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戏_伊恩_麦克尤恩小说《赎罪》文本的不稳定性

合集下载

《赎罪》中多元叙事策略研究

《赎罪》中多元叙事策略研究

《赎罪》中多元叙事策略研究20世纪60年代晚期,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繁盛,并由于其显著的文学优势,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进而掀起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

2001年出版的《赎罪》作为伊恩·麦克尤恩21世纪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布克奖提名,并因被成功改编为好莱坞的电影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赎罪》中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伊恩·麦克尤恩高超的叙事技巧,细致分析与综合梳理书中的叙事策略,能够帮助读者对后现代主义叙事学及其特点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赎罪》的故事脉络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聚焦于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的过失和她为其灾难性的后果而赎罪的努力,由于误以为姐姐的恋人罗比·特纳是欺辱了她堂姐的恶人导致三个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小说《赎罪》以互文的形式开篇,借用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中的片段作为题记,以《诺桑觉寺》中女主人公凯瑟琳对好人蒂尔尼上将的猜忌映射出《赎罪》中女主人公对姐姐塞西莉娅的恋人罗比的猜疑。

在小说中作者曾多次描述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对虚构的文学世界的痴迷,并偏爱理性的伦理判断,这些都为她之后对一些重大事件的阐释以及判断埋下了伏笔,最终导致了她对罗比的错误指认。

通过对小说中的叙事角度与叙事结构的分析,我们能够逐渐走进不断交替的虚幻与现实世界,并得以深入感知书中离奇曲折的故事内容。

二、《赎罪》的叙事结构《赎罪》全书采用的是“书中书”的叙事结构,在这种叙事结构之下,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并且具有更加深层的创作意义。

书中的内涵并不是直接的按照故事脉络进行揭示,而是将之隐藏得更加隐秘,更加不易察觉,只有当读者逐渐读到小说的结尾,才能够彻底揭开书中的迷雾。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思维能力,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进而能够更加投入小说的世界中,得以最佳的阅读体验。

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在《赎罪》一书中具有多种身份,担当了多个不同角色,例如幼年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护士布里奥妮·塔利斯再到后来的作家布里奥妮·塔利斯。

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叙事特色

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叙事特色

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叙事特色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叙事特色摘要: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以四个不同的历史片段为叙述内容,以多元繁复的叙述策略讲述一个关于爱与赎罪的故事。

麦克尤恩通过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心灵历史重塑,从个人历史的微观层面窥探长达60余年的20世纪历史图景。

小说中所采取的叙述策略契合了当代英美小说经历后现代主义洗礼后的现实主义回潮。

关键词:《赎罪》麦克尤恩叙事特色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文坛涌现出来的新秀,也是至今活跃在当代世界文坛的英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因优雅克制的笔触、极具戏剧张力的情节设置及独特新颖的审美特征和伦理面貌吸引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赎罪》是麦克尤恩20XX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小说出版后在评论届引起较大反响,好评如潮,被认为是麦克尤恩最出色的一部小说,也被《时代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小说之一。

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XX年9月上映,成为批评家眼中20XX年最值得关注的影片之一。

《赎罪》故事开始于1935年,13岁的布里奥妮误会了姐姐塞西莉娅和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间的爱情,以为姐姐受到了罗比的欺侮,于是诬陷指控罗比是发生在庄园的一起强奸案中的强奸犯,致使罗比被捕入狱。

五年后,罗比刑满释放,参加了英军,见证了敦刻尔克的溃败。

此刻,布里奥妮没有去剑桥读大学,而是选择当医院里的护士,她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错误,在清教徒似的苦行生活中赎罪。

当罗比回到英国和一直等着他的塞西莉娅团聚时,布里奥妮也赶来相见。

她承诺将要出庭作证,还罗比一个清白,小说的主干叙述自此结束。

然而,在这个350页长的小说后面,却附有一个20页长度的尾声:布里奥妮此刻已是一位七十七岁的知名作家。

她告诉读者,罗比和塞西莉娅的重逢,是布里奥妮一厢情愿的编造。

前面以皆大欢喜为结局的主干叙述,其实是作者布里奥妮耗时五十九年、数易其稿所完成的一部小说。

寻找真实的努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读者的参与

寻找真实的努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读者的参与

寻找真实的努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读者的参与摘要:真实是文学尤其是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随着后现代文学对不确定性特征的追求,读者对真实的把握也越显困难。

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在其小说《赎罪》中独具匠心将真实与虚构巧妙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现给读者一幅完整的后现代全景图;而读者也主动参与到小说中,努力寻找麦克尤恩笔下的真实。

关键词:《赎罪》;真实;隐含读者;文学典故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当今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已出版10多部作品,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被认为是既严肃又客观的作者,他对描写性、道德败坏、政治和环境等问题很感兴趣。

《赎罪》发表于2001年,被认为是其最具成就的小说之一,并获得布克奖等多项奖项的提名,并最终获得W.H.史密斯文学奖。

该小说于2007年改编为电影并获奖。

《时代周刊》将其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百部小说之一。

《赎罪》是一部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兼具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小说。

一直以来此作品就深受各评论家关注。

Briany Finney反对读者把小说结尾看成是“不合适的自我参考”,他声称文本的叙事结构事实上呼应了小说的开场白,他认为:“这从头到尾都是一部关于小说写作的小说”。

