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导学案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
1.B
2.C
3.A
4.A
5.C
巩固训练:
1.B
2.C
3.D
实践探究:
(1)材料一反映的是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事违法行为。
两种违法行为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情节较轻,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答案1
④错在 ③错误在 ①错 误在 ②错误在于
④错在 ③错误在 ①错 误为 (2)三大特点: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触犯 了刑法),刑罚惩罚性(受 到刑罚处罚)
(
(3)认清犯罪的危害,杜绝 不良行为,树立法治观念, 自律,从小事做起,预防犯 罪。
1D 2 D①错误在中人格尊严和题没有关系,2错在财产所有权和本题没 有关系 3C 4C ③错误在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 5C学校只是第二监护人, 不承担所有责任 6B①错误在以死相拼是错误的 7C这件事是派出所调解的,是行政机构调解,不是人民法院,所以 不是诉讼 8B 9A 因为小华想用非诉讼手段,而④错在人民法院是诉讼 10B 11C①错误诉讼才是最后的屏障,④错在民告官是行政诉讼 12A 13B 14D 那样有危险 15A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 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
2.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二、自主预习1.法律是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4. 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填写有关违法行为的相关内容。
四、随堂演练1.违法行为是指( )A.被逮捕判刑的 B.违反刑法的行为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2.家长和学校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中的(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谨慎交友④收听、观看淫秽的音像制品、书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 )A.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B.专时专用法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D.请人监督4.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5.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
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6.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答案】二、自主预习1.最刚性2.违法行为3.民事行政刑事4.民法三、合作探究四、随堂演练1.C2.A3.C4.B5.C6.C。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
2.5.1.法不可违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预习要点重点、难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预习问题1、什么是违法行为?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3、什么是刑法?4、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5、什么是刑罚?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四、预习检测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则是()A. 不违纪B. 不违法C. 不违宪D. 守纪律2、违法行为是指( )A.违反宪法的行为B.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C.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3、社会上的违法表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从这些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将违法行为划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严重违法行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小A和小B周六相约去盐官古镇玩,公交车到站后两人便步行前往景点。
行至风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A心想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闯了红灯。
两人到达盐官古镇后玩得很开心,还去占鳌塔看钱塘江,两人正打算回家的时候,小B捡起石子在占鳌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说:“今天没带相机,这样再过个三年五年,来这里还能看到我们友谊的见证。
”(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探究活动二: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材料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导学案 人教版
法不可违一、预习导航: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作为一种,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2.法律是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和。
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称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无论是—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二、达标检测:1.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 )A.法律B.班规C.道德D.合同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
以上规定表明( )A.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B.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保护作用C.我们要维护法律的尊严D.我们应尽到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3.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旅客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4.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张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丽江最近不太平静。
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
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 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温故互查: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2、谈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3、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设问导读:第一环节:了解罪与罚1、阅读课本52页内容,谈谈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2、阅读课本53页内容,谈谈犯罪的含义,并列举几个你知道的犯罪行为,总结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3、阅读课本54页内容,谈谈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并简述刑罚的含义及种类?第二环节:加强自我防范1、你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的人犯罪可以不受处罚”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联系课本55页相关链接的内容)2、阅读课本55页探究与分享,分析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对此谈谈你认为不良行为与犯罪有何关系?3、结合课本56页内容,思考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自我检测:1、王某因贩毒且容留他人在家吸毒而犯罪,判定其犯罪的依据可能有()①违反了法律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社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⑤应受刑罚处罚⑥犯罪应受刑法处罚A.①④ B ②④⑥ C.①③D.②④⑤2、2017年5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杨振超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判处杨振超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①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②要认清犯罪,远离犯罪行为③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④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下列属于刑罚处罚的是( )A、警告B、罚款C、拘留D、罚金4、据调查,9%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
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
