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生态旅游经济观——经济内涵的生态道德新探
旅游文化学_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文化学_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精、美、情、礼,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
()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礼_情2.一尊维纳斯古雕像,希腊人把它作为一个崇拜的对象,而中世纪的牧师却把它看成不吉祥的邪神像。
这段话反映了参考答案: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读是不可避免的_这种误读能够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_景观的审美已经超越了美丑和对错之分3.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举了两句六言诗来象征这阳刚美和阴柔美:“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在旅途中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几乎都可以拿它们作为标准来分类。
下列属于阴柔美的是参考答案:葬花的黛玉4.朱光潜举了一个例子: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的星星都是一样,但是在观赏者的眼里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斗。
有关这个例子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斗的形象是天生自在的5.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对一个人的个性和文化属性的发展,对群体和国家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正确6.基于文化偏见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景观误读也具有积极性。
参考答案:错误7.珀杜和阿伦的研究发现,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态度的是参考答案:经济发展水严较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_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8.旅游文化的延续性具体表现为参考答案:旅游活动的延续性_旅游资源的延续性_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9.下面有关旅游审美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中国人在审美心态上,不重视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研究_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审美主体抒情的印象表现10.()的创始人怀特海强调,存在于人类社群之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人类的精神冒险之旅提供了“驱动力和原材料”。
参考答案:过程哲学11.旅游体验是一种有形的高附加值产品。
参考答案:错误12.观赏武陵源群峰,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参考答案:正确13.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来看,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种行为如信仰、风俗等等都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
安仁县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安仁县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和主要特点(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
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
3、生活的质量: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引文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
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
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
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
[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
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
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
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
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
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
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人类共同拥有的遗产,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的生态环境,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可谓是缺一不可;(2)多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都交融在一起,难以区分,也没必要区分。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研究1. 引言1.1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研究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强调整体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规划,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议题。
内涵式发展是指在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提升旅游体验,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2. 正文2.1 全域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地域局限,强调整合发展,提倡跨界合作。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整体性、多元性和可持续性为基础,通过各种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全域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全域旅游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域旅游注重整体性,不再是简单地以某个景点或景区为中心,而是将周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地方特色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追求多元性,强调多元文化、多种旅游活动的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具有可持续性,致力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概念和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新型旅游模式,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机遇。
2.2 全域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全域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全域旅游的理念强调了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景点的单一吸引力,而是注重整个地区的文化、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这种综合性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多元化,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提升了目的地的竞争力。
全域旅游的推行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
传统旅游业往往只关注某些热门景点,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而全域旅游的理念强调整个地区的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全域旅游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激活地方经济,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探析
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探析旅游产业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领域,其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早已被广泛认可。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产业也在与国内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互动中迅速发展,成为促进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力量之一。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角度对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进行探析。
