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犯的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激情犯罪”因为心理有病
大学生“激情犯罪”因为心理有病来源:生活晨报选编:赵聪丽分类:时事热点导读:手背手心都是肉,但是手背手心截然不同,关于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屡出不止,育人先育心,看完这篇文章,心痛的无言以对,何去何从?“大学生”和“杀人犯”,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词,最近却同时出现在媒体报端。
2011年6月19日下午,在晋中市榆次区街头,只因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发生口角,晋中学院一名大学生竟然将刀刺进了另外一名大学生的心脏。
而就在不久前,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因故意杀人刚刚被执行死刑。
很难想象,一个个知书达理、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转瞬间就变成了心狠手辣的杀人犯。
但现实一再提醒我们:这些都是真的。
从马加爵、药家鑫、“我爸是李刚”,再到自习课上激情表演、北大毕业生杀人、90后女生跳河、校园劫持……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了?盲目发展导致素质教育失衡晋中学院大学生杀人案件发生后,晋中学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校方现在压力很大,有些情况也不方便说,总之已经在积极处理此事,但人命关天,也只能走法律程序。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对此事感到非常愤慨,并且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当年一名大学生为救一个掉进粪坑的老汉而奋不顾身,而今一名大学生仅为了一个座位就大动干戈,取人性命,道德品质的沦丧不禁让社会悲凉、让民众悲愤,听来都让人吃惊。
”“"大学生"3个字不仅代表着知识,也代表着高尚的道德、优良的品质。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却因一些琐事就要死要活不依不饶的,公子哥、阔小姐的习气太重了。
”据这位老师介绍,现在的一些大学门槛太低,校方盲目追求效益和扩张而不重视素质教育,导致一些学校成了社会青年的集中营,而且一些家长花钱让孩子上学,无非就是找个地方把孩子拴住,基本上不靠上大学出人头地。
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又逐渐抬头,素质教育也基本上是零。
如此盲目地走下去,今后“大学生”3个字将成为一个贬义词。
青少年“激情犯罪”不容忽视“现在大学生的素养和情绪控制力普遍都差,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抢座位杀人与药家鑫事件一样,又是一例典型的"激情犯罪"”。
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
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所谓“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而在中国,激情犯罪的概念可以更加宽泛,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
其侵害手段残酷,涉及面广,危害性严重。
此类案件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当事人通常品德修养较差、文化层次较低、经济收入微薄、心理品质脆弱等;从性格特征上讲,当事人往往比较内向或比较偏执;从年龄阶段讲,当事人以不谙世事、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而智商尚可的中小学生居多。
关键词:激情犯罪;情境刺激;法制正文:“激情犯罪”的心理基础是性格粗野、缺乏修养。
一些性格有弱点的人思想偏激,报复和嫉妒心理强烈,一遇外界刺激,其心理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攻击性的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大多没有预谋策划过程,但往往不计后果,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案发后十分悔恨的特点,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这些犯罪嫌疑人原本不是罪大恶极,90%以上没有犯罪前科,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冷静,才堕入犯罪的深渊。
一、违法犯罪及其心理特征激情犯罪是指在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推动下实施的暴发性、冲动性犯罪。
在西方犯罪学中,激情犯罪往往被看作是挫折攻击型犯罪之一,是指行为人在受到强烈挫折后,由于情绪异常激动而产生难以控制的侵害性行为。
通过对激情违法犯罪成因分析,激情违法犯罪与常态违法犯罪比较,激情违法犯罪主要采用暴力手段,具有1以下特征:(一)没有预谋性激情违法犯罪行为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前,心理品质虽处在不良阶段,但却没有形成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力定势。
违法犯罪行为人主观意识只处于间接、被动的违法犯罪阶段,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只有具备了客观刺激性条件,为满足某种需要迅速产生违法犯罪动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从行为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阶段理论分析,激情违法犯罪行为并无预谋。
(二)情境刺激性激情违法犯罪行为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境刺激,内有在不良心理只处于潜流状态,心理尚能保持平衡,行为人不置过激。
激情犯研究综述
激情犯研究综述摘要激情犯罪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新名词。
目前在国内关于激情犯罪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相对权威的定义,但是大家都同意,激情犯罪是一种消极激情状态下的犯罪行为。
目前关于激情犯罪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激情犯罪的定义和立法问题,关于激情犯的犯罪心理犯罪态度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还为数不多。
但已有部分学者在做相关的努力,并从不同领域的不同方面来试图解释罪犯的犯罪行为。
从现阶段国内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学者有理由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激情犯的心理的研究将会成为犯罪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激情;激情犯罪;心理学;经济学一、激情的定义激情是情绪中的一类。
普通心理学理论认为,根据情绪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8]。
激情是人的心理现象之一[2],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
激情的特点是产生速度快 ,一遇到外界刺激 ,便迅速迸发 ,强度猛烈 ,火山爆发式的 ,势不可挡,持续的时间短 ,一旦发泄出来 ,便恢复正常。
从社会意义上分 ,激情可分为积极激情和消极激情[2]。
在激情状态下,人能做出平常做不出来的事情,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
