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Mar. 2020 CHINA FOOD SAFETY51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不加以有效遏制,势必引发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与担忧,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因此,针对当前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深入挖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从管理层面入手加以解决,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管理之路,为社会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滞后基于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进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得到了本质提升,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大量的新技术取代了老旧的检测技术,提升了食品检测的精度与速度。

然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检测标准的制定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检测设备的配备和应用能力不足。

这些因素都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1]。

1.2 食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近年来,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崛起,包括网络食品销售模式的发展,大量的企业加入了食品制造领域,随之导致了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加,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市场中的一些商家开始另辟蹊径,开始想方设法的成本提升利润,有的用低廉产品以次充好,有的甚至使用明令禁止的有害物质或者添加剂等,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严重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

1.3 食品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消费者与食品商家属于市场的两大主体,为了在实际的经营与消费过程中保障各方的利益,必须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通过第三方的市场监督管理保持市场良性发展,因此食品监管将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

但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显然还存在差距,特别是监管力量、监管制度及监管创新不足,导致许多商家趁虚而入,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2]。

2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优化建议2.1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开发应用如今,随着食品安全检测需求的变革,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加强技术引进和开发,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检测经验和技术成果,尽量使食品安全技术与国际接轨。

食品安全问题与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与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与反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监管的漏洞,也暴露了企业的道德缺失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淡薄。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毒豆芽、毒生姜到地沟油,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让人触目惊心。

这些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也给整个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道德和法律,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简化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

例如,一些小作坊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诱人、口感更好,大量使用色素、香精等添加剂,完全不顾这些添加剂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导致食品受到细菌、病毒等污染。

其次,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

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流于形式,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此外,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存在监管盲区,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再者,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淡薄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关注价格和口感,而忽视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往往缺乏仔细的查看和了解。

同时,一些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无法辨别食品的真伪和优劣,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误导。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用了不安全的食品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肠道感染、过敏反应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第一篇: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或电脑,浏览手机报时,各种食物问题,食物中毒新闻总是撞击着我们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

让我们愤怒,继而是恐惧,最后麻木!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危险的,用来维持生命的食物可能是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对我们的重要可想而知。

可是为什么又会有那么食品安全事件不间断的出现:前两年的“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可口可乐“雪碧含汞”,海南毒豇豆,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在那些平时大家公认的大型食品企业,甚至是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都因食物安全问题,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新闻中。

在中国,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企业道德败坏,唯利是图。

1.保障食品安全本来是身为食品生产企业最低的、最起码的要求,企业应加强自律,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

但是,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整个行业“潜规则”的怂恿下,不惜损害百姓的健康,冒着法律的风险,干起缺德的行为。

2.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

检查发现,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法律漏洞多,惩罚不严“犯法成本”太低了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

当企业违法时,中国法律对其的处罚是: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教训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教训

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教训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教训展开探讨,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不仅仅影响个人的健康,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毒害物质,如有害添加剂、重金属等,长期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其次,食品安全事件破坏了人们对食品的信心,导致市场信任危机。

消费者对食品产生了恐慌心理,对一些品牌产生了质疑,对行业整体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此外,食品安全事件还对食品供应链造成了冲击,众多企业因此受到损失,经济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二、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抽检力度,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企业要加强自律,提升食品安全理念。

食品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疑似问题食品敢于举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

三、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多种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利益驱动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劣质原料或添加有害物质,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之一。

有些地方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人员,监管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漏洞。

此外,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也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总结: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教训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形象。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并从政府监管、企业责任以及消费者教育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角色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监管部门的能力不足、监管标准的滞后以及监管措施的不力,导致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首先,监管部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其次,监管标准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与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食品市场的变化。

最后,监管措施应更加有力。

政府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监控,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执法,切实惩处违法者。

二、企业责任不明确食品安全问题还与企业责任不明确有关。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食品安全对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资源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鼓励优秀企业,给予其荣誉和政策支持,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消费者教育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还与消费者教育不到位有关。

一些消费者没有足够的食品安全意识,容易购买到劣质或有安全隐患的食品。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其次,要完善消费者投诉渠道和保护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督,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和投诉,同时加大对受害消费者的救助力度。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责任不明确和消费者教育不到位。

