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检测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
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
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
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的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既感觉到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
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
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
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由原文第3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错误。
B项,由第4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
同之处”。
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及。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项,“固定的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6段只是说“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3.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
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项,由原文“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可知,“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表述有误。
B项,“所有”说法太绝对化。
C项,原文第6段表述为“不是如实地复制”,此选项中的表述恰恰相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15·课标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
....,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
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
..
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
..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
辅太子
..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同时,参考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关系句”,动宾关系句“索民力以妨农功”,还有人物及其说话标志等,如“傅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杀二宦者”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
,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5分)
(1)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帝”,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称帝”;“苟”,假设关系连词,译为“如果”;“死”,译为“为……而死”。
第(2)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即“不索吾”;“面责”译为“当面指责”;“庶或”译为“或许”。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
,是海洲人。
进士及第,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翛做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快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
蔡翛没有听从。
迁任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
孙傅说:“索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对这种依职责论事的处罚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京。
靖康元年,(孙傅被)召入任给事中,晋升兵部尚书。
上奏请求恢复祖宗制度,钦宗问理由,孙傅说:“祖宗的制度对人民有利,熙、丰时的制度对国家有利,崇、观时的制度对奸臣有利。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包围京城,孙傅冒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
金兵分为四路呐喊着冲上前,(守城)部队败退,
堕入护龙河,尸体都填满了河,城门急速关闭。
当天,金人就登上了城楼。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帅营去,安排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孙傅屡次写信请求返回。
等到废立的檄书来了,孙傅非常悲哀地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取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下太子不遣送。
密谋藏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杀十几个死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
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乱的人献来。
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担任这件事情。
孙傅说:“我是太子少傅,应当和太子生死与共。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京。
金守门的人说:“(我们)只想要太子,你这作为留守的来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还是太子少傅,应当到死随从。
”当天晚上,在门口住宿;第二天,金人召他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朝廷。
绍兴年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叫“忠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耳少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名端的和尚。
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5分)
,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
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2)渔歌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3)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彼岸
陆颖墨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
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来,海虎就一直住在这里。
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海虎总是站在码头热泪盈眶地看着它那些身穿海洋迷彩服的伙伴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方,又含情脉脉地迎来了新的伙伴。
一晃十年过去了,海虎老了。
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
前任把海虎交给海生时,他还是个新兵,如今已是三级士官。
在岛上论资格,海生仅次于海虎。
别看现在在礁盘上巡逻,是海生牵着海虎,海生刚上岛头一年,上礁盘都得要海虎带着。
这龙凤岛方圆大小不会超过两个足球场,四周都是白花花一片珊瑚礁。
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可每个海石花缝隙之间多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一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特别是涨潮时,不少珊瑚岛礁在水下,巡逻走上去,哪儿能落脚,哪儿要避开,一般士兵不摸个一年半载是不会清楚的。
这种情况下,都是要靠海虎来做向导。
海虎退休的命令是一艘地方的水船带上岛的。
一同上岛的还有一条军犬训练基地毕业的年轻黑背,名叫金刚。
海生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没想到上级的动作这么快。
他赶紧找到守备队长,要求请示上级,把海虎再留下来一段时间,就当是超期服役。
队长叹口气:“咱们陆战队巡逻还非得让一条老花眼的军犬领着?”
这回海生心虚了,这狗确实眼睛老花了。
海生为海虎戴上老花镜,它像模像样地伸起前右爪上下左右地挥舞,等换到第五副眼镜时,它的视力达到了一点五。
队长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完全被海生这番真情和心血感动,他不声不响去了趟部队,回来后对海生说:“请示了一下,就让海虎在岛上再待一阵吧。
我汇报了它的作用,让它带带金刚。
”
于是,礁盘上经常看到海虎领着金刚在熟悉地形。
水船走了没两个礼拜就出了事,还真亏得海虎。
三号台风来袭,防台风时两边窗户都要打开,风带着雨从这边进去再从那边出来,自然就有一些雨点落到桌子上,值班室的值班日志放在抽屉里让渗进的雨水淋湿了。
通信员见台风走了,雨也停了,火辣辣的太阳又出来了,赶紧把值班本放在窗台晒干,没想到,忽然来了一阵怪风,把本子吹跑了。
因为这时涨潮,太危险,没法行走,也没法游,战士们无法下水。
就在这时,海虎一下子扑向海面,它优美地扭动着身子,熟练地在水面上跳跃,每一次都准确地踩上水下的礁石,不一会儿,就一口叼住那本日志,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返回。
第二天早上,海生发现海虎走路时后边右腿有些瘸,他赶紧从卫生员那里要来碘酒和消炎药,搬来一把椅子,让海虎坐上去,命令它抬起前爪直立起来,而后,用药棉蘸上碘酒。
当碘酒涂上伤口时,海虎一阵惨叫,它的伤口部位被碘酒刺痛。
慌乱中,海虎用前爪把海生推开,刚好抓到海生额头,划去了一块皮。
因为岛上没有狂犬疫苗,海生受伤的又是头部三角危险区,因为海岛到大陆有两天两夜的航程,上级很快派直升机把海生接走了。
海生一走,海虎开始不吃不喝了。
从军用长途里得知海虎已饿了三天,海生在医院里急得脸都白了,赶紧找到医生,要求出院。
医生训了他一顿:“你没拆线就想着出去,再说还有一针狂犬疫苗没有打,你不要命了!上级批准用直升机救你来医院,你以为是闹着玩的?”
