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型梳形共聚物超塑化剂的减缩机理
超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整体跳仓法施工工法
超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整体跳仓法施工工法一、技术开发背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下工程建设规模朝着“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模式发展。
而针对超大面积、超长的混凝土结构,如何控制结构裂缝的产生,杜绝渗漏现象,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技术课题。
泰州市金融服务区地下室整体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186 833米2,东西方向长约510.5米,南北方向宽约183.7米,属于超大面积地下室。
原设计设置了大量的后浇带,为了保证工期、减少后浇带施工带来的隐患,扬建集团公司先后请研究混凝土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建筑材料专家缪昌文院士、结构专家孟少平教授作为技术指导,在该工程中采用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整体跳仓法”工艺取代原图纸设计的“后浇带”,利用专利技术“减缩、抗裂型接枝共聚物混凝土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研制出高性能低收缩混凝土用于工程,同时进行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监测,科学灵活地确定跳仓块的间距及间隔时间,合理确定施工缝防水构造节点,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圆满达到预期目标,总结出“超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整体跳仓法施工工法”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施工工法特点(1)本工法为超大面积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整体采用跳仓法,不同于通常“跳仓法”的底板“跳仓”而上部墙板、顶板留设后浇带,施工便捷,节省工期。
(2)“跳仓”间距灵活确定,根据不同部位,确定不同“跳仓法”分块间距及其浇筑顺序;底板分仓最大间距为80米,突破了国内规范中地下连续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许可间距的规定,减少了施工缝,降低了成本。
(3)在“跳仓法”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入聚羧酸高效复合外加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研制出用于超大面积地下室结构的高性能低收缩混凝土,混凝土7天、14天收缩率分别仅为95×10-6、147×10-6,混凝土收缩显著减小,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抗裂性能。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作者:何佳发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4年第01期摘要:针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定义,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类、原料及性能和特点,文章进行了论述。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研究分析了其原理、合成方法及性能和分子的关系。
关键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合成方法;作用机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是含羧基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观察发现其分子结构成梳形,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饱和单体进行,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而获得。
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具有较高的减水、增塑、保坍及较低的收缩性能的减水剂。
在生产中,以木钙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是第一代减水剂;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是第二代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当今世界技术含量最高,技术研究最前沿的,综合性能优越的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又叫做聚羧酸超塑化剂,根据当前的行业标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07,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基本定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含羧酸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以聚氧化乙烯形成“梳状”或“接枝状”,同时拥有其他的功能基团。
1 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十分的明显,其优越性能体现在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能特点和掺加此减水剂的混凝土的性能两部分。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比萘系减水剂高得多,同时还具有流动性好的特点,是本世纪性能最优越的混凝土材料;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配置大掺量粉煤灰或大掺量矿渣混凝土,施工中喷射超塑化混凝土、纤维增强流动性混凝土及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等都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还被普遍的用于各种新型混凝土的拌合中,在很多的建筑工程中,例如大跨度桥梁、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聚羧酸系减水剂效果影响因素2.1 对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问题。
塑化剂用途
塑化剂用途1. 引言塑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中的化学物质,它能够改善塑料的可加工性、柔韧性和耐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塑化剂的用途,并详细介绍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塑化剂的定义和分类塑化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塑料柔软度和可加工性的添加剂。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塑化剂分为以下几类:2.1 变性型塑化剂变性型塑化剂通过与聚合物之间形成物理交联或溶解作用,改善了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聚合物更易变形。
常见的变性型塑化剂有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等。
2.2 内部润滑型塑化剂内部润滑型塑化剂主要通过在聚合物链内部引入分支结构或较短侧链,减少了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流动性。
典型的内部润滑型塑化剂有聚烯烃酸酯(polyolefin esters)等。
2.3 表面活性剂型塑化剂表面活性剂型塑化剂主要通过在聚合物表面形成润滑膜,降低聚合物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塑料的可加工性。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型塑化剂有硬脂酸酯(stearates)等。