浅析食品安全问题

浅析食品安全问题

浅析食品安全问题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摘要当代中国正由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发达的工业强国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大发展大繁荣给中国带来了高速的发展,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并且问题都很棘手,矛盾也很尖锐。

食品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可见食品的重要性,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情况,状况不容乐观。

重大恶性食品安全事故是有发生,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加剧了社会矛盾,人民抱怨声连连。

再次,对政府公信力进行深度考验,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最后,也影响我国的对外出口,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食品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以要想和谐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有一些自己简单的想法和粗鄙的研究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使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新中国初期,那时候生产力落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人们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但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今天,人们从之前的追求数量到了现在要追求质量了,人们不再首先考虑吃饱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吃的食品的质量问题,也就是吃好的问题。

但在当代的中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似乎比之前的吃饱都要难很多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1.食品的内涵食品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必需品。

每天只要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就会看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广告。

有关食品安全的时事评论

有关食品安全的时事评论

有关食品安全的时事评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毒胶囊里的秘密,再次激发了民众对失败的政府监管的批评。

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为什么每次都是由媒体来揭露的?监管部门在干什么?这样的政府监管还值得人们信任吗?……民众的批评和质疑,既有愤怒和无奈,也有理性的分析。

尽管安全监管失败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着公众的忍耐力,挑战着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底线,但公众并没有在失望中丧失希望。

这就给了我们反思和变革的机会。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解决不好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没有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对整个人类也是一个灾难。

从表面上看起来,政府监管失败是政府管理和运作上出现的问题,但是,细究其深层的根源,却来自于政治上的问题。

首先,以高调的政治口号为符号特征的治理,代替了政府部门探索长效治理机制的努力。

对“人民”现在流行的符号是“公共利益”高度负责的口号,始终是各监管部门每天都宣扬的首先,以高调的政治口号为符号特征的治理,代替了政府部门探索长效治理机制的努力。

对“人民”现在流行的符号是“公共利益”高度负责的口号,始终是各监管部门每天都宣扬的价值。

但是,政府治理往往只有空洞无物的政策宣传,而不见付诸实际的政策行动。

这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治理。

事实上,各政府部门最拿手且乐此不疲地选择使用的治理手段有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运动式治理。

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为特征的运动式治理,是政府面对公众压力和危机而作出的一种反应。

经验告诉人们,这是一种权宜之计。

目前,针对毒胶囊的整治行动正在展开,人们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行动的声势不会小。

然而,以往的经验同样可以让人们预见到的是,来去一阵风的运动式治理不会持续很久,老问题在运动中得不到解决,沉寂一段时间后必又死灰复燃。

早在8年前,河北某地的一些厂家生产工业明胶销售给制药厂的事情曾被曝光,政府采取过一些整治行动,但这个地方在今次毒胶囊事件中却再次扮演了可怕的角色。

在中国这个超大社会,建立长效的政府治理机制客观上存在诸多困难,然而可怕的是,这种客观困难经常成为政府不进行治理创新的理由。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看法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食品数量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

根据侯俞老师的观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食品数量安全,是指从数量上反映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能力,它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特征,强调食品安全是人类基本生存权利。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要求。

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及改革开放,中国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而食品质量安全则是一直困扰人们并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由于它涉及国计民生,极需解决。

文章将分为原料、加工制造、市场流通和食品监管四个部分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阐述。

1.1食品原料在食品原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药兽药残留、非法使用激素和过量使用化肥。

例如著名的"激素门" 、大米石蜡、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

另外,微生物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

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新病原体不断出现,让民众防不胜防。

今年三月,日本海啸导致的核电站爆炸,核辐射的泄露又将带来新一轮的污染问题。

1.2加工制造加工制造带来的担忧,恐怕是食品从生产到最后消费的重中之重,也是问题最频发之处。

主要体现在滥用、使用禁止添加剂,加工制造过程的二次污染上。

最著名的恐怕是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问题,以及最近河南双汇的瘦肉精事件。

大品牌也变得不可信耐,身为中国人不得不感慨中国居民悲哀。

1.3市场流通市场流通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假冒伪劣、销售地卫生条件不合格上。

