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合集下载

雾霾的前世今生

雾霾的前世今生

雾霾的前世今生导语:曾几何时,北京城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春季,主要污染源是北风夹带来的蒙古高原风沙。

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收到成效,春季风沙的威力已被许多年青一代的北京人所淡忘,相反,“雾霾”、“PM2.5”等以前并不那么“朗朗上口”的大气污染术语,成了今天人们谈虎色变的空气污染源,且在短短几年间席卷半个中国,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韩国、日本甚至美国、加拿大的西海岸,都尝到了不请自来“中国霾”的滋味。

正文:对于中国雾霾的“输出”,国际间自然说什么的都有,有指责埋怨的,也有不惜倒贴资金技术要帮着赶紧整改的,这种惟恐中国空气污染“流毒境外”的心情当然大可以理解,不过认真考究起来,现代主要空气污染实际上是工业化、城市化不受欢迎的“副产品”,工业化国家要远比在这方面一度后进很多的中国,更早尝到雾霾和空气污染的滋味。

从伦敦的“雾都”名头说起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蒸汽机、铁路、都市集中供暖,以及现代化的纺织业、钢铁业和造船业,无不围绕着一个“煤”字展开。

如今我们业已知道,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氯和粉尘等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是重要的空气污染源,然而当时正沉浸在工业化喜悦中的人们却对此或浑然不觉,或不以为意。

伦敦地处中高纬度的大陆西侧沿海,冬季经常为高气压所控制,造成各种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郁积不散,形成持久的雾霾天气。

在18-19世纪时,世人尚对空气污染懵懵懂懂,将这种动辄持续整月的雾霾视作自然形成的雾天,甚至看成伦敦固有的“标志性景观”,并给伦敦起了个“雾都”的名号。

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伦敦先后发生了10次以上的大规模雾霾事件,许多伦敦居民因呼吸道系统疾病感到不适,甚至导致死亡,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伦敦烟雾事件”(LondonSmogDisasters)的发生。

事件发生在1952年,这年12月5日,伦敦被严寒所笼罩,远较寻常浓厚的雾霾也从天而降,一直持续到10日。

1961_2005年中国大雾天气气候特征

1961_2005年中国大雾天气气候特征
第 36 卷第 5 期 2008 年 10 月
气 象 科 技
M E T EOROL O GICAL SCIENCE AND T EC HNOL O GY
Vol. 36 ,No . 5 Oct . 2008
1961~2005 年中国大雾天气气候特征
曹治强1 吴兑2 吴晓京1
(1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 2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州 510080 )
2 日以下 。由于大雾天气的出现是水汽冷却凝结所
趋势系数站点数为 131 个 , 负的为 92 个 , 它们的分 布如图 4 所示 。可以看到 , 具有正变化趋势的站点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一些省市 , 这些 地区也是中国大雾天气相对较多的地区 ( 图 3 ) 。由 于这些地方的地势一般较为平坦 , 可以认为这些站 点的趋势变化能代表整个面区域的趋势变化 。由图 4b 可以看到 ,具有负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广 东、 福建 、 黑龙江 、 吉林以及中国中西部的一些省市 。 由于中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年均大雾日数多在 2 天以下 ( 图 3) ,其中在 1 天以下的站点数超过 70 % , 因而这些地方的趋势变化并不具有明显的统计意 义 ,具有明显负变化趋势的有统计意义的区域仅广 东、 福建 、 黑龙江 、 吉林 4 省 。 造成这种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跟近年来中国的 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在冬半年 , 中国大陆大部分 为冷性的蒙古高压所控制 , 天气形势十分稳定 。自 1976 年以来 , 蒙古高压有减弱趋势 , 亚洲冬季风和 冬季风经向环流都趋于减弱 , 同时使得冬季进入中 国的冷空气偏弱 [ 12 ] 。而大雾天气又多在冬半年出 现 ,这种趋向减弱的高压环流形势有利于大雾天气 的发生 。同时 , 自 70 年代中后期以来 , 冬季海平面 气压场上的阿留申低压增强并发生了明显东移 , 中 国东北地区位于阿留申低压西部 , 阿留申低压的大 幅度东移 , 使得其西侧的暖湿气流对中国的影响减 弱 ,不利于大雾天气的出现 ,因而大雾天气呈下降趋 势 。另外 ,大气凝结核在大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也 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 随着中国经济粗放式快 速发展 ,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这 些大气污染物多为悬浮颗粒物 , 在雾的形成过程中 充当凝结核 ,更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 。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孙彧;马振峰;牛涛;付如友;胡俊峰【摘要】Using observed fog and haze data from 567 stations during1971–2010 in China,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eason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fog days and haze days were demonstrated. A 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fog days in China according to clim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g day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the Sichuan Basin, the border between Hunan and Guizhou, the Shandong coastal area, and southern Yunnan. Haze days were concentrated over North China, Hena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2) Seasonal variations appeared:The numbers of fog days and haze days in autumn and winter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spring and summer. (3) Fog days and haze days in China exhibit obvious decadal variations. There are more fog days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90s, and fewer from the 1990s to 2010. The yearly variation trend of haze days was ascending rapidly from 2001. (4) The entire area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10 parts. The north China, Sichuan, Chongqing,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s are major fog regions.%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第 2卷 第2 7 期
2 1 年 0 月 01 4






