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名解

合集下载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1. 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

与Schlemm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2. 前房是角膜后面;虹膜、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

充满着房水,其周围以前房角为界。

后房亦充满房水,是虹膜后面,睫状体和和晶体赤道部之间的环形间隙。

3. 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相距3-4mm,直经1-3mm,中心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只有锥体细胞,其他层次缺如,是视力最敏锐处。

4. 锯齿缘:是指周边视网膜到达睫状体时,多层细胞移行为单层细胞,最终在睫状体成为无色素上皮层,在移行部相互交错很象锯齿,故称为锯齿缘。

距角膜缘:颞侧7-8mm;鼻侧6-7mm。

5. 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距眶尖约10mm,其节前纤维由长根、短根、交感根组成,节后纤维则组成睫状短神经。

6. 血-房水屏障:眼球的屈光间质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7. 眉睑距:指眉弓和睑缘间距离,正常值13.29mm。

8. 视网膜周边部:包括锯齿缘、赤道及两者之间的视网膜。

此区视网膜变性多见,是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

9. 结膜囊:角巩膜缘内面和小部分睫状体(房角前壁)与虹膜根部(房角后壁)所成的夹角或隐窝。

球、睑、穹隆部结膜形成的囊状空隙。

1. 上睑下垂:上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者。

2. 睑内翻:睑缘外唇向眼球方向内卷。

3. Stevens_Johnson综合征:闭眼时(睡眠时)眼球上转。

4. 睑外翻:睑缘的内唇离开眼球。

5. 内眦赘皮:内眦部垂直方向上的皮肤皱褶。

1. 泪溢:泪液分泌正常而泪道功能障碍,泪液不能从泪道排出。

2. 流泪:外界刺激时,泪液分泌过多,正常泪道来不及输送而从结膜囊流出。

1. 结膜滤疱:是结膜下的淋巴细胞集结。

2. 结膜结石:在结膜表面上的小型坚硬、黄色点状突起,它是细胞变性产物。

3. 毕脱斑(bitot's spots):睑裂部角膜缘外三角形鱼鳞状的结膜干燥斑。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3.内眦赘皮(epicanthus):是遮盖内眦部垂直的半月状皮肤皱褶,是一种先天异常。

1.泪溢(epiphora):泪液排除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见外。
2.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导致泪囊伴发细菌感染。
9.虹膜后粘连(posterior synechia of the iris):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使两者粘附在一起。
10.虹膜膨隆(iris bombe):广泛的虹膜后粘连,房水不能由后房流向前房,导致后房压力升高,虹膜被向前推移二呈膨隆状。
11.瞳孔闭锁(seclusion of pupil):虹膜发生360o粘连。
7.正常眼压: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范围,通常为10-21mmHg,正常眼压双眼对称,昼夜相对稳定。
9.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是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1交感性眼炎(symathetic ophthalmia):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9.结膜囊(conjunctival sac):是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三部分形成的一个一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
10.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中枢。
11.泪膜(tear film):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由外向内分三层: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4.高眼压症(oclar hypertension):一些患者的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

眼科学 名解

眼科学 名解

《眼科学》名词解释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视力(visual acuity):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力功能,可分为远、近视力,又称为“中央视力”。

视野(visual field):眼向前固视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双眼单视(binocular single vision):外界物体在双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成的像,经过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融合,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单一物像,这种功能称为双眼单视。

融合(fusion):两眼同时看到的物象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象。

调节(accommodation):为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集合(convergence):产生调节的同时双眼内转的现象。

视近反射(near reflex):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并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眼的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瞳孔光反射(light reflex):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瞳孔直接对光反射(direct light reflex pupillary):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受检眼,其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瞳孔间接对光反射(indirect light reflex pupillary):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另侧眼,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屈光间质(dioptric/refracting media):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正视眼(emmetropic eye):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是 5 米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ametropia):眼球的屈光力与眼球轴长不相适应,以致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聚焦于视网膜上。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胞睑又名眼胞、眼睑和睥。

它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上胞又称上睑。

胞睑覆盖于眼球前部,司眼之开合,具有保护眼珠,儒润白睛,黑睛及清楚眼睛表面的灰尘和毒邪。

相当西医眼睑针眼以眼睑边缘生小疖,形如麦粒,赤肿疼痛,继之成脓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又名土疳、土疡偷针,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麦粒肿。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同正常的眼病。