对于布里奥妮的介入,他解释到:“布里奥妮努力通过小说来更正自己的错误,这部小说是关于进入虚构世界的危险”。

因此小说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过错行为。

D´Angelo讨论了《赎罪》与18世纪小说和现代小说之间的互文因素。

他认为:“文学典故反映了布里奥妮的成长,但是也反映了关于文本中读者地位的立场”。

《赎罪》中引用了很多文学典故从18世界经典小说到后现代小说。

这些小说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增强了其可读性。

D´ Hoker分析了现代小说中忏悔和赎罪的主题。

他认为:通过将故事和真实写下来,布里奥妮旨通过写作来完成赎罪。

试析小说《赎罪》中的现代婚姻伦理困境

试析小说《赎罪》中的现代婚姻伦理困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42019试析小说《赎罪》中的现代婚姻伦理困境陶丽丽摘要:麦克尤恩的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赎罪》对现代婚姻与家庭的现实主义描述表现了对婚姻与家庭伦理主题的关注。

塔利斯夫妇的婚姻是罪恶与错误生成的温床,马歇尔夫妇的婚姻是罪恶藏身的堡垒,这两种婚姻最终都“赎罪”无门,反映了20世纪的英国社会在变迁中的婚姻伦理价值观。

残缺“无爱”的夫妻关系、错位“冷漠”的亲子关系以及变异“悖论”的婚姻伦理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婚姻伦理困境中人性危机的思考与深切忧虑。

解构作品中传统的婚姻伦理困境与问题,有助于对现代婚姻伦理进行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赎罪》;婚姻伦理;家庭伦理;伦理困境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9)04-0068-03作者简介:陶丽丽(1981—),女,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与文化。

收稿日期:2018-12-17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福克纳后期创作中的家族罗曼司研究”(J18RA215)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席勒美育理论的当代启示研究”(YJ201811073)阶段性成果。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自2001年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先建构后瓦解”“将历史、真实、虚构穿插交织”[1]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之下,小说围绕二战前后英国“奥斯汀式”庄园里一个中产家庭的爱情与婚姻故事展开,呈现了一部20世纪的“乡间庄园小说”[2]。

在非线性及多重叙事主体交织的叙事中,书写了女作家布里奥妮·塔利斯追悔少年时作伪证指控罗比强奸而断送了罗比和姐姐幸福人生的故事。

从“影响的焦虑”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从“影响的焦虑”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房间。
— —
简・ 奥斯汀《 诺桑觉寺》 3 ①[ 卫
法国互文性理论家热奈特指出, 最直接 、 最明显的互文方式, 就 是传统手法上的引用。而卷首语引用又是最典型的引用方式。 卷 [ 4 首语的作用是多方位的, 一般暗示了文本是由此衍生的。简 ・ 奥斯 汀小说《 诺桑觉寺》 的女主人公, 凯瑟琳 ・ 莫兰 , 是个盲目热爱哥特式 小说的小女孩, 因受到哥特小说的影响, 误以为诺桑觉寺的主人蒂尔 尼将军将其妻子囚禁在某个密室之内。因而在她寻找“ 秘密” 的过程
内蒙 占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m o n rM al f n e I i Agi n l h a r da ' c aL S c I c n eE nh1 )i i c aS e )
20 0 9年第 6期( l 卷 第 l l
总第 4 8期)
No 6 2 0 ( I 1 S m . 8 . 0 9 Vo . i u No 4 )
克尤恩( n E a) I w n受到了前辈简 ・ a Mc 奥斯汀 的影 响, 麦克尤恩在接 受 Jf Gl 采 访时 称《 罪》 A oe e t20 ) 我 的奥斯 汀 小 e is f e 赎 ( tnr n,02 “ r
们所受的教育会叫我犯下如 此令人发指的行为吗?我们的法律会
风格 带有前辈简 ・奥斯 汀的影响 , 另一 方面他 叉是 对前人 作品进行“ 但 误读 ” 来确 立 自己的“ 强者地 位” 。本文拟从 影响
与误 读 两 个视 角分 析 《 罪 》 艺 术价 值 。 赎 的
关键词 : 影响 ; ・奥斯 汀风格; 简 误读 ; 强者诗人 中图分类号 :2 64 1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5 (0 9O —0 6 —0 10 - 4 8 2 0 )6 3 6 2

多种视角下的罪与赎———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分析

多种视角下的罪与赎———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分析

多种视角下的罪与赎———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分析作者:孙亚琳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期摘要:《赎罪》是当今英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

小说以多重视角展现了主人公布里奥妮如何在童年时犯下过错以及她如何用一生来赎罪。

本文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依据分析《赎罪》各章节的叙事视角,从而展现麦克尤恩运用视角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小说主题的艺术技巧,也为小说《赎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赎罪》热奈特视角聚焦■《赎罪》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自2001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时代周刊》将其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百部小说之一。

近年来,对小说《赎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嵌入式结构、元小说要素等方面,对其多种视角叙事手法的运用探讨得很少。

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通俗地说,即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自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一直是叙事研究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者福楼拜与詹姆斯将小说视为一种自足的艺术有机体,将注意力转向了小说技巧,尤其是叙事视角的运用。

《赎罪》运用了多种视角叙事,本文采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各章节的叙事视角。

热奈特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批评家,在推动当代叙事理论发展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热奈特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改变了叙事视角与聚焦混淆的状况,将叙事视角分为“谁看”(聚焦)和“谁说”(叙述声音)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分析各章节的聚焦模式及其叙述声音,得出叙述声音与聚焦者在零聚焦时是统一于故事之外的某个人,而在第三人称内聚焦时叙述声音与聚焦者并不统一,此时的叙述声音来自于故事外的某个人,而聚焦者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以具体实例阐释“谁说”不一定等于“谁看”,证实了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成聚焦和叙述声音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

