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课 题: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整体感知:1、课文Fra bibliotek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写对亲生母亲的回忆,哪些部分是写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精
讲
点
拨
(一)自主
探究
一、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借助音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我知道这《怀念母亲》是____国作家______写的,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1、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1)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
2)沉静到不能再沉静。 ( )
3)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了。( )
2、缩写句子。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联系句子,理解词意。
在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崇高( ) 真挚( ) 凄凉( )
沉静( ) 孤寂( ) 朦胧( )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挚( ) 侵( ) 班( ) 遍( )
执( ) 寝( ) 斑( ) 篇( )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3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3-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激发动机。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作家曾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要三贯通,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生答)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人称国学大师的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上学期,我们还学过季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学生回答)文中季老赞美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可贵精神,文中有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漂泊在外的季老,除了领略哥根廷的异国风情,还饱尝思念之苦,那么客居让海外的季爷爷魂牵梦萦的是谁呢(出示课题)2.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读课题有讲究,不同的重音强调的意思不同。
强调“怀念”,应这样读——,强调怀念的对象,应这样读——。
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感受,体会,疑问均可)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作者怀念的母亲是否就是生他养他的生身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6课,和同桌一起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读音不确定的字,意思难以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难读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两遍。
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词。
三、集中识字,积累词汇。
1.认识生字新词。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投入,真好!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词语):真挚凄凉篇目朦胧频来入梦可见一斑寝不安席食不下咽师: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行。
生读。
师:你读得真准,“挚”是翘舌音,你注意到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齐读第一行两个词语。
师:谁来读第二行(抽生读。
)这行词中,我们常常将“朦胧”读错,“朦胧”的“朦”注意声母是不是“ong”而”eng ‘一起拼一拼,“胧”声母是边音,而韵母是后鼻韵。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学生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板书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1.熟读课文,积累、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
2.小结:季老数十年如一日,那样地怀念着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这是一种怎样的刻骨铭心的怀念啊,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快速浏览全篇,思考交流:这篇课文的命题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双关)
2.整体读文,理清段落结构。(总分总)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哪些内容是写对生身母亲的怀念?哪些内容是写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崇敬和爱慕之情。
教材分析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崇敬和爱慕之情。
考点
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河西初中
第周星期20年月日
课时教案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2.读懂课题“怀念母亲”的双层含义。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文,用笔画一画、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两位母亲?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1.课文的主要内容。2.争取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3.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C、共同体: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展示单元一:
品味语言
感受情境
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再说说批注,即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
【导学流程】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源自智导自探(10分钟)
合作探究
(10分钟)
展示评价
(12分钟)
随堂摘记
(6分钟)
谈话导入
学习新词
读通课文
再读课文
质疑批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著名学者季羡林,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
3.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完成在随堂笔记二)
2.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你最喜欢最感动,画出来读一读,并将自己的感想或体会批注在文中。
A、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对子间读一读生字词,交流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小组汇报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理解它的意思吗?(选词造句)
终天之恨真挚朦胧凄凉
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弃养
可见一斑心潮起伏一篇
2.这些黑体生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如“朦”不要少写中间一横,“频”左边的“步”不要多写一点。(完成在随堂笔记一)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自学内容(二):
课文开门见山先总写了作者___ ___ (谁) ___ ___ ___ ___(怎么样)接着 写___ ___ ___ ___,然后写___ ___ ___ ___,最后, ___ ___ ___。课文主要写了 ___ ___ ___ ___。 自学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 2.分段概括出段落大意。 3.小组内交流。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理 解和运用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写作顺序,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
自学内容:(一)
1.学会生字(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理解生词,并会运用。 自学方法:
1.朗读课文,用▁画出生字词,用▪ 标出读不准的字。 2.查字典。 3.同桌交流。4.小组内交流。
读准字音:
奔丧 沮丧 食不下咽 狼吞虎咽 咽喉 呜咽 薄暗 单薄 薄雾 薄 纱 薄荷 糊在心头 糊涂 糊弄 风里夹着雨 夹克 文件夹 夹衣 怅望灰天
多音字:
咽[
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薄[
正确读写: 真挚 寝不安席 频繁 朦胧 凄凉 可见一斑 诗篇
填字成词:
( )不下咽 ( )不安席 ( )( )之恨 ( )来入梦 古( )中( ) 思潮( )( ) ( )( )望灰天
《怀念母亲》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亲生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怀念母亲
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 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县人。1930年 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 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 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 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 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词语积累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 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 感情?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两位母亲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新教育小学有效教学框架年级 班2014-2015学年
课题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月 日
教
材 分 析
教材解读: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一一 位是亲生母亲,位是祖国母亲“冋样崇高的敬意和冋样真挚的
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 变的爱意。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 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 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 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 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 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第五板块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块引领(注明各板块用时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课堂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 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 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冋样崇高的敬意和冋样真 挚的爱慕。对这两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 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 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 汇报
