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思维误区

合集下载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不仅知识面广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学生常常犯一些错误,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本文将讨论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并提供一些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一、概念混淆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即将不同的概念等同对待或混为一谈。

这种错误会导致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对问题的解答和应用产生困难。

要避免这种错误,学生需要注重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分类。

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与之前已掌握的概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联系。

同时,要积极运用课堂笔记、教科书和其他学习资料,加强对于概念的归纳总结,确保概念的掌握和应用的准确性。

二、强调记忆而忽略理解中学化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将记忆化学知识点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将化学知识仅仅当作死记硬背的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需要注重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日常经验相联系,举一反三。

此外,通过自主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不重视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然而,许多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常常忽视了对实验操作的重视,仅仅把实验当作填写报告单的形式,而不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重视实验的分析和总结。

在进行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要注意找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和机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缺乏练习和实践机会中学化学学习中,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和巩固。

初中化学思维误区二

初中化学思维误区二

初中化学思维误区二一、氧气的制备1、不能正确区分实验中的“异常”(1)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直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不复燃,可能的原因有:加热的时间不够长,氧气的继续量不够多,或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太小。

加热时除产生氧气外,还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致使氧气的含量过小,或产生气泡的速率太慢,应提高温度加快产生气泡的速率。

(2)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例①试管内出现火星发生爆炸,原因可能是:药品中混有碳粉、纸屑等可燃物。

②试验时事关炸裂的原因可能是:加热时为先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未檫干就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滴倒流进试管;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试管的质量有问题;集气完毕,先撤酒精灯后再移导管,致使水倒流到试管中。

③加热后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试管口为塞棉花④实验时,发现导管被堵塞,其原因是实验一开始就加热中端或后端的反应物,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已将前端的反应物冲到导管口⑤实验结束洗涤试管时,试管破裂,其原因是试管未冷却就用冷水洗涤(3)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但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未充满水,留有气泡。

二、关于催化剂的思维误区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就不分解。

剖析:催化剂只能改变能够发生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于不能发生的反应,无论是用什么催化剂,反应都无法进行。

实验证明,常温下过氧化氢就能放出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起到了催化作用。

因此,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2、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一定加快剖析: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正催化剂,如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它是正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负催化剂,如为防止食品变质而加入的防腐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防腐剂是副反应剂。

初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误区分析

初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误区分析

初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误区分析作者:陈喜华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9期摘要:初中新课程全面实施已经有几年了,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要完整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很不容易,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

笔者就此谈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误区教学方向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地位及作用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增加了相应的学科,形式也趋向于多样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强。

在日常学习中,可能有的同学学习比较差,有的学习比较好。

但是一旦前者开始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是有极大可能超越后者。

所以在初中阶段,前两年并不是关键,往往初三会是一个转折点。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能力有无限可开发的潜力,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思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而初中化学,作为理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理性思维无疑会对上述能力的升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初中化学的地位。

只有了解了初中化学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之后,才能更好的把握对化学的学习。

[1]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误区1.新课程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进入教师的头脑。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理念等不清楚,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

[2]2.教材版本多,内容杂,对教材的深、广度难以把握。

初中新课程化学教材,有鲁科版、人教版、苏教版等几种版本,而各种版本中包括章节顺序、设置内容等都有很大不同,甚至连同一专题,设置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就让很多教师难以把握哪些内容要教,哪些不要教,势必引起教师在教学时的混乱。

三、初中化学教学的局限性1.缺乏自主研究,过多地依赖课本基本上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上所给的案例来实际操作,过多地依赖课本内容,一步一步地去重复课本实验内容的话,会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厌烦。

初三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精选教学文档

初三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精选教学文档

初三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只重题型不重源头
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复习中除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中的食盐、食醋、苏打等经常在试题中遇到。

尤其是苏打即纯碱的用途、变质、发生反应等问题几乎年年都会考到。

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
“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只重听讲不重参与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够了,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并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

”王云巧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

王云巧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王云巧告诉,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

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
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

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
“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王云巧说,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常常会让初中学生们陷入困惑和错误的认识中。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并提供一些纠正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一、概念错误1.错误: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淆很多学生常常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为一谈,不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

纠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强调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两者。

2.错误:将混合物和化合物混淆学生常常将混合物和化合物视为同一种物质,导致对它们特性的误解。

纠正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清晰明了的实验和图像来展示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澄清他们的误解。

