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3 (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4章 了解电路
第14章了解电路第1节电是什么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2.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3.了解静电感应现象及应用.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57、58页,完成下列填空: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小组讨论】1.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发现塑料梳子能够吸住小纸屑,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教师】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相互摩擦的物体应是不同的物体,且两个物体均要与外界绝缘.故实验一般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失败率较高.【跟踪训练】1.在日常生活中,“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这是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2.干燥的天气里将用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带电,会吸引不带电的头发.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59页,完成下列填空:1.如图(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排斥.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远离,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如图(c)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靠近,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小组讨论】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吗?【教师】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两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正电,乙带负电.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发现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三、验电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完成下列填空:由图(a)可知,验电器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和金属箔组成,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如图(b)和(c)所示,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小组讨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跟踪训练】如图甲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以发现A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B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验电器B.四、摩擦起电的实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相关内容.【教师】原子核式结构八年级学过.由原子结构进行推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将会失去电子,使跟它相互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这样两个物体都会带上电,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跟踪训练】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B.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毛皮也带上了负电荷D.毛皮带上了正电荷五、静电感应和静电现象的应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当带电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的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跟踪训练】1.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喷涂、印花、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2.如何做好静电现象的防护,消除静电危害?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形成火花放电;用导线使设备接地,在建筑物的高处安装避雷针.第2节让电灯发光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2.认识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4.会用电路图来表示电路.一、电路的组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成一个电流流通的回路,便组成了一个电路.2.电源是提供(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3.用电器是消耗(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小组讨论】分析下列电路,并回答问题:(1)A图中,电路结构是不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若不完整,缺少用电器.(2)B图中,电路结构是不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若不完整,缺少电源.(3)C图中,电路结构是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这说明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组成的.二、电流【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4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教师】1.电荷发生移动不一定形成电流,一定要电荷做“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2.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电路还必须是闭合的.3.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照这样规定可推出,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金属导体中,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只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带正电的原子核是不会移动形成电流的.【跟踪训练】1.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C.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如图(b)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的瞬间[验电器带电情况见图(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 B )A.开关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向BB.开关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向BC.金属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由B向AD.金属棒中电流方向是由A向B三、通路、开路和短路【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4、65页,完成下列填空:取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灯泡,若干导线,完成下列3个实验,并回答问题:(1)(a)图中,开关断开,灯泡不能(填“能”或“不能”)发光,电路为开路(填“通路”“开路”或“短路”).(2)(b)图中,开关闭合,灯泡能(填“能”或“不能”)发光,电路为通路(填“通路”“开路”或“短路”).(3)(c)图中,开关闭合,两个灯泡将能(填“能”或“不能”)发光.将一根导线接在L1的两个接线柱上,发现L1熄灭,L2发光.【教师】短路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局部短路是将一根导线直接与用电器的两端并联,若电路中还有其他用电器,不会造成电源短路.局部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中几乎无电流通过,这个用电器将不再起作用也不会被损坏.【跟踪训练】下图中,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的是a图,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是b、c图,电路中有电流但小灯泡不工作的是d、e图.四、电路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5、66页,完成下列填空:1.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2.画电路图应注意如下几点:a.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b.简洁、整齐.【小组讨论】1.记忆课本第65页图14 - 14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其中电源的符号是,灯泡的符号是,开关的符号是,交叉不相连接的导线符号是,交叉相连接的导线符号是,T形连接的导线符号是.2.分析下面的实物图及根据此实物图画出的电路图,回答问题:甲图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首先经过开关,再经过灯泡,最后回到电源负极.乙图中,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首先经过灯泡,再经过开关,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因此,此处电路图的画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路图与实物图不对应. 【教师】1.电路图一般是方框图,画电路图首先要明确实物图中的电流方向,其次要明确电流流经电路元件的顺序,然后按照电流流经电路元件的顺序,把电路元件用符号表示出来,就形成了电路图.2.画电路图时还要注意:所画符号与实物图具有一致性;画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元件合理分布在电路图中;电路元件符号不要画在图形的拐弯处.【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种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照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答案:如图所示.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答案:如图所示.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4.会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连接实物图.一、串联和并联【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8页,完成下列填空:1.把两个灯泡顺次串接在一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2.把两个灯泡两端分别并列连在一起的电路叫并联电路.【教师】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可有如下常用方法:1.