因为我国刑法规定()A无论年龄大小,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B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处罚D.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但可由家长加以管教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练习题(含答案)A.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遵守法律。
B.青少年在遇到非正义的事情时,应该勇敢、机智,但不可采取不可取的做法。
C.XXX的多次拨打“110”电话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也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扰乱了社会秩序。
D.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并为自己在网络上的任何言论承担责任,法律也会制裁违法犯罪。
E.在遇到小偷时,我们应该冷静、沉着、机智,选择最佳方法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
F.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等。
G.在正当防卫时,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能针对不法侵害者亲属,也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H.建议漫画中的学生运用法律,依法维权。
A.全国人大代表XXX在提案中指出,应将戏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她建议在幼儿园开设戏曲审美课,小学开展戏曲必修课,中学在开展戏曲必修课的同时,考虑增设戏曲必修课。
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B.社区居民选举居委会主任,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D.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危害性,因为犯罪行为必然触犯刑法。
11.14岁少年XXX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XXX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XXX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表明其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12.2017年4月18日,XXX提起公诉的XXX原副局长XXX(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XXX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
这表明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13.从2009年冒名上大学的XXX,到2016年XXX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研究、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答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导学案八年级思品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能力目标: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能区分三大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二、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内探究]探究一: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处理,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
”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
1.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用答帚打成重伤。
2.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打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
3.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探究二:材料一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课后拓展]我国刑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儿童犯罪,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罪行,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是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部编八上道德与法治导学案5.2课预防犯罪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5.2预防犯罪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内容。
1.刑法是、和的有力武器。
2.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
犯罪的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两大类。
5.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犯罪危害,犯罪。
7.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8、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自觉遵纪守法,。
【课堂助学】师生共同探讨:1.探究活动一:试对比分析下列行为。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2.小组交流:P54探究与分享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3.情境探究: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刘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归纳总结】【即学即用】()1.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
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导学案_0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简析(1)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感知教材教材首先通过活动展示三个犯罪场景,引出查阅刑法,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和刑罚内容的学习。
通过对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通过探究王某抢劫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关于犯罪的知识分析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刑法的规定,思考其法律后果,认识刑罚的种类。
通过分析中学生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加强自我防范。
2、学情分析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的一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同时,青少年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防范,远离犯罪。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P46·运用你的经验)1.(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参考答案】(1)因为小勤在工地上捡拾铁卡子的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了法律,所以才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参考答案】(2)可以避免。
如果小勤懂得法律,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他就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从而也就可以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P47·探究与分享)2.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参考答案】镜头一中朱某捡拾他人遗失的物品拒绝归还,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中李某等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文明行为,扰乱了体育馆的观看秩序,不仅影响和侵害了其他观众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中赵某手持利器抢夺他人财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P49·探究与分享)3.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参考答案】有或者没有。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P50·探究与分享)4.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上述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镜头一中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是能够履行合同义务,但却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典型的违约行为,造成买方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栅栏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镜头二中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的顾客的肖像,是侵犯顾客肖像权的行为,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习目标:一、法不可违1.