Beach,The
Child诫Time,we analyze the theme of Growth.
The
research of Ian McEwan has
just
started,we have about 11 research Papers
no
about this writer and his books.However,as yet writers.Study in the UK about this writer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growing up.and then through

上海师范大学硕J:学位论文
the prototype experience divided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 in McEwan’S novel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pain of growth,Refuse to grow up and Fly soul.This is McEwan’s novel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 theoretical
变。在评论麦克尤恩和当代这批作家时,劳里・马奇尼克有下面的言论:麦克尤恩
属于将近中年的英国男作家中的一员。他们将英国文学从温文尔雅的家庭生活 的挖掘拓展到对后现代社会的全方位的审视。1
1劳里马奇尼克(Laurie Muchnick),《你必须割开这个》(“You Must DismemberThis”),见《乡村之音》
as
the the leading

浅析《赎罪》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浅析《赎罪》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有情 人在爱 情初 始阶段 的忸怩 、暧 昧以及夹 杂着 焦虑 的凌 乱, 而在 藏书 里里 , 在 布里 奥妮 看 来是 侵犯 暴 力 的场 景 , 实 则 是罗 比和姐姐 之间爱情 的升 华 ,是 肉体 的碰撞 和心 灵 的 坦 诚 。这一 重视 角与童年 布里奥 妮 的视角切 割着 观众 的感 受, 将 观众 从布里 奥妮 的误解 的迷雾 中拽 扯 出来 , 置身 于另
说 的改 编。
关键 词 : 《 赎 罪》 电影 与小说 改编 部 电影 的成功 , 不 能不谈到其优 秀 的电影 剧本 。近年

生着 闷气 回到房间 ,却 无意 中透过 玻璃 窗窥见 了喷 泉旁 的
罗 比和姐 姐 。她 只能看见罗 比挥舞着双 手 . 而姐姐 脱掉 了衣
来, 电影对 文学作 品 的改 编 已然成为 热潮 , 影 片《 赎 罪》 便是
是那 么的狂野 巨大 , 而塞 西莉亚 双肩 裸露 . 又是 如此 虚弱无

小说 《 赎罪 》 除了尾 声 变为 第一 人称 的显身 叙 述 , 交代
力 。她 像是一 只羔羊 , 只能无 助地 承受着 这暴风 骤雨 , 只能
了这 盘亘6 4 年 的错综 复杂 .每一章 都是 以一个 主要 或次要
解 而 产 生 的 阴 谋 里 ,同 时 也 将 两 个 无 辜 的 人 一 同 卷 进 了 这
个漩 涡里 。镜 头一次又一 次地推至 布里奥妮面 前 . 让 观众看 到她 困惑 、 不安 、 忧虑 和恐惧 的眼神 , 感受 到她不解 、 紧张 、 愤 怒 以及 悲伤 的心情 , 跟 着她一 起失 落 、 一起怨 恨 、 一起 同情 ,
他 最感兴 趣 的“ 人 的面孔 “ 与“ 人 的情感 ” 技 巧性地 表现 出来 , 打破 了传 统影 片擅 长讲故 事、义与价值 的格局 ,从 而也 给读 者提供 了一种 自由感 受的 向度 。本文试 图通过 电影 与 小说 文本 的对 比来探 究 电影对 小

论英国作家麦克尤恩《赎罪》中主人公的忏悔与救赎

论英国作家麦克尤恩《赎罪》中主人公的忏悔与救赎

论英国作家麦克尤恩《赎罪》中主人公的忏悔与救赎作者:李宾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忏悔与救赎是西方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再次深化并重新诠释了这一主题,文中三位主人公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忏悔与救赎,但他们却始终难以完成自我救赎从而走向新生。

关键词:《赎罪》麦克尤恩忏悔救赎善恶一、罪的产生人生在世,犯错在所难免,有时一瞬间的错会酿成一生的罪,影响甚至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一生。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围绕着三个主要人物展开:罗比是塔利斯家佣人的儿子,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刚从剑桥大学的文学院毕业,并打算暑假过后去攻读医学。

塞西莉亚是塔利斯家的大女儿,也是刚从剑桥大学的文学院毕业,她和罗比青梅竹马,又是同学,彼此互相倾慕,但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平等使他们都压抑着对彼此的爱恋,谁也不愿意打破那一层微妙的关系。

13岁的布里奥妮是塔利斯家的二女儿,她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具有作家的天分,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位作家。

在她13岁的这个暑假,她就自己创作了喜剧《阿拉贝拉的磨难》,并准备把它当做欢迎哥哥利昂回家的礼物。

但由于排演时间的仓促而最终未能上演。

然而悲剧就从利昂回到家的这个晚上上演了。

在晚饭期间,突然发现来家里寄宿的双胞胎表弟失踪了,于是大家就急忙分头去找。

悲剧就此发生。

黑暗的湖边,布里奥妮听到有动静,顺着微弱的灯光望去,她发现原来是表姐罗拉被人强暴了,紧急之下,凶手匆忙逃走,但布里奥妮一口咬定凶手就是罗比。

以卫道士和救世主自居的布里奥妮,面对警察,她坚定地说:“是他干的,我看见他了,我亲眼看见了他。

”[1]作为受害者的罗拉,不能确定是谁。

但是“每当表姐显示出自我怀疑之时,布里奥妮的自信就日渐高涨。

”[2]布里奥妮的自以为是,罗拉表姐的犹疑不定,警察的武断执法葬送了罗比的青春和爱情,断送了他们三个人的未来和梦想,也断送了他们各自的自由心灵,打破了她们那个原本看似幸福和平静的家庭。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作者:王改霞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08期【摘要】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充斥的诸多误读是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具有特定的生成机制与叙事功能。