3. 塑化剂的应用领域塑化剂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在几个重要领域中的具体用途。
3.1 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塑化剂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添加适量的塑化剂,可以改善塑料制品的柔软度、延展性和耐用性,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例如,在食品包装领域,为了保持包装袋柔软度和可密封性,常常会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3.2 建筑材料塑化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添加塑化剂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塑化剂还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3.3 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领域,塑化剂被广泛用于制造医用塑料制品,如输液管、注射器等。
添加适量的塑化剂可以使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可加工性,同时还要求其对人体无害。
3.4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塑化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超高减水型接枝共聚物混凝土超塑化剂的构筑及性能
� 江苏建筑 � � � 11 年第 1 期 ( 总第 3 9 期
超高减水型接枝共聚物混凝土超塑化剂的构筑及性能
张志勇 1� 吴华明 1� 冉千平
1, 2
� 毛永琳 1 �杨勇 1 �周栋梁
1
� 1 江 苏博 特新 材料 有限 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8�2 江苏 省建 筑科 学研究 院有 限公 ( 总第 3 9 期)
101
图2 掺 量与减水率 曲线 � � � � � � � � 时间的 延长 水泥 的水化 产物覆盖 了部分 分 子 浆体 图 1 超高减水型接枝共聚物分子结构示意图 通酯类 聚羧酸系 超塑 化剂 由江 苏博 特新材 料股 份有 1� 中 浓度过低 分散能力从而降低 当掺量到达 0.24 � � � � % 限公司生产 时 水灰比进一步降低 减水和保坍均较好 1 后的坍落度 � � � � 1. 2. 2 混凝土性能 � � 和扩张度反而增 大了 当掺量为 0. 3 % 水灰比 降至 0.3 4 2 采用现 行国家标 准 混凝土外加剂 规定 8076 - 2008 时 仍然具有较好的坍落度保持能力 � � � � � 的配合比检测聚羧酸外加剂减水率和坍落度损失 基准混 2. 2 超高减水型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应用效果评价 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坍落 度控制在 21 1 ( 外加 剂以有 作为一种超高减水型混凝土外加剂最大的特点是 � � � 效固体份计量 ) 在常规掺量 ( 0. � � 1 6% 0. 3% )时具 有较高的减 水率 并且在掺 2 2. 1 结果与讨论 量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还能使减水率继续增加 � 这一特点 掺量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 使其适用于低水胶比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表 2 中列 根据 混凝土外加 剂 对 减 水和保 807 62 008 出了 在不 同水胶比 情况下 与常规 聚羧酸 减水剂 应用 � � � 坍性能进行了测试 图 2 是不同掺 量下 和常规 酯类聚 � 效果比较 羧酸减水剂的性能对 比 由图 2 可见 随着 � 掺 量的增 � 由表 2 中数据可见 当水胶比和坍落度相 同时 的 � � � 加 其减水率基 本呈线性增加 并且当掺量超过 0. 3 % 后 减 掺量明显低于 � � � � � � � � 1 并且 7 和 2 8 强度反而 高于 1 说 水率还保 持明显增 长 当掺量 达到 时 其 减水率 甚至 0. 4 % � � � � 明 具有 较高的分散能力 适合于配制高强 高性能混凝 达到 4 3 % 而常规聚羧酸超塑化剂当掺量达到 0.3 % 以后减 � � 土 并且在低水胶比情况下更能体现其减水率高的特 点 在 水率几乎不再增长 最高减水率一般低于 3 5% 就能达到 2 2.0 � � � � � � � � 0. 1 7 水胶比条件下 掺 0. 8% 28 强 表� 是 不同掺 量和 不同水 胶比 条件下 新拌混 凝 1� � � 度达到 105. 7 土坍落度损失的测试 结果 由表 1 可以看出 当 掺量 � 由于 分子 结构中吸附基团比例较 高 能 够较早吸 � � � 低于 0.2% 时 分散 性的保 持能力略 有不足 这 是因为 随着 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发挥分散作用 � 表1 不同 掺量对新 拌混凝土坍 落度损失 的影响 � � 坍落度 / 扩 展度经时 变化 / 掺量 / % 水灰比 含气量 / % � � 0 1 0. 16 0. 20 0. 24 0. 3 0 表2 0. 4 59 0. 4 3 0 0. 398 0. 34 2 3 . 2 3 . 3 3 . 0 3 . 2 在不同标号混凝土中应用 20. 7/4 3 20. 5/4 2 22 . 0/54 21 . 6/50 1 7. 8/ 36 1 9. 7/ 39 2 2. 5/ 57 2 2. 1/ 52 所以其能有效缩短高粘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吸附机理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9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14年 科研热词 改性 防渗性能 表面应力 竹活性炭 生化传感器 渗滤液 汞离子 微悬臂梁 响应机制 吸附阻滞性 去除 卤氧化铋 半导体 制备 光催化剂 bfcf浆材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吸附 纳米复合材料 凹凸棒石 重金属离子 表面张力 蛋白吸附 脱附 脱色剂 聚苯胺 等温线 石油化工二级出水 甲醛 甲基橙 温度 混凝 氧化锌 毛细管附加压力 梳形共聚物 树脂 构象 材料设计 早期水化 孔结构 多功能型超塑化剂 复合混凝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双氰胺 印染废水 动力学和热力学 分散保持 凹凸棒土 光谱分析 侧链长度 亚甲基蓝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吸附 4 高氯酸盐 1 阴-阳离子有机凹凸棒土 1 阳离子交换容量 1 酚 1 调湿特性 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1 絮凝 1 粒内扩散 1 等温吸附 1 竞争吸附 1 硝基苯 1 甲烷 1 溶菌酶 1 沸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 汞离子 1 水源水 1 氨氮 1 氧化偶联 1 桑枝粉 1 机理 1 有机改性 1 改性沸石 1 恒温恒湿环境 1 废水处理 1 废水 1 层层组装技术 1 复合硅胶 1 吸附动力学 1 反应机理 1 单组分吸附 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 分配作用 1 分配 1 凹凸棒土 1 光催化 1 三氯乙烯 1 α -zrp 1 sio2气凝胶 1 sba-15 1 n-羧乙基壳聚糖 1 monte carlo模拟 1 mn/w催化剂 1 codmn 1 au@tio2核壳纳米粒子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混凝土超塑化剂作用原理
混凝土超塑化剂作用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广泛应用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易开裂、抗压强度低等。