二、实验操作错误1.错误: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往往粗心大意,没有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导致实验结果错误甚至无法得出结论。

纠正方法: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

2.错误:不注意实验安全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常常因为不注意实验安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纠正方法:教师应当在实验前向学生宣讲实验安全规范,仔细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确保他们正确佩戴实验室常规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实验室管理。

三、概念理解错误1.错误:错误记忆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初中学生常常面临着记忆大量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困扰,导致他们在化学考试中出现错误。

纠正方法:通过有趣的记忆方法或者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卡片或者进行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2.错误: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不清学生在学习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理解不清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应用到具体题目中。

纠正方法:通过实例和对比的方式,清晰地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两种键的概念。

化学教案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困惑点

化学教案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困惑点

化学教案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困惑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点,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化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

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和意义。

解决方法:创造性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型、图示等方式来直观地展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和理解这些概念,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

2.化学公式和方程式记不住:学生常常会因为记不住化学公式和方程式而感到困扰。

解决方法:通过多练习来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多次重复运用公式和方程式来巩固记忆。

同时,可以应用创新教学法,例如利用有趣的游戏或图示来帮助学生记忆。

3.化学实验操作不当: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常常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失败或者产生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教师在教授实验内容时,要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然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技巧。

同时,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

4.化学题目理解困难:学生对于化学题目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和解题方法。

解决方法:培养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理清题目的要点和目的。

同时,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逐渐提高解题能力。

5.与现实生活脱节:初中化学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脱节,学生常常觉得化学与现实生活无关。

化学学习中的错误思维定式及其处理策略

化学学习中的错误思维定式及其处理策略

S KILLS方法方法S KILLSOCCUPATION732012 06飞扬的空气是混合物”“泥水是混合物,冰水也是混合物”“纯盐酸是纯净物”“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都是正确的。

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一种物质对应一个名称,就把一个物质名称等同于化学知识中的一种物质成分了,又因为把食盐等同于盐就认为“盐都有咸味,都可食用”。

2.对语词的曲解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舍弃非本质属性,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再用语词来表述而形成的。

化学概念是通过语词说明和定义使直观材料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从而揭示出化学事物的内部联系。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常对一些化学概念望文生义而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例如,把“氧化物”理解为“含氧的化合物”,因而错误地判断CaCO 3、HNO 3都是氧化物;认为“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结果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

3.不当的类比推理 类比是推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通过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由它们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相同或相似。

类比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或得出新发现的重要思维形式,但是其结果不一定都正确。

学习化学知识时运用类比思维,有利于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但不顾条件盲目类比则会陷入错误的思维定式。

例如,卤素单质中氯、溴、碘都可以与水反应,若类比认为“氟气也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次氟酸”则大错特错。

又如,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总是排满K层再分布到L层,排满L层再分布到M层,若类比认为“先要排满M层再分布到N层”也是错误结论。

4.原有知识的局限 化学概念和任何其他概念一样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既要明白其内涵,又要确定其外延。

要充分利用早已熟悉的基本概念领悟新的信息,恰当变通运用,在实际应用中同化新概念再深入理解。

有些概念不是一次就能全面、完整地学习的,而应分阶段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多级阐述。

初中化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初中化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初中化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解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必考的重要内容。

解题不只是需要掌握知识,也要能够恰当的运用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解题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欠缺学习积累,以及技能运用不当、计算能力乏力等多种原因,初中学习化学解题时常会出现各种错误,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比较常见的错误分析及对策。

首先,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出现把一些基本概念颠倒错误的情况,例如对化学式结构错误理解、准确表示某种化学反应的概念混淆等。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不足、记忆力受限,以及理解能力不足等。

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基本概念精准讲解,让学生有深刻理解,把握核心知识,加深印象,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这类错误的出现。

另外,学生在解题时,也经常会出现把一些因果关系混淆错误的情况,例如化学实验中某种原因导致的变化过程错误表示,或化学反应中原料、产物不正确搭配等。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对知识的正确归类。

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强对因果关系的正确认知,关注每一个步骤的联系,更好地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全面理解与运用知识,从而有效预防这类错误的出现。

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经常会出现计算能力欠缺的问题,例如配制有关溶液的步骤错误、换算过程错误等。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计算能力不足,和对计算过程的步骤把握不当。