小说中布鲁姆的“诗学误读”是基于文本缝隙填补的创造性洞见,一般意义上的误读是基于身体语言、情书、证词等多模态话语的多重错误认知,亦是世俗偏见裹挟下的权力话语共谋的结果,诸多误读也深刻地参与人物心理结构建设、性格塑造和情节主题的创设中,体现了重要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赎罪》;误读;身体语言;情书;权力话语;叙事功能【作者单位】王改霞,内江师范学院。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坛久负盛名的作家,20世纪70年代步入英国文坛便凭借《水泥花园》一举成名。

他的作品《赎罪》于2001年问世后,便入围当年布克奖,赢得了美国国家书评奖以及洛杉矶时报奖等大奖。

本文从误读叙事角度出发,认为《赎罪》中充斥的诸多误读是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具有特定的生成机制和叙事功能。

就误读生成机制而言,布鲁姆“诗学误读”是基于文本缝隙填补的创造性洞见,一般意义上的误读是基于身体语言、情书、证词等多模态话语产生的多重错误认知,也是世俗偏见裹挟下的权力话语共谋的结果。

此外,诸多误读也深刻地参与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主题的创设中,体现重要的叙事功能。

一、塞西莉娅对文学作品的布鲁姆“诗学误读”在《影响的焦虑》和《影响的解剖》中,哈罗德·布鲁姆总结了诗歌意义产生的两种不同方式:其一,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之间、诗歌之间的影响竞争关系,不能由文学的外部研究来确定,也不能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者读者的情感和喜好决定;其二,诗歌的意义需要读者或者批评家赋予。

布鲁姆所强调的诗学“误读”鼓励读者调动想象力去寻找文本中的“盲点”,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创造性的“误读”。

因此布鲁姆“诗学误读”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错误理解”,而是读者完成文本缝隙填补后所获得的创造性洞见。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

2016年8月第2卷第4期外国语文研究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Aug. 2016V ol.02 No.4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戏仿王蓉蓉 田德蓓(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

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形成了文学的传统与革新、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文学、作家与自身等多维度的对话模式。

与此同时,作家的自我戏仿又给小说文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模式,可见作家谋求的并非是将其戏仿对象加以嘲弄或取而代之,而是以干预性评判的方式对一切所谓一统化力量进行反思和拷问。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赎罪》;戏仿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22(2016)04-0030-09七十年代展露头角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至今活跃在英国文坛,其影响力已然超过诸多同辈作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视为“民族作家”(Appleyard, 2007: 25)。

其巅峰之作《赎罪》自2001年问世以来就颇受评论界热议,并在2005年被《卫报》列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100本小说”之一,实则近年英国文坛上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McCrum, 2003: 12)。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关注的重点是该小说中别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和实验风格,并普遍将其盛誉归功于“技巧”层面。

就连英国德高望重的评论家弗兰克·科莫德(Frank Kermode)看完《赎罪》也直呼“与同时代作家相比,还没人能如麦克尤恩这般对写作技巧如此考究”(Kermode, 2001: 8-9)。

近年来,国内对麦氏的研究也有逐年升温的趋势。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赎罪》中的文本“真相”与历史“虚构”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赎罪》中的文本“真相”与历史“虚构”

Jun.,2021Vol. 40 No. 62021年6月 第40卷第6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赎罪》中的文本“真相”与历史“虚构”孙悦,许庆红(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关注“大历史”中的“小事件”,即以二战为宏大背景,讲述小人物的 悲剧。

麦克尤恩在书中通过小女孩布里奥妮的视角来叙述“赎罪”的故事,并由其全程参与事实真相的“编 织”,解构了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界限,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颠覆了人们对于“历史即真实”的既有认知,进而展现了文本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体系。

关键词:《赎罪》;新历史主义;文本;历史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4970(2021)06 - 0064 - 04—、引言《赎罪》作为麦克尤恩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延 续了其以往的写作主题,涉及家庭伦理、战争、个 体成长和阶级爱情等。

麦克尤恩通过遭受成长焦虑的布里奥妮的视角来讲述二战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剧,由她完成“赎罪”文本的叙述。

作为塔利斯家族 最小的女儿,布里奥妮遭受无法诉说的成长焦虑, 她获得的家庭关爱有限,生活环境“相对与世隔 绝,,[1]6,生活和情感都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因而只能沉浸在自己通过写作所创建的世界之中。

她用自 己稚气且有限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成人世界,对他人进行想象和监视,希望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在十三岁那年夏天,布里奥妮指控罗比是侵犯 表姐罗拉的“凶手”,她的虚假指控将姐姐塞西莉亚 的爱人罗比送进了监狱,致使姐姐塞西莉亚与家人 决裂。

布里奥妮自以为的“真相”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悲剧。

在此后的岁月里,逐渐了解到“真相”的布里奥妮万分悔恨,她希望自己可以赎罪,但终其一 生都未能实现赎罪的愿望。

《赎罪》自出版以来就引起很大的轰动并成为 研究的热点。

《赎罪》小说与电影的比较分析

《赎罪》小说与电影的比较分析

Atone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ovel and
Film
作者: 李雪莹[1];陈婷婷[2]
作者机构: [1]凯旋先驱公共关系有限公司,上海200040;[2]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00出版物刊名: 铜陵学院学报
页码: 91-9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赎罪》;电影改编;叙事视角;叙事意识;电影元素
摘要: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赎罪》于2007年由导演乔·怀特搬上银幕.文章旨在通过对《赎罪》小说和电影的比较分析,对电影在主题构想、叙事手法、艺术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主题上看,电影整合了原著含混复杂的主题;从叙事手法上看,电影参照了小说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但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叙事主体意识的缺失;在电影的艺术技巧方面,主要是在电影节奏、画面色彩以及电影镜头表现力方面增添了艺术魅力.。

