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片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四年级语文教案●一、课前谈话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的残酷,做认知和情感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对战争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面对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生:(齐读课题)师:(在“呼声”下面标着重号)让我们再读一遍。
师:这是我们北京的中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课前都读了吗?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声音很小)师: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动情,让大家都听到怎么样?生:(读得声音大且很投入)师:你表现得真不错。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这封信,请告诉大家,雷利在这封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生:雷利在这封信中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生:雷利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师:这是一封呼唤和平,控诉战争的信,饱含着小作者真挚的感情。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封信,标出你最受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写在书边上。
(学生自由品读,教师和学生同读书共交流。
)[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反复阅读。
这里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主标画、自主探究、自主品味,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篇课文,感情浓烈,感人肺腑,引导学生标出和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体会,进入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这里,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倾听。
]师:我发现同学们圈点标画写,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最受感动的是(有感情地读第三段),我感受到爸爸虽然牺牲了,但死不瞑目,他多么渴望世界永远和平!生: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第七自然段,雷利发自肺腹的呼吁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
生:我认为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呼声!师:对!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生:我读了第四段最受感动,因为雷利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爸爸,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太让人婉惜啦!生:第三段最让我感动,因为分别时“我”和爸爸约好了,他回来的时候送我一顶“蓝蓝”,“我”送他一束最美的鲜花,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看到的是爸爸满身鲜血,雷利当时一定悲痛欲绝。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三篇.doc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三篇篇一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过渡:这么优秀的爸爸这样失去了,我们的心当然是很沉重,所以,我们还要读出我们的沉重。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五自然段,怎样读出沉重呢?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2.学习课文6、7自然段。
课件出示语段: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过渡:“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6)师导: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7)抽生念所写内容。
二、深化情感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三、拓展与作业。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课后反思: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变花为实。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有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课件)一张张凄苦的脸,一双双充满泪水绝望的眼睛,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孩子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太苦了。
生:战争太可恶了。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师板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谁的呼声?生:他发出了什么呼声?生: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呢?三、自主探究,解决疑问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是作者雷利的呼声。
他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孩子,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相机板书和平)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四、品读感悟痛失父亲。
(学生自主探究)师:这里饱含着雷利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因为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所以他呼吁:师:那么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一会儿我们交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篇1 学习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篇1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老师,我认为不管是“小夜莺”,还是雨来,他们都非常勇敢!生:他们的机智、勇敢让我们非常敬佩。
生: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镇定自如,真是胆识过人。
生:我认为战争太残酷了,我憎恨战争。
生:我觉得如果世界没有战争那多好!生:战争虽然残酷,但小英雄们用勇敢、智慧,用正义去争取和平,消灭战争,值得我们学习。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
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质疑激趣师: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生: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师: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读完后交流主要内容,教师鼓励与点评有机结合。
)四、品读感悟1.体会“痛失父亲”师: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却永远永远失去了。
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师:再次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
(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然后反馈)生:当我读到“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心里很难受,爸爸为了维护和平离家而去,他的承诺永远不会实现了,“我”永远失去了最亲爱的爸爸,孩子多可怜呀!师:是啊!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样因为战争而破碎了。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问题;2. 培养学生对中国孩子困境的同情心和关怀意识;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现状(4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中国贫困地区的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条件。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所观看的影片或幻灯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在影片或幻灯片中,你发现了哪些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境?b. 你觉得这些问题和困境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c. 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类似的问题或困境?3. 分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第二课时:探讨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的责任(4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a. 作为中国孩子,他们应该有权利享受怎样的生活?b. 作为其他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和支持他们?c. 我们作为中国孩子,又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呼声?2. 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一份“中国孩子的呼声宣言”,列出他们认为影响中国孩子生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就他们的宣言向全班展示,并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45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介绍并分析这个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针对他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文章。
第四课时:文章分享和总结(45分钟)1. 学生分组,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现在对中国孩子的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b. 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c. 写作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2.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孩子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题目: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2.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探讨如何帮助中国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教案内容:一、引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孩子生活困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问题?是否觉得有些孩子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二、学习(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如贫困家庭、教育不公平、环境污染等)进行研究。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资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3.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实践(30分钟)1.每个小组从讨论中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并准备展示。
2.展示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导。
四、行动(3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综合解决方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具体包括行动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是组织募捐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写信给政府部门等。
3.对学生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五、总结(20分钟)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行动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思考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3.提醒学生要持续关注中国孩子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听取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理解程度。
教案备注:1.教案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和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教师要提醒学生,行动的目的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抱怨,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
2.分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合作进行小组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关心和呼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中国孩子的一些真实故事、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
2.知识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竞争压力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孩子的现状。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供一些问题的思考导引,例如:如何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等。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4.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讨论内容,合作撰写小组演讲稿。
