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1高考化学解题方法系列专题 (1)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化学是高考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有一定的比重。
化学考试一般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选择题中,要注意题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答案可能隐藏在各个选项中。
比如,在酸碱中,如果一个物质能够与酸和碱反应,则该物质为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2.选择题中,可以尝试用排除法解题。
有时候,即使对知识点不够理解,但排除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通过判断选项的对错,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项范围。
3.选择题中,可以通过题意的理解来解题。
有时候,一些选择题并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只需要理解题意即可。
比如,题目中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量比来判断哪个物质会被消耗完。
4.选择题中,要注意实际应用。
在高考中,有一些题目会涉及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这类题目,常常需要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情境来解答。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解答题中,要注意对题目的分析。
有些解答题可能会给出一系列条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将题目进行拆解,理清题目所需要的信息。
2.解答题中,要注意细节。
在化学中,往往需要注意各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量比等细节。
这些细节的注意可能会对题目的解答起到关键作用。
3.解答题中,要注意化学原理的应用。
在解答题目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比如,通过酸碱中心性等原理来解答一些与酸碱有关的题目。
4.解答题中,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操作。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证计算准确,带单位,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总结起来,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题目的细致分析和思考。
通过多做题、多总结,结合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1)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1)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C.溶液b中只含有NaCl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用氨水,则Mg2+、Al3+均转化为沉淀,不能分离,则不能用氨水代替NaOH,A错误;B.Al3+与过量NaOH反应,溶液a中含AlO2-、K+、Cl-、Na+、OH-,B错误;C.K+、Cl-、Na+在整个过程中不参加反应,则溶液b中含KCl、NaCl,C错误;D.因氢氧化铝能溶于盐酸,则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氢氧化铝的两性。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大理石溶于醋酸溶液中:CaCO3+2H+===Ca2++CO2↑+H2OB.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常见的有电荷不守恒、原子不守恒、反应产物写错、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反应没写全等等。
【详解】A.醋酸是弱酸,不能拆,A错误;B.同时生成了两种沉淀,B正确;C.两边电荷不守恒,C错误;D.铁与稀盐酸反应,应该生成Fe2+,D错误;答案选B。
3.有一份澄清溶液,可能含有 Na+、K+、NH4+、Ca2+、Fe3+、SO42-、CO32-、SO32-、Cl-、I-中的若干种,且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1(不考虑水解和水的电离)。
高考化学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答题技巧化学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点科目,也是一门需要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科目。
在高考中,化学的题型多样且考点较多,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化学题型的答题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并提供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答选择题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1. 仔细审题:在正式开始解答选择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确认题目中所给信息是否充分。
同时也要注意题目是否存在陷阱,例如选择题中常常有部分答案是明显错误的,考生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排除这类明显错误的选项。
2. 排除法:当遇到一道不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
考生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通过分析剩下的选项,寻找出合理的答案。
3. 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有时候,正确答案与其他选项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异,这就需要考生对选项进行仔细比较。
选项之间的不同之处往往蕴含了问题的解答方向。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需要运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的题型。
在答计算题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速度:1. 准确读题:在开始运算之前,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确定所给信息、要求和计算方法。
特别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精确度要求。
2. 善用化学公式:在进行化学计算时,要熟练掌握各种化学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对于复杂的计算,可以先列出化学方程式,再进行计算。
3. 注意结果的合理性:在完成计算后,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
遇到结果偏离实际情况的情况,需要审查计算过程和所用数据,并核对计算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基于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分析和推理。
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解答实验探究题:1. 明确实验目的:在解答实验探究题之前,要先确定实验目的,理解实验设计的背景和要求。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 2(还原性:Fe 2+>Br -),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 A .2Fe 2++Cl 2=2Fe 3++2Cl -B .10Fe 2++2Br -+6Cl 2=10Fe 3++Br 2+12Cl -C .2Br -+Cl 2=Br 2+2Cl -D .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 【答案】C 【解析】 【分析】还原性:Fe 2+>Br -,则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 2时,氯气先与Fe 2+反应,后与Br -反应。
【详解】A .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故A 正确;B .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 2++2Br -+6Cl 2=10Fe 3++Br 2+12Cl -,故B 正确;C .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 错误;D .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向 CH 2BrCOOH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Δ--222CH BrCOOH +OH CH BrCOO +H O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Al 3++4OH -→AlO 2-+2H 2OC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气体:ClO -+CO 2+H 2O→HClO+HCO 3-D .等体积、等浓度的Ca (HCO )2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2+2--2-3332Ca +2HCO +2OH CaCO +CO +2H 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向CH 2BrCOOH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羧基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溴原子在碱中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BrCOOH+2OH -CH 2(OH)COO -+H2O,A选项错误;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成分为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B选项错误;C.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次氯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则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反应的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C选项正确;D.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Ca2+和OH-为1:1,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D选项错误;答案选C。