、 .7 b1 .NO 2 2 .
Apr, 201 . 1
J 0URNAL TROPI OF CAL ETEOR0L0GY M
吴兑 ,吴 晓 京 ,李菲 ,等.中 I 陆 15— 20 大 9 1 O5年雾 与 轻雾 的 长期 变化 []热 带 气象 学报 ,2 1 ,2 ()151 1 J. 0 1 72:4 —5 .
收 稿 日期 :2 0.01;修 订 日期 :2 1.12 09 1—l 000 .7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 73 0 、4 35 0 、44 8 0 、4 75 1 );“6” U03 0 4 0 702 0 10 8 07 0 1 8 3课题 ( 0 6 A0 A 0 、2 0AA 6 3 8 2 0A 6 3 6 0 6 0 A 0 )共 同 资助 通 讯作 者 :吴 兑 ,男 ,满族 ,研究 员 ,主要 从 事 大气 物理 化学 的 研究 。Emal — i :wuu@gmcgvc di r . . o n
气温度平均上升了 0 ~ . ℃。 . 0 4 8 根据不同的气候 情景模拟 ,估计未来 10 0 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将上
升 1 . . 。。 中 国和全 球 一 样 出现 显 著变 暖, 4~58 ( = 2 世 纪 中 国气候 变化 趋 势 与 全 球 变 暖 的 总趋 势 0
基本一致 。近百年来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 了 05 08 ,略高于全球平均气温 ] .~ . 。 在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中国 城市 区域的霾有显著增 加[ ] 中国的雾 日数 ,而 咱 有显著 的下降趋势[。 对我国的雾 已有不少研究 , 但多为对单次雾过程或区域 、 局地雾的研究 , 对雾 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较少 。 刘小宁等[] 利用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也不例外。

雾和霾作为气象现象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近40年来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雾和霾的概念。

雾是由于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气溶胶悬浮物而导致能见度降低的现象。

霾则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致使空气浑浊且能见度下降的现象。

雾和霾常常与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统计,中国近40年来的雾日数和霾日数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特征。

首先,雾日数逐渐减少。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的雾日数较高,很多城市常年出现雾天。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雾日数逐渐减少。

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雾日数开始明显下降。

到了21世纪,雾日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城市几乎不再出现雾天。

其次,霾日数逐渐增加。

尽管雾日数减少,但与此同时,由于大气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霾日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上世纪80年代,霾日数相对较少,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好。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导致了空气质量的恶化,霾日数开始快速增加。

到了21世纪初,特别是2013年以后,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成为中国的气候特征之一。

继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大气污染相对较少,雾日数和霾日数较少。

而北方和华北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日数和霾日数较高。

尤其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和工业集中,其霾日数常常位居全国之首。

对于雾日数和霾日数变化的原因,除了大气污染的因素外,气象条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冬季的盆地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容易形成静稳气象条件,导致雾和霾的频繁发生。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近几年,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霾天气作为空气污染的一种形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1961-2005年中国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

