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教案3 秋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意图
本教案主要旨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关于数量的感性认识,掌握初步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熟悉1 ~ 9各数字的大小和写法;
2.感性认识数量概念;
3.初步掌握加、减运算方法;
4.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
活动一:引入
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小球分成几组,并数出每组有几个,了解以至少1个为单位去数数的意义。
活动二:探究
现在有5瓶牛奶,将其中3瓶牛奶倒进一只大杯子里,那大杯子里面有几瓶牛奶?
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提供计数器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数清晰有效的计算过程。
活动三:运用
假设学生拿到了一张购物单,上面写着“牛奶6元/瓶,饼干3元/袋,饮料5元/瓶”,于是学生们就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进行消费,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计算需要花多少钱买这些东西,而不是假设价格统一。
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购物计划,购买牛奶、饼干或者饮料,然后计算需要多少元钱。
同时,在买完商品后进行交换,看看凭借自己的购物计算能否交换得到想要的物品。
巩固练习
给学生出题练习:
1.爸爸买了6瓶牛奶,妈妈又再买了3瓶,家里现在有几瓶牛奶?
2.买了2袋饼干,其中1袋有5块饼干,另一袋有7块饼干,这些饼干一共有几块?
总结
本节课以儿童喜爱的食品为教学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场景,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由浅入深地建立了湮没在大多数人生活之中的数量概念,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一、激趣引入大家好!在今天的数学实践活动开始前,老师需要你准备好:数学书,田字格,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小棒和计数器,并且二号坐姿坐好,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赶快按下暂停键去准备吧!大家看这是什么?没错就是牛奶,你们喜欢喝牛奶吗?牛奶的营养价值非常很高,平时多喝牛奶能让身体吸收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促进小朋友们的骨骼发育,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特别喜欢喝牛奶,妈妈给笑笑订了一批牛奶,笑笑想算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可是不知道怎么计算,聪明的小朋友们,你愿意帮帮她吗?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我们一起帮助笑笑算一算“有几瓶牛奶”。
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师: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老师听到很多同学说“左边的盒子里有9瓶牛奶,右边的盒子里有5瓶牛奶。
”你能根据图片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大家说的真好,我们都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你能列出式子吗?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吧。
老师写的是9+5,你跟老师写的一样吗?虽然式子列出来了,但是笑笑不知道9+5等于多少,我们一起帮助笑笑算一算吧!同学们可以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9根小棒代表左边的9瓶牛奶,用5根小棒来代替右边的这五瓶牛奶。
看看9+5到底等于多少?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在9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数,10、11、12、13、14,最终得出了9+5=14也同学是这样做的先将5根小棒拆成1和4,,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跟凑成10根,再把10和剩下的4相加得到14。
为什么你们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2根或者3根,或者更多呢。
哦,同学们说9+1=10,凑出整十数,10加上4比较好算,你们真善于思考。
还有同学用了另外一种凑十的办法,右边有5根,想到5+5=10,将9拆成5和4,从左边拿出5根与右边5根凑成10,再用左边剩下的4根加上现在右边的10根,最后得到14。
观察刚刚第二种和第三种算法,你发现计算9+5的方法了吗?第一种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第二种方法是拆大数,凑小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对于本节课《有几瓶牛奶》充满期待。
北师大版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学习第四单元《认识数字4、5》,其中包含两节课《有几个苹果》和《有几瓶牛奶》。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数字5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5,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5,并能够运用数字5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牛奶瓶模型、苹果模型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5瓶牛奶的桌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牛奶瓶的数量。
2. 讲解数字5的含义:我会向学生解释数字5的含义,即表示五个牛奶瓶。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用5个苹果模型来表示数字5,并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苹果模型来表示数字5。
4. 操作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剪刀和胶水,将5个苹果模型粘贴在作业本上,并写下数字5。
5. 例题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一个例题,如“如果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用数字5来解答。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如果有2个牛奶瓶,再加上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5的含义:五个牛奶瓶例题:3个苹果 + 2个苹果 = 5个苹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果有4个苹果,再加上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答案:5个苹果2. 作业题目:如果有2个牛奶瓶,再加上3个牛奶瓶,一共有几个牛奶瓶?答案:5个牛奶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字5的含义。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信息•书名: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文名称:《有几瓶牛奶》1.2 教材背景《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其中一篇课文,该教材是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编写的。
通过提供有趣的文字题材和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1.3 教材目标•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数量、数的大小关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问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说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题目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如“几瓶牛奶”、“一瓶牛奶多少钱”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乐于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2.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和掌握题目中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4 教学准备•课文教材:《有几瓶牛奶》•板书准备:写出《有几瓶牛奶》的问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说教学过程3.1 自由阅读教师开始课前自由阅读课文《有几瓶牛奶》,鼓励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3.2 导语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有几瓶牛奶》。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图示,上面有几瓶牛奶,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多少瓶牛奶呢?