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实验指示书200703
倒立摆实验报告
目录1 系统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2)1.1 倒立摆系统设计任务 (2)1.2 技术指标 (2)2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2.1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组成 (3)2.2 工作原理 (3)3 建立数学模型 (4)3.1 单级倒立摆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4)3.2 传递函数 (6)3.3 状态空间方程 (7)4 系统设计与仿真 (8)4.1 系统静态设计 (8)4.2 系统动态设计 (9)4.3 系统仿真 (10)4.3 分析与结论 (17)5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8)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软件) (18)5.2 实时控制软件框图 (18)5.3数据采集与模拟量输出 (19)5.4 采样周期的实现 (19)6 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29)6.1 倒立摆实现电路 (29)6.2 反馈极性判别 (29)6.4 系统性能分析与结论 (30)6.4.1系统性能分析 (30)6.4.2 结论 (32)7 获得与体会 (33)8 参考文献 (34)1 系统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倒立摆被公认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典型问题,是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是一个多变量、欠驱动、强耦合、高阶次、自然不稳定、非线性的快速系统。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可以解决控制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如火箭姿态稳定问题、自然不稳定系统的控制问题等。
因此进行倒立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倒立摆系统设计任务1.了解倒立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模拟摆的调节方法3.任选一种或多种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静态设计、动态设计)4.仿真验证动态系统性能5.数字控制系统电路设计6.数字控制器软件设计7.闭环系统实验和调试8.编写实验报告1.2 技术指标1.摆角稳定时间小于3秒2.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且在5分钟内保持不倒3.小车控制在±45厘米内运动2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1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组成图1 计算机控制倒立摆系统结构框图电器部分由检测电路、调零电路、计算机、A/D 、D/A 变换器、功率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组成。
倒立摆仿真实验报告(连续、离散)
倒立摆仿真实验报告倒立摆是一个非线性、不稳定的系统,是经常作为研究比较不同控制方法的典型例子。
有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直观地表现出来,倒立摆系统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性,使得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研究对象。
倒立摆系统具有3个特性,即:不确定性,耦合性,开环不稳定性。
直线型倒立摆系统,是由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固定于小车上的匀质长杆组成的系统,小车可以通过传动装置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小车导轨一般有固定的行程,因而小车的运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一阶倒立摆建模在忽略了空气流动阻力,以及各种摩擦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下图所示M :小车质量;x :小车位置;m :摆杆质量J :摆杆惯量;F :加在小车上的力;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θ: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图1 倒立摆示意图倒立摆的数学模型为πθθπθθθθ180cos )3/4(]sin )180/([cos sin 22⨯-+-=l m ml l m f mg p p 我们可以实时量测角度θ(◦),并计算出角速度θ (◦/s ),控制的任务是产生合适的作用力f,以使倒立摆保持直立状态。
一 连续模糊控制器1、论域的正规化首先设定 15=m θ,s m/60 =θ,N F m 10=,将θ,θ ,f 的实际值分别除以m θ,mθ ,m F ,并加以1±限幅后,得到正规化的输入输出变量:其中]1,1[,,-∈z y x 2、定义模糊几何及其隶属函数对正规化的输入输出变量x,y,z 各定义五个模糊集合:NL ,NS ,Z ,PS ,PL ,分别用51~A A ,21~B B ,21~C C 来代表,x,y,z 三个变量的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均是对称,均匀分布,全交迭的三角形,如图2所示。
图2 变量的隶属函数 3、设计模糊控制规则集x 和y 各有五个模糊集合,所以最多有2552=条规则,根据经验只用11条规则即可,如表1所示。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实验报告针对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二、倒立摆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它利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原理,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振动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倒立摆实验系统由摆杆、质量块、基础和支撑装置组成。
当摆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时,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
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可以模拟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倒立摆实验的数值模型,分析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然后,设计并实施倒立摆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果表明,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
摆杆长度越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质量块质量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弱;基础刚度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
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倒立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五、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展望倒立摆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进一步优化倒立摆实验系统,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靠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倒立摆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3.5实验一建立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一、实验目的学习建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
