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第8章 设计综合案例

合集下载

08第八章 标准成本也差异分析

08第八章 标准成本也差异分析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三项要素,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应分别 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制 定。
每一成本要素的标准成本都包括“数量”标准 和“价格”标准两项内容。“数量”标准和 “价格”标准应由管理人员组织工程技术、生 产、会计、采购、销售、人事部门等相关人员 分析研究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的基 本计算公式表述台下:
P167例题8-7

●●


本章考点题型
[单选]比较先进且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标准剧本是现行可达 到标准成本。
[单选]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 平的成本,叫做理想标准成本。
[单选]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成本是现行可达到标 准成本。
[单选]在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时,其中的数量标准就是生 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而价格标准则是指制造费 用分配率标准。
第八章 成本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 1、标准成本系统及作用 2、标准成本的制定 3、成本差异分析 4、成本差异处理标准和标准成本下的成本
帐务处理(难点) 学习目的 掌握运用成本差异处理标准和标准成本下
的成本帐务处理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的定义与意义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 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和影响成本的各 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发现与其预 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实际 脱离计划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纠正,从而保证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
数量差异用于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时往往被称为用量差异或效 率差异。
(三)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为材料价格差异和材 料数量差异。

08第八章 弯曲变形

08第八章  弯曲变形

二、梁计算简图 1支座形式与支反力 作用在梁上的外力,包括载荷和支座反力 载荷和支座反力。工程中常见支座有以下 载荷和支座反力 三种形式: (1)固定铰支座。如图8-3(a)所示,固定铰支座限制梁在支承处 固定铰支座。 固定铰支座 任何方向的线位移,其支座反力可用2个正交分量表示,沿梁轴线方 向的XA和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YA。 (2)活动铰支座。如图8-3(b)所示,活动铰支座只能限制梁在支 活动铰支座。 活动铰支座 承处垂直于支承面的线位移,支座反力可用一个分量FRA表示。 (3)固定端。如图8-3(c)所示,固定端支座限制梁在支承处的任 固定端。 固定端 何方向线位移和角位移,其支座反力可用3个分量表示,沿梁轴线方 向的XA和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YA,以及位于梁轴平面内的反力偶 MA。
解:(1)列弯矩方程 选取A为坐标原点,坐标轴如图8-13所示。在截 面x处切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 (2)作弯矩图 由弯矩方程可知,弯矩M为x的一次函数,所以 弯矩图为一条斜直线。(由两点可画出一条直线)
例8-7图8-14(a)所示悬臂梁,在全梁上受集度 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作该梁的弯矩图。
例8-1:如图8-8所示悬臂梁,求图中1-1和2-2截 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解: (1) 计算1-1上的剪力和弯矩。 假想在1-1截面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的平衡, 剪力和弯矩按正方向假设。
得:
(2) 计算2-2上的剪力和弯矩。假想在2-2截面 处把梁截开,考虑左段梁的平衡,剪力和弯矩按 正方向假设。
弯矩图如图8-11(b)所示,由于在C点处有集中力 偶Mo作用,C点左侧与C点右侧弯矩不变,有突变, 突变值即为集中力偶Me。如b>a,则最大弯矩发生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右侧横截面上 。
例8-5:图8-12(a)所示简支梁,在全梁上受集 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此梁的弯矩图。

山东大学 房屋建筑学课件 08第八章楼地层

山东大学 房屋建筑学课件 08第八章楼地层

24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25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四)无梁楼板--是框架结构中将板直接支承在柱子 上且不设梁的结构。
为了增大柱子的支撑面积和减小板的跨度,柱顶设柱帽和托 板。柱应尽量按方形网格布置,间距6米左右较为经济。板厚应不 小于120mm。有柱帽者厚度l/35,无柱帽者l/30 1) 优点:顶棚平整,室内净空大,采光、通风好,施工较简单 2)使用范围:它多用于荷载较大的商店、展览馆及仓库等建筑
预制,然后到现场安装,再以整体浇筑其余部分的办法连
接而成的楼板,兼有现浇、预制的双重优越性。
45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一)钢衬板组合楼板:
实质上是一种钢与混凝土组合的楼板。这种结构使 用凹凸相间的压型薄钢板作衬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 在一起,支撑在钢梁上构成整体型楼板支撑结构。 •特点:以衬板形式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施工
8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一、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定义: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在施工现场按支模、 扎筋、浇灌混凝土等施工程序而成型的楼板结构。
9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一、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优点: 由于楼板系现场整体浇筑成型,结构的整体性能良 好,因而特别适合于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或有管 道穿过楼板的房间以及形状不规则或房间及尺度不符合 模数要求的房间中。 缺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由于现场浇筑,湿作业,工序繁 多,需要养护,且施工工期较长。但近年由于工具式模 板和施工机械的发展,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已经 大量运用在建筑物中。
38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2.板的搁置 板应有足够的搁置宽度 外墙上应不小于120毫米 内墙上不应小于100mm 梁上应不小于80毫米 •安装前应先坐浆 (10~20厚水泥砂浆)