一、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1、文化传承和创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而旅游产业则成为创新、传承、保护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其中文化传承比较显然的体现在旅游景区中的文化遗迹、古老建筑、历史文化等,这些景点将原本专业的历史文化赋予视觉和体验的感受,让游客能够切身感受和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与传承不同的是,旅游产业也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将文化因素与现代旅游设施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年轻、更消费的游客。
文化创新不仅包括现代化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文艺演出、节日庆典等多种生动的文化活动,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和进化,活跃旅游市场。
2、多元文化融合旅游产业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间接反映了一个文化融合的概念,旅游业扮演了汇聚来自各地的人、文化、知识、知识和艺术等多元文化的角色。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断看到文化背景迥异的人们,为了寻找新的体验而选择到他国走一走,了解一下他们的文化背景,因此文化融合是无形中的一种财富。
因为没有受过学术训练,游客无法通过书本或学习来了解其他文化,旅游使各文化融合,互相了解,增加了共同拥有的文化元素,这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和改善文化合作关系具有积极影响。
3、文化使能那就是指旅游文化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改善。
首先,旅游产业是一种高回报和高创造性工作的集合。
旅游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主要分为:景区建设、导游、餐饮、酒店和交通等。
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产业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灵活、多元且多愁善变的契机,使劳动力随时随地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尤其对建筑、设计等专业人才更为优越。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江西地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探讨
一
湖 . 是 我 国 四大淡 水 湖 中唯 一没 有 被 富氧 化 的 湖 也 泊 。鄱 阳湖 位 于长 江 中下 游南 岸 , 均 入 江水 量 达 年 到 15 4 0亿 立方 米 。 占长 江径 流量 的 1 .%。作 为 约 5 6
长 江 的 重要 调 节 器 . 阳湖 水 量 、 质 的持 续 稳 定 鄱 水 将 直 接 关 系 到 鄱 阳湖 周 边 乃 至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的 用 水 安全 。 因此 , 阳湖地 区能 否持续 贡献 “ 湖清 鄱 一
饶 志 华, 明利 董
( 景德 镇 陶瓷 学院思 想政 治理 论课教 学科研部 , 西 景德镇 3 3 0 ) 江 343
摘
要: 服务 区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是 当今 国内 地方 高校 的重 要 职 能 之一 。 为郡 阳湖 生 态经 济 区高 素 质建 设 者 的 培 作
养 摇 篮 — — 江 西 地 方 高 校 , 强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 仅 有 利 于 当前 鄱 阳 湖 生 态经 济 区建 设 的大 局 , 有 利 于 江 西 地 加 不 也 方 高校 大 学 生 的 成 长 成才 。 于 鄱 阳 湖 生 态 经济 建 设 的 条 件 和要 求 , 西地 方 高 校 生 态道 德 教 育 不 仅应 当包 括 生 基 江 态 道 德 教 育 的 具 体 内 容 , 应 当包 括 鄱 阳湖 生 态 经济 区生 态 现 状 教 育 、 阳 湖 生态 经 济 区域 内 关于 传 统 文 化 中的 还 鄱 生 态 道 德 内容 。 生态 道 德 教 育 方 法 上 , 西 地 方 高校 应 当充 分 利 用 鄱 阳湖 生 态 经 济 区 给 江西 人 们 带来 的 良好 机 在 江 遇 , 生 态道 德 教 育 方 面 开 展 以 “ 验 ” 主 题 的 系列 教育 活 动 、 “ 身 实践 ” 主题 的调 查 研 究 以及 自我 教 育 等 在 体 为 以 亲 为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天然景观 农田景观
城市景观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管理景观 城郊景观
景观的有关概念
二、景观的概念 1.景观定义概览 ① A.C.Troll—德国植物学家1939年:
景观是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 景观生态学研究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水平关系。
② Zonneveld—荷兰学者1979年提出:
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应限制在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阈值范围内,以保证代内 不同地区的人和代际不同辈的人能够享受到共同的资源。
3、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准则
生态旅游开发者——注意保护特色和环境——生态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态旅游决策者——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统筹协调; 生态旅游开发投资者——资金投资、资源投资--资源有价、知识投资--知识有价; 生态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应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的管理模式。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1)宇宙飞船理论 1960年代美国学者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认
为,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 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 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 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一 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
既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
1987年布伦兰特夫人
环境与发展会议
1
《我们的共同未来》
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 的能力的发展
2
5
理解要点
发展应该 受到限制
3 4
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 需要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发展是一 个综合的
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观
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1)
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1)论文摘要: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它的提出和论证始见于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虽然着墨不多,却集中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思想,这一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如同他的其他学说一样,是人类思想史上和哲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它对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亦将有助于拓宽我们从伦理之维思考环境问题的视域,加深理论研究的深度。
一《手稿>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吸取了人类哲学史上自然观的优秀成果,它是在对机械论自然观与德国自然哲学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创立的,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的现实把握而作出的对自然科学认识的哲学概括。
马克思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辨证地对立与统一的新的认识理论。
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自然相对于人具有先在性。
一切唯物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石,就是承认物质世界的第一性。
马克思承认自然与人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并承认自然相对于人的先在性,即在人类出现之前,在人具有意识之前,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之前,自然就客观自在地存在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的自在的自然,即“第一自然”。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