高考化学的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的解题方法高考化学的解题方法1、高考化学解题抓住关键,以新联旧填空题形式新颖,思维巧妙,很富有思考性,综合性程度很高,内容跨度大,知识的串联性强,只要抓住关键,搞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题目的新要求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进行有关知识的整体思维,答案就能顺利推出。
2、高考化学解题利用规律,逐步推理近几年来,高考填空题中出现了许多“满足关系”和“取值范围”的题目。
这些题目形式新颖,创意较高,思维抽象,规律性很强。
该类题目大都是内容源于课本,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透彻理解,熟练运用,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这类题,应该将计就计,首先抓住知识的内在规律,找出对应关系,逐步推理,导出结果。
高考化学复习方法高考化学复习保证课堂效率,抓住重点。
高中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有的同学喜欢熬夜学习,白天的精力不足;还有的同学觉得复习时老师讲的东西自己都知道,就不愿听,上课就自己刷题。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课堂效率,这是提高成绩的根本。
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都是一直以来大家的普遍问题和考试常见的知识点,跟随老师的思路,才能知道自己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到哪,应该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如果把老师讲课的时间拿来刷题,那么就会错过重点难点,搞不清易错之处,对于提高成绩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会导致成绩下滑。
同理,晚上熬夜学习,白天上课精力不够,常常犯困,更是不可取。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1、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分享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分享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考试内容不仅覆盖了大量的知识点,还涉及到了不少题型。
针对这些题型,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就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进行解题技巧的分享。
一、选择题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其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通读全题,理解题目要求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2. 利用排除法,首先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进一步缩小范围。
3. 根据题干信息,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4. 注意选择细节,避免粗心导致选错。
2. 高级选择题高级选择题是指选择题中含有较多的信息,并需要结合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对题目要求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分析题干中所给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待。
3. 建立解题思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4. 选项辅助,通过排除法,选出与已有推理相符的选项。
二、计算题1. 单纯计算题单纯计算题是指在题干中直接给出数据,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或规律进行计算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熟悉基础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应用。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分析题目,有选择地找出与所求答案直接相关的数据。
2. 确定所需使用的计算公式或规律,并将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3. 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综合计算题综合计算题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系列数据,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阅读题目,将所给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起整体的思维框架。
2. 确定所需使用的计算公式或规律,根据整体思维框架进行逐步计算。
3. 注意细节,确保每一步计算的准确性。
2011高考化学 攻克五大难题
2011高考化学高考化学五大难题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性问题,特别是要注重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及从细节上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才能拿到高分。
攻克“身边的化学物质”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是令学生们颇为苦恼的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知识点繁多、出题角度冗杂。
办法:同学们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解题技巧,从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点——线——面这个网络的深入理解。
因为物质的变化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攻克“物质构成的奥秘”难题:不同于第一部分,物质构成这部分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的抽象性。
由于平时所接触与学习的都是具体的物质,在接受领域里已被动地形成一个具体的思维定势。
这部分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用更形象的方式帮助思考、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形成“深—浅—深”的接受过程,即:深入抽象的知识,简单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办法:实验不失为促进这种思维转化的好方式。
攻克“物质的化学变化”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复习的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如“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办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另外一大考点是计算题,在处理这类试题时,要遵循上面所讲的原则,按部就班进行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题中的应用与这类题的思考方式、解题办法:在参透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识后,再分析、解答完成这类问题。
攻克“化学与社会发展”难题:2006年的高考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基本思路。
而后两条与这一部分的联系十分密切。
同时,这要求同学们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注意从科学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化学问题。
2011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秘诀
高考化学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一、如何才能轻松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1、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基本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
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2、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物质的性质不能只停留于记住,关键是能够灵活应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以不变应万变3、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4、克服思维定势避开“陷阱”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的这一弱点,常在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5、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但正确运用语法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6、谨防因一字之差落入“陷阱”审题时要看清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信息,谨防因粗心大意,落入“陷阱”。
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要养成用笔在题目关键字下作标记的习惯,才能防止落入“陷阱”。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
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二、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
