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合集下载

[整理]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

[整理]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

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初稿)第一部分绿道慢行道一、组成绿道慢行道包括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道红线范围内的登山路径等。

二、色彩新建绿道慢行道统一采用暖色系,以彩色沥青为主要面材。

软基路面以及可能发生水淹的路段可以考虑使用暖色透水砖。

其他因条件限制不宜采用彩色沥青的,可采用暖色调彩色水泥或暖色调压模水泥。

改建路面两侧应加上暖色标注线,中间按照规定距离(见后章节)加暖色自行车标识。

登山径应尽可能使用当地产建材,因地制宜,厉行节约,减少高档大理石用量。

三、选线城市以及社区绿道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满足休闲需求。

不应将其与城市公共自行车道以及慢行道混为一谈。

其关系是在城市以及社区绿道建设完成后的基础上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道以及城市慢行道系统。

因此,城市以及社区绿道选线因该贯彻“轻松惬意、舒适安全”的原则,优先满足休闲出行需求。

选线原则有:(一)绿道应尽量利用有较好绿化基底的道路系统,以保证景观效果。

社区绿道应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

(二)应与区域绿道连接成网。

应在镇(街道、园区)内形成独立环线网络,尽量贯穿镇中心区、各主要居民点,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

(三)绿道应尽量串联连接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四)绿道应考虑与公交系统良好对接。

(五)绿道应在原有景观基础上优化升级,避免大拆大建。

(六)绿道选线应结合镇(街道、园区)原有环境整治工程计划以及宜居城乡建设工程计划统筹开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四、设计(一)一般宽度1、原则上绿道与车行道之间应设置1.5米以上绿化隔离带,自行车道宽2.5米以上,人行道宽1.5米以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间有1米以上绿化隔离带。

2、用地条件受限的,应保证绿道与车行道之间有绿化隔离带或安全防护栏,自行车道宽2米以上,人行道宽1.5米以上。

3、登山径宽度在1.5米以上为宜。

(二)类型宽度根据自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关系可分为分离型、并行型、混行型三类。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2011-2015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5)第一节规划目标 (5)第二节规划原则 (7)第三章绿道网布局规划 (10)第一节绿道线网布局 (10)第二节绿化缓冲区及城际交界面布局 (18)第四章绿道设施规划 (23)第一节绿廊系统 (23)第二节慢行系统 (24)第三节服务设施系统 (25)第四节标识系统 (31)第五节交通衔接系统 (31)第五章生态化措施 (36)第一节绿道控制区的生态化措施 (36)第二节绿化缓冲区的生态化措施 (37)第三节慢行系统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四节配套设施的生态化措施 (38)第六章绿道功能开发策略 (40)第一节绿道产业发展 (40)第二节主题游径开发 (42)第三节特色节点开发 (45)第四节风景道开发 (52)第七章省立绿道网建设指引 (54)第一节分类建设指引 (54)第二节分市建设指引 (60)第八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105)第一节组织管理 (105)第二节法规保障 (106)第三节技术支持 (106)第四节政策措施 (107)第五节管理运营 (109)第六节监督检查 (111)第七节宣传推广 (111)附录主要概念释义 (113)附图 (116)前言构建集民生、环保、生态、教育、休闲和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创新之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志性工程。

珠三角地区2372公里省立绿道已基本建成,成为珠三角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广东发展的“健康之路、美丽之路、生财之路、幸福之路”,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称赞。

为了推动珠三角绿道网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逐步构建全省互联互通的绿道网,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对广东省省立绿道网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规模、设施配套、生态化措施、功能开发、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标题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

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

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

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

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摘要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本文阐述了东莞市绿道规划以及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多个问题。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东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围绕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目前,东莞市已经编制了全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并已陆续启动市级(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

一、东莞市绿道规划根据《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东莞市将建成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

其中,区域绿道经过21个镇街,总长约225公里,构成绿道网的主体骨架;城市绿道覆盖全市32个镇街,总长约781公里,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的连通脉络;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

建成后,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整体覆盖率达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绿道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二、东莞市绿道建设体会绿道建设突出连续化、低碳化、人性化。

以松山湖绿道系统为例:位于松山湖中心的滨湖区绿道累计投资两亿多元,设计路宽7米、总长42公里,重点串联中心公园、沟谷公园、岁寒三友公园、松湖烟雨和松湖花海等7大景观,营造出“路从花影过,人自柳荫来”的惬意骑车观光出行环境;园区交通绿道侧重连接各工业区、商业中心、社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方便园区群众和游客“低碳出行”。