但也能使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因而在消极的激情状态下人的行为也可能失控,甚至会发生鲁莽的动作或行为[3]。
二、犯罪心理的定义犯罪心理的含义在理论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的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感情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广义的犯罪心理不仅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而且还包括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前,预谋和准备犯罪过程的心理活动,以及犯罪以后逃避侦察、打击、处罚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包括犯罪人通过教育改造,悔过自新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规律。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激情和欲望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激情和欲望激情和欲望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基本、最本能的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致力于研究和解释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当然也对人的激情和欲望产生出深入的探究和解释。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激情和欲望的本质、形成原因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一、激情的本质和形成原因激情是人类内心情感的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欢乐、愤怒、紧张或兴奋。
心理学家认为,激情是情绪的一种极端表现,是人对特定事件或刺激的非理性反应。
激情与欲望紧密相连,通常是由特定的欲望引发的。
激情的形成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
弗洛伊德心理学认为,激情是人类内心欲望的反映,而欲望则来源于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潜意识的需求。
欲望在个体内部不断发酵,随着刺激的增加,激情的火焰也随之熊熊燃烧起来。
另外,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刺激是激情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个体面临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情境时,激情往往会迸发出来。
二、欲望的本质和形成原因欲望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实中某一对象或情感的强烈渴望。
欲望与激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欲望一般指对具体目标或对象的追求,而激情则是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欲望的本质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欲望从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到高级需求(如社交认同、自我实现)逐渐演化。
心理学家克里斯·拉斯楚卡(Chris Lachuka)提出,欲望的形成还受到社会文化、个体价值观和自我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从外界获得了对欲望的认知和期待,这些认知和期待会在个体心理中形成欲望的动力。
三、人的激情和欲望对个体的影响人的激情和欲望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激情和欲望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和动力。
当个体对某一目标充满激情和欲望时,他们将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激情和欲望也可能对个体心理产生压力和焦虑。
激情犯罪概念1
激情犯罪概念及解析一、激情犯罪概念吴宗宪在其主编的《法律心理大辞典》中这样界定激情犯罪:激情犯罪是在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推动下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的犯罪行为,其具体行为包括杀人、伤害、防火等。
激情在激情犯罪发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不可遏制的、暴风骤雨般的、短暂而冲动的情绪状态和情感表现形式,如狂喜、暴怒、痛苦、绝望等,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
积极的激情,如欣喜、振奋等,能够激发人的进取欲望,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士气)对个体发展往往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消极的激情,如愤怒、恐惧、绝望、迷乱等,当消极激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扰乱交感神经的一些作用,使意志、理智等方面的神经系统机能陷入停止状体,个体的意识水平返回到低级甚至是原始状态,情绪的冲动直接形成反射的行动,消极激情不仅损害个体身心健康,而且诱发个体在失控状态下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甚至是暴利性违法犯罪行为。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能,一旦实施的是犯罪行为,则一般带有较大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研究发现,处在激情状态的人,往往会改变自己原来的观点,把发生的许多事情看得不同寻常,甚至给以完全不同的解释,并使习惯的行为方式遭到破坏;意识范围缩小,往往只指向激情体验的对象,而较少考虑其他方面;意识清晰度降低,常常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为模糊;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完全贯注于自己的激情状态之中;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行动完全受激情支配,很难表现出意志调节。
二、激情犯罪特征分析激情犯罪几乎不存在犯罪的动机生成阶段及前期的犯罪预备阶段,缺乏明确的作案目标,只是行为人突遇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如第三人的殴打谩骂和嘲弄讥讽,黄色影片和不良场景的强烈视觉冲击,感情一时冲动,大脑呈现明显的无意识、无组织、混乱和瓦解状态,自控能力减弱甚至丧失,行为人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瞬间爆发出不可抑制的激情状态。
浅谈激情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果却很严重 , 大多数都是致人重伤或致死。 如有的仅仅因为学习成 绩
不 好 怕 挨骂 而 将 自 己的 亲人 杀死 : 的 因为 谈 恋 爱 受 阻 而将 亲人 、 有 朋 友 杀死 ; 的因 为 嗜 赌 成性 欠 下 巨额 赌 债 而 将 父 母 杀死 等等 。 犯 罪 有 从
的方式来看 , 主要_ 两种。 一是直接攻击 , 仃 , 表现为犯罪嫌疑人直接 反 驳对方 的侮辱而动用暴力; 二是间接攻击 , 表现为犯罪嫌疑人除了对 侮 辱 自己 的人 造 成 伤 害 以外 , 伤 及 到 其 他 无 辜 的 人 。 还
L g l y t m d S cey e a S se An o i t
■—■
.
