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大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将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以及数字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掌握数字电路和逻辑门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2. 理解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技巧;3. 掌握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4. 熟悉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5. 能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二进制数系统和逻辑代数- 基本的逻辑门和布尔逻辑- 算术运算和编码原理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和逻辑函数的设计方法 - Karnaugh图和卡诺模型的应用- 多路选择器和译码器的设计3.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技术 - 计数器和状态机的设计方法- 存储器和寄存器的应用4. 数字信号处理- 采样和量化原理- 离散傅立叶变换和滤波器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5. 数字系统设计- 设计流程和方法- 硬件描述语言和逻辑综合- FPGA和ASIC的设计与实现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数字电路的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
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数字电子系统的实际设计和开发,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4.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合作和创新精神。
第五部分: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掌握进行测试。
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4.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定。
5. 项目成绩:根据参与项目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和成果评定。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规范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数字电子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因此,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能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1.2 二进制数系统及其表示方法1.3 逻辑代数与布尔运算1.4 数字电路的分类和特点2.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2.1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特性2.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4 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3.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3.1 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3.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3.4 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4.1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2 数字通信技术4.3 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4 FPG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4.引导学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3.课程设计评价:通过课程设计报告和答辩,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4.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课程编码:04119630学时:64/1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仪表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能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字电路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使用逻辑代数解决逻辑问题;2、正确使用数字集成电路;3、分析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4、正确使用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辅助电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的基本内容3.1 理论教学1、数字逻辑基础(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三项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了解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不同之处。
掌握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法、逻辑式法、卡诺图法及逻辑图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理解最小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表示中的应用。
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
掌握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1)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2)逻辑代数(3)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4)逻辑函数的化简2、逻辑门电路(支撑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门电路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分立元件组成的与、或、非门的工作原理。
理解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静态特性,了解动态特性。
了解其它类型TTL门的工作原理及TTL集成门的系列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门电路(2)半导体三极管门电路(3)TTL集成门电路3、组合逻辑电路(支撑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即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开设是为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分析、设计数字电子电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应用能力,本门课程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
2.目的任务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槪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
熟悉典型基本单元电路及数字系统读图。
3.学习本课程的前设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知识和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
4.总体目标与要求《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字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并具备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专业课的能力。
5.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杨颂华等编著6.课程总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66学时。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数字与编码[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数字量、数制的概念及不同数制的互化。
掌握编码的概念。
[教学内容]1.1数字逻辑电路概述1.2数制1.3编码[教学建议] 数制之间的转换和编码是本章重点,尤其是编码,应通过实例详细介绍。
[作业]1次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概念及逻辑问题的描述。
[教学内容]2.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2.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运算规则2.3 复合逻辑和常用逻辑门2.4 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2.5 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教学建议] 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卡诺图化简是本章的重点,尤其是卡诺图,应详细介绍。
[作业] 2次第三章集成逻辑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其电气特性,特别是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42018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s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3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21学时:93学分:5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字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中规模集成逻辑器件为学习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各种门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外部特性,对各类数字逻辑门电路,特别是集成逻辑门电路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运用逻辑函数、卡诺图、状态转换图、真值表、波形图、时序图等方法对数字电路功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3.掌握常用的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序列信号发生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等中规模集成逻辑器件功能、应用以及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4.了解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用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
5.掌握几种A/D、D/A转换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定量计算及主要技术指标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
6.掌握典型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及测试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压表、数字电路实验仪等各种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利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故障排除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1E1ECTRONICTECHNO1OGY)总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0学分:3.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知识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好基础。
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正确分析设计数字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学习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数字逻辑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内容。
此外还应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数字逻辑概论(6学时)第一节数字逻辑电路概述(1)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特点(2)数字电路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数制(1)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构成特点(2)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及十六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的方法(3)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第三节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1)无符号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2)带符号二进制数的减法运算第四节编码(1)8421码内容及构成特点(2)2421码、5211码、循环码、余3循环码、ASC11码的构成特点及内容第五节基本逻辑运算第六节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2)掌握常用数制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3)掌握原码、反码及补码的关系及转换(4)掌握8421码内容及构成特点;了解其它常用代码的构成特点重点难点:各种数制间相互转换,原码、反码及补码的概念及转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 学时/学分:72/4.5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 面向对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5. 开课系:机电工程系6. 教材、教学参考书:【1】余孟尝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候建军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候建军主编《电子技术基础重点、难点、试题》高等教育出版社;【4】杜清珍主编《电工电子实验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测控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包括: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A/D与D/A转换电路。
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1)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2)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
3)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4)掌握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5)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第二章门电路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典型TTL、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
