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表征等数学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初步积累研究物体运动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的相关图形。
教学过程:教材简析:平移和旋转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旋转的基本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认识、积累体验,并为以后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简单的图形做好准备。
一、课前游戏。
小朋友,我们昨天见过面了,还一起玩了个游戏,知道只要有一层铺满,就可以得分了!还想玩吗?好,一个小朋友上来玩,下面的小朋友怎么办呢?你们可以用手势,或者用语言,提示他,跟他一起玩…… 你来请一位同学接下去玩吧。
(游戏开始)设计意图:课前热身,激发兴趣,在游戏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为后续学习孕伏学习素材。
二、观察感知1.像游戏中方块那样的运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呢,一起来看!(国旗升起,吊扇转动,钟面指针转动,小朋友推开窗户)一边观察,一边像刚才那样用手势比划,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你能按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来分一分,板书贴上去)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和大家说说想法吧!预设:(1)如果有小朋友分类:平移、旋转接:哦,你能具体来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2)转的,不转的你认为这一类它们都是在转的,而这一类是不转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结合手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让他们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1.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知图形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特点,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1.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并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对于图形的轴对称特征、平移和旋转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些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1、轴对称的认识――――――――――――――1课时2、平移和旋转―――――――――――――――2课时3、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课题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课题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主备人张立钰授课班级二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针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复习》的辅导教案
辅导教案是对于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重要教学工具,对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来说,适当的辅导教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的面对考试。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尽阐述。
一、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数的认识,运算符号,筛选法,大数和小数的排序和比较,数字长条,蒙克干等知识点。
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知识点,从而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回答问题。
二、教学目标制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1、能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
2、能够熟练使用筛选法和大数小数的排序和比较。
3、能够自如地使用数字长条和蒙克干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选择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问答式教学法在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通过问答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提高培养学生做好自我总结的能力。
3、实践式教学法通过实践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实践,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安排1、数字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数字画成图形的方式来认识数字,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记忆。
2、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联系,来练习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3、筛选法的使用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演练,让他们能够熟练、快速地使用筛选法。
4、大数小数的排序和比较通过课本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大数和小数的排序和比较方法。
5、数字长条和蒙克干的使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掌握如何使用数字长条和蒙克干来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安排在课堂下,要加强课内练习的安排,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及时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巩固。
六、课堂提问的答疑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提问,特别是一些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解答,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分析
重点
能剪除连续的对称图形。
难点
发现连续的对称图形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
CAI课件、剪刀、铅笔、彩纸
预习案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材
分析
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
CAI课件
预习案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你们是怎样到学校上学的呢?
走路、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像人走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3、练习七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图形
特征:对称对称轴
方法:对折完全重合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作
业
布
置
1、练习册第18页。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2节年月日
课题
平移与旋转
教学
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只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⑤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3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研究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双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良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XXX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甚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3.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移的概念。
2.平移的操作方法。
3.旋转的概念。
4.旋转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距离移动。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2.平移的操作方法:–沿着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将图形移动。
3.什么是旋转?–旋转是指一个图形围绕一点或一条线旋转一定的角度。
–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4.旋转的操作方法:–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绕着旋转中心把图形转动指定的角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引导他们思考图形的移动和旋转。
2.学习平移:–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练习。
3.学习旋转:–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旋转练习。
4.拓展练习:–提供更多复杂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5.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确保操作正确。
3.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以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三位数字。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大小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环节(30分钟)(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展示三位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字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上标注的三个数字元素,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比如:333可以分解为3个百位数、3个十位数和3个个位数,读作“三百三十三”。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大小的图示,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如:三位数字比较大小的时候,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若相同,则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若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3.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点,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以数字卡片为媒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感知数字之间的差别,不仅使学生对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数学运算和理解数字之间的含义,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所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复习》课堂教案
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是《整理与复习》。
在这节课中,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整理数学笔记和复习数学知识。
这对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科目的成绩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这个单元课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3.学会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复习知识点的系统性。
三、教学计划1、整理笔记的方法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批注笔记,例如简单的画图、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的部分等等。
让学生实践整理笔记,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用一些实例来教授学生们如何在笔记中添加一些思考过程,例如这个数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答案是这个等等。
2、复习数学知识老师将会介绍如何进行系统化的数学复习。
老师将会向学生们展示最好使用复习卡片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制作复习卡片,例如将卡片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概要,一边是细节。
老师会鼓励学生们使用有用的复习技巧,例如老师会让学生们在复习时口诀念叨等等。
四、教学方法1、导入教学老师将会使用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并与学生们互动。
例如:如何快速计算2、3、4、5的乘积?推出公式然后大家试着推广到6、7、8、9上。
2、启发性教学老师将会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
例如:学生自己复习一下今天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欠缺的地方,并尝试去解决它。
3、互动教学老师会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团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
五、教学反馈1、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针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第二个是针对教学过程、教师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2、教学总结教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三、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一)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四、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观察粉笔盒,你看到了什么?二、激趣导入,引导自学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境,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卡片,展示一些具体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计算。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最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最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二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工具:计算器、小黑板、彩色粘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用小黑板计算并回答。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师板书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并解释其含义。