”此处所谓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似乎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其一是说,人起源于自然界,是原本的自然界的存在物;其二是说,人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真实的自然界的存在物。
因此,无论是从起源上看还是从存在方式上看,人都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出发点。
生态旅游中道德作用的讨论
生态旅游学论文题目:对于生态旅游中道德作用的讨论班级:11级旅本班学号:1112000641姓名:符汉超一、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管理经营得当,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旅游中旅游者如果没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意识,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可能出现与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相悖的现象。
著名旅游学家Edward指出,在生态脆弱区或环境敏感地带,最易产生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快,加上生态旅游环保意识道德不足,已经出现了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很多损失。
据调查分析,现行的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旅游垃圾污染旅游是一种高消费活动,旅游者在旅游的消费行为最活跃,其支出额及消耗的物资要比平常高许多,排放的废弃物也特别多。
旅游垃圾的大量产生,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山高林密,旅游者分散,垃圾无法清扫外运,旅游者又缺少环保意识,随地丢弃,造成垃圾污染成灾,不但污染水质,而且影响正常动植物生长。
特别是典型的“白色污染”——塑料袋。
塑料废弃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速度极慢,据科学的估计,塑料的完全降解约需500年。
大量丢弃的塑料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云南的丽江古城是一座家家垂柳、户户流水的文化名城。
现在,这座城市的户户流水已经没有从前般清澈,垃圾污物随处可见,旅游的人多了,不少生活污水排入这些流水中,水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的迹象。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之颠”,理所当然成为世界登山爱好者的目标,目前有1200多人在珠峰留下足迹。
但人类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留下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据称,在此前历次清理珠穆朗玛峰垃圾的活动中,已清理人类留下的垃圾10多吨,有罐头盒、帐篷、煤气罐,也有塑料布和绳子。
2、植物的生长受到威胁旅游者践踏是生态旅游中对植物最常见的影响,践踏除直接导致植物死亡之外,往往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板结导致植物无法顺利生长,甚至会导致正常物种被耐磨踩物种替代,使物种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类趋于减少。
生态文化视野中生态理性与生态信仰的统一——现代人的“生态幸福观”何以可能
帮 助 我 们 走 出 生 存 困境 , 帮 助 迷 茫 的人 性 获 得 心
灵 的 最 终 归 宿 。 考 察 思 想 史 会 发 现 ,有 关 幸 福 的
思 ,以文化 与 价 值
“ 启 蒙 ” 的 理 论 姿 态 , 提 新
生态 文 化 视 野 中 生 态 理 性 与生 态 信 仰 的 统 一
现代人 的“ 生态幸福观 ” 以可能 何
袁祖 社
摘 要 : 关 于 幸 福 的 传 统 理 解 , 通 常 是 扑 朔 迷 离 , 难 以捉 摸 。 其 原 因在 于 思 维 方 式 上 的 两
种 观 念 缺 陷 :一 种 是 纯 粹 工 具 理 性 主 义 的 思 维 方 式 ,一 种 是 简 单 的 价 值 理 性 的 思 维 方 式 。按 照
性 的 思 维 方 式 , 幸 福 被 理 解 为 差 异 化 个 体 之 间 的 一 种 不 可 通 约 、 不 可捉 摸 的 模 糊 的 主观 性 心 理
体 验 。 着 眼 于 人 类 长 远 的 、持 久 的 幸 福 生 活 理 想 , 我 们 需 要 确 立 一 种 生 态伦 理 和 生 态 文 明 时 代
素 之一 。
活 处 所 , 以保 证 其 获 得 一 种 持 久 而 真 切 的幸 福 生 活 体 验 。 本 文 所 拟 重 点 探 讨 的 “ 态 幸 福 ” 问 生
题 ,正 是 基 于 上 述 理 论 立 场 和 现 实 诉 求 。
一
、
“ 态 维度 ” 的 缺 失 :片 面理 解 的 生
( mi S t h) 在 反 思 、证 实 传 统 经 济
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
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
生态旅游的内涵包括:
①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和管理;
②生态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
③生态旅游是指按生态学要求实现环境保护的生态项目;
④生态旅游是对环境保护及维护当地居民正常安适生活承担义务的旅行;
⑤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与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与活动形式,以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和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目的及内容的一种新型综合性旅游项目。
生态旅游的特征:
①天然性:生态旅游主要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生态景观包括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生态景观,其最显著特性就是天然性,一切都是天地造化,自然完美,与此对应的是生态景观与资源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性。
②高层次性:生态旅游不仅是单纯的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看一看,而是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在生态旅游中通过对环境的审美感觉,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环境的意义和人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作用。
③可持续性:就是指生态景观,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④综合性:生态旅游的效益是综合性的,首先经济效益上,我国
的特色生态景观将成为经济效益的有利条件,社会效益上,生态旅游有助于人们寻找丰富多彩的符合个性的精神文化消费,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表现为 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它体现了人 们对善恶、对错、正义与非正义
的判断和追求。
道德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 社会长期发展和演化的产物,不 同的文化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观
念和规范。
道德的特性
普遍性
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
历史性
道德观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具有 历史传承性。
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寻求新 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创新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情境教育、体验教育等,提高道 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道德判断力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 和自主选择符合社会正义和良心的行为。
等不道德行为。
职业操守的挑战
总结词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职业操守成为衡量个人品质 的重要标准,面临诸多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操守的挑战不断涌现 。在商业领域,企业需要遵守诚信原则、维护市场公 平竞争;在医疗行业,医务人员需要尊重患者权益、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教育行业,教师需要以身作则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存 在一些违反职业操守的现象,如商业贿赂、学术不端 、医疗事故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信力和职 业道德。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总结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导致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详细描述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些差 异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凸显。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 同性婚姻合法化引发了关于平等权利和传统观念的争议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对女性和儿童的歧视现象 ,这些行为与国际人权标准相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道 德冲突要求人们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同时坚守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我国旅游业是指以旅游为主导,以旅游产业链为支撑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旅游业成为了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内涵分析1. 绿色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保护成为了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发展成为了主流,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我国旅游从数量扩展转向质量提升,要求旅游业不仅要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还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2. 多元化发展我国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也多种多样,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旅游不再局限于文化旅游或休闲旅游,还涉及到主题旅游、养生旅游、创意旅游、户外运动等多个细分领域。