又名疣病,睥生痰核。

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

也称散粒肿。

风赤疮痍是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学的病毒性睑皮炎,单纯疱疹病毒性皮炎和带状疱疹病毒兴建皮炎。

睑弦赤烂以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又名风弦赤眼,沿眶赤烂,风沿烂眼,迎风赤烂,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缘炎,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眼丹以眼睑红肿高起、质硬拒按,边界清楚,鲜红如涂丹,甚则成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蜂窝组织炎上胞下垂以眼上胞提举乏力或不能提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又称为眼睑垂缓,严重者称为睑废。

西医学上睑下垂胞轮振跳以眼睑不自主牵拽跳动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本病与西医学之眼睑痉挛相似。

椒疮胞睑内面红色细小颗粒密集丛生,状若椒粒,故名椒疮西医学病名称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颗粒状慢性传染性结膜炎粟疮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色黄而软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西医学绿袍性结膜目劄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西医学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结角膜上皮干燥及角膜上皮点状脱失。

睑内结石以胞睑内生黄白色小颗粒,状如碎米的坚硬颗粒的的眼病。

又名粟子疾,目中结骨症,西医的睑结膜结石症两眦疾病即内眦,外眦。

为上下胞睑在内外侧的联合处,内眦又大眦,外眦又名小毗,锐毗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偱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西医学泪溢,多因泪点位置异常,泪道狭窄或阻塞及累到排泄功能不全等引起漏睛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处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眼科名解总结

眼科名解总结

1、前房角: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端,两壁在睫状体前端相遇,组成前房角。

内有: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Schwalbe线、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2、角膜缘:是透明的角膜和不透明的巩膜的移行区,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是角膜幹細胞所在之處,也是許多眼科手術切口的標誌部位。

3、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导的径路。

包括六个部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质。

4、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

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5、泪器:泪器分为泪液分泌系统和泪液排出系统两大部份。

分泌系统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组成,排出系统包括泪小点和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

6、房水:由睫状体的睫状突上皮产生,充满前房与后房,总量约0.15-0.30ml,主要成分为水。

有维持眼压、屈光介质、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并清除上述代谢产物的作用。

7、结膜囊: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形成的一个以睑裂为开口,角膜为底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眼睑病>8、睑腺炎: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疾病,又称麦粒肿。

睑板腺受累时形成较大的脓肿区,成为内睑腺炎;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则为外睑腺炎,其肿胀范围小而表浅。

9、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通常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在病理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

10、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词解释1、盲(blindness):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时为盲,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low vision)2、视野(visual field):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3、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是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所在的部位,是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睑内翻(entropion):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5、前房闪辉(anterior chamber flure):是血-房水障碍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6、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方1/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

7、眼球穿通伤(penet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是组织脱出。

8、睑板腺囊肿(chalazion):也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9、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的皮脂腺活变态汗腺的细菌性感染。

10、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分内、外睑腺炎。

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11、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3种。

12、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威严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3、视网膜震荡(commotio retinae):是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14、泪溢(epiphora):泪液的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

15、流泪(lacrimation):眼泪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

眼科学名解与问答总结(ルキア限定版,参考教材:眼科学人卫第八版)1、KP:keratic precipitates,角膜后沉着物。

A、炎症细胞或色素细胞沉积于角膜后表面,称为角膜后沉着物(KP)。

B、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与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

C、KP根据形状分为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

2、屈光间质(dioptric/refracting media):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3、近视(myopia):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

4、交感性眼炎(sympathyetic ophthalmia):指发生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是眼内抗原暴露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5、角膜云翳(corneal nebula):浅层的角膜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6、角膜斑翳(corneal macula):角膜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为7、角膜白斑(corneal leucoma):角膜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特点是边界清、显而易见,严重影响视力,见于深层的基质病变,如盘状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

白斑又可分为单纯性和粘连性两种。

8、粘连性角膜白斑(adherent leucoma):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提示有角膜穿孔史。

9、角膜葡萄肿(corneal staphyl oma):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10、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危险因素。

