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花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马小花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我校三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对搭配中的知识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饰”、“去动物园的路线”,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方法;
38’03”-40’0”
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自由发言,说收获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从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以及一个由两位数组成的密码可能有几种情况?
学生用字母展示连线方法;并用拉一拉一个两位数可能有几种组成.
在SMART上展示了PPT不能展示的动态功能,充分展示一个两位数组成的几种方法,化简学生对排列组合的难度。
六、知识点回归,整合所学知识
2、能使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知识点导入,指向教学目标
1’2”-3’15”
让学生自主探索,初步运用简单搭配方法。
老师给同学介绍新朋友小丑,引出小丑要表演节目却不知怎样搭配,需要我们帮其搭配服饰。
在电子白板上摆一摆,与同桌说一说搭配方法。
动态效应,让搭配的服饰随着孩子操作“动”起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知识点揭示,接近教学目标
3’16”-15’26”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初稿)_教案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初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最后一年的倒计时。
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你们看——(课件出示奥运筹备图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与一些奥运会的筹备事宜,也为奥运出一份力,你们想去吗?(想)2、感受搭配:师: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将在北京汇聚,中外大厨共同烹制精美的菜肴。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大厨,为运动员搭配出美味营养的菜谱呢?师:运动员的用餐标准啊,是两荤一素,外带一种水果。
(课件出示荤素各色菜品)什么是荤?什么是素呢?生:回答后认清荤素的不同。
师:现在我们按照标准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后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操作课件,找出全部搭配方法,3、总结课题:师:你们这样的搭配,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又没遗漏。
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师:你还想设计什么样的菜谱?为什么要这样搭配?生:搭配并说理由师:对,我们吃饭做到荤素搭配,这样不但可口更富有营养。
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师: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还涉及到盛况空前的开幕式,我们来做服装设计师为小演员们搭配出好看的服装吧。
生:看卡片搭配服装。
2、发现方法:生:介绍不同的搭配方法。
(可能出现连线、文字记录、符号等不同的表示方法)师:根据学生的搭配演示课件。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脚下,碧波荡漾,溢彩流光的黑龙江畔,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森林里。
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洁白世界。
这里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老师就来自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师: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
2、感受搭配。
师: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旅途时饥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出示课件)要想在旅途中即不渴又不饿,我们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请同学们比较这几种搭配方法,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生:说理由。
3、引出课题:他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既然是一个班级去旅游观光,在穿着上就即要整齐美观,又要舒服。
(出示课件)这是老师为你们精心准备的五件服装。
我们同学能够把所有的不同穿法都搭配出来吗?生:能。
师:好,不要着急!你们看在每个小组的材料袋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操作学具。
先听听要求:组内同学先认真的研究一下,怎样搭配,并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工合作,开始行动吧!2、发现方法。
师:下面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把你们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从衣服入手,为了更加直观,我们采用连线的方法。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二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本节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
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三、教材分析首先说说对教材的认识,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教材重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对搭配没有足够的认识。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感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四、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逐步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法学法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
六、教学流程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四)感悟收获,课后延伸教學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是对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学生学法的分析:本节课,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有意在让学生通过借助摆学具、画“搭配图”、用字母或图形表示等方式,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有序搭配方法。
2、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训练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搭配的思想)。
今天,老师要特别感谢班上的八位组长这两年多来对我们班级的贡献,为此想和每一个组长都握一次手。
可是要想不重复也不落下一个同学,我握手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呢?(指名回答)师:对,只有按一定的顺序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怎样进行科学地搭配。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行动)老师一一和这八个同学亲切地握手。
师:老师一共和同学握了几次手?(8次)【上课开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形式,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
其实,在简单的握手中,就隐藏着搭配的学问,通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够理解“一配几”的搭配方法。
】(二)、动手实践,学会搭配活动一:搭配衣服为笑笑搭配衣服。
1、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准备带笑笑到美丽的首都北京旅游,笑笑准备带3件上衣和两条裤子,请同学们为笑笑设计一下,她可以搭配成几套不同的漂亮衣服呢?2、同桌合作。
名师教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示范教学教案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联系生活实际,训练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充分感受搭配中的学问。
3.在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及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运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难点:学会有序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课件、帽子和裤子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和〃搭配〃有关的问题,服装需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饭菜需要搭配,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1.搭配服装。