有谁能猜一猜?”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3.3 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几瓶牛奶》这篇课文,并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3.3.1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课文,并针对课文中的问题提问学生:“小明家有几瓶牛奶?” “一瓶牛奶多少钱?” 确保学生对问题有初步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教案:有几瓶牛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图形”,第一节“有几瓶牛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数数瓶子中的牛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到瓶子中的牛奶,并能够用数数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到瓶子中的牛奶,并能够用数数的方式表达出来。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瓶子、牛奶、卡片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通过数数的方式可以知道瓶子中有几瓶牛奶。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数数,从1数到学生猜测的数字。
3. 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题目为“有几瓶牛奶”。
4. 讲解:教师讲解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得出答案。
5. 练习: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卡片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瓶牛奶观察瓶子数数牛奶得出答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有几瓶牛奶题目描述:请学生观察图片,数出图片中有几瓶牛奶,并写下答案。
答案:根据图片中的牛奶瓶数量,学生应该数出图片中有4瓶牛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瓶子和牛奶,尝试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其他与数数有关的问题,如“有几颗糖果”、“有几只鸟”等,以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使用了实际的教具——瓶子和牛奶。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中的牛奶,我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个引入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6、7、8,能够正确地读写。
2. 认识和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数数。
3. 学习使用“有”来描述数量,如“有几瓶牛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理解“数量”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牛奶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牛奶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牛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几瓶牛奶吗?”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数数方法。
教师总结,引入“数量”的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用自带的牛奶瓶进行数数,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活动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6.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2. 重点内容:数字6、7、8的读写;数量的概念;使用“有”来描述数量。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带的牛奶瓶进行数数,记录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卡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生:搭积木,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师:你能运用我们昨天学习的知识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口算题卡开火车,将“10+4”贴在黑板上)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教学新授1.摆小棒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给我们带来了牛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师:谁能列式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生:9+5=14,一共有14瓶牛奶。
师:很好,老师帮你把算式写出来,“9+5”这个算式我们以前没接触过,但是我们学过“10+4”,还知道10加几就是十几,那能不能把“9+5”也变成“10+几”这种形式呢?(此处大家可以酌情修改)师:现在就请出了我们的计算好帮手---“小棒”,通过摆小棒来解决这个问题,谁能帮老师摆一摆。
学生摆老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有什么快速数数的方法?生:记大数数小数,10、11、12、13、14师:小棒一共有多少根,表示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生:一共有14根小棒,表示一共有14瓶牛奶师:还可以怎样借助我们的小棒来计算“9+5”,究竟能不能把它变成“10+几”,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生:先把5根小棒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根,10根和4根合在一起一共是14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牛奶瓶子的数量,自主探究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技能,对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可能还不太熟悉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牛奶瓶子的模型,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瓶子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如3+2=?,4-1=?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牛奶瓶子模型进行加减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
如“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找出隐藏的牛奶瓶子的过程中,完成加减运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我有一瓶牛奶,然后我喝掉了一半,我还剩下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运算方法的多样性,明白得凑十的运算策略和进位的运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运算中,养成认真认确实良好适应。
教学重点:初步把握用凑十法运算9加几。
教学难点:明白得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预备: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摸索,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形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你预备如何样解决那个问题呢?把你的方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依照那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如何列?9+5=你能说说9加5能够如何样算吗?(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能够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看小结:凑十法确实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差不多学过的10加几来运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显现不同的说法)(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能够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形图,让学生明确明白如何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加法计算;2.掌握数字1-20的读写和大小比较;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数字1-20的读写和大小比较;3.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2.能否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一瓶牛奶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学生回答:“牛奶。