首先,我们采用了1961-2005年中国163个气象站的日均霾日数据,对霾日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在这45年的时间范围内,全国范围内霾日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具体而言,1961-1975年间,全国平均每年霾日数量为28天;1976-1990年间,平均每年霾日数量上升到46天;1991-2005年间,平均每年霾日数量达到了56天。

这说明了中国霾日的增加趋势。

其次,对于霾日的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霾日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

其中,冬季霾日明显多于秋季。

这可能与冬季的气温和天气条件有关,冬季气温低且大气稳定,使得湿度增加,形成了更多的霾天气。

而在夏季和春季,霾日数量较少。

进一步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霾日数据,我们发现城市地区的霾日数量明显多于农村地区。

这可能与城市的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

城市的高密度建筑和机动车辆使得空气更加污染,从而导致霾天气的产生增加。

因此,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此外,对于不同地区的比较,我们发现长江以北地区霾日的数量要多于长江以南地区。

这可能与流动暖湿气流接触之处较多的南方地区较少霾日有一定关联。

而长江以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大气稳定,湿度高,因此易形成大范围的霾天气。

最后,对于霾日的年际变化分析,我们发现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霾日数量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大量的废气和颗粒物排放导致空气污染问题加重,从而增加了霾日的发生频率。

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作者:王秦, 李湉湉, 陈晨, 孙庆华, 崔亮亮, 徐东群
作者单位:王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空气质量安全监测室,北京,100021), 李湉湉,陈晨,孙庆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北京,100021), 崔亮亮(济南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环境卫生所), 徐东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100021)
刊名: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卷(期):2013,93(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x201334002.aspx。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其中,雾霾天气成为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现象。

本文将探讨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在过去40年中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雾和霾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的重要承载体,其与空气中湿度和能见度的关系密切。

雾是由于水汽凝结于可见粒子上所形成的气溶胶悬浮物,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能见度下降和交通事故风险增加等方面。

同时,雾还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而霾则主要源自燃煤、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尤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气污染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以期制定针对性的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气候变化对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在过去40年中,中国的气温呈现增温趋势,尤其是北方地区。

气温升高会导致水分的蒸发增强,进而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为雾和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此外,降水的变化也是影响雾和霾的重要因素。

降水的减少会使大气湿度下降,从而增加雾和霾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导致空气污染程度显著加剧。

尤其是燃煤和工业排放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

此外,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也对大气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尾气排放成为霾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例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动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等。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近10年来,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PM10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包括灰尘、烟尘、颗粒物等。

首先,我们来看近10年来中国大气PM10污染的时空变化。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大气PM10污染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全国范围内的大气PM10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监测数据,2010年中国大气PM10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而2019年已降至54微克/立方米。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如加强排放控制、提高工业和交通尾气治理水平等。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实行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了各类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PM10污染。

其次,大城市和工业化地区仍然是大气PM10污染的主要热点区域。

尽管整体上中国的大气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化地区的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工业化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工业活动频繁,排放源更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因此,这些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改善空气质量。

再次,城乡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受到大气PM10污染的侵袭。

城市通常具有更发达的治理手段和措施,而农村地区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相对滞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加之农村生活中的农燃污染、垃圾焚烧等问题较为普遍,农村地区的大气PM10污染问题相对突出。

因此,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最后,我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也受到气象条件和季节影响。