第8章 专题:综合案例

第8章 专题:综合案例
第8章 综合案例(完整的案例)
一、创建项目文件
利用项目计划模板 利用现有的项目文件 从空白项目开始
•计算机上的模板 •Office Online •网络上的模板
二、设置项目基本信息
设置项目的日程排定方式 【项目】/【项目信息】
•从项目开始之日起 •从项目结束之日起
设置项目开始、完成时间
设置项目文件的默认环境信息
关键路径的条件
【工具】-【选项】计算方式 关键任务定义 微调2
多重关键路径
多重关键路径的设置 计算多重关键路径
八、项目执行
八、项目执行
专业版执行方式
更新完成百分比 • 甘特图 插入列 完成百分比 •【工具】-【跟踪】-【更新任务】 更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工具】-【跟踪】 更新实际工期、剩余工期 批量更新任务进度 勾选任务标识栏 点击跟踪工具 栏图标 更新项目菜单
专业版与服务器版协作执行方式
资源对任务的处理 •删除(拒绝)任务 •重新分配任务
资源对任务的处理 •汇报任务进度 •添加新任务 •链接问题 •链接风险 •链接文档 项目经理对汇报任务的批准 •预览更新 •接受更新 •拒绝更新 •发布更新 设置审批规则 任务更新视图 【操作】-【管理规则】 •新建规则 •运行规则 •运行所有规则
项目的预算
创建“预算”类型的成本资源 双击预算 点选预算框 将资源分配给项目 为项目预算赋值 视图-资源使用状况-插入预算成本
成本计划的输出
输出阶段成本计划 输出详细成本计划 现金流量报表 显示——大纲级别1 显示---所有子任务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成本累算方式
按比例 开始 结束
任务分解
•工作结构分解 WBS
面向可交付成果的项目元素的分解,它 组织并定义了整个项目的范围,未列入工作结 构分解范围的工作将被排除在项目范围之外 •任务分解的原则

08第八章 支承系统

08第八章 支承系统

4.结构布局合理、工艺性好
铸造(或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和运输等。
3. 分类
1.按结构
整体式/装配式
2.按构造形式
机座类/箱体类/机架类/平板类
3.按制造方法
铸造/焊接/铆接/组合式
Hale Waihona Puke 8.2 支承件设计1.支承件的材料
应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选择支承件 的材料。在满足机械系统使用要求(强度、弹性模量和比
2.支承件的时效处理 在铸造或焊接中的残余应力,将使支承件产 生变形。 进行时效处理可以消除残余应力 普通精度机床的支承件在粗加工后安排一次 热时效处理即可,精密机床最好进行两次热 时效处理,即粗加工前、后各一次

高精度机床在进行热时效处理后,还进行天 然时效处理,即把铸件堆放在露天一年左右, 进行自然时效处理。
第5章 支承系统设计
5.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 ①工程塑料 是以树脂为主体的高分子材料。
具有轻巧美观、比强度大、减振性好、耐磨性高、防 腐耐蚀,可注射成型。但易老化、热变形大、易燃、强度 和弹性模量都较低。工程塑料只限于一些要求外形美观、 载荷很小、且非重要场合的支承件。
②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 通过某种工艺复合而成的优质材料。 兼具有两种以
机械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系统设计
/
厚德博学、强吾兴邦
•1
机械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enical Engineering
第八章 支承系统
8.1 支承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支承系统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用于支承和安装其他 系统的基础件、框架等零部件所构成的总体。 主要包括 基础件:底座、床身、立柱等; 支承构件:支座、支架、箱体、门架等; 1.支承系统的功能 (1)支承和安装机械系统中的其他系统; (2)承受各种静态力和动态力; (3)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和运动部件的 运动精度; (4)支承件的内部可用作电气箱、液压油、润滑油或 冷却液的储存器等。