”3.老师再问:“这是一瓶牛奶,我们可以说有几瓶牛奶?”4.引出本课题目:“有几瓶牛奶”。
模型讲解(15分钟)1.利用教具或黑板报,呈现如下模型:1瓶牛奶 + 2瓶牛奶 = 3瓶牛奶2.老师解释加法的概念,即把两个或多个数合起来的运算方法。
3.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若已知有一瓶牛奶,再加上两瓶牛奶,那我们就有了几瓶牛奶?4.引导学生回答:“三瓶牛奶。
”5.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上述算式,并让学生跟读,并且强制学生理解其中的加法运算。
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快速读出每个数字;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3.教师让学生试着组合数字,如13、15、18等,同时要求学生读出数字并说出各个数字的位置。
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小明家里本来有5瓶牛奶,现在又买了3瓶,那么小明家里有几瓶牛奶?2.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画图,模拟问题中的情景;3.提醒学生合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
拓展(2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有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要求符合实际生活,同时考虑语言表达情况。
课后作业1.记住1-20数字的读写;2.自己出一道有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3.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加法的定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有几瓶牛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在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方面也加强了训练。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数的概念;•通过观察、实践与交流,学会数的计数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学生掌握数的计数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计数的瓶子;•实物牛奶。
学生准备:•辅助计数工具(如小棒子、小纸条等)。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牛奶并问学生:“这是一瓶牛奶,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瓶牛奶吗?”。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计数方法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和“2”,并分别指向两个瓶子。
然后,教师把两个瓶子放到桌子上,让学生从瓶子里拿出一个小纸条,用于计数,同时教师手动将对应编号的桶子加以标记,方便学生进行数的计数。
接着教师问学生:“现在桌子上有几个牛奶瓶子?”引导学生使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帮助他们理解数的概念。
教师将桶子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让学生对于桶子的位置,都可以正常地进行计数。
教师可作多次反复练习,让学生巩固计数方法,提高计数的准确率。
计算方法引入教师再次在黑板上写下“1”和“2”,并分别指向桌上的两个牛奶瓶子。
然后,教师将一个瓶子的牛奶倒入另一个瓶子里,将两个瓶子合并为一个。
接着,教师问学生:“现在桌子上有几个牛奶瓶子?你们知道怎样数吗?”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方法进行计数,帮助他们学会简单的加运算。
教师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并作多次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总结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复述数的计数方法和加运算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后作业1.家庭中有几个牛奶瓶子,尝试使用课上学习的方法进行计数。
2.仔细观察周围的物品,思考如何进行数的计数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总结此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方面有所提高,以及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
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个位上的10?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
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
6、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数数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
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的总数?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9、计算4+9=? 9+2=?,你是怎样算的?10、观察刚才算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11、出示课题:9加几,9加几是怎样计算的?12、练习:9+3= 9+7= 9+8= 9+9=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量的概念和数数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作为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牛奶瓶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并记录下结果。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计算有多少瓶牛奶,并将其排列出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4 课时,是9 加几的进位加法。
“9 加几”的内容,是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本节内容中,教材安排了比较多的篇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或多或少已经知道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答案,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直观的数数法。
由于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形成了机械的记忆。
因此,学生对进位算理和为什么要“凑十”不甚了解,并未体验和领悟“凑十”的优势。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逐步养成寻求原理的学习习惯。
数学创新课堂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9+几”计算中的进位算理,并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左右手在数学王国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正在进行激烈的爬山比赛因为小头爸爸的算式简单,大头儿子的算式难,这个游戏不太公平,引导孩子帮助大头儿子解决9加几的难题引入课题。
10加几的算式是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学习新知识还会用到它。
(二)新授过程1、根据大头儿子这边的算式先编一个数学情境吗?(请两个学生先说一说,再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
看!在孩子们的启发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举了一个例子。
师:谁能说一下数学情境并说一下如果用小棒该怎么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秋教案:有几瓶牛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秋学期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40页至第41页的“有几瓶牛奶”一节。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10以内数的认识。
2.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牛奶瓶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小牛奶瓶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PPT上的牛奶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2. 新课讲解:a. 引导学生观察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瓶子是满的,有些瓶子是空的。
b. 向学生讲解,满的瓶子表示有一个单位,空的瓶子表示没有单位。
c.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满的瓶子和空的瓶子进行合并、分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2. 板书内容:a. 满的瓶子:1个单位b. 空的瓶子:0个单位c. 合并满的瓶子:2个单位d. 分离满的瓶子:1个单位e. 加法运算:3 + 2 = 5f. 减法运算:5 2 = 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数一数,有几瓶牛奶?b. 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5题。
