狭义的农业:仅指农作物种植业 •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大 农业
农业
• 是人类衣食之源 •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 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活动就是农业生产 •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 再生产的密切结合
四、如何学习 农业新技术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
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
应该如何学习本门课程呢?
谢谢观赏
• 4、可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科学实验的概念与作用
• (三)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农业科学实验 • 1、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 2、生产条件的复杂性
• 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含义与意义
•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含义——通过实验 、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 业新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 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 新——技术先进性 • 技术推广性质:普及应用农业新技术活动 • 技术推பைடு நூலகம்环节: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及 咨询服务 • 技术推广范围: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 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