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基金项 目: 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研 究指 导性课题 “ 江 利益失衡 下的社会稳 定及预 警机 制研 究”( 8 0 7 4 B 425 )
作者简介 : 彭人哲(97 )男, 15一 , 江苏苏州人 , 副教授 , 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研 究。
失业率 的统计 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 的地方。以这样 的城
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 中国的失 业状况 , 不仅缩小 了中 国的失
收稿 日期 :0 8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20 — 2 4
此, 严峻 的失业 只会在经 济萧条 的情况 下 出现 , 这是经 济学 的一个基本原理 。然 而中国近年来 的宏 观经 济运行状况却表
4 %。单 从这些数字看 , . 0 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 持在社会 可
以接受 的较低 的水 平上 , 警报并 未响起 。然 而 , 事实并 非乐
将 以上 三种 因素考虑在 内, 按照 他们 的估计 , 目前全 国的失
业率为 2 % ~2 %。 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 , 0 8 美 中 国城市 的实 际失 业率 达 到 2 %, 0 失业 人 数 约有 40 0万 0 500万 ,他认为 ,中国内地 中小城 市的失业率都在 3%以 0 0

要: 依据 当前 中国的失业形势 , 失业现 象存在 的原 因和发展趋 势, 出了缓解 失业的建议 。 中国的 失业状 况 提
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将其称 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 , 于得 不到就业机会 的人 来说 , 对 经济增 长对
他们是没有意义的。怎样认识 当前社会 出现的失业 问题 , 失业现 象在发展过程 中呈现 怎样 的趋势 , 应采取什 么措施 解
业 人 口的统计范 围, 也低估 了中国真实 的失 业规模和失业 程

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失业及其治理对策

一、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一)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二)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

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金融中加0902 陆晓方0913051 摘要:当今中国日益敏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前进的一股阻力。

文章从中国的失业的现状的论叙到原因的分析,再从中间找出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问题原因对策〈一〉中国失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在社会上对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个由分说,比如“是社会经济的长期不正常发展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等造成、人口多,资源少,宏观规划不合理等原因。

”在这里细致地讨论一下。

1、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

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

生大于死,故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

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

全国近些年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估计到201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估计要达到2-3亿人。

2、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产业开始逐步调整,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高达七八百亿美元,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个机器淘汰人力的过程。

仅这一因素导致每年就有几百万人失业。

未来的前景将更不容乐观,不论在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机器替代人的现象越来越普及。

3、过期的就业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课税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合法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的就业规模就别想扩大,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 二、强化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再就业功能, 加强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培训,缓解就业压 力
• 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挖掘潜力,尽量减少失业; 另一方面,政府要对 接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一些优惠政策,而失业保险机构也可以采取 一些资助措施,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失业保险机构 可以帮助就业压力大的企业挖掘潜力,尽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资 助企业接受就业困难群体,如高龄劳动者、残疾人等。鼓励企业对职 工进行内部专业培训。
• 二、失业保险征缴难度大
• 一些企业 参保与缴费不同步,拖欠保险费,影响 失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 有钱不愿缴,无钱缴不起 • 失业保险征办机构征缴不利 • 劳动保障部门执法不严
• 三、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弱
• 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呈集中突显的特点(图)
• 四、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 由于我国将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定为最低工资标准以下,而目前各地 的最低工资标准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因而失业保险金标准 偏低,不能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 五、执法力度不够,手段单一 执法力度不够,
• 劳动保障部门缺乏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督促其自觉主动地参加失业 保险
一些可行的措施:
• 一、适当扩大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适用范 围。
• 我国目前颁布的条例仅仅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城镇劳动者, 而把乡镇劳动者以及城市农民劳务者排除在外,造成了现行失业保险 制度应急性有余而前瞻性不足。鉴于我国经济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 实,尤其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应适当扩大失 业保险的适用对象,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 农民劳务工。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问 题及改进措施
•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进措施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引言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中国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应对这一问题。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失业原因1.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传统行业的衰退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导致失业问题。