11、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这种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白内障: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许多因素例如老化、代谢异常等均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压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屈光不正: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乳头增生:结膜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体征,多见于睑结膜,是由结膜上皮的过度增生或多形性白细胞浸润,在结膜表面出现的红色点状突起。

滤泡:由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呈外观光滑、半透明隆起的结膜改变,滤泡散在分布,常发生于上睑结膜和下穹窿结膜,也见于角结膜缘部结膜。

其直径一般为0.5——2.0cm,也有>2.0cm,和乳头不同,滤泡中央无血管,血管从周边基底部向顶部逐渐消失,是某些结膜炎的相对特异的炎症反应体征。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学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

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

樱桃红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眼底表现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后极部尤为明显,混浊水肿呈苍白色或乳白色,中心凹呈樱桃红斑。

1沙眼的诊断标准和并发症?诊断标准:(1)结膜滤泡: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弥漫性结膜感染,弥漫性浸润,乳头增生,血管模糊区>50%;典型的睑结膜瘢痕;严重的倒睫或睑内翻;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

(2)WHO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两条:1、上睑结膜5个以上的滤泡,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3)沙眼细胞学的典型特点是可检出淋巴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但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率高。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PAC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Q屈光介(间)质: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
T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组织沉着,释放出铁离子被氧化并向异物
种为扩散,引起组织脂质过氧化,细胞膜损伤,酶失活等毒性反应。
AArlt线:沙眼,最早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称之为Arlt线,渐成网状,以后全部变成白色平滑的瘢痕。
B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伤,是其渗透性增加和屏障作用丧失,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的晶状体浑浊现象。
Morgagnian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过熟期,棕黄色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
棉絮斑:视网膜表层黄白色斑点状病灶。
麦粒肿:也叫外睑腺炎,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造成的感染。
麻痹性斜视:眼球运动在某个方向或者某些方向有障碍,斜视角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J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白内障,长期存在于房水中的晶状体皮质可沉积于前房角;也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堵塞前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称为~。
晶状体诱发的葡萄膜炎:白内障,当液化的皮质渗漏到晶状体囊膜外时,可发生~。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按形状可分为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3种类型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 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解眼科学名词解释1、盲(blindness):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时为盲,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low vision)2、视野(visual field):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3、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是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所在的部位,是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睑内翻(entropion):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5、前房闪辉(anterior chamber flure):是血-房水障碍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6、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方1/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

7、眼球穿通伤(penet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是组织脱出。

8、睑板腺囊肿(chalazion):也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9、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的皮脂腺活变态汗腺的细菌性感染。

10、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分内、外睑腺炎。

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11、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3种。

12、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威严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3、视网膜震荡(commotio retinae):是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14、泪溢(epiphora):泪液的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

15、流泪(lacrimation):眼泪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基础解剖血房水屏障blood aqueous barrier:眼球eyeball的屈光间质refractive media of the eye和眼球壁毛细血管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作用,当全身给药systemic drug delivery后,在眼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

血视网膜内屏障(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毛细血管blood capillary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之间的紧密连接,防止血浆plasma等物质渗透到视网膜神经上皮neuroepithelium retina内。

血视网膜外屏障(脉络膜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之间的封闭小带,阻止脉络膜choroid血管的正常漏出液进入视网膜。

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后,经瞳孔由后房到达前房,再由睫状体带ciliary band进入睫状体肌间隙muscle gap,脉络膜上腔,经过巩膜胶原collagen间隙或者神经血管间隙排出眼外到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葡萄膜uvea涡静脉途径:房水aqueous humor由睫状体ciliary body产生后,经瞳孔由后房到达前房anterior chamber,再由虹膜iris表面进入虹膜血管vessel和涡静脉。

斜弱视系统视轴optical axis:由固视点fixation通过角膜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line。

光轴:在理想的眼球状态下,角膜前后表面anterior/posterior surface of cornea,晶状体前后表面四个光学界面的轴位axis完全一致,这时聚集在一点的浦肯野图像的反光点与注视点之间的连线。

