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地区。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二、教育改革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都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

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作有待加强调查表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家校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一些学校也存在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学校和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面临着考试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五、教育公平需不断强化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然而,当前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同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公平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引起更多人对基础教育问题的重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美好,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实现自身的梦想。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面将从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评价体系失衡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教育资源不平衡是指教育条件和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距。

这种不平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资源匮乏。

其次,教育投入不足也是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低,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短缺。

最后,制度性因素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成因之一。

比如户籍制度限制了学生在优质学校就读的机会,进一步加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合理调剂和分配资源,缓解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的成因与解决策略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是指教育内容与时代的变迁不相适应,教育方式与学生需求不匹配。

这种滞后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师的观念滞后是造成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更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

其次,教育体制的僵化也是导致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的因素。

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往往难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也是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的原因之一。

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学校和地区,导致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

为了解决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方面,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上_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

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_上_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

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自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历经20年,我国已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在实现基本“普九”的宏伟目标中,我省一直处于中西部地区领先的位置。

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山西全省除静乐等五县以外,其余114个县均已实现基本普九,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5.95%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义务教育已由数量和硬件的发展进入了巩固成果、提升质量的阶段。

毋庸讳言,鉴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教育自身的欠缺,我省“普九”,特别是初中教育中大量存在的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成为困扰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定位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提升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如何规划与谋略我省初中教育的发展,从而让我省基础教育的“细腰”强壮起来,这是我们要力求回答的问题。

二、山西省初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初中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校分布趋于合理,农村学校危房面积大大减少,办学行为得到规范,学生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同时,由于受观念、体制、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加之时代的挑战,我省初中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和自觉的教育行为还没有普遍确立,初中学校发展极不平衡,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师校长队伍素质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山西初中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1.初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四年来我省“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我省不同地区的义务教育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

贫困地区“普九”攻坚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实现“普九”的地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初中学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原学校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太原学校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太原学校教育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太原市是山西省的首府,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太原的学校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太原学校教育的现状,本报告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

2. 教育资源太原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足。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近2000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太原还拥有一些优质的中小学和高校,如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育质量3.1 学生素质太原市的学生素质总体较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太原市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太原市的学生常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竞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3.2 师资力量太原市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

学校在教师招聘和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大部分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养。

同时,太原市还积极推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太原市教师的教育质量。

3.3 教学设施太原市的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较好。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存在的问题尽管太原市的学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尽管太原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但是在城乡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教育资源匮乏。

4.2 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虽然太原市的学生素质总体较高,但是在教育质量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一些学校存在教师流动性大、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4.3 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基础教育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法

基础教育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法

基础教育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法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一、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1.1 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一方面,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

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学校比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差异。

1.2 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前的基础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1.3 考试导向过重目前,基础教育系统普遍存在考试导向过重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非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应对考试时注重记忆和应付技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创新。

二、基础教育质量改进的方法2.1 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为了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改善教学设施,增加教育经费。

同时,应加强城乡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2 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基础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基础教育应摆脱过度应试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课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兴趣和实际能力培养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此外,我们还对基础教育的家校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我们的调研成果,积极采纳我们的建议,共同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基础教育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使得农村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面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资源配置和学校设施建设,以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过度强调学科知识的问题,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学生繁重的功课负担和大量的考试压力使得他们缺乏对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埋没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适度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合理调整学科重心,增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兴趣。

三、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着过度依赖考试成绩的问题。

学生被迫为了分数而学习,课堂教学变得应试化,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推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特长。

四、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存在着优秀教师缺乏的问题。

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这导致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的个人发展。

五、家校沟通不畅基础教育中,家校合作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文档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文档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山西省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人口3100多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造成山西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讲,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1.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适度性不够从目前来看,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外延型的发展形态。

一方面,它的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的基础教育的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普及每万人口教育的进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只有84%(约有1/4的县还不达30%),贫困县数已经占全省总县数的51%,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民办教师的单位人口比重和单位教师比重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历史造成的其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差、工资待遇低且长期拖欠两大困难,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公用经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生均公用经费水平在实际购买力方面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所有这些都表明,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明显不能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不适度地“超前”发展。