赎罪剪辑分析报告

赎罪剪辑分析报告

赎罪剪辑分析报告
《赎罪》是由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备受赞誉的同名电影。

该作品通过一个复杂的剪辑结构,展现了爱情、背叛和赎罪的主题。

本文将对电影《赎罪》中的剪辑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电影的开头采用了非线性剪辑的手法,将观众引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世界。

主角布里奇特的回忆、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观众难以分辨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

这种剪辑手法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让观众对布里奇特的角色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电影运用了快速剪辑手法,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情节交替展现。

这种剪辑手法使得观众对故事的线索和情节推断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特别是在揭示罗比被冤枉入狱的过程中,电影频繁地切换场景和时间,使得观众对真相的揭示充满了期待和紧张感。

此外,电影还采用了反复剪辑的手法,将同一事件或情节以不同的视角呈现给观众。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战场上发生的事件。

电影通过多次剪辑和重复,让观众逐渐了解到真相的复杂性和罗比的无辜。

这种剪辑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凑性和节奏感,也让观众对角色的感情变化和内心挣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电影的结尾再次运用了非线性剪辑的手法,将过去和现在的场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剪辑手法为故事的收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观众对结局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总之,电影《赎罪》通过精巧的剪辑手法,成功地呈现出了复杂的故事和角色关系。

非线性剪辑、快速剪辑、反复剪辑等手法的运用,使得观众对故事的发展和真相的揭示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剪辑手法的运用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新-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 精品

最新-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 精品

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战后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小说家。

他的想象奇谲灵动,文笔疏冷犀利,语言精准洗练,叙事宏微并蓄。

麦克尤恩敏锐地捕捉到人性中病态、阴郁的一面作为他冷色调作品关注的对象,其作品中时常充斥着莫可名状的荒诞与苦涩,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赎罪》作为麦克尤恩的一部力作,自2001年问世起便备受瞩目。

恢宏荡阔的二战背景与女主人公布里奥妮痛苦赎罪的心理程相互交织,不仅堪称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部承载个体成长印记的心灵史诗。

1诚如学者所言,《赎罪》秉承90年代向历史小说回归的传统,将故事设定在作者未曾经历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但历史上重大事件只是个人生活的潜在背景,或者说构成主人公命运的坎坷和心理创伤的一个隐喻。

2麦克尤恩在小说中多处着墨,采用多重叙事手法,凸显了人物人格的复杂性,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分析构成了解读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脚注。

一﹑创作家与白日梦《赎罪》讲述了一个弥漫着弗洛伊德心理论哲学气息的故事13岁的女孩布里奥妮•塔利斯敏感、颖悟,整日沉迷于文学创作的狂热幻念中。

盛夏的午后,布里奥妮透过窗口目睹姐姐塞西莉娅与管家的儿子罗比因一个明瓷花瓶发生争执,塞西莉娅褪去衣衫跳入喷泉捡拾瓷器碎片,最后两人不欢而散的神秘场景。

神思恍惚之中,布里奥妮误以为姐姐蒙受了羞辱。

随后,罗比托布里奥妮将一封信转交给塞西莉娅。

受强烈好奇心驱使的布里奥妮私拆了信件,信中罗比倾吐了对塞西莉娅炽热的情思,轻佻的内容让布里奥妮倍感惊诧,从而加深了对罗比的误解。

当晚聚会上,表姐罗拉遭人欺凌,布里奥妮武断地指认罗比为罪犯,罗比由此锒铛入狱。

但塞西莉娅坚信罗比无罪,矢志不渝地爱着罗比。

三年半后罗比出狱,投身对德战争,塞西莉娅成为一名随军护士。

两人双双因战争罹难,只剩下年迈的知名作家布里妮奥用尽一生去忏悔、去赎罪,希求罗比和姐姐执着的爱,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尘封到永恒……这个剧本,布里奥妮是在两天时间里一气呵成的。

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

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

心理哲学视阈中赎罪伊恩•麦克尤恩是战后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小说家。

他的想象奇谲灵动,文笔疏冷犀利,语言精准洗练,叙事宏微并蓄。

麦克尤恩敏锐地捕捉到人性中病态、阴郁的一面作为他冷色调作品关注的对象,其作品中时常充斥着莫可名状的荒诞与苦涩,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赎罪》作为麦克尤恩的一部力作,自2001年问世起便备受瞩目。

恢宏荡阔的二战背景与女主人公布里奥妮痛苦赎罪的心理程相互交织,不仅堪称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部承载个体成长印记的“心灵史诗”。

1诚如学者所言,“《赎罪》秉承90年代向历史小说回归的传统,将故事设定在作者未曾经历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但历史上重大事件只是个人生活的潜在背景,或者说构成主人公命运的坎坷和心理创伤的一个隐喻。

”2麦克尤恩在小说中多处着墨,采用多重叙事手法,凸显了人物人格的复杂性,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分析构成了解读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脚注。