绿道选线或依山傍水顺势而行,或与园区道路结合同行,配以良好的绿廊系统和完善的自行车租赁点、驿站以及标识系统等设施,规划建设极富人性化。

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获奖项目名单

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获奖项目名单

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获奖项目名单一、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共24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罗勇、徐东辉、蔡云楠、何昉、温莉、杨玲、李枝坚、徐涵、方正兴、朱江、庄荣、杨春梅2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周一星、李贵才、张少康、马向明、曾辉、李枝坚、孟晓晨、蔡运龙、吴健生、仝德、罗小虹、李建平、徐涵、杨磊3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4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罗小虹、罗勇、宋云、叶育成、王真、刘罗军、沙丰、温雅、龚蔚霞、王岚、郑泽爽、谷蓉、姚远5 佛山市城乡统筹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王磊、刘洁贞、温春阳、谭国昭、张翔、曹胜威、许险峰、刘宏、陈穗嘉、司徒卓林6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王富海、陈宏军、叶树南、蒋峻涛、邝瑞景、齐奕、吴雄、刘泽洲、蔡籽焓、钱征寒、周丽亚、张建荣、秦潇、刘晋文、厉洁7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办法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徐忠平、周劲、孙峰、王承旭、陈敦鹏、潘海霞、曾璇、吴晓莉、张武强、李孝娟、蔡志敏、丁强、王晓东、杨燕、陈慧莉8 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综合研究及“一张图建设”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徐忠平、杨成韫、刘全波、周劲、杜建华、魏广玉、陈柳新、刘晓明、罗裕霖、邱俊、周丽娟、苏建忠、谢冬、唐豪、高俊为9 惠民之州,广东省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惠州市三大轴线发展战略研究及行动计划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皓、张留昆、董金莲、钟凯、刘谦、曹丰林、杨丹涛、向晓夏、王政伟、李德友、施为学、李中华、王洋、杨景10 东莞市塘厦镇科苑城西南片区地块包装规划研究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陈志军、谭歆瀚、王鲁峰、刘招明、谢灿成、杨景胜、李志兵、邹承辉、陈巧英、刘兴峰、熊育善、刘慧怡、郝云庆、王斌、邱小勇11 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王东、吕传廷、黎云、吴超、严明昆、魏凌波、李开平、郑静、刘松龄、黄宇频、张嘉懿、何洁妍、连玮、魏宗财、陈筱玲12 深圳市南山02-01&02号片区【蛇口地区】法定图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晨、丁强、张一成、刘志刚、葛军阳、刘磊、彭首瑜、郭永刚、钟文辉、叶惠婧、詹国庆、黎祺君、叶艳峰、陶帅、姚文琪13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朱志军、彭涛、王进安、郭冠颂、梁申亮、陈友浩、李爱城、张秋芳、周志华、杨戈、王晓昉、王茂霖、韦娅、左韫14 珠海市中心城区前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温雅、宋云、龚蔚霞、卢丹梅、闻雪浩、汪志雄、刘罗军、刘洋、吴剑平、陈长云、马强、徐建华、张强、雷闪15 广州市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美国SOM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Craig Hartman、GeneSchnair、吕传廷、EllenLou、Lucy Ling、王玉、匡晓明、景国胜、MichaelPowell、姚燕华、王霖、陈亚斌、常华、纪悦、余倩雯16 黄河水城——东营总体城市设计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震宇、覃美洁、孙庆荣、王富海、郭新民、李延庆、刘泉、蒋迎迎、李凤会、修福辉、王萍、葛海明、祁爱玲、赵会才、苗均强17 龙岗整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朱荣远、夏青、张若冰、石爱华、牛瑞玲、陈晓晶、律严、陈琳、李立人、王星、孔晓青、庄顼琳、何晓嫦、彭水清、刑鼎18 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卢丹梅、刘宏、杨玲、展安、罗坤、闻雪浩、罗勇、罗小虹、徐建华、叶育成、吴丹、邱权震、陈穗嘉、司徒卓林19 中山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何俊文、何少杨、沈建桑、吴伟仪、肖旻、邓晓军、刘晖、张晴、张智敏、梁耀文、王贺飞、董睿、关丽华、刘绘宇20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张智敏、冯志坚、梁志伟、陈达良、唐玮鸿、陈起川、吴铭宁、范婉华、李强21 深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0-201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李江、邹兵、薛峰、徐荣、贺传皎、胡盈盈、刘昕、王吉勇、樊行、朱恩平、汪亮、蔡耿生、陆佳、周铭、缪春胜22 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张晓春、林涛、陈建凯、郭宏亮、李焱、林健生、唐建安、毛应萍、李道勇、高作刚、井西振、曾宪谋、岑象炯、张以红、熊栩23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宗传苓、覃矞、谭国威、段仲渊、何龙庆、杨应科、张欣、孙莉、陈振武、史卿、刘永平、龙俊仁、张俊、蔺源、刘建华24 天府低碳城—成都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系统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李少云、杨玉奎、杨戈、刘海明、刘明宇、张玉红、舒然、朱晓宇、刘德、巫思聪、卫敏辉、朱卓元、潘峰、皮浩二等奖(共37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曾宪川、马向明、何昉、郭建华、蔡云楠、庄荣、李枝坚、高阳、徐涵、李洪斌、杨春梅、李欣、韦梦鹍、李辉2 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方正兴、朱江、李洪斌、张晶、姚睿、袁媛、邱杰华、彭青、陈丹、曹靖、尹向东、潘韫静、李密滔、甘有军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新、王晓东、孙蕾、于文悫、黎格伶、易文媛、魏杰、邱俊、李乔、刘龙胜、于林金、刘江涛、徐旭辉、李孝娟、林文雯4 海珠桥南广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剑云、冯志坚、戚冬瑾、黄铎、张肖珊、石莹怡、蔡泰成、李信恒、杨可扬、蔚俊杰、周杨杨、岳超、黄智冠、刘姝婧、沈玉仙5 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3级控制区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冯宗周、杜启云、周礼坤、罗竞哲、钟国平、王娟、钟振远、胡小强、欧阳洁、李燚、梁航、麦颖雯、黄茜、黄秀虹、田湘攸6 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沿线土地管理政策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施源、刘永红、傅晓东、刘龙胜、林强、喻乐军、戴小平、许亚萍、王卫城、韩娇、李怡婉、吴浩军、陈赐迪、叶媛7 广佛-新客站周边地区同城整合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汉飞、朱墨、冯萍、周文君、陈光、霍铭文、董一航、黄衍光、彭建德、何云、王成志、刘宏、黎云、渠铮、吴伟8 规划评估指引研究及其在深圳南山区的实践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彦、陈燕萍、江志勇、李智慧、刘志丹、张昊哲、杨晓春、朱文健、袁磊、辜智慧、谭维宁、白鹏、李君兰、钟绍鹏、黄斌9 汕头市桑浦山龙泉岩片区专项控制规划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斯鹏、沈陆澄、张端明、李轶华、叶旭新、杨乐平、侯瑜文、程筠、赵蓓蓓、郑绵龙、邱立臻10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规划(2010-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少康、马向明、由翌、陈静、李建平、魏剑丹、杨庆东、容伊梨、李敏、程红宁、龚斌、林伟强、凌霄、杨高华、曾胜庭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新区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汪光焘、戴逢、邵益生、陈建华、蔡云楠、郭丽娜、赖寿华、唐勇、刘瑛、焦舰、张晓明、易晓峰、马晓钧、周茂松、包延慧12 