法律的内容和特点(what)P462.什么是违法行为(what)P483.违法行为的类别(what)P484.我们为什么要预防违法犯罪(why)补充在P48空白处5.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维护社会和谐?(how)P51二、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what)P52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what)P533.刑罚的定义及种类(what)P54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how)P55-56三、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how)P57-592.诉讼的含义、特点和类型(what)P59-P603.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how)P60-62预习案(10分钟完成)预习整理P46-P62(填空并用红色签字笔在书上栝出关键词,在书上做好笔记)一、法不可违1.法律的内容和特点(what)P46(1)what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P46(2)what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P462.什么是违法行为(what)P48what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P483.违法行为的类别(what)P48What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P48What(1)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P48实例:欠债不还、泄露他人隐私、侮辱他人等。
What(2)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P48实例:谎报险情、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扰乱社会治安等What(3)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P48实例:杀人、抢劫、放火、绑架What(4)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优质课导学案_1
八上道法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课前准备】: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1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每年有近2万15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50万儿童受到他杀、自杀、拐卖、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刘丽丽,今年14岁。
父母离婚后,被判给爸爸,爸爸嫌弃丽丽是女孩。
从不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还经常赌博,喝酒,还常打骂她。
一次爸爸喝醉酒把丽丽打成重伤,还说女娃读书没用,要她去工厂上班。
年幼的丽丽流下了无助的泪水……丽丽多次求着爸爸让他继续上学,但爸爸却以没钱为由不让丽丽继续上学。
丽丽该怎么办?1.思考:丽丽该怎么办?2.丽丽应该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讲述: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示视频)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一)维权热线丽丽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我们给她帮助,请你帮助丽丽:请帮帮刘丽丽,告诉她:思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有哪些?教师讲述: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丽丽出于亲情考虑未走法律途径,而是找到亲朋好友为其讲解法律知识和耐心劝说,最终爸爸答应让她上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课导学案_1《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由"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课组成,分别介绍有关法律、犯罪、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授课内容。
在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规范,二者密切相关。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于法律、犯罪等基础知识已经不陌生,但对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容易混淆。
五、复习目标:1、结合实例,区分法律三个特征的不同;2、判断是否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说出违法行为的分类;3、能够叙述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未成年人的两种手段。
4、熟练掌握所学法律常识,并能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与生活,依法维权。
六、复习重点、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显著特征;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三种类型的区别;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认清犯罪危害而自觉远离违法犯罪;明确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运用到生活中依法维权。
难点: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复习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法八、教学课时:一课时九、复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结合实例,区分法律三个特征的不同;判断是否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说出违法行为的分类;能够叙述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未成年人的两种手段。
问题导学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人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问题导学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人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问题导学中学生张某(已满16周岁)原来表现很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不交作业、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曾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
但他不仅不接受教训,还发展至在社会上盗窃他人财物、赌博,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屡教不改的张某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经人民法院审理,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000元。
【今日开庭】(1)张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张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对张某的处罚具体属于刑罚中的哪一类?【举案说法】(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犯罪行为。
【警钟长鸣】(3)张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的这个过程,给你哪些启示?自主学习自学导读阅读重点: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应该受到什么刑罚处罚?我们应如何防微杜渐,加强自我防范?1.阅读教科书第52页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阅读第53页的“探究与分享”和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阅读教科书第54页的有关内容及“相关链接”,列举三种生活中的犯罪行为,并说明刑罚处罚包括哪些内容。
4.阅读教科书第55页的“探究与分享”和第55、56页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学有所思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惑或者不懂的问题?请概括地写在下面,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或请老师帮忙。
探究分享问题一:什么是犯罪行为?刑法规定对犯罪行为予以怎样的处罚?【法治在线】醉酒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原因之一,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守法公民导学案解析版(第一框:法不可违+第二框:预防犯罪+第三框:善用法律)必会知识点:第一框:法不可违法律告知人们什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实例:《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违法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分析:通过对法律的学习,明确各种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实例:医疗侵权纠纷, 土地侵权纠纷, 债权债务分析:是否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民法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实例: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扰乱社会秩序分析:是否是行政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行政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分析:是否是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刑法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是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区分的。