一﹑创作家与白日梦《赎罪》讲述了一个弥漫着弗洛伊德心理论哲学气息的故事:13岁的女孩布里奥妮•塔利斯敏感、颖悟,整日沉迷于文学创作的狂热幻念中。

盛夏的午后,布里奥妮透过窗口目睹姐姐塞西莉娅与管家的儿子罗比因一个明瓷花瓶发生争执,塞西莉娅褪去衣衫跳入喷泉捡拾瓷器碎片,最后两人不欢而散的神秘场景。

神思恍惚之中,布里奥妮误以为姐姐蒙受了羞辱。

随后,罗比托布里奥妮将一封信转交给塞西莉娅。

受强烈好奇心驱使的布里奥妮私拆了信件,信中罗比倾吐了对塞西莉娅炽热的情思,轻佻的内容让布里奥妮倍感惊诧,从而加深了对罗比的误解。

当晚聚会上,表姐罗拉遭人欺凌,布里奥妮武断地指认罗比为罪犯,罗比由此锒铛入狱。

但塞西莉娅坚信罗比无罪,矢志不渝地爱着罗比。

三年半后罗比出狱,投身对德战争,塞西莉娅成为一名随军护士。

两人双双因战争罹难,只剩下年迈的知名作家布里妮奥用尽一生去忏悔、去赎罪,希求罗比和姐姐执着的爱,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尘封到永恒……“这个剧本,布里奥妮是在两天时间里一气呵成的。

20111011《赎罪》

20111011《赎罪》

电影<<赎罪>>的主题、叙事艺术特色以及后现代研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

其写作风格细腻笔锋犀利,勇于探讨敏感而又深刻的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相关问题,深度挖掘人性。

因此他的作品有“黑色喜剧”之称。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一方面在小说人物的构思和主题风格受到前辈简.奥斯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又对前人作品进行创新并确立自己的强者地位。

本文拟从主题、叙事艺术特色以及后现代研究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

一.电影<<赎罪>>的主题研究电影的题目赎罪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与另外两条爱情与战争之线相互交织。

战前安宁祥和的庄园里阳光慵懒轻柔,塞西莉亚享受着暑假的愉悦,沉浸于至亲的哥哥回家全家上下其乐融融的氛围以及与心中所爱罗比暧昧着的甜蜜美好之中。

罗比也大胆的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得到了塞西莉亚的芳心。

布里奥妮也完成了自己第一部话剧,作为导演她更是筹划着让表姐以及两个双胞胎弟弟一同完成这部戏剧的表演。

镜头中忙碌的厨房,前来拜访的客人,相互之间调侃的话语无一不昭示着“安逸”“欢乐”才是这个夏天的代名词。

然而,一天之内一切原本的宁静被完全打破。

正是一个炎热夏日,塞西莉娅当着罗比的面,脱去衣服,跳进池塘戏水。

这一切都被布里奥妮尽收眼底,爱慕着罗比的布里奥妮心中翻涌。

恰逢当晚,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

懵懂的爱让布里奥妮失去理智,在没看清作案人的情况下,布里奥妮一口咬定罗比是凶手,任凭警察反复追问。

罗比因此被捕入狱。

至此,影片进入了第二部分黑色战争之中。

五年后,罗比出狱,他参加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

死亡伴随着硝烟充斥着整个画面。

经历世事之后的布里奥妮终于愧疚,主动走向罗比与塞西莉娅,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道歉,但是无情的战争先后夺去了罗比和塞西莉娅的生命,留下布里奥妮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而无法赎罪。

不可逆转的罪 无法完成的赎——浅析《赎罪》中的罪与赎

不可逆转的罪 无法完成的赎——浅析《赎罪》中的罪与赎

不可逆转的罪无法完成的赎——浅析《赎罪》中的罪与赎徐捷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2(000)020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曾多次获得文学奖,广受赞誉。

本文将分别从小说主人公布里奥妮13岁和77岁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罪与赎的主题。

【总页数】2页(P194-195)
【作者】徐捷
【作者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解读迟子建《群山之巅》中的罪与赎 [J], 彭莉
2.罪与赎——简析《红字》中霍桑对"罪"的态度 [J], 杨紫瑜
3.谁赎谁的罪:电影《赎罪》主题简析 [J], 李莹
4.从瞎眼里看见地狱在绝壁上寻找生路——论陈应松作品中的罪与赎 [J], 肖画
5.罪无可赎的后现代文本——论麦克尤恩《赎罪》的解构叙事 [J], 李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赎罪》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中期报告

《赎罪》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中期报告

《赎罪》的文学伦理学解读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于2001年出版的小说。

本文对该小说进行了文学伦理学的解读,探讨小说中涉及的道德问题、人性问题和历史问题。

首先,小说中最显著的道德问题是女主角布丽奇特在青少年时期错误指控罗比犯下了强奸罪。

这个谎言导致罗比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影响了他的人生和未来,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小说通过这个故事提出了关于说谎和道德缺失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道歉和赎罪来修复伤害和重新建立信任。

其次,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

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虽然布丽奇特的行为导致了巨大的后果,但她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成长,并试图去补救自己的错误。

罗比从一个被误解和不公正对待的少年,变成了一个魅力十足的士兵,然后是一个在战争中遭受创伤后变得痛苦和消沉的人。

他的变化和成长表明人性是复杂和多维的,需要反复思考。

最后,小说还探讨了历史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和社会变革。

小说通过描绘科斯特家族的经历和变迁,呈现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小说强调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尤其是在做出决定和行动时。