在气象条件方面,风速、降雨量等因素会对PM10浓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庆市主城区OC、EC特征分析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OC、EC特征分析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OC、EC特征分析研究OC和EC是颗粒物中的含碳组分,EC主要产生于燃烧过程直接排放,包括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等,OC主要来自一次排放源和二次排放源,一次源包括植物燃烧、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排放等,一次源排放的有机气态前体物在大气中进行化学转化后形成SOC,关注OC和EC各自浓度的同时,对其相关性和比值进行分析,可以反映两者来源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重庆市PM2.5中OC、EC 特征分析其来源,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重庆市2个采样点采集了PM2.5样品,标签:环境空气;PM2.5;OC、EC不同季节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重庆市主城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PM2.5及其OC、EC的日均浓度值分别为夏季(29±9.06)μg·m-3、(5.83±1.55)μg·m-3、(2.51±0.95)μg·m-3;秋季(105.37±40.96)μg·m-3、(10.66±4.77)μg·m-3、(3.58±1.36)μg·m-3;冬季(112.27±51.95)μg·m-3、(24.73±12.14)μg·m-3、(5.46±2.45)μg·m-3;春季(58.10±25.20)μg·m-3、(8.25±2.49)μg·m-3、(3.05±0.85)μg·m-3,四个季度OC、EC与PM2.5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m(OC)/m(EC)比值变化特征EC来自燃烧直接排放,因具有惰性在大气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而OC 来源于燃烧和二次转化,以m(OC)/m(EC)可初步识别大气中二次转化程度。

相关研究表明,当m(OC)/m(EC)比值大于2的时候,表明有二次有机碳(SOC)生成,可利用m(OC)/m(EC)比值的最小值乘以m(EC),从而计算得到SOC。

通过氡的放射性监测西安地区大气稳定度

通过氡的放射性监测西安地区大气稳定度

通过氡的放射性监测西安地区大气稳定度作者:辛玉姣李文韬韩婧韩继超郭稳尚王帆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大气稳定度监测仪通过采集大气中附着氡及其短周期衰变产物的颗粒物样本,监测样本上氡短周期衰变过程释放的β放射性计数的变化来表征大气稳定性,从而指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氡计数与大气稳定度成正比,且与细颗粒物的浓度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氡计数;短周期衰变;大气稳定度;PM2.5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1]。

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霾称为灰霾[2]。

霾造成能见度显著下降,给人体感官带来明显的不适感,往往成为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第一直观感受。

霾是由大量悬浮颗粒物组成,粒径小,成分复杂,能够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近几年,我国的霾天气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灾害性天气[3]。

西安市颗粒物污染水平较高,且细颗粒物含量较高,如果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无法及时扩散极易形成灰霾污染。

低层大气的对流情况对城市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很大,近地面大气的稳定状况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密切影响污染物浓度水平,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为数尚少[4]。

因此深入开展大气稳定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灰霾污染的理解,并能够对进一步的防治提供依据。

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放射性元素。

氡的半衰期只有3.8天,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形成稳定的元素铅,放射出β射线。

氡的衰竭产生氡子体,并产生α射线。

大气中氡的浓度主要决定于其稀释的程度,大气混合程度高则氡的稀释相对均匀,因此氡可以作为近地面边界层大气混合程度的自然指示剂 [5-7]。

二监测结果分析本文利用大气稳定度监测仪(SM200,瑞典 OPSIS),通过滤膜连续采集大气中颗粒物样本,根据颗粒物中附着的氡及其短周期衰变过程释放的β放射性技术的变化对大气稳定度进行监测。

雾霾的前世今生

雾霾的前世今生

雾霾的前世今生作者:刘天青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4年第12期小编的话:2010年以前,霾和PM2.5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雾霾就变得如此严重呢?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一下困扰我们生活的“霾”到底是什么?雾和霾是什么?我们常说的“雾霾”实际上是两个东西—雾(fog)和霾(haze)。

下面我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雾霾污染程度大部分不是空气污染约等于空气污染组成成分由很多小液滴组成尘粒、盐粒、烟粒等等固体的颗粒物组成,颗粒物非常细小水分含量 90%以上低于80%厚度几十米至200米 1000~3000米颜色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黄色、橙灰色边界很清晰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雾和霾从哪来?雾和霾,原本都是自然现象,但如今人为因素成了不可忽视的诱因。

构成霾的元凶PM2.5,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冬季取暖等人为活动。

在空气流动性较好时,污染物较容易扩散,就不易出现霾。

但是当自然条件变差,出现静稳的天气形势(静是水平微风或无风,稳是垂直方向对流活动弱),就容易形成雾和霾。

因此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天气静稳时污染物容易堆积,PM2.5的浓度会上升。

此外,在雾和霾混合的情况下,湿度大,空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又会转化为硫酸盐,形成新的PM2.5粒子,既加重了霾,又提供了更多雾的凝结核,这种“二次转化”使雾和霾源源不断地产生。