电路通断法:可以将电路中去掉一个用电器,若影响了其他用电器的正常工作,这个电路就是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2.电流流向法: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后不分支路,依次通过各个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从“分支点”分成几条支路后,又在“汇合点”集合起来流回电源的负极.3.等效电路法:有时电路图显得比较复杂,看不出几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易画出电流的流向,这时我们可将原电路改画成直观的容易看出的形式,但不能改变其中各元件的作用.【跟踪训练】1.在下图所示的各电路中,两个灯泡不属于串联的是( C )2.如图所示为建筑物轮廓灯,根据图中的现象,可知建筑物轮廓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你所判断的依据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二、设计电路【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9、70页,按要求把你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的方框内: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通断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只能控制一只小灯泡的通断其他电路【小组讨论】1.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路径有1(填“1”或“多”)条;b.用电器同时工作时,互相影响(填“互相影响”或“互不影响”);c.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其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填“有”或“无”)关.2.并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路径有多(填“1”或“多”)条;b.用电器同时工作时,互不影响(填“互相影响”或“互不影响”);c.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教师】在初次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连接,根据实际要求连接电路,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用电器,最后连接电池的负极;也可以从电池的负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用电器,最后连接电池的正极.2.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电路连接好了,经检查无误,方可闭合开关.【跟踪训练】1.家庭厨房安装的抽油烟机里有照明灯和换气扇,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D )2.将下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S1同时控制两灯,开关S2只控制灯泡L2.答案: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你写出判断方法.答案:取下其中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若另一个灯泡亮,则两灯泡并联,若另一个灯泡不亮,则是串联.第4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1课时电流电流表1.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2.认识电流表,知道电流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地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会画相应的电路图.一、电流【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3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有强弱之分.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比安培还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2.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的电流约为130μA,家用电冰箱的电流为1.1~1.7A,三峡电站向华东电网输出的电流高达6000A.【教师】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电流具有一定的效应,如热效应(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会发热进而引起灯丝发光)、磁效应(电流通过线圈时,能产生磁性)、化学效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强弱.这种做法也是“转换法”这种科学方法的重要应用.【跟踪训练】如图所示为人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B )A.电风扇约2 AB.电冰箱约1 AC.电视机约2 AD.台灯约1 A二、怎样使用电流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4、75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表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流表的使用说明: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应当使电流从其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待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小组讨论】观察如图所示的电流表,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使用的量程为0~3 A,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A,每一小格表示0.1 A,电流表的示数为2.5 A.(2)如图乙所示,使用的量程为0~0.6 A,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0.2 A,每一小格表示0.02 A,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教师】1.在将电流表连入电路的时候,要同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及量程的选择,也不能将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或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2.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顺序是:①估计被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②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③如果被测电流超过较小量程,则选择较大量程,如果在较小量程内则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3.电流表读数时,不要求估读,表针的位置离哪条刻度线近,就按哪条刻度线进行读数.某一电流值用大小量程均可测量时,应选用小量程.因为若使用大量程,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较小,读数不精确.【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L2电流的电路是( C )2.如图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 A)的读数为( B )A.0.46 AB.0.52 AC.2.6 AD.2.60 A3.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某次实验探究中连接的电路,开关S2控制的是灯L2,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会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2.会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一、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关系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6、77页.探究时,要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 、B 、C 三点处的电流,然后更换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连接电路图.把电流表接在A 点处,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表格中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 .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 处和C 处,分别测出两处的电流为I B 、I C 填入表格中.分析比较I A 、I B 、I C 三者大小,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再换两个灯泡,重做一次实验,观察是否得到上面同样的规律.电流表的位置 第1次第2次电流表的示数I/A电流表的示数I/A A 处 B 处C处【教师】1.实验时,先画出电路图,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应跟灯泡串联;要选择好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了;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2.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就像一条大河没有分支,它的电流大小不会改变,处处相等.3.在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关系可表示为I1=I2=…=I n.【跟踪训练】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电流表应选0~3 A的量程试触.(2)电流表应串联(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在测量A 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下表是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请指出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②实验次数太少.A点电流B点电流I B/A C点电流I C/AI A/A0.16 0.16 0.16二、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大小关系【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79页.探究时,要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处的电流,然后更换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小组讨论】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把电流表接在A点处,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在表格中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 处,分别测出两处的电流为I B、I C填入表格中,分析比较I A、I B、I C三者大小,发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C处的电流I C/A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再换两个规格不一样的灯泡,重做一次实验,观察是否得到上面同样的规律.【教师】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干路电流就像河流的主干道,支路电流就像河流的分支,电流分开再聚合,就像河流分开再汇聚,所以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并且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2.