08第八章贵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08第八章贵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创新试验
开展脱贫制度创新试验
开展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示范试验
开展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制度创新试验 开展绿色绩效评价考核创新试验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经验”
1、建立系统完整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有助于守住生态底线的 制度
1
建立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 际交流合作机制
5
建立培育激发绿色新动能的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建设
(三)贵州能源转型举措和案例
贵州能源转型案例:遵义清洁能源建设 1、转变发展方式与清洁能源建设相结合 2、建设美丽乡村与清洁能源应用相结合 3、培育产业与清洁能源建设相结合
PART THREE
贵州生态产业实践
贵州生态农业案例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种植一季稻, 放养一批鱼, 饲养一群鸭。
2
制度
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方
4
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司法
保护制度
3 建立大生态与大扶贫的深度 融合制度
建立培育激发绿色新动能的制度
2、试验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1
狠抓产业规划布局
狠抓绿色金融支撑
4
2
狠抓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建设
狠抓绿色改造升级
3
建立培育激发绿色新动能的制度
2、试验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贵州生态旅游案例
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开发经验
1、理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2、理顺管理部门与开发单位的责权利益 关系 3、加强梵净山 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宣 传工作
2020
谢谢聆听
多彩贵州欢迎你!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建设
(二)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vb08(第8章 使用常用绘图方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vb08(第8章 使用常用绘图方法)
(2) 用户可以单击某个 图形按钮绘制出相 应图形和秒表的运 行图形。
8.3 绘图相关知识(1)
1、容器控件 要实现绘图就必须具备基本 条件,那就是要有一个绘 图的板。这与我们日常的 概念是一样的。比如一张 纸可以绘图,而一盆水就 不可绘图。VB提供了两 种可以绘图的板,
窗体-Form
图片坐标,或椭圆中心、圆弧中心的坐标; Radius:圆的半径; Start:选用时为画圆弧,表示圆弧的起始位置,用弧度表示; End:选用时为画圆弧,表示圆弧的终止位置,用弧度表示; Aspect:选用时为画椭圆,是椭圆X轴和Y轴的比例,当大于1时,长 半轴为Y轴,当小于1大于0时,长半轴为X轴;
8.7 实现鼠标绘任意图形(2)
应用鼠标事件完成任意绘图的操作,鼠标事件对 应的操作如下:
MouseDow n (鼠标压下) MouseMove (鼠标移动)
启动绘图,取 得当前坐标
判断是否绘图, 是绘制首尾相 接的线条
MouseUp (鼠标抬起)
停止绘图
8.8 图形方法应用举例(1)
按钮“画圆”代 码
8.3绘图相关知识
控件坐标和大小: 控件的位置属性: Left 和 Top ,指定控件左 上角的坐标值; 控件尺寸大小的属性: Height和 Width ,指定控 件右下角的坐标值, 实际上是控件的高度 和宽度。
(0,0) 控件
X轴
Y轴
控件坐标图
8.4 画线的方法Line
语句格式为:
Object.Line [step](x1,y1)-(x2,y2),[Color],[B][F]
语句示例: (在Form1上画图) 画圆: Form1.Circle (1000, 1000), 400, vbRed 画椭圆: Form1.Circle (1000, 1000), 400, vbRed, , , 1.5

08第八章 确定型决策

08第八章 确定型决策

第八章>>第二节
一、线性盈亏分析法
从图8-3可以看出,外购成本线与自制成本线在某一点 上相交,二者相等,对应的产量或需求量为Q*。求解 Q*如下: F *
PQ F QCv
Q P Cv
从公式上看,这里的求解 与之前的结果一样,但值 得注意的是,这里的P不 再是产品出售价格,而是 设备买入价格。这里求解 的平衡临界点是为了衡量 自制或外购两种决策带来 的成本的大小 图8-3自制或外购的线性盈亏分析图
F
3. 单一产品的目标利润销售量(额)
目标利润点L=L目标
目标利润 F L目 标 F L目 标 q目 标 pv m 销售量
目标利润 F L目 标 F L目 标 R目 标 v m 销售额 1 p p
4. 边际贡献(贡献毛益)分析
边际贡献(贡献毛益) 指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记作g。 g=R-Cv=p· q-v· q=(p-v)· q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贡献毛益) 产品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记作m 。 即: m=p-v 表示单位产品补偿固定成本或获取利润的能力。 g=m· q
边际贡献(贡献毛益)分析
R R=p· q
利润
边际贡献 RE E 总收 入R
C=F+v· q
Cv=v· q q
图8-2 边际贡献盈亏平衡图
边际贡献(贡献毛益)分析
边际贡献是产品收入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企业 所做的贡献; g=p· q-v· q 它首先用于收回企业的固定成本; 如果还有剩余则成为利润,如果不足以收回固定 成本则发生亏损; L=g-F 盈亏平衡时的产销量是使得边际贡献刚好补偿固 定成本的产销量,即:
第八章 确定型决策
L/O/G/O

CATIA二次开发技术基础-第8章_综合实例

CATIA二次开发技术基础-第8章_综合实例

第8章综合实例本章给出了两个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灯花生成程序,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示。

8.1 直条灯花程序本节给出了一个直条形灯花的生成程序。

本实例实现了汽车车灯中常见的直条形灯花(可选圆形或棱形)的自动创建。

该实例在“\光盘\08-综合实例\01-直条灯花”目录中,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所创建的直条灯花能方便地修改宽度、高度参数,并能创建不等宽的灯花。

所创建的灯花如图2、图3、图4所示。

8.1.2 总体思路直条灯花是汽车车灯上的一种结构,常用于大灯灯壳侧面、反射器侧面、尾灯灯壳等地方,它的作用是散射光线,是灯光亮度均匀。

直条形灯花往往数量众多,少则几十条,多则几百条,若手工创建这些灯花则非常费时费力。

图5是一个尾灯上的直条形灯花。

由于车灯灯壳一般都是曲面,直条形的灯花分布在上面不可能为笔直的圆柱形,一般它的中心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往往呈扇形分布,即灯花其中一端与另一端宽度不等。

本例程序中使用曲面(基面)上的一条线作为等分点(称为基线),另一条线作为对齐线(称为脊线或导引线),交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该曲线并通过基线上的等分点。

如图6所示。

由于圆柱形灯花一般都是高度固定,因此程序把基面偏置圆柱灯花的高度,在上面求得交线。

这样,由底部两条交线与顶部一条交线就可以使用圆弧扫略来生成直条形的灯花了,如图7所示。

8.1.3 程序结构本实例程序大体结构如下:1.参数设定;2.选择参考元素;3.创建基础元素;4.创建等分点,生成交线;5.生成圆弧形灯花曲面/生成圆心形/生成棱形灯花曲面。