云浮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李郇、许学强、吕传廷、刘云刚、李珽、李凤珍、黄哲、蔡丽茹、邱凯付、冯萱、谢石营、冯满、史懿亭、陈勇13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遵义市规划设计院王国恩、赖寿华、黄慧明、王建军、高小慧、朴莲花、刘明宇、肖荣波、刘昌盛、张晓明、丁卓明、朱毅华、张晓菲、赵玉忠、郑华坤14 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少康、王如荔、王浩、赵嘉新、温春阳、周祥胜、马星、杨嘉、马满林、黄开华、秦晴、李飞、曾斌、陈洋、邹伟勇15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肖刚、陈革、徐键、孙钦毅、刘平、刘黄丁、朱露、林朔巍、王子敬、丁逸聪、罗洁、任学焘、易玲、黄义贤、李斌16 肇庆市端州城区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陈革、肖刚、彭汉明、夏少红、唐明思、牟胜举、梁怀强、孔伍梅、李晶、陈俊、黄凯、林朔巍、魏利茂、刘伟、何加威17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湖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彭建德、朱墨、冯萍、黄勇文、温卫华、李汉飞、董一航、柯善友、赵路春、顾耀辉、杜梅、林凤金、区迅敏、李文芳18 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玉、黄敏恩、黎亦众、袁媛、周文、许莉俊、许松辉、徐里格、林太志、司寰、钟燕芬、余倩雯、李志刚、张睿坚、王轩轩19 深圳市龙岗402-04号片区[龙歧-水头地区]法定图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晓亮、杜雁、单樑、丁强、叶伟华、王世福、刘振科、刘浩、刘琛、荆万里、李斌、于怀湘、董恬、李理、任莲志20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及近期行动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张震宇、修福辉、刘泉、王富海、朱旭辉、秦元、李凤会、徐源、覃美洁、王萍、王建新21 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洪斌、黄福平、马明、王进安、韦梦鹍、叶创基、滕熙、崔日初、彭文君、林超、黄雯、许宏福、赵颖、孙永生、杨伟22 浙江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城市设计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朱骏、黄卫东、郭立德、杨晓楷、游俊霞、李连财、黄文钦、张晖、文素兴、王嘉、王书华、洪涛、冯果川、钟乔、龚晓文23 广州市国际商品展贸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志、王如荔、黎杰群、刘洁、许刚、刘璐、钟肖建、孙华伟、韩琦、张艺、陈钟卫、杨俊峰、麦华、刘伟丞、蔡倩瑜24 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整合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叶树南、秦雨、梁有赜、陶涛、陈敏莉、张文秀、和烨、吴继芳、王卓娃、宋若蔚、陈亮、李明聪25 上步片区城市更新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卫东、母少辉、张瑱、罗玉雯、刘茜、黄晓聪、林忠健、朱震龙、罗允勤、洪涛、王嘉、郭立德、孔祥伟、于光宇、朱骏26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旧厂改造规划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方浩、李鹏、吴丹、卓蕾、任小蔚、李梓明、施兆辉、区绮雯、李筠筠、苏虹、华红27 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朱志军、蔡云楠、袁奇峰、林兆璋、郭冠颂、朱毅艺、朴莲花、胡春华、朱理铭、蔡玉萍、李爱城、王进安、滕熙、龙子杰、陈霭雯28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司马晓、黄卫东、丁强、单樑、盛鸣、刘浩、周亚琦、叶伟华、肇新宇、刘琛、邵凯、占思思、张雪莲、李理、张莹莹29 广州增江两岸景观整治规划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黄骏、林燕、王静、张春意、陆兢、邓毛颖、蒋万芳、何靖斌30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张晶、谢湃然、谢绮云、姚睿、陈丹、郭蕾、岑慧、卢俊余、黎茵、陈琦、刘为、李坚、司徒嘉韵、欧阳依妮31 东莞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2010-2015)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卢沛超、陈中平、孙稳石、李硕、莫碧文、石建业、谭名成、陈俊峰、刘慧怡、郭葆真、吕彦升、李嘉文、李香、邓玉昆、李丽君32 珠海市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项规划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日增、但秋君、邓颂征、黄志华、詹志翔、朱玉玺、付朝晖、汤国华、刘重阳、张新建、罗磊、庄代文、邱华芳、王波、谭文杰33 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俞绍武、任心欣、丁年、唐绍杰、叶凌、刘应明、韩刚团、俞露、胡爱兵、杨晨、唐圣钧、彭剑、杨浪、王刚、何瑶34 中山市中心城区绿色照明专项规划(2009-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梁峥、刘缨、方阳生、肖珈琦、陈郊、陈华熙、张霞、朱荣远、徐建杰、陈敏杰、黎军、聂洪文、陈树滔、张明星、蔡丽丽35 肇庆市端州城区户外广告规划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莫诗白、李华栋、冼文戈、莫世英、梁大炜、朱奕华、张鉴东、李爵、吕伟霞、唐明思、夏少红、刘敏、陈远通36 江门市主城区应急避护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李焱、杨明豪、艾丽、周亮棠、陈玥琴、贾真颖、程燕捷、李仲斌、郭剑文、陈忠暖、陈静、方刘伟、周明、张均暖、杜健37 第16届亚运会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邓兴栋、贺崇明、甘勇华、韦栋、李橘云、陈先龙、李健行、佘文晟、易斌、翁勇、罗典、宋程、江雪峰、熊文华、缪江华三等奖(共36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港澳城市发展合作研究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媛媛、李清、陈德绩、王冀、杨峥屏、干婕、何觅晨、周杨杨、喻宇2 佛山市新型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李健民、陈光、凌小静、朱墨、顾耀辉、杨涛、冯萍、刘平、施泉、周冰艳、孙俊、赵宁辉、温卫华、丘胜辉、赵士韧3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王富海、周丽亚、蒋峻涛、王芬芳、王德家、吴恒志、张建荣、邝瑞景、秦潇、蒋锐、刘泽洲、张从果、刘晋文、蔡籽涵、姚康4 库尔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肖刚、陈革、彭汉明、徐键、朱露、孙钦毅、姚苑平、林朔巍、刘平、高迎、滕宗焕、李斌、房艳强、战永祥、任学焘5 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孙一民、李锦生、汪奋强、张春阳、武亮、徐莹、夏晟、宁学军、王爱科、苏旭、张颖、黄烨勍、尹婕、李敏稚、苏平6 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调整(2008-2020)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钟哲、倪有为、梅欣、苗璐、叶青、陈君丽、刘松、刘伟峰、吴丽梅、吴丽娟、钟飞翔、宁教长、陈志明、李大杰、赵品明7 河源市万绿水城概念规划河源市规划设计院吴利民、骆国文、赵伟、肖晓科、陈妍婷、肖政、罗文干、崔为梅、黄培锋、黄建伟、柳兵强、李健美、陈斌、许维玲、何芳菲8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张源、蒋峻涛、秦潇、刘晋文、吴雄、齐奕、宋鉴龙、王好峰、江建华、梅欣、陈丹庆、刘泽洲、蔡籽焓、钟哲、倪有为9 东莞市东城世博北“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唐玮鸿、邓昭华、李浩、刘利雄、彭俊、钱楚敏、徐敏仪、罗润轩10 深圳市龙岗区LG202-09【龙西-五联】法定图则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宋波、黄皓、董金莲、由加、江溱、兰杰、杨明军、李锦、周珍、陈婧波、黄之文、宋来、张峰、冯先峰、何文彬11 