瞳孔轴:通过瞳孔中心垂直于角膜前表面的连线。

Kappa角:视轴与光轴的夹角。

盲blind和低视力:低视力:一级0.3-0.1;二级:0.1-005;三级0.05-0.02一级盲<0.02-有光感;或视野半径<10度;二级:无光感黄斑回避macular sparring:是指视野检查时,在偏盲hemianopsia和全盲total blindness视野内,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视网膜坏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血管炎,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PVD):指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
黄斑囊样水肿(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
皮质盲: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其临床特征为:双眼全盲,瞳孔光反射完好,眼底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异常。
眼的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因此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睑外翻:是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分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若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斜视:双眼注视状态下眼球运动不协调,一眼眼尾出现偏斜,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下降。
复视:眼位偏斜时,所注视物体的像落在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落在非注视眼(偏斜眼)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此时如不能融合为单像,称为复视。
前房积脓:房水中大量炎症细胞沉积于下方房角内可见到液平面,称为前房积脓。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瞳孔对光反射: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2.生理盲点:视盘无视细胞,因此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是一盲点,称生理盲点。

3.视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4.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依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

若内皮细胞损伤过多,失代偿功能,角膜会发生基质水中和大泡性角膜病变。

5.泪阜:内眦处有一小的肉样隆起,为变态的皮肤组织,周围为泪湖。

6.睑板下沟:上睑结膜距睑缘后唇2mm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是异物最易存留的地方。

1. 五轮:古代中医眼科将眼局部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轮、水轮,总称“五轮”。

2. 肝窍:指目。

据《内经》五官为五脏的外候观点,“目者,肝之官也。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明言:“目为之外候”。

即目为肝窍。

1.辩证求因:在病因的作用下可产生多种病理反应,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史来推求病因,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2.玄府:一为汗孔;二为气出入升降之道路和门户。

1.视野:是指眼向前固视时所见的全部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2.眼压:是指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3.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翳专指黑睛混浊,广义的翳包括黑睛与晶珠的混浊。

4.膜:自白睛或黑白交际之间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如赤膜下垂、胬肉攀睛等。

5.目:眼珠瞤动即为眼球震颤。

1.外治法:是使用各种器械、手法或药物,对眼病从外部直接施治的方法。

2.熏洗法:熏法是利用药液煮沸后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洗法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合称熏洗法。

3.廉洗法:以锋针或表面粗糙的器物轻刺或轻刮患部,然后用水冲洗的治法。

4.熨烙法:以特制的烙器或火针熨烙患部的治法。

5.瘥后防复:眼病预防方法。

是指许多眼病经过积极治疗,可基本痊愈,但稍有不慎又有复发的可能。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干眼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分),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分),并伴有眼部不适(分),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分)。

2.角膜葡萄肿:在高眼压作用下(分),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分)形成紫黑色隆起(1分),称为角膜葡萄肿。

3.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分)和视野缺损(分)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1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1分)液体聚集形成特殊花瓣状外观,称(1分)为黄斑囊样水肿。

5.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1分)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1分)。

6.?斜视:在异常情况下(分),双眼不协同,(分)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1分)称斜视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沙眼: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视路:从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是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黄斑囊样水肿。

屈光不正: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名解1.屈光介(间)质: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2.屈光不正: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

3.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4.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 名解、问答眼科学1. 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2. 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由透明的角膜嵌入并逐渐过渡到不透明的巩膜内,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其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位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它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 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的根部的连接处。

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可见如下结构:Schwalbe 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淡,中央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央凹反射。

5. 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 ,大小约1.5mm × 1.75mm ,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6. 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有外伤或炎症时,可以同时累及第的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眼上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使眼球各个运动方向受限,但不累及眼神经。

7.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8. 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本科眼科名解

本科眼科名解

名解1.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在前房角可看到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

2.结膜囊: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

3.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4.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他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5.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即通常称为霰粒肿。

6.上睑下垂:上睑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7.干眼: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8.睑板腺功能障碍:是睑板腺的慢性,非特异性弥漫性炎症,以睑板腺导管的阻塞或睑板腺分泌物异常为特征。

9.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

10.角膜软化症:维生素A缺乏引起,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角膜干燥,溶解,坏死及穿孔,以粘连性角膜白班或角膜葡萄肿告终。

11.Bitot斑:睑裂区内外侧结膜上可见典型的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

12.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1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发病率。

14.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15.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16.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AGG):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内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17.前葡萄膜炎:炎症累及虹膜,睫状体冠以前的睫状体组织,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