二、实验内容写出系统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用Matlab进行仿真。
三、Matlab源程序及程序运行的结果(1)Matlab源程序见附页(2)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a)传递函数gs为摆杆的角度:>> gsTransfer function:2.054 s-----------------------------------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b)传递函数gspo为小车的位移传递函数:>> gspoTransfer function:0.7391 s^2 - 20.13---------------------------------------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c)状态矩阵A,B,C,D:>> sysa =x1 x2 x3 x4x1 0 1 0 0x2 0 -0.07391 0.7175 0x3 0 0 0 1x4 0 -0.2054 29.23 0b =u1x1 0x2 0.7391x3 0x4 2.054c =x1 x2 x3 x4y1 1 0 0 0y2 0 0 1 0d =u1y1 0y2 0Continuous-time model.(3)给出传递函数极点和系统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a)传递函数gs的极点>> PP =5.4042-5.4093-0.0689(b)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 PoPo =5.4042-5.4093-0.0689(c)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 EE =-0.06895.4042-5.4093(4)给出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曲线(a)开环脉冲响应曲线(b)阶跃响应曲线四、思考题(1)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是否与直接计算传递函数相等?答: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 gso=tf(sys)Transfer function from input to output...0.7391 s^2 - 6.565e-016 s - 20.13#1: ---------------------------------------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2.054 s + 4.587e-016#2: -----------------------------------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1为gspo传递函数,#2为gs的传递函数而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为:>> gspoTransfer function:0.7391 s^2 - 20.13---------------------------------------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 gsTransfer function:2.054 s-----------------------------------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通过比较可以看到,gspo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的传递函数比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多了s的一次项,而6.565e-016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方法得到的传递函数式相同的,同理传递函数gs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倒立摆实验报告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
倒立摆实验报告: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日益繁荣,自动化仓库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系统作为仓库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
倒立摆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化搬运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逐渐成为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报告以倒立摆实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目的1.研究倒立摆系统在自动化仓库货物搬运中的运动特性及稳定性。
2.分析倒立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及性能。
3.探讨倒立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化方向。
三、实验原理倒立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不稳定系统,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倒立摆由摆杆、质量块和驱动电机组成,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使摆杆在垂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实现质量块的搬运。
图1倒立摆系统原理图四、实验方案1.实验设备:倒立摆实验平台、驱动电机、编码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2.实验步骤:a.搭建倒立摆实验平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b.编写倒立摆系统控制程序,实现摆杆的运动控制。
c.采集倒立摆系统运动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摆杆角度、角速度、电机电流等。
d.分析倒立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及稳定性。
e.根据实验结果,优化控制策略,提高倒立摆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倒立摆系统运动特性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倒立摆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现象,如摆杆角度和角速度的周期性波动。
在初始阶段,摆杆角度波动较大,随着控制策略的优化,摆杆角度逐渐稳定在平衡位置附近。
此外,倒立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也存在差异,如在负载变化、外界干扰等因素影响下,摆杆角度波动幅度增大,稳定性降低。
2.倒立摆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控制参数、外界干扰等。
在控制参数合适的情况下,倒立摆系统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
专 业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倒立摆实验 实验时间 姓名 学号一、实验内容1、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1.1 受力分析针对直线一级倒立摆,在实际的模型建立过程中,可忽略空气流动阻力和其它次要的摩擦阻力,则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刚性杆组成的系统,如图所示。
图1 小车系统各参数定义:M :小车质量m :摆杆质量β:小车摩擦系数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I :摆杆惯量F :加在小车上的力X :小车位置Ф: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θ: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摆杆受力和力矩分析图2 摆杆系统摆杆水平方向受力为:H摆杆竖直方向受力为:V由摆杆力矩平衡得方程:cos sin Hl Vl I φφθθπφθφ⎧-=⎪=-⎨⎪=-⎩&&&&&& (1) 代入V 、H ,得到摆杆运动方程。