古时候有霾吗?有些人在谈到霾的时候会觉得霾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然而,“霾”这个字就是在古时候形成的,那时同样有霾的存在。

古时候形成霾的主要原因就是焚烧秸秆、木炭、树木等燃料,而焚烧秸秆这一现象在当今也频繁出现,2013年6月10南京的那次雾霾就是由于焚烧秸秆所致。

雾霾的克星——冷空气在生活中,冷空气通常表现为风和雨,而驱霾散雾靠的也正是这两把手!降水会净化空气,这个在气象上叫做“湿沉降”。

雨水或雪花把空气中的脏东西洗刷到地面,减少悬浮在空气中污染物颗粒的浓度,让霾入地,使空气恢复清新。

东北地区近50年来霾天气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近50年来霾天气气候特征

1961~2013 年霾日空间分布看(图 1a),辽宁中部、
对东北地区霾现象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研究 黑龙江中北部霾日相对较多,吉林西部和东南部
成果,但对于整个东北三省霾日和不同等级霾日 霾日相对较少,霾日最多的地区位于沈阳南部,平
的空间分布、长期变化以及季节分布尚没有系统 均每年发生霾日 154d,黑龙江霾日最多的站点为
和逐日天气现象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时日均能见 个高值区,分别位于黑龙江中北部、辽宁中部以
度为逐日 4 个时次能见度的平均,此外由于 1980 及辽宁西部偏东地区,吉林全省、黑龙江三江平
年之前能见度观测记录是以等级划分的,因此先 原和小兴安岭西北部以及辽西山区年平均霾日
通过能见度等级换算表将等级换算成相应的中 在 2d 以下;1981~2000 年代东北地区(图 1c)2d 以
测员)识别霾时太过主观随意,科学性不高,直接使 宁继续扩大,黑龙江则无明显变化,吉林中部的霾
用天气现象资料分析霾日非常不客观,因此需要使 日也开始增多,尤其是吉林长春,2001 年以来年
用能见度、天气现象和相对湿度进行综合判断,并 平均霾日增加到了 22d,与 1961~1980 年这一时
且要将其他引起视程障碍的现象剔除[13].
段相比(3.5d),霾日增加了 4 倍,这也说明随着经
一般而言,相对湿度<80%时大气混沌视野模糊导 济发展和能耗的增加,空气污染不断加剧使得灰 致的能见度恶化是由霾导致,相对湿度介于 80%~90% 霾天日益增多[17].
之间是由霾和雾混合物共同造成,但其主要成分是
国家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按
收稿日期:2015-11-16 基金项目:2015 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5103038);2014 年 辽 宁 省 气 象 局 科 研 课 题 (201405);2014 年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GYHY201206012);2013 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21) * 责任作者, 工程师, cuiyan.mail@

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_污染时空格局演变_李名升

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_污染时空格局演变_李名升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8卷第11期2013年11月V ol.68,No.11Nov.,2013收稿日期:2013-05-28;修订日期:2013-07-26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43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CZH130;11YJA630008)[Foundation:The Forestry Public Welfare Project of China,No.201304301;The ResearchProjects of 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No.10YJCZH130;No.11YJA630008)]作者简介:李名升(1981-),男,山东安丘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E-mail:lims@1504-1512页近10年中国大气PM 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李名升,张建辉,张殷俊,周磊,李茜,陈远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摘要:为分析近10年来中国PM 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 方法对2002-2012年PM 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 10)年均值由0.130mg ·m -3下降至0.076mg ·m -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 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

②12月份PM 10污染最重,其次为1月和11月;8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月和9月。

③PM 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

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 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

④北方地区PM 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月及11-12月)。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曹治强;孙弦;陈欢欢;李海燕【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10(068)005【摘要】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霾日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重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具有藕日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是中同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霾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霾日数逐渐减少.【总页数】9页(P680-688)【作者】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曹治强;孙弦;陈欢欢;李海燕【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近二十年中国大陆欧洲华文文学研究综述——兼论欧华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J], 刘云2.2005~2016年中国大气边界层SO2的时空变化趋势 [J], 肖钟湧;赵伯维;陈雅文;王一琳;邱小英;谢伊宁3.近20年中国大陆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类群分析 [J], 程鹏; 张汪寿4.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J], 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陈欢欢;曹治强;孙弦5.利用重力卫星探测近16年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水储量长期变化趋势 [J], 邹正波;张诚;崔立鲁;钟波;高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ASA记录中国华北地区雾霾这15年,变化让人惊心!