身边的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行政违法行为展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误区: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实例:校园中有同学被一些同学欺负、打骂,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一些人到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或者攀爬、会坏公共物品,以为没什么,其实已经违反行政法律、分析:法律知识的欠缺仍是现阶段公民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
2. 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
实例:买卖、运输、借贷、租赁这些都属于民法规范的范畴。
分析: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事情,多数都属于敏饭规范的范畴。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实例:张某和李某是大学同学,平时相互了解,临近毕业季,张某为了整蛊李某,将李某的一些隐私在网上公布,对李某的名誉造成很大伤害,同时也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分析: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应依据民法条文进行严格判断。
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实例:监狱中的叶某某悔恨不已,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小偷小摸,占点小便宜,不算犯法,抓到了最多被打一顿,把钱还回去就是了,正是这种法盲心理纵容了她的盗窃行为。
分析:生活中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进行个人活动,凡事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框:预防犯罪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些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这都属于犯罪行为犯罪的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实例:四名小伙趁着深夜人迹稀少时拦路抢劫,还用上了微信收款二维码。
6月30日,莲池区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经过连续数日侦查,破获了这起抢劫案件,抓获李某、王某等犯罪嫌疑人。
分析: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罚的定义及种类: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实例:新华社长沙7月9日电(记者白田田)近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公务员考试集体作弊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被告人莫某辉等15人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十日至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的刑罚。
分析:必须使用与犯罪,主刑可以单独使用,附加刑不可以单独适用。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实例:他叫易明,一个年仅13岁的懵懂少年,稚气未脱却身材高大;原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他,无意之中卷入“江湖”。
在行走“江湖”的两年间,易明先后被警察抓过10余次;短短21天,他和同伙们疯狂撬车130余辆。
也是这两年,易明曾被人连捅3刀;他身上还有没有痊愈的烟头烫伤,这是团伙成员为了逼迫他参与盗窃施下的“黑手”。
分析: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实例:学校生活中很多同学吸烟、上网包宿、组织小团伙欺负同学、语言不文明、举止轻浮,这都有可能被一些坏人利用,引诱其犯罪。
分析: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学校和家庭社会要进行教育疏导,帮助未成年人抵制诱惑和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实例: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他就是凭着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著名的家电企业。
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分析:小事能反映我们的价值取向,反映我们的人品,以小见大,所以小事不小,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手,用法律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出格的事情。
第三框:善用法律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例:某中学张老师一直以严厉著称,经常对学生进行打骂,由于名气大,教学水平高,不少被打学生忍气吞声,最近一次章老师讲班级李某打伤,李某心有不甘,回家阅读法律书籍《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在家长的支持下,将张老师的行为告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并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张老师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分析:依法维权能够成功的前提是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必备的两个生存技能。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实例:李某是家中独子,父母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留下巨额财产,李某爷爷和叔叔以李某未成年为由拒绝让李某继承财产。
李某在一次与人聊天过程中听人说到这个问题,爷爷和叔叔可能违法,于是李某在老师的帮助下来到律师事务所,找到律师进行咨询,最终在律师的协助下,继承了财产。
分析: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自身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可以选择向他人求助,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已发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实例:2017年6月23日,永安市民何老伯收到了一快件,这快件可不一般,里边附有一张A4纸,纸张厚实,彩面打印,各类印章齐全,正面宣传了庆祝北京养生堂保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1周年而进行刮刮奖大赠送及两名公证员的照片,反面则附有北京市海诚公证处为了此次广告宣传刮刮奖作监督的公证书。
何老伯刮开刮奖区:出现四个字“一帆风顺”,和右边的兑奖区一对照,竟中奖一百万!然而何老伯并没欣喜若狂,他意识到了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一种诈骗行为,于是他带着这封信找到了永安市公安局的值班民警。
分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想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这些国家机关,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实例:2016年4月,孟美丽的父亲孟林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人寿保险合同,并足额交纳了保费,孟美丽被指定为保险身故金的受益人。
时隔半年,2016年10月的一天傍晚,孟林独自驾车外出发生了交通事故。
经交警勘察,认定事故是孟林操作不当,导致车辆驶入路边沟内,造成其死亡及车辆损坏。
由于事故不涉及其余车辆毁损和第三人的伤亡,没有争议,交警队出具了事故证明。
孟美丽的母亲在2015年因病过世,如今父亲又离她而去,孟美丽的爷爷奶奶办完了儿子的葬礼后,孟家想到了孟林曾经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
当孟家人准备了相关材料,到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以没有交警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由拒绝理赔。
为此,孟美丽的爷爷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表未成年的孟美丽向法院提起诉讼。
分析:诉讼手段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要掌握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
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实例:中学生王某住在本市一个高档小区内,一日,他家楼下开了一家饭店,饭店的排风系统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营业时间很晚,王某以及周围的居民无法正常休息,多次找到饭店协商无果后,王某选择报警,最终工商部分对饭店进行了罚款,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分析: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首先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进行活动。
2:作为高尚品质,见义勇为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实例:郑亮琼是广州丸美美容美发学校的学生,上月21日晚11时40分左右,郑亮琼与同学在白云区嘉禾街万和购物广场门口附近吃夜宵。
此时,附近传来一声尖叫:“抢劫啦!”“我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有四个男的拼命地跑,于是我朝他们追去,一直追到附近的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