当0φ→时,cos 1θ=,sin φθ=-,线性化运动方程:1.2 传递函数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令,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传递函数:22()()mlG sml I s mgl=+-(2)倒立摆系统参数值:M=1.096 % 小车质量,kgm=0.109 % 摆杆质量,kg0.1β=% 小车摩擦系数g=9.8 % 重力加速度,l=0.25 %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mI= 0.0034 % 摆杆转动惯量,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时,倒立摆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20.02725()0.01021250.26705G ss=-(3)1.3 倒立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小车位移为输出,选取状态变量:(,,,)x x xθθ=&&(4)由2()I ml mgl mlxθθ+-=&&&&得出状态空间模型01001000000013300044xxxxxgglμθθθθ⎡⎤⎡⎤⎡⎤⎡⎤⎢⎥⎢⎥⎢⎥⎢⎥⎢⎥⎢⎥⎢⎥⎢⎥'==+⎢⎥⎢⎥⎢⎥⎢⎥⎢⎥⎢⎥⎢⎥⎢⎥⎢⎥⎢⎥⎢⎥⎣⎦⎣⎦⎢⎥⎢⎥⎣⎦⎣⎦&&&&&&&&(5)μθθθ'⎥⎦⎤⎢⎣⎡+⎥⎥⎥⎥⎦⎤⎢⎢⎢⎢⎣⎡⎥⎦⎤⎢⎣⎡=⎥⎦⎤⎢⎣⎡=11&&xxxy(6)由倒立摆的参数计算出其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7)111()()n n n n f s sI A BK s a s a s a --=--=++++L (11)设期望特征根为***12,,,n λλλL ,则期望特征多项式为:***1111()()()n n n n n f x s s s b s b s b λλ--=--=++++L L (12)由*()()f s f s =求得矩阵K 。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机械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实验项目一)二自由度平面机械臂三级倒立摆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综述倒立摆装置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结合,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实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实验装置,它本身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模拟、形象直观的特点;作为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被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检测模型,该系统的特点与机器人、飞行器、起重机稳钩装置等的控制有很大的相似性[1]。
倒立摆系统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即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中进行综合应用。
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将其理论和方法得到有效的经验,倒立摆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2]。
因此对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
从驱动方式上看,倒立摆模型大致可分为直线倒立摆模型、旋转倒立摆模型和平面倒立摆模型。
对于每种模型,从摆杆的级数上又可细分为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和多级倒立摆[3]。
目前,国内针对倒立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与验证,特别是针对利用倒立摆系统进行针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理论的研究。
而倒立摆系统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欠驱动机构控制方法的验证之中。
此外,倒立摆作为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也被用于研究各类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在倒立摆系统中成功运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线性控制方法,预测控制方法及智能控制方法三大类。
倒立摆
倒立摆基础知识1.背景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往往需要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并比较各种控制理论之间的优劣,倒立摆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理想实验平台。
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实验装置,它本身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模拟、形象直观的特点;作为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的(控制上的含义?)、非线性系统(MIMO间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复杂被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检测模型,该系统的特点与机器人、飞行器、起重机稳钩装置等的控制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而对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其控制方法在军工、航天、机器人和一般工业过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等。
图 1小车倒立摆的实验装置图2.特性(特性对建模的影响?处理方法?)虽然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的特性:1)非线性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 实际中可以通过线性化得到系统的近似模型,线性化处理后再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控制. 倒立摆的非线性控制正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线性化?)2)不确定性主要是模型误差以及机械传动间隙,各种阻力等,实际控制中一般通过减少各种误差来降低不确定性,如通过施加预紧力减少皮带或齿轮的传动误差,利用滚珠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等不确定因素。
3)耦合性倒立摆的各级摆杆之间,以及和运动模块之间都有很强的耦合关系,在倒立摆的控制中一般都在平衡点附近进行解耦计算,忽略一些次要的耦合量。
(解耦?)4)开环不稳定性倒立摆的平衡状态只有两个,即在垂直向上的状态和垂直向下的状态,其中垂直向上为绝对不稳定的平衡点,垂直向下为稳定的平衡点。
(闭环?反馈?)5) 约束限制3. 分类依据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倒立摆的种类有很多:1)按摆杆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倒立摆等,多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由连接(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一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理论的基础实验,多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算法的研究,倒立摆的级数越高,其控制难度更大,目前,可以实现的倒立摆控制最高为四级倒立摆。
