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浪水军CSMACD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csmaca协议工作原理

csmaca协议工作原理

csmaca协议工作原理
CSMACA协议是一种用于共享介质以及协调通信的协议。


工作原理如下:
1. 空闲状态:当网络中没有节点进行传输时,所有节点都可以按需发送数据。

2. 数据传输:当一个节点准备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信道,如果发现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

如果信道被其他节点占用,该节点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

3. 碰撞检测:当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其他节点也在监听信道。

如果多个节点同时尝试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当检测到碰撞时,所有节点都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退避时间)后重新尝试发送。

4. 退避机制:在发生碰撞后,节点会通过随机生成一个等待时间来避免继续发生碰撞。

每个节点生成的等待时间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退避时间结束后,节点们重新尝试发送数据时,有可能会发生较少的碰撞。

5. 持续监听:当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后,它仍然持续监听信道。

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发生碰撞,节点会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退避时间后重新尝试。

6. 优先级设置:CSMACA协议可以根据节点的需求设置优先级。

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以在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数据,
而较低优先级的节点则需要等待空闲。

综上所述,CSMACA协议通过空闲监听、碰撞检测、退避机制和优先级设置来实现共享介质的可靠通信。

它能够有效避免节点之间的碰撞,并提高传输的成功率和整体效率。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工作原理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工作原理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工作原理CSMA/CD是英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的缩写。

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

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

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

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以上原理可以通俗理解为:“先听后说,边说边听”。

(1)冲突是怎样发生的?–τ--端到端传播时延,2τ--往返时延–由于信号在信道上以有限速度传输,所以采用载波监听并不能完全消除冲突。

–图4-5画的是局域网上的两个站A和B。

这两个站相距1km,传播速度=2/3*C=200m/us,因此1km电缆需要τ=5us 的传播时延。

–A向B发出的信息,在5us后才能传送到B。

B若在A发送的信息到达B之前发送自己的帧(因为这时载波监听检测不到A所发送的信息),则发生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

A可以检测到自己发送的帧已经和其他站发送的帧产生了冲突。

(2)如何检测到冲突?CSMA/CD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每比特中间有跳变,先高后低代表“1”)·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压(因为距离会造成信号衰减,因此使用不多)。

·电压的过零点是在每一比特的正中央。

当发生冲突时,叠加的过零点将改变位置。

·发送帧时也同时进行接收,再比较(3)检测到冲突后怎么办?·强化冲突:发送帧的站一旦发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数据,还要再继续发送若干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

· Why? 原因:设冲突点离A很远,离B很近(例如40米,即B 发送2bit后冲突,4bit后停发),4bit的叠加数据远距离传到A,可能被A忽略。

CSMACD解释与理解

CSMACD解释与理解

CSMACD解释与理解1. CSMA/CD含义CSMA/CD即载波监听多点接⼊/碰撞检测,此协议是使⽤在总线型⽹络中的,不同计算机是通过多点接⼊的⽅式连接在⼀起。

协议的重点在于监听和碰撞检测。

2. 为什么要监听和碰撞检测当初学习的时候,对于为什么要监听空闲和检测碰撞⼀直很疑惑,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于总线型⽹络来说,如果有多个主机同时发送信号,那么是很难从中分辨出信息的。

举个栗⼦就是⼀堆不同频率相位的正弦混合在⼀起,让你从波形图中画出某条正弦曲线,是不是感觉⾮常的困难?为了避免在⽹络中遇到这个问题,所以采⽤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的⽅法。

3.载波监听⽤处载波监听其实就是检测信道是不是为空,如果是,那么就可以发送⾃⼰的信息了。

如果信道正忙,那么只能等到信道空闲,才能发送⾃⼰的信息。

那么,是不是只要空闲发送⾃⼰的信息就永远不会出错呢?当然不是,我们联系⽣活中的⼀个栗⼦就能知道,当开会讨论的时候,如果⼀⽚安静,那么之后就可能会有两个或者多个⼈同时开始说话发⾔。

信道上也是如此,甚⾄更加明显。

因为载波监听只能是在⾃⼰的位置监听,⽽从别的主机发送过来的信号需要时间。

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主机B明明发送了信息,但是主机A没有发现,也发送⼀个信息出来,这样便会发⽣碰撞,导致数据信号失真。