2.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性不够我省小学的毛入学率为108%,相对于98.8%的适龄这意味着小学在校生中约有10%的学生在复人口入学率来说,读;初中的毛入学率为96.4%,相对于82.8%的适龄人口入学业率来说,这意味着初中在校学生中约有16%的学生在复读。

这样,势必会降低基础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

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一小学、初中生师比均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了山西基础教育投入产出的低效益。

3.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迄今为止,小学毕业生中仍有16%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8.1万人,而职业初中的招生规模不足l万人;初中毕业生中仍有57%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20万人,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只有15.3万人,可见初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可行的策略1.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管理渗透在教育领域的一切方面,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也提到议事日程。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张喜凤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第05期一、山西省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人口3100多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造成山西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讲,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1.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适度性不够从目前来看,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外延型的发展形态。

一方面,它的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的基础教育的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普及每万人口教育的进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只有84%(约有1/4的县还不达30%),贫困县数已经占全省总县数的51%,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民办教师的单位人口比重和单位教师比重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历史造成的其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差、工资待遇低且长期拖欠两大困难,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公用经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生均公用经费水平在实际购买力方面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所有这些都表明,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明显不能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不适度地“超前”发展。

2.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性不够我省小学的毛入学率为108%,相对于98.8%的适龄人口入学率来说,这意味着小学在校生中约有10%的学生在复读;初中的毛入学率为96.4%,相对于82.8%的适龄人口入学业率来说,这意味着初中在校学生中约有16%的学生在复读。

这样,势必会降低基础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

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一小学、初中生师比均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了山西基础教育投入产出的低效益。

3.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迄今为止,小学毕业生中仍有16%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8.1万人,而职业初中的招生规模不足l万人;初中毕业生中仍有57%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20万人,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只有15.3万人,可见初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标签:基础教育;问题;成因分析;解决策略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是初中及以前的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学生尽可能自由地探索这个世界,以便发现他们最喜欢的领域。

基础,不是“基础知识”,它的范畴更为广泛。

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有些可能还不是认识误区,而是功利目的逼迫的结果。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 无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终生离不开家庭。

家庭中的风气、生活习惯、主导思想、处世态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续的、巨大的。

这些影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很大一部分,有些家庭还给孩子规划了人生,并且按照规划去施行教育。

但是,在许多的观念中,把教育单纯地归结为学校教育,家长不注意言行,社会不管孩子的事,孩子有了问题,有了困难,在学校以外找不到解决的场所、机构;孩子有了问题,家长和社会不断指责学校,好像学校是一个医到病除的“神医”。

在所有的孩子问题上,我们的家长、政府、社会组织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功能、任务和责任。

2. 年级越低其教师的待遇、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就越低。

从教师学习的状况来看,小学、幼儿园教师看书学习的相对比较少,大学老师读书研究的比较多。

而从社会活动中受到的礼遇、收入各方面来看,小学、初中教师显然不如高中、大学老师。

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低年级教师的人文素养、文化知识、思维水平显然低于高年级教师。

3. 人们追求分数、名头,却忽视了情感、习惯和能力。

老师以分數高为荣,为了提高成绩,有些老师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有的老师千方百计把优秀学生搞到自己班上,把学习差的学生逼走;有些老师对考试之道挖得精通,却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时事,教师有文凭没水平,有知识没文化,有考分没学风的现象比较普遍。

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措施

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措施

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措施地方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然而,在一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促进其发展。

一、基础教育现状目前,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欠发达地区则缺乏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学校设施也相对简陋。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的学校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过时、学校管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此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由于交通不便、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面临更大的困境。

再次,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

一些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上投入不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

这直接影响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也给孩子们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改进措施为了改善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

地方政府应当将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教育事业,共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其次,改善教育质量。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其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和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

另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政策,确保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消除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最后,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社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和实践机会,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山西教育行业报告

山西教育行业报告

山西教育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山西省教育行业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山西省教育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