高考化学解析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高考化学解析常见题型解题思路高考化学题目多种多样,但在解题思路上有一些常见的题型可以总结出一些通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题目中较为常见的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意,并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通常包括一个问题和四个选项。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并对选项进行比较和分析,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接着,可以通过知识点的掌握和普遍规律进行判断,选出最符合问题要求的选项。
2. 判断正误题判断正误题是指根据题目给出的陈述,判断其正误。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陈述,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核实。
对于陈述中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实验规律等,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判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化学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公式进行具体的计算或推算。
解答计算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目标和要求在开始计算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计算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
2. 单位换算在进行计算之前,要对给出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单位换算。
确保所使用的单位一致,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单位不匹配的错误。
3. 注意数据的精度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合适的位数,避免过度舍入或不足舍入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
根据题目要求,合理控制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化学中的开放性题型,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判断。
解答题的核心在于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论述。
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通常给出一段化学实验或现象的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1)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1)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下列各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B.向100mL0.12mol·L-1的Ba(OH)2溶液中通入0.02molCO2:Ba2++3OH-+2CO2=HCO3-+BaCO3↓+H2OC.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pH恰好为7:H++SO42-+Ba2++OH-=BaSO4↓+H2OD.向含0.1molNaOH和0.1mol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L0.4mol·L-1稀盐酸:OH-+CO32-+3H+=CO2↑+2H2O【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定少为一的原则,将NaHCO3的系数定为1,则向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Ca2++OH-+HCO3-=CaCO3↓+H2O,A选项错误;B.先算出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12mol,而CO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二者的物质的量为3:5,按照3:5的化学计量比来写方程式:3Ba2++6OH-+5CO2=4HCO3-+BaCO3↓+H2O,B 选项错误;C.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pH恰好为7,因此二者按2:1的系数来反应:2H++SO42-+Ba2++OH-=BaSO4↓+2H2O,C选项错误;D.首先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稀盐酸先和烧碱中和,过量的稀盐酸再和纯碱反应,据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CO32-+3H+=CO2↑+2H2O,D选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反应物用量不同发生反应不同的离子反应,题目难度较大,注意反应的顺序,尤其是某一种反应物过量时的后续反应。
2.向含a mol (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 mol Na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4)2Fe(SO4)2是复盐B.b = a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Fe2+) = c(NH4+)C.b = 2a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Fe2+ + 2OH-=Fe(OH)2↓D.当2a<b≤4a时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 NH4+ + 2Fe2+ + 7OH-=2Fe(OH)2 ↓ + 3NH3·H2O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NH4)2Fe(SO4)2是由NH4+和Fe2+、SO42-构成的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2种阳离子,为复盐,正确,A不选;B.b=a时,Fe2+先和NaOH反应生成Fe(OH)2沉淀,有一半的Fe2+生成沉淀,NH4+不反应,Fe2+、NH4+都水解且相互抑制水解,所以存在c(Fe2+)<c(NH4+),错误,B选;C.b=2a时,Fe2+先和NaOH反应生成Fe(OH)2沉淀且Fe2+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正确,C不选;D.当2a<b≤4a时,Fe2+完全反应,部分NH4+反应生成NH3·H2O,所以可能发生离子反应3NH4++2Fe2++7OH-═2Fe(OH)2↓+3NH3·H2O,正确,D不选。
2011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1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1•山东)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同位素及其应用;胶体的重要性质;原子构成;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计算.【分析】A、从干馏和分馏的区别来判断;B、从BaSO4的性质来分析;C、从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不同来区别;D、从溶液和胶体的不同来判断;【解答】解:A、石油的分馏属物理变化,因为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A错误;B、钡离子对人体有害,它是一种重金属离子,可以使人体中毒.硫酸钡在医学上用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产生可溶性钡离子,所以它对人体无害,故B错误;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馏与干馏的区别、硫酸钡的医学用途、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以及胶体和溶液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4分)(2011•山东)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该元素为Si;然后,具体分析各个选项.【解答】解:A、Si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故A正确;B、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C、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误;D、C的非金属性大于Si的,甲烷比硅化氢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熟悉核外电子排布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4分)(2011•山东)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考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苯的结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乙酸具有酸性,酸性强于碳酸;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者都能水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苯不具有烯烃的结构特征,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解答】解:A、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只有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则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而苯中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特殊的化学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涉及到甲烷、苯、乙酸、油脂和蛋白质,难度较小,明确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来分析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即可解答.4.