!
张西 林
.
垒 垒
浅谈激情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 要 激情 犯 罪是 当前社 会 中 比较 突出的一 类犯 罪。本 文对 激情犯 罪 的特点 、 因和对 策进行 了研 究 , 出 了预 防 的办 成 找 法及 对 策。
中 图分 类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94
在犯 罪 心理 学 中 , 一个 名 词 叫“ 绪 性 动 机 犯 罪 ” 情 绪 性 动机 有 情 。
犯罪, 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 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 为 情 绪 性 动机 犯 罪 中 很 重要 的 一种 , 是激 情 犯 罪 激 情 犯罪 , 就 是
是因为青少年的独特 心理结构 , 因为性格塑造还未稳定, 多倾 向于感 中找 出规律性的东西, 才能有效地预防激情犯罪 的发生。 笔者试就激 情用事青春期的人正处于性成熟阶段, 人性正在向个性化 、 成人化转 情犯罪的特点、 成因和对策进行粗浅的探 讨, 以求教大家。 变, 时审美和认识在 这个年龄段有很大的改变, 同『 这种改变 直接导致
青年学生激情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预防
青年学生激情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预防摘要青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心理波动大,诱发激情犯罪的机率高;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年学生激情犯罪具有犯罪意念产生快、行动迅速、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等特点;青年学生激情犯罪的心理预防可以从广泛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及时实施心理干预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激情犯罪心理预防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件发生以后,在社会上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关于青年学生激情犯罪的广泛讨论。
据统计,情绪型犯罪已占到伤害和杀人案件总数的70-80%,即使在所有的刑事案件中,情绪型犯罪也高达13%。
在青年学生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然而,人们在探究这类犯罪的根源时,往往习惯从违法犯罪的环境中去找原因,而忽视对犯罪人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类犯罪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规律,并探讨相应对策。
一、激情犯罪的概念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
激情犯罪本身并不是我国刑法上规定的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有关学者基于犯罪心理学理论中的心理动因而归纳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激情犯罪是一种在激情状态下非理智性的或少理智性的犯罪,即犯罪人在某种强烈情绪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根据人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一般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中类型。
人在心境状态下,情绪相对平静、微弱而持久,一般不具有突然爆发的可能,因此,不大可能会诱发情绪型犯罪。
与此不同的是,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
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例子。
”冲动性、强烈性和短暂性等特点。
现代医学测定,人在激情状态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色变白,心理出现大的改变。
同时,在思想意识中,除了兴奋之外,其它都是空白,原来想都未想的事情,这时也会做出来。
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者:赵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10期◎文/赵楠当前,在青少年犯罪中,激情犯罪尤为突出,涉案学生及其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干扰,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因此,探析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概念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激情犯罪是指在强烈而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下实施的毫无理智、不计后果、失去自我控制力的突发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Hall)在《青春期》一书中指出,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这一时期的人情绪跌宕起伏,剧烈波动,情绪体验广泛且丰富多彩,表现出明显的爆发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特点(一)突发性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或明显的作案目标,很少有预谋和准备阶段,常常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下,临时起意,瞬间发生的,因此具有突发性。