超塑化剂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添加剂,其作用原理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二、超塑化剂的定义和种类超塑化剂是一种具有高效减水和增塑作用的混凝土添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混凝土的黏着性和摩擦阻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超塑化剂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磺酸盐型、聚羧酸型和缩合物型。
三、超塑化剂的作用原理超塑化剂的作用原理非常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超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在混凝土中,疏水基团吸附在混凝土颗粒表面,亲水基团向外延伸,形成一个亲水性的分子层。
这样可以使混凝土颗粒表面电荷变化,使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2.超塑化剂中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这些空间结构能够吸附水分子,使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
3.超塑化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反应,形成一些新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能够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和空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4.超塑化剂中的聚合物可以与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形成一定的物理作用,从而使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超塑化剂的应用超塑化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工程中。
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超塑化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超塑化剂的掺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强,易出现分层、渗漏等问题。
3.超塑化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总结本文对混凝土超塑化剂的作用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了超塑化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外加剂在商品混泥土中的应用
外加剂在商品混泥土中的应用1 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效益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满足特种混凝土的技术需要。
同时,还具有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效益突出等特点。
根据不同技术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获得不同的经济效益。
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减水剂,一是使混凝土中的微细气泡均匀分布以提高抗冻和抗渗的能力;二是由于它的分散作用而带来减水增强效果。
因而,既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又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1天强度提高1倍以上,这样使配制高强或超高强度混凝土就易于实现。
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不仅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变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肥梁、胖柱、深基础”等状况。
这样,既减轻了房屋的自重,又节省了。
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减水剂。
可延长混凝土由塑性状态进入固态所需的时间,减慢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可满足不同工程,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要求。
混凝土中掺加速凝剂。
可满足坑道中喷射混凝土和国防抢修等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要求。
混凝土中掺加膨胀、灌浆剂。
可使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提高,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的稳定性的抗渗、抗冻”等性能。
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或加气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内部含气量。
细微气泡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及抗渗能力,大气泡可降低混凝土自重对生产轻混凝土十分有利。
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可提高对钢筋锈蚀的抵抗力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而达到同样的混凝土标号,一般可以节约水泥15%~25% ,同时可以加速模板周转,缩短工期。
混凝土外表喷射养护剂。
使新浇混凝土表面形成薄膜,从而避免水分蒸发,收到保温、保湿的效果。
混凝土中掺加流化剂。
可制备自密度,大流动性混凝土,采用泵送溶流新工艺,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外加剂。
还能减少混凝土搅拌,成型过程中的能耗,消除震耳欲聋的噪声危害。
聚羧酸梳型共聚物吸附分散性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7科技资讯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NO.29高新技术在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程中, 超塑化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发明和应用被公认是继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之后混凝土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飞跃。
聚羧酸系超塑化剂最早是由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的新型混凝土外加剂, 由于其具有典型的梳型特征, 所以习惯上又被称为聚羧酸梳型共聚物。
该类减水剂(超塑化剂到90年代初期已正式工业化生产, 并已成为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商品化混凝土外加剂。
聚羧酸超塑化剂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自密实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以及各种特种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 聚羧酸梳型共聚物的发展现状聚羧酸盐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主要是通过不饱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 将带活性基团的侧链接枝到聚合物的主链上, 使其同时具有高效减水、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抗收缩、不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等作用。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是完全不同于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SF和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SF减水剂, 即使在低掺量时也能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 并且在低水灰比时也具有低粘度和坍落度保持性能。