8.1.4 界面调用8.1.4.1生成圆柱形灯花按钮Private Sub cmdGenCircleSurf_Click()'设置一些初始参数Init'选择参考元素SetRef'若用户完成了选择则生成灯花If DefineFinished Then'隐藏参数设置窗口并显示生成进度窗口Me.HidefrmProgress.Show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初始化..."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设定灯花生成参数SetPar'创建基础元素CreateBaseElement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生成交线..."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创建交线CreateIntersection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生成圆柱灯花..."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创建圆柱灯花CreateCircleSurf'关闭进度窗口,重新显示参数设置窗口Unload frmProgressMe.ShowEnd IfEnd Sub8.1.4.2仅生成线按钮Private Sub cmdGenCurve_Click()'设置一些初始参数Init'选择参考元素SetRef'若用户完成了选择则生成灯花If DefineFinished Then'隐藏参数设置窗口并显示生成进度窗口Me.HidefrmProgress.Show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初始化..."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设定灯花生成参数SetPar'创建基础元素CreateBaseElement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生成交线..."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创建交线CreateIntersection'关闭进度窗口,重新显示参数设置窗口Unload frmProgressMe.ShowEnd IfEnd Sub8.1.4.3生成棱形灯花按钮Private Sub cmdGenDelSurf_Click()'设置一些初始参数Init'选择参考元素SetRef'若用户完成了选择则生成灯花If DefineFinished Then'隐藏参数设置窗口并显示生成进度窗口Me.HidefrmProgress.Show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初始化..."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设定灯花生成参数SetPar'创建基础元素CreateBaseElement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生成交线..."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创建交线CreateIntersectionfrmProgress.lblProgress.Caption = "正在生成三角灯花..."frmProgress.RepaintDoEvents'创建棱形灯花CreateTriSurf'关闭进度窗口,重新显示参数设置窗口Unload frmProgressMe.ShowEnd If8.1.5 功能模块8.1.5.1 变量定义Option Explic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花参数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m DHHeight As Double ‘灯花高度Dim DHWidth As Double ‘灯花宽度Dim DHCount As Integer ‘灯花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局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m BaseCurve As Object ‘基线Dim GuideCurve As Object ‘脊线Dim BaseSurf As Object ‘基面Dim BaseSurfOffset As Object ‘基面偏置面Dim StPt1 As Object ‘起始点1Dim StPt2 As Object ‘起始点2Dim IntCurveLow() As HybridShapeIntersection ‘底部交线Dim IntCurveHigh() As HybridShapeIntersection ‘顶部交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和参数创建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m relations As ObjectDim Formula As ObjectDim parameters As ObjectDim Parm As Objec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完成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ublic DefineFinished As Boolean8.1.5.2设定工作文档Sub Init()‘设定当前的文档为工作文档InitCATIAPart False' Init working knowledge parametersSet parameters = oPart.parameters' Working Parm object' Init working knowledge relationsSet relations = oPart.relations' Working Formula objectEnd Sub8.1.5.3选择参考元素Sub SetRef()Dim DefineBaseSurfFinished As BooleanDim DefineBaseCurveFinished As BooleanDim DefineGuideCurveFinished As BooleanDim DefineStPt1Finished As BooleanDim DefineStPt2Finished As BooleanDefineFinished = FalseDim InputObjectType()Dim Selection As ObjectDim StatusSet Selection = oPartDoc.SelectionfrmDHGen.txtBaseSurf.SetFocusfrmDHGen.txtBaseSurf.SelStart = 0frmDHGen.txtBaseSurf.SelLength = Len(frmDHGen.txtBaseSurf.Text)Do While Not DefineBaseSurfFinishedReDim InputObjectType(0)InputObjectType(0) = "HybridShapeSurfaceExplicit"Status = Selection.SelectElement2(InputObjectType, "请选择一个基面", True)If (Status = "Cancel")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 We do nothing: Redo has no meaning in this contextElseIf (Status = "Undo")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Set BaseSurf = Selection.Item(1).ValueSelection.ClearDefineBaseSurfFinished = TrueElseExit SubEnd IfLoopfrmDHGen.txtBaseSurf.Text = frmDHGen.txtBaseCurve.SetFocusfrmDHGen.txtBaseCurve.SelStart = 0frmDHGen.txtBaseCurve.SelLength = Len(frmDHGen.txtBaseCurve.Text)Do While Not DefineBaseCurveFinishedReDim InputObjectType(0)InputObjectType(0) = "HybridShapeCurveExplicit"Status = Selection.SelectElement2(InputObjectType, "请选择一条基线(等分线)", True)If (Status = "Cancel")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 We do nothing: Redo has no meaning in this contextElseIf (Status = "Undo")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Set BaseCurve = Selection.Item(1).ValueSelection.ClearDefineBaseCurveFinished = TrueElseExit SubEnd IfLoopfrmDHGen.txtBaseCurve.Text = frmDHGen.txtGuideCurve.SetFocusfrmDHGen.txtGuideCurve.SelStart = 0frmDHGen.txtGuideCurve.SelLength = Len(frmDHGen.txtGuideCurve.Text)Do While Not DefineGuideCurveFinishedReDim InputObjectType(0)InputObjectType(0) = "HybridShapeCurveExplicit"Status = Selection.SelectElement2(InputObjectType, "请选择一条脊线(对齐线)", True)If (Status = "Cancel")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 We do nothing: Redo has no meaning in this contextElseIf (Status = "Undo")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Set GuideCurve = Selection.Item(1).ValueSelection.ClearDefineGuideCurveFinished = TrueElseExit SubEnd IfLoopfrmDHGen.txtGuideCurve.Text = frmDHGen.txtStPt1.SetFocusfrmDHGen.txtStPt1.SelStart = 0frmDHGen.txtStPt1.SelLength = Len(frmDHGen.txtStPt1.Text)Do While Not DefineStPt1FinishedReDim InputObjectType(1)InputObjectType(0) = "Point"InputObjectType(1) = "Vertex"Status = Selection.SelectElement2(InputObjectType, "请选择起始点1(底边起始点)", True)If (Status = "Cancel")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 We do nothing: Redo has no meaning in this contextElseIf (Status = "Undo")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Set StPt1 = Selection.Item(1).ValueSelection.ClearDefineStPt1Finished = TrueElseExit SubEnd IfLoopfrmDHGen.txtStPt1.Text = frmDHGen.txtStPt2.SetFocusfrmDHGen.txtStPt2.SelStart = 0frmDHGen.txtStPt2.SelLength = Len(frmDHGen.txtStPt2.Text)Do While Not DefineStPt2FinishedReDim InputObjectType(1)InputObjectType(0) = "Point"InputObjectType(1) = "Vertex"Status = Selection.SelectElement2(InputObjectType, "请选择起始点2(顶边起始点)", True)If (Status = "Cancel")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 We do nothing: Redo has no meaning in this contextElseIf (Status = "Undo") ThenExit SubElseIf (Status <> "Redo") ThenSet StPt2 = Selection.Item(1).ValueSelection.ClearDefineStPt2Finished = TrueElseExit SubEnd IfLoopfrmDHGen.txtStPt2.Text = DefineFinished = TrueEnd Sub8.1.5.4设定参数Sub SetPar()' --------------------------------------------------------------' 设定参数' --------------------------------------------------------------DHHeight = Val(frmDHGen.txtHeight.Text)DHWidth = Val(frmDHGen.txtWidth.Text)DHCount = Val(frmDHGen.txtCount.Text)' Set Parameters for stair generationSet Parm = parameters.CreateDimension("Height", "LENGTH", DHHeight)Set Parm = parameters.CreateDimension("WidthLow", "LENGTH", DHWidth) Set Parm = parameters.CreateDimension("WidthHigh", "LENGTH", DHWidth) 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WidthHighF", "", Parm, "WidthLow") Set Parm = parameters.CreateDimension("inc", "LENGTH", 0#)oPart.UpdateEnd Sub8.1.5.5创建基础元素Sub CreateBaseElement()' Adding an OpenBodySet oHBody = AddHBody("基础元素")HideShow oHBody' Create offset surfaceDim oBaseSurfOffset As ObjectSet oBaseSurfOffset = oHSF.AddNewOffset(BaseSurf, 2, 0,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oBaseSurfOffset = "BaseSurfOffset"' Create formula defining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BaseSurfOffsetF", "", oBaseSurfOffset.OffsetValue, "Height")Set BaseSurfOffse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oBaseSurfOffset)oPart.UpdateEnd Sub8.1.5.6生成交线Sub CreateIntersection()Dim initPoint As HybridShapePointOnCurveDim initPlane As ObjectDim refPt As ReferenceDim RefGuide As ReferenceDim refPlane As ReferenceDim refSuf As ReferenceDim i As Integer' --------------------------------------------------------------' 创建等分点' --------------------------------------------------------------' Create Low PointsSet oHBody = AddHBody("边界底部")' HideShow oHBodyReDim IntCurveLow(DHCount + 1)ReDim IntCurveHigh(DHCount)Set refPt = StPt1Set RefGuide = GuideCurveFor i = 1 To DHCount + 1Set initPoint = oHSF.AddNewPointOnCurveWithReferenceFromDistance(BaseCurve, refPt, 2,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oint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pF_" & Trim(Str(i)), "", initPoint.Offset, "WidthLow+" & Str(i) & "*inc") = "initPointLow_" & Trim(Str(i))Set refP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oint)Set initPlane = oHSF.AddNewPlaneNormal(RefGuide, refPt)'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lane = "initPlaneLow_" & Trim(Str(i))Set refPlane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lane)Set IntCurveLow(i) = oHSF.AddNewIntersection(BaseSurf, refPlane)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tCurveLow(i)IntCurveLow(i).Name = "IntCurveLow_" & Trim(Str(i))Next' Create Hight PointsSet oHBody = AddHBody("边界顶部")HideShow oHBodySet refPt = StPt2Set initPoint = oHSF.AddNewPointOnCurveWithReferenceFromDistance(BaseCurve, refPt, 1,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oint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pF_" & Trim(Str(i)), "", initPoint.Offset, "WidthHigh/2") = "initPointHighStart"HideShow initPointSet refP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oint)Set refSuf = BaseSurfOffsetFor i = 1 To DHCountSet initPoint = oHSF.AddNewPointOnCurveWithReferenceFromDistance(BaseCurve, refPt, 2,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oint = "initPointHigh_" & Trim(Str(i))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pF_" & Trim(Str(i)), "", initPoint.Offset, "WidthHigh+" & Str(i) & "*inc+inc/2")Set refP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oint)Set initPlane = oHSF.AddNewPlaneNormal(RefGuide, refPt)'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lane = "initPlaneHigh_" & Trim(Str(i))Set refPlane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lane)Set IntCurveHigh(i) = oHSF.AddNewIntersection(refSuf, refPlane)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tCurveHigh(i)IntCurveHigh(i).Name = "IntCurveHigh_" & Trim(Str(i)) NextoPart.UpdateEnd Sub8.1.5.7生成圆弧曲面Sub CreateCircleSurf()Dim refCurve1 As ReferenceDim refCurve2 As ReferenceDim refCurve3 As ReferenceDim DHSuf As HybridShapeSweepCircleDim i As IntegerSet oHBody = AddHBody("圆形灯花面")For i = 1 To DHCountSet refCurve1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Low(i))Set refCurve2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High(i))Set refCurve3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Low(i + 1)) Set DHSuf = oHSF.AddNewSweepCircle(refCurve1)DHSuf.Mode = 2DHSuf.SecondGuideCrv = refCurve2DHSuf.ThirdGuideCrv = refCurve3oHBody.AppendHybridShape DHSuf = "SweptSuf_" & Trim(Str(i))NextoPart.UpdateEnd Sub8.1.5.8生成圆心线Sub CreateCircleCenter()Dim initPoint As HybridShapePointOnCurveDim initPlane As ObjectDim IntCurve As ObjectDim refPt As ReferenceDim refPlane As ReferenceDim i As IntegerSet oHBody = AddHBody("圆形灯花面圆心线")' Create offset surfaceDim oBaseSurfOffset As ObjectSet oBaseSurfOffset = oHSF.AddNewOffset(BaseSurf, 2, 1,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oBaseSurfOffset = "CenterSurfOffset"' Create formula defining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CenterSurfOffsetF", "", oBaseSurfOffset.OffsetValue, "(4 * Height * Height + WidthLow * WidthLow) / (8 * Height)- Height")Dim CenterSurf As ReferenceSet CenterSurf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oBaseSurfOffset)Set refPt = StPt1Set initPoint = oHSF.AddNewPointOnCurveWithReferenceFromDistance(BaseCurve, refPt, 1,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oint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pF_" & Trim(Str(i)), "", initPoint.Offset, "WidthHigh/2") = "CenterPointHighStart"HideShow initPointSet refP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oint)For i = 1 To DHCountSet initPoint = oHSF.AddNewPointOnCurveWithReferenceFromDistance(BaseCurve, refPt, 2, 0)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ointSet Formula = relations.CreateFormula("pF_" & Trim(Str(i)), "", initPoint.Offset, "WidthLow") = "initPointLow_" & Trim(Str(i))HideShow initPointSet refPt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oint)Set initPlane = oHSF.AddNewPlaneNormal(GuideCurve, refPt)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itPlane = "initPlaneLow_" & Trim(Str(i))HideShow initPlaneSet refPlane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itPlane)Set IntCurve = oHSF.AddNewIntersection(CenterSurf, refPlane)oHBody.AppendHybridShape IntCurve = "IntCurveLow_" & Trim(Str(i))NextoPart.UpdateEnd Sub8.1.5.9生成三角曲面(棱形灯花)Sub CreateTriSurf()Dim refCurve1 As ReferenceDim refCurve2 As ReferenceDim refCurve3 As ReferenceDim DHSuf As HybridShapeSweepLineDim i As IntegerSet oHBody = AddHBody("三角形灯花面")For i = 1 To DHCountSet refCurve1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Low(i))Set refCurve2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High(i))Set refCurve3 = oPart.CreateReferenceFromObject(IntCurveLow(i + 1))Set DHSuf = oHSF.AddNewSweepLine(refCurve1)DHSuf.Mode = 1DHSuf.SecondGuideCrv = refCurve2oHBody.AppendHybridShape DHSuf = "SweptSuf_1_" & Trim(Str(i))Set DHSuf = oHSF.AddNewSweepLine(refCurve2)DHSuf.Mode = 1DHSuf.SecondGuideCrv = refCurve3oHBody.AppendHybridShape DHSuf = "SweptSuf_2_" & Trim(Str(i))NextoPart.UpdateEnd Sub8.2 鱼眼灯花程序本节给出了一个鱼眼形灯花的生成程序。