3.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发放彩色粘纸和计算器。
2. 随机给每组发放一张加法或减法问题的卡片,要求学生合作解答,并用彩色粘纸贴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3. 学生展示答案后,全班共同讨论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评价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3. 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馈和问题,以便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锐角和钝角教案(整理4篇)
锐角和钝角教案(整理4篇)篇1:锐角和钝角教案课题:锐角与钝角,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P38教材和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动手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锐角和钝角的感性认识2.知道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锐角和钝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3.通过探索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动手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
教学难点: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教学策略:本课先采用演示法,引出不同情境中不同的角,让学生感受角的多样化,进而对锐角、钝角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排序之前也运用了演示法;在许多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在动手活动的同时,将想法充分地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拓宽思路,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本课还采用实践法,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半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比出、摆出、画出、拼出锐角和钝角等。
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两个,活动角一个学具:,一半大小的A4纸,小棒四根,三角尺两把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PPT出示游乐园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游乐园里藏着的“角”2.PPT抽象出角问题:这些角都由什么组成复习旧知:一个顶点两条边问题:在这么多角里面,有哪种角是你已经认识的角?请你把它找出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的图形。
3.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分析轴对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2.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轴对称图形绘制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导入新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点和特点。
2. 活动二:概念讲解•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
3. 活动三:实践操作•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让他们进行绘制和分析。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活动四:拓展练习•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自己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见解。
3.阅读相关教材,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具:小学生学习用具、白板、彩色粉笔等5.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运算1.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加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减法运算1.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减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1.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练习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6.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加法和减法运算。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7. 活动安排•第一课:加法运算(30分钟)•第二课:减法运算(30分钟)•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40分钟)8. 巩固练习•布置加法、减法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法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教学目标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讨论、探究: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分析单元内容: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简析: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的实例以直观现象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感受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到对称轴并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单元重点:单元难点:教法与学法:(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和做一做等(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课时安排:第课时轴对称图形(A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28、29页例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习难点: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习准备:主题图、剪刀、纸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这是假日的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二、探究新知(1)贴蜻蜓蝴蝶、树叶的图片在黑板上①问题:小蜻蜓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都是一家人?学生思考②观察蜻蜓、蝴蝶、树叶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完全相同的③对折验证④说明:两边完全一样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对称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⑤现在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2)教学例1①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学生动手操作②把你们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③说明: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④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⑤认识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三、巩固新知(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找一找: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能列举一些吗?(3)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剪剪出的肯定是轴对称图形小组讨论大家剪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剪完后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剪并在黑板上贴出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如果用笑脸来评价自己的画你认为今天你可以得到几张笑脸?为什么?作业设计:指导丛书配套练习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特征:对称对称轴方法:对折完全重合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教后反思:第课时平移与旋转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30、31页例2、例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感知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习难点: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位置关系学习准备:主题图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出示游乐园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2)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他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学生用手势笔比画(4)引入课题: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①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都是平移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滑滑梯、坐小火车③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④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学生分组讨论(2)教学例3①像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现象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旋转现象?学生回答③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三、实践体验巩固提高(1)画一排小汽车(做一做)学生动手画(2)照样子做陀螺学生动手做(3)练习七第4题:哪些角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他们涂上颜色①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②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学生说理由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作业设计:指导丛书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平移与旋转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现象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现象教学反思:第课时剪一剪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32页例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学习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学习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学习准备: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再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神马?你给它取个名字吧你们喜欢剪纸吗?这节课一起来剪纸(揭示课题:剪一剪)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4①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学生观察思考②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③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④试一试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收集不同的作品评一评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⑤交流剪纸的体会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2)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人?说理由(3)思考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三、巩固练习(1)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学生回答(3)拓展练习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四、课题总结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说说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作业设计:动手剪一个你喜欢的图案板书设计:剪一剪剪纸人:(1)对边折(2)画半个人(3)剪一剪教后反思:第课时练习七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34~36页练习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准备:主题图、圆片、剪刀、纸、镜子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二、指导练习(1)练习七第5题出示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学生回答按要求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2)练习七第6题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回答(3)练习七第7题先独立思考学生再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4)练习七第8题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练习七第9题学生同桌之间游戏教师巡视(6)练习七第10题动手拼展示自己的作品(7)练习七第11题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交流自己的作品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8)练习七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你呢过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个小人吗?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下旋转的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心折法: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把正方形分成了8份画法:讨论改注意什么?以总的一条这边为主头朝中心手要连起来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剪法:学生操作展示(9)练习七第13题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10)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三、自我评价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作业设计:剪一幅自己喜欢图案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