2. 答案:a. 有5瓶牛奶。
b. 作业本上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学生的作业中,仍发现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七单元、课题第三节有几瓶牛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内容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师:看到7。
生:想到3。
师:看到1。
生:想到9。
师:看到4。
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出示“有几瓶牛奶“图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
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1 4教师板书:9+ 5=141410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
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 =4 5把9分成4和5教师板书:9+5=144510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牛奶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数实验操作。每个小组数一数一定数量的牛奶瓶,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数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在讲解数数规律时,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如使用教具、动画演示等,但感觉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未来,我打算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反复实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数规律。
3.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数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抽象规律,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设置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2.教学难点
-理解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尤其是逆序数数时的难度;
-将抽象的数词与具体的实物数量进行有效对应,解决数与物不对等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跳跃数数、重复数数或漏数的情况;
-对于数数规律的理解,如何从具体的数数活动中抽象出规律。
举例:
-难点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逆序数数,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数数卡片,将数与对应的牛奶瓶图片结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逆序数数的逻辑;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几瓶牛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里或超市里是否看到过一排排的牛奶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的奥秘。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有趣的数字》中的一个小节《有几瓶牛奶》。
我们将通过这个实例来学习如何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实例,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大家掌握数数的方法,难点是让大家能够将数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牛奶瓶的模型,以及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支笔和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牛奶瓶的模型,然后提问:“有几瓶牛奶?”大家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会挑选几个同学来演示如何数数,并且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然后我会给大家发放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大家通过数数的方法来找出答案。
我会挑选几个同学来分享他们的答案,并且解释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
我会给大家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大家在纸上解答,然后我会挑选几个同学的答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以及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词,如“数数”、“答案”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在纸上画出5个牛奶瓶,然后用数数的方法找出有几个牛奶瓶。
答案:5个牛奶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实例,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应用到这个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数数,并且尝试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拓展延伸,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问题,然后用数数的方法来解答。
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用计数器来计算等。
这就是我对于《有几瓶牛奶》这个实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使用了实际的牛奶瓶模型来构建实践情景。
这个实践情景的构建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
数一数,有几瓶。
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
2、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3、小朋友,根据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
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
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
4、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好吗?
二、教学互动活动。
1、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
一共有几瓶牛奶?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14瓶,9+5=14。
生2:我是接着9往下数5个数,10,11,12,13,14。
生3:我左边摆了9个小圆片,右边摆了5个圆片,从右边先拿1个小圆片和左边的9个放在一起凑成10个,10个和右边剩下的4个合起来是14个,所以9+5=14。
生4:也可以从左边拿5个小圆片和右边5个小圆片凑成10个,10再和左边剩下的4个小圆片合并,10+4=14。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生3的方法,因为他把5分成了1和4。
先算9+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生2: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接在9后面往下数。
▲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电脑显示生3,生4的凑十法。
)
▲这种方法你觉得好吗?
▲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
2、活动二:故事延续,方法迁移。
(1)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花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
小花还想请你们帮帮忙。
①比一比,算一算。
(电脑出示补充题:开火车)
9+1+1 9+1+2 9+1+3
9+1+7 9+1+8 9+1+9
9+1+4 9+1+5 9+1+6
②想一想,算一算。
9+3=7+9=
(2)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
3、活动三。
(1)圈一圈,算一算。
长颈鹿哥哥送来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
②小组内交流,任选一小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组代表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2)游戏活动。
“比比谁算得多”(电脑出示游戏情境图)。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①看图,明白游戏规则。
②以小组形式做数学游戏,如9+4=,同学间相互说出算式,同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三、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