演讲稿应包括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具体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例如: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多元评价等。
5.小组演讲(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意见。
教师在演讲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孩子问题的关心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
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国孩子的呼声,并提出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记录。
2.学生小组演讲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生的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准确性。
五、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和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并将其呼声和解决方法与中国孩子进行比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阅读分析: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写作讨论: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阅读分析1.导入:以问题导入阅读主题(5分钟)学生:你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现状了解多少?2.介绍作品背景(10分钟)教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部描写当代社会现象的小说,其中穿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
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
3.根据指导问题进行阅读(20分钟)a.阅读指导问题:-作品中的情节有哪些?对主题有何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何反应?b.学生阅读作品并回答指导问题。
4.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15分钟)a.学生将自己的回答与小组成员分享和讨论。
b.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部分:写作讨论1.导入:提出讨论问题(5分钟)教师:在你们看来,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你们认为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组讨论(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讨论问题自由发言和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3.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a.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看法。
b.教师整合各组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延伸:1.学生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小短文。
2.小组辩论: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就作品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辩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讨论,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写作和辩论的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本文通过实际课堂观察,探讨了教材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篇文章的教学实践。
本文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节七年级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文章的理解、阅读和分析,重点关注文章中所呈现的主题以及表达方式,并通过对文中面临的问题、选择、努力和成功进行阐述,引领学生认识并了解到其中所展示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价值观,并将其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3.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我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
4.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成为有远见、有道德感的人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通过推理与猜想和情境预测等方式,展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构思人物形象。
2. 阅读理解环节通过问答互动等方式,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与思想。
并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含义。
3. 分析与探究环节通过讨论、分析以及课堂演讲等方式,学生针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考察与探究,展开思维,加强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同时,老师也对于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及探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总结与评价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及其所表达的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个人评价和总结,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本次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运用方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也通过“交流答疑”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表现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探究表现积极,能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含义,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解析和讨论,掌握文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
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⑴ 练习朗读课文。
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⑴ 点名朗读──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⑴ 齐读第3小节。
⑴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课教案教学实录 (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知识要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能力要求:联系上下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生活得幸福吗?介绍自己的幸福家庭.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战争中的人们吧!②多媒体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了这些场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④过渡: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边问老师边板书。
生可能问:“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读,可以同桌读、小组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3、解疑。
读了课文,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老师擦去问号。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1、教师:老师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并在书上勾画,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同桌或在小组中讨论、探究,相信你们会很快找到答案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课时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课时教学设计8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课时教学设计篇1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思考并勾画句子: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
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
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略)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
“我至今都忘不了……”。
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
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
(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一、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了解书信格式。
三、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9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 1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
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
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热泪不禁盈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
尤其是励芸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
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
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立足文本,体现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
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周璐露同学能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
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
叶旭东能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
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三、教学课件简洁、实用,为教学服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 2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优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课文中描述战争给孩子带来痛苦的表达方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看法和感受。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战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课文中描述战争给孩子带来痛苦的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战争对儿童心灵的影响,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战争故事,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痛苦?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战争对儿童影响的短文。
2.收集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教师点评。
二、深入学习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儿童心灵的伤害,引发学生共鸣。
三、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战争带来的痛苦。
四、课后作业1.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深入了解战争对孩子的影响,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战争对孩子的影响,写一篇关于关爱战争受害儿童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设计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生齐读课题)
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荣幸地认识了雷利的爸爸──他深爱妻儿,才华横溢,热爱和平并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
两年多来,雷利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爸爸。
在课文二三自然段,他深情地回忆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
同学们,请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
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哪怕只言片语也行。
师: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都能边读书边划词句,还在文中作了不少批注,学习习惯真好!现在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老师,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和“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爸爸至死也没有忘记对孩子的承诺,这让我很感动。
师:学习是需要互相帮助的。
看谁有一对敏锐的耳朵,能帮帮他?