这也与小说中道德问题和人性问题的探讨密切相关。

总之,《赎罪》是一部思想深刻、富有启示的小说,通过描写人类的复杂性和变化、道德的悖论和历史的沉重,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人性原则和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和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ransform them and give t hem w hat K rist eva t erms new th etic posit ions1. [ 2]53正如蒂费纳#萨莫瓦约 在5互文性研究6 中所说: / 文 学 作品的互文性研究离不开易位一词, 正如它离不开联系词一样。0 [3]
第二个文本是布里奥妮十 八岁时 创作的 现代小 说5泉 畔双人6 。 这部小说是她在意识到了自己错误指证而导致的 致命后果后为了 减 轻自己的负罪感而写的。背景就是她十三岁时目 睹的在喷泉边的 那
一幕。深受弗吉尼亚#伍尔 芙、伊丽莎 白#鲍 恩等一 些现代 主义小 说 家的影响, 她对传统的写作手段, 如情节、人物、主题等毫无兴 趣。 而 她的5阿拉贝拉的磨难6 中正是使用了这些传统 的创作手段。在这 部 现代主义小说中, 她有意摒 弃了之前 创作戏 剧时所 用的那 些传统 写 作要素, 采用了极端的现 代主义创 作手法。5泉 畔双 人6 整 部小说 就 只有三股意识流, 和大量对光、石头和水的描述, 没 有人物, 没有情 节 甚至也没有结局。换言之, 5泉畔双人6 的创作 对前文 本5阿6 是个 彻 彻底底的否定和颠覆。她把样 稿寄给了5天际6杂志 但遭 到退稿, 原 因就是因为缺乏引人入胜的人物和情节而显得有些枯 燥无味- - 这 也证实了布里奥 妮完 全摒 弃传统 的极 端的 现代 主义写 作手 法的 失 败。
) 148 )
伊恩#麦克尤恩创作 的长篇小 说5赎罪6 被公认 为是他 最杰出 的 作品之一。/ 正如约翰#厄 普代克在5纽约客6 书评 中所称 道的, 它 突 破了作者过去 短 小、精 巧、阴 郁的 写作 风 格, 展现 出壮 美 的全 景 画 卷。0 [ 4] 小说提名 2002 年布克奖, 并被时代杂志评为/ 年度最佳小说0 和/ 历史上最著名的 100 部小说0 之一。5赎罪6 讲 述的是女主人公 布 里奥妮因为十三岁时的一 次错误指 证毁了 一对青 年男女 的一生, 为 此花了一生时间创作小说5赎罪6 , 以求为自 己早年 的错误 赎罪的 故 事。5赎罪6 是一部典型的/ 戏中戏0 : 一部小说中 隐藏着四个互文 本, 文本之间相互关联, 每个新 文本的生 成都建 立在对 旧文本 的改造 的 基础之上, 具有很明显的/ 易位0 痕迹。本文拟采用克 里斯蒂娃的/ 易 位0的理论方法, 从内 部互 文性的 角度 研究 这四 个文本 间的 互文 关 系, 并探讨该小说的不稳定性。
前, 或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之 前又能出 现在主 语之后, 那它 就是连 词; 如果一个词在关联场合中只能出现在主语之后, 那它就是关联副 词; 如果一个词在非关联场合出现, 完全不起连接的作 用, 那它可能是 关 联副词以外的其它副词, 也可能是副词与连词之外的其它类词了。0
根据这一观点, 我们们来看 看/ 不 料0 , 它 出现于 关联 场合, 这 一 点无可厚非, 就算是把它当作副词的5汉语 8000 词词 典6 也承认了 这
江南
( 大连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 摘 要] 本论文运用克里斯蒂娃的/ 易位0 理论, 从内部互文性的角度对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5赎罪6 进行 了解析。本文通过 对
小说中四个文本之间互文关系的分析, 以及对小说主人公布里奥妮 心理发展的分 析, 以探讨这部 后现代文 本的不稳 定性: 心理 上
一、概述
当代文学理论认为, 文学作品并非作 者原创而 是和此前 的作品 紧密联系, 这些作品一起构成了一张 巨大的文本 关系网。文 本从而 变成了互文本, 对其中一个文本的理 解必须依靠 其他互文 本。法国 文学理论家朱丽叶#克里斯蒂娃在二十世 纪六十年 代中期首 次提出 / 文本互文性0 ( int ert extualit y) 这个概念。她认为, / 每个文本 的外观 都是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 每个文本 都是对其 他文本 的吸收和转化。0 [ 1] 她的 / 易位0 ( t ransposit ion ) 理论 是/ 文 本互文 性0
第二: 再根据5词类问题考 察6 ( 胡 明扬主 编, 北 京语言 学院出 版 社, 1996 年 5 月第 1 版) 这书的 观点, 书中第 394 页至 401 页论述 了 区分副词和连词的方法, 在具体的论述中, 作者将 之细化为区分连 词 和关联副词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位置区 分。作者在文章中 指 出这种方法是比较通行的方法, 并说道: 吕叔湘、赵元任都这样做 过, 但是他俩的观点都有一定 的绝对和 片面, 作 者在史 有为和 陆俭明 对 吕、赵两位老先生观点的评论的基础上, 得出结 论。 即: / 这样我们 们 就可以根据连词只能在主语之前( 后置连词) 和既 能在主语之前又 能 在主语之后( 前置连词) 的事实, 把 连词与只 能在主 语之后 的关连 副 词区分开来。0 但最后, 作者又 补充说明 了这 样一个 观点: / 我们们 认 为这个结论同时考虑到关 联场合与 词语出 现的位 置, 才是 区分连 词 和副词的最佳 方法。如 果一 个词 在关 联场合 中只 能出 现于 主语 之
第 30 卷 增刊 Vol130 Suppl
广西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ang xi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8 年 9 月 Sept1 ,2008