(4分)(2011•山东)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根据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各自所属类别来回答;B、根据Al、Fe、Cu三者放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反应来回答;C、根据AlCl3、FeCl3、CuCl2三种溶液直接蒸干时所得到的产物进行分析;D、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析出的金属应按照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来析出.【解答】解:A、铝对应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Fe还可以形成复杂的氢氧化物,Cu可以形成碱式碳酸铜等,故B错误;C、因为AlCl3、FeCl3、CuCl2的溶液加热时都水解生成沉淀和HCl气体了,HCl挥发了,所以得到的是各自的沉淀物,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故C正确;D、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是:Cu2+>H+>Fe2+>Al3+,Fe2+和Al3+不放电,Fe3+得电子成为Fe2+,不会析出铁,所以铁和Al不可以,因为它们比H活泼,只有Cu可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电解原理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知识,是一道综合型题目.5.(4分)(2011•山东)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该题考察了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电子离核远近能量的高低,以及非金属性强弱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关系,过渡元素的概念,综合性强,基础性强.【解答】解:A、对于主族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故A错;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故B错;C、因P、S、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故C正确;D、因过渡元素指的是中间十列元素,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明确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是解答的关键.6.(4分)(2011•山东)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pH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题;计算题;热点问题;平衡思想;分析比较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醋酸是弱电解质,则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离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并利用温度与电离常数的关系、酸碱混合时PH的计算来解答.【解答】解: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则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故A错误;B、因=,温度不变,Ka、Kw都不变,则不变,故B正确;C、加水稀释时,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H+)增加的倍数,则c(H+)减小,故C错误;D、等体积10mL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时,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醋酸过量,则溶液的pH<7,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明确温度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溶液的pH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稀释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与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程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4分)(2011•山东)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考点】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Zn的金属性强于Fe,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电镀时,每转移2mol电子析出1molZn,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的量存在确定的关系,与能量的其他转化无关;电镀时保持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Fe原电池,Zn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解答】解: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因原电池反应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故A错误;B、电解过程中确实存在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情况,但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的量存在确定的关系,与能量的其他转化无关,故B错误;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故C正确;D、镀锌层破损后,能形成锌铁原电池,铁为正极,锌为负极,同样起到保护铁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重在突出应用及电路中的电量与析出物质的守恒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电池或电解工作原理,对于其应用也要掌握.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8.(14分)(2011•山东)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 6.72L.(2)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一定条件下,将与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与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的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2.67或8/3.(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 (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根据物质与水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计算,然后来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2)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定”来判定化学平衡,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的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利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1)N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当反应中有1 mol NO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4 mol电子,故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为1.2÷4×22.4L=6.72L.(2)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方程式颠倒过来,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2NO2+2SO2═2SO3+2NO,△H=﹣83.6 kJ•mol﹣1,故NO2+SO2⇌SO3+NO,△H=﹣41.8 kJ•mol﹣1;本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故a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随着反应的进行,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b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SO3和NO都是生成物,比例保持1:1,故c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d中所述的两个速率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NO2(g)+SO2(g)SO3(g)+NO(g)起始物质的体积 1a 2a 0 0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平衡物质的体积 1a﹣x 2a﹣x x x则(1a﹣x):(2a﹣x)=1:6,故x=a,故平衡常数为=x2/(1a﹣x)(2a﹣x)=8/3.(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250℃、1.3×104kPa左右的条件.因为在250℃、压强为1.3×104 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故答案为:(1)3NO2+H2O=2HNO3+NO;6.72(2)﹣41.8;b;2.67或8/3(3)<;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点评】该题将元素化合物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等知识柔和在一起进行考察,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综合性,看似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只要细细分析,还是能各个突破的.第(3)容易出错,需认真分析图象,得出正确结论.9.(14分)(2011•山东)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1)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CS2[或(热)NaOH溶液].