倒立摆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使用的倒立摆系统是固高公司生产的直线一级倒立摆实验系统。厂商已经将实际倒立摆系统与MATLAB之间进行了链接,这使得我们可以在MATLAB环境中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定,然后将MATLAB程序下载到硬件实时内核中进行实时控制。因此,实验的主要工作是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进行的。由于倒立摆实验系统中的计算机已经安装固高公司的MATLAB工具箱,因此倒立摆实验室计算机中的SIMULINK环境比一般SIMULINK环境多了一个工具箱“Googol Education Products”,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LQR控制的SIMULINK模型如下:
通过选取不同的Q、R阵可得出以下仿真波形图:
1) 时,K=[-70.7107 -37.8344 105.5295 20.9238],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2) 时,K=[-100.000 -51.4535 136.0814 27.0435],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3) 时,K =[-89.4427 -46.5479 128.4999 23.6271],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step(A, B ,C ,D)
单位阶跃响应下,小车位置和摆杆角度均发散,因此需要加入控制环节来改善系统特性。
二、控制器设计改善系统性能
1.PID控制器设计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线性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程实践领域运用十分广泛。PID控制由比例(Proportional)环节、积分(Integral)环节和微分(Differential)环节组成,其典型结构图下图所示:
1)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曲线、开环波特图、零极点
num=[2.356550];
den=[10.0883167-27.9169-2.30942];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利用倒立摆可以研究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根轨迹的特性。
本实验通过测定倒立摆的根轨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倒立摆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验目的1.了解倒立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3.利用倒立摆进行根轨迹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由一根铁质杆和一个轻质圆盘构成的。
在平衡状态下,倒立摆处于竖直位置,当对其施加一定的扰动时可以观察到摆的动态行为。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光电编码器来测量倒立摆的角度,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整倒立摆的位置。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是指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输出的波形特性。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可以揭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会通过改变控制系统的参数来绘制根轨迹,并对根轨迹进行分析。
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倒立摆、光电编码器、电机驱动装置、计算机。
实验步骤1.将倒立摆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连接光电编码器,调整光电编码器使其与倒立摆的铁质杆垂直。
2.连接电机驱动装置到倒立摆,用电机驱动装置施加控制信号。
3.打开计算机,并通过专业软件控制电机驱动装置。
4.开始实验前,需要设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等。
5.通过调整参数,观察倒立摆的根轨迹变化,并记录数据。
6.针对不同参数设定,重复步骤5,并记录根轨迹数据。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参数设定,绘制了多个根轨迹曲线,并分析了其特性。
根据根轨迹的绘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比例增益过大时,根轨迹会发生振荡,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2.当积分时间过大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椭圆,系统的响应速度会降低。
3.当积分时间过小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双曲线,系统很难控制。
4.当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适当时,系统的根轨迹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平衡问题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度。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倒立摆模型对车辆平衡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倒立摆实验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模拟车辆平衡性能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质量较小的摆杆倒立固定在一个质量较大的底座上,通过控制底座的运动,使摆杆保持平衡。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车辆平衡问题可以类比于倒立摆模型,车辆底部相当于底座,车厢相当于摆杆。
当车辆在曲线上高速行驶时,车厢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产生侧翻现象。
通过倒立摆实验,可以研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平衡性能,为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摆杆、底座、电机、编码器、单片机等部分。
实验过程中,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使底座产生相应的运动,从而使摆杆保持平衡。
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不同速度、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车辆质量等工况下的车辆平衡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速度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平衡性能逐渐降低。
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容易出现侧翻现象。
这是因为速度越高,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中,应合理控制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2.曲线半径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曲线半径越小,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这是因为曲线半径越小,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越容易产生侧翻。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以提高车辆平衡性能。
3.车辆质量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车辆质量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好。
便携式倒立摆实验指导书
第 7 页
共
20 页
