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人教大纲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农民阶级受阶级局限的表现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 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 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 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 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革命领导 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 说明了这一点。
③从实践情况看,抵抗派由于地位较低,其学 习外国的主张并未真正实行;洋务派大权在握, 其主张付诸实践,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1.资产阶级主要活动
资产阶级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甲午 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 大。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 派 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即要求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践: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拒 绝参加伪国大。被蒋介石强令解散 后走上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国共产 党并肩战斗的道路 效果:失败。
2.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
(1)革命的产生,除了革命阶级主 观条件外,必须具备革命的客观形势。 没有革命的条件,革命时机不成熟, 任何人的“情感激流”也制造不出革 命来。近代中国革命,可以说是被外 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迫出来 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并非一开始 就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而 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
3.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 原因主要是: (l)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后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弱小。 (3)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民主制度的 建立。 (4)在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 政治、群众基础。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思想解放 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 封建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 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 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 中国近代第一次恩想解放潮流,推动了 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涨。
(5)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聂士成壮烈牺牲。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 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 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 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
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主要事迹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农民自发的 反侵略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圣库”制度。 实践及效果: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 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 质,无法实施。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4)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新文 化运动:
实践:新文化运动 效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未 能给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 主张: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评价:对中西文化看法上有绝对化偏向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 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与 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中国自然 科学发展。对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 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 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①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 律,后者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未能真正实行。 ②不同点: 前者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后者是天 京变乱后,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所有制。《资政新篇》要求太平天国在政治;经 济、外交;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进行某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平 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 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顺应了鸦片战争 后中国历史的客观要求,集中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1901-1919年:中国人民第三次革 命高潮 主要阶层: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派、 实业派)、地主阶级(新政、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保皇派) 特征:阶层的广泛性,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 利益的民主派成为主导;民主共和取代君主 立宪成为主流;斗争手段、方式多样化,革 命成为主流。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维新运动的 失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提出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
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或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 阶级革命派(或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或陈、李、鲁等)大 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问题: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 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或林则徐、魏源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或奕 、 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自强”和 “求富”。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启示:维新派缺 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 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毫无实权的皇帝 身上;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又寄希 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 群众。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的 辛亥革命: 主张: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 心的三民主义 实践:辛亥革命 效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 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主要事迹
(l)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 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 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 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 军,冯子才领导镇南关之战。
(4)甲午中日战争中,马玉昆、 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 英勇杀敌或壮烈牺牲。
失败原因:辛亥革命尽管取得了一些 功绩,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 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是失败的。其失败原因:主观上,由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 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 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 地制度的改革。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破坏。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一)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三次高潮 一、1840年——19世纪70年代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1901——1919年 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 现在: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大联 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 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 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 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wk.baidu.com必然要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人民第二次革命高潮
主要阶层: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 农民阶级(义和团)地主阶级(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派)
特征:派别增多,特别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历史舞台;由“器物”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 制度;改良成为探索的主流。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上层登上舞台。
(1)早期维新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提出了在政治、经济、 文化上学习西方的主张,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行动。
(2)康、梁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 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实践:维新变法运动 效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评价:爱国的进步的。
2.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②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 ③都主张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维护统治 ④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都具有一定进步作用。
(2)不同点
①从身份和地位来看,抵抗派主要是地主阶级 中的爱国知识分子;洋务派一般是拥有实权的 大官僚。
②从目的看,抵抗派学习西方的目的主要是 “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是镇压 国内人民的反抗,也有抵御外侮的企图。
不用暴力革命,不发生杀人流血,社 会不会迅速改变。要正确的看待近代史上 的改良,无论是戊戌变法运动还是20世纪 初的立宪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曾起 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推进作用,但最后都以 失败而告终。
(2)评价近代中国革命和改良,不能抽 象的论定。采用什么方式,完全是取决于 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状况 等现实国情。对革命、改良的得失,必须 做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2.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2)洋务派与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第 一步)
(3)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
地主阶级的探索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实践:基本上没有付之实施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洋务派: 主要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 实践:掀起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教育 等领域 效果: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 走上富强的道路。
(2)1905年~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 派和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 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 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 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 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 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从1915年开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 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 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所谓“思想解 放”就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 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 禁铜,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 头脑。
5.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运用: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抗争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正确认识 党和国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 3.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 题。
4.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转变问题。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 革命中的地位。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三次高潮 1.1840年——19世纪70年代:旧民主 革命的开端,中国人民第一次革命高潮 主要阶层: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和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 西方学习,但还停留于“器物”阶段。 原因:未产生新的经济、阶级力量;对 西方和自身认识的肤浅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学习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 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基本史实。
[学习要求] 掌握: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 阶段特征和基本史实。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 活动。 3.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践活动。 4.中国的统一战线及其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