它与不同水泥有相对更好的相容性, 是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所不可缺少的材料。
由此可见, 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根据反应单体类型, 其大体分为烯烃/顺丁烯二酸酐聚合物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脂聚合物等。
而日本研制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最早合成的反应性活性高分子是用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控制剂, 后来真正意义上做到在分散水泥的作用机理上设计出各种最有效的分子结构, 使外加剂的减水分散效果、流动性保持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从而带动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1995年后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日本的使用量已超过了萘系减水剂, 且其品种、型号及品牌已名目繁多。
尤其是近年来大量高强度、高流动性混凝土的应用带动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广泛应用与技术发展。
混凝土超塑化剂作用原理
混凝土超塑化剂作用原理混凝土超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添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降低混凝土的黏着性和内摩擦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加工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定义、作用原理、分类、性能指标以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对混凝土超塑化剂作用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定义混凝土超塑化剂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添加剂,它可以在极少的水量下显著地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和高强度。
混凝土超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羧酸,它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和膨胀能力,可以与水泥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摩擦力和黏着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超塑化剂的作用原理1.分散作用混凝土超塑化剂中的高分子羧酸可以与水泥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改善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黏着力,减少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使混凝土颗粒得到更好的分散。
这种分散作用可以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得到极大地改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减水作用混凝土超塑化剂可以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游离钙离子和其它杂质离子,减少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少水泥颗粒之间的黏着力和内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黏稠度降低,水分含量减少,从而达到减水的效果。
3.增塑作用混凝土超塑化剂中的高分子羧酸可以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游离钙离子和其它杂质离子,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改善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黏着力,使得混凝土颗粒得到更好的分散,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增塑作用可以使得混凝土在极少的水量下得到更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和高强度。
4.缓凝作用混凝土超塑化剂中的高分子羧酸可以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游离钙离子和其它杂质离子,使得混凝土中的游离钙离子的含量降低,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速度,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从而达到缓凝的效果。
【CN109970931A】一种减缩型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
( 12 )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910089432 .7
(22)申请日 2019 .01 .30
(71)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址 712100 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邰 城路3号
(72)发明人 亢阳 周敦宏 于峰 娄宗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6
式(1)中R5表示氢、一价金属或铵基。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缩型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B可用 如下通式(2)表示:
2
CN 109970931 A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式(2)中R2表示氢、一价金属或铵基。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缩型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C可用 如下通式(3)表示:
其应用 ( 57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减缩型聚羧酸系超塑化 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单体A( 5~50份 )、单体 B( 1~60份 )、单体C( 20~100 )、单体D( 10~60份 ) 和单体E( 1~20份 ),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存在的 条件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最后加碱中和使PH =7~8 ;单体A为丙烯酸 、丙烯酸酯 、丙烯酸盐或 丙烯酸酯盐 ;单体B为甲 基丙烯磺酸或甲 基丙烯 磺酸盐 ;单体C为聚醚单丙烯酸酯或烷氧基聚醚 单丙烯酸酯;单体D为马来酸酐聚醚酯、马来酸酐 半酯 、马来酸酐聚醚酯盐或马来酸酐半酯盐 ;单 体E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改性聚醚共聚物。本发 明原料来源广 ,生产技术成熟 ,减水率高 ,增强效 果明显,引气效果优良 ,保坍性能好,抗收缩抗干 裂。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9709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9.07.05 C04B 103/30(2006 .01)
塑化剂的作用机理