第三板块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杳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准备与同学讨论。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主备:
授课人:
班级:
学校:上饶县五小
评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怀念母亲》
课型:要素组合+平台互动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指名读,诱发疑问: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读古诗表达遗憾,得到启示:有一句古诗道出了如季老一般的儿女的遗憾,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人,抓住机会,让人生少些遗憾。
出示:天下儿女的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一)走近季羡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国宝级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退去这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三、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一)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聚焦“终天之恨”。
(1)这一切还得从他失去母亲开始!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个自然段叙述了这段回忆?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六年级)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 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 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 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 “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 悔”。
——摘自《赋得永久的悔》
作业: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 对祖国母亲怀有崇高敬意和真挚爱 慕的句子,用“——”画下来,并写 上批注。 2、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文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 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 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 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 弃养,只活了四十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痛哭了几 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 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 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 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 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 永远地走了。
——摘自《季羡林文集》
资料二: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 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 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 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 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 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 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 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 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 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摘自《赋得永久的悔》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 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 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 年如一日。
小练笔:
请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当作 者从北平赶回家乡,看到的只是 一副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 不到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传体文章,选自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要放在品读积累语言上,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季羡林,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祖国和母亲永远不变的深爱进一步认识季羡林,并从中受到爱国和尽孝的教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正确书写“真挚、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学会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的背景,为感悟作者的感情打基础。
2、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具体感悟作者的深厚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受爱国情。
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介:班班通。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进母亲的怀抱里。
——冰心这些名言都是赞美谁的?(母亲)2、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思念生身母亲的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重点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心中的母亲1.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学生轻唱。
2.谈话导入:听着这歌声,老师想起了一段话:“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人生世代新换旧,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不休。
”是啊,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享受着母亲的百般呵护。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也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敬意与爱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怀念母亲》(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顺句子。
2.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两位母亲指的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随学生的回答,出示:“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感悟,体会思生母之情1.找出文中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想一想,结合重点词语说一说。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2)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3.学生朗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⑷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体会作家表达方法。
4.课前能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母亲》视频音乐《我的中国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母亲”这是多么亲切地称呼,多么熟悉的字眼呀,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母爱的伟大。
播放视频《母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海外游子倾吐心声思念母亲的课文-----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4、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都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强烈的思念情感。
让我们再读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介绍作者:回顾季羡林和那些课文有关。
课件出示:季羡林检查词语,共同学习。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想想:(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3、听课文,纠正字音。
三、品读课文,体味感情(一)怀念母亲1.课文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批注阅读,圈出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 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 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 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 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 堪?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你下了誓愿:一旦大学 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梅》
展开你的想象,想想作者在悲痛时,他 会回想什么?
文章中,作者的母亲是谁?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 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么样的感 情?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 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你体 会到文章的思路了吗?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 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 洲的十一年。
季羡林,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 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 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 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 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 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 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 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 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 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国宝。
真挚( zhēn zhì
) 朦胧( méng lóng )
凄凉( qī liáng
篇目( piān mù
) 强烈( qiáng liè
) sī cháo qǐ fú
)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
) ) )
kě jiàn yī bān
qǐn bù ān xí
pí n lái rù m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