许多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传统工人的技能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正在减少。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岗位可以被机器取代,从而导致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3. 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经济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裁员成为了避免亏损的手段。

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导致了大量人员失去了工作。

4.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是就业市场没有相应调整。

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员无法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稳定和满意的工作。

应对失业问题的思考1. 转型培训计划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转型培训计划,帮助失业工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这些培训计划可以针对新兴产业进行,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创业创业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另外一种就业选择。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的培训和支持,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成本,并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以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行业。

3. 改善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将实践教育和实习经验纳入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和难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愈发突出。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失业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失业率在过去几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受到COVID-19 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裁员现象,大量人员陷入失业困境。

另外,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脱离了农村,进入到城市,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2. 青年失业问题当前,青年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此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大学生们更加追求着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加剧了就业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许多毕业生难以快速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三、应对措施1.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措施,维持经济稳定,促进就业增长。

比如,加大对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引导等,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拓展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民众在创业就业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3.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改善培训设施和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同时,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4. 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者的支持,提供更完善的就业补助和失业救助政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基数庞大,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明显,就业压力特别紧张,很长时间以来,失业困扰着我们的社会,给人们心头留下巨大的阴影。

我国的失业问题是总量均衡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社会体制问题。

失业现象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难题,失业的发生在人类历史上有其客观必然性。

本文主要就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标签:失业问题人口过剩城乡二元社会一、失业原因分析造成我国目前如此严重的失业情状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数量因素,也有质量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技术因素。

概括起来说,我国的失业问题是总量均衡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社会体制问题。

1.相对过剩人口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并以其为主要内容和标志,包括先进技术的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

一方面,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人们从繁重的劳役中解脱。

这是我们那些为了获取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劳役中苦苦挣扎的祖先曾经先梦寐以求的。

对整个人类来说,这的确是个伟大的进步,因为人们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由,得以从事他们喜欢的事情。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和强度,许多以前由人工来完成的某些工序甚至整个工作流程都用机械来完成,或者,以前需要大量人力的操作,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现,现在只需要少量的人力即可。

各个因素都导致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对劳动需求的减少,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失去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机会。

这部分劳动人口在被新的部门接纳以前,便处于闲置状态。

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闲置也许是短期的,但从全社会看,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滞留于失业状态中。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包含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从而,必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

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方案

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方案

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全球青年失业问题愈发严重。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2.6亿青年人失业或处于就业不安定状态。

在中国,青年失业也是一个与日俱增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青年失业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青年失业问题的原因1.教育和技能不匹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后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这使得他们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2.传统行业没落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些传统行业正在逐渐消失,这就使得许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减少。

3.行业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某些行业的需求量和劳动力流动性也会发生变化,这就可能引发行业就业组合的结构调整。

4.就业歧视性别、年龄、宗教、种族等各种歧视因素都可能导致许多有才华的青年无法获得应有的机会。

5.经济环境不稳定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很多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总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青年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1.教育需改革为了解决青年失业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教育方式。

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学校教育应更好地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

2.加强职业指导学生毕业后往往会遇到就业门槛的问题,这时职业指导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和意识。

3.鼓励创业创业是一个良好就业的途径,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从事创业活动,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创新、新型服务等方面,发掘新的就业机会。

4.改善职业环境政府应加强监管,整合资源,加强职场文化建设,增加职业平等和公正,确保人才的平等就业机会。

5.加强社会保障针对失业者,政府可以加强其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增加其对就业的信心和安全感,同样可以鼓励年轻人尝试不同的就业方式,比如合同制、派遣制、自由职业等。

结论青年失业问题不断加深,但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政府大力支持老龄化国家的缘故,已经得到了逐渐的解决。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宏观经济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冯国基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失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某些程度上,适当的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失业率则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失业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失业;因素;影响;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003-02一、我国失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依旧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的充裕使得很多人仍然处于未就业状态。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1992 年之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随之在上升。