比如食品过期、腐烂、变质,但仍正常销售,这类的案件比比皆是。

1.4食品监管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认为最严重的是多部门监管导致效率低下,责任不清。

对比外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他们采取链条式监管制度,从生产到销售,一环扣一环。

一旦发生问题,追溯而上,肯定可以找到失责方,并且容易根治问题。

而中国监管制度,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一旦发生问题,各方推卸责任,且难以追踪问题根源所在。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每个人生命健康的大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们开始反思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以及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环节的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用劣质原料、添加有害物质,甚至造假冒充名优产品。

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从而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做到诚信经营,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启示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食品安全,珍惜生命健康。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意识、加强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及哲学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及哲学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哲学反思近几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地报出,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2008年9月,中国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据普查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

同时,给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上了保险,为期20年。

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人们的恐慌和高度重视。

2011年 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

将一定量的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着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在河南孟州市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

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2011年4月初, 4月1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粗粮馒头,不仅添加色素,甜蜜素,虚报生产日期,而且还把过期的馒头回收重新加工后再出售,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给前一天生产的馒头也贴上最新的生产日期,而这家生产馒头的作坊每天要给上海的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连锁超市的门店供货,每天有3万个问题馒头进入各大食品柜台。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建议一、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影响食品安全是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不仅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直接相关,也与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连。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担忧和关注。

从有毒添加物到不合格农药残留,从超标致癌物质到食品源头污染,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食品的信任度和消费意愿。

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1. 贪图经济利益: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比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物等,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2.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能力差、监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同时,在执法力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3. 生产环节问题:个别生产者追求产品数量而牺牲质量,无视卫生和安全规范,导致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4.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准确了解到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从而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5. 治理体制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和配合,在责任分工和监管力度上存在不少问题。

三、食品安全管理建议1. 完善立法与监管体系:提高行政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调合作,降低监管边界对责任倒推等现象。

2. 加强企业自我管理意识:食品生产企业应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制定内部质量控制流程,启动全员参与的食品安全培训,并进行人员定期考核。

3. 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追溯体系,提高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的透明度。

通过追溯体系,可有效监测食品安全目标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问题发生。

4.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鼓励媒体广泛报道典型案例和科普信息,形成舆论声势压力,促使企业自觉维护食品安全。

浅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越来越低落,必然带动消极的情绪和消费观念。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每隔一个阶段就出现,占据媒体显著位置。

地沟油炒菜,问题馒头,双汇瘦肉精等等问题食品一次又一次刺激人们的神经。

那么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我们看到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以后,食品监管部门才出来澄清处理问题。

国家每年也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食品监督管理,可问题仍很严重。

这说明我国的食品监督制度不到位,需要我们认真来对待处理。

2)企业家缺乏职业道德,被利益熏心,做出这种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情。

我国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道德文化教养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跟进上来,以至于企业家迷失本心,做出这种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不道德事情。

3)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

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增甜剂”、“染色花椒”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诸媒体。

这些事关公众利益的新闻报道的出现,反映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但食品安全是个敏感话题,稍不注意就会搅乱社会神经并埋下隐患;食品安全又是个社会顽疾,有待媒体勇担重任,开展切切实实的舆论监督及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

食品安全报道能否做到积极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关乎百姓安康与社会和谐,亟须引起政府部门、宣传管理系统及媒介的注意。

一、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近年食品安全报道与观察今年以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社会反响,笔者发现食品安全报道存在如下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第一,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密集出现,平衡报道不足,易于引发公众的恐慌心理。

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股食品安全事件的“揭黑”狂潮。

尤其今年以来,食品黑幕报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舆论哗然。

细数这些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等,在经过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竞相转载与争相解读之后,受众会从这些报道中推及其余、主观想象,把企业的“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造成公众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瓦解、社会焦虑加剧。

前些年出现的“冠生园月饼”、“苏丹红事件”、“海南香蕉致癌风波”、“啤酒甲醛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公众主观推测极易发生的情况下,媒体正面报道未及时跟进,未明确界定问题企业及产品、未及时澄清整个行业状况、对各地相关企业预防措施宣传不够等等,均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