在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及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可表示为I=I1+I2+…+I n.3.两个灯泡规格相同时,两个支路电流相等;两个灯泡规格不相同时,两个支路电流不相等;但是无论灯泡规格是相同还是不相同,支路电流之和总等于干路电流.【跟踪训练】1.如图甲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后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2的示数为0.6 A,则( B )A.两灯是串联连接的B.流过L1的电流是0.3 AC.流过L2的电流是0.6 AD.干路电流是1.1 A2.如图甲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1(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1.2 A.第5节测量电压第1课时电压电压表1.知道电压的意义、符号、单位及常见电压值.2.知道电压表的作用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一、电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1、82页,完成下列填空:1.要使电荷在电路中定向运动,它的两端需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2.通常用字母U表示电压,它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小组讨论】取一个灯泡用导线跟一节电池连通,再把这个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电池连通.观察两次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有何不同?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什么量有关?答:第2次灯泡更亮,说明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使电路中形成的电流大小也不相同.【教师】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2)电路是连通的.3.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使电路中形成的电流大小也不相同. 【跟踪训练】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一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2.1 kV=103V,1 mV=10-3V.二、用电压表测电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2~84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电压表的符号是.2.要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压表必须和那部分电路并联连接,应当使电流从其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的电压表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其量程分别是0~15 V 和0~3 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5 V和0.1 V.2.电压表能否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答:可以.【教师】1.在将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时候,要同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及量程的选择,不能将电压表与用电器串联,可将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此时测的是电源电压.2.电压表量程的选择顺序是:(1)估计被测电路中电压的大小;(2)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3)被测电压如果超过较小量程,则选择较大量程,如果在较小量程内,则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跟踪训练】1.若将完好的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各处接触良好.当开关S闭合后,会出现 ( C )A.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B.小灯泡发光C.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D.电池被烧坏2.如图所示电压表,若选0~3 V的量程,读数为2.6V;若选0~15 V的量程,读数为13V.3.如图所示的电压表接线柱被一块厚布盖着,不知道用了哪两个接线柱与电路连接.我们都知道,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大,但是如图所示的电压到底是多大呢?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的电压表读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图中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它们对应的分度值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答:(1)2个,因为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没有确定;(2)有0~3 V和0~15 V两个量程,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1 V和0.5 V,大量程的分度值是小量程分度值的5倍.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1.会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2.会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一、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4页,完成下列填空:探究时,要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与B、C与D、A与D两点之间的电压,然后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更换灯泡,再次测量,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1.取两节干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若干导线,按照下面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4.1电是什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4.1 电是什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认知世界、探索未知的黄金时期。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电是什么》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由电荷组成的,能够流动。
2. 让孩子们掌握电的正负极,了解电的传导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的概念和特性。
2. 教学重点:电的正负极和传导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小灯泡、电线、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的故事,如“电灯是如何亮起来的”。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电的概念。
2. 实验演示:用电池、小灯泡和电线演示电的传导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电是如何流动的。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电的正负极和传导原理,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 实践操作:每个孩子用气球和塑料尺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气球是否能够带电并吸引轻小物体。
五、活动重难点1. 电的概念和特性。
2. 电的正负极和传导原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电的理解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电现象,如电视、电脑、手机等,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 电是由电荷组成的,能够流动。
这个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因此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电的故事,如“电灯是如何亮起来的”,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电的概念。
在故事中,我强调了电的流动性和电荷的相互作用,使孩子们对电有了直观的认识。
2. 电有正负极,正负极之间存在电势差。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第14章了解电路第1节电是什么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第1节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二、教学重难点1.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2.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
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摩擦起电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
这时物体带静电。
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电是什么》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就已经接触过摩擦起电现象并且对这类现象很感兴趣,教师应该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带了电、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简单的电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摩擦起电的探究,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摩擦起电的实质。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导入】了解电的发展史播放剪辑视频,了解电学发展历史【活动】认识摩擦起电师:(举起气球)有谁能不用任何粘合剂帮老师把气球粘在黑板上。
生:上台展示 (若没学生,师:不行吧!看,老师就行,并展示)师:刚才的现象对大家也许有所启发,(举起矿泉水瓶)老师这还有一节儿矿泉水瓶,你能在不接触它的情况下用气球把它从桌子的这边移动到另一边吗?用你们手中的气球试试。
生:小组探究师:摩擦后的气球能吸在黑板上,摩擦后的气球能吸应轻小的矿泉水瓶;摩擦后的物体还有许多奇特的现象,看(播放视频:毛皮摩擦后的梳子吸引细小水流;毛巾摩擦后的小狗毛竖了起来)师:这些都是电作用的结果,人们发现凡是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的不带电的物体。
(相机板书: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摩擦起电。
【讲授】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及两种电荷师: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上电荷呢?这还得从物质的结构说起,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4.1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4.1 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 电荷的量子化:电荷的基本单位是库仑。