师: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可以怎样搭配呢?请你摆一摆,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情境图)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我是先选了一顶帽子,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换另一顶帽子, 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又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出现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我是先选了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这样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接着换选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又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最后选剩下的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最后算一算,一共有2+2+2=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师:笑笑是这样表示各种搭配方法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最下面的图)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看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生:笑笑是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正方形表示裤子,然后用连线表示所选择的帽子和裤子之间的搭配,一条连线就表示一种搭配方法。
师:是啊,我们可以用图形代替物体进行搭配,也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或字母代替物体进行搭配。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出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无序重复的握手情景,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
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让小朋友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给学生提供“观察———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3、实践应用、感受成功《课标》安排了四个学习内容,而“实践和综合运用”是这四个领域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也就体现在这里。
因此本节课的实践应用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呈现方式上动静结合,适度开放,拓展延伸。
既有直接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的口答题,又有进行优化选择的拓展题,还有开拓思维的开放题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趣味题。
公开课教案《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P31-32。
二、教学目标: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五、教学准备:课件、小纸袋(图片五张)六、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倒入:播放课件(1-18)师:好看吗?这是我们国家今年十一国庆的举行的阅兵表演,他们在没有阅兵前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训练,你知道他们在哪里训练吗(阅兵村)播放课件(23-25)。
他们虽然每天都训练得很辛苦,但是他们还是很开心。
因为他们在阅兵村每天都可以吃到非常美味,非常健康的营养餐。
我们一起到他们的饭堂去看看好不好?(二)新课讲授播放课件,饭堂里有几个大师傅,他们煮得东西可好吃了。
你看一个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我们也可以说把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搭配起来,搭配的学问可多了,你们愿意学吗(生:愿意)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1、说一说课件展示星期一菜谱(生:这里有1种荤菜和2件素菜)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搭配,那现在有几种配法?同桌讨论学生举手回答(优生),肉丸子配白菜,肉丸子配冬瓜。
共有2种配法。
师板书:白菜肉丸子冬瓜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表扬他。
2、课件展示星期三菜谱猜一猜:师:现在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举手回答。
你们猜猜看,现在有几种配法?生1:3种生2:4种生3:5种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
这样吧。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
这节课重在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问题的能力,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新课标倡导“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有情趣、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接触浅显的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等活动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通过搭配活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不一定急于追求搭配的结果,要在孩子们探究过程中关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图形、符号、字母、数字、文字等表达方式。
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应该说还是比较特殊,301班是我从一年级一手带上了的,按照常理来说是正常不过了,但是这个班级的孩子对于学习那种积极主动性并不强,但是对于这样活动课或许又是他们比较热爱喜欢的。
304班是本学期刚刚组合的新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总共16人,虽然是新班级,但是孩子们整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比301要好。
从课堂上听课的专注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过程方法: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逐步养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学难点: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周末笑笑计划去锦绣中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行前呀,她准备精心打扮一番,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衣服。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合理的搭配。
2. 培养学生对色彩、款式和场合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搭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基本概念:色彩、款式、场合等方面的搭配。
2. 搭配的原则:协调、平衡、突出等特点。
3. 搭配的实践:学生自主搭配,教师指导点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搭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教学难点:搭配的实践,学生自主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搭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搭配案例。
3. 实践法:学生自主搭配,教师指导点评。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搭配心得,分享搭配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搭配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搭配的衣物、饰品等物品。
3. 教学场所:教室。
4.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搭配错误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搭配不够美观。
2. 新课导入:讲解搭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让学生了解搭配的重要性。
3. 示范讲解: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搭配案例,讲解搭配技巧。
4. 学生自主搭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搭配衣物、饰品等。
5. 点评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搭配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6. 学生交流分享: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搭配心得,互相学习。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搭配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搭配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搭配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关注时尚资讯,了解潮流趋势。
4. 成立搭配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搭配的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搭配表现,评价他们的搭配水平。
2. 学生交流分享的态度:评价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等。
3. 学生对搭配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搭配知识的掌握程度。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三个情景,由易到难,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能够借助摆学具、小组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还安排了“练一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搭配,搭配是一门学问,要学会准确的搭配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分析水平,但有序思考水平相对较弱。