第二,有的媒体一味追求“抢眼球”的轰动效应,假新闻泛滥,社会经济损失巨大,媒体形象受损。

食品安全报道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词语,就容易制造冤假错案,令食品产业形象受损,使被曝光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评论

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评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也日益繁荣。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其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作为基础阶段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进行评论,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为小学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2. 教育资源逐渐丰富随着食品安全教育受到重视,各地纷纷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

教材、课件、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不断优化,为小学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为提高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质量,各地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使教师对食品安全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部分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内容单一,主要以食品安全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传统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不足食品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三者的协同作用发挥不足,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1.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趣味性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丰富食品安全教育内容,增加实践性和趣味性。

例如,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品安全问题反思与解决之道

食品安全问题反思与解决之道

食品安全问题反思与解决之道引言在当代社会中,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必须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解决方案,提出一些措施以促进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食品加工和生产环节不规范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规范行为,例如使用过期原料、添加有害物质、不合格操作等。

这些不规范行为可能大大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2.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一方面,监管力量不足,导致无法完全覆盖食品生产、销售环节。

另一方面,监管手段滞后,导致监管部门对于新型食品安全问题的掌握不够及时。

3.信息不透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不透明是另一个挑战。

消费者难以获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这使得消费者无法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同时,食品企业也因缺乏信息公开透明度而陷入信任危机。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加强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研发先进的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并确保监管手段与科技的发展同步。

2.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惩罚机制,可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打击违法行为,从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3. 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食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意识,确保只使用合格原材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生产和加工。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4. 推动信息公开与消费者教育政府应推动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公众及时、全面地了解食品安全状况。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教训与启示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乃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质疑。

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着大众的饮食选择,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由于企业的利益追求和监管不力,一些奶粉产品中被检测出有毒三聚氰胺成分,导致了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问题。

这一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企业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也突显了监管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不足。

这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应当以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不能为了利润而降低产品质量。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

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一种被禁止使用的激素,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规使用的情况。

2011年,中国相继爆发了瘦肉精事件,出现了猪肉中被检测出瘦肉精超标的情况。

这种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畜牧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这次事件告诉我们,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不能姑息养奸。

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规行为。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性。

三、有毒生虾事件2017年,一些地方爆发了有毒生虾事件,消费者在购买虾后发现虾肉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

这些有毒生虾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也损害了水产品的信誉。

这次事件暴露出了一些虾农为了追求高产量而滥用农药的行为。

这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要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坚持绿色有机的生产理念。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各界都应当高度重视。

历史上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启示,提醒我们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看法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很多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商贩为降低成本而进行非法生产。

所谓“病从口入”,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从课堂上看到那些“毒食品”的视频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

2003 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 ,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 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 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除了这些大事件外,未曝光的大大小小的案件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化肥,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

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1食品生产及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管理食品的生产原料归根到底是来源于农产品,而农产品的种植环节最终容易造成质量安全的就是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如果农药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方法不当,将会导致食品中残留的化学药剂过多,足以导致人体在食用后产生中毒迹象;在食品流通环节,特别要注意的是食品的保质期问题,人体食用过期产品很容易产生不适现象.以上种种,都是由于食品在生产及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对相关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从而导致视食品从源头上就受到了污染,这让食品安全难以进行,更难以去实现。

1.2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涉及很长的时间段,也涉及很多管理部门,在实际监督过程中,容易造成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远负责任,相互推脱,甚至由于监管上的漏洞,使得产品生产中的某个环节没有对应的监督部门,致使一些不法商贩钻法律空子,为谋取利益生产出有害身体健康的食品。

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最为严重,许多案子都是以此为源头原因开始的,二造成了更加巨大的影响与后果.1.3企业家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食品的生产大多都是批量化的,专注于食品生产的企业有时容易受到高额利润的诱惑,违背道德,生产不健康食品。

这一现象的不断恶化,表明现有食品生产企业家诚信缺失,道德下滑,扰乱了正常的食品生产市场,从而导致食品问题愈演愈烈,然而这些商家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批量且销售范围广,很难在事发后去追回食品从而导致更大的影响.1.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对食品包装上的内容没有专业的了解,购买选择上也会受食品广告及促销等的影响。