4.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2. 让学生理解电荷的量子化概念,知道库仑是电荷的基本单位。
3. 通过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静电现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荷的性质,电荷的量子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和毛皮、玻璃棒和橡胶棒、验电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丝绸和毛皮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是什么。
2. 电荷的性质:讲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电荷守恒定律:讲解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4. 电荷的量子化:介绍库仑是电荷的基本单位,让学生理解电荷的量子化概念。
5. 静电现象:讲解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等静电现象的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7. 验电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验电器,观察和分析电荷的转移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性质2. 电荷守恒定律3. 电荷的量子化4. 静电现象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摩擦起电的原理。
答案:摩擦起电是因为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冬天脱衣服时会看到闪光。
答案:冬天空气干燥,脱衣服时摩擦产生的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当达到放电条件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闪光。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4.1电是什么 教案
学科__物理课题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
问题:那怎么使物体带电呢?
生:摩擦
(3)实验: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观察、归纳结论。
(4)教师提问:摩擦起电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摩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
(PPT展示几个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学生思考回答。
二、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那么这两个物体(上述的玻璃棒与橡胶棒)所带的电是一样的么?
生:(相互靠近,吸引是异种电荷,排斥是同种电荷)
教师实验验证
现象:橡+橡(橡胶棒)——排斥
玻+玻(玻璃棒)——排斥
(橡胶棒)+(玻璃棒)——吸引
延伸实验,说明自然界中有且只要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定义为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定义为负电荷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律和它们之间间相互作用规律。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的两物体肯定带同种电)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提问:相互吸引的两物体肯定带异种电么?)
阅读p59加油站了解电荷量及其符号
6、例题
1)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2)如图1所示,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六、教后记(教学反思)。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课本,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能正确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让学生理解库仑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库仑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的计算;2. 教学重点: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如塑料棒吸引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解答: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负值,即1.6×10^19 C。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两块相同的铅板,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将它们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案:两块铅板会相互吸引。
5. 知识点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图,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库仑:1 C = 1.6×10^19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答案: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正值,即+1.6×10^19 C。
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是什么_市级优质课教学设计_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6.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 电荷和-------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8.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9、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人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知识点四: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10、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如何用它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荷?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A.两金属箔都带正电荷B.两金属箔都带负电荷C.金属箔一片带电正荷,一片带负电荷D.无法确定12.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活动二:典型例题分析:1.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答案】D2.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____(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____________(排斥/吸引).【答案】正排斥。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4.1 电是什么-教案设计
沪科版§14.1电是什么教学设计荷种类一样吗?(学生思考并猜想、回答)教师引导:那么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学生思考后,请学生来回答,应该会想到拿这两个带电体相互靠近并观察现象)追问:什么样的现象才说明是同种电荷?(学生可能会说相互排斥,有的是预习了,有的是根据小学科学中关于磁体的作用类推的)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问:那么同种电荷之间真的是相互排斥吗?你如何证明引导学生找到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带电体(比如两根玻璃棒),注意:要使学生明白必须要采用一块丝绸来摩擦玻璃棒才能获得同种电荷再将带电体悬挂起来或者用旋转支架支撑起来(这里,我在准备实验器材时,事先准备了旋转支架,并在玻璃棒和橡胶棒的重心钻了孔),因为用细线悬挂的带电体不容易停下来,观察实验时不方便,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是旋转支架,如图1。
(关于多次实验)提问:仅仅用这一组玻璃棒就能探究得到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不能)那么应该怎么操作?(采用不同的材料多次实验)比如我这还有橡胶棒,用丝绸摩擦后它们也能带上同种电荷,我给1、3排的同学准备了玻璃棒和丝绸,2、4排的同学准备了橡胶棒和毛皮,当然我还为部分小组准备了吸管及其它器材,如图2。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
2、教师请三个不同的小组来分享实验现象:玻璃棒——玻璃棒:排斥;橡胶棒——橡胶棒:排斥;吸管——吸管:排斥。
总结:每一组的两个带电体都是带上同种电荷,而实验现象是排斥,那么说明:同种电荷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但是我们最初是问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是相同的?那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学生思考回答:拿它们两个相互靠近管擦实验现象,如果排斥,则是同种,如果吸引则是不同的)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间合作进行实验,1、3排同学向后转。
3、教师请某一个小组分享实验现象:玻璃棒——橡胶棒:吸引。
这个现象和刚才的三次现象是不同的,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是不同的电荷,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发现了两种电荷,那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学生猜想)那如何检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小组间合作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带电体拿来实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电是什么》。
本节主要介绍电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的概念:电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电荷的性质: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
4. 静电现象:由于电荷的积累和相互作用,产生的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概念,理解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的能力。
3. 通过对静电现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成因和防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静电现象演示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静电现象的图片,如塑料尺吸引纸片、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铁屑等,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的神奇。