NASA记录中国华北地区雾霾这15年,变化让人惊心!

NASA记录中国华北地区雾霾这15年,变化让人惊心!NASA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自1999年随卫星Terra发射以来,一直致力于观测地球表面情况,科学家据此了解全球气候和环境怎么相互作用。

我国华北地区的雾霾屡次被MODIS捕捉,从2001年的气溶胶污染,到2008年奥运年空气污染的改善,及之后越来越厚重的灰霾,都在太空中被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2001年7月12日,在我国东部观察到一大批气溶胶污染(灰色带),向东延伸到渤海湾。

图片均来自NASA2002年1月11日。

雾霾覆盖下,东部大部分地区变成不透明的灰色,几乎掩盖了地面的细节。

北京是气溶胶污染最严重的当地。

气溶胶在环境保护学科中的定义为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

气溶胶粒子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附着在呼吸道上,甚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危害人的健康。

2013年12月7日。

2013年12月,我国遭受一场严重的大气污染。

厚重的雾霾带从北京延伸到上海,距离约1200公里,污染的空气呈灰色。

虽然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经常面临极点雾霾的爆发,但扩散到南方却不太常见。

2004年10月3日。

在2004年11月2日下午至11月3日下午,靠近渤海的华中地区上空形成一层霾。

因为北京等大城市车辆污染日益严重,加上燃煤电厂、家庭供暖和烹饪的影响,华北平原常常面临空气质量差的困扰。

该区域地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西边的太行山脉在平原上阻挡了雾霾。

而该地区常常产生“温度反演”,地表附近比高空更冷(通常空气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因为较冷的空气具有较小的上升趋势,所以雾气可以维持在地表附近,直到气候改变。

2005年2月28日。

耕地流失和水资源短缺,是13亿人口的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

而这张图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出产的另一大威胁:区域雾霾。

2006年9月20日。

我国东部的天空更加混浊,雾霾与云层混合,而黄海附近的海岸相对清澈。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陈欢欢;曹治强;孙弦
【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过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对中国大陆雾、轻雾的长期变化趋势有如下认识:我国大陆雾日地理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冬半年雾日数多夏半年少.各年代的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尽一致.西南地区是我国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雾日20余天;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在冬春季节会出现严重的持续性雾天气.长江以南各省的轻雾日数明显多于长江以北地区,而且1980年代以后轻雾日有明显增加;西南地区是我国轻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轻雾日100余天.
【总页数】7页(P145-151)
【作者】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陈欢欢;曹治强;孙弦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4.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0年中国霾年代际特征及气象成因