深圳市元创兴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便携式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仿真及实验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 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 (或变量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分析法和实验法两种。分析法是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它们所依据的 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分别写相应的运动方程。 对于倒立摆系统,由于其本身是自然不稳定的系统,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 是经过小心的假设,忽略掉一些次要的因素后,倒立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运动的刚体 系统,可以在惯性坐标内应用经典力学理论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下面我们采用力学 分析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一、 便携式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物理建模和可控性分析 直线一级倒立摆主要由小车、摆杆等组成,它们之间自由链接。小车可以在导轨上 自由移动,摆杆可以在铅垂的平面内自由的摆动。将其置于平面坐标系后其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我们规定逆时针方向的转角和力矩均为正,另外,我们规定以下记号: m0 -小车质量; m1 -摆杆质量; O -旋转点坐标; G -摆杆质心坐标; l -点 O 到点 G 的距离; L -摆杆的长度; J -摆杆的转动惯量; f 0 -小车与导轨间的摩擦 系数; f 1 -摆杆绕转动轴的摩擦阻力矩系数; θ -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F -外界作 用力。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摆杆和小车的受力情况。 1. 摆杆 由 图 3.2 得 到 旋 转 点 O 和 质 心 G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 Ox , Oy ) = ( x,0) 和
图 1.1 便携式一级倒立摆试验系统总体结构图
本实验系统的主体包括摆杆、小车、便携支架,导轨、直流伺服电机等。主体、驱 动器、 电源和数据采集卡都置于实验箱内, 实验箱有两条线与计算机相连, 分别为 RS232 串行总线(下发控制量)和 USB 数据线(读取数据采集卡采集的数据) ,另有一条线接 220v 交流电源。便携支架为实验箱方便携带和安装而设计。移动实验箱时,可以扭下便 携支架和小车之间的旋钮,将支架和摆杆放倒在试验箱内,简单的接线可以使得本系统 方便做课堂演示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倒立摆
直线型倒立摆一、微分方程的建立倒立摆系统是直立双足机器人、火箭垂直姿态控制的研究基础,它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控制理论、机器人理论等,其被控系统本身有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
本次实验分析一阶直线型倒立摆直线型倒立摆装置如下图所示系统受力分析示意图如下所示M 小车质量 1.096 Kg m 摆杆质量0.111 Kg b 小车摩擦系数0 .1N/m/sec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 0.2 5m J 摆杆惯量0.0034 kg*m*x 小车位置θ 摆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 应用牛顿定律剪力方程如下:水平方向:N bx F x --='''M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得:22dt )θsin (N l x d m +=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方程22)cos (m mg -P dtl d θ= 综合可得力矩平衡方程为''cos sin θθθJ Nl Pl =--设θ=π+β,β远小于1,所以得线性化后的两个运动方程''lg ''m l J 2mlx m =-+ϕϕ)(F ml bx x m M =-++'''''ϕ)( 二、传递函数模型由上式化简得,以小车加速度为控制量,摆件角度为被控对象,不考虑其他因素得传递函数为G (s )=lg s 4343l2-,化简得G (s )=29.4-s 32三、采用PID 控制对于倒立摆系统输出量为摆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移,它的平衡位置为垂直向上的情况。
PID 系统控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包括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其中Gc(s)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s)是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其中sK K s K s G IP D c ++=)(,需要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本次实验中系统的控制量仅为摆杆的角度,不考虑小车的位移。
倒立摆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倒立摆实验报告基本情况实验完成了基本要求,通过pid、极点配置、根轨迹、和ldr方法调试运行一级倒立摆,设计新的pid参数,调试运行状态,逐渐使一级倒立摆稳定,完成了实验的基本要求。
在对一级倒立摆完成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二级倒立摆进行了分析研究。
这其中的工作主要包括针对LDR方法运行demo,观察系统稳定性,快速性,调整系统参数,查看有什么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在多次试验后,对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便开始着手二级倒立摆极点配置方法的实现问题。
这部分继续学习了极点配置的方法,通过编写m文件,计算K,仿真运行系统,查看系统图像,查看调节时间,超调量等。
逐渐调试参数,使系统指标顺利达到。
最后是进行试验,进一步调整系统参数。
在这一个过程中,经验很重要,同时偶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调试一个系统真的不容易。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第六节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收获对倒立摆的系统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了pid、极点配置、根轨迹、ldr方法设计系统学会了一些调试运行系统的经验加强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软件实现编程能力改进意见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是我在做实验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总结。
系统参数含义还不是很清楚。
在这个方面尤其是参数对应着系统的具体实际含义不明确,只能在尝试凑参数,有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是哪个参数引起的,所以影响了效率,结果也不是很明显。
改进意见:共有四次实验,第一次实验安排不变但是试验后,负责人要收集问题,主要是要老师来解决的,在第二次实验前针对上一次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一下,尤其是与物理的联系,不要仅仅是自己做实验吧,第三次和第一次相同,第四次与第二次相同。
在这个完成后,如果课堂有时间,可以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心得介绍,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或者是老师统一解决一下这个总体过程中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结果会更好一点。
下面是具体的详细报告一、倒立摆系统介绍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倒立摆实验资料
MATLAB固高倒立摆系统实验在现代控制论实验和最优控制实验中,考虑了小车位移的控制,将直线一级倒立摆当作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分别采用了极点配置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器结构和参数设计。