4.碰撞检测⽤处碰撞检测就是为了解决上⾯说的同时发送,或者说在很短时间(B发送信号尚未到达A)内同时发送引发的碰撞问题。

碰撞检测即适配器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也要检测信道信号,若发现信号电压变化幅度增⼤超过某个阈值,则认为发⽣碰撞。

5.截断⼆进制指数退避发送了碰撞怎么办?当然是停⽌发送,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发送。

那么怎么寻找⼀个合适的时间呢?那就要⽤到截断⼆进制指数退避,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端⼤⽓,其实很简单。

⾸先我们明确⼀个概念,叫做争⽤期。

什么叫争⽤期,就是在这个发送信息后的这段时间内可能发⽣碰撞,但是过了这个争⽤期,那么就⼀定不会发⽣碰撞。

我们把争⽤期定义为两倍的端到端传播时延,如下图,δ⾜够⼩的时候,A要经过2τ的时间才能发现碰撞。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SMA/CD协议仿真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1.CSMA/CD协议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答: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CSMA/CD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它是一种争用型的、分布式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该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其网络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载波监听”就是“发送前先监听”,即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要等待信道变为空闲时再发送。

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

“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

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评价一个协议的好坏,按照其单位时间冲突概率,发送成功次数,以及对节点是否公平。

2、CSMA/CD协议基本工作流程:NNN N3.分析、理解所给的仿真程序(对照流程图说明是如何仿真的、每个sleep函数的作用):答:根据流程图,先看线程A的工作流程:首先检查总线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数据,用sleep()函数模拟传输时延。

边发送边检测总线上的数据是否是A 线程发送的数据,以此来模拟是否有碰撞产生,若没有,则直至数据发送完再用sleep()函数模拟帧时隙。

如果有碰撞产生,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再用Sleep(randNum*(int)pow(2.0,(CollisionCounter>10)?10:CollisionCounter)*Collisionwindow函数执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重发数据,若重发次数超过16次,则认为发送数据失败。

简述csma cd的工作原理

简述csma cd的工作原理

简述csma cd的工作原理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一种用于共享传输介质的多路访问协议,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帧检测:当一个节点有数据要发送时,它首先会监听传输媒介,检测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媒介空闲,即没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那么该节点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2. 碰撞检测:如果一个节点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了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即发生了碰撞,那么它会中断发送过程,并发送一个短的干扰信号,以通知其他节点发生了碰撞。

3. 退避算法:当节点发生碰撞时,它会根据一定的算法来确定一个随机的退避时间。

节点会等待该退避时间之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

退避时间的长度是根据冲突次数和媒介的传输能力来决定的。

4. 重传:节点在退避时间结束后重新发送数据,如果再次发生碰撞,节点会继续重复退避算法,直到成功发送数据为止。

通过CSMA/CD协议,多个节点能够共享同一传输媒介,并避免碰撞冲突。

当发生碰撞时,节点使用退避算法来避免再次发生碰撞,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这样,多个节点可以在同一传输媒介上进行数据通信,提高了传输效率。

简述CSMA CD的通信原理

简述CSMA CD的通信原理

简述CSM /CD的通信原理
简单概括为四步: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发送
先听先发:每个Internet节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要倾听总线是否空闲,如果一个节点准备好发送的数据帧,并且总线此时处于空闲状态,则这个节点可以“启动发送”
边听边发:载波倾听并不能完全消除冲突,数字信号以一定速度在介质中传输,所以还会发
10m/s,如果局域网中相隔距离最远生冲突,例如电磁波在同轴电缆中的传输速度约为2 5
的两节点A、B之间有1000米,那么A向B发送数据镇大约需5um,在这5um中,B不知道A向它发送了数据,所以B也可能向A发送录入数据,,这样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停止:即发生冲突,停止发送。

如果在数据发送的过程中检测到冲突,为了解决信道争用冲突,发送节点要停止发送数据,进入随即延迟重发
延迟重发:发送“冲突加强干扰序列信号”,目的是确保有足够的冲突持续时间,使网中所有节点都能检测到冲突的存在,并立即丢弃冲突帧,减少冲突浪费的时间,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用二进制数后退延迟算法算出后退延迟时间,在后退延迟时间到达之后,节点将重新判断总线忙、闲状态,重复发送数据流程。

csma ca 的工作原理

csma ca 的工作原理

csma ca 的工作原理
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一种用于无
线网络中的多路访问协议。

该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载波侦听:当一个设备想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信道,以检测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信道空闲,设备将开始发送数据。

