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首先,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基础建设。

这包括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场所,这些设施的完备性和质量对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提供一个美观、安全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推动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非常关键。

这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派遣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应对各类教学任务的能力。

第三,要注重农村薄弱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注重开展创新性的教育方案,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家校合作和社区支持。

家庭和社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既能够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引导,也能够得到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和认可,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只有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以及家校合作和社区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学校教学质量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就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一.增加教师培训力度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针对农村薄弱学校中教师教学能力薄弱、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组织专业教育教学培训、教材研修、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农村薄弱学校中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优秀的教育资源,这就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浓厚的师生关系,建立优秀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我们应该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家长教育在农村薄弱学校的家庭中,存在家庭教育的不足和家长教育的缺失。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因此,要加强家长教育,在家长中深入推广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子女教育,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五.营造优良的学校氛围优良的学校氛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更加乐观、积极和自信。

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优良的学校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馨和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绩。

总之,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力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教师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家长教育、学校氛围等多个方面,合理解决问题,才能让农村薄弱学校得到全面、长久的改善。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些学校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对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扶持,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薪酬水平,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还可以采取鼓励优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实施师资补贴等政策,吸引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应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工作。

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强的教学实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

还应该建立健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激励机制,通过评优奖、岗位晋升等方式,激励和引导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推动农村薄弱学校课程改革。

从教育教学内容来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开设符合当地特色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

还应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外拓展、实践教学、校本课程等,这些都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校合作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是当前中国教育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关于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水平不高等问题。

要想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加大对薄弱学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课程体系优化农村薄弱学校的课程体系多年来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和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引入更多适合当地实际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积极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教学设施、教材等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力度,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可以引入更多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家校合作加强在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家长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家校合作不够密切。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当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

学校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五、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补助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支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观的天然方法。

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

与城市师生间的陌生相比,农村是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

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涵盖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校纪等。

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时刻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因此,作为薄弱校,要充分调动、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积极投入到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建设当中,自己动手,优化教学,培养广大师生爱校、爱教育的良好风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针对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和推动作用。

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自打到心的深处”。

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保护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切忌高高在上,三尺讲台,惟我独尊。

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三、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设备、教材和图书等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每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教学改革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加强学科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领导力不足、管理层次低等。

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运行和管理。

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机制。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薄弱学校是指位于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

由于地理、经济及教育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农村薄弱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样化和趣味性;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有限;管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阻碍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问题意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2.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农村薄弱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往往只能提供基础的教学内容,缺乏丰富多样的课程及实践机会,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发展。

3. 教学设施落后: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较差,教室陈旧狭小、实验室设备简陋、体育设施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家校合作薄弱:由于家长素质较低、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鸿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管理水平不足:农村薄弱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有效组织和实施,管理混乱。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意识。

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共5则范文)

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共5则范文)

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共5则范文)第一篇: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共)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制约:1、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逐步凸显,制约着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责任心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意外,关键需要教师大量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随着年龄的衰老,其精力也随着消退,由于新鲜资源的短缺,农村教师资源一直难以得到充实。

2、家长、社会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缺乏。

农村家长大多数常年为了生计而奔波,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他们持之奋斗的目标,导致了他们对子女的监督和管理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的限制,教育、督促子女的学业更谈不上了。

3、许多农村学生随打工的父母到外地就学,导致农村生源的不足。

4、教师“量”的安排不合理,给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多,压力大,待遇又不好,让人感觉想努力钻研又没时间,想专心教学又得受生活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很低。

5、农村教师大多数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这一部分教师,不是教学经验存在着问题,但随着年龄的老化,家庭负责的加重,身体健康的影响,再加上知识结构的影响,导致学校没有朝气,没有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一部分教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农村学校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差异比较大,教学设备较为贫乏,生活艰苦。

人人都想在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但条件差的学校也要开办,也需要教师,这样就形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事实上条件较好的学校人员拥挤,条件差的学校人员缺乏,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极大的反差。

这个问题要解决,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7、教育经费不足,不能体现城乡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

这些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学生素质较低等,都给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下面,本人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协同作用。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

要想有效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发展。

首先,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学校家长会等机制,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最后,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提供各种资源和帮助,让教育更具有社会属性和公益性。