近50年中国霾年代际特征及气象成因

近50年中国霾年代际特征及气象成因潘玮;左志燕;肖栋;张人禾【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17(028)003【摘要】根据1961-2013年全国745个国家基准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霾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霾天气主要集中在东部从华南到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霾日数呈增加趋势.秋冬两季是霾天气发生最频繁、变化最明显的两个季节.中国东部淮河以南地区秋冬两季霾日数在2000年前呈增加趋势,其后增加趋势变得较为平缓,20世纪90年代前霾日数与近地面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90年代后则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90年代前近地面风速减小和90年代后大气相对湿度降低,该区域霾日数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中国东部从淮河到华北大部分地区秋冬两季霾日数1980年后增加趋势变得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区域近地面风速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有关.%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haze days over China and plausible meteorological causes during 1961 to 2013 are analyzed,using observations from 74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Results show that most haze weather occurs over the east part of China from South China to North China where haze days exhibit an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such as North China,the Huanghuai and Jianghuai Plains.Haze days are fewer in large parts of Northeast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and haze days show decreasing tendency in these regions.Generally,haze days are more frequent in autumn and winter thanthose in spring and summer.Also,autumn and winter are seasons that variation of haze days is most significant.Haze days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January and December than other months.The first mode of EOF reflects a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east part of China.The second mode shows that the region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Huaihe River and the region from the Huaihe River to North China present opposite variation tendency of phase.Focusing on regions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Huaihe River and from the Huaihe River to North China,haze day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over the region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Huaihe River in autumn and winter before 2000,and then the trend is smoother.In the region from the Huaihe River to NorthChina,however,haze days change gently in recent 30 years in autumn and winter.The variation of haze days relate to surface wind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Haze days show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surface wind speed before 1990s.Haze days may be influenced by variations of east wind in the region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Huaihe River in autumn,while northeast wind in the winter.For region from the Huaihe River to North China,haze days is concerned with south wind in auturmn,while haze day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wind in winter.The relativity between haze days and surface wind speed weakens,but haze days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fter 1990s.Haze days experience an increasing tendency because of the reduced surface wind before 1990s and the decrease of relative humidity after 1990s over the region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Huaihe River in autumn and winter.Incomparison,haze days show moderate variations in the region from the Huaihe River to North China,which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moderate variability in surface speed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autumn and winter.【总页数】13页(P257-269)【作者】潘玮;左志燕;肖栋;张人禾【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近50年滨州市汛期降水特征分析及年际年代际差异 [J], 王立静;魏敏;王凤娇;王峰2.近50年连平县霜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J], 吴跃宏;秦荣显;伍祥清;黄徐燕3.广西海岛近5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七个海岛观测站观测资料总结 [J], 葛淑兰;陈志华;孟宪伟4.广西海岛近5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七个海岛观测站观测资料总结 [J], 葛淑兰;陈志华;孟宪伟5.中国近50年冬夏季极端气温场的年代际空间型态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J], 江志红;丁裕国;屠其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雾霾天气怎么样

中国雾霾天气怎么样

中国雾霾天气怎么样中国雾霾骤然增长,雾霾天数超过雾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从时间跨度来看,1961年—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东经100°以东)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

近52年来,年雾霾日数最多的是1980年,有35.8天。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

霾区扩至142万平方公里,雾霾今迎最严重时段根据中国天气网的消息,近日,大雾笼罩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市,中央气象台18日早上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其中,辽宁西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

受大雾天气影响,近50条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闭。

在空气污染方面,据气象监测显示,18日上午,霾天气影响区域已达142万平方公里,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河南北部等地出现重度霾,约15万平方公里;上述部分地区晨间出现浓雾或强浓雾。

京津冀两个多月内出现6次大范围雾霾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在此次大范围雾霾之前,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偏差,已出现5次持续性大范围霾天气过程(比去年同期多1次)。

京津冀平均霾日数为18天,较去年同期偏多7天,北京、天津、石家庄的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偏多12天、6天和15天。