3. 国家形象建设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家形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游业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对于提升国家的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在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兴业态。
数字化助力旅游业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管理模式、加深用户体验。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旅游业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供给侧改革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旅游业转型升级对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要加强景区和旅游企业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1. 生态破坏旅游业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会让旅游业发展受到限制。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保护成为了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保护的缺失可能会让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2. 资源瓶颈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引起一些景区、酒店和旅游企业资源瓶颈问题的出现,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阻碍。
资源瓶颈的出现还会给企业的获利带来损失。
3. 服务水平不高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崛起的新业态、新业务领域,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是需要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
2020年4月下半月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潘雅辉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较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本文从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5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举措,列举了相关旅游活动发展案例,希望能给旅游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
201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不断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充实着我国旅游科学研究。
在现有日趋成熟理论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在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旅游业发展表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涵及特征,归纳为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下。
一、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新时代一个显著标志是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旅游是人满足了基本生存之后更高层次的综合性需求,是人民群众普遍要求的“美好生活”之一。
旅游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特色是全方位发展旅游业。
新时期,各地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建设规划,使旅游发展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在旅游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把旅游产品做精,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做大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在调整和提升地区经济结构的作用被逐渐重视,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中国旅游业和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兴一业,旺百业”的繁荣景象。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旅游业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生态旅游发展的哲学深思
生态旅游发展的哲学深思生态旅游发展的哲学深思【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律,加强生态教育等措施,从而保证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哲学深思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一是陈传康教授给出的“四大特征”定义,即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保护资源、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郭来喜给出的“六大特征”定义,即以生态学思想作设计依据、以大自然为活动舞台、以孕育科学文化的高雅品质、以活动形式多样化、以旅游者高强度参与、以增强人类环境意识[2]。
总之,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在保证既要满足旅游者对回归自然的需要,又要保护好自然的条件下,通过环境教育和生态工程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旅游活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心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观性,又重视它的属人特性和历史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
人和自然协调一致,这实际上也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环保理由的日益突出,人类对自己所存活的环境越来越关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呼声在世界各国变得越来越强烈起来;同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维和自然观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而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因此,关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等理由被一些专家学者纷纷研究,即属于生态旅游兴起的大背景。
二、生态旅游与哲学的关系生态旅游是旅游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一种生态消费行为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的求新求知的学习过程,更是人们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返璞归真的理性深思和自觉选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生视野下的效率观——效率内涵的伦理学新探
人生视野下的效率观——效率内涵的伦理学新探
贺汉魂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的生命成本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成本.效率从深层次讲就是人的生命投入与人生幸福之比,效率应是幸福人生的效率.幸福人生必然是和谐的人生,效率应是和谐人生的效率,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和谐的效率.人生境界指人们对于存在世界的"觉解","觉解"人生的自然要"觉解"经济、"觉解"效率.以人生境界的观点视之,"天地人生"的效率才是最高人生境界的效率.