尤其2005-2006年的失业人数剧增,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失业总量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失业率还远高于此。

(二)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巨大失业问题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愈加严重。

以前的农民有大量的农耕用地,而且自己也比较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种田。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不限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希望自己可以过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生活,于是很多80后的农民不安于在家种田,希望走出去能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这些劳动力便会向经济发达一点的城市涌入,造成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三)第三产业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存在差异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下,第一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地降低,原本在第一产业领域就业的劳动力会逐渐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日趋好转。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概念隐性失业是指某些人在形式上虽然是就业人员,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服务,且与该单位之间的实际雇佣关系较为薄弱或不存在的一种现象。

简单来说,隐性失业是一种被用人单位所“养”但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员工。

二、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原因1.劳动力过剩由于人口众多和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劳动力增长快,供需失衡越来越明显,导致了隐性失业的出现。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能够满足,所以产生了隐性失业。

2.农村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许多农村转移人口因为缺乏教育和培训,以及缺乏适应城市工作习惯,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从而被迫采取隐性失业的方式。

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很难在城市就业市场中立足。

3.严重的行业结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缺乏一些新的创新产业,当前的产业结构中,一些领域已经饱和,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了市场所需。

这些产业已经很难为更多员工提供工作机会了,因此劳动力比例比较低,更助长了隐性失业。

4.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没有统计人口的居民而言。

他们难以得到优质信息,并且在就业时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

三、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隐性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闲置和浪费,这可能排挤优秀的劳动力和市场机会,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劳动力的失业会给社会带来其他问题,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失业现象可能导致匮乏、贫困、无政府状态和社会不安。

3.对政府的财政影响隐性失业会对有关政府的财政产生影响,因为政府通常会在失业人员中分配资源和开销。

四、解决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策略1.发展新的创新产业中国需要发展新的创新产业,以增加未来的就业机会。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差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加剧,失业率上升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与中国失业率的对比来看,该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反映在结构和类型上。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失业率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同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农业为主,服务业占比较小,而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创意类、金融类等高附加值行业为主。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也已具备了更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和服务网络。

因此,发达国家更容易提供更为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失业率自然就会相对较低。

对策方案:中国应加快服务业、创意类、金融类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应完善相关的服务网络,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高价值的服务。

二、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匹配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人都接受过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拥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反之,在中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和普及程度不足等因素,不少人的教育程度和相关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自然会受到失业率的影响。

对策方案:中国应注重科教投入,建设更多的教育机构,并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

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强职业研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规划相关培训计划。

三、就业歧视现象就业歧视是指基于人种、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因素而对某些人实行不公正对待的现象。

这现象在中国尤为普遍。

尤其是保护特定人群利益的背景下,未能实现平等就业与招聘。

这使得很多高素质劳动力难以在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失业率相应就会上升。

对策方案:政府应加大整治就业歧视现象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

同时,加强对受到就业歧视行为打击的特定人群的创业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服务。

四、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因此面临有限的劳动力来源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
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 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 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 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 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 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 弹性越大的行业,受周期性失业的影响 越严重。
(三)隐蔽性失业
(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原因
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以及最近的欧美债务危机的影 响,中国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民工的影响。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的东部沿 海出现了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并因此造成一些工 人失业,大部分农民工返乡。 2、金融危机引发IT业裁员潮。2008年10月21日,雅虎 公司宣布将裁去现有15000名员工中的10%,以降低开 支。这是全球盛吹金融寒风后,IT行业最大的一次裁员 行动,也在业界的预料之中。 3、大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 企业选择裁员,轻装上阵,以度过难关。一般企业都亮 起不招聘的红灯,除非“绝对需要”人才,而大学生大 多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 们的就业难度。
(二)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 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 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 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 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 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 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 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 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 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讲解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讲解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学生姓名:牛路光学号:1113001414252 指导教师:刘彦刚年级:分校:定州电大提交日期:2012.8.26 1 内容提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1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 年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天成平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应用文-简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应用文-简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