帽峰山地区总体规划修编及AB1401-AB14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王玉、林太志、许莉俊、黄敏恩、许松辉、董莹、王轩轩、徐里格、汪进、司寰、陈兴、潘云涛、陈俊权、梁旭初12 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汉飞、朱墨、冯萍、黄衍光、刘鹏、霍铭文、周文君、彭建德、董一航、王成志、李碧辉、周新年、曹冬冬、胡念武、张兆有13 中山市中心城区马山片区(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方志、刘绘宇、杜启云、何永泉、刘敏坚、罗竞哲、林宇欣、刘锦贤、张成、张如涛、邓永华、李曦、李丽、梁耀文、钟国平14 南澳县青澳湾综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斯鹏、沈陆澄、张端明、陈晓云、叶旭新、杨乐平、杨桦、侯瑜文、李轶华、程筠、赵蓓蓓、郑绵龙、邱立臻、廖跃瀚15 临海市临港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院邱峰、孙畅、钟震、李丹麟、卢晓锋、林燕霞、李淑銮、周素华、谌维、王帜、史小菲、张勋、刘显夫、金宇、叶媛16 广州国际茶叶物流园区整治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王玉、汪进、黎亦众、王霖、余倩雯、许松辉、梁智锋、徐里格、林太志、司寰、陈俊权、张苒、蓝岚、吴晓、曾春霞17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东区初级中学,东区小学项目广州市设计院陆勇、戴歆、许英贤、甘剑雄、鲍凡、陈志忠、聂珺18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西片区概念性控制规划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郭永刚、李鑫、方圆、陈燕善、陈晓燕、姚俊、陈水友、袁永亮、雷茂民、李晓文19 江门市新会小鸟天堂景区规划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蔡伟明、方小山、李博勰、计梁颖瑜、周艺、张国俊、刘雅琪、卢思岚、徐文芳、杨舒宁20 清远市清远大道城市设计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丘成杰、朱志军、蔡云楠、朱毅艺、王进安、张国坚、黄丽芳、陈友浩、郭冠颂、蔡玉萍、张少伟、王海辉、邓建明、石功敏、陈帝华21 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北拆迁安置片区详细蓝图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宋波、黄皓、由加、江溱、谢先桂、兰杰、张晖、王成、黄之文、张峰、杨明军、宋来、桂静捷、李钏、龙国谱22 韶关市新火车站站前片区城市设计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林金龙、李建华、吴志勇、张晓生、王潇文、罗宗斌、苏怡新、郭冕、李建平、刘晓娜、刘俊杰、赵利、邹徽强、胡颍铨、刘顺辉23 佛山市汾江河整治地块四改造规划研究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彭建德、朱隆斌、朱墨、冯萍、饶士凡、温卫华、李汉飞、霍铭文、余迅、格芬妮、杜梅、侯庆涛、钟崇正、李文芳、董一航24 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地块(五羊-本田摩托车厂等)改造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王玉、李慧蓉、王霖、黎亦众、许莉俊、汪进、周文、张苒、余倩雯、胡珊、徐里格、梁智锋、司寰、林太志、汪成刚25 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周可斌、郑汉加、刘伟中、江伟辉、吴婷婷、唐韦、邓昭华、冯江、张智敏、陈建明、尉援、马思颖26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改造专项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朱荣远、王泽坚、周俊、龚志渊、李春海、陈皓、陈惠进、王婳、田长远、葛永军、卓伟德、张鑫、熊闽捷、杨默27 赣州市南门口地区综合改造专项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朱旭辉、赵明利、邓军、淮文斌、李远文、王胜利、朴龙虎、郭翔、申小艾、王好峰、宋鉴龙、黄伟璇、李炜基、谢嘉诚28 茂名市城市“三旧”改造专项规茂名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党生、梁运飞、陈玉林、划张美虹、邹坚勇、邹汉军、张悦、苏琰、柯君亮、杨玉蓉、石哲、梁敏、李益文、黄月媚、劳君29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黄宇东、张常路、孙稳石、李硕、莫碧文、谭名成、陈俊峰、涂志强、邓根旺、李诗婷、彭瑗、刘兴锋、王巍、袁志涛、吴奕涛30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林群、张晓春、林涛、赵再先、周新年、吴超华、毛应萍、钟为民、郭宏亮、符林丽、李道勇、梁子斌、王岳如、卢海洪、唐洪31 深圳市黄线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应明、俞露、丁年、陈立新、刘松、邝璐、林木山、韩刚团、唐圣钧、李俊、车海霞、詹国庆、李鸿广、张华、杨守刚32 深圳市宝安区雨洪利用发展规划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邹安平、张健君、罗志辉、周慧、刘天亮,陈立新,谢友竹,吴昌广,齐芳菲,陈健侠,杨淑芳,吕英俊,曹益宁,李虎,林玉鹏33 佛山市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朱墨、李友生、邹鹏、谭长鸿、何继红、周思迪、霍铭文、殷乐福、刘鹏、苏汝波、陈民利、陈军、李小春、任雨、黄俊艺34 肇庆市城区电力系统专项规划(2009-2020)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肇庆粤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陈肇明、张鉴东、李爵、冼文戈、朱奕华、吕伟霞、唐明思、林福泰、夏少红、莫世英、李华栋、梁大炜、黄庆坤、刘敏、陈远通35 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傅晓东、魏杰、喻乐军、薛峰、孙薇、周军、陈晓、张武强、陈茵、杨伟、韩绘芳、刘江涛、任大伟、陈如波、张涛36 云浮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2007-2025)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范庆彤、侯琳霞、莫晓渝、邓春霞、冯婷、陈向文、周子钦、陈几力、黎城良、杨燕华表扬奖(共35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东莞市轨道交通会展中心站地区土地综合开发及交通接驳概念性规划国际竞赛成果深化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梅欣、欧阳南江、钟哲、钟飞翔、裴志武、陈中平、郑玉颜、关敬辉、李大杰、吴丽娟、宁教长、李倩、倪有为、黄平、张周2 广佛金沙洲地区同城整合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王玉、林太志、黎亦众、许松辉、许莉俊、黄敏恩、王轩轩、董莹、陈兴、陈俊权、梁旭初、黎均文、司寰、徐里格、梁智锋3东莞市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东莞市新兰德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欧阳南江、裴志武、陈明辉、李少英、黎海波、高益忠、沈奇祥、欧阳松南、郭庆铭4 东莞市石龙火车站迁建站点地区规划研究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陈志军、华翔、谭歆瀚、刘海波、熊育善、郝云庆、邱小勇、罗锦辉、王江燕、方斌、单静涛、何嘉宁、黄昕、林志向、郭庆铭5 广州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规划专题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贺崇明、欧阳长城、马小毅、吴梦、吴家友、姬霖、唐锐、陈先龙、徐士伟、姜美利、余二威、何正强、刘延晨、梁创佳、易斌6 平远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王宗、张晓、丘克涌、黄志勇、黄勇、石军、吴爱勤、丘晓文、朱亮、刘涛、吴正强、陈瑜娜、贾芳、徐志权、张文静7 珠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向守乾、陈德绩、张虎、陈亚南、赖霜、谭文杰、马黎明、王波、詹志翔、刘重阳、邱华芳、兰小梅、王冀、罗文君、陈一波8 云安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 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赖建州、魏建平、曹轶、许世光、赖学钊、张霄鹏、胡小军、王茜玺、李艳斌、林晓华、陈向文、冯婷、周子钦、侯琳霞、蔡晓岚9 惠州市海洋生态园总体规划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皓、由加、梁炳强、李新玉、姜薇、吴彦、。