第三天晚上,总算找到一只去金沙岛的水船。
海生苦苦哀求终于把船老大打动,同意多绕半天航程,把海生送到龙凤岛。
那两天的航程,对海生来说,是两周,两个月,乃至两年,漫长而又焦虑。
等两天后水船靠上龙凤岛码头,没等跳板摆好,海生就飞一样奔向海虎的住处。
犬舍里,队长和几个战士正在摇着一动不动的海虎,队长用手在试它的鼻孔。
海生心里一阵激灵,全身都凉了,冲过去扒开他们,大叫:“海虎!海虎!”
忽然,海虎缓缓睁开了眼睛,耳朵也慢慢竖了起来,它看到海生,眼珠子顿时闪亮起来。
海虎抬起身,居然,吃力地挣扎着站起来了,它没有停止,继续吃力地把自己的两个前腿抬起来张开,像人一样直立起来,一头扑到了海生的怀里。
海生紧紧地抱住它,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他喃喃地说:“好海虎,想死我了,快吃东西吧……”忽然,他停住了,感到海虎全身重量都压过来,两只手没抱住,海虎整个身躯像小山一样塌了下去。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海虎热泪盈眶地送别伙伴,是因为它不愿和他们分别,它也想回到大陆。
B.队长让海虎留在岛上,主要还是考虑海虎熟悉地形,可以超期服役。
C.作者安排金刚上岛,主要是想起到对比的作用,借以显示海虎的形象。
D.通信员在太阳下晒值班日志,不小心让海风刮走,说明他经验不足。
,感人至深,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海岛军营生活。
项,“也想回到大陆”错误;C项,更为主要的是情节上的串联作用;D项,“经验不足”没有根据。
(6分)
,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岛上服役十年;台风事件,表现出海虎的敬业精神和高超能力;误伤王海生,心生愧疚,绝食而亡,表现出它重情义的特点。
(6分)
,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不舍得海虎离去;作为一个老兵,他不想海虎这么早结束它的军旅生涯;金刚初来,海虎确实还有留下一段时间的必要,这样自己的训犬工作会轻松些。
,从主题、情节、人物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来分析小说的选材特点。
(8分)
,选材以小见大。
选用一条军犬来表现军人的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十年如一日;通过海虎来表现军人的过硬本领,保卫边疆;借军犬与人的感情,来反映军人在边疆同患难而结下的深厚友谊。
犬如此,人更如此。
②从情节来说,选材独特,吸引读者。
开篇叙说一条服役十年的军犬,给人悬念,让人猜测下面的故事内容;中间对待退役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一个老兵的问题,趣味横生,引人发笑;最后人犬情感深厚,以悲剧收场,感人至深。
③从人物来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军人形象。
一个把自己大好青春岁月献给祖国和平事业的军人形象;一个忠于职守,本领高强,勇于献身的军人形象;一个有情有义、维护生命尊严的军人形象。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因中国代表团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所以代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
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且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
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从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
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的代理国务总理。
”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
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5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多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
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的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
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便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中国最有利的结果。
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
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的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顾维钧年轻有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上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更堪作为典型的人,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沉着和蔼,有耐心并且温文尔雅,想到他,人们都会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C.温源宁高度赞美了顾维钧的人生经历,诸如担任驻美国公使,巴黎和会代表,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法等国公使,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等。
D.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得起他的母校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E.本文通过记述顾维钧的外交生涯,描写了他作为一名杰出的中国外交家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外交家的感人形象。
项,形容顾维钧为光芒四射的星星的不是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而是温源宁;C项,“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不是温源宁提到的,且温源宁只是赞美了顾维钧1934年以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