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多讲解一些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步骤,做到熟练、正确、准确,有效防止这类错误的出现。

总之,要做好初中学生化学解题,就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因果关系,以及提升计算能力。

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加强学习积累,注重基本概念理解,重视因果关系把握,加强计算能力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初中化学易错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应用初中化学易错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应用初中化学易错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遇到的一门难点科目,尤其是易错题更是让学生头疼不已。

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易错题而陷入思维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思维障碍,我们制作了一份应用初中化学易错题的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一、常见的初中化学易错题类型1. 计算题:计算题在初中化学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往往也是学生易错的地方。

化学计算中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问题。

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单位换算错误、计算公式使用错误等情况。

2. 概念题: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概念需要理解和掌握,比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化学键等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记忆不清晰,导致概念题易错。

3. 实验题:初中化学中的实验题目也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往往涉及到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原理等,学生在实验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导致实验题易错。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易错题的一些常见类型,针对这些易错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二、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初中化学易错题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在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

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一些更深入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基础知识错误所导致的易错题。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是一门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在解答化学问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化学问题,减少易错题的发生。

3. 多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多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易错的可能。

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陷阱

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陷阱

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陷阱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车琳化学是一门神奇而又美妙的学科,它富于变幻莫测的实验,吸引着刚开始学习的中学生,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内容的增多,不少同学的积极性却不断下降。

究其原因,就是同学受学习物理、数学公式和规律的影响,只是习惯模仿套规律,但往往易忽略共性中的特殊性,甚至是反常规律,致使学生因惯性思维而遁入错误的陷阱。

由于受规律的思维定势,使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困难较大,不可捉摸,甚至无所适从。

实践表明,经常给学生总结特殊点,反常规律,能弥补学生的思维断层障碍,是架起通向知识系统化、严密化的不可或缺的桥梁。

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让学生系统总结,专题性回忆,有助于消除学生思维的断层现象,对于完善认知结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为此,现就对中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陷阱做一归纳:1:一般来说强酸只能和弱酸盐起复分解反应,即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CuS↓ +H2SO4例外,是因为CuS 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非氧化性强酸中,故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此外还有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也能由弱酸生成强酸,如:HC1O+H2SO3=HC1+H2SO4 2C12+ H2SO3= 2H C1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也能用弱酸制强酸。

2. 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2H2O)。

3.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制备,(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一般酸式盐的溶解度都大于正盐的溶解度,但碳酸纳的溶解度却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5,一般典型的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组成离子化合物,但氯化铝和氯化铍却为共价化合物6,一般的金属能溶于水银中,形成汞齐。

但铜铁却不溶7. 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 (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作业中存在的数量较多、难度不当、形式单一和批改失策等误区,并针对存在的误区,从注重精选精练、遵循认知规律、丰富作业形式和注重作业反馈等方面,探讨了初中化学作业误区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化学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误区改进策略初中化学作业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教师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但是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处理作业问题时存在许多误区,使得化学作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分析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化学作业中存在的误区1.作业的数量较多。

很多教师将作业作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掌握程度的唯一途径,错误地采取“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不堪作业重负,很多学生采取了抄袭的方式应付了事,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作息,又没有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2.作业的难度不当。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为了过分追求中考的优秀率,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作业难度选择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使得学生化学水平出现两极分化。

同时,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较大,只是简单挑选简单或者较难的习题让学生完成,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作业的形式单一。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作业以短期的书面形式为主,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缺乏长期的实践形式作业以及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使得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4.作业的批改失策。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批改不及时、批改不认真、批改方式单一和没有记录批改的状况等,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作业批改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的缺失,化学作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作用。

二、初中化学作业误区的改进策略1.注重精选精练。

初中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初中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2013-07百花园地初中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分析及对策文/罗爱华摘要:初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知识时,出于对新学科的兴趣和受到“新鲜热闹”的化学实验的吸引,往往学习热情高涨,但在新教材第四单元“物质的构成”、第九单元“溶液”以及第十、十一单元成为初中化学学习的三个重大分化点后,学生逐渐出现学习思维障碍。

主要从化学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分析、克服思维障碍的对策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思维障碍;构建知识网络;诱导思维;激励思维;启发思维初三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出于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受到“热闹”的化学实验的吸引,一般学习热情高涨,这种热情可持续至第二单元,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

但自接触原子和分子、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后,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难以准确清晰地把握各种概念,不能综合运用各概念解题。