不过,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这类课题很感兴趣,愿意参与到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水平;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水平,掌握搭配的方法;难点:能使用有序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理解他吗?他是谁呀?(出示:小丑表演视频)生:小丑师:小丑的表演精不精彩,他的服装是不是也很奇特?2.师:小丑今天又要上台表演了,他的衣帽间有很多衣服和帽子,不过他不知道该怎样搭配,谁愿意协助他呢?3.出示情境图提问:仔细看小丑有哪些服装?有什么搭配要求呢?生:带来了2顶帽子和3条裤子。
小丑要求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
提问:来帮帮小丑,能够怎样搭配呢?预设:生1:黄色帽子搭配绿色裤子生2:蓝色帽子搭配橙色裤子师导入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转的可真快,想了这么多种搭配方法呀,那么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新课讲授活动一1.摆一摆,说一说(1)小组合作师:小组讨论的时候,先从信封中取出小丑的服装,摆一摆,并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是怎样搭配的,有没有不同的搭配方法,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下。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搭配。
2.掌握不同物品之间的搭配关系。
3.通过游戏和实际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知识点1.什么是搭配。
2.不同物品之间的搭配关系。
3.对象之间的搭配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选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想象中找到一个例子,来引起学生对搭配的兴趣。
例如:“小猫穿了一件红色的T恤,搭配了一条黑色的裤子和一双红色的鞋子,看起来很精神吧。
你们见过其他的搭配吗?”第二步:搭配的具体内容老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出发,比如说食物、衣服、玩具等,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物品搭配的方法和规律。
例如:“你们选一件衣服,问问同桌这件衣服搭配哪一种裤子好看,再问问同桌这件衣服搭配哪一种鞋子好看。
然后,同桌别忘了告诉你每一种搭配的理由哦。
”第三步:练习搭配在学生初步掌握搭配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具体和实际的实践训练。
例如:“你们选一些衣服,然后从这些衣服中选出一个主人公,让他穿上这些衣服拍摄一些照片,看看哪一种搭配是最好的。
”第四步:游戏提高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配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例如:“翻翻你们的衣柜,给大家分配不同的任务,找到适合这个任务的衣物搭配并拍照。
”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1.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见解和想法。
2.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总结“搭配中的学问”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也是时尚和文化的组合。
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练习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搭配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设计
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了解搭配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 掌握一些常用的搭配原则;
- 运用所学搭配原则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以下内容:
- 搭配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色彩的搭配原则;
- 线条的搭配原则;
- 灰调的搭配原则。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哪些艺术作品?为什么喜欢?
- 提出问题:你们发现过哪些艺术作品中运用了搭配的方法?
研究搭配原则(15分钟)
- 解释搭配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搭配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 展示几种常用的搭配原则:色彩搭配、线条搭配、灰调搭配。
-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每种搭配原则的基本原理。
创作实践(25分钟)
- 分小组,让学生使用所学的搭配原则进行创作实践。
- 提供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创作。
- 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搭配原则,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使作品
更加有吸引力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所运用的搭配原则。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同学们互相研究和提出建议。
评估
-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搭配原则的运用情况;
- 评估学生对于搭配在艺术创作中的理解程度;
-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参考资料
- 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
- 艺术作品图片和实例。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一、握手导入,渗透有序
听到铃声后坐端正,老师会和坐端正的同学握手。
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握手。(故意漏掉一两个学生或重复握,无序地握)师:哎呀,我跟谁握过了,跟谁没握过,自己都记不清了,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才不会出现刚才的情况。
师:这样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握,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了。(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结:这样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2、记录方法,经历“符号化过程”
(1)如果没有实物也没有卡片,我们能够怎么办?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刚才的摆法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讨论:你认为我们借助图形或符号的方法简单、明确,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密码有几种可能?
PPT、电子白板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课堂作业本,同桌互相出题、试着搭配
六、备注
七:他人评议
板书和课件的出示应该再调整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一共有几种搭配?(板书)
同桌两人合作借助衣服卡片摆一摆,两个人一起说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摆的过程:
(1)不安顺序搭配的小组演示,全班学生发表对这种搭配方法的意见。
(2)按顺序搭配的小组演示,全班学生发表看法,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师演示:先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或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
PPT、电子白板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和平中心小学马小花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76页《搭配中的学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具准备:
帽子、裤子图片和课件。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小丑图片)
师:他就是马戏团的小丑,他今天要去动物园演出。
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可他不知道怎么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同学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愿意帮忙吗?
师:可以怎样搭配呢?(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索,初步发现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1)利用学具图片自己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2)集体交流,展示成果。
(3)比较不同的搭配方法。
(有顺序和无顺序)
(4)按一定顺序摆一摆。
2、画一画,说一说。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并动手画一画。
(2)交流方法。
(a用汉字代替,b用字母代替,c用图形代替。
)
(3)讨论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处?
(4)选择用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
3、讨论: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再次体验,加深理解。
1、搭配午餐。
选好了服装,该吃午餐了。
让我们为小丑选择一份午餐吧?(出示信息)一种主食搭配一种炒菜,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都表示出来吗?
(1)独立表示配餐方法。
(2)交流反馈。
2、去动物园的路线。
(1)吃完了午餐,就要去动物园了,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
(2)出示图片,明确信息,提出问题。
(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那么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3)尝试独立表示出所有的路线。
(4)交流,展示各自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3、观察比较,发现共性。
观察比较解决这几个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质疑。
(1)你喜欢今天的数学活动吗?说说你有什么收获?(2)今天学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