08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

08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

研究人员经过员工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H公司的主要问题在于:第 一,公司战略定位基本正确,但在战略目标分解成部门或子公司、分公司的子目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
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
导入案例
标的实现上存在严重缺陷,战略无法落实;第二,公司总部治理结构相对规范, 但子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突出,多元化公司总部与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关系和 管理模式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存在责任交叉和空缺现象,出现问题后相互推 诿和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时常发生;第三,公司组织结构中存在着部门职责和权 力不匹配以及因人设职的情况,组织层级过多,指挥链条混乱及多头指挥等现象 ;第四,由于公司组织结构的紊乱造成了公司资源的流失,如因为销售决策的制 订权分配和执行流程混乱造成客户和市场的丢失,又如有的人利用公司的资源为 私人牟利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 一、 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跨度不同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5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 二、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机械式与有机式结构 机械式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具有高复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培训经历: ◆受过管理技能开发、市场营销、合同法、财务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经 验: 8年以上市场管理工作经验,3年以上市场经理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态 度: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计量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计量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如果产品样本中给出的试验参数为(m3/h)、压 降(Pa)、出口压力(绝对压力Pa)、气体密度 (kg/m3),则换算公式如下:
亚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上述公式计算所得调压器的通过能力,是在 可能的最小压力降和阀门完全开启条件下的最大 流量。但在实际运行时,调压器阀门不宜在完全 开启状态下工作,所以,选用调压器时,调压器 的最大流量与调压器的计算流量(额定流量)有 下列关系:
一、选择调压器应考虑的因素 二、选型计算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一、选择调压器应考虑的因素
• 流量 • 燃气的种类 • 进出口压力 • 调节精度 • 阀座的形式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二、选型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常应用产品样本来选择调
压器,产品样本中给出的调压器通过能力是在 一定压降和试验气条件下得出的,在使用时要 根据选择调压器时给定的参数进行换算。
三、调压站的组成 调压站在城市燃气管网系统中是用来调
节和稳定管网压力的设施。通常是由调压器、 阀门、过滤器、安全装置、旁通管及测量仪 表等组成。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二、调压器产品型号组成
R T Z/J
3 1 6 L/F
燃 气
工 作
进 口
出 口
公 称
连 接









力径式器来自级 制级 制代 号
燃气输配08第八章燃气的压力调节与 计量
三、直接作用式调压器
直接作用式调压器只依靠敏感元件(薄膜)所 感受的出口压力的变化移动节流阀进行调节,不 需要利用外部能源。敏感元件就是传动装置的受 力元件。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以由弹簧或橡皮产生,也可以由气垫产生。
5
带凸缘零 件的拉深模结 构,毛坯用定 位板定位,在 下模座上安装 了定距垫块, 用来控制拉深 深度,以保证 制件的拉深高 度和凸缘直径。
图8.6 凸缘件拉深模(定距垫块) 6
图8.7 凸缘件拉深模(打料块定距)
毛坯用固定挡料销定位,打料块同时起定距垫块的作用, 作用同样是控制拉深高度和凸缘直径。
第8章 拉深模具设计
8.1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8.1.1 无压边圈的拉深模
适用于底部平整、 拉深变形程度不大、 相对厚度(t/D)较大和 拉深高度较小的零件。
1
图8.1 无压边圈有顶出装置的拉深模
8.1.2 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板料毛坯 被拉入凹模。 在拉簧力的作 用下,刮件环 又紧贴凸模, 在凸模上行时 可以将制件脱 出,由下模座 孔中落下。
下止点
30°
60°
曲轴转角α
90° 23
8.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 凸、凹模间隙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3. 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4. 凸模通气孔
24
8.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模具的总装图如 图8.26所示。
采用正装式结构, 落料拉深凸凹模安装 在上模;
刚性卸料板卸去 废料,也起导尺作用,
线,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处于许用负荷曲线之下,则所选设备符合
工作要求;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超出许可范围(见图8.25),则需选择标称
压力更大型号的压力机,继续以上校核过程。
26
图8.25 许用负荷与实际负荷
27
用导尺和固定挡 料销定位;
打料块将卡在凸 凹模内的工件推出。
图8.26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 25

08第八章隔声技术

08第八章隔声技术

08第⼋章隔声技术第⼋章隔声技术8.1 隔声的评价8.1.1 隔声量1.透射系数将透射声强I t 与⼊射声强I i 之⽐定义为透射系数,即it I I =τ⼀般隔声结构的透射系数通常是指⽆规⼊射时各⼊射⾓透射系数的平均值。

透射系数越⼩,表⽰透声性能越差,隔声性能越好。

2.隔声量隔声量R 的定义为τ1lg10=R(8-1a )或ti ti p p I I R lg20lg10== (8-1b )式中p i 、p t 分别为⼊射声压和透射声压。

隔声量的单位为dB ,隔声量⼜叫做传声损失,记作TL 。

隔声量或传声损失通常由实验室和现场测量两种⽅法确定。

现场测量时,因为实际隔声结构传声途径较多,且受侧向传声等原因的影响,其测量值⼀般要⽐实验室测量值低。

8.1.2 插⼊损失插⼊损失定义为离声源⼀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结构设置前的声功率级L w1和设置后的声功率级L w2之差值,记作IL ,即IL = L w1 -L w2 (8-2)如果隔声结构设置前后,声场分布情况近似保持不变,则插⼊损失也可⽤该给定测点处的声压级之差替代。

插⼊损失通常在现场⽤来评价隔声罩、隔声屏障等隔声结构的隔声效果。

8.2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隔声技术中,常把板状或墙状的隔声构件称为隔板或隔墙,简称墙。

