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1小题,共10页,总分30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汪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6.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B.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基因的表达 D.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感应阶段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B.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而引发的疾病
C.注射减毒或者灭活的乙肝病毒、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分别属于比较常见的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措施
D.在特异性免疫反应阶段中都能产生记忆细胞,并在二次免疫中特异性识别同种抗原
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只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就可以实现
B.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综合应用
D.发酵工程产谷氨酸时,要不断调整PH值,若PH值过大,则代谢产物是乳酸或琥珀酸
4.下图1为某种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该疾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系谱中所有的显性个体均为杂合子
C.该疾病最有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系谱中所有患病女性均为杂合子
D.如果该图中患病男子与另外一个患病女子婚配能够生下正常男孩,则再生一个男孩不患病的几率为1/4
5.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B.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然后才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C.冷觉感受器感知寒冷刺激时,正常机体能够依靠下丘脑分泌的某种激素直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
平衡
D.刺激某一完整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
30.(22分)下图19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胞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
请据图回答:
(1) 如果①消化的产物②由A运输到B,再进入组织细胞内,主要去路是合成组织蛋白、蛋白酶及蛋白类激素,则②代表的物质的结构通式是,②由肠腔运输到③物质所在组织细胞内并参与合成代谢,则至少需要通过层磷脂双分子层,如果①物质摄人不足,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2) 如果①为淀粉,有图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初期,A中的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这是因为;此时,在血液中可检测到(激素)水平比正常时较高。
(3) 若组织细胞为肌细胞,运动员在跑马拉松时,为其提供能量的反应式包括。
(4) 若B中的组织细胞为下丘脑,在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其作用器官是,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5) 如果B图中的组织细胞变成癌细胞,则细胞间粘连性减弱,容易扩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6) 正常人体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下列各组物质中,对于维持人体血液PH值有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KCl和NaOH B.NaH2PO4和Na2HPO4
C.KCl和NaCl D.Na2CO3和NaHCO3
31.(20分)Ⅰ.下图20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共有个营养级。
(2) 浣熊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若想使鹰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 kg。
(3) 由于人类的捕杀,蛇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最可能减少的生物有。
(4) 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当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Ⅱ.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昆虫体色有绿色和灰色(显性基因F表示,隐性基因f 表示),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
两种性染色体上某些区段是同源区段,即在两条染色体上能存在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还有某些区段是非同源区段,即不同性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面没有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
)现有以下两纽杂交方式:
第一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雄性
第二组雌性ff×雄性FF→F1绿色→F2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雌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显性性状是,这对遗传性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2) 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藻类(浒
苔)。
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由图的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藻类种数随滨螺密度增大而递增,但超过一定值后,藻类种数随滨螺密度增大反而递减。
故B错误。
2.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D )
[解析]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而种间斗争又包括竞争、捕食、寄生等。
3.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解析]由图及能量流动规律可知甲、乙、丙分别是鸟、草、虫。
最终三种生物数量都剧减,说明生态系统崩溃是人为因素造成,最可能的人为因素是人对鸟的捕猎。
4.右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t
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故t2时种群的数量为最大值N,而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5.右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向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趁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解析]根据生态学知识可知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冬眠动物比例、动物数量易变程度。
6.棉盲蝽是一年多次繁殖的棉花害虫。
棉花在每年的7月上旬蕾期和8月中旬的铃期都可能因这种害虫而造成减产。
棉盲蝽种群每年的季节消长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①干旱年份②水涝年份③先涝后旱年份④先旱后涝年份(见下图)。
据图预测导致棉花开花量大幅度减少的气候有 ( B )
A.①③ B.②③ C.④ D.②④
[解析]棉花在每年的7月上旬蕾期(开花前)而②水涝年份、③先涝后旱年份两图刚好是在7月中旬大幅减少。
7.在对某动物跟踪研究中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 B )
A .下降
B .升高
C .动态平衡
D .绝对不变
[解析]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说明动物可生育的时间延长,故种群出生率上升。
8.下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
以下哪项对图
的解释是正确的( B ) A .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 .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 .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 .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解析]由图可知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
硅藻要吸收磷和硝酸盐等矿质营养。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能量
C .自养型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D .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所以其恢复力稳定性很高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流动,故A 错误;自养型生物不一定都可
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硝化细菌只能将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
物资源丰富,所以其恢复力稳定性不是很高而是很低。
10.动物A 和B 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
系,如下图表示A 、B 在120d (d 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A 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总能
量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故总个数较多
B .B 的突然增加,A 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
少,而B 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
C .在第17d 时比在第90d 时能量传递效率高
D .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 和120d 后
死后,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
[解析] 在第17d 时捕食者比第90d 时多,故第17d 时比在第90d 时能量传递效率高;在实验条件下
两者分别在116d 和120d 后死后,但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如此,因为自然条件下,二者处于较复杂的食物网
中。
1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作物种植要合理密植,其原因是考虑种内关系中的种内斗争,而非群落分层现象。
12.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北大西洋表层无机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含量在1年内的季节性变化,以下代表无机营养物质通过该生态系统的流程是( A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无机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故选A。
13
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食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D )