简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依据当前中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

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有人将其称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增长。

这意味着,对于得不到就业机会的人来说,经济增长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怎样认识当前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试图对此寻找答案。

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局的统计,2003—2007年,当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4.3%、4.2%、4.2%、、4.1%和4.0%。

单从这些数字看,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

然而,事实并非乐观。

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其公式为: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其中:城镇就业人数,指在城镇范围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

城镇失业人数,指劳动年龄内(男16~50岁,女16~45岁)的城镇居民,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

目前统计上对临时安排了,劳动收入达到最低一级工的收入水平,或虽无,但不要求就业者,不作为失业人员统计。

统计失业人员数和计算失业率,一般以年末为时点。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中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中国的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中国真实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 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1.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定义中国隐性失业问题是指在就业市场上,有一部分人口虽然有就业,但其实并没有发挥其全部的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

这部分人口虽然不被计入失业人口统计中,但实际上存在就业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这一问题日益凸显。

2.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原因2.1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

一方面,传统产能过剩、低附加值行业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对高素质、技术熟练度高的人才需求增加。

这导致了大量劳动者在转岗、转行过程中出现了技能匹配不上、岗位适应度低等情况。

2.2 劳动力结构与产出结构不匹配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或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行业仍然存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

这导致了劳动力供给与产出结构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匹配。

2.3 教育与人才培养不足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导致了大量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3.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1 低劳动生产率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劳动者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和能力,从而降低了整体劳动生产率。

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也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2 社会不稳定因素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低下,收入水平不稳定,使得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3 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和浪费。

一方面,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可能因为就业困难而选择出国或者转行他业;另一方面,低技能、低学历的劳动者可能被迫接受低收入、低技能工作。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结构性失业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结构性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结构性失业的定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的能力、技能和相关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以致于没有劳动力供求匹配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求职者的技能和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匹配,难以找到工作。

例如,某个地区有大量的工厂,但求职者没有相关的工厂技能,所以即使这些工厂缺少工人,求职者也无法就业。

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原因如下:1. 技能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很多人所具备的技能与当前市场需求的岗位、行业的技能要求不相符。

例如,大量的求职者只具备基本的技能,而现代化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须高技能劳动力的行业生产过剩,而对基本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

2. 区域和结构性失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上让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逐渐走弱。

这些行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在某些落后地区和目前新兴产业缺口却很大,人们在迁徙就业时,面临着工作岗位和居住设施之间的巨大差距。

3.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信息获取渠道不一致,职务性质、学历等实际情况常常难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人才的技能素质、工资待遇等要素也不好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正常招聘和个人求职者的求职效率。

4. 老龄化问题大量的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他们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却不懂得如何应对现代企业日益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需求,导致了他们的就业不容易。

三、结构性失业的影响结构性失业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增加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不稳定,这可能进一步导致犯罪率上升、贫困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等社会问题。

正确看待中国的失业问题

正确看待中国的失业问题

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一、发展使部分劳动力失业,加快协调发展,可以逐步解决失业问题。

失业的存在是与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相关联的。

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营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劳动力剩余,我们也称之为下岗。

这么看,好象是发展成了造成失业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发展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论断,证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期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替,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第二、落后的生产力决定我国更应该发展。

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发展时期。

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和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错过了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剥削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由于消除劳动异化、消灭剥削的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成立初期还远不具备,以消除剥削为主要任务,没有制定鼓励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

二十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

第三、经济全球化格局迫使我们必须发展。

二战结束后,各国通过三五年的休整,科学技术、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格局初步形成。

而我国错过了这一时期,主要精力放在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活动中,实行闭关自守的经营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意识到并开始促进经济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强有力的改革,据当时的估计,我们已落后发达国家50年。

我们不发展,只能越来越落后发达国家更多。

二、正确认识失业。

我认为,失业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失去就业的人,而失业和就业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字。

