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自读优质教案.doc

合集下载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2)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3)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长篇科普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登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案例分析: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5)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5)

《月亮上的足迹》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学情分析: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中获取文中的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的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板书课题、作者)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时,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2、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划出来3、筛选主要信息,准备抢答问题里程碑()昂首挺立()检测( ) 遥遥在望( )故障( ) 椭圆( )供给( ) 溅落( )海域( ) 畅谈( )抢答环节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1969年7月)2、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阿波罗11号)3、人类第一次登月,来回经过多远的路程,(76万公里)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

(将以上四点综诉起来即可。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月亮上的足迹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登月准备 飞向月球登上月球胜利返航四、争当记者一展身手以小记者的身份,选择登月过程的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阶段作跟踪报道。

同学们可以参考下列句式进行报道:我是某台(报)的记者,现在某地向您报道登月的某个过程。

五、文本探究1.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6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6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真实而完整地记录大事件的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概括各部分要点。

、体会文末警句含义,感受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

、合作探究宇宙太空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各部分的要点。

三、教学方法:指导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请同学们先猜一个谜语,什么事物到了每月十五这一天如玉盘,而月初或下旬时似弯钩?(月亮)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看来我们同学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也一定能表现的很棒!有没有信心做到最好?(学生回答)那你们听说过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可以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学生讲述)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多媒体显示),嫦娥登月这只是古人的一种向往,然而在年月日,人类真正登上了月球,你们想不想也去月球上看一看?(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阅读自然段,思考并概括登月可分为几个阶段?(小组讨论)学生交流。

、具体了解文章内容,准备阶段的时间、地点、人物、将要发生的事件是什么?人们有什么将“阿波罗号”飞船送入太空?这次旅行是属于人类历史上一次什么样的旅行?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播放多媒体显7K o、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土星号”火箭开始升空。

这是我们所拍摄到的火箭升空时的景象。

(观看图片)、当第一、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飞船进入了预定轨道之后,他们是如何登陆月球的,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工作?想不想知道?下面我们来做一次现场的直播采访活动。

假设我们同学就是三位宇航员,请你来介绍一下登月的整个过程。

教师述说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本页,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一会儿我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进行现场表演,一位同学做主持人,另外三位同学充当三位宇航员,其余的同学做观众。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拓展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阅读理解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类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概念。

2.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简要介绍月球探索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3)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3)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4. 知识拓展(1)让学生了解月球探索的最新进展,如中国嫦娥工程等。

(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发挥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难点,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亮上的足迹》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科学术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幻灯片或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人类登月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人类登月有什么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在月球上留下足迹?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理解课文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和课文内容,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登月过程以及月球上的科学实验等内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讨论人类登月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二、深入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疑问,深入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月球的地质结构、人类登月技术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的热爱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2)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中招考点综观中考近五年的记叙文阅读试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赏析词句是两个必考点,赋分较多,审题无障碍,作答时有难度,要紧紧围绕着文本内容和答题要求的语言风格作答。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是个高频考点,但是关于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的写作方法这个考点还未出现。

猜想未来中考的出题方向依然会沿袭这几年的出题思路,重视这三个中考考点的考查。

3、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4、学情分析很久以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

今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篇科普文章非常好奇,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个一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课堂归纳: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无比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当堂训练:一: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二: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2)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中招考点综观中考近五年的记叙文阅读试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赏析词句是两个必考点,赋分较多,审题无障碍,作答时有难度,要紧紧围绕着文本内容和答题要求的语言风格作答。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是个高频考点,但是关于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的写作方法这个考点还未出现。

猜想未来中考的出题方向依然会沿袭这几年的出题思路,重视这三个中考考点的考查。

3、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4、学情分析很久以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

今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篇科普文章非常好奇,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个一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课堂归纳: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无比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当堂训练:一: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二: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小学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生词和短语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3 句子结构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月亮的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4 句子结构分析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生词和短语运用通过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意写作让学生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创作自己的科幻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科学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月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月亮上的足迹》的课文文本,确保文字清晰,便于学生阅读。

6.2 生词和短语卡片制作生词和短语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一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一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一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1•梳通了解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 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①结构分析A.默读课文,按概说一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A.把课文朗读两遍。

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 8自然段)A.第一阶段(3〜5自然段)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

(见后面练习六)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1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关键词句准确地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从网上下载的一篇“北京中学生将‘飞’火星”的新闻报道播放给学生阅读,以此导入对新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熟悉课文教师通过“广播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反映人类首次登月过程的录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印象。

教师通过“文件传输”将课文内容传输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在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并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三、课文教读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功能,提出讨论题。

例如:①课文可分成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③宇航员登上月球做了哪几件事?④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⑤登月有什么意义?⑥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文中的数字有什么作用?⑧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由发言。

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

教师用“广播教学”播放幻灯演示课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分析。

四、课堂练习教师应用电子教室的“电子抢答”功能,发布课堂练习题。

例如: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学生可以进行抢答,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的答案将显示在题目的下面,而其他学生不能再进行回答。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2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2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的:.快速阅读,概括各部分要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概括各部分要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体会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岀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适宜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一)预习.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畅谈:尽情地说。