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就一定不高。

如果采取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说,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运用课题研究模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探究和创新,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利用分组授课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指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等。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实力。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这也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奥数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借助项目实践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面临着师资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更多优秀教师;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接着要优化教学管理体制,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激励学校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需要政府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只有这样,农村薄弱学校才能逐步走向繁荣发展,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设施建设、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家校合作、持续改进、教育质量、政府支持。

1. 引言1.1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中。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导致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得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共享。

1.2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是关乎农村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改进,将会影响到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条件逐渐改善,但仍存在很多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优秀的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当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优化教师分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农村薄弱学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积极引进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农村薄弱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并利用家长的资源和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学校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源,共同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四,农村薄弱学校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薄弱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薄弱学校要注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

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政策支持。

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改善教育条件。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荣誉感,从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低,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

应该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还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

可以组织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学校资金支持、设备捐赠、教师培训等帮助,共同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还可以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共同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

第四,要注重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生普遍背景较为贫困,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要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制度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校管理相对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制度建设。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措施:一、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培训机会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教师招聘和选拔制度,注重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2.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培训;3.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4.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二、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加大投入,以提高教学质量。

1.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的合理支配和使用;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3.配备专业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4.注重帮助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提供图书馆、学习资料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

1.推行多元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开设职业教育、农村特色课程等;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率;3.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注重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加大教育评估和监督力度教育评估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需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评估和监督力度。

1.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督导,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教学;3.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措施;4.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难题,如何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此,笔者就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作几点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很多教师条件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要想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包括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教研活动、定期进行教学督导和评估等。

教学资源配置。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更别提教学辅助设备了。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入,扩大教学资源配置。

要完善薄弱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如校舍、教室、图书馆等;要配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实验仪器等;还要提供教学辅助材料和资源,如图书、多媒体教材等。

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

农村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校长和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手段落后。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

具体做法包括要严格学校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激励机制、学生管理制度等;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还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互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

教学课程改革。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缺乏学生的兴趣点和实用性。

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具体做法包括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课程设置得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还要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符合时代需求;同时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引导教师实施多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社会各界真正的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有效的改革,就一定能够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许多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可以通过给予教师更好的待遇和福利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导致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无法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的教育机会。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是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图书和电子资源,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

可以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通过网络等方式共享教学资源,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往往缺乏足够的管理和指导。

无法有效地推进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学校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贫困困扰。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贫困家庭的比例较高,学生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支持。

提高农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条件是解决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资助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对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支持,才能够真正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实现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薄弱学校要发展,作为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薄弱学校要发展,作为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薄弱学校要发展,作为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篇一: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内容提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看法是,规范常规教学管理、立足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人为本培养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倡导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质量措施正文:众所周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

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教学效率就只能是空谈。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我的看法如下:一、规范常规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规范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抓紧抓好常规教学“备、教、批、辅、考、研”六环节,就相当于抓住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相当于抓住了教学质量,六环节环环紧扣,一环扣一环,一环都不要放松,如何抓?一抓备课。

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自己备课与定期的科组集体备课活动结合起来,既备一节课,也要备一章书,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完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切忌面面俱到,尽量做到一课一得,这是由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的特点决定的。

二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为了促使每位教师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教导主任、科组长要随机进课堂听课、评课,作具体指导,督促教师有意识的使用教具,使用教学仪器,使用农远工程资源。

学校要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保证课程计划的有效执行。

三抓作业布置和批改。

对于作业,一律要求布置,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学习资源缺乏,作业布置是一定要强调的,只不过在量的方面不宜过重而已,若连基本的作业都减掉,他们也许真的无所事事了,教学质量也无从保证,更谈不上素质教育的成果了。

四抓辅导。

辅导包括辅导差生和提高优生工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方式,一定要持之以恒。

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投入不够等原因,导致农村薄弱学校存在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农村学校往往只有几个老师。

这导致学校无法提供多样化的学科教学和教育资源。

同时,由于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到城市学校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因此,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解决教学质量低下问题的关键。

其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也是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在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

而在农村薄弱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源,学生们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

这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再次,教育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在农村地区,教育管理机构的人力和资源相对不足,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存在着困难。

很多农村薄弱学校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流程,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不合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因此,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督导和培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思考

对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思考

对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思考【摘要】西部农村薄弱学校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师资条件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从加大投入改善师资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教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对改进薄弱学校的思考。

拓宽薄弱学校招生渠道、增加教育资源,加强与城市学校合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是关键举措。

改进薄弱学校教育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提高教育公平是当前重要任务,各方共同努力,实现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整体提升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成为西部农村发展的强劲引擎。

