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索传播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素、模式、效果和方法等。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时代,传播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认知现实、掌握信息、提高素质和与世界互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念、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探讨。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历史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传播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在效果和成效方面加以优化。
传播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素、机制、效果、过程等许多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行为,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关于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莫西法·孔戴尔的烟火传播等。
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被学术界所关注,始于20世纪初,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媒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对媒介行业的描述,到现在精细的分析媒介影响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理论内容传播学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方面: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动力的机制和原理、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影响因素、传播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1. 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信息的特性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传播信息的内涵则包括信息的质量、量、种类、形式、语言、目的和意义等。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内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 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媒介和接收者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的概念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方式、效果和影响。
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并借助于各种方法和技术,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网络挖掘等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从而探究人类交流和社会互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现代,传播学的范围较广,包括大众传播、口头传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数字传播等等。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同样需要研究传播方式、媒介、信息编码以及接收者的理解能力等。
2.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后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
研究传播效果的目的在于了解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方式,以及改变人们对某个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3. 传播影响。
传播影响是指传播后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研究传播影响可以了解信息如何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传播学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已经成为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相关行业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在数字时代,传播学对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传播学还在国际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和媒体传播理论已经全球传播,成为学生进修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课程。
同时,中国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也出现了世界级的企业,为世界的媒体传播贡献了无数量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律和社会互动的机制,同时也为信息传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播学定义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
传播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传播的定义和意义传播是信息在人际间或群体间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播,而传播学研究的就是这一过程。
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传播的过程和模型传播学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常用的传播模型包括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步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播的路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传播的媒介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的媒介和技术也在不断变化。
从印刷媒体到电视、互联网再到社交媒体,不同的媒介和技术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传播学研究这些媒介和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四、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可以了解信息传播对公众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同时,也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好地控制和引导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传播的伦理和法律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关注信息传播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研究传播伦理和法律可以帮助我们规范传播行为,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和道德性。
六、传播的策略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技巧。
这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等领域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来进行传播。
总结起来,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传播的过程、媒介、效果、伦理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对传播学的理解
对传播学的理解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传播的原理、方式、效果以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媒介和技术。
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如何
从一个源头传递给接受者,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应用了多种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
它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大众
传播、组织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通过研究传播过程和各
种传播媒介,传播学可以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以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
和理解方式。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传播内容(如新闻、广告、宣传等)、传播人群(如大众、特定群体等)等。
传播学探讨了传播的目的、策略以及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接
收过程。
通过分析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传播学可以提供有效的传
播策略和方法,帮助信息传播者更好地达到传播目标。
传播学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各种传播现象,还可以促进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提供了研究信息传播的理论和方法,为人
们理解和利用信息传播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过程。
它涉及到众多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传播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开始关
注信息的传播和流通。
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传媒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传媒、广告、公关、新闻、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信息传播形式。
它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过程,探讨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递、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在传播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媒介”。
媒介是指信息传递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介。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受众”。
受众是指接受信息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
考虑到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传播学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方式来影响受众,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了媒介和受众,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效果”、“反馈”、“意识形态”等。
效果是指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反馈是指受众对信息反馈的情况,意识形态则是指信息传播中所涉及到的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播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涌现。
传播学专业认识
传播学专业认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传播工具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旨在研究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传播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传媒与传播理论,具备搜集、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与社会:研究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媒体对不同群体的认知和态度的塑造,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等。
2.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活动的效果,包括宣传效果、公共舆论效应、信息传播的认知变化等。
3. 传播媒介:研究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以及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4. 传播理论与方法:研究不同的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内容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对传播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包括传播模型、传播效果评估、传播媒介等。
2. 传播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工具和技术,如调查研究、媒体写作、媒体制作等,以及分析和解读传播数据的能力。
3. 传播伦理与责任:培养学生具备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了解媒体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4. 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多元化的传媒环境中快速适应和反应。