他们在激情状态下,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犯罪过程比较突出而且简单,犯罪动机形成的时间极短且不复杂,往往事先并无预谋,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恣意妄为,不计后果,而在犯罪行为停止,情绪平静下来后,面对自己一时冲动所酿成的悲剧,往往又后悔莫及。
(二)情境性激情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并没有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只是被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而激怒,产生了报复行为。
所谓挫折或打击主要有两种:一是被害人自身的言行,如语言刺激(谩骂、讽刺等)和行为刺激(侮辱、殴打等);二是案发现场当时的情境。
在行为者看来,实施报复行为是出于“正当防卫”的需要,是由于自己受到侵犯和挫折而导致的,这种“合理化”心理倾向使大脑皮层和皮下神经兴奋失调,出现许多盲点,导致意识障碍,道德和法律的心理监督功能丧失,把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的反社会的犯罪行为当成合理的。
心理学:激情犯罪内容
名词解释:所谓激情犯罪,原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个舶来概念。
刑法学界对此有很多个定义。
激情犯罪多是由人际纠纷的小事引起的。
比如说认为行为动机受到情感支配引发的犯罪行为为激情犯罪;还有【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下,瞬息间丧失理智,心理失衡,一念之差而发生的犯罪】。
不过,专门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往往被看作是挫折攻击型的犯罪,其含义是指人在受到强烈刺激和挫折后,由于情绪异常激动而产生行为的异常冲动,在发生难以控制的暴烈行为时不计后果也不择手段。
“激情犯罪”的心理基础是性格粗野、缺乏修养。
一些性格有弱点的人思想偏激,报复和嫉妒心理强烈,一遇外界刺激,其心理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攻击性的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大多没有预谋策划过程,但往往不计后果,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案发后十分悔恨的特点,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这些犯罪嫌疑人原本不是罪大恶极,90%以上没有犯罪前科,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冷静,才堕入犯罪的深渊。
“激情犯罪”调查:社会弱势群体更易产生激情犯罪2009-01-05 18:30面对训斥,儿子将匕首指向父母;几句拌嘴,丈夫对妻子挥刀相向;一个剐蹭,两名司机拳脚相加直至兵刃相见,这是一类激情犯罪的案件。
激情犯罪是指在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推动下实施的暴发性、冲动性犯罪。
据有关资料显示,激情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比例已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六成命案祸起激情犯罪,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日,福建省南安市委政法委有关课题组针对此类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一、激情犯罪的特点从犯罪主体看,一般容易诱发激情犯罪的人在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上都与平常人存在着一些差异。
他们的生活经历坎坷,遭受过较多失败,或是与自己的理想有较大差距,经常产生挫败感。
如果他们没有恰当而有效的渠道排泄心中的压抑与愤恨,一旦遇到消极激情事件的发生,立即会产生犯罪冲动,引发犯罪行为。
从犯罪主体的社会地位看,社会弱势群体更容易产生激情犯罪;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自然在心理上更多地体验到不平衡感与生活挫败感。
关于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
关于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激情是人们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往往表现出情境性、冲动性、盲目性、自我失控性的特点。
激情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
长期以来,人们探究违法犯罪的根源,总是习惯从违法犯罪的环境去找原因,忽视违法分子的心理现象的分析研究。
激情违法犯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抑制差。
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激情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探讨心理预防措施,以期遏制激情违法犯罪的上升趋势。
一.激情与激情违法犯罪含义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愤怒、恐怖、绝望等。
激情通常是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的。
其生理机制是皮下神经中枢的兴奋失去了大脑活动占了优势。
这时人很难克制自己强烈愤怒感、绝望感、喜悦感以及极度的悲痛感。
激情总伴有机体状态的剧烈变化和明显的表情动作,有时甚至发生痉挛,人在激情状态下,常常不能意识他在做什么,不能控制自己,不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及其意义。
人在激情发生时候,很难用意志加以控制。
激情可以分为积极激情和消极激情两种。