教育行业在山西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

1. 教育资源不均衡。

山西省教育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区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省会太原市和一些发达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雄厚;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一些地区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存在较大差距。

2.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山西省教育行业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推动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山西省教育行业也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建设了数字校园,推行网络教学、在线作业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

1.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未来,山西省教育行业将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教育发展差距,提高教育公平。

2. 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山西省教育行业将继续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 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

未来,山西省教育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智慧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山西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范文

山西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范文

山西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范文山西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范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健康发展对于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教育大省,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分析山西省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山西省教育发展。

二、山西省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山西省教育管理制度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中央与地方责权不明确。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特别是省级和地市级之间,教育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责权不落实、信息不畅通、政策执行不到位。

2. 教育管理机构职能单一。

山西省教育管理机构职能单一、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教育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要求。

3.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山西省教育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教育质量评估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山西省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

5. 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不规范。

山西省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导致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三、山西省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山西省应采取以下改革对策和措施:1.明确责权划分。

中央和地方应明确教育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推动责权明晰、协同配合的教育管理体制。

2.优化教育管理机构。

山西省应设立教育综合管理机构,强化省级和地市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效能。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山西省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4.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与支持,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5.规范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

山西省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建立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山西 主题教育 综述

山西 主题教育 综述

山西主题教育综述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山西省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对山西主题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

一、山西主题教育的现状山西省在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进主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山西主题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山西主题教育的特点1.注重学生主体性山西主题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山西主题教育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多元化评价方式山西主题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学校通过观察、交流、作品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长、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山西主题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山西主题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些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条件仍然相对落后。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接受主题教育时存在困难和差距。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山西主题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些教师缺乏对主题教育的深入了解和认识,缺乏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关注和了解。

这会影响主题教育的实施效果和教育质量。

3.评价体系不完善山西主题教育的评价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一些学校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强、评价标准不清晰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四、山西主题教育的对策建议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山西省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改善其教育条件,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了适应我省跨越发展的人才需求,山西省政府逐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满足电工、焊工等劳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响应政策,以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与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技能娴熟而综合业务素质过硬的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

但是,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行分析探讨。

一、山西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在学校硬件配套设施方面,截止2013年,山西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76所,其中包括技工学校、中专和职业高中。

并且,我省有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9所,其中机电学校、铁路学校等8所中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建设的行列,走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前面。

在学生数量方面,2010年度的招生数量达到了27.5万,与2012年持平,比2011年度的24万招生人数增加4万人。

基本上,2013年度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招手人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28万持平。

招生人数形成如此规模主要得益于政策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比如,较高的补贴标准和学费减免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长的积极性。

在师资力量方面,截止2013年底,根据山西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专职教师23440名,其中普通中专学校专职教师7437名,职高专职教师12367名。

从职称和学历结构来看,高级职称的老师占比为15.1%,共有3540名,中级职称的老师有8814名,占比35.6%,其余为初级职称和其他。

在教育经费支出方面,我省2013年度全年的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不到32亿,基本上覆盖了90%以上学生的学费免除和生活费补贴。