xx绿道情况汇报

xx绿道情况汇报

——xx绿道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xx参加绿道工现场观摩会,很高兴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各兄弟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现我对xx绿道情况作简短汇报:一、xx绿道规划情况根据《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绿道建设的实际情况,2010年,我市编制了《xx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计划建设总长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网络系统。

其中,包括计划建设途径21个镇街,构成绿道网主体骨架的区域绿道225公里;计划建设覆盖全市32个镇街,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连通脉络的城市绿道781公里;计划建设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作为绿道网细胞和微循环组织的社区绿道1257公里,三者构建一张绿色的生态网络。

实现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整体覆盖率达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绿道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和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xx绿道建设情况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市已建成绿道956公里,其中珠三角区域绿道xx段225公里,城市与社区绿道731公里,建成驿站58座,初步建成结构合理、连通便捷、惠及民生的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体系。

绿道将xx新八景串联起来,涵盖森林公园、水库等岭南特色风光的生态自然景观,贯穿文化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道等历史人文景观,充分利用资源要素,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三、xx特色绿道xx绿道与生态景观和人文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配套设施完善,让绿道颇受市民的青睐。

黄江黄牛埔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园内近16公里的环湖绿道暨国际环湖自行车赛道,为珠三角独有,被称之为珠三角最美绿道。

松山湖绿道曲径通幽,坐拥8平方公里水面的松山湖,四周峰峦环抱,湖水清澈,湖鸟轻鸣,其中的松湖烟雨被评为xx八景之一。

茶山南社村绿道将半个南社古村环绕起来,绿道的护栏和路灯按照南社古民居的明清建筑风格来设计,周边水塘田野景色相映衬,特具风格,景色如画。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标题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