18.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

眼科名解

眼科名解

1.Ocular surface:眼表。

解剖学含义是指起始于上下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部的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

临床意义上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泪道。

2.OSD:ocular surface disease眼表疾病。

狭义上指角膜、结膜上的疾病,广义上指眼表泪液疾病,包括角膜、结膜浅层疾病和导致泪膜功能异常的疾病。

3.Dry eye:干眼。

因泪液质或量异常引起泪液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而所诱发的一系列症状和眼表的损伤称为干眼。

4.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角膜干细胞的缺乏→上皮增殖能力降低→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结膜上皮及新生血管长入。

5.keratitis:角膜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等引起角膜组织炎症发生,统称为角膜炎。

6.Corneal infiltration:角膜浸润。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迅速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

7.Corneal nebula:角膜云翳。

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够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称为角膜云翳。

8.Corneal macula:角膜斑翳。

角膜炎愈合期,瘢痕组织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见虹膜者称为角膜斑翳。

9.Corneal leucoma:角膜白斑。

角膜炎愈合期,瘢痕组织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10.Adherent leucoma:粘连性角膜白斑。

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时称为粘连性角膜白斑。

广泛粘连时可堵塞房角,继发青光眼。

11.Corneal staphyloma:角膜葡萄肿。

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

12.Hordeolum:睑腺炎。

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13.Chalazion:睑板腺囊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黄斑:视网膜后极部2mm的前漏斗状的小凹区,中央局视盘颞侧缘3.5mm,在食盘水平线的稍下方,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

角膜缘(limbus):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临床上是许多眼内手术切口的标志不为,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面。

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是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3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的腔隙,该腔隙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锯齿缘(ora serrata):是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

黄斑(macula lutea):是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解剖上称为中心凹。

视盘(optic disc):是位于黄斑鼻侧的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

前房(anterior chamber):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为0.2ml,中央深2.5-3mm。

后房(posterior chamber):是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

结膜囊(conjunctival sac):是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三部分形成的一个一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

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中枢。

视路:为视觉的整个通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位置的视觉传导路。

泪膜(tear film):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由外向内分三层: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瞳孔视近反射(near reflex):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并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的现象,是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鼻泪管:泪囊逐渐变细延伸到下鼻道的泪囊连续部分,全长18mm,管口于下鼻道。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可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

通常以1.0为正常视力,低于0.3为低视力,低于0.05为盲。

视野:指一眼向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力而言,它反映的是周边的视力。

距注视点30度以内的范围为中心视野,30度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野小于10度者,即使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对比敏感度:指在一定对比度下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物体的分辨力,是除视力外测定形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管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二引起的一种特发性无菌性慢性炎性肉芽肿。

泪溢(epiphora):泪液排除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见外。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导致泪囊伴发细菌感染。

功能性泪溢:由于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并无明显的泪道阻塞,而泪液排除障碍,出现泪溢。

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增多,排除系统来不及将其排走二流出眼睑外。

乳头增生:由增生肥大的上皮层皱迭或隆凸而成,扁平或圆顶状,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到达顶端,呈轮辐样,是结膜炎的一种非特异体征。

乳头增生:长期慢性炎症的结果,炎症迁延时,睑结膜上皮表面有小红点状突起,呈细小乳头状或天鹅绒状外观,称为乳头增生。

滤泡形成:由淋巴细胞反应引起的,外观光滑、半透明的结膜改变,中央无血管。

滤泡形成:滤泡昰睑结膜下的腺样组织受刺激后引起的淋巴系增殖,为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局限性集聚,呈半球状隆起,外观光滑,中央有一胚心,滤泡基底部有血管绕行为其特点。

脓漏眼: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中,病灶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不断从睑裂流出。

沙眼(tro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粘连性角膜白斑(adherent):角膜穿孔时,部分虹膜脱出,愈合过程中,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角膜浸润(corneal infiltration):致病因数侵袭角膜时,首先引起角膜缘血管网的充血、炎性渗出及炎症细胞侵入病变区,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浑浊灶。