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
一、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用u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F ,线性化后两个运动方程如下:状态空间方程注意事项1. 本指导书中例程的系统参数只具有指导意义,请同学自己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2. 由于倒立摆系统是典型的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在经典控制器设计时在直线平台上可能导致小车“撞墙”,因此要注意仔细设计和实验。
在线性控制器设计时,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影响,控制器仿真成功不一定就能实际控制倒立摆系统,因此控制器参数也要仔细调整。
实验步骤1.在在matlab command 窗口中,首先进入到倒立摆系统matlab仿真文件的路径。
2.输入pc1_open_t.m可以看到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在冲击输入下的开环响应。
3.输入pc1_open_s.m可以看到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在阶跃输入下的开环响应。
4.如果要修改系统参数或者输入信号,请打开相应文件进行编辑,然后在进行相应的实验。
5.完成试验报告,分析系统的开环响应特性控制软件工作在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环境下,不支持Windows98和95。
系统运行时需要MATLAB 6 Release 12.1 以及SIMULINK 4.1 支持。
二、MATLAB 以及SIMULINK 应用的基本介绍下面以直线型一级倒立摆LQR 算法为例介绍MATLAB 编程:点击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的“File”下拉菜单,点击“File/New/Model”,或者直接按热键“Ctrl-N”,应用程序生成一个新窗口,用户可以将SIMULINK Library 中的模块用鼠标拖动到新窗口中。
倒立摆系统与自动控制实验实验指导书
倒立 ㌱㔕ф㠠 僂实验指导书(硕士研究生专用)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为工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实验与实践教科书,可以作为控制系统领域各门控制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本书是基于固高摆系统完成的。
在控制实践中,首先是关于控制对象的知识获取与表达,也就是控制对象模型结构的选取与建模。
因此本书第一部分安排了直线一级摆系统(第一章)、环形一级摆系统(第二章)和直线一级顺摆(第三章)的动力学建模与实验,同时分别采用了牛顿-欧拉方法和拉各朗日方法等两种方法。
关于控制器的知识获取与表达,也就是控制器的结构与参数设计,在经典控制论实验中将直线一级倒立摆当作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忽略了小车位移的控制)采用了PID,根轨迹,频域响应三种控制器设计方法进行了控制器结构设计和参数设计;在现代控制论实验和最优控制实验中,考虑了小车位移的控制,将直线一级倒立摆当作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分别采用了极点配置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器结构和参数设计。
这些实验内容都按照上面的顺序编排,是本书的第二部分,也是本书的主体。
第二部分的实验内容完全与《现代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配套,所使用的实验软件平台也是MATLAB,适用了基础实验课程的需要。
本书的第三部分为智能控制实验和复杂系统控制器设计和调整,主要进行神经网络PID控制实验,能量控制策略起摆实验,环形串联两级倒立摆控制实验。
而直线三级倒立摆和环形并联两级倒立摆的控制器结构设计和参数调整非常复杂和困难,在第三部分中只是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以供控制理论的研究生和教师进行研究时参考。
第三部分所使用的软件平台为Borland C+3.1,主要目的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开发平台,方便研究者采用C语言来实现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
对于那些对实时控制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来说,第三部分也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一章。
本书适合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人员使用。
倒立摆实验报告(PID控制)
专业实验报告3. 实验装置直线单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计算机、I/O设备、伺服系统、倒立摆本体和光电码盘反馈测量元件等几大部分,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图1 一级倒立摆实验硬件结构图对于倒立摆本体而言,可以根据光电码盘的反馈通过换算获得小车的位移,小车的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
摆杆的角度由光电码盘检测并直接反馈到I/O设备,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
计算机从I/O设备中实时读取数据,确定控制策略(实际上是电机的输出力矩),并发送给I/O设备,I/O设备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交与伺服驱动器处理,然后使电机转动,带动小车运动,保持摆杆平衡。
图2是一个典型的倒立摆装置。
铝制小车由6V的直流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机构来驱动。
小车可以沿不锈钢导轨做往复运动。
小车位移通过一个额外的与电机齿轮啮合的齿轮测得。
小车上面通过轴关节安装一个摆杆,摆杆可以绕轴做旋转运动。
系统的参数可以改变以使用户能够研究运动特性变化的影响,同时结合系统详尽的参数说明和建模过程,我们能够方便地设计自己的控制系统。
图2 一级倒立摆实验装置图上面的倒立摆控制系统的主体包括摆杆、小车、便携支架、导轨、直流伺服电机等。
主图7 直线一级倒立摆PD控制仿真结果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系统在1.5秒后达到平衡,但是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
为消除稳态误差,我们增加积分参数Ki,令Kp=40,Ki=60,Kd=2,得到以下仿真结果:图8 直线一级倒立摆PID控制仿真结果图从上面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可以较好的稳定,但由于积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时间明显增大。
双击“Scope1”,得到小车的位置输出曲线为:图9 施加PID控制器后小车位置输出曲线图由于PID 控制器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所以只能控制摆杆的角度,并不能控制小车的位置,所以小车会往一个方向运动,PID控制分析中的最后一段,若是想控制电机的位置,使得倒立摆系统稳定在固定位置附近,那么还需要设计位置PID闭环。
倒立摆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背景介绍倒立摆装置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试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中进行综合应用。
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将其理论和方法得到有效的经验,倒立摆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控制理论在当前的工程技术界,主要是如何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工程应用的问题。
一项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用一套较好的、较完备的试验设备,将其理论及方法进行有效的检验,倒立摆可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复杂的实际系统中,进一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稳定性控制问题上,倒立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