并且,2013年度支出学生助学金4亿元之多,多达38万名学生受益。

二、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就业价值观。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出息就必须挤过高考独木桥,考取九八五院校,读一个热门专业,成为金融、电力等行业白领或国家公务员,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大厦的基石,它直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应如何发展以适应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育人、全面育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探究的课题;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教育这棵常青树的根系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些还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是无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的;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认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科学充分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之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教育理念,致力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大而言之,高中和中职教育也包含在基础教育的范畴里,通过多年的观察,我个人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教育功能的单一性和认识的模糊性;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旧是偏重于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的简单文化课教育,这种教育似乎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一种惯性思维教育,一直以来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社会人的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做为一个独立人,学生应该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点知识,还应学会满足其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交、自控、自我完善、礼仪、健体、防卫、审美鉴赏等多种知识和技能,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建构,对其一生的平衡发展、终极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甚至远比学生背会几个公式定理要有用得多;再者,做为一个社会人,学生应建立起强烈的国家意识、道德感、组织认同感、责任感等等;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背景下,从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来说,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在这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做了也只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面上;这是教育功能单一性的典型表现;在教育功能的认识上也存在模糊性;这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上,不少人在谈论素质教育时,片面地将凡是考试都归结为“应试教育”,完全将素质教育与所谓的“应试教育”割裂开来,殊不知“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只不过应试教育是将考试作为一种近似终极目的的东西来操作,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也包括考试,它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范畴,内容涉及品行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生活技能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美育等等,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全面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抛弃过去那种为考试而考试的做法,努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素质型人才;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和舆论宣传的矛盾性;我不记得谁说过:“教育是一个施教者与受教者双向互动的和谐共振体,它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不是一种力的简单相加,而应是一种共振后的聚变和裂变,最后形成一种教育爆发力;”此话很有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施教者—教师,还是受教者—学生,都是受益者,我们平时说“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它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是教育行为最终应达到的目的;而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单赢行为;有的甚至是一种双输行为;说单赢是指教师们通过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未必科学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某种成绩,最终获得了证书、荣誉、职称或其它的某种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或是主观或是无奈地成为名利的追逐者,过程中使用的手段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结果;在这种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受压于大量的各种巧立名目的作业和训练之下,忘却了思考与实践;受制于各种繁琐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之中,学会了呆板与教条;受教于“头悬梁,锥刺骨”、“如囊映雪”、“凿壁偷光”等的激励中,远离了自我的反省和幸福感的体验,沦落为教师们实现功利性目的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成为了表面的胜利者,而学生则成为一个被利用者;说“双输”是指在教学行为中,教师要么漠视功利性的荣誉和肯定,对己对生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要么过于看重功利而采取过激的手段以达到目的;如:一味的强制高压等,造成最终的师生关系紧张、僵硬、对立甚至冲突,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恶性的伤害事故或自残事件,造成两败俱伤的双输结局;有的是发现没有多大希望干脆破罐子破摔,教师没干劲,学生没信心,“双输”的局面就此出现;这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去谈教育行为的功利性,那么从领导层面来看,我们有多少领导是把眼睛向下,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眼睛向上地去迎合上级的种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呢再从家长层面看,我们又有多少家长是真正关心自己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成长规律呢所以,可以说教育功利性是一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的确值得深思;我们一方面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素质型人才,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另一方面,又在大肆炒作什么什么状元,考上名校就大张旗鼓的给予重奖,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宣传方面自相矛盾;三、教育方针贯彻不力,德育严重缺失,认识上十分片面;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明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说实话,我们的教育方针,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教育原则、政策措施是相当科学和完善的,我们老早就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些都清清楚楚地标明:德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我们现在做得怎么样呢很多中小学的品德课被所谓的主科老师借走,借了就不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课程,班主任进行主题教育的班会课甚至也被取消;这些形式上存在的东西都没有被重视,更何况生活里、课间的学生德育工作呢而我们要知道,当前在教育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恰恰是德育方面的缺失;民间不是有个说法:分高德必缺吗这句话虽然不完全对,但确有道理,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旦有上级部门的检查,有关学校便热闹一阵子,还像模像样的,出方案,大张旗鼓的宣传,对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一旦检查结束,又是另一番景象,学生原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德育工作根