因此,分析初中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寻求有效的跨越学习思维障碍的解决之道,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化学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分析1.在化学概念学习中,某些学生容易一成不变地迁移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到化学学习上,片面认为只要理解化学知识就行了,而忽视对具体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的本质的认识;有些学生依赖于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知识点的积累,不会联系对比,不善于归纳,对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较含糊,知识点没有连成链、形成网,因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2.对概念认识肤浅,惯于背诵概念内容,而对概念表述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无准确把握,因此,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清晰的界定。

如,“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很多学生没有抓住“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总称”这几个关键词,所以在表述宏观、微观,判断原子或元素种类等问题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囿于思维定式的影响,习惯从某一角度,用同种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及发散性,遇到稍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错误认识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错误认识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错误认识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错误认识1:发光发热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

如白炽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不一定。

如自行车轮胎爆炸、违章操作时蒸汽锅炉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3: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不一定。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不一定。

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减慢了食用油变质的速率。

5: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不一定。

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和臭氧。

6: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

不一定。

如2KMnO4=K2MnO4+MnO2+O2↑。

7: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不一定。

如金属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保持的。

8: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不一定。

如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9: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同种元素。

不一定。

如Na+ 和F—不是同种元素。

不一定。

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0:能使燃烧的木条火焰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不一定。

如氮气也不支持木条燃烧。

21: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不一定。

如饱和石灰水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22:溶液一定是液态的,并且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不一定。

如洁净的空气也是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不一定。

如2NaOH+CO2=Na2CO3+H2O不是中和反应。

2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不一定。

如NaHSO4是盐。

25: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不一定。

如Na2CO3溶液呈碱性。

26:震荡和搅拌能使物质溶解度增大。

不正确。

震荡和搅拌只能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27: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不一定。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初中化学课堂上化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和难点解析

初中化学课堂上化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和难点解析

-053-2022年第8期(总第312期)课堂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基于小学所学的知识点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做好学习更难的知识点的准备。

以初中化学课程来说,学生在初中时期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对高中时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把化学学科的“万能钥匙”,以此打开化学学科的大门[1]。

但化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接下来,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方法,将培养化学思维的难点一一列举出来,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化学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伴随着实验出现,如果学生拥有科学实验精神,那么他在学习化学时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其化学思维的培养也会相对容易一些。

做化学实验和上课不同,做化学实验是压力和乐趣并存的,化学实验对各种器材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稍有差池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器材的时候就向学生灌输科学实验的精神,让学生渐渐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并随着对化学学习的深入,让这种习惯始终贯穿化学学习的过程[2]。

此外,做实验要比传统课堂有趣一些,当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其自信心和对化学的兴趣也会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培养上。

此时,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了解还停留于表面,他们面对实验时能保持较高的兴趣。

教师可在讲解前对学生解释“为什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并在课堂上进行一场实验,让学生将实验的步骤记下来。

在实验结束之后,即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也能有一个概念认知。

二、锻炼学生的计算守恒思想如果你问初中化学中什么知识点最难学,那其中一个答案应是各种化合价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这些都涉及计算守恒思想。

具体体现为,把一个化合价从方程式的左边转移到右边,它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

逻辑看似简单,操作过程却需要一番考量。

初中生化学学习常见错误分析

初中生化学学习常见错误分析

初中生化学学习常见错误分析丁爱娟初中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较早地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

由于思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求解化学习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错误。

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及其原因,以期寻找避免和匡正错误的对策。

一. 知识掌握方面通常,化学习题的编制是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多层次地运用化学概念和规律进行解题练习。

因此,化学概念和规律是解题的基础和依据,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产生的差错,就会在解题时暴露出来。

1. 化学概念不清引起的错误化学概念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是科学的定义,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经验。

而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经常会受到生活中形成的不正确观念的干扰,出现错误。

例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氯化钠晶体D. 石灰石这道题,正确答案应是C。

但许多学生因为在生活中早就形成了矿泉水就是纯净水,亦即纯净物的观念,所以会认为答案是B 。

2. 化学规律应用不当引起的错误化学规律本身反映了化学变化中各因素间相互联系、因果关系和有关化学之间的严格数量关系,它在化学知识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