【总页数】3页(P6-8)
【作者】贺汉魂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1
【相关文献】
1.文化视野下的生态旅游经济观——经济内涵的生态道德新探 [J], 姜赛飞
2.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公平与效率观的新内涵 [J], 武立敬;刘月岭
3.在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双重视野下:效率与公平 [J], 成海鹰
4.跨文化视角下中法效率观内涵对比研究:以在法深圳企业的中法员工为例 [J], 邓芸
5.论公共行政伦理视野中的效率观 [J], 陆道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 编号 : 1 6 7 1— 6 3 6 1 ( 2 0 1 3 ) 0 2— 0 5 4— 0 3
文 化 视 野 下 的 生 态 旅 游 经 济 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 内涵 的 生态道 德 新探
姜 赛 飞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 部 , 衡 阳, 4 2 1 0 0 5 )
基 金项目 : 衡 阳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编号 : 2 0 1 1 C 0 2 3 ) ; 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 目( 编号 : 1 2 B 2 6 ) 作 者简介 : 姜赛 飞( 1 9 7 4一) , 女, 湖南 宁乡人 , 硕士 , 讲师 , 研究 方向 : 生态伦理学 , 思想政治教育.
任何 人 类 活动 及 活动 的 指 导 原 则 最 终 都 应 该
接受价值的评价 , 旅 游经济也不例外. 在生态 文明 时代 , 对旅游经济进行价值评价的 目的在于 以生态 道德观引导旅游经济的发展. 目 前 学界更多地是将 旅游 经济 视 为社会 经 济 新 领域 , 从 经济 学 的层 面 把
济必然是道德理性的经济 , 是人 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 应促进人与 自然、 人 与人 、 人的 自身和谐 , 将旅 游经济提升 到一 个“ 天人合一” 的最高境界. 参5 .
关键词 : 文化 ; 生 态道 德 ; 旅 游 经 济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文 献标 识码 : A
道德文化研究 的主体. 因此旅游经济作为人 的意识 活动, 其 内涵 的揭示 与评 价离 不开 道德 的维度 .