师:对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词──蓝盔。
盔的上半部分虽是灰,但整个字却不读灰,它读KUI。
请跟老师读──蓝盔,蓝盔。
谁知道什么是蓝盔?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个把把词语拆开来理解,一个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这都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正如他们所说,上面写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字样的蓝色盔帽就是蓝盔。
谁知道爸爸为什么要送雷利蓝盔呢?
生:我觉得蓝盔是和平的象征,爸爸送雷利蓝盔,是想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
生:我觉得爸爸送儿子蓝盔,也是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热爱和平!
师:是啊,一个蓝盔却有如此深的含义。
透过它,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殷切的希望,感受到一个战士对和平的渴望。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蓝盔。
师:刚才你说到爸爸没有忘记承诺。
那雷利和妈妈有没有实现对爸爸的承诺呢?
生:有。
课文在第二自然段中讲到:“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又在第三自然段中讲到:“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
师:双方相互约定,这就是──相约。
履行约定,这就叫──如约。
有了这么美好的相约,所以如约赶往机场的雷利一定想到了一家团圆的很多幸福场景。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雷利,你想到了哪些幸福场景呢?
生:我想到当机门打开时,爸爸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视野。
他高高的挥舞着手中的蓝盔,兴奋地喊着:“儿子,你看,我把蓝盔带回来了。
”
生:我好像看到爸爸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和我比划着身高,然后抱着我转了好几个圈,哈哈笑着说:“雷利,我的孩子,你又长高了!”
生:我好像看到爸爸笑着向我们跑来,我们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师:一家团聚,多么温馨、幸福的时刻。
(播放课件──)然而,当飞机缓缓降落,舱门徐徐打开,出现在我和妈妈眼前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那冰冷的灵柩上回来的。
雷利不相信爸爸就这样走了,不相信那个信誓旦旦要送他蓝盔的爸爸就这样走了,更不相信那个疼他爱他的爸爸就这样走了。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出示: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谁来读?
生平淡地读。
师: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这深情的目光中有不舍、有依恋。
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现在你愿意再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读得多深情哪!继续读爸爸的话。
从你坚定的语气中,我感受到爸爸对凯旋归来抱有多大的信心啊!就爸爸说的这句话,谁还能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对同一句话,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方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一齐读读我们和爸爸的相约。
出示(我至今都忘不了……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然而,现实却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遗体)
师:因为战争,爸爸永远地倒下了;因为战争,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破碎了。
同学们,在这两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师:哦,是这句话。
能说说理由吗?(出示: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
生:这句话中的“染红”、“浸满”让我感受到爸爸当时一定流了很多血,他死得很惨烈。
事隔两年,雷利还能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清晰,可见这一幕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师:你既能抓住关键词,又能联系上文来理解句子,非常好。
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他读得怎样,请你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
声音很低沉,读得很缓慢,还重读了“染红”、“浸满”,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雷利和妈妈当时的悲痛之情。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好。
既然能评点得这么深刻,相信你一定也能朗读得很好。
请你来读一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出了悲痛,还听出了对战争的控诉。
同学们,让我们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一齐读读这句话。
师:你的手一直高高地举着,请你来发言吧。
师:哦,你觉得“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吗?
那么,此时,爸爸可能在呼唤着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师:老师发现刚才大家都写得很认真。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想当爸爸发现喷薄而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想到因为战争他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妻子和儿子了,他会深情地呼唤:“我的亲人,我是多么希望能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啊!”
师:临死前呼唤亲人,你的想象合情合理。
生:我觉得为了和平事业,爸爸把一切都舍弃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更可能是在呼唤:“让世界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吧!”
师:说得多好啊!作为维和战士,爸爸更可能是在呼唤和平。
你的理解非常到位。
能不能读读这句话?(出示: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爸爸呼唤和平的声音谁听见了?还有谁听见了?还有?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告诉全世界,他呼唤的是(生读:和平,和平,和平)板书:和平!和平!!和平!!!
师:从老师板书的标点中,你悟出了什么?
是啊,三个和平层层递进,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师:这不仅是爸爸发自内心的呼声,也是雷利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再读三个和平)
师:它更是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生三读三个和平)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和平!!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