本没有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种德育是典型的“形式德育”,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德育";生活德育至关重要,它比空洞的任何形式的说教意义都要重大;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现在教育的孩子对党的了解和理解有多少,对党的感情有多深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了解又有多少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红色接力棒传给谁呢未来怎么办现在的孩子对国家的概念有多少了解对民族的意识又有多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统一大业、长治久安、民族振兴将指望谁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责任”意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诸多社会问题将如何从根本上去解决再则,现在的孩子是否有健康的金钱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现在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和道德自控力现在的孩子是否有完备的情绪控制和心理平衡力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培养再多的书呆子又有什么用呢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个倾向性的认识,甚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少人也是这样,总认为一个学生只要成绩好就是个好学生,其他方面差一点关系不大,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一俊可以遮百丑”;正是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良好的品德教育与发展;四、生活教育出现真空健康、生活教育极度匮乏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会生活是教育最实在的意义;而我们现在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体育课被这样那样的理由挤占或是简单地做机械运动;不少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出于眼前的安全考虑,减少甚至限制或取消体育课,代之以户内活动课、自习课;健康课不开,或者开了课因为不是抽考科目而没人重视,敷衍了事;真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最重要的日常自我保健常识没有涉及,如怎样预防常见的疾病,如何合理休息和睡眠,如何科学饮食与营养搭配等等;另一方面又有多少孩子因为乱吃药、乱用抗生素而出现问题;有多少孩子因为不懂科学饮食而诱发胃炎,胆囊炎等等;又有多少孩子因为大量吃垃圾食品,喝劣质色素饮料而导致铅中毒,尿毒症等各种疾病;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离开父母寸步难行,在生活方面的经验少得可怜,小到洗衣做饭,大到两性问题、自我保护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盲区;媒体上不是曾经报道过有女研究生被人贩子卖给穷乡僻壤的光棍汉做老婆的荒唐事吗研究生尚且被骗不知自我保护,更何况中小学生呢至于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更是一无所知,凡此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育怎么能体现以人为本,怎么能称得上负责任的教育呢五、创新实践教育严重缺失动手能力差、无创新精神在我国中小学生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一度社会上盛传的“钱学森之问”,最近网上广为人知的“张二狗事件”都无不反映了我国创新实践教育的严重缺失吗教育者一味的灌输,受教育者机械地被动接受造成了创新实践教育领域的大片盲区;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创新实践类课程的课时;2、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和科学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大胆探索,不囿常规,勇于突破;3、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环保,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六、缺乏大教育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严重脱节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该得到落实;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提倡树立大教育观和全民教育观;大教育观是指我们的教育场所决不应仅限于校园和课堂,我们的教育内容决不应仅限于书本知识和理论传授,而应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可持续的动力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发展;全民教育观是指全社会都应来共同关注教育这个大命题,都来共同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孩子们的发展;教师是专业的教育者,家长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则应担当起业余教育者、督导者和促进者的职责,共同构建起一个教育的大舞台,使学生不论在哪个地点和空间都能受到影响和熏陶;而现在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什么问题:学校只管在校的几个小时;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业余时间管理;社会抓经济,各种经济体如网吧,娱乐厅和舆论媒介如电影、电视、网络倾向于以赢利为目的,并不在乎其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所有这些导致了学生教育链条的断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教师苦口婆心地思想教育工作可能会因为学生回家后家长一丝不屑的表情或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而前功尽弃;一个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次不良场所的偶然体验而不能自拔;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可能因为一部黑帮片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发生逆转;所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教育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了解,家、校、社会的严重脱节在公办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与公办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态度有关,捧着铁饭碗,无生存压力,缺乏社会责任感;民办学校相对要好一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民办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流动人口子女,其父母因为工作关系往往很忙,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什么都指望学校,交流不够、配合管理不力,对必要的社会教育把握不到位,于是就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严重脱节;七、教育管理上弊端有效管理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有效保障,然而,平庸的弊端百出的管理只能造就平庸的学生甚至问题学生,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所谓的科学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宗旨,以学生的个体现状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对学生实施科学化、艺术化的有效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是:合理、规范;艺术化的内涵是:情感、创新;科学管理的效果是师生和谐共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被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管理方式,更多的是远离科学,问题突显在平庸与滞后上;说其平庸,主要表现在我们的管理理念上,教育管理与普通的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企业管理中强调的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社会行政管理中强调的是个体的秩序化和集体的认同感,这二者里面都隐含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通俗地讲,就是下级要认同上级的各种规定和指示并坚决予以执行,下级必须要听话,对于不听话的被管理者,就要受到管理者的惩戒;这种管理规则在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管理意识和规则渗透到我们的学校,情况就不容乐观;老师们高高在上,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而是自觉地、不自觉地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叉起腰,绷起脸,瞪起眼,对学生下达各种指令,做出各种指示,向学生灌输种种自认为千真万确的真理或规矩,全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感受,于是一批庸才就此出现了:唯唯喏喏,教条死板,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缺乏创造力创新