以北京为例,对比去年同期,去年10月至12月,北京先后启动多个空气重污染预警,红色预警期间也曾采取机动车限行和中小学停课等措施。

去年11月30日晚间,北京市部分监测站点PM2.5浓度甚至一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的极值。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28日,北京举行第四季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会上介绍,近10年来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北京在第四季度发生空气重污染的平均天数为23天,占总天数的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733004、40375002、40418008、40775011),“863”课题(2006AA06A306、2006AA06A308),“973”课题 (2005CB422207)。
作者简介:吴兑,主要从事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研究。E-mail:wudui@grmc.gov.cn
zhou 510275,China
3.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Beijing 100081,China 2008—05—16收稿,2009—04—07改回.
Wu Dui,Wu Xiaojing,Li Fei,Tan Haobo,Chen Jing,Cao Zhiqiang,Sun Xian,Chen Huanhuan,Li Haiyan.2010.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haze during 1951--2005 in Chinese mainland.Acta Meteorologica Siniea,68(5):680—688
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1.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CMA。Guangzhou 510080,China 2.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
tal improvemen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gradual decreasing haze days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 Chinese mainland,Haze。Long—term variation
摘要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
hazy days were relatively few across the nation from 1956 to 1980 with the excep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outhern Xin-
jiang where haze exceeds 50 days per year.The number of haze day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since 1980s。and surpass 100 days over most of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ese mainland and more than 150 days in metropolitan areas 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indi—
万方数据
吴兑等: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窄变化
681
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蕤的长期变 化趋势,结果表明:蕤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羁口都比较少,仪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郎超过50天;20世纪 80年代以后中凼霾H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Ⅸ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Ⅸ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 密切相关。霾H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莺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 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E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乍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 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口数明屁偏多,2个月霾口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箍天气口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 具有霾口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Ⅸ东部。是 中同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箍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I『li北地区东部。这螳 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I)(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籀日数逐 渐减少。 关键词 中国大陆,霾,长期变化 中图法分类号P467
1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科学界、公众和政府越来越关注 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各项研究都 表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并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在20世.4—0.8℃,根据不同的气候情景假设模拟估计 未来100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4—5.8℃。 中国也和全球一样出现了显著变暖,20世纪中国气 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 来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5—0.8℃,略高 于全球平均水平(丁一汇等,2006;陈隆勋等,2004; 徐影等,2002)。
空气中的矿物粉尘(土壤尘、沙尘、火山灰)、海 盐、硫酸与硝酸微滴、硫酸盐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 合物、黑碳等粒子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 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时,将这种 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 疆,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称烟霞。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 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
0577—6619/2010/68(5)一0680—88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气象学报
1 951 m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吴 兑1’2 吴晓京3 李 菲1 谭浩波1 陈 静2 曹治强3 孙 弦2 陈欢欢2 李海燕1
WU Duil'2 WU Xiaojingz LI Feil TAN Haob01 CHEN Jin92 CA()Zhiqian93 SUN Xianz CHEN Huanhuanz LI Haiyanl
these cities are located in central I。iaoning。the Sichuan Basin。the North China Plain.the Guanzhong Plain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Xinjiang where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sand storm.On the national scale。haze weather is mo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December and January than the other months。which account for 30%of the annual hazy days.September is the month with
霾和雾都足飘浮在大气中的粒子,都能使能见
度恶化形成灾害性天气,但其组成和形成过程完全 不同。霾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人类活动的影 响,近年来霾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而霾出现时,所 见之处朦朦胧胧,能见度明显恶化,空气质量明显下 降。人们形象地说“夜晚难见到星星,白天难看到太 阳”。“霾”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三千多年前的 《诗经·邶风·终风》里有“终风且暴”、“终风且霾”、 “终风且睛”的诗句,这里即是说大风吹起了尘土。 “霾”字的古义就是尘,它还有一个通假字“龆”,其 实比我们现在使用的“霾”字更通俗易懂。古籍《尔 雅释天》对霾的解释是“风而雨土日霾”;《说文》对霾 的解释是“风雨土也”;《竹书纪年》也载有“帝辛五 年雨土于毫”的记录。这里的“雨”字是动词(张德 二,1982),表示“落”、“降”、“下”的意思,“雨土”就是 “降尘”,所以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大致是“刮风落土 就是霾”。因而。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扬沙”、 “尘卷风”、“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当时在中 原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这些现象并不少见,而这 些现象都是现代天气现象“霾”的前身。另外,火山爆 发、森林大火、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污染也能形成 “霾”。
cities across Chinese mainland.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 of haze have been obtained by study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743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ese mainland for the period between 1951 and 2005.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eating strong linkage between haze day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The top 10 cities with the most haze days are as follows,Shen—
yang,Xingtai。Chongqing,Benxi。Xi’an。Chengdu,Suining,Laohekou,Hetian。Qiemo。Minfeng,and Neijiang.Most of
Abstract
Haz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air quality and,on the other hand。fog has definite meaning indicative of weather.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economic scale and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hazy weather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least number of haze days。only contributes 5%to the annual hazy days.The weather stations that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of haze day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hina,which are among the most developed zon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