仅有⼀层隔板的称单层墙;有两层或多层,层间有空⽓或其他材料的,称为双层墙或多层墙。

8.2.1 质量定律设隔墙⽆限⼤,将⼤⽓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单位⾯积的质量为m ,当平⾯声波p i 从左向右垂直⼊射时,隔墙的整体随声波振动,隔墙振动向右辐射形成透射声波p t ,向左辐射为反射声波p r ,见图8-1。

声波穿透隔墙必须通过两个界⾯,⼀个是从空⽓到固体的界⾯,另⼀个是从固体到空⽓的界⾯。

设墙厚为D ,特征阻抗为R 2=ρ2c 2,空⽓的特征阻抗是R 1=ρ1c 1,⼊射波、透射波和反射波的声压和质点振动速度分别为p i ,v i ,p t ,v t 和p r ,v r 表⽰,墙体中的⼊射波和反射波分别以p 2t ,v 2t 和p 2r ,v 2r 表⽰。

08第八章-工期计划(简)PPT课件

08第八章-工期计划(简)PPT课件

20.10.2020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Go Page 9
资源的投入量与工作面
工作面:某工种的工人在从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 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个活动空间称为工 作面。
工作面的大小应根据相应工种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定额、建筑安装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等的要求确定的。 工作面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专业工种工人的劳 动生产率。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Page 16
主要工种工作面参考数据
工作项目 卷材屋面
每个技工的 工作面
18.5 m2/人
防水水泥沙浆屋面 16 m2/人
门窗安装
11 m2/人
说明
20.10.2020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Back Page 17
第一节 工期计划概述
二、工程活动持续时间的确定 2、经验估算法
工时定额:单位工程量的工时消耗量
(4)计算持续时间 D。
20.10.2020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Page 8
定额计算法
D Q NSR
D-工作持续时间 Q-工作的工程量 R-投入的资源量 S-产量定额 N-工作班次
请问:开挖一道排水沟,长100米,用10名工人,每个工人 每天可挖1米,每天工作1班(即8小时),问该任务的工期 是多少?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
Page 5
第一节 工期计划概述
一、工期计划过程
1、确定项目的总工期(项目目标设计);
2、确定各主要阶段的工期(可研);
3、确定里程碑事件计划。
里程碑事件:标志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并 用于监视项目进度的参考点,没有持续时间(工期为 0)。如:批准立项、初设完成、签订总承包合同、开 工、基础完成、主体封顶、工程竣工交付等。档案馆

08综合应用实例ppt课件

08综合应用实例ppt课件
击“穿透”,如图8-32所示。 (3)草图添加几何关系预览,如图8-33所示。 (4)单击确定,草图添加几何关系,如图8-34所示。
图8-32 添加几何关系属性设置 图8-33 草图添加几何关系预览 图8-34 草图添加几何关系
8.1 典型机械零件设计
❖ 压缩弹簧设计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7 扫描生成弹簧
图8-38 在前视基准面中绘制拉伸切除草图
图8-39 拉伸切除属性设置
8.1 典型机械零件设计
❖ 压缩弹簧设计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9 拉伸切除弹簧端面
(1)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拉伸切除】按钮,出现拉伸切除操控板。 (2)设置拉伸切除属性选项,在“从”中选择“草图基准面”,在“方向1”终止条
件中选择“完全贯穿”,如图8-39所示。 (3)拉伸切除弹簧一端面预览,如图8-40所示。 (4)单击确定,拉伸切除弹簧一端面,如图8-41所示。
(3)螺旋线预览,如图8-26所示。
(4)单击确定,生成螺旋线,如图8-27所示。
图8-25 螺旋线属性设置
8.1 典型机械零件设计
❖ 压缩弹簧设计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4 添加基准面
(1)在【特征】工具栏中单击【参考几何体】选择【基准面】,出现基准面 PropertyManager操控板。
(2)对基准面属性设置,在第一参考中选择“螺旋线/涡状线”,在第二参考中选 择“点”,如图8-28所示。
图8-13 基准面属性设置
图8-14 预览基准面
图8-15 建立基准面2
8.1 典型机械零件设计
❖ 阶梯轴设计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8 在基准面2上绘制草图
(1)选取草图基准面1,单击设计树中【基准面1】。 (2)单击位于【CommandManager】下面的选项卡【草图】,草图工具栏将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产品设计的流程:
1、设计出产品的总体外形; 2、对产品进行分割,分割出各零件; 3、对各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运用各零件共同的默认参考面进行装配。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产品结构设计案例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产品总体设计案例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总结
1、产品结构设计遵循先功能结构、后辅助结构的顺序; 2、连接结构在装配环境下进行,快而准确; 3、壁厚设计参考现有产品或按经验设定,一般1~3mm; 4、加强筋为壁厚的0.5~1倍; 5、最后检查有无小于壁厚的结构间隙; 6、螺丝柱、加强筋的成长方向为拔模方向。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结构设计内容: 1、止口(唇); 2、连接结构; 3、定位结构; 4、辅助结构:筋、定位点等。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第8章 综合设计实例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C A ID
C om puter A i ded Industri D esi al gn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P ro/E ngi neeri ng应用技术
陕西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 胡志刚
2008年8月
第8章 设计综合实例
计算机辅ed Industri D esi al 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