2. 随机退避:如果设备检测到信道被其他设备使用(即发现冲突),它将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片段后重新尝试发送数据。

通过使用随机退避,可以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3. 冲突避免:CSMA/CA还引入了一种冲突避免机制,称为RTS/CTS(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

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设备将先发送一个“请求发送”(RTS)帧给接收设备。


收设备收到RTS帧后,会回复一个“允许发送”(CTS)帧。

只有在收到CTS帧后,发送设备才会开始发送实际数据。


个过程可以避免隐藏节点问题,减少冲突的发生。

4. 碰撞检测:CSMA/CA还使用了碰撞检测,当发送设备在发
送数据的同时检测到信道上有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它会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片段后重新尝试发送。

通过上述机制,CSMA/CA可以实现在无线网络中有效地共享
信道资源,减少冲突和碰撞,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CSMA+CD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传输技术,它能够有效地管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CSMA+CD的工作原理,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

一、CSMA+CD的基本概念1.1 CSMA+CD的全称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具有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1.2 CSMA+CD是一种基于竞争的传输技术,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网络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1.3 CSMA+CD通过监听网络介质上是否有信号来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同时还能够检测数据包之间的碰撞,以避免数据包丢失。

二、CSMA+CD的工作流程2.1 当一个设备准备发送数据时,首先会监听网络介质,如果检测到网络介质上没有信号,即空暇状态,就可以发送数据包。

2.2 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准备发送数据,可能会发生碰撞,此时设备会住手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尝试发送。

2.3 如果设备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它会即将住手发送,并发送一个碰撞检测信号给其他设备,以通知它们发生了碰撞。

三、CSMA+CD的优点3.1 CSMA+CD能够有效避免数据包的丢失,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2 CSMA+CD能够合理地分配网络带宽,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传输延迟。

3.3 CSMA+CD能够自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保证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四、CSMA+CD的局限性4.1 CSMA+CD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碰撞率,影响网络的性能。

4.2 CSMA+CD对网络延迟较为敏感,当网络负载较高时,可能会浮现较长的延迟。

4.3 CSMA+CD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冲突概率,导致网络传输效率下降。

五、CSMA+CD的应用场景5.1 CSMA+CD常用于以太网等局域网技术中,能够有效管理数据包的传输。

5.2 CSMA+CD适合于对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文件传输、视频流等。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CSMA+CD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它在局域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SMA+CD的工作原理。

一、CSMA+CD的概念1.1 CSMA+CD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缩写,即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1.2 CSMA+CD是一种协议,用于解决多个设备在同一网络上竞争传输数据时可能发生碰撞的问题。

1.3 CSMA+CD通过侦听信道上的信号来检测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以避免碰撞。

二、CSMA+CD的工作原理2.1 侦听信道:设备在发送数据前会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上没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就可以开始发送。

2.2 碰撞检测:如果设备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就会即将住手发送,并发送一个碰撞检测信号。

2.3 重新发送:设备在检测到碰撞后会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然后重新发送数据。

三、CSMA+CD的优点3.1 高效性:CSMA+CD能够有效地避免碰撞,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3.2 简单性:CSMA+CD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3.3 公平性:CSMA+CD能够公平地分配网络带宽,避免某些设备独占带宽的情况。

四、CSMA+CD的缺点4.1 延迟:由于碰撞检测和重新发送的过程,CSMA+CD会引入一定的传输延迟。

4.2 竞争:在网络负载较重时,设备之间会频繁竞争信道,可能导致网络拥堵。

4.3 碰撞:虽然CSMA+CD可以检测碰撞并进行处理,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碰撞概率。

五、CSMA+CD的应用5.1 以太网:CSMA+CD最常见的应用是在以太网中,它是以太网的传输协议之一。

5.2 局域网:CSMA+CD也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用于协调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5.3 工业控制:CSMA+CD还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确保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顺利进行。

总结:CSMA+CD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通过侦听信道、碰撞检测和重新发送等机制,能够有效地避免碰撞,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CSMACD技术的原理及算法分析

CSMACD技术的原理及算法分析

CSMACD技术的原理及算法分析简介CSMA /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即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是⼀种争⽤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半双⼯通信,最早应⽤于总线型局域⽹。

在传统的共享以太⽹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也被称为共享介质的灵魂。

CS:载波侦听: 在发送数据之前进⾏监听,以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的机会。

MA:多点接⼊: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站点接收。

CD:碰撞检测: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发送,然后延迟⼀个随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冲突的检测由于两个站点同时发送信号,经过叠加后,会使线路上电压的摆动值超过正常值⼀倍。