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依赖性强,只会活在别人的意识和意志里;而稍有点“叛逆”的学生则会被视为异类,要受到老师们的训斥甚至于处分,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就会出现反叛攻击行为或自残行为,给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留下诸多遗憾和隐患;社会上这方面的例子已经不少了,教训是深刻的;说其滞后,是因为我们的很多管理方法、手段措施往往都是在问题出现了或者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和影响之后才出台的,没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90后的一代,新世纪的一代也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这代人,以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傲然于世,他们的思维、做事方式与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是大不一样的,所以由此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当今青少年的网络疾病、个体人格缺陷与障碍、青少年的非常态群体意识、暴力倾向、两性问题等等,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疲于应付,出了问题以后,只解决当事案例,而不是从源头上去主动发现和预防问题的出现,显示出管理上的滞后与消极;教育管理观念不更新,延续陈旧的管理模式,一味靠强行输灌、强行压制的办法推行自以为是的价值观,不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育管理的平庸和滞后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学生是很难获得更好地发展的;九、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本来教无定法,哪种教学方式最简洁、效果最好,那种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变革的创新社会,反映到教学中也是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一时间刮风似的刮起了许多阵的“学法风”“教法风”;如杜郎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两主课堂、尝试教学法、合作探究等等,其实这些方法不管哪一个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好的教法和理论,可就是这些原本就很正常的东西,被戴上一顶新的帽子而拥上教坛,舞罢一阵,博得一阵喝彩和追随,但是随后又很快被更新鲜的花样所代替,老师们成为了事实上的追星族,跟风者;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每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要与时下这阵风相贴近,没有体现就是不懂时代教育现念;也因此出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着装休闲,轻松随意地坐在前面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歪七竖八的听着,甚至离座说笑的都有,据说是旨在“创设轻松而随意的教学氛围”;有的连讲台都不要了,语文课上,玩游戏,分组表演,说学逗唱,旨在创设情境,体会意境,却让人感觉越看越像表演课或音乐活动课;各种优质课的评选似乎成了优质课件的评选,老师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在课件的制作上,这样的课犹如一个个精美的花瓶,好看之余,师生们实实在在的收获到底又有多少呢其结果不敢恭维,这实在值得思考;其实这种种的教法、理念无非只是一种形式,犹如一棵树上片片精美的叶子,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照顾一片片的叶子而不从根本上去照顾这棵树,那么教学这颗树是不会长青的;所以有效回避教法上的形式主义,对我们的教学采取务实的态度是最需要解决的;其实最根本的教法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孔圣人早就对我们提出过了,那就是: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朴实无华,没有一些所谓西方现代教育理念那么洋气,但是至理却是至简而又至真的;最朴实的东西往往就是最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本质涵义就是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地采取一切适当的施教方法;因材施教的哲学意义体现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讲就是教无定法,不拘于成法;我想充分理解了因材施教的内在涵义是有效防御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一味良药;当然教育的形式主义还表现在各种教育考核、评比、活动的表面化上,很多的工作只要是能形成书面的东西,上面来了以后有据可查就行了,造成了很多平日该做的工作在检查前全部“突击”做完了,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实则是教学的大敌,浪费精力、浪费资源;十、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越丰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往往严重不足;但政府间对教育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这些年,我一直在南方,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投入是内地很多贫困地区根本没法比的,各种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教师,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此落地生根,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内地,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各种教学设施破旧不堪,信息化问题比较突出,网络覆盖率利用率极低,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显得十分落后,加之待遇差,根本招不到、留不住优秀老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这样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有钱人家大都将孩子送往教育资源好的地方就读,这就催生了择校的问题,没钱人家只能将就着让小孩上完小学或者干脆任其辍学在家,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极大地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十一、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而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却往往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以文化成绩论英雄,只要你的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即使他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也都可以忽略不计;而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好,则往往会被一棍子打死,纵然你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特长,也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这种评价体系最大的危害是:一批在文化课的角逐中处于劣势的学生群体,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不被老师重视,得到的是漠视、歧视或者放弃;他们在教室中的位次靠后,看不到老师的笑脸,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成为学生中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是自卑,叛逆;他们在学习方面得不到重视,于是就会通过一些其他的言行来彰显自己的力量、引起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或者在自卑的心态中寻求解脱,于是问题学生就此出现;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等等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而这部分学生群体将来步入社会后也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对于分数、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于好学生的定义等有关评价领域的问题,我们不少地方已经做出了种种探索,取消分数评定,不排队,成绩不公开等,但这些只是形式,更多地我们还是要从高考制度改革,社会用人机制等这些根本的方向性的层面来着手改革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科学评价体系的健立和健全;中国的事情有时就是荒唐,一方面也意识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忽略其他方面发展对社会、对个人而言都存在严重问题,大谈应如何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所谓考试“状元”,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动辄就给这些“状元”发放几十万元的奖金,新闻媒体也借机大肆炒作,这些状元被有意、无意地当做典范来宣传,这对我们大谈特谈的素质教育无疑是一大讽刺;十二、教学与科研的脱节;教学与科研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互为补充的力量,应成为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学应是科研指导下的教学,科研应是建立在教学基础上的科研;离开了科研的指导,教学行为易限于盲目,缺乏方向性,难以走得远;离开了教学为基础的科研则成为无源之水、。