(2)如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20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 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 4.5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7).(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是因为2S2﹣+O2+2H2O=2S↓+4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盐类水解的应用;钠的化学性质.【专题】开放题;盐类的水解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根据乙醇能和钠反应的性质以及硫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性知识来回答;(2)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题意实际情况来分析M的作用,根据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钠硫高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3)根据盐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知识来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根据加入硫酸铜后所发生的反应情况来判断pH的变化,根据硫离子的强还原性来回答.【解答】解:(1)乙醇能和钠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硫极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不溶于水,还能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热)NaOH溶液];(2)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反应2Na+xS=Na2S x中,硫单质得电子,故正极反应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M作为电解质的同时又将钠和硫隔开,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铅和钠时,铅成为铅离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钠成为钠离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的4.5倍,即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4.5倍,故答案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4.5;(3)硫化钠电离出的离子有钠离子和硫离子,理论上钠离子浓度是硫离子的2倍,故c (Na+)>c(S2﹣),但少量的硫离子水解,第一步水解强于第二步,两步水解均生成氢氧根,故c(S2﹣)>c(OH﹣)>c(HS﹣),溶液显碱性,故氢离子浓度最小,加硫酸铜后,溶液由碱性硫化钠溶液变为中性硫酸钠溶液,故pH 减小,故答案为:c(Na+)>c(S2﹣)>c(OH﹣)>c(HS﹣)>c(H+);减小;(4)硫离子有很强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S2﹣+O2+2H2O=2S↓+4OH﹣,故答案为:2S2﹣+O2+2H2O=2S↓+4OH﹣.【点评】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同时即考查了有机物知识、电化学知识还考查了溶液的水解和电离知识,难度很大.10.(14分)(2011•山东)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四氯化碳,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SO42﹣.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酸化溶液Z)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b、d.(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8;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量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三种参考方案如下: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仪器自选.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应将混合物中的Mg2+、SO42﹣、Br﹣等离子除去,根据流程可以看出分别加入氯气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加入氯化钡除去SO42﹣,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1)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解答】解:(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因为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溴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分液漏斗;(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SO42﹣;11.0≤pH<12.2;盐酸;(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故答案为:b、d;(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变混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故答案为:三种参考方案如下: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11.(8分)(2011•山东)[化学与技术]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含有较多Ca2+、Mg2+离子的水称为硬水.硬水加热后产生碳酸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写出一个即可)(2)将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应首先使硬水通过RH(填“RH”或“ROH”)型离子交换树脂,原因是先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可能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3)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为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电势差(或电场力).(4)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渗析;离子交换.【分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离子,阴离子含有HCO3﹣,加热时碳酸氢盐分解可生成难溶的CaCO3或MgCO3沉淀;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时,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硬水中的Ca2+、Mg2+离子,否则易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工业中利用反渗透法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而获得纯净水,利用电渗析法可使相应的离子通过半透膜以达到硬水软化的效果;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水的导电率.【解答】解:(1)通常按水中Ca2+、Mg2+的多少,把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Ca2+、Mg2+的水叫做硬水;如果水的硬度是由Ca(HCO3)2或Mg(HCO3)2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软化,方程式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故答案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2)如果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软化.离子交换剂中阳离子与水中的Ca2+、Mg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使水得到净化.如果硬水先通过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可能产生Mg (OH)2等沉淀而影响交换效果,所以先通过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故答案为:RH;先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可能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3)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溶液中阴、阳离子会分别向两极移动,如果在中间加上一种交换膜,就可能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所以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电势差或电场力.故答案为:反渗透法;电势差(或电场力);(4)因为水的电离程度极小,所以纯水是几乎不导电的,因此要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故答案为:电导率(或电阻率).【点评】本题考查硬水软化的原理,做题时注意硬水的主要离子成分以及物质的性质,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2.(8分)(2011•山东)[物质结构与性质]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2)H2O分子内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沸点比高,原因是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sp3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是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的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CaO晶胞的体积为.cm3.【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晶胞的计算;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压轴题.【分析】(1)s能级有一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结合洪特规则分析;。