据此可判断冲突的产⽣。

原理1、终端设备不停的检测共享线路的状态,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发送数据,如果线路不空闲则⼀直等待。

2、发送过程中,若其他设备也同时发送数据,则其发送的数据必然产⽣碰撞,导致线路上的信号不稳定,终端设备检测到这种不稳定之后,马上停上发送⾃⼰的数据,然后再发送⼀连串⼲扰脉冲,然后等待⼀段时间之后再进⾏发送。

缺点:带宽窄,冲突检测机制,传输时间必须⼤于延迟时间导致物理长度限制51.2µs的冲突检测窗⼝,1位在2500m,加上四个中继器的往返时间。

帧长最⼩字节数64,刚好512位。

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发⽣冲突的原因既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数据在总线上的碰撞呢?这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

这和我们开讨论会时相似。

⼀听见会场安静,我们就⽴即发⾔,但偶尔也会发⽣⼏个⼈同时抢着发⾔⽽产⽣冲突的情况。

如图所⽰的例⼦可以说明这种情况。

设图中的局域⽹两端的站A和B相距1km,⽤同轴电缆相连。

DOC_以太网工作原理

DOC_以太网工作原理

2292.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采用共享信道的方法,即多台主机共同一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为了解决多个计算机的信道征用问题,以太网采用IEEE802.3标准规定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他是控制多个用户共用一条信道的协议,CSMA/CD的工作原理如下:(1)载波监听(先听后发)使用CSMA/CD协议时,总线上各个节点都在监听总线,即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别的节点发送数据。

如果发现总线是空闲的,既没有检测到有信号正在传送,即可立即发送数据;如果监听到总线忙,即检测到总线上有数据正在传送,这时节点要持续等待直到监听到总线空闲时才能将数据发送出去,或等待一个随机时间,重新监听总线,一直到总线空闲再发送数据。

载波监听也称作先听后发。

(2)冲突检测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监听到总线空闲,开始发送数据时,就会发生碰撞冲突;传输延迟可能会使第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还没有到达目标节点时,另一个要发送的数据的节点就已经监听到总线空闲,并开始发送数据,这也会带至冲突的产生。

当两个帧发生冲突时,两个传输的帧就会被破坏,被损坏帧继续传输毫无意义,而且信道无法被其他站点使用,对于有限的信道来讲,这是很大的浪费。

如果每个发送节点边发送边监听,并在监听到冲突之后立即停止发送,就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当节点检测到纵向上发生冲突时,就立即取消传输数据,随后发送一个短的干扰信,一较强冲突信号,告诉网络上的所有的节点,总线已经发生了冲突。

在阻塞信号发送后,等待一个随机事件,然后再将要发的数据发送一次。

如果还有冲突,则重复监听、等待和重传操作。

图6-30显示了采用CSMA/CD发送数据的工作流程。

CSMA/CD采用用户访问总线时间不确定的随机竞争方式,有结构简单、轻负载时时延小等特点,但当网络通信附在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演示增长,网络性能会明显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太网的工作方式就像没有主持人的座谈会中,所有的参会者都通过一个共同的戒指来吗相互交谈。

计算机大题

计算机大题

计算机大题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网络三、简述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

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

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

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四、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哪几层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关系如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精确的定义;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

OSI将计算机网络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的对应关系相同点:1、都有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2、都是下层服务上层。

不同点:1、层数不同。

2、模型与协议出现的次序不同,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出现早),ISO/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出现晚)。

数据库大题二、简答题:1.图书管理系统中包含三张表:⑴图书表TSB,由图书编号、书名、编者、出版单位、单价五个属性组成,记为:TSB(BH,SM,BZ,CBDW,DJ)BH⑵读者表DZB,由借书证号、姓名、性别三个属性组成,记为:DZB(JSZH,XM,XB)JSZH⑶借阅表JYB,由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三个属性组成,记为:JYB(JSZH,BH,JYRQ)(JSZH,BH)请完成以下操作:①建立图书表TSB,其中图书编号不能为空。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
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4步: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1)载波侦听过程(先听后发)
每个Ethernet节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需要侦听总线是否空闲。