现今的基础教育存在哪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今的基础教育存在哪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今的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其中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考试压力过大:现今的基础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表现往往被归结为数字。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压力过大,缺乏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经济、地理等原因,许多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这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例如,过于注重记忆和机械化计算的数学教育,忽略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创造性教育:现今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育体制刚性:现今的教育体制缺乏灵活性,过于注重规章制度和标准化考试,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这导致教育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发挥教育的作用。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基础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要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调整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案。

提高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质量。

建设优质的学校和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共享。

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内容和方法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例如,引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加强创造性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降低考试压力:政府和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如适当减少考试频率和考试难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建立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根本性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方案,促进教育现代化和科技化。

山西教育基础设施调查报告范文

山西教育基础设施调查报告范文

山西教育基础设施调查报告范文教育基础设施情况调查范文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办学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广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设施落后,教学资匮乏,严重制约教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教育经费依然紧张。

虽然政府投入逐年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我们对全省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全省学校基本情况全省共有公办学校325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初中26所、小学286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25109人(普通高中学生11905人、职业类学生4461人、聋哑学校学生39人、初中学生40375人、小学生68329人、在园幼儿3035人),在职教职工6738人(高中538人、职业类295人、聋哑学校47人、初中2219人、小学3458人、幼教178人)。

另有民办学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42所),共有在校学生10805人,在职教职工828人。

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教体局带领全省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两基”迎检进展顺利。

在历次的督导检查中,我省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受到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以新课程全面推广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中小学写字比赛、作文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66名学生获奖。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

特别是今年,高中招成绩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数达1550人,500分以上人数达3276人,在全市兄弟省(市)中遥遥领先,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4人,比去年净增551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六个省(市)之首,我省考生XX以621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市文科状元桂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西教 育事业发展 的适 度性 不够 .