中国失业率偏高原因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

中国失业率偏高原因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

中国失业率偏高原因及对策初探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

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内
部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和高科
技领域,失业率相对较高。

同时,大规模的农民工迁移也使得城市失业问题愈加严重。

因此,本研究拟就中国失业率偏高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究,为中国失业问题的解决提
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中国失业率较高的原因入手,寻找解决办法,提高中国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全国就业水平。

三、研究内容
1. 概述中国失业问题现状,阐释失业率偏高的原因及影响;
2. 分析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和影响因素;
3. 探索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就业市场改革措施,将重点放在改进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
4. 研究与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相关的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经验;
5. 提出针对中国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增强就业市场活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各种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效果:深刻剖析中国失业率偏高的原因和影响,找准解决办法和
方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践经验,以提升中国就业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依据当前中国的失业形势,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缓解失业的建议。

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有人将其称为没有就业机会增加的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对于得不到就业机会的人来说,经济增长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对策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试图对此寻找答案。

一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2007年,当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4.3%、 4.2%、4.2%、、4.1%和4.0%。

单从这些数字看,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

然而,事实并非乐观。

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其公式为: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其中:城镇就业人数,指在城镇范围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

城镇失业人数,指劳动年龄内(男16~50岁,女16~45岁)的城镇居民,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

目前统计上对临时安排了工作,劳动收入达到最低一级工的收入水平,或虽无职业,但不要求就业者,不作为失业人员统计。

统计失业人员数和计算失业率,一般以年末为时点。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中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中国的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中国真实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对此,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官方的失业率进行了修正。

他们认为,国家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将以下几种因素包含在内:首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包括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据估计,目前中国农村约有农村约有1亿~1.2亿富余劳动力,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劳动力,并且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

他们是中国最庞大的但没有正式被统计的失业大军。

其次,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局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

最后,国家统计局的失业人员没有包括下岗职工。

而下岗是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失业现象。

将以上三种因素考虑在内,按照他们的估计,目前全国的失业率为20%~2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达到20%,失业人数约有4 000万~5 000万,他认为,中国内地中小城市的失业率都在30%以上。

这个数字可能过高,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失业现象比国家公布的数字要高得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新一轮失业高峰至今仍无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表明,2003—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0%、10.1%、10.4%、10.7%、和11.4%,按照这样的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比较理想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失业是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

所以,经济的增长会扩大经济规模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反之如果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

因此,严峻的失业只会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出现,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然而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却表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现象,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

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看,2003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 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9万, 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那么这一反常的经济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
个方面:(一)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也就是说,失业人数的增多是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中国自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在人口政策方面的决策失误,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而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

根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73亿,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为9.39亿。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中国就业议程》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劳动力将增加7 000多万,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趋势还将持续8~10年左右。

如果考虑到提前就业和目前许多职工在退休后仍然另外就业的现实情况,把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口径界定在16~65岁的年龄段,那么,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还要大。

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膨胀,给今天和明天带来巨大的失业源。

由于劳动力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

(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中国1952—1978年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是相当缓慢的。

农业在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承担着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形成了严重的隐性失业。

目前,中国农村有1亿~1.2亿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仅靠当地用乡镇企业或其他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消化。

其中大部分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事实上,近年来,每年流向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5 000万以上。

这都加重了城市的就业负担。

(三)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在这项工作中,十分艰巨的工作是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压缩某些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这就必然使许多企业的职工调整和转移就业岗位,从而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密集型相比在数量上大为减少,质量上大为提高,客观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结果大量的不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被排挤出生产过程,加入失业者的行列,从而出现了学者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量摧毁了旧的工作岗位,而且摧毁的速度远远大于创造的速度,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突发性的“失业大军”。

那么,这种状况是否正在改变呢?从短期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因为: 1.中国现有的经济格局将面临重组,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不可避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伴随新生劳动力进入新一轮高峰的背景,将使就业矛盾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