高收入消费者更注重食品的营养含量,但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而低收入消费者受制于收入,降低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致使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了解,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也恰恰是相对的,使社会中的两方面人深受其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一
——“餐桌保卫战”屡战屡败原因何在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可近些年,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这“天”不敢说塌了,起码是千疮百孔。

吊白块馒头、苏丹红鸭蛋、避孕药黄鳝、硫磺腐竹……种种匪夷所思的有害食品,让许多国人悲叹:我们到底还敢吃什么?
餐桌不安,国必不宁。

为保卫餐桌,国家付出了艰苦努力。

几年来,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屡屡失守,媒体的呼吁不可谓不痛心疾首,政府的查处不可谓不严厉坚决,企业的整顿不可谓不深入彻底,但苦口婆心的道德规劝也好,严惩不贷的法律威慑也罢,都未能阻遏食品安全问题接踵发生。

“餐桌保卫战”屡战屡败说明,现有的提高生产者销售者道德自律、加强监管部门落实责任、“重典治乱”的治理思路一定是遗漏了些什么。

我们希望回答,为什么同是中国食品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就比内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好?是不是企业越大,越有利于食品安全?
我们认为,食品加工行业较重的税负和一味求大的行政引导思路,都不利于打赢“餐桌保卫战”。

据了解,现在,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税赋较重,生存艰难。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进项抵扣税率13%,深加工的销项税率与一般工业品一样,均为17%。

由于存在进项抵扣,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即使没有增值,仅保本销售,但从账面上看,仍需缴纳增值税。

农产品加工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具体操作中,税务部门均据进货和销售的发票扣税,人工成本开支无发票可抵扣,这样一来,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就显得较为沉重。

内销税负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只得将目光转向出口,通过退税来提高收益。

而要出口,就必须选用最好的原料、对质量进行最严格的把关,以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开拓和稳定市场。

这种税制安排,导致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食品比内销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都好,价格反而便宜。

此外,国内的连锁商场、大卖场,基本被国外各种品牌所垄断,进入的门槛畸高,一般的企业内销很难打入那些连锁商场、大卖场,这样就只能通过不正规的渠道销售。

销售渠道不正规,竞争又非常激烈,许多企业为了生存,就铤而走险,以次充好、甚至用有毒添加剂来降低成本。

数以万计的农产品加工内销企业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许多企业之所以勉为支撑,是由于企业的地皮年年升值,企业与银行都把“宝”押在随着城镇化推进,不久的将来土地能够“变性”,由工业用地变为商业或住宅用地,卖地皮来偿还银行的贷款。

如果中国的大量食品加工企业要依靠房地产业才能获得最后的“解脱”,这种状况下形成的企业心态,食品安全焉能不出问题!
现在,一些专家和政府部门认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正道。

可是,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和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就发生在如假包换的大企业身上。

这说明,这一思路是存在问题的。

可是,最近完成的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就以提高准入门槛为准则,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业内人士称:“小企业投入资金要400万,而大企业投入则要上千万,大批资金本就紧张的乳品企业将会被淘汰。

”这些奶企一旦因此关张,人们不得不担心,原来为这些奶企提供原料的大批养牛场、大量奶农,会不会在奶业“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中,沦落为监管空白地带的黑奶场、黑工厂?这样是会保障食品安全,还是会危害食品安全呢?
食品生产销售点多、线长、面广,监管不易。

单纯依靠加强执法或指望通过消灭中小企业来提高安全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

要形成保卫餐桌的长效机制,唯
有综合运用执法、税收、加强行业自律等手段,为食品企业创造宽松的良性竞争环境,才能为洁净的餐桌,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为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
之二:食品安全监管者如何重获百姓信任
最近一段时间,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不断。

先是上海染色馒头新闻“发酵”,接着沈阳毒豆芽新闻“泡发”,在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狠抓后,26日,海南的“地沟油”又“下流”地流了出来。