英雄模范人物在战斗、抢险救灾、与坏人作斗争等情况下产生的激情是积极的;而实施违法犯罪的激情是消极的激情。
激情违法犯罪是由于瞬间性消极激情爆发而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消极的激情,有时是由某种重大事件或严重挫折引起的,在某些个性倾向不良的人身上,有时还可能由生活琐事引起。
激情违法犯罪行为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认识水平低下,稍有不如意,便勃然大怒,或痛不欲生,悲观失望。
此时强烈的情绪体验支配着人的行为,理智和意志失去监督作用,从激情爆发到实施违法犯罪,仅是一步之差,往往毫无理智、肆无忌惮、盲目冲动、不顾后果、突发疯狂的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激情违法犯罪行为手段极其残酷,涉及面广、社会危害性大。
①消极的激情是具有破坏性的一种为时短促的不良情绪表现,是不良因素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激情违法犯罪心理成因分析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到犯罪行为的实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激情犯罪
李记者:你好!我整理了一些关于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特点和预防措施的内容,但是字数超出你所要求的范围,烦请你根据需要酌情选取可用内容。
谢谢!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特点:青少年激情犯罪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通常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道德修养差、控制能力不强,性格较内向或偏执等特征;从年龄阶段讲,以不谙世事、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而智商尚可的中小学生居多。
青少年在情感上活泼、变化多端,但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一件小事极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而导致犯罪。
一般容易诱发激情犯罪的青少年在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上都与平常人存在着一些差异。
他们的生活经历坎坷,遭受过较多失败,或是与自己的理想有较大差距,经常产生挫败感。
如果他们没有恰当而有效的渠道排泄心中的压抑与愤恨,一旦遇到消极激情事件的发生,立即会产生犯罪冲动,引发犯罪行为。
预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预防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的基本环节和措施。
具体要要引导帮助青少年做到:(1)控制不良情绪。
在情绪即将发作时,可以用一种机械动作如心中默数来延缓其发作的时间。
(2)学会心理按摩。
心理按摩的方式很多,听音乐、做操、打拳、散步、郊游、垂钓、爬山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人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注意力被分散,紧张情绪被缓解。
而越是处在竞争性强、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中,越要注重心理按摩,让不良情绪适时得到疏导。
(3)学会冷静处理。
在怒火中烧时,“逆向思维”有助于冷静。
“回头想”可以把自己的思维从愤怒中拉回,使自己考虑到问题的其他方面。
这样,青少年的头脑就会转为冷静,较为理智,避免做出过激的举动和后悔莫及的蠢事。
而最重要的是,在怒火已经产生时,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行为的失控而产生危害他人的事情。
犯罪心理学--药家鑫案心理分析
药家鑫案的情绪和认知理论分析LOGOCompany Logo1.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它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等。
2.激情杀人:是指个体本无任何杀人意图,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将他人杀死。
激情杀人的条件:1.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2.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3.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激情状态与实行行为之间无间隔的冷静期。
药家鑫一案是否属于“激情杀人”呢?应该说,这本来只是一起交通事故或者最多算是肇事案件,被害人在受伤后记下车牌号码,本身无任何过错,也未刺激药家鑫。
国内外刑法有关“激情犯罪”的规定,均以受害人存在不法行为为前提,激愤完全是由被害人的不法行为引发的。
但本案中被告人药家鑫的杀人行为则不是因为被害人的过错引起,而纯粹属于罪犯的一种灭口式的故意杀人。
Company Logo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药家鑫在杀人之前跟被害人张妙是没有深仇大恨的,甚至在这之前,他俩连面都没见过。
那么,是什么导致药家鑫在撞人后由过失犯罪走向故意犯罪呢?我个人认为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情绪。
在撞人后的这种应激状态下,药家鑫的认知系统发生了紊乱,他也完全失去了理智,丧失了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
正是这种应激状态下情绪的干扰,导致他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