[解析]设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直接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为K,则y=10K+100x属一次函数,故选D。
14.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D )
A.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乙、丁三个种群
[解析]由能量流动的逐渐递减规律可知题中甲、乙、丙、丁的总能量可知食物链有两条分别是乙→甲→丙和乙→丁→丙。
故D项正确。
15.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蜘蛛与该害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故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害虫)不足。
16.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
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数量,P点代表什么? ( C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解析]生殖数量即出生率,死亡数量即死亡率,从题中图型曲线分析可知,1代表生殖数量,2代表死亡数量,P点代表环境的最大承载量,故选C。
17.下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B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蜥蜴的食物只有蚱蜢,而老鼠的食物除了蚱蜢还有蚂蚁和矮灌木,故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18.若甲代表大气中的SO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则甲、乙、丙、丁在硫循环中的关系是 ( B )
[解析]甲代表大气中的SO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乙与丁之间应该是双向箭头。
因为生产者可为分解者提供含S有机物,而分解者把含S有机物分解成含硫的无机盐后又可被生产利用。
19.下图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宇塔,下图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B )
①组成A和B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流经A或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A或B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③B生态系统可以对A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④人类活动均可对A或B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组成A和B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流经A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A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而流经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A。
故选B。
20.下列图示,与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相符的是( D )
[解析]生物圈是自然生态系统,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再生的,没有废料产生。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豚因其肉味鲜美而闻名,但河豚内脏有剧毒,因而国家明令禁止食用河豚。
科学家经多年的研究,人工繁殖并经减毒处理的“家化暗纹东方豚”已通过国家鉴定。
健康人必须一次性连续食用90 kg 鱼肉或8 kg内脏才会出现中毒症状,即便如此,我们国家目前仍坚持禁食河豚。
材料二:我国科学家应用细胞工程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
以此四倍体鱼同二倍体鱼杂交,培育出的三倍体鲫鱼(湘云鲫)和三倍体鲤鱼(湘云鲤),已在全国20多个省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机场上空的鸟类成为世界各国航空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鸟撞飞机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机
场除了采用人工驱赶、鸣枪示警、设立拦鸟网或围墙等方法驱赶鸟类外,还发明了由电脑操控的定时鸣响的“煤气炮”、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鸟类天敌鸣叫声的“驱鸟王”、采用“稻草人”原理制作的“恐怖眼”和利用训练有素的猛禽来驱赶其他飞鸟的“以鸟制鸟”等方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卫生部门的专家,请至少说出两项国家目前仍坚持禁食河豚的原因:
①经减毒处理的河豚中的极少数个体,也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形成剧毒的河豚;②若取消禁食河豚的禁令,经过减毒处理的河豚和有毒的河豚可能一起流入市场,构成对人们生命的威胁(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培育四倍体鱼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休变异。
(3)为什么科学家只将三倍体鱼而没将四倍体鱼直接推广养殖?
三倍体鱼无生殖能力,不会对自然水体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四倍体鱼有生殖能力,放养后可能造成不可想像的后果。
(4)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再设计两种减少飞机场上空鸟类数量的科学方法:
①通过生物技术培养机场专用抗虫草,该草昆虫不吃;
②在距机场一段距离,专门种植昆虫爱吃的草,从而将机场周围的鸟引过去(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2.(5分)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关的种群动态。
请据图回答:
Ⅰ.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
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
(1)从曲线Ⅲ可知,a、b、c、d四时期中, b 处于指数增长期。
据此,从S型增长曲线推测,在进行灭鼠时,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就是使 K值降低。
(2)从曲线Ⅰ可知,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 32 。
(3)从曲线Ⅰ、Ⅱ、Ⅲ、Ⅳ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竞争排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生存环境相同引起的。
但在自然界(如池塘)中,由于以草履虫为食的栉毛虫等因素的存在,两种草履虫可共存,栉毛虫这种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属密度制约因素。
23.(14分)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附近的一个温带湖泊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项目是测量在冬天和夏天不同水层的温度和氧气含量,根据测量结果和湖泊的情况绘制成两张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请你对该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湖泊调查时,发现夏天湖中的不同水层中分布有不同的藻类,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
素是光照。
水中的绿藻和蓝藻在亚显微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核膜。
(2)比较冬、夏两个季节中表水层的氧气含量,根据物理学原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呈反比关系,但在夏天表水层中的氧气含量比冬天要多。
其原因是夏天表水层温度高,适宜藻类生长,通过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表水层中氧气含量增加。
(3)某小组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取该湖泊6米水深的等量水养殖数量相同、大小一致的鱼,在各种非生物因素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请预测鱼成活时间长的季节是_冬季__。
请说出你推测的理由:因为夏季比冬季水温高,鱼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夏季比冬季水中含氧量低。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该地区几个小池塘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山里小森林中的池塘水比较清辙,藻类数量少,而在山外的农田中的池塘水中藻类的数量明显多。
请你分析其原因农田中施用的N、P肥被雨水冲刷到池塘中,导致池塘中N、P含量升高所致。
(5)在此湖泊附近有一个以烧煤为主的发电厂,经检测发现,空气SO2浓度较高,湖水的pH呈酸性,且水中生物种类逐年减少。
大气中S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另一部分被氧化后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型酸雨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形式被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进入植物体,在代谢中S元素可参与蛋白质的组成,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酸雨对生物体的危害是影响水生生物(鱼类)的生殖和发育;直接伤害植物的叶和芽,影响植物的生长(写出对动物、植物有伤害即可)。
24.(8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 (填字母)。
(2)若此图为氮循环过程,从D的功能来看疏松土壤可以减少氮素肥料的损失,主要原因是抑制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或抑制土壤的NO3-转化为N2返回刭大气中) 。
(3)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
(5)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
已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1/25~1/100m kJ。
25.(10分)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这个食物网包括几条食物链 5 。
(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3、4、5,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等于或大于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热能。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
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
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 1.11 万千焦。
(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
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 。
计算人类干预作用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 0.57 万千焦。
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 2 倍。
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下降。
26.(10分)我国南方的水塘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绿藻会大量繁殖,引起水华。
实践证明,水塘部分遮光会抑制藻类繁殖。
研究人员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水面部分遮光(约1/2)的情况下影响藻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