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请同学上台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联想接龙:背诵有关月亮的古诗歌。

观看网友“”课件《月亮上的足迹》,观看“神舟号”飞船运行全过程图片(幅)总之,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年月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三)讲课•快速默读全文,感悟文章大意。

做到集中注意力,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不出声,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杭州艮山中学徐巧玲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同学们所举之例,都是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幻想,从前的人们,总幻想着像传说中的嫦娥一样,飞上神秘的月球,人类多年的梦想在年月日变成了现实,那一天,人类的使者终于登上了这个神秘的星球。

今天,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重温这一刻,一起来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文。

二、速读课文,感悟内容,研讨赏析、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自读课文之后,先检查词语,再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明确:美国宇航员于年月日点分秒登上了月球。

时间顺序。

、让学生在书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且了解整个事件是如何发展的。

之后通过填表来学习。

时间事件进展年月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分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离地分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箭发射后小时分宇航员进入梦乡日晚点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日晚点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日上午点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日凌晨点分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日上午点分登月舱打开舱门点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日点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日上午点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日凌晨点分秒飞船进入大气层、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明确:登月准备一一飞船升空一一登月成功一一返回地球说明:登月准备: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飞船升空:展示火箭升空的图片。

登月成功:展示四幅图片;了解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以及为什么做。

返回地球:展示飞船返航的两幅图片。

、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呢?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章在写登月全过程的时候,用了很多数字,有什么作用?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9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9 人教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授课日期月日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穆丽平教学晤更题月亮上的足迹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匐廷立、一叶诳舟、遥遥在望''等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扫呆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字词检查,注音写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畅谈(ad):尽情地谈。

神往(6&):心里向往。

里程碑(I ee):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aol i):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庄严、威严的样子。

一叶孤舟:(I e u o):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

比喻孤零唯一。

遥遥在望:3daa):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全班齐朗读,并请出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进行点评。

.自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内容,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抓住重点的词语,试着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要求速读课文,并思考以下的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认真聆听诗词并欣赏与天气有关的图片,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完成预习作业,按要求扫清读书的障碍。

利用字词典准确的把握字词的读音。

自己查词典积累重点的词语,对于词义重点的理解加以运用。

自己朗读课文,注意声音,断句及生词的读音,朗读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3)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4月亮上的足迹》word教案 (3)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

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

(板书文题、作者)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投影:(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人教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月亮上的足迹》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3. 引导学生关注月亮探索的历史和意义。

教学时间:15分钟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梗概。

2.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步骤:1. 向学生概述《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情节。

2. 与学生分享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

3.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兴趣。

教学时间:20分钟第三章:文学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文学特色。

2. 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分析《月亮上的足迹》的文学特色,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技巧和对科学元素的运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教学时间:25分钟第四章:科学知识普及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与月亮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与月亮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月球的形成、月球表面特征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和技术突破。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月亮、制作月球模型等。

教学时间:25分钟第五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月亮上的足迹》所传递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探讨《月亮上的足迹》所传递的主题,如人类探索精神、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人类对太空的的开发与保护。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时间:30分钟第六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月亮上的足迹》中的主要角色。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的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及其环境;2.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3.掌握一些基础天文学知识;4.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月球及其环境介绍: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除了太阳外就是月亮了。

所以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研究,月亮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形象或研究对象。

月球不仅在我们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是研究宇宙的一个重要的场所。

内容:1.月球的基本构造——月球由固体地壳、熔融的地幔、一个小而奇怪的磁场以及月壳上的形态特征组成。

2.月球的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转,同时也有自己的自转。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等于一个月,这也是月亮得名的原因。

3.月球的特征——月球上有很多的山、谷、坑、海、平原、月球长城等地貌特征。

月球表面经历了漫长而多彩的演化历程,每个地貌特征都蕴含着重要的地质和天文学信息。

2.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介绍:人类从古代就开始观测月亮,感受月光的凉爽和神秘。

随着技术和良心的突飞猛进,人类终于越过了和月球间的距离和时间。

从1969年阿波罗登月到现在的嫦娥、玉兔、嫦娥五号等载人和无人探测任务,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内容:1.阿波罗登月——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跨越。

此次任务也推动了很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如计算机、通讯、导航等。

2.中国月球探测任务——嫦娥、玉兔和嫦娥五号等任务,都是中国探索月球的里程碑式的开展。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播下了中国面向太空的“种子”。

3. 基础天文学知识介绍:基础天文学知识是探索宇宙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内容:1.大熊星座和天狼星——介绍大熊星座中最著名的七星以及当地的神话故事,并且介绍天狼星。

其中很多文化都认为大熊星座连接了北极星和天上的消息来源。

2.星际距离——介绍光年和天文单位作为测量星际距离的标准。

3.宇宙学大爆炸——介绍宇宙的起源和现状,以及宇宙学大爆炸的相关理论。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优秀3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优秀3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优秀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篇一1、教学经验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手段CAI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自读导言】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

(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自读导言】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

(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自读导言】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

(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自读导言】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