Company Logo什么是应激呢?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Company Logo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
激情犯罪1
激情犯法令狐采学一、激情与违纪和犯法的关系人产生的激烈感情叫激情。
激情来得猛、去得快,具有感动性、强烈性和长久性等特点。
现代医学测定,人在激情状态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色变白,心理呈现年夜的修改。
在思想意识中,除兴奋之外,其它都是空白,原来想都未想的事情,这时也会做出来。
激情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效果的激情,如很是兴、特别激动等。
另一类是负效果的激情,如极度愤恨、高度恐惧、过度忧虑等。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产生激情的时候,如果激情能够受理想和信念所支配,它可以使人奋失落臂身、一往无前,发扬年夜无畏精神,像黄继光以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堡垒等。
反之,若激情失去了理性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则往往招致违纪和犯法。
有的人因一时性感动,犯了强奸罪;有的人因一时高兴,酗酒滋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这种危害,人们早就认识到,所以,古人卧室里往往挂上“制怒”的条幅。
西方人甚至总结出“人产生的一切哀思都是由情绪激动造成的”。
现实生活也一再证明,“有几多次控制不住的激情,就有几多次的后悔。
”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期最容易产生激情。
这是因为:青年人生命力旺盛,感情容易触发,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或者无精打彩、没精打采;青年人感情摆荡性年夜,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青年人缺乏生活经验,不善于处理生活矛盾,容易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下情绪产生极端变更;青年人往往缺乏容忍能力,不允许自己的期望破灭。
足球迷闹事,无论中外都是年轻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与激情对立的则是冷静和耐心。
任何时候,人如果不克不及控制感情,就会产生负效果的消极激情。
二、消极激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引发消极激情有主客观原因。
从主观条件上阐发,消极激情主要产生在以下几种人身上:1、心胸狭窄的人这种人性格内向,怀疑心强,遇到矛盾不找人谈,在心里憋久了,就会产生情绪上的感动。
2、性情粗野的人这种人受不得半点委曲,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产生激情。
关于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
关于激情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及预防激情是人们得较为复杂得心理现象之一,往往表现出情境性、冲动性、盲目性、自我失控性得特点.激情违法犯罪得缘故是复杂得,多层次得综合性得.长期以来,人们探究违法犯罪得根源,总是适应从违法犯罪得环境去寻缘故,忽视违法分子得心理现象得分析研究.激情违法犯罪最要紧得缘故是他们得心理素养差,社会习惯能力差,自我抑制差.因此,本文从心理学得角度剖析激情违法犯罪得心理因素,探讨心理预防措施,以期遏制激情违法犯罪得上升趋势.,当这种情绪一旦变得激昂,就会对侵害者施加暴力行为(损害或者杀害).恐惧是对来自外部得侵害以消极得维护自己而产生得情绪.恐惧得念头极度高涨时,为了想从侵害者得势力下逃跑出来,有时也会不假思索地在消极情绪支配下施行暴力.例如,因盗窃潜入人家被发觉后,由于过于恐惧,便损害或者杀害被害人逃路.歇斯底里性严峻得人,尽管没有什么专门站得住得依照,然而却有二般激烈燃烧着得嫉妒心.当情绪专门激烈时就呈现出病态,显示出克莱奇马所讲得原始反应.将极度亢进得紧张情绪或者不能抑制得强烈冲动,以违法犯罪活动发泄出来.c④有时,某种强烈得情绪也可能引起反对动机,从而抑制了违法犯罪得实施.例如对被害人得同情悲伤而突然中止违法犯罪行为.外界不良诱发因素,是预防、操纵和减少激情违法犯罪得关键环节.个体所处得客观环境中得诸多诱因都可能“内化”为个体心理内素,个体心理因素又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之分,这是由于社会生产环境决定得.两种因素彼此消长,决定了个全得心理品质得进展.假如消极因素在个体得心理结构中起主导得支配作用时,就会形成违法犯罪动机,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或者违法犯罪机遇,即会产生违法犯罪动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消除、操纵诱发激情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得外在不良因素,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操纵和减少激情违法犯罪得发生,为社会经济进展和人民群众得安居乐业,制造一个良好得社会环境.。
第二节 性欲型犯罪心理
群婚(一群姐妹和一群兄 弟),对双方的年龄和辈 分做了限制,有确定的母 亲,无确定的父亲,性关 系不确定。
母系社会
普拉鲁亚家族
婚姻关系和家庭的变迁
母系社会 对偶制
不稳定的性关系进一步发 展,形成不固定的(相对 稳定)一夫一妻制。个人 财产不完全独立。
一夫一妻多仆(来自 战争的女俘虏)制, 个人财产确立,家庭 进一步发展。
90%的人感到寂寞孤独; 35%的人遭受情感捆饶:
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更令人瞩目;
88%的 打工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性 压抑。
女人和性是闲暇时的热门话题; 简陋的工棚里,墙上挂的是裸女图; 口袋书趣味低级; 精力过盛,火气很大,打架是宣泄的 一种途径;
缺乏性生活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抑