角膜上皮因水肿而失去正常光泽,经治疗后浸润吸收,角膜可回复透明。

角膜葡萄肿(corneal staphyloma):白斑面积大,虹膜又与之广泛粘连,可能阻塞房角,房水流出受阻致使眼压升高,在高眼压的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角膜溃疡(corneal ulcer):角膜浸润未得到控制,浸润及水肿继续较重,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角膜云翳(corneal nebula):角膜炎愈合期时,浅层的角膜瘢痕薄如云雾状,通过瘢痕部分人能看清后面的虹膜纹理。

10 角膜云翳:瘢痕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位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的现象称角膜云翳。

角膜斑翳(corneal macula):角膜炎愈合期时,角膜混浊略呈白色,但仍可以通过混浊透见后面的虹膜纹理。

角膜白斑(corneal leucoma):角膜炎愈合期时,角膜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纹理角膜白斑:瘢痕厚而成瓷白色混浊,不能透见虹膜称角膜白斑。

角膜瘘(corneal fistula):角膜穿孔后,房水涌出,穿破口位于角膜中央时,房水不断流出,导致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

Morgagnian 白内障(cataract):过熟期的白内障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棕黄色的核因重力而下沉,可随体位的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

白内障(cataract):即是晶状体的混浊,许多因素,如老化、遗传、外伤、局部营养障碍、辐射、中毒等,引起晶状体囊膜受损,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形、形成混浊。

14白内障:正常晶状体无色透明,混浊的晶状体则称为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性三类。

虹膜投影:以斜照法检查晶状体时,投照侧虹膜在深层混浊皮质上形成月牙形阴影称为虹膜投影。

青光眼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下可出现灰白色斑点状、粥斑样混浊 vogt斑:即青光眼斑,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vogt斑。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原发性开较性青光眼(POAG):病因不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有关,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房角始终开放,即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高眼压症(oclar hypertension):一些患者的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

安全眼压:即目标眼压,指在该眼压水平,眼底和视野改变不再进展。

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范围10~21mmHg。

正常眼压: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范围,通常为10-21mmHg,正常眼压双眼对称,昼夜相对稳定。

正常眼亚型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眼压在正常范围,去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青光眼:是一组以病理性眼压增高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以特征性是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前房积脓(hypopyon):大量炎症细胞进入房水中,沉积于下方房角内,可见液平面。

koeppe结节:位于虹膜瞳孔远的灰白色半透明结节,主要见于非肉芽肿性炎。

busacca结节:虹膜实质内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姐姐,主要见于肉芽肿性炎。

虹膜肉芽肿:发生于虹膜实质内的单个粉红色不透明的结节,主要见于结节并所引起的前葡萄膜炎。

虹膜前粘连(anterior synechia of the iris):虹膜与角膜后表面的粘附。

虹膜后粘连(posterior synechia of the iris):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使两者粘附在一起。

虹膜后粘连:由于虹膜组织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瞳孔括约肌痉挛,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时可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膨隆(iris bombe):广泛的虹膜后粘连,房水不能由后房流向前房,导致后房压力升高,虹膜被向前推移二呈膨隆状。

瞳孔闭锁(seclusion of pupil):炎症时因睫状肌痉挛和瞳孔括约肌的持续性收缩,可引起瞳孔缩小,虹膜发生360o粘连。

瞳孔闭锁:前葡萄膜炎时炎症较重,渗出较多时,瞳孔区可全部后粘连,前后房流通受阻,称为瞳孔闭锁。

.瞳孔膜闭(occlusion of pupil):瞳孔区的虹膜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广泛粘连,阻断前后房循环。

瞳孔膜闭:葡萄膜炎炎症较重,渗出多,渗出物在瞳孔区机化形成膜状物覆盖于瞳孔区形成瞳孔膜闭。

葡萄膜炎(uveitis):眼内炎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炎,多发于青壮年,常合并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反复。

前葡萄膜炎(anterior uveitis):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KP。

房水闪辉:虹膜血管壁有血-房水屏障作用,故正常房水含微量蛋白,房水透明,炎症时虹膜血管扩张,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强,房水内蛋白和细胞成分增多,房水混浊,裂隙灯下可见淡灰色光带,就像阳光射入充满灰尘的房间,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即Tyndall征阳性。

前房闪辉:是由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前房内白色的光束。

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人眼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眼球的屈光力与眼球的轴长不相适应,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聚焦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屈光不正:光线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则眼将不能产生清晰像,这种屈光状态称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老视(presbyopia):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属于生理性调节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