Ethernet的物理层规定发送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如果总线上已经有数据在传输,总线的电平将会按曼彻斯特编码规律出现跳变,则可以判定此时为“总线忙”,如果总线上没有数据在传输,总线的电平将不会发生跳变,则可以判定此时为“总线空闲”,如果一个节点已经准备好发送的数据帧,并且总线此时处于空闲状态,则这个节点就可以“启动发送”
2)冲突检测(边听边发)
如果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没有检测出冲突,在发送完所有的数据之后,报告发送成功,进入接受正常的结束状态
3)发现冲突,停止发送(冲突停止)
如果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出冲突,为了解决信道争用冲突,发送节点要进入停止发送数据、随机延迟后重发的流程
4)随机延迟重发(延迟重发)
Ethernet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如果重发次数超过16,则认为线路故障,进入“冲突过多”结束状态。

简述CSMA CD的通信原理

简述CSMA CD的通信原理

简述CSM /CD的通信原理
简单概括为四步: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发送
先听先发:每个Internet节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要倾听总线是否空闲,如果一个节点准备好发送的数据帧,并且总线此时处于空闲状态,则这个节点可以“启动发送”
边听边发:载波倾听并不能完全消除冲突,数字信号以一定速度在介质中传输,所以还会发
10m/s,如果局域网中相隔距离最远生冲突,例如电磁波在同轴电缆中的传输速度约为2 5
的两节点A、B之间有1000米,那么A向B发送数据镇大约需5um,在这5um中,B不知道A向它发送了数据,所以B也可能向A发送录入数据,,这样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停止:即发生冲突,停止发送。

如果在数据发送的过程中检测到冲突,为了解决信道争用冲突,发送节点要停止发送数据,进入随即延迟重发
延迟重发:发送“冲突加强干扰序列信号”,目的是确保有足够的冲突持续时间,使网中所有节点都能检测到冲突的存在,并立即丢弃冲突帧,减少冲突浪费的时间,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用二进制数后退延迟算法算出后退延迟时间,在后退延迟时间到达之后,节点将重新判断总线忙、闲状态,重复发送数据流程。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CSMA/CD全称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

CSMA/CD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1、CSMA/CD具体的原理描述如下:(1)当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它检测网络查看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输,即侦听信道是否空闲;(2)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信道空闲,站点就准备好要发送的数据;(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站点继续侦听网络,确信没有其他站点在同时传输数据才继续传输数据,因为有可能两个或多个站点都同时检测到网络空闲然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始传输数据,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产生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4)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加强冲突的阻塞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2、理解采用CSMA/CD的原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所有节点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节点都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但一个时刻只允许一个节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2)当一个节点通过总线传输介质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的节点只能以“收听”方式接收数据;(3)由于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被多个节点共享,就有可能出现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的情况,因此就会出现“冲突”,造成传输失败;(4)由于结点需要通过“竞争”总线的方法来获取发送权,每个结点能够得到总线发送权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CSMA/CD属于随机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CSMA/CD的主要特点:(1)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2)CSMA/CD是一种随机访问控制方法,适用于对传输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办公环境;(3)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但是,当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

CSMACD协议简介

CSMACD协议简介

精选资料CSMACD 协议简介CSMA/CDCSMA/CD ( 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一、基础篇: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 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 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CSMA/CD 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

但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

CSMA/CD 应用在ISO7 层里的数据链路层精选资料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重新尝试.二、进阶篇:CSMA/CD 控制规程:控制规程的核心问题:解决在公共通道上以广播方式传送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数据碰撞问题)控制过程包含四个处理内容:侦听、发送、检测、冲突处理(1 )侦听:通过专门的检测机构,在站点准备发送前先侦听一下总线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线路是否忙)?若“忙”则进入后述的“退避”处理程序进,而进一步反复进行侦听工作。

精选资料若“闲”,则一定算法原则(X坚持”算法)决定如何发送。

(2 )发送:当确定要发送后,通过发送机构,向总线发送数据。

(3 )检测:数据发送后,也可能发生数据碰撞。

因此,要对数据边发送,边接收,以判断是否冲突了。

(参5P127 图)(4 )冲突处理:当确认发生冲突后,进入冲突处理程序。

有两种冲突情况:① 侦听中发现线路忙② 发送过程中发现数据碰撞① 若在侦听中发现线路忙,则等待一个延时后再次侦听,若仍。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CSMA+CD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在计算机网络中,CSMA+CD是一种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用于解决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传输介质时的冲突问题。