【关键词】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改进、教育、投入、师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招生、教育资源、城市学校合作、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发展、教育公平、共同努力1. 引言1.1 了解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情况西部农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落后,薄弱学校普遍存在。

这些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管理水平较低,招生渠道有限,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育公平受到侵蚀,影响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了解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情况是改进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我们应当认真调研,深入了解薄弱学校的具体情况,找准问题症结,为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1.2 重视薄弱学校教育问题在现代社会,教育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也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西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存在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这些薄弱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短板,制约了学生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教育水平。

重视薄弱学校教育问题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并解决这些教育不公的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东港市“十三五”中小学校长园长专家引领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大都面临的是各校规模不大、覆盖面积宽、学生生源少、教师结构不合理、学校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样的工作环境。

但是不管学校条件如何艰苦,做为学校校长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改进。

一、走入自己。

那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使自己有强烈的使命感。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知识素质、管理素质以及发展素质。

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的校长,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和他们的孩子,面对的是朴实的农村教师。

我们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从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着我们的教育实施水平。

校长的工作作风将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校长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位置偏,生源少,学生整体水平差,学校条件艰苦,学生家长整体知识水平低而降低工作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

农民的孩子也是孩子,农村学校也是学校,校长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不舍弃、不放弃,让学校教师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孩子掉队。

二、走近教师。

那就是学校管理上,以感情引领为主。

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农村教师要发展,一是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二是要多的人为关怀。

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教师的发展,而不是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定去规范教师的行为,更需要校长去用感情来引领。

更多的去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

比如在农村教师的请假问题上,做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原来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者亲戚、朋友、街坊邻里家里红白喜事需请假的特别多,作为学校可以从人性化出发和教师没有特殊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批准教师,但也要教师们明白,我们不是农民我们是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的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校及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生源质量下降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使得农村薄弱学校辖区内的学龄儿童数量大幅下降,学校生源锐减,同时生源质量也大幅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

同时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城市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

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

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教师水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农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

我省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师资队伍现状堪忧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教师们不求进取、固步自封。

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教法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习模式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 流失严重。

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要好于村小。

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队伍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实行包班任教,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到导致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失衡。

由于年龄结构老龄化,再加上生源的减少,在本校内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

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合格,教案基本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3、办学硬件陈旧在我县的城镇一些学校已装备多个多媒体教室,部分学校已在装备“白板”时,而像我们这类农村薄弱学校在“校校通”工程实施前,连网络都一直没通,现在通了,而在90年代购置的计算机早已成了摆设,校校通所配置的几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学校办公用,老师们想在网上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

校舍基本是危房,学校每年在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维修,但终是治标不治本。

4、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农村有一些更宝贵的、城镇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需要我们好好挖掘、好好研究。

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

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

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

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

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

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

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

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

与城市师生间的陌生相比,农村是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

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涵盖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校纪等。

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时刻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因此,作为薄弱校,要充分调动、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积极投入到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建设当中,自己动手,优化教学,培养广大师生爱校、爱教育的良好风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针对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和推动作用。

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自打到心的深处”。

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保护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切忌高高在上,三尺讲台,惟我独尊。

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三、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整合课程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

湟中经验初步解决了有效教学的观念问题、时间问题、教与学的方式问题、课堂管理问题。

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学理论意义和鲜明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生成性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成功实践湟中经验的基本做法,确保校本教研机制和谐、有效整合,提高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

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从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

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构。

要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要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可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教研的常规制度;要尝试建立跨学科的教研组或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加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师研训体系;要研究年级组办公形式中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将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学校教研工作的方向与思路;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力量,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形成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认真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

(作者:李亚岭) 依托校本教研,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三、转变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树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程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产生厌弃行为的现状。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倡导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富有趣味性。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教师评,自己评,集体评”的激励型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爱学”、“乐学”、“勤学”、“会学”,直到“学会”、“学好”。

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四、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许多教师、家长都很头痛。

我认为,这方面,学校要花大力气鼓励教师多一份爱心,一些耐心,一点理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育人意识。

学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到班级、家庭、学生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多亲近,多关心,多帮助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以循循善诱、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他们谈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另外,提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

使他们切实尝到学习进步的愉悦,并以一次次成功的欢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然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抓经常,抓反复,时时刻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五、优化教育科研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学校要发展,教研要先行。

教育科研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