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与新闻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新闻报道、编辑、广告、公关等相关职业,也可在电视台、广播台、报社等媒体机构工作。
2. 传播研究与咨询机构:毕业生可以在研究机构、咨询公司从事传播效果评估、市场调研等工作。
3. 公共关系与公关部门:毕业生可以在企业、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和公关部门工作,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和管理。
4. 数字传媒与社交媒体: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平台等从事内容运营、社群管理等职业。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4大传播学方式
4大传播学方式
摘要:
1.传播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2.四大传播学方式简介
3.四大传播学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4.四大传播学方式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正文: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探讨了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以及这种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传播学领域,有四大传播学方式,它们分别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首先,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受众的反馈和互动相对较少。
其次,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深度往往更高。
再次,群体传播是指在特定群体中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群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更紧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也更大。
最后,组织传播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但受众的范围相对较小。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四大传播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众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变得更加广泛,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
组织传播则更加依赖于网络和信息技术。
总的来说,四大传播学方式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又称传媒学、媒介传达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各种媒介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学科。
传播学不仅关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更注重新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互动。
传播学研究的是媒介的操作、媒介本身以及
媒介对人类社会学、文化学的影响。
传播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媒介历史、媒介技术、媒介政治、媒介经济、媒介
娱乐、媒介教育等等。
传播学关注的内容涉及到的人群也非常广泛,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政
治领袖、商业精英、普通人群等等。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报纸在国家和社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0世纪中期,传播学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的领域,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拓展,涉及到了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非常广泛,包括调查、实验、观察、文献研究、样本研究等等,这
些方法被用于分析不同媒介及其对人们的影响,进而预测和指导不同媒介的发展趋势。
同时,传播学也在研究和发掘人们在媒介交流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
理解和合作,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在媒介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
研究方法多样,涉及到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实际作用也十分广泛。
传播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第二节传播的类型.....第三节传播的结构....................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第一节传播与政治..........................第二节传播与社会..................第三节传播与文化................第四节传播与经济..............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一节人际交流...........第二节群体传播............第三节组织沟通..........................第四节公众表达...................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节国际传播........................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第一节传者图像.......................... 第二节受者形貌..................第三节传受者展望...................第八章传播效果..................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交流和传播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通过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传播学还研究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揭示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传播学还研究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交流。
传播学关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实证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文献研究是传播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信息。
调查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它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
案例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案例背后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它不仅关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通过传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简介
一、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传媒现象、沟通过程和媒体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塑造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
二、学科范围:传播学跨足多个领域,涵盖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传媒形式。
研究内容包括媒介效应、公共关系、广告、政治传播、社交媒体分析等。
三、研究方法:传播学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
研究者关注于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四、主要理论:传播学涌现了多个重要理论,如媒介依赖理论、集体沟通理论、新闻值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解释信息传播的模式、媒体对人群的塑造力以及媒体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五、重要分支:传播学包含多个重要分支,如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数字传播等。
每个分支关注特定领域内的传播现象和问题。
六、应用领域: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和组织借助传播学原理制定广告和宣传策略,政府通过传播渠道实现信息传递,社交媒体分析师运用传播学方法研究用户行为。
七、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形式的不断演变,传播学也在不断发展。
数字化、全球化对传播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其成为理解当代社会与文化变革的关键学科之一。
总之,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致力于揭示信息在社会中
的传播规律、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传播。
传播学概论(简版)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第二章 传播学基础
数字媒体导论¥2.1.1 传播的定义“传播”一词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的commnuis,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共有或共享的信息。
对传播的定义,传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信息,也即传播的材料;流动,即传播的方式。
简言之,传播就是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获得共享。
¥2.1.2 传播的类型传播学的分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传播学是以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狭义的传播学则是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为大众传播学。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
而我们更关心的就是与人类相关的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自我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1.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整个信息交流活动都是在一个人自身内部进行的。
自我传播过程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自我传播具有明显的心理学特性。
人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全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平台上,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对客观世界加以认识并采取符合目的的措施和行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通过大批复制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从而影响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一个有组织、有一定规范的、专业群体的全部或部分,它们通常不仅具备传播的功能,也可有其他多种能动功能;受传者通常是个人,但经常被传播组织视作是一个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群体或集体。
故而大众传播往往是单向传播的过程,没有反馈或交互的环节。
(1)大众传播的特性1)组织性2)广泛性3)公开性4)单向性5)超越性6)即时性(2)大众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出自1948年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①环境监视功能。
传播学
3.大众传播的功能 P100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监视环境,调适 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赖特的补充:娱乐功能 施拉姆: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论
作业
请思考:网络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 的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可与传统的人际传播、大众 传播比较。
第三节 传播学
一、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虽然涵盖人类传播活 动的方方面面,但以人际传播和大众传 播为主,尤其是大众传播构成了传播学 理论研究的主干部分。所以,不严格地 说,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社会科学。
经验学派紧扣传播实践,注重研究传 播活动自身的规律,其研究方法和成果 都带有十分突出的经验色彩,对传播实 践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批判学派则 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 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批判而闻名, 致力于对传播现象深层背景的考察,注 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批判学派并不探讨具体的传播规律,而 且只破不立,对具体的传播活动指导意 义不大。
(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P250 1.信息论 1948 申农(香农) Shannon 1949 申农、韦弗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概念,传播模式和四要素 2.控制论 1948 维纳 Wiener 《控制论》 反馈概念