CSMA+CD代表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缩写。

本文将详细介绍CSMA+CD的工作原理,包括载波监听、冲突检测以及后续的冲突解决方法。

一、载波监听1.1 载波监听的概念在CSMA+CD中,每个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会先监听传输介质上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传输介质上没有检测到信号,设备会认为传输介质是空闲的,并开始发送数据。

如果传输介质上存在信号,设备会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传输介质空闲,然后再发送数据。

1.2 载波监听的过程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会不断地监听传输介质上的信号。

它会检测是否有载波信号,即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传输介质上存在载波信号,设备会暂时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监听。

如果传输介质上没有载波信号,设备会立即发送数据。

1.3 载波监听的优缺点优点:载波监听可以有效地避免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而引发的冲突,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缺点:载波监听需要设备不断地监听传输介质,导致一定的延迟和资源浪费。

二、冲突检测2.1 冲突检测的概念冲突检测是CSMA+CD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检测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引发的冲突。

当设备发送数据时,它会不断地检测传输介质上的信号,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冲突。

2.2 冲突检测的过程设备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会持续地检测传输介质上的信号。

如果设备检测到传输介质上的信号与它发送的信号不一致,即发生了冲突,设备会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干扰信号通知其他设备发生了冲突。

然后,设备会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

2.3 冲突检测的优缺点优点:冲突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冲突并停止发送数据,有效地减少冲突的发生。

缺点:冲突检测需要设备不断地检测传输介质上的信号,增加了网络的负载和延迟。

三、冲突解决方法3.1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当设备发生冲突后,它会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工作原理

CSMA/CD的工作原理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篇: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另一个改进是,对于每一个站而言,一旦它检测到有冲突,它就放弃它当前的传送任务。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站都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数据,则它们几乎立刻就会检测到有冲突发生。

它们不应该再继续传送它们的帧,因为这样只会产生垃圾而已;相反一旦检测到冲突之后,它们应该立即停止传送数据。

快速地终止被损坏的帧可以节省时间和带宽.CSMA/CD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

但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

CSMA/CD应用在ISO7层里的数据链路层它的工作原理是: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二、进阶篇:CSMA/CD控制规程:控制规程的核心问题:解决在公共通道上以广播方式传送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数据碰撞问题)控制过程包含四个处理内容:侦听、发送、检测、冲突处理(1)侦听:通过专门的检测机构,在站点准备发送前先侦听一下总线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线路是否忙)?若“忙”则进入后述的“退避”处理程序,进而进一步反复进行侦听工作。

若“闲”,则一定算法原则(“X坚持"算法)决定如何发送。

(2)发送:当确定要发送后,通过发送机构,向总线发送数据。

竞争系统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竞争系统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竞争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有两种:随机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如CSMA/CD方式)和有序的访问控制协议(如Token方式)。

CSMA/CD工作原理是:尽管CSMA可以发现冲突,但它并没有先知的冲突检测和阻止功能,致使冲突发生频繁。

如果两个站点都在某一时间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数据,则它们几乎立刻就会检测到有冲突发生。

Token方式是一种确定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也称为有序的访问控制协议。

在这种方式中,一个令牌在网络中依次传递,每个节点等待令牌的到来。

当节点获得令牌时,它可以发送数据。

然后,它将令牌传递给下一个节点。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子信道之间的干扰,相邻信道之间需要加入“保护频带”。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每个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一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

与FDM和TDM不同,既共享信道的频率,又共享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MA/CD的工作原理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篇: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另一个改进是,对于每一个站而言,一旦它检测到有冲突,它就放弃它当前的传送任务。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站都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数据,则它们几乎立刻就会检测到有冲突发生。

它们不应该再继续传送它们的帧,因为这样只会产生垃圾而已;相反一旦检测到冲突之后,它们应该立即停止传送数据。

快速地终止被损坏的帧可以节省时间和带宽。

CSMA/CD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

但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

CSMA/CD应用在ISO7层里的数据链路层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二、进阶篇:CSMA/CD控制规程:控制规程的核心问题:解决在公共通道上以广播方式传送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数据碰撞问题)控制过程包含四个处理内容:侦听、发送、检测、冲突处理(1)侦听:通过专门的检测机构,在站点准备发送前先侦听一下总线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线路是否忙)?若“忙”则进入后述的“退避”处理程序,进而进一步反复进行侦听工作。