2. 概念讲解:介绍电的概念,解释电荷的性质,阐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脱衣时产生的静电、打印机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止静电现象,并展示各自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电的概念2. 电荷的性质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静电现象的成因和防止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几种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2. 探讨静电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静电现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对电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防止静电现象的方案,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1电是什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1 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以及电势等基本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电的产生、电的传输和电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能够运用电的基本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现象,如静电、闪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本质是什么。
2. 知识点讲解:(1)电荷:介绍电荷的定义、正负电荷的产生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电荷守恒定律: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电场:介绍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以及电场线的表示方法。
(4)电势:讲解电势的概念、电势差以及电势能。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些与电相关的实例,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的基本概念。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电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实验,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电场线的演示实验等,增强学生对电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1 电是什么一、电荷1. 定义:……2. 正负电荷:……3. 相互作用规律:……二、电荷守恒定律1. 内容:……2. 意义:……三、电场1. 概念:……2. 电场强度:……3. 电场线:……四、电势1. 概念:……2. 电势差:……3. 电势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14.1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14.1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电的产生原理和电的流动方式;3.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电的产生原理;3.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小黑板、实验材料等;2.学生准备:教材、笔、纸、实验报告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小黑板,写下“电是什么”的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了解学生对电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电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电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新知呈现(2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结合生活实例,向学生展示电的存在和作用,如电灯、电视、手机等;•通过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的流动方式和电路的构成。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实验1:使用电池、导线和灯泡等材料,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验证电路的闭合条件;•实验2:使用电池、导线和电流表等材料,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探究电流的大小和电源电压的关系;•实验3:使用电池、导线和电压表等材料,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观察电压的变化规律,探究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总结。
4. 知识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表,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5. 课堂练习(15分钟)•利用教材中的相关题目,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答问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6. 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让学生谈谈对电的认识的变化,以及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摩擦起电的本质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科学思维(1)在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时,用观察法、归纳法,从很多的现象或实例中,找出带电体共有的特点——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用推理法、归纳法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科学探究注意观察身边的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会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责任了解静电现象,关注静电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摩擦起电教学情境: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知识归纳:(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教学情境:(1)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3)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一上课,多媒体显示雷公电母,电闪雷鸣,用声音和画面给学生心灵以震撼。 2002年7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雷击火灾,先后出现了大小19个火场、几十个火点,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雷击火灾。老师:雷公电母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掌管雷电的神,传说中他会给犯罪的人以惩罚。难道以上现象是雷公电母给人类的惩罚吗?我们赶快来学习这一课,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其实,电早已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身边摩擦起电的事例的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增加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动展开教学。
五、教具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把、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验电器,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及带电的多少。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请看: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
1、电器的工作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电使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
3、无线电通讯使我们走的更远
【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新版)沪科版
4.第4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三,实验探究:(一)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三)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1.本节课中,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的实验简便易做,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来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找到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通过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应用学习,让学生具有了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去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新版)沪科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 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是什么、让电灯发光,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学习测量电压.
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都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是什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章教材介绍了摩擦起电、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础。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静电,防止和利用静电,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电已有感性认识,但电是怎样来的却一无所知,因此,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重点;电荷是真实存在的微观物体,我们看不到,所以,电荷的分类、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难点。
本节课我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身边摩擦起电的事例的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增加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动展开教学。
四、渗透科技、校训、德育或环保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五、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摩擦起电的探究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荷的分类、摩擦起电的实质
七、教学过程
八、自我反思(100字左右)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