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

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

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

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东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二〇〇八年五月目录第1 章. 概述 (1)1.1 规划背景 (1)1.2 项目意义 (1)1.3 规划年限 (1)1.4 规划依据 (1)1.5 规划范围 (2)1.6 规划目标 (2)1.7 技术路线 (2)第2 章. 区域发展关系分析 (3)2.1 全球化发展背景 (3)2.2 珠三角发展环境与趋势 (3)2.3 东莞发展环境与趋势 (4)2.4 东莞六镇关系协调 (5)第3 章. 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5)3.1 现状条件 (5)3.2 现状问题 (6)第4 章. 城市定位、目标与策略 (7)4.1 城市定位 (7)4.2 发展目标 (7)4.3 发展策略 ............................................................................................................................... 7第5 章. 生态本底修复 (9)5.1 生态修复规划 (9)5.2 水系整治规划 (10)5.3 绿地系统规划 (13)第6 章. 产业发展与产业空间选择 (14)6.1 产业发展目标 (14)6.2 园区产业选择 (14)6.3 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17)6.4 产业发展时序 (17)第7 章. 发展模式与空间结构 (18)7.1 规划原则 (18)7.2 园区用地选择方案 (18)7.3 规划构思 (19)7.4 发展模式选择 (19)7.5 空间结构 (20)第8 章. 城市规模与用地布局 (21)8.1 城市规模 (21)8.2 用地布局 (21)第9 章. 综合交通规划 (24)9.1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24)9.2 规划原则 (24)9.3 规划目标 (24)9.4 道路系统规划 (25)9.5 旅游交通规划 (27)9.6 公共交通规划 (28)9.7 静态交通规划 (29)9.8 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 (29)9.9 其他交通设施规划 (29)第10 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29)10.1 规划原则 (29)10.2 规划目标 (30)10.3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30)10.4 分类布局指引 (30)10.5 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31)第11 章. 总体城市设计 (31)11.1 总体空间形态 (31)11.2 景观系统规划 (32)第12 章. 给水工程规划 (32)12.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2)12.2 规划依据 (33)12.3 规划目标 (33)12.4 规划原则 (33)12.5 用水量预测 (33)12.6 水源及水厂 (34)12.7 供水干管 (34)第13 章. 雨水工程规划 (34)13.1 现状概况 (34)13.2 规划依据 (35)13.3 规划目标 (35)13.4 规划原则 (35)13.5 雨水工程规划 (35)第14 章. 污水工程规划 (36)14.1 现状概况 (36)14.2 规划依据 (36)14.3 规划目标 (36)14.4 规划原则 (36)14.5 排水体制的选择 (36)14.6 污水量预测 (36)14.7 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厂 (36)14.8 南畬朗污水处理厂选址 (37)14.9 污水管网 (37)第15 章. 电力工程规划 (37)15.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7)15.2 规划依据 (38)15.3 规划目标 (38)15.4 规划原则 (39)15.5 负荷预测 (39)15.6 110千伏及以上系统规划 (40)15.7 高压走廊规划 (40)第16 章. 通信工程规划 (41)16.1 现状概况 (41)16.2 规划依据 (42)16.3 规划目标 (42)16.4 规划原则 (42)16.5 业务量预测 (42)16.6 通信设施规划 (43)第17 章. 燃气工程规划 (44)17.1 现状概况 (44)17.2 规划依据 (44)17.3 规划目标 (44)17.4 规划原则 (44)17.5 用气量预测 (44)17.6 场站规划 (45)17.7 输配系统规划................................................................................................................. 46第18 章. 环境保护规划 (46)18.1 现状概况 (46)18.2 规划依据 (46)18.3 规划目标 (46)18.4 规划原则 (46)18.5 环境功能区划与控制目标 (47)18.6 环境功能综合区划 (47)18.7 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47)第19 章. 环卫工程规划 (49)19.1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49)19.2 规划依据 (49)19.3 规划目标 (49)19.4 规划原则 (49)19.5 垃圾量预测 (49)19.6 垃圾收运 (49)19.7 垃圾处理 (50)19.8 环卫基础设施 (50)第20 章.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51)20.1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51)20.2 消防工程规划 (52)20.3 抗震防灾工程规划 (53)20.4 地质灾害工程规划 (54)20.5 人防工程规划 (55)第21 章. 分期开发建设指引 (56)21.1 分期开发建设原则 (56)21.2 分期开发建设时序 (56)21.3 分期开发建设指引 (57)第22 章. 近期建设规划 (57)22.1 规划原则 (57)22.2 近期用地规模 (58)22.3 重点建设项目 (58)第23 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9)23.1 开发管理模式 (59)23.2 土地开发基本思路 (60)23.3 项目开发模式选择 (60)23.4 实施建议与政策保障 (62)第 1 章. 概述1.1 规划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经济实力及城市魅力;另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土地利用方式大量地消耗了土地资源,使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渐减弱,并且严重的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11.09•【字号】东府办〔2011〕135号•【施行日期】2011.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的通知东府办〔2011〕13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根据东委办发〔2011〕6 号文件精神,2011年至2014年我市城市及社区绿道建设分为完全新建型、重度改建型、中度扩建型和轻度完善型四个类型,并分别按70万元,60万元,50万元和35万元的标准进行定额补贴。

为保证我市绿道建设质量,对城市与社区绿道各类型建设标准以及达到标准的判定条件作出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一)绿道慢行道主材质应以暖色系为主。

(二)各绿道按类型建设需达到相关的标准,不达标准的不给予补贴。

(三)本标准各判定条件为最低标准。

绿道建设工程分为慢行道、绿化景观、标示系统、驿站和水电五个部分,其中建设类型按慢行道的建设情况进行划分,四个建设类型的绿化景观、标示系统、驿站和水电的建设标准相同。

二、慢行道建设标准要求完全新建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详见表1-1;重度改建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详见表1-2;中度扩建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详见表1-3;轻度完善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详见表1-4。

表1-1 完全新建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完全新建型绿道建设标准要求用地条件要求宽度要求工程饰面材质要求建设工艺标准备注在未人工建设场地上新建慢行道。