若“闲”,则一定算法原则(“X坚持”算法)决定如何发送。

(2)发送:当确定要发送后,通过发送机构,向总线发送数据。

(3)检测:数据发送后,也可能发生数据碰撞。

因此,要对数据边发送,边接收,以判断是否冲突了。

(参图1)图1(4)冲突处理:当确认发生冲突后,进入冲突处理程序。

有两种冲突情况:①侦听中发现线路忙②发送过程中发现数据碰撞①若在侦听中发现线路忙,则等待一个延时后再次侦听,若仍然忙,则继续延迟等待,一直到可以发送为止。

每次延时的时间不一致,由退避算法确定延时值。

②若发送过程中发现数据碰撞,先发送阻塞信息,强化冲突,再进行侦听工作,以待下次重新发送(方法同①)几个概念:上述两种冲突情况都会涉及一个共同算法——退避算法。

①退避算法:当出现线路冲突时,如果冲突的各站点都采用同样的退避间隔时间,则很容易产生二次、三次的碰撞。

因此,要求各个站点的退避间隔时间具有差异性。

这要求通过退避算法来实现。

截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退避算法之一):当一个站点发现线路忙时,要等待一个延时时间M,然后再进行侦听工作。

延时时间M以以下算法决定:M = 2 min{n,16} ms其中,n表示连续侦听的次数(记数值)。

该表达式的含义是:第一次延迟2ms,再冲突则延迟22ms,以后每次连续的冲突次数记数都比前一次增加一倍的延迟时间,但最长的延迟时间不超过216ms。

(即:超过16次做特殊处理)②特殊阻塞信息:是一组特殊数据信息。

在发送数据后发现冲突时,立即发送特殊阻塞信息(连续几个字节的全1),以强化冲突信号,使线路上站点可以尽早探测得到冲突的信号,从而减少造成新冲突的可能性。

③冲突检测时间>=2α: α表示网络中最远两个站点的传输线路延迟时间。

该式表示检测时间必须保证最远站点发出数据产生冲突后被对方感知的最短时间。

在2α时间里没有感知冲突,则保证发出的数据没有产生冲突。

(只要保证检测2α时间,没有必要整个发送过程都进行检测)④X-坚持的CSMA算法:当在侦听中发现线路空闲时,不一定马上发送数据,而采用X-坚持的CSMA算法决定如何进行数据发送:三种算法及特点:- 非坚持的CSMA:线路忙,等待一段时间,再侦听;不忙时,立即发送;减少冲突,信道利用率降低:- 1坚持的CSMA:线路忙,继续侦听;不忙时,立即发送;提高信道利用率,增大冲突:- p坚持的CSMA:线路忙,继续侦听;不忙时,根据p概率进行发送,另外的1-p概率为继续侦听(p是一个指定概率值);有效平衡,但复杂:(5)控制流程图(右上角图):(6)CSMA控制规程的特征①简单②具有广播功能③平均带宽: f = F / n④绝对平等,无优先级⑤低负荷高效,高负荷低效⑥延时时间不可预测⑦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为一定值CSMA/CD工作原理CSMA/CD是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其基本思想是: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CSMA/CD协议IEEE 802.3是一个使用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LAN的综合性标准。

CSMA/CD总线的实现模型如图6.15所示。

从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链路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和物理层。

它严格对应于ISO开放系统互连模式的最低两层。

LLC子层和MAC子层在一起完成OSI模式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在物理层中把依赖于媒体的特性分离出来,使得LLC子层和MAC子层能适用于一系列媒体。

在物理层内定义了两个重要的兼容接口,即依赖于媒体的媒体相关接口MDI和访问单元接口AUI。

MDI是一个同轴电缆接口,所有站都必须严格遵守IEEE 802.3定义的物理媒体信号的确切技术规范,严格遵守站点正确动作的规程,要求这个物理媒体接口完全兼容;AUI为第二兼容接口,大多数站点都设在离开同轴电缆的连接处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在与同轴电缆靠近的MAC中只有少量电路,而大部分硬件和全部软件都在站点中,对于确保通信来说,符合这个接口并不是绝对必要的,但是由于它允许在MAC和站配合使用时有极大的灵活性,所以推荐这个接口。

MAC子层和LLC子层之伺的接口,包括发送和接收帧的设施,并提供每个操作的状态信息,以供高一层差错恢复规程之用,MAC子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包括成帧、载波监听、起动传输和解决争用(冲突控制)的信号,在两层间传送一对串行比特流(发送、接收)的设施和用于定时等待的功能。