单位教师 比重 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 历史造成 的其 l 。 如现代化是一个 国家 的社会 、 正 标 经济 、 科学技术以
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差、 工资待遇低且长期拖欠两大困 l 及相应 的民族 心理所达 到的一种较高 水平状态一样 , 难, 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各级学校 l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管理发展的
1 代化 , 学校教育就难以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概念。 教 - 从目前来看, 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 l 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 种外延型的发展形态。一方面 , 的平均每万人 E l 它 l 的状态 , 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 是传统教育管理 拥有的基础教育的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l 普 在现代 社会的现实转化 ,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管理整体 转换运 动 , 它包括物质层面 、 制度层 面 、 思想观念行为 及每万人 口教育的进度不断加快 ; 另一方面, 小学毕 : 业生升学率只有8%( 4 约有1 的县还不达3%) 贫 l / 4 0 , 层面等。 其中, 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 管理体制 和管理组 织现代化是保证 , 管理技术和方法现代化是 困县数已经占全省总县数的5 %, 1 这些地区的基础教 l 育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 民办教师的单位人E比萤和 ! 1 条件 , 管理人才 现代 化是关键 , 高质量 和效 益是 目 提
不能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不适度地 “ 超前” 发展。 2山西教育事业发展 的有 效性 不够 . l I
2教 学体 系的现代化 .
教学 是实 现教育 目的的主要途径 。 教学体系包括
我省小学的毛入学率为18 相对于9. 0 %, 8 %的适 l 8 物质设施 、 中介制度和观念内核等不同的层面。 龄人E入学率来说, l 这意味着小学在校生中约有1% l 0 () 1 教学技术 的更新 的学 生在复读 ;初 中的毛 入学 率 为9 .%,相对 于 : 64 在教学如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问题上, 我们不 8. 2 %的适龄人E入学业率来说, 8 l 这意味着初中在校 l 应忽视科技革命的第一推动力, 不能不运用现代科技 学生中约有1%的学生在复读 。这样, 6 势必会降低基 l 成果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 直到促 础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无论是横向比较, 还是纵向 l 进教学领域 内的全方位 的变革 。更新教学视听媒体 , 比较——小学 、 初中生师比均呈下降趋势, 这些都表 : 创设多媒体教学环境, 开辟网上教室, 构建网络教学 明了山西基础教育投入产出的低效益。 l 和个别化 、 系统 交互式 的教学模式 , 以推动整个 教 借 3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 . l 学体系 的现代化 , 疑是一项 重要 的举 措。 前 , 这无 目 广 迄今为止, 小学毕业生中仍有1%的人不能继续 l 6 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 然偏爱 习惯 了的粉笔 仍
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 l 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 原因。 可见 , 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 ,
二、 实施教育现代化可行的策略

l 绝不仅 仅是一个技术装 备问题 , 更重要 的是一个不 断

6 ・ 2
维普资讯
张喜凤 : 山西基础教育的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 的公用经费所 占比重逐渐下降 , 生均公用经费水 。 高水平 状态 。 较 教育管理发展水平是教育管理现代化
的重要标 志。 教育管理现代化 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 平在实际购买力方面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所有这些 l 都表明, 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明显 l , 实现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现代化。 化
开发 、 有效使用的问题 , 应该有计划 、 有步骤地对广大 } 儿童知识 的获得 , 技能 的掌握 , 以及儿童创新 能力 的 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普及培训, 引导他 l 生成 。 们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计算机辅导教学试验中掌握 l 3积极推 进教 育技 术装备现代化 . 新技术 、 新工具 、 新方法 。 I 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
维普资讯
《 教学与管理》
2 0 年 5月 2 06 O日
西 基础教育的 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分 析
⑩ 山西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 张喜凤


山西省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 育 管理 的现 代 化 .
山西地处 黄河 中游 , E3 0 多万 , 人 l10 是我 国 中西 l
升学 , 为81 人 , 职业 初 中的招 生规模 不足 l 1 约 .万 而 万 和黑板 ,同计算机技 术所创造 的信 息时代 几乎处 于
人; 初中毕业生中仍有5%的人不能继续升学 , 7 约为 l 绝缘 ” “ 状态 , 仍是滞后 的。 教师不熟悉 各种教学技术 2 万人,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只有 l o T具 的性 能 、 点和使用方 法 , 特 缺乏应有 的多媒体 编 1. 5 万人, 3 可见初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 制技能和多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技能、操作技能, 便
在现代社会 , 管理渗透在教育领域的原 l 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 与教育现代化的目 标相适 应, 教育管理现代化也提到议事 日程。管理不实现现 因固然很多, 但从根本上讲, 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较 l
低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