4)了解ECL等其它逻辑门电路的特点。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1)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运用此理论分析解决数字电路设计中的问题;2. 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各种逻辑门电路、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验证;3. 知晓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并了解新兴技术领域中的数字电路设计思想和方法;4. 具备独立进行数字电路实验和项目设计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5. 引导学生培养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系统及其表示- 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进制转换和数制运算- 逻辑代数基础2. 基本逻辑门电路- 与门、或门、非门电路设计与分析- 异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电路设计与分析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简化与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组合逻辑电路的最小化设计与实现- 编码器、译码器和多路选择器的设计4.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触发器的概念和应用- 寄存器和计数器电路设计- 有限状态机的设计5. 接口与存储器-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接口技术- 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6. 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数字电路设计- CPU和控制器的设计- 存储器和总线的设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项目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课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5. 辅助学习资源:提供相关教材、学习资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 主要内容: ·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 · 数制及不同进制的相互转换 · 二进制码 · 基本逻辑运算 · 逻辑函数及逻辑问题的描述 • 基本要求: 了解数字信号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掌握常用二–十、二–八、二–一十六进制的转换。 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及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 • 学时分配:2
第五章 触发器
• 主要内容: · RS、JK、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方法。 · 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及动作特征。 · CMOS触发器 · 触发器的主要参数及脉冲工作特性。 • 基本要求: · 掌握RS、JK、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方法。 · 了解基本RS、同步、主从、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 掌握基本RS、同步、主从、边沿触发器的动作特征。 · 掌握CMO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动作特征。 · 了解触发器的主要参数及脉冲工作特性。 • 学时分配:3
第十章 D/A转换器与A/D转换器
• 主要内容: · 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 · 集成D/A转换器AD7520 · A/D转换器的基本组成及取样定理。 · 并行A/D转换器、逐次比较A/D转换器及双积分A/D转换电路及工作原 理。 · 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 基本要求: · 掌握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集成D/A转换器7520的工作原理及相 关计算。 · 正确理解D/A转换器的两种输出方式。 · 掌握并行比较、逐次比较、双积分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 正确理解D/A、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 学时分配:5
《数字电子技tal Electonics
•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
• 三、授课对象
电气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详细)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属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一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从事数字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必备知识;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设计电子产品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的主干课程。
1、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使学生掌握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培养学生具备测试电路的能力、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简单数字逻辑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电子技术实践中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2、1、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1、掌握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脉冲信号的定义。
2、掌握数制和码制的概念。
3、了解常用有权码的编制方法。
4、熟悉RC电路充放电过程。
5、熟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2数字逻辑基础1、熟悉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掌握逻辑代数规律和公式。
3、掌握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4、掌握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2、3逻辑门电路1、掌握三种基本逻辑关系的定义、真值表、逻辑表达式。
2、掌握分立元件门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复合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4、掌握TTL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5、掌握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2、4组合逻辑电路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4、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和冒险的判别及消除方法。
2、5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1、熟悉触发器的分类方法、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
2、掌握各种触发器的触发特性、逻辑特性和应用。
3、熟悉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T′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课程编码:04119630
学时:64/1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仪表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能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字电路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使用逻辑代数解决逻辑问题;
2、正确使用数字集成电路;
3、分析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4、正确使用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辅助电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学
1、数字逻辑基础(支撑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三项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了解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不同之处。
掌握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法、逻辑式法、卡诺图法及逻辑图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理解最小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表示中的应用。
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
掌握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1)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2)逻辑代数
(3)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4)逻辑函数的化简
2、逻辑门电路(支撑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门电路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分立元件组成的与、或、非门的工作原理。
理解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静态特性,了解动态特性。
了解其它类型TTL门的工作原理及TTL集成门的系列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门电路
(2)半导体三极管门电路
(3)TTL集成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支撑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即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掌握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在组合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4)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4、触发器(支撑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触发器的定义。
掌握基本SR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的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掌握触发器的各种逻辑功能(DFF,JKFF,SRFF,TFF,T’FF)。
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与触发方式的区别。
掌握画触发器工作波形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基本SR触发器(SR锁存器)和同步触发器(电平触发)
(3)主从触发器(脉冲触发)和边沿触发器(边沿触发)
(4)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方法
5、时序逻辑电路(支撑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及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概念。
理解时序电路各方程组(输出方程组、驱动方程组、状态方程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及时序图在分析和设计时序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常用时序电路(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1)时序电路的基本概念
(2)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
(3)计数器
(4)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6、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支撑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能及分类,了解它们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随机存储器RAM
(3)只读存储器ROM
7、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型(支撑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脉冲产生及整形电路的分类及脉冲波形参数的定义。
掌握555定时器及其组成三种脉冲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单稳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参数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8、数-模和模-数转换(支撑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ADC、DAC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及分类方法。
掌握倒T型电阻网络DAC 的工作原理及DAC的转换精度与速度。
了解具有双极型输出的DAC及权电流型DAC的原理。
掌握ADC的转换步骤、取样定理,理解并联比较型、逐次逼近型ADC及双积分型ADC的工组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D/A转换器
(3)A/D转换器
3.2 实验(支撑教学目标2和3)
1、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学习机的使用方法,掌握门电路逻辑电路测试方法,了解TTL器件的使用特点,掌握中小规模芯片实现各种综合逻辑电路的方法,掌握边沿JKFF的功能、动作特点,以及用边沿JKFF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方法,熟悉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和各控制端的作用及集成计数器的级联扩展,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基本知识独立设计一个较复杂的设计题目并进行调试,使学生对基本数字电路具备初步分析、运用、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检查与排除故障、解决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主要内容
大纲基本内容包括五个实验项目,在12个学时内完成,实验的具体内容由实验教学大纲或实验指导书规定。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课堂教学、习题课和实验三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围绕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习题课要对典型习题和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占讲课学时的10%~15%。
实验6次,分别针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验证性和设计实验,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建议学时分配如下表: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和4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考评;
(2)教学目标2和3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和实验成绩综合考评。
七、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实验和结课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全程参与,并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未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报告有抄袭现象的,该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计。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结课考试结课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占总成绩的90%。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张宝荣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
2、主要参考书
阎石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制定人:黄震
审定人:
批准人:齐跃峰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