长期夫妻分居,会感到心理压抑和不适, 烦躁、郁闷、萎靡不振 脾气暴躁,容易激动,思维不正常 性功能出现障碍 性取向会发生变化,以同性恋满足性需求 看见街头成对的情侣会感到羡慕、辛酸、 嫉妒甚至难受
发廊妹的相关数据
从事卖淫的时间:
– 平均为2年,最长20年
– 未婚者77.5%
从业者的年龄
– 平均24岁 – 最大40岁,最小17岁
发廊妹的相关数据
文化程度:
– – – –
中学 54.41%, 中专 29.86%, 专科 7.47%, 小学 4.79%
来源地:
– 农村 84.95%, – 乡镇 9.95%, – 城市 5.10%。
专家的建议
少看黄色口袋书,减少刺激; 通过适当自慰方式解决性饥渴; 不要找街头小姐和发廊女,减少感染性病 的机会; 注重自我保护,使用安全套。
论激情犯罪的心理干预
论激情犯罪的心理干预发表时间:2010-10-28T08:55:36.6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吴丽珠[导读]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
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吴丽珠(广州大学医疗门诊部广东广州 510006)【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29-02【摘要】激情犯罪心理来源于行为人的欲求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性,因而具有需要满足的畸形性和急迫性、不良心理体验的急剧扩展性、情境刺激与反应的不对称性、犯罪决意形成的超坚定性等显著特征;要预防激情心理的发生,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运用精神分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心理治疗技术,帮助行为人调节自己的需要结构,减轻不良情境的刺激,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
【关键词】激情犯罪心理心理特征心理预防激情犯罪属于情绪性犯罪,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导致一般民众的生活压力不堪负重,人际冲突进一步加剧,不良情绪体验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扩展,因而激情犯罪频频发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危害。
因此研究激情犯罪心理,预防此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和膨胀,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1 激情概述1.1激情的概念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
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1]。
激情状态下的人往往会改变自己惯常的道德理念和行为模式,其认知活动范围会变得狭隘而集中指向引起激情体验的对象,意识清晰度降低,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行动完全受激情支配,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贯注于自己的激情体验。
1.2激情的分类及表现形式1.2.1激情的分类激情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2.1.1积极的激情。
这是由个人生活中高兴的事情或者具有极大的社会正面意义的情景所引起的激情,这种情绪能推动个人积极投入正面的社会活动,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激情犯罪综述
激情犯罪研究综述摘要激情犯罪是激情状态下出于一时的激愤情绪而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
激情犯罪具有突发性和不计后果性、情境性、暴力性、情绪性等特点,由于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让弱势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成为激情犯罪的主要人群。
外界环境是诱发各种不良情绪,导致激情犯罪的客观原因,而个体的心理失衡是激情犯罪的主观原因。
预防激情犯罪的主要对策有:净化外界环境,消除不良因素;开展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心理卫生,培养公民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社会心理辅导机构[10];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强化国家机制,严惩违法犯罪。
关键词激情犯罪成因分类对策前言俗话说:冲动是魔鬼。
“琐事纠纷升级,导致的故意杀人、伤害行为,多属于激情犯罪。
从激情爆发到可能杀人犯罪,仅一步之遥。
”华东政法学院犯罪心理学副教授陈和华呼吁我们全社会应当警戒愈演愈烈的激情犯罪现象。
一些人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一时冲动,往往难以自控,导致许多危害事件的发生,甚至导致严重的犯罪行为。
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社会变革的加剧,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矛盾的日益增多,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型犯罪也就越来越容易发生。
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情绪型犯罪已占到伤害和杀人案件总数的70%—80%[1],并且,近年来这类案件仍然有增无减,而激情犯罪是最常见、发案率较高的一种情绪型犯罪。