若学生对化学规律的理解不够,就会出现错误。

例 2. 在化学反应23A B C D +=+中,5gA 物质和2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 物质,则生成D 物质的质量是多少?有些同学这样解答:设生成D 物质的质量为x ,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25233⨯+=+g g g x ,解得x g =3。

实际上,上述做法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本身体现了这一规律。

故正确的解法应是:523g g g x +=+,得x g =4。

例3. 下列置换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的是( )A. 2424Na CuSO Cu Na SO +=+B. Fe CuSO Cu FeSO +=+44C. Cu AgCl Ag CuCl +=+222D. Pb H SO PbSO H +=+↑2442显然,此题应主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求解。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时考生要避免的四个误区中考化学复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要求会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综合性问题。

王云巧老师针对考生在化学复习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

误区一:只关注话题类型,而不是来源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除了形成归纳的知识网络外,我们还应该用化学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庭中的盐、醋和苏打,这些都是在试题中经常遇到的。

特别是,几乎每年都会对纯碱(即纯碱)的使用、变质和反应进行检查。

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许多学生倾向于更多地关注听力,而不是参与复习过程。

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听就足够了。

没有必要花时间寻找和提问。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王云桥表示,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和发现问题方面表现不佳,这将导致知识碎片化,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

王云桥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遵循的顺序:阅读复习→ 建立网络→ 提问→ 沟通与分享→ 反思与评价→ 合并实践→ 纠正和改进。

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王云桥告诉记者,在回答问题时,一些考生直接写下答案,忽略了对理解问题过程的详细描述。

事实上,测试一个知识点就是测试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测试结果。

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成绩中占有重要地位。

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一些学生认为复习应该做很多题。

他们想在多年的期中考试中抓住所有的问题,这样期中考试才能无敌。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王云桥说,复习能力强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

应从基础出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陷入问题和战术,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思维误区
一、空气的组成
1、误认为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为质量分数
剖析:质量分数是指100g物质中所含各组分的质量,体积分数则是100体积物质中所含各组分的体积数,二者意义不同。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剖析: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着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所以说,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空气成分岁地区差异而不尽相同。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不跟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剖析: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一般条件下不会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测定空气在组成实验的误差分析
剖析: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的原因有: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的量不足: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瓶内仍含有残余的氧气(当瓶内氧气含量很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了,因此当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误认为“不易溶于水”就是“难溶于水”。

剖析:氧气物理性质中的“不易溶于水”,不能片面地理解成“难”溶于水,而是指溶解的量很少。

正是由于水中溶解少量的氧,才能维持水声动物的生命活动:也正是溶解量小,所以养殖水生动物应该设法香水中补充氧。

2、“加热”“高温”“点燃”与“燃烧”易混淆
剖析:“加热”“高温”“点燃”与“燃烧”是反应条件。

一般认为“加热”不超过500ºC,通常用酒精灯做热源。

温度需在700ºC以上的实验,实验室同城用酒精喷灯做热源。

“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燃烧”匙发热、发光的剧烈反应现象,不是条件。

股些物质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应写“点燃”,而不能写“燃烧”。

3、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要分清
剖析:描述实验现象时只能把通过眼、鼻等感觉器官感觉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而不能描述物质名称。

因为仅仅通过观察不可能知道生成物是什么,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才能确定生成物的种类。

如“硫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实验结论。

因此,“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石蜡燃烧的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4、氧气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剖析:
(1)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在一些试题特别是选择题中经常出现这个选项,如不认真判断,很容易选错。

大家都清楚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它本身不能燃烧,不鞥做燃料。

(2)氧气对人类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事物都存在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氧气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但央企同时也可以使食物、食品等发生腐败变质,使钢铁生锈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使白炽灯丝氧化,缩短灯泡使用寿命等。

因此大家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3)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燃烧都需要氧气
燃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但有些燃烧不需要氧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这些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接触到。

(5)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时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其中包括物质与氧气中的氧发生的反应,也包括物质与其他含氧物质中的氧发生的反应。

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氧化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也是氧化反应。

(6)氧气与液氧性质不同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与液氧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因为它们二者的分子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7)呼吸时氧气越纯越好
呼吸时吸纯氧对人的身体并不好。

过多的吸纯氧反而有碍呼吸,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资料显示,人如果在大于0.05MPa的纯氧环境中,所有的细胞都将受到毒害,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如加入0.3MPa或浓度更高的纯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8)含氧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需要含氧的物质,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但不是所有含氧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