塑化剂的作用机理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也就是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和聚合物的分子链的结晶度,而他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当把增塑剂加入到聚合物中,增塑剂分子相互之间、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很重要。
除非所有这些相互作用(增塑剂与增塑剂之间、增塑剂与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都是同样大小时,才可能没有增塑作用和反增塑作用。
1.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物质的聚集态中分子与分子间存在着的一种较弱的引力。
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只有几个埃。
(1)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所有极性或非极性分子之间,是由于微小的瞬时偶极的相互作用使挨近的偶极处于异极相邻状态而产生的一种引力。
但是只有在非极性体系中,如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中,色散力才占较主要的成分。
(2)诱导力当一个具有固定偶极的分子在相邻的一个非极性分子中诱导出一个诱导偶极使,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之间的引力叫做诱导力。
芳香族化合物因为π电子能高度极化所以影响特别强,如低分子量的酯与聚苯乙烯之间或苯与聚醋酸乙烯之间主要是诱导力。
(3)取向力当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固有偶极的取向而引起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如酯类增塑剂与PVC或与硝酸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就是代表性的例子。
2.氢键含有—OH基或—NH—基团的分子,如聚酰胺、聚乙烯醇、纤维素等,在分子间、有时在分子内部都能形成氢键。
氢键是一个比较强的相互作用键,它们妨碍增塑剂分子插入聚合物分子间,如果氢键沿聚合物分子链分布越密相应的对抗增塑剂插入的作用也越强。
因此要求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也能产生类似的强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吸引作用由于氢键的减少而显著削弱,这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妨碍了聚合物分子的取向。
不同梳形支化结构聚苯乙烯熔体的流变行为
不同梳形支化结构聚苯乙烯熔体的流变行为蒋姗;徐晓梅;王美玉;朱梦冰;俞强【期刊名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以主链长度相当、支链数目和支链长度变化的一系列梳形支化聚苯乙烯为对象,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其流变参数,研究了梳形支化结构对聚合物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零剪切黏度随支化数目或支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支链长度低于链缠结临界分子量Me时,随支链数目增加,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零剪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对数曲线的斜率为 2.8~2.9.在支链数目一定时,当支链长度增加到链缠结临界分子量M e之前,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零剪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对数曲线的斜率为 3.2 左右.梳形支化聚苯乙烯呈假塑性流动行为,其非牛顿指数小于 1,且随支链数目或支链长度的增加有小幅下降.由于支链减轻了链缠结程度,导致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黏流活化能低于线形聚苯乙烯,随支链数目增加,对链缠结的抑制作用增大,黏流活化能进一步下降.%A series of polystyrenes with the main chain lengths nearly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ranch lengths and branch numbers were prepared.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polymer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rotational rheometer,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mb-branched structure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zero-shear viscosity of comb-branched polystyren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ranch number and branch length. As the branch number increases, the slope of zero-shear viscosity? average weight molecular weight curve is between 2.8~2.9.When the branch number keeps constant, and before the branch length increases to cause its molecular weight reaches its 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 of chain entanglement Me,the slope of zero-shear 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curve is about 3.2. Comb-branched polystyrene behaved as pseudo plastic fluid. Its non-newtonian index is below 1, and the value declines a little as the branch length and branch number increase. Since the branches lighten the extent of chain entanglement, the viscous flow activation energy of comb-branched polystyrene is lower than that of linear polystyrene. As branch number increases, the chain entanglement is inhibited, and the viscous flow activation energy further declines.【总页数】5页(P748-752)【作者】蒋姗;徐晓梅;王美玉;朱梦冰;俞强【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2【相关文献】1.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支化结构对其溶液形态和性质的影响 [J], 王美玉;徐晓梅;朱梦冰;俞强2.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合制备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反应行为 [J], 王美玉;徐晓梅;刘佳楠;陆梦雅;朱梦冰;俞强3.梳形支化聚苯乙烯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J], 程叔耀;李道林;张雷4.梳形支化聚苯乙烯中运动单元的松弛行为 [J], 刘晶如;刘益兴5.支链数目和支链长度对梳形支化聚苯乙烯动态粘弹行为的影响 [J], 蒋姗;徐晓梅;王美玉;朱梦冰;王克敏;俞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C RP A后 , 硬化 水泥净 浆孔 结构发 生 了较 大 变化 , 其孔 隙率 降低 , 隙分布 变宽 , 孔 内部相 对湿 度 降
低 , 而减 少 了其 干燥收 缩 ; 进 掺加 S P A 后 , R C 毛细 管附加压 力快速 增 长 时段 和终 凝 时 间较 接 近 , 从
而有 效 降低 了混 凝 土 的 凝 缩 .
