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的基础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不仅仅是国家和省的发展要求,也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休闲需求,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3. 建设宜居城乡,优化绿道网空间
汪洋书记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农村、宜居乡镇为龙头来改善民生”;刘志庚书记在谈东莞“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到,要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生活舒适感,把打造宜居城市作为首要工作。
绿道网建设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体现。绿道网建设有利于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和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的品位。
从市民的生活需求出发,从城市生态资本出发,通过显山露水和休闲配套相结合的绿道网络打造宜居城乡,为我市广大群众提供更低碳、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提升我市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由此,东莞市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打造“健康(生态)绿城,和谐之道”,具有以下意义:
(1)生态意义:构筑生态网络、疏通生态廊道;以绿道建设为契机,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
(2)社会意义:迎接休闲社会的到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构建人与人交往的空间网络,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转变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3)经济意义: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形成绿道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绿道运营管理达到收支平衡。
二、绿道网总体规划编制过程
2010年7月,受东莞市绿道办的委托,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岭南园林绿化设计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工作。通过为期近半年的现场踏勘,及公众问卷调查(市民需求调查、游客需求调查、自行车旅游需求调查)、镇街座谈、部门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次对绿道网线网布局方案进行调整校核,经专家评审,征求各镇街、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
规划范围为东莞市域全境,面积2465平方公里。2010-2020年,建设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网络系统。
区域绿道经过21个镇街,总长约225公里,构成绿道网的主体骨架;城市绿道覆盖全市32个镇街,总长约781*公里,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的连通脉络;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三者构建一张绿色的生态健康地图。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整体覆盖率达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绿道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和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2015年主要是绿道硬件设施建设阶段,同步开展绿道运营管理与沿线生态修复与改造工作;
2015年~2020年进一步完善绿道运营管理,提升绿道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对绿道沿线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改造,充分发挥绿道网的社会价值与生态效益。
四、规划结构
根据现状深入而详细的调研踏勘,从资源、交通、政策要素等方面的研究判断,依据可行性、生态性、合理性等原则,确定东莞市绿道网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带、五环”。
一心:城区绿道网核心;
两带:东江综合景观带和南部山林风光带;
五环:中部、水乡、沿海、埔田、山林5个片区绿道环。
五、绿道网特色
1. 地域特色
山:“自然山脊、生态屏障”
水:“碧水环绕、岭南水乡”
城:“千年古邑、魅力新城”
2. 功能特色
“可观、可游、可居”——绿道内涵功能提升。
3. 系统特色
东莞市绿道网以区域绿道为骨架,城市绿道为脉络,社区绿道为微循环系统,构建完整的绿道网络体系。绿道网系统与绿地生态系统、交通系统、旅游系统等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