慢行道宽4米以上,其中自行车道宽2.5米以上,人行道宽1.5米以上。

新建自行车道饰面材质需采用彩色沥青、地坪漆或彩色透水混凝土。

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

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

尹向东 , 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 研究院 . 男 高级规划 师, 册规划 师: 注 周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男. 规划师。
构建 与法定规 划体 系相衔接 的绿道 规 划体 系
E t b hn a s a l ig Gr e w a P a nn S se i s e n y ln ig y t m i L n w i t e n ie t h h E itn S a u o y Pln ig y t m x s ig t t t r a n n S s e
e tb ih sa g e n y p a n n y tm i ewi e e i ig sau o y p a n n y t m. h ril , sa l e r e wa ln ig s se i l t t x s n tt t r l n i g s se T e atce s n n hh t
广州市花都区绿道网规划
增 城 市 绿 道 购 建 设 规 划
绿道网详细规划
具体路段绿道建设详细规划
佛 山市城市绿道 ( 禅城区段 )详细规划
从化市流溪河绿道中段规划 珠三角区域绿道江门市开平段规划 珠三角区域绿道3 号线台 山段规划设计方案
对 每种 类型和 每个层 级规 划的工作 任
法 定 规 划 体 系 是 按 照 一 级 政
设 施配 套等 内容 ,并 将绿道 建设任 务 下达 到珠 三 角各地市 .是珠 三 角地 区
府 、一 级规划 、一级事 权 的原 则建 立的 ,每 层级 规划要 完成 的工作 任务
和 工作 目标较 为 明确 工作 内容和 工 作 深度 也较为 清晰 。要使绿 道规 划的 主 要 内容有效 方便地 纳入 法定规 划体 系 中.必须 使 各层级 绿道规 划 的编制

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23—2023)目录一、现状与挑战 (1)二、原则与目的 (3)(一)指导思想 (3)(二)规划原则 (3)(三)规划目的 (5)(四)指标体系 (5)三、重要任务 (5)(一)水环境保护 (5)(二)大气环境保护 (13)(三)固废污染防治 (16)(四)噪声污染防治 (19)(五)辐射环境监管 (21)(六)生态环境保护 (22)(七)循环经济发展 (29)四、保障措施 (34)(一)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理顺环境管理体制 (34)(二)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健全减排“三大体系” (36)(三)推行环境信息公开,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38)(四)保障环保资金投入,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40)附表1 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43)附表2 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及其水质保护目的 (44)附表3 城市污水解决工程建设方案 (45)附表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46)附表5 城乡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置工程方案 (46)附表6 东莞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 (47)附表7 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工程表 (48)一、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并采用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乡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 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 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我市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环境形势仍然严峻: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我市仍以外源性经济为主,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产业升级转型的积极性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主线性转变, 产业构成大多是传统的高污染行业, 结构性污染突出。

二是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内河涌“黑臭”问题严重。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3)省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山湖开发上升到区域 发展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新区作为贯彻落实“双提升”战略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抓手,并制定了《中共广东省 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省委书记汪洋站在全省和全国的高度,提出要把松山湖 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建设松山湖作为东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委 书记山湖的高度重视,促使松山湖以更高标准来增强区域创 新能力,提高择商选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环境
1.面临的主要机遇
(1)国内外经济环境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
的影响,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趋于稳定。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预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 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在世界经济转好的大环境下,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力保经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成绩突出,但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园区管理体制与高 新区的发展还不太适应;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还较为欠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够高;部分高新技
术研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少领军人物和龙头骨干企业;园区的内部交通疏导、内外交通衔接以及满足研发人员等白领 阶层生活需求的餐饮、文体、娱乐休闲等设施数量还相对不足,使用还不够便利等。
好,“十一五”时期,松山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截止2010年年底,松山湖
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松山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分别达到913件和339件,“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87%(见图4)。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上报〈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送审稿)〉的请示》(粤建规〔2012〕40号)收悉,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抓紧将《规划》文本、图集印发各地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推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向东西北地区延伸,规划建设全省绿道网,对构筑生态安全新格局、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标志性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规划》要求开展绿道建设工作,确保到2015年全省建成总长约8770公里的省立绿道,构建全省互联互通、配套成熟完善的绿道网。

三、按照“省统筹指导、各地政府建设为主”的原则,绿道网建设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各地要充分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细化本地区绿道网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实施计划,高效有序地推进绿道建设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抓紧组织编制绿道网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指引,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地绿道建设工作加强督促指导。

省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对各地绿道建设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七日——结束——。

东莞绿道线路简介附图

东莞绿道线路简介附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东莞绿道全线路汇总
三号绿道
线路走向:主线由广州番禺区石楼镇——东莞麻涌镇——香飘四季农业园——道滘水乡风情——滨江体育公园 ——龙湾湿地公园——可园-迎恩门城楼历史文化景观区——罗浮山东江大桥进入惠州博罗县石湾镇。 长度统计:线路长约 46 公里。其中郊野型绿道约 39 公里、都市型绿道约 7 公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号绿道
线路走向:主线由惠州博罗县石湾镇——罗浮山东江大桥——东莞石龙镇——途径南社古村落——东莞生态园 ——松山湖——清泉水库休闲度假区——巍峨山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蝴蝶地区水库休闲度假区 ——大屏障森林公园——深圳宝安区光明街道 长度统计:线路长约 43 公里。其中生态型绿道约 11 公里、郊野型绿道约 20 公里、都市型绿道约 12 公里。
东莞绿道线路
经过东莞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共有 3 条, 分别为 2 号、 3 号、 5 号绿道。 主线总长 135 公里, 支线总长 40 公里, 直接服务人口 375 万人。东莞市级绿道作为珠三角区域的完善和补充,城市绿道总长 91.3 公里,分为滨水绿道环、 都市绿道环和山林绿道环。
二号绿道
线路走向:主线由广州增城市新塘镇——东莞望牛墩镇——麻涌香飘四季农业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厚街 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深圳宝安区老虎坑水库。 长度统计:线路长约 46km,其中生态型绿道约 24km、郊野型绿道约 17km、都市型绿道约 5km。