控制论的基点,是把控制系统视为一 个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信息反 馈。——李彬 《传播学引论》 3.系统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系统的观点 很多传播研究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的, 包括很多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Communication
一、信息与传播 信息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 可传递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是传播 的对象,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 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 信息。其中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信息 叫做社会信息。传播学中所研究的传播, 是社会信息的传播(传递)。
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3、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
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因素。
∙6、把关人∙指在大众媒介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勒温提出的。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进入传播的渠道。
∙7、枪弹论∙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们所传的信息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肌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迅速的反应,它能直接改变人们的观念,甚至支配他们的行动。
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的基础。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映论”,是盛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被逐渐抛弃了,“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人类的传播特征性而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8、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传播学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含义和特点一、对于传播含义的分析1、“共享”说2、“影响”说3、“反应”说4、“互动”说5、“过程”说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植物信息动物信息人类信息非人类信息(其他动物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史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即信息拥有者向信息接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传输信息内容的过程。
传播和信息的关系表述:(1)信息是物质基本存在方式的表述,传播是这种表述实现的具体形式。
(2)传播是信息的载体和运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目的。
(3)信息和传播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世界上没有无信息之处,也没有无传播之处二、对于传播特点的分析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特性:(一)阶级性和社会性传播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构成社会的最主要方式,没有传播就形不成社会。
传播发展是决定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传播史生产力标志的一部分。
传播通过信息传递形成教育、道德、法律、国家制度、宗教、家庭关系、组织原则、社会价值观念等。
(二)客观性和主观性传播的客观性是指传播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具有实际意义。
传播的主观性是指传播内容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多种信息。
传播的双重性是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他们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性决定主观性,主观性反作用于客观性(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传播活动不是受本能驱使,而且在一定意识支配下,表现为一种有目的的,有动机的和有对象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计划性和目的性更强,特别是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而发展。
(四)符号性和间接性传播符号性是指传播的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客观的替代物,信息内容是指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这种意图作为精神状态的东西无法进入人质世界,因此他必须依托物质形式来负载传播符号的必要性决定了传播的间接性共同的意义空间“场理论”传播双方愈是具有共同的经验,愈是相互了解,则二者的传播环境愈大,反之则愈小,传播环境愈大,愈可能产生和谐的传播,产生更多的共鸣和默契(五)协同互动性和共享性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符号全聚的过程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尊重,协同操作,共同完成沟通,传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5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个体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主要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阶层、世代等之间的信息交流。
输出群体规范和社会价值,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4.组织传播:组织是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是一个结构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分散;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有反馈机制。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媒介依次叠加1.口语传播2.文字传播3.印刷传播4.电子传播印刷传播对社会的影响:1、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
2、印刷机的出现迎来近代报刊的诞生;3、伴随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起了愈加重要的作用;4、印刷媒介的发展和普及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印刷业本身也成为一项产业。
传播媒介:哈特把其分为三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信息社会的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第一类:语言符号伴生符;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三类: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2、受传者的意义3、情境意义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需要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的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
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际传播的动机:1、获得信息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声音语言与书写语言的关系:声音语言:是人际传播及自我表达的最基础的媒体。
语言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传递讯息内容的本义,它还通过声调、速度、音量、节奏等等传递着与说话相关的背景信息。
书写语言:是在文字发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不能或不便使用声音语言的场合,书写语言便成为人际传播的最常用的沟通工具。
书写语言不仅仅是做文章,同时也是自我表达的工具。
手写文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工整与潦草等都在传递着与传播者的个性、素养相关的重要信息。
群体传播与意识形成:1、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一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暗示: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
集合行为的参加者处于丧失理智的非常态中,周围人的话语、表情、动作及现场氛围对其都成为有力的暗示刺激。
群体感染: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纵向传播分为:(1)下行传播;(2)上行传播,(3)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信息输出活动,即组织的宣传活动。
1.公关宣传;2.广告宣传;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CIS)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这三项功能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1.拟态环境: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渐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李普曼1920《自由与新闻》、《舆论》)3.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由于人们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渐有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间进行明确区分4.结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其性质和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也称权威主义,这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理论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一致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电视人和容器人——现代社会的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增强传受双方的互动性;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经济收益方式:一是广告收益;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1.依据:(1)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2)影响力——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3)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委托受用者,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2.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1)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
(2)公共性和公益性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1.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动恐惧和危机,站在贵族主义立场上对此进行批判。
2.19世纪上半叶,法国政治家托克威尔《美国的民主制》,专制的多数人;3.19世纪末,勒朋“群集理论”,暴徒;4.20世纪后,西班牙奥特伽1930《大众的造反》,平庸者的集合体。
拉斯菲尔德的IPP指数:即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解除媒体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社会成员和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
1.传播权: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传媒特权:公益性基础。
2.知晓权: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权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或义务。
3.传媒接近权: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媒阐述主张、发表言论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传媒应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视野制约效果,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和监督功能,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维护旧的规范和价值。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影响人们的行动。
传播流的概念: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政治全球化的加速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信息主权的概念:对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1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2不受外不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