1 生 态旅 游经 济 应 当是 倡 导 生态 道德 的经 济
旅游 经济 , “ 是 指 以旅游 活 动 为前 提 , 以商 品 经 济为基础 , 依 托现代 科学技术 , 反映旅游活动 过程 中, 游者 和旅 游 经 营 者 之 间 , 按 照 各 种 利 益 而 发 生
第 2 0 1 9卷第 1 3年 6月 2期
J o u na r l o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f H u n a n E n v i r o n me n t - B i o l o g i c a l P o l y t e c h n i c
V o l _ 1 9 N o . 2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6— 0 2
济联系. 旅游企业 为安排 好旅游者 的旅 游活动 , 需 要 同有关 其他 企业 或 部 门发 生 经 济 联 系 . 这 种 涉及 范 围广 、 运 行 时间长 的经 济 关 系 到 首先 关 系 到 对 自 然 资源 的开发 和运 用 , 关 系 到 消 费 者 的审 美 需 求 和 精神 享受 , 因 而就 选 择 哪 个 区域 、 开 发 什 么 与 开 发 多少 等 问题而 言 , 旅 游 经 济 显 然 不是 纯 粹 的 经 济 问 题, 甚 至 主要不 是 经 济 问题 . 赵远方 、 韩 新 忠 在 第 一 届 欧洲生 态旅 游会 议 的报 道 《 欧 洲 生 态旅 游 会 议 呼 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中说 , “ 以长远 的眼光看 , 环境 对 于经济 的发 展 是 非 常重 要 的. 如果 一 个 地 区 的生态 系统 因为 人 类 的活 动 受 到 破 坏 , 比如 : 野 生 动物因为游客的增多而进行迁移 , 会 给经济的长远 发展带来不 良影响. ” 显然 , 单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
一
关系问题 , 往往 忽视 、 对旅游 经济的深层 内涵进 行 伦理 思考 , 无 视生 态道 德 作 为 发展 旅游 经 济 的重 要 标准, 更 没有 站到个 人 与社 会 的关 系 的高 度 来 审 视
生态 旅游 经济 , 对 生态 旅 游 经 济 缺 乏应 有 的价 值 评 价. 笔者认 为 , 旅 游 经 济 的发 展 归 根 到 底 是 人 和 人 类社 会 的发 展 , 人 既是道德文化研究 的对象 , 也 是
生态平 衡 之上 , 实 际 上 是在 倡 导 公 平 地 损 害 人 类 的
人类活动形式是现代人实现更高精神追求、 创造幸 福 的载体 ; 其 三, 生态旅游活动 是人类培养生态道 德 情感 、 体 验 高 尚道 德 生 活 、 把 人 文 情 怀 和 道 德 视 野 扩 大 自然 领域 的重 要途 径 . 综上所述 , 笔者得 出结论 : 生态旅游 经济在兼 顾经济效益 的 同时 , 应依 据可持续发展 战略 , 把激 发公民生态道德 、 提高公 民的综合 素质和精神追求 作为终极 目标 , 大力发挥活动参 与者提升综合 素质 的行 为载体 和文 化平 台的作用 .
对旅 游经 济 的评 价 简化 为经 济 效 益 与 社 会 发 展 的
经济交往所表现 出来 的各种经济 活动和经济关 系 的 总和 ” . … 而 一 切 经 济 活 动 和 经 济 关 系 最 终 可 归
结 为人与 人 的关 系 以及人 与社 会 的关 系. 如 果说 旅
游经济可视为 由旅游者 的旅游活动引起 的, 那 么, 至少 涉及 旅 游 者 同旅 游 企 业 之 间 以及 旅 游 企 业 同 相关 企业 之 间的经 济 联 系. 旅 游 企业 为 旅 游 者 提 供 相应吃、 住、 行、 游、 购、 娱乐等服务 , 而旅游者 给付 定 报酬 , 从 而形成 了旅 游 者 与旅 游 企 业 之 间 的 经
第1 9卷第 2期
姜赛飞 : 文化视野下 的生态旅游经济观—— 经济内涵的生态道德新探
5 5
角度考 虑 旅 游 经 济 的 发 展 只 能 是 破 坏 人 与 自然 的
关系 , 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 利益. 因此 , 区域 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能 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 , 也不能 抽 象地 按 公平 原则 在 旅 游 经 济 链 上 分 配 所 得 收 入 , 因为这种抽象 的公平建 立在无视生 态保护与 维护
摘
要: 文化 的终极 目标是服务社会 , 把 本身潜在的生产力转化成现 实的生产力. 生态道德的 第一要 义应 当而且必
须是从长远的 角度维护 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 促进 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 . 生态旅 游 经济是 一种“ 可持续 ” 的 经济模 式, 它将 经济效益、 生 态效益和生 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 , 对 于避 免急功近 利的 经济模式具要 重要 意义. 生 态旅 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