【高中化学】化学答题技巧:如何巧解高考化学各类题型
【高中化学】化学答题技巧:如何巧解高考化学各类题型如何巧解高考化学各类题型近年来,以选择题和简单填充题为代表的标准型习题在化学考试中占很大的比例。
标准型有利于知识点的覆盖,也便于客观地评分,但往往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利于课外知识的拓展。
这次推荐的应用型、开放型、拓展型、综合型和探索型习题希望能帮助高三同学开阔眼界。
如何巧解高考化学新题型:应用型问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些生产和生实际包括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矿物及其冶炼、工农业生产、合成材料、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食品、日用品、科学实验,化学发展史等各个方面。
应用型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实际,被应用的当然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例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需经日光曝晒或在敞开的容器中放置一昼夜方可使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如有急用,需在自来水中溶入少量大苏打。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大苏打的作用。
解析氯气是强氧化剂,大苏打显然起还原作用,其中化合价升高的是s元素。
答使水中氯气分解或挥发。
开放型问题以简述和讨论为代表开放型习题对标准型构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受标准型训练的影响,我们甚至已习惯于在a、b、c、d中打勾而不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问题和阐明观点,在没有现成答案待选的情况下,如何准确、简洁、完整、有条理地表述化学原理、实验现象和实验方法目前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例假如给你一瓶均匀透明的液体,你怎样确定它是溶液还是纯净物?解析注意不要先入为主,题目没告诉你液体一定是水或水溶液,也没表示溶质一定是固体。
答加热蒸发液体样品后,若是混合物,密度或沸点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是固体,加热蒸发后可能会析出。
拓展型问题课本知识是有限的。
学会应用课本知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推理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离平衡、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原理和有机合成中都有大量由已知知识向未知知识拓展的题材。
拓展型习题中有些没有给出提示,需要应用已有的课本知识和有关原理;有些带有提示,需要结合提示和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专题目标】熟悉高中常见题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经典题型】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
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点。
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
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
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
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
选择题的类型有多种,在结构上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
【题型一】直接法【例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3种(B)6种(C)9种(D)12种【点拔】: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2种氢原子可构成6种水分子,此外,2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3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9种。
即:H216O、H217O、H218O、D16O、D 17O、D 18O、HD16O、HD 17O、HD 18O。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Cl2 Fe3+ +2Cl—(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OH— +HCO3—CaCO3 ↓+H2O(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 +2H+ Fe2+ +H2S↑(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OH— AlO2— +2H2O【点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点。
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全面作答。
(A)中质量守恒,但电荷不守恒;(C)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产物应为Fe3+、S、NO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符;(D)中氨水碱性比较弱,不可能和Al3+ 反应生成AlO2—,它们的反应产物应为氢氧化铝,因此该离子方程式也与事实不符。
高考化学专业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专业试题答题技巧高考化学试题的答题技巧导语:采用理科综合试卷后,化学复习课时相对减少,复习要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下面由边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化学反应原理主要问题的解答技巧这类题虽然题型多,考试内容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不会出现偏题、怪题、难题。
因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不害怕,冷静分析,不急于求成。
这类题型的内容非常基础且陌生,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加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的书写技巧和注意事项,各种平衡运动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表示,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的三步格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计算的关系式。
电化学中极的判断、离子运动的方向、离子放电的顺序、电极反应的书写、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度和水解度的判断、离子浓度的比对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的xx。
即使你理解了这些原理或规律,也可以借助图表直观地理解它们,这也有利于提高你分析图表的能力。
总结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
另外,这类题型的问题设计一般都不是递进式的,所以在答题时可以跨越式解决,永不放弃。
2.元素(物质)综合推断答题技巧解决无机元素推断题的关键是准确推断相关物质,准确审题。
无机推理题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但需要将直觉推断的物质带入相关情境进行验证,避免产生错觉。
同时,无机推断题还需要严格按照题型要求,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排列等化学术语来表达推断结果或问题答案。
3.有机综合题的答题技巧解决综合性有机问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有机结构示意图或有机合成路线图。
对于xx合成有机物结构和有机合成路线图已知条件的有机问题,前者侧重于分析xx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而后者首先需要明确各阶段物质的类型及其演化关系,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4.综合实验题的答题技巧解答综合性实验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试题中给出的组合装置中各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然后根据功能和作用判断所用的化学试剂和所需的操作。
高考化学 3-2-1精品系列 专题1 电化学及其应用
专题1.电化学及其应用(教师版)【考点预测】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可发现,可充电电池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关键是能否正确书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要正确书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既要弄清得失电子的物质,还要特别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要写出实际存在的电极反应式。
然后根据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即可快速写出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各电极反应式顺利写出以后,即可正确解题。
预测2013年电化学及其应用仍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及应用一、考点归纳:从高考试题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①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电子流向及电极反应式;②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变化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③根据电解时电极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④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⑤有关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题型包括五判断、二写、一比较和三解释。