2.MAC的帧结构MAC帧是在MAC子层实体间交换的协议数据。

帧的格式如图6.16所示。

帧的8个字段为: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表示信息字段长度的长度字段、要发送的以LLC数据、需要进行填充的字段和帧校验序列字段。

这8个字段除LLC数据和填充字段外,长度都是固定的。

前导码字段包含7个字节,它用于使PLS(物理收发信号)电路和收到的帧达到稳态同步。

帧起始定界符(SFD)字段是10101011序列,它紧跟在前导码后,表示一帧的开始。

地址字段包括目的地址字段和源地址字段。

目的地址字段规定该帧发往的目的地。

源地址字段用于标识起始发送该帧的站。

MAC子层有两类地址:即单个地址和成组地址,单个地址说明该地址与网络上一个特定站有关,成组地址说明是多目的地的地址,它与给定网络上的一个或多个站有关。

也可以是广播地址,即表示网络上所有站的一组地址。

长度字段是两个字节字段,其值表示数据字段中LLC数据的字节数量,数据字段包含数据序列,为了CSMA/CD协议的正常操作需要一个最小帧长度,必要时可在LLC数据字段之后,FCS之前以字节为单位加以填充。

帧校验序列(FCS)字段是发送和接收都要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算法所产生的FCS字段的CRC码,帧的长度为64个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

3.MAC子层的功能IEEE 802.3标准提供了MAC子层的功能说明,主要有数据封装和媒体访问管理两个方面,MAC功能模块如图6.17所示。

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数据封装)包括成帧(帧定界和帧同步)、编址(源地址及目的地址的处理)和差错检测等。

媒体访问管理包括媒体分配和竞争处理。

(1)发送数据封装部分的功能当LLC子层请求发送一帧时,MAC子层的发送数据封装部分用LLC子层所提供的数据结构组帧,它将一个前导码P和一个帧起始定界符SFD附加到帧的开头部分,还将PAD附加到结尾部分,以确保传送帧的长度满足最小帧长的要求,它还要附加目的地址和源地址,长度计数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然后把组成的帧交给MAC子层的发送媒体访问管理部分以供发送。

(2)发送媒体访问管理部分的功能借助于监视物理层收发信号(PLS)部分提供的载波监听信号,发送媒体访问管理设法避免发送信号与媒体上其它信息发生冲突。

在媒体空闲时,经短暂的帧间延迟(提供给媒体恢复时间)之后,就启动帧发送,然后,MAC子层将串行位流送给PLS接口以供发送,PLS完成产生媒体上电信号的任务。

同时,监视媒体和产生冲突检测信号。

在没有争用的情况下,即完成发送。

完成发送后,MAC子层通过LLC 与MAC间的接口通知LLC子层,等待下一个发送请求。

假如产生冲突,PLS接通冲突检测信号,接着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开始处理冲突。

首先,它发送一个称为阻塞(Jam)的位序列来强制冲突,这就保证了有足够的冲突持续时间,以使其它与冲突有关的发送站都得到通知,在阻塞信号结束时,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就停止发送。

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在随机选择的时间间隔后再进行重发尝试,在重复的冲突面前反复进行重发尝试,发送媒体访问管理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调整媒体负载。

然后,或者重发成功,或者媒体故障或过载的情况下,放弃重发尝试。

(3)接收媒体访问管理部分的功能首先由PLS检测到达帧,使接收与前导码同步,并接通载波监听信号。

接收媒体访问管理部件要检测到达的帧是否错误,帧长是否超过最大长度,是否为8位的整倍数,还要过滤冲突的信号,即把小于最小长度的帧过滤掉。

(4)接收数据解封部分的功能这一部分检验帧的目的地址字段,决定本站是否应该接收该帧,如地址符合,将送到LLC子层,并进行差错检验。

下面列出1EEE 802.3 MAC协议的10Mbps实现方案的参数值。

参数数值Slot Time(时间片)512比特时间Inter Frame Gap(帧问间隔)9.6微秒attempt limit(尝试极限)16Back off limit(退避极限)10Jam size(人为干扰长)32比特max Frame size(最大帧长)1518字节min Frame size(最小帧长)512字节address size(地址字段长)48比特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中冲突检测的方法冲突检测的方法很多,通常以硬件技术实现。

一种方法是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压大小。

只要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压摆动值超过某一门限值,就可以认为发生了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