倒立摆系统作为一个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模拟和数字实现多种不同的控制方法,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快速系统,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才能使其稳定。
倒立摆系统可以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其稳定控制,如PID、自适应、状态反馈、智能控制、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都能在倒立摆系统控制上得到实现,而且当一种新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后,在不能用理论加以严格证明时,可以考虑通过倒立摆装置来验证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用状态反馈的方法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就是设法调整闭环系统的极点分布,以构成闭环稳定的倒立摆系统,它的局限性式显而易见的。
只要偏离平衡位置较远,系统就成了非线性系统,状态反馈就难以控制。
实际上,用线性化模型进行极点配置求得的状态反馈阵,不一定能使倒立摆稳定竖起来,能使倒立摆竖立起来的状态反馈阵是实际调出来的,这个调出来的状态反馈阵肯定满足极点配置。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探究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创新方法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2.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物理系统,通常由一个悬挂在水平轴上的摆杆(或杆状物体)和一个在摆杆上悬挂的质心实例组成。
倒立摆的稳定问题一直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经典难题。
该实验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二阶倒立摆模型,即摆杆与直流电机驱动器的组合。
摆杆通过电机驱动器实现倒立运动。
控制器通过调节电机驱动器中的电流来调节摆杆的位置,从而使摆杆稳定在垂直位置上。
3. 实验装置•一根长摆杆•一个电机驱动器•一个直流电动机•一块微控制器开发板•一个传感器(可选)4. 实验步骤第一步:组装倒立摆装置1.将长摆杆垂直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将电动机安装在杆的底部。
2.通过螺丝将电机和摆杆牢固连接。
第二步:电路连接1.将电动机与电机驱动器相连,确保连接稳固。
2.将电机驱动器连接到微控制器开发板,确保连接正确。
第三步:程序编写1.在微控制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用于控制倒立摆系统。
2.编写程序以读取传感器数据(如果有使用传感器)。
3.编写程序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算法。
4.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
第四步:实验执行1.将倒立摆系统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打开电源,启动微控制器开发板。
3.观察摆杆的倒立运动。
4.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注意事项1.搭建倒立摆装置时要注意安全。
2.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等意外情况发生。
3.在实验执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装置的稳定性。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倒立摆系统的倒立运动特性。
可以比较不同控制算法下的倒立效果,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 创新实验内容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创新实验,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调整控制算法,提高倒立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优化摆杆的结构和材料,改进系统的物理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立摆控制系统 实 验 指 示 书赵世敏 编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07年3月目 录1背景介绍 (1)2倒立摆家族简介 (3)2.1直线倒立摆 (3)2.2环形倒立摆 (4)2.3平面倒立摆 (5)3预备知识 (6)3.1一级倒立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6)3.2传递函数 (8)3.3状态空间方程 (8)3.4用LQR方法计算反馈系数 (9)4倒立摆实验介绍 (12)4.1实验设备简介 (12)4.2实验软件简介 (15)4.3实验准备及注意事项 (16)5实验软件操作指南 (18)5.1启动准备 (18)5.2打开软件 (18)5.3设置软件参数 (19)5.4编译 (20)5.5连接 (21)5.6运行 (21)5.7在线的实时参数调整 (21)5.8数据的观察及记录 (21)6一级倒立摆实验 (24)6.1实验一建立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24)6.2实验二倒立摆系统控制算法的状态空间法设计 (28)6.3实验三研究倒立摆系统对信号的跟踪 (32)7二级倒立摆实验 (34)7.1实验四建立两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34)7.2实验五二级系统控制算法的状态空间法设计 (37)8实验报告要求 (40)1背景介绍倒立摆装置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实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中进行综合应用。
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将其理论和方法得到有效的经验,倒立摆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控制理论在当前的工程技术界,主要是如何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工程应用的问题。
一项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用一套较好的、较完备的试验设备,将其理论及方法进行有效的检验,倒立摆可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复杂的实际系统中,进一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稳定性控制问题上,倒立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
倒立摆系统作为一个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模拟和数字实现多种不同的控制方法,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快速系统,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才能使其稳定。
倒立摆系统可以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其稳定控制,如PID、自适应、状态反馈、智能控制、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都能在倒立摆系统控制上得到实现,而且当一种新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后,在不能用理论加以严格证明时,可以考虑通过倒立摆装置来验证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反馈方法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就是设法调整闭环系统的极点分布,以构成闭环稳定的倒立摆系统,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偏离平衡位置较远,系统就成了非线性系统,状态反馈就难以控制。