24个肮脏的大油桶,一把沾满污垢的大勺子,空气中弥漫着潲水沸腾后发出的恶臭——这就是海南省儋州市城郊那大镇北吉村非法加工地沟油的一个窝点。

与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一样,海南地沟油事件向公众展示出食品安全领域的造假行为多么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在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如果不是央视《消费主张》的曝光,不会有此次染色馒头风波;如果馒头企业的老板“大方”一些,为司机交了200元的罚单,就不会有司机举报,人们也就不会知道每天餐桌上的馒头还有那么多说法,原来还可以染色。

染色馒头不是一两天了,为何执法者一直未能发现?非要等到偶然的举报,被媒体曝光,才兴师动众地大查特查?平时,你们都干什么去了?
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无疑也是一场场诚信危机;表面是企业的诚信危机,其实更是执法者的诚信危机。

在沈阳的40吨毒豆芽新闻中,各部门的“不归我管”令人如芒在背。

工商、质监、农委三个部门的理由都看似有理,而且也有法可依。

但是我们是否也要问一声:你们究竟在管些什么?
中国的市场经济日渐完善,行使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的职能也在增强,可是与公众的基本需求相比,现有的食品安全执法能力还远远不够。

这一方面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还需要监管部门勇于担责的责任心。

不能功来了都抢,责来了都推,拿出条文条例把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一退六二五。

在“餐桌保卫战”中,监管部门是主力。

如何让主力不打盹,时时刻刻盯紧与餐桌相连的每个渠道,是打赢“餐桌保卫战”的前提条件。

而要这些监管部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应该赏罚分明,对取得成绩的予以奖励,对失职赎职的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管部门恪尽职守,让百姓恢复对监管者的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三:
食品安全监管应丢掉“权力幻觉”
“监管不到位”被普遍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迭出的主要原因,而“加强监管”的一个习惯思维和常规举动就是“收权”:包括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扩张其权力,颁布名目繁多的标准,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等等,不一而足;而为了解决“多龙治水”导致的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又层层成立所谓的“领导小组”、采取联合执法等措施,以求统筹和协调。

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能促进和体现对食品安全的“统一认识”和“高度重视”,但未必能收到所期待的成效。

食品行业的基本特征是点多、线长、面广,生产的方式种类繁多,销售的渠道五花八门,使监管者不免有防不胜防、捉襟见肘之感。

以农产品加工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例,对于“基地”和“公司”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对原料生产的“第一车间”,也就是分散到千家万户的种养业主,要确保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的规范使用,确保他们在生产过程不掺假甚至掺毒,政府职能部门要一竿子插到底管住管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别是那些零零散散的家庭作坊、直接进入市场或端上餐桌的农产品或加工食品更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四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根豆芽”,还是“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并不是有关部门不努力,而是有限的行政执法力量面对浩瀚的市场,实在管不胜管,任你步步为营,层层设防,问题食品仍然“跑冒滴漏”。

这样的状况,并不等于说食品安全是一道“无解方程”。

“加强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只有政府自身扩权这“华山一条道”。

手头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广西北海市加工的干海味远近闻名,当地的海味市场几年前曾经两度“出事”,一次是一些加工者使用颜料生产染色虾米,另一次是在周边地区销售的腌制红鱼被查出为了防虫使用有毒药品。

事发后工商部门频繁检查、四处出击,管理者疲于应付、业主不胜其扰,可成效并不显著。

后来,他们针对众多家庭作坊从事海味加工的情况,主动放权,从销售环节着手,指导海味市场的经营户成立行业协业,加强自我管理,行业协会对会员“约法三章”,规范会员经营海味的进货渠道、品名和标签,并订立10户一组的“连坐”受罚制,互相监督。

5年来,海味市场食品安全“零”投诉,营业额逐年上升,成为了当地的特色食品品牌。

由此可见,认为政府无所不能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权力幻觉”。

通过调动社会资源来管理社会,这样的做法恰恰符合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个运行规范、秩序井然的食品行业,应该有一个最具稳定性的“三角形”支撑:除了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和从业者个人道德上的自律,还需要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

针对市场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勇于创新,转变已往那种把加强监管等同于增机构、加人员、广覆盖的思维,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社会力量,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正确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