因此,研究激情犯罪有关问题,对预防、减少情绪型犯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激情犯罪的界定与其特点入手,分析其成因及分类,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
1激情犯罪的界定所谓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人被引起激情体验的认识对象所局限,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柬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意义和后果。
而激情状态下的犯罪是出于一时的激愤情绪而实施了犯罪行为,行为人没有犯罪预谋,没有预先确定的犯罪动机,也没有事先选择好的犯罪目的,不想对他人对社会予以侵害,只是在强烈的冲突过程中突发的[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贺 国荣
念于受 害人 在 犯罪原 因中 的负面 作用 、 罪人 的 人身 危 险性较 犯
低, 从轻 或 减轻 处罚 。
摘 要本文 出 情 具 缎 ; 法 损 的 提 激犯 有 浊 益害 , 、
重性、 情境性和冲动性的 特点 并结 ・理学 合 的 理场
此 人 。 因本文 所 分析 对象 并 非某 一类 型 犯罪 人 ,可将 该概 念 中 涵 入其 中 。当 事双 方选 择 了 口角冲 突 的方 式 , 时彼 此双 方 的 又成 为 新 的环境 线 索 。如 何理 解对 方 的 的“ 事立 法对 之 予 以从 宽处 罚 的犯罪 人” 为“ 刑 变 刑事 立法 对 该 言 辞举 止 于对 方而 言 , 对抗 性言辞 、 身体 语言 , 视其 为“ 辱 、 凌 、 胁”还 是 视为“ 侮 欺 威 , 一 时 冲动 、 误解 ” , 等 这又 是 不 同的认 知 结果 。 当然 , 突发 生情 冲 2 激 情犯 的特 点 。 、 如 也可 能影 响 当事 双方 的认 知 结果 。 综 合 分析 激情 犯 的 相关 研究 , 关于 激情 犯 的特 点 , 究者 境 中的 其他 因素 , 旁观 者 , 研 认 知结 论的 不 同, 导致 不 同的 情绪 反应 , 供 了不 同 的行 为应 提 共 同认 可 的有 :
目的和犯 罪动 机 , 是在特 定 的情 境线 索 的刺 激下 , 法 自控 , 只 无 害 人伤物 。且犯 罪人 实 施犯 罪行 为 时 ,成本 —— 收 益 ” 理性 “ 的
决策 近 乎丧 失 ,处于 意 识模 糊状 态 的短 暂激 烈情 绪 的 支配 下 , 市场 经济 模 式在 我 国经济领 域 的形 成 , 速 了社 会各 个层 加 伴有 特 定 的生理 反应 。 面 的 变化 。 应此 竞 争 型生 存环 境 , 适 成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 社会 成 员首 当其 ( ) 理场 论 。 二 心 冲的 人生 命 题 。生存 的 压力 、 错综 横 生的冲 突 , 随之 而来 。犯 t 学 家勒 温 以心理 场 论解 释个 体 行 为 , 公 式 为。B代 l , 理 其 罪 学所 命 名 的激情 犯罪 , 是特 定个 体 以极端 方 式解 决此类 冲 便 表个 体行 为 , 代表 函 数 , 表 个人 , f P代 E代 表 环境 。 即特 定行 为 突 的产 物 。有 案 例: 建 军驾 驶 的吉普 车 后视 镜与 路边 一位 行 侯 是个 体和 环境 的 函数 , 为依 据个 体 和环 境 两 因素而 变 。同样 行 人 裘 吉发 生刮 碰 , 方 因此 发 生 口角并撕 扯 成一 团, 打之 后, 双 厮 的环境 线索之 下 , 同人 格 、 背景 的个 体 , 为互 有差 异 ; 不 阅历 其行 盛怒 之 下 的侯 建军 开着 吉 普 车追 着裘 吉将 其压 死 。 同一 个体 , 对 不 同的混 杂 了不 同 因素 的环 境 线索 , 面 其行 为 亦 激 情犯 罪 , 并非 刑法 规范 所规 定罪 名 。出于 司法 实践 的需 有差异: 同一地 域 , 多数 因素 未变 , 有 差异 , 一个 体 的行 为 稍 同 要 , 学者 提 出立法 建议 , 其作 为具体 法条列 入刑法 典 ,可 见 有 将 也可 能变 化 。只有 全面 考虑 个 体和 情 境 , 能解 释清 楚个 体 行 才 对其研 究 的必要性 。 文主要 从心 理学角度 阐释 该类犯 罪现象 。 本 为 他 将决 定个 体 行为 的全 部事 实 命名 为心 理 空 间 , 包括 准物 一 基 本 概 念 与 理 论 理 事实 、 准社 会 事实和 准 概念 事 实 , 者都 是 个体 对纯 自然 、 三 纯 ( ) 情犯 的概 念 及特 点 。 一 激 社会 、 概念 的认 知 结果 。可 见 , 纯 人格 、 要 、 值 观等 心 理背 需 价 l关 于激 情 犯 的概 念 , 说 纷纭 , 无定 论 。 论 者认 为 : 景 的不 同, 同个 体对 于 同样环 境线 索 会产 生不 同认 知结 果及 、 众 并 有 不
、
在 强 烈而 短暂 的激 情 推动 下 实施 的爆 发性 、冲 动 性犯罪 。 与 情绪 反应 , 而产 生 不同 行为 反 应 。 进 此 概念 相类 似 的有 : 个体 因受到 强烈 刺激 导致 情绪 暴发 而 引发 二、 心理学视角下的激情犯 的 犯罪 行 为, 即个 体受 激情 支 配所 实施 的犯 罪 行为 。 该概 念 为 了更 清晰 地 结合 心理 场论 解释 激 情犯 , 们仍 以前 言 中 我 强 调 了激情 源 , 即外 界 强烈刺 激 。综 合 比较 , 文认 为 周振 杰 本 侯 所提 概 念较 妥 : 因被 害人 不 当言 行产 生 的短暂 、 强烈 的 极度 愤 的案例 为 例 。首先 , 某所 驾驶 吉 普车 的 后视 镜 与行 人裘 某 发 生刮碰 , 可视 为 一客 观环 境 线索 。面 对 该冲 突 线索 , 其应 对 方 懑 的情 感 ( 激情 ) 丧失 自我 控制 能力 , 于不 当言行 之 时或之 而 并 式, 可说 有若 干 选择 , 调解 的方式 、 法 的途 径 、 司 口角 之争 都 可 后 合 理 的时 间 内实 施犯 罪, 事立法 对 之予 以从 宽处 罚 的犯罪 刑
论及相 关实验研究分析了激情犯罪产 生的 因 果线 索, 薹 《从而论证 了人格刑法理论的合理性部分。 ≥ 麓 曩 关键词 激情犯 心 理场 。 冀 囊 ? ≤一 ?
“中图分类 号 : 9 4 D 1 7 《 文 献 标识码 : 鼍 ≯ A A
() 境性 、 动性 。 3情 冲 激情 犯 罪通 常发 生在 特 定 的境遇 , 罪人 与受 害 人 的剧 烈 犯 冲 突偶 发性 较 强 , 发都 未预 计 到 。犯罪 人 在案 发 前全 无 犯罪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