实际上,用线性化模型进行极点配置求得的状态反馈阵,不一定能使倒立摆稳定竖起来,能使倒立摆竖立起来的状态反馈阵是实际调试出来的,这个调试出来的状态反馈阵肯定满足极点配置。
这就是说,满足稳定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阵很多,而能使倒立摆稳定竖立的状态反馈阵只有很少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
2倒立摆家族简介2.1直线倒立摆旋转运动模块直线一级摆直线柔性模块直线二级摆柔性关节一级摆旋转运动模块环形一级摆环形串联二级摆环形并联二级摆平面摆两自由度球关节3预备知识3.1一级倒立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由于状态反馈要求被控系统是一个线性系统,而倒立摆系统本身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因此用状态反馈来控制倒立摆系统首先要将这个非线性系统近似成为一个线性系统。
在忽略了空气流动和各种摩擦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图3-1所示。
图3-1 一级倒立摆系统运动示意图M 小车质量m 摆杆质量b 小车摩擦系数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I 摆杆惯量F 加在小车上的力x 小车位置Φ 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逆时针为正)θ 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考虑到摆杆初始位置为竖直向下,顺时针为正)图3-2是系统中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N 和P 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用力的水平和垂直分析的分量。
图3-2 倒立摆系统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应用Newton 方法来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过程如下: 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N x b F x M −′−=′′由摆杆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sin (22θl x dt d m N +=① θθθθsin )(cos 2′−′′+′′=ml ml x m N合并可得:F ml x b x m M =′−′′+′+′′+]sin )(cos [)(2θθθθ ②为了推出系统的第二个运动方程,我们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方程:)cos (22θl dt d m mg P =−]cos )(sin [2θθθθ′+′′−=−ml mg P合并得到力矩平衡方程如下:θθθ′′=−−I Nl Pl cos sin ③方程中φπθ+=,当φ与1(单位是弧度)相比很小时,可以进行近似处理:1cos −=θ、φθ−=sin 、0)(2=dtd θ,用u 来代替被控对象的输入力F,线性化两个运动方程(即将上述等式带入②和③)如下:⎩⎨⎧′′=−′′+=′′−′+′′+xml mgl ml I uml x b x m M φφφ)()(2④ 3.2 传递函数对方程组④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Φ−Φ+=Φ−++22222)()()()()()()()()(ss mlX s mgl s s ml I s U s s ml s s bX s s X m M ⑤ 注意:推导传递函数时假设初始条件为0。
由于输出为角度φ,求解方程组⑤的第二个方程,可以得到: )(([)(22s s g ml ml I s X Φ−+=把上式带入方程组⑤的第二个方程,得到输入到输出-摆杆角度的传递函数:q bmgl s q mgl m M s q ml I b s sqmls U s −+−++=Φ)()()()(223进而得到输入到输出-小车位置的传递函数: 222432()()()()()I ml mgls X s q qb I ml M m mgl bmgl U s s s s q q +−=+++−−s q 其中])())([(22ml ml I m M q −++=3.3 状态空间方程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为⎩⎨⎧+=+=′Du CX y BuAX X 方程组④对x ′′和φ′′求解代数方程,得到解如下:⎪⎪⎪⎩⎪⎪⎪⎨⎧+++′−=′′′=′+++′+−=′′′=′u p ml p m M mgl x p mlb u pml I p gl m x p b ml I x x x φφφφφ)()(22222)(Mml m M I p ++=整理后得系统状态空间方程:u p mlp ml I x x pm M mgl p mlb p gl m p bml I x x ⎥⎥⎥⎥⎥⎥⎥⎦⎤⎢⎢⎢⎢⎢⎢⎢⎣⎡++⎥⎥⎥⎥⎦⎤⎢⎢⎢⎢⎣⎡′′⎥⎥⎥⎥⎥⎥⎦⎤⎢⎢⎢⎢⎢⎢⎣⎡+−+−=⎥⎥⎥⎥⎦⎤⎢⎢⎢⎢⎣⎡′′′′′′000)(010000)(000102222φφφφ u x x x y ⎥⎦⎤⎢⎣⎡+⎥⎥⎥⎥⎦⎤⎢⎢⎢⎢⎣⎡′′⎥⎦⎤⎢⎣⎡=⎥⎦⎤⎢⎣⎡=0001000001φφφ 其中2)(Mml m M I p ++=3.4 用lqr 方法计算反馈系数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进行最优设计的问题已成为最优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利用变分法建立起来的无约束最优控制原理,对于寻求二次型性能指标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是很适用的。
给定一个n 阶线性控制对象,其状态方程是 )()()()()(t u t B t X t A t X+= ,0)(X t X = ⑥寻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t u∫++=ft t T T f f T dt t u t R t u t X t Q t X t SX t X J 0)]()()()()()([)()(21⑦达到极小值。
这是二次型指标泛函,要求、、使对称矩阵,并和应是非负定的或正定的,应是正定的。
S )(t Q )(t R S )(t Q )(t R 式⑦右端第一项是末值项,实际上它是对终端状态提出一个符合需要的要求,表示在给定的控制终端时刻到来时,系统的终态接近预定终态的程度。
f t )(f t X 式⑦右侧的积分项是一项综合指标。
积分中的第一项表示对于一切的,对状态的要求。
用它来衡量整个控制期间系统的实际状态与给定状态之间的综合误差,类似于经典控制理论中给定参考输入与被控制量之间的误差的平方积分。
这一积分项越小,说明控制的性能越好。
积分的第二项是对控制总能量的限制。
],[0f t t t ∈)(t X 如果仅要求控制误差尽量小,则可能造成求得的控制向量过大,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甚至在实际上难以实现。
实际上,上述两个积分项是相互制约的,要求控制状态的误差平方积分减小,必然导致控制能量的消耗增大;反之,为了节省控制能量,就不得不降低对控制性能的要求。
求两者之和的极小值,实质上是求取在某种最优意义下的折衷,这种折衷侧重哪一方面,取决于加权矩阵及的选取。
)(t u )(t Q )(t R 如果重视控制的准确性,则应增大加权矩阵的各元,反之则应增大加权矩阵的各元。
中的各元体现了对中各分量的重视程度,如果中有些元素等于零,则说明对中对应的状态分量没有任何要求,这些状态分量往往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影响较微小。
由此也能说明加权矩阵为什么可以是正定或非负定对称矩阵。
因为对任意一个控制分量所消耗的能量都应限制,又因为计算中需要用到矩阵的逆矩阵,所以必须是正定对称矩阵。
)(t Q )(t R )(t Q )(t X )(t Q )(t X )(t Q )(t R )(t R 常见的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分两类,即线性调节器和线性伺服器,它们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的突出特点是其线性的控制规律,即其反馈控制作用可以做到与系统状态的变化成比例,即)()(t KX t u −=(实际上,它是采用状态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因此这类控制易于实现,也易于驾驭,是很引人注意的一个课题。
如果施加于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不变,当被控对象的状态受到外界干扰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偏离给定的平衡状态时,就要对它加以控制,使其恢复到平衡状态,这类问题称为调节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