第 1 3卷 第 3 期 21 0 0年
报
Vo1 3,No. .1 3
J OURNAL UI OF B LDI NG ATERI S M AL
J n 2 1 u .,0 0
文 章 编 号 : O 79 2 ( O O 0 —3 0 0 1O —69 2 1 )30 2—5
摘要 : 从表 面张力 、 附性能 、 吸 孔结构 和毛 细管 附加 压 力的 角度 系统研 究 了多功 能型梳 形 共聚 物超
塑化 荆( R C 对 混凝 土的减 缩机理. S P A) 结果表 明 :S P A 在 水泥颗 粒 表 面产 生强吸 附 , RC 有效 降低
了混 凝土孔 隙溶 液的表 面 张力 , 降低 了毛 细 管 附加 压 力 , 而 降低 了硬 化 水 泥 净 浆 的收 缩 ; 加 从 掺
MI AO h n — T , RAN a — i g , LI J a p n , TI C a g wel Qi n p n U i— i g AN a Qi n ,
( .Ja g uI si t f i igS in eC . t . 1 in s n t u eo l n ce c o ,L d ,Na j g 2 0 0 ,Chn ; t Bu d ni 1 0 8 n ia 2 in s o eNe Mae il C . .Ja g uB t w tras o ,Lt.,Najn 1 0 8 d nig 2 0 0 ,Chn ) ia
多 功 能 型 梳 形 共 聚 物 超 塑 化 剂 的 减 缩 机 理
缪 昌文h , 冉 千 平 , 刘加 平 。 田 倩 ,
(. 1 江苏省 建筑科 学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 江苏 南京 2 0 0 ; 1 0 8 2 江苏博 特新材 料有 限公 司 , . 江苏 南京 2 0 0 ) 1 0 8
S i ka e Re c ng M e h n s fM u t— u to a m b lk hr n g - du i c a im o lif nc i n lCo -i e
S p r ls iie ( RP u e p a tcz r S CA)f rCo c ee o n r t
关键 词 :多功 能型超 塑化剂 ;表 面张 力;毛 细管 附加 压 力 ; 结构 孔
中图分类号 : U5 8 0 2 8 T 2 . 4 . 文献 标志码 : A d i1 . 9 9ji n 1 0 —6 9 2 1 . 3 0 0 o :0 3 6 /.s . 0 79 2 . 0 0 0 . 1 s
Ab t a t s r c :The s rnk ge r du i c n s o w y h i a - e cng me ha i m f a ne t pe ofmulif nc i a o —i u r a tcz r t— u ton lc mb lke s pe p1s iie ( SRPCA )h s be n i v s i a e ys e a ia l n t r sofs f c or e,a o pton b h vir,po e s r c a e n e tg t d s t m tc ly i e m ura e f c ds r i e a o r tu — t r nd c p la y und rp e s r .Ther s ls s o t tSRPCA a e c h n e f c e i n e fce ty u e a a il r e r s u e e u t h w ha c n r du et e i t ra et nso fii n l i or o u i n c c e e d o is s r n d o p i n o o t e n a tce n p e s l ton i on r t ue t t t o g a s r to nt he c me tp r il s,t ust a il r de h he c p la y un r pr s ur s l e s e i owe e nd t h i a e o a d ne e n a t s sg fe nt e r a e . I s a s ho r d a he s rnk g f h r e d c me t p s e i i niia y d c e s d ti lo s wn t a he i c p r to fSRPCA m p o s t o e s r c u e o r e e e n a t r d y,l a n h tt n or o a i n o i r ve he p r t u t r fha d n d c me t p s e ma ke l e di g t he d c e s fp o iy a r d sz it i uton,d c e s fi e o t e r a e o or st nd b oa ie d s rb i e r a e o nn rRH ,a d t s t y n h i — n hu he dr i g s rnk a e o o c e e i e uc d. I d ii n,t i i t o he c p la y u e r s ur nc e s s r i l s g fc n r t s r d e n a d to he tme po n f t a il r nd r p e s e i r a e ap d y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