肇庆3年内建1130公里绿道网

肇庆3年内建1130公里绿道网
人 口约 3 5 人 总体规 划 纲要 》 , 珠 珠三 角绿 道 网东 莞段 经过 东 莞 l 个镇 ( ) 以及 9 街 ,
松 山湖 、东莞 生 态 园两个 园 区 ,覆盖 了l 个 生 态 7 资源 点 和 1个 人 文 资 源 点 , 其 中 生态 型 绿 道 约 6 3 公 里 、郊 野 型 绿 道 约 7 公 里 、都 市 型 绿 道 约 5 6 2 公 里 ,沿 途 设 有 7 区域 服 务 点 ,配 置游 客 中 4 个 心 、 医疗 点 、信 息咨询 亭 、 治安 点 、消 防点 、机 动车 停车 场 、 白行 车停 车场 等 。
东 莞 市 级 绿 道 建 设 也 于 7 正 式 启 动 。东 莞 市 月
级 绿 道 是 珠 三 角 区 域 绿 道 的 完 善 和 补 充 , 总 长 9 . 公里 ,分 为滨 水 绿 道环 、都 市 绿道 环 和 山林 绿 13
道 环 ,计划 明年 全 部建 成 , 并打 通 市 内绿 道 的 自然 和 人 工 景观 线 路 。在 此 基础 上进 一 步推 进 镇 街和 社 区绿道 建 设,完 善东 莞绿 道体 系 。 ( 丽) 刘
造东 莞绿 道建 设 “ 标志 性工 程 ” 。从 明年 1 月起 ,珠 三角 绿道 网东 莞段将 投 入使 用 。
的是 经 过东 莞 的珠三 角 区域 绿道 ,共有 三条 ,分
别为 2 、3 、5 号 号 号绿 道 ,主 线 总长 1 8 6 公里 ,支
线 总长 2 公 里 ,连 接 线 总 长 约4 里 ,直接 服 务 9 公
肇 庆 3 内 建儿 3 公 里 绿 道 网 年 0
3 3 日,肇 庆 市 绿 道 网建 设 正 式 启 动 ,要 月 1
求 全 市要做 到 “ 年基 本 建成 ,两年 全 部到 位 , 一 三 年成 熟完 善 ”的工 作 目标 。 立 绿 道 2 0 里 。省 立 绿 道 示 范 段 将 于 5 1 5公 月 日前 完 成 ,年 底 前基 本 完 成 省立 绿 道 网 。 目前 该市 规 划绿 道 7% 0 已动 工 建设 ,基 本建成 1 0 8 公里 。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2017〕55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2017〕55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2017〕5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17年6月30日东莞市绿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绿道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可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

绿道控制区,是指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慢行道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控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第四条本市绿道管理遵循政府监管、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专项考核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是本市绿道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全市绿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并负责市直管绿道的管理工作(市直管绿道的驿站和治安管理由属地负责);其它绿道管理实行属地负责制,由属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负责辖区范围内绿道的管理工作;其中对穿越森林公园的绿道设施由林业部门管理,穿越体育公园的绿道设施由体育部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

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

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

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

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

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

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的基础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不仅仅是国家和省的发展要求,也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休闲需求,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3. 建设宜居城乡,优化绿道网空间
汪洋书记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农村、宜居乡镇为龙头来改善民生”;刘志庚书记在谈东莞“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到,要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生活舒适感,把打造宜居城市作为首要工作。

绿道网建设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体现。

绿道网建设有利于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和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的品位。

从市民的生活需求出发,从城市生态资本出发,通过显山露水和休闲配套相结合的绿道网络打造宜居城乡,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更低碳、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提升我市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由此,东莞市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打造“健康(生态)绿城,和谐之道”,具有以下意义:
(1)生态意义:构筑生态网络、疏通生态廊道;以绿道建设为契机,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

(2)社会意义:迎接休闲社会的到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构建人与人交往的空间网络,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转变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3)经济意义: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形成绿道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绿道运营管理达到收支平衡。

二、绿道网总体规划编制过程
2010年7月,受东莞市绿道办的委托,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岭南园林绿化设计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工作。

通过为期近半年的现场踏勘,及公众问卷调查(市民需求调查、游客需求调查、自行车旅游需求调查)、镇街座谈、部门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次对绿道网线网布局方案进行调整校核,经专家评审,征求各镇街、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
规划范围为东莞市域全境,面积2465平方公里。

2010-2020年,建设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网络系统。

区域绿道经过21个镇街,总长约225公里,构成绿道网的主体骨架;城市绿道覆盖全市32个镇街,总长约781*公里,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的连通脉络;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三者构建一张绿色的生态健康地图。

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整体覆盖率达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绿道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和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2015年主要是绿道硬件设施建设阶段,同步开展绿道运营管理与沿线生态修复与改造工作;
2015年~2020年进一步完善绿道运营管理,提升绿道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对绿道沿线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改造,充分发挥绿道网的社会价值与生态效益。

四、规划结构
根据现状深入而详细的调研踏勘,从资源、交通、政策要素等方面的研究判断,依据可行性、生态性、合理性等原则,确定东莞市绿道网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带、五环”。

一心:城区绿道网核心;
两带:东江综合景观带和南部山林风光带;
五环:中部、水乡、沿海、埔田、山林5个片区绿道环。

五、绿道网特色
1. 地域特色
山:“自然山脊、生态屏障”
水:“碧水环绕、岭南水乡”
城:“千年古邑、魅力新城”
2. 功能特色
“可观、可游、可居”——绿道内涵功能提升。

3. 系统特色
东莞市绿道网以区域绿道为骨架,城市绿道为脉络,社区绿道为微循环系统,构建完整的绿道网络体系。

绿道网系统与绿地生态系统、交通系统、旅游系统等紧密结合。

绿道网系统有机融入旅游系统。

作为线和面状的旅游资源,有机联系各种人文与自然旅游兴趣点,融入旅游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