戏中戏
) ) )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5赎罪6文本的不稳定性
的另一种说法。在5诗歌语言中 的革命6 , 她指 出/ 易位0 是从一个 符 号系统到另一种符号系统的变换 过程, 其中涉 及到对旧 的系统的 结 构和新的系统的形成, 由此得名。克 里斯蒂娃 用/ 易位0 表明文本 不 仅仅是利用了之前的文本单位, 同时还对其进行转换, 并赋予新的位 置。文本总是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创造出新 的文本。-,t ext s do not just utilize previous textual units but that they
第四个互文本即麦克尤恩版5赎罪6 ( 以下 简称麦版5赎 罪6 ) ) ) ) 布版5赎罪6 加上尾声部。 在尾声部, 布里奥 妮以第 一人称 叙事的 口 吻揭露了事实真相 ) ) ) 她的5赎罪6 中的皆大欢喜 的结局是她出于 善 意( 或懦弱) 编造的。为求 心安, 她花 了一辈 子时间 写这部 小说记 录 历史, 揭露事实真相, 并向世人指证真正的罪人。 尾声部其实起了 解 释小说创作过程和小说本 质的作用, 这部分让5赎罪6有明 显的元 小 说特征, 使其成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
另外, 5阿6 和布版5赎 罪6 也有 诸多文 本间关 系。后者 可以看 做 对前者形式上的改进, 内 容上的丰 富和主题 上的延 伸。形式 上5阿6 为简单的道德剧, 人物之间 关系单一, 所用 的写作 手法也 十分传 统; 而5赎罪6 堪称 现代 主义作 品的 杰作, 运用 了现 代主义 的创 作技 法。 在内容上, 后者是对前者 的丰富和 发展。一 个简单 的短短 的小剧 本 发展成一部鸿篇巨著, 然而主题却一脉相承, 布里 奥尼绕了一个大 圈 子, 穷尽一生的时间, 又回到 了起点, 只 是采 用了不 同的写 作手法 讲 述了相同的一个故事, 但是却使这部小说更加 丰满, 发人深醒。这 两 个故事具有相同的主题元素: 错误判断、再次抉 择、隐藏的事实真 相、 涉世未深、莽撞的热情以 及惩罚。两个 故事 的结局 都是有 情人终 成
四、结语
也许关于/ 不料0 词性的 归属问题, 以后 在各书 中依然 会继续 探 讨下去。本文对/ 不料0 词性的定位, 只是写出自己 的一点心得, 望 能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责任编辑: 韦家朝)
作者简介: 江南( 1984- ) , 女, 湖北当阳人, 大连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2006 级硕士研究生。
的不稳定使得布里奥妮不断否定和颠覆自己的作品, 不断尝试通过对旧文本的改造建立新的文本, 从而推动她 的赎罪心理的实 现
和这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的完成。
[ 关键词] 5赎罪6 ; 内部互文性; 易位; 文本的不稳定性
[ 中图分类号] I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82( 2008) 增- 0148-02
第三个 互文 本 就 是布 里 奥 妮版 的5赎 罪6 ( 以 下 简称 布 版5 赎 罪6) , 即小说5赎罪6 前 三部分。基 于5泉畔双 人6 并听 取了5 天际6 杂 志社的建议, 布利奥尼版5赎罪6 堪 称现代 主义小 说的杰 作。她不 仅 娴熟的运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写作手法如意识流, 互文性等, 更重 要 的是她揭露了事实, 让小 说有 了/ 骨 干0 ) ) ) 人物刻 画, 情 节描写, 也 同时让小说有了极强的感染力。布里奥妮穷其一 生, 六易其稿, 最 终 大获成功。
眷属, 携手走向美好明天。可以说, 5阿6 是作为布版5 赎罪6 的框架 以 及缩影而存在, 从小说一开始就预示的故事的走向。
三、伴随四个互文本的创作的布里奥妮的不稳 定的心理发展过程
布里奥妮在心理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她创 作5阿6 时 候 只有十三岁, 充 满不 现实 的幻想, 迷恋 写作。她 陶醉 在自 己 的幻 想 中, 在这个道德简单的童话 世界里, 非 黑即 白, 人物 简单。当5阿6 排 练没达到她的希望时, 她 一声不吭 就撇下 小演员 们放弃 了。在目 睹 了喷泉边的一幕后, 满心疑惑的她想到的不是找姐 姐问明真相, 而 是 为了她的写作起见来解释 和理解。偷 看罗比 给塞西 莉亚的 信后, 图 书馆撞见他俩, 她为能窥见成人世界的复杂而兴奋, 并武断的认为 罗 比是/ 色情狂0 , 把自己想象成姐姐的保护神, 免 受罗比的伤害。后 来 当找到洛拉, 得知她被一个和罗比身影差不多的人 强暴后, 她武断 的 认定强奸犯就是罗比。
例 5: 春天随便栽了几棵杨柳, 不料竟都活了。 ( 以上两个例句来自5现 代汉语八 百词6 , 吕叔湘 主编, 商务印 书 馆 1999 年 11 月第八次印刷书中的 101 页) 例 6: 我们正要去找你, 不料你倒先来了。 例 7: 这仅仅是偶尔的疏忽, 不料竟铸成大错。 ( 以上两个例句来自5现 代汉语虚 词词典6 , 张斌 主编, 商务印 书 馆 2003 年 6 月第二次印刷第 73 页) 从以上 4 个例子可以看出: 在例 4 和例 6 中, / 不料0 出现在主 语 之前, 在例 5 和例 7 中, / 不料0 出现在 主语 之后, 都 表示一 种转折 的 关系。 从上面的论述 中, 可 知/ 不 料0 符合 胡明 扬主编 的5 词类 问题 考 察6一书中, 关于连词与副 词的区分 中连词 的特点, 所以又 一次证 明 了/ 不料0 是连词, 不是副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