⑴五判断是判断工作原理题型、判断电极、判断电子流向、判断电极上析出的产物、判断电极附近或整个溶液的酸碱性;⑵二写是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⑶一比较是利用电化学知识比较金属的活动性;⑷三解释是利用电化学知识解释电化学腐蚀、电化学防护和某些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
考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形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一个是较活泼的金属,另一个是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碳棒)或某些金属氧化物(如PbO2)。
(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3.工作原理:原电池是利用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而成,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为负极,失去电子,经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金属,再经电解质溶液回到负极,构成闭合回路,电流反向流动。
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4.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导电非金属做电极时,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1(2)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1(2)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 .NaHCO 3、Al (OH )3B .AgCl 、NaHCO 3C .Na 2SO 3、BaCO 3D .Na 2CO 3、CuSO 4 【答案】C【解析】【详解】A . NaHCO 3、Al (OH )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 项错误;B .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 项错误;C .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 项正确;D . Na 2CO 3、CuSO 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答案选C 。
2.X 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离子浓度均为10.1mol L -⋅(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水解)。
向X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Mg +B .X 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 -和23CO -C .X 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D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NO 4H 3Fe NO 2H O +-++++=+↑+ 【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向溶液X 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则不含OH -、HCO 3-和CO 32-;根据表中的离子,可推知是Fe 2+、NO 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NO 3-反应后有剩余,故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
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
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
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
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
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直接判断法
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
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
例2. 臭氧(O
)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了太
3
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A. 非金属单质
B. 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混合物、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概念的理解。
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是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单质是由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正确答案为A。
(2)筛选淘汰法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含
氢氧化铝
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B、D两个选项,其中B选项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而D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显然都是正确的可以淘汰;A选项是课本P131上的一句话“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但能溶解在汽油里”的应用,也能确定是正确的;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2>CuO 例4.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1>Fe→H
2→Cu
→CuSO4→Cu。
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过程中,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A.Fe
B.CuO
C.H2SO4
D. Fe CuO H2SO4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铁、氧化物、稀硫酸、铜的相互关系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要领的掌握。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要领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
”这样,途径<1>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就大于理论计算的质量,同样消耗铁、稀硫酸的质量也是实际值大于理论值;途径<2>中它们的实际值等于理论值。
经筛选、淘汰,正确答案为B。
(3)信息转化法
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例5. 图1中,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①CO
2,②H2,③O
2
,④CH
4
),将
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图1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溶解性知识。
粗看似乎难以下手,仔细审题后发现“水位上升”是此题的题眼。
水位上升是由于试管内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造成的,于是题干可转化为“气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C。
例6. 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①碳酸盐溶于酸,②酸性氧化物溶于水,
③酸性氧化物溶于碱,④碱性氧化物溶于酸,⑤碱性氧化物溶于水,⑥金属溶于酸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C. 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分类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的掌握,综合性很强。
我们知道:金属与无氧酸、碱与无氧酸、盐与无氧酸、碱性氧化物与无氧酸若反应则一定能生成无氧酸盐,那么金属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碱性氧化物与酸若反应则可能生成无氧酸盐。
因此,解此题的关键是将题中的“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转化为“可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就不难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A。
(4)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化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计算类、图表类选择题。
例7.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 反应后生成15gZ
C.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反应后剩余Q的质量=21g-12g=9g
所以正确答案为A、D。
例8. 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及对电解水实验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
题目中的提示说明电解前后溶液中NaOH质量没有改变而水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
由此可以淘汰答案C、D。
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他们的质量比为8:1,根据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