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能1.1 引言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机械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物体的机械能会有变化?1.2 动能讲解动能的概念,公式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
举例说明动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速度的变化对动能的影响。
1.3 势能讲解势能的概念,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解释势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高度的变化对重力势能的影响。
1.4 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械能会守恒,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传播现象,如日食、镜子等。
2.2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2.3 光的干涉和衍射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解释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的形成原理。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应用。
2.4 光谱和颜色讲解光谱的组成,包括可见光谱和紫外线光谱等。
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光的混合和光的分解。
第三章:电与磁3.1 静电现象讲解静电的产生,包括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解释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除尘和静电喷涂。
3.2 电流和磁场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磁场效应。
解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3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如发电机。
3.4 电磁波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解释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和微波炉。
第四章: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如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4.2 动量和能量讲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包括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动量和能量的应用,如碰撞和抛体运动。
4.3 刚体和流体讲解刚体和流体的性质,包括刚体的转动和流体的流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单位与测量【学习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能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质量、时间的感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掌握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难点: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讲解: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能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案内容:第4课时重力与摩擦力【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能运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5篇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5篇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篇1简单电路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电流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和分解后的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的功。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3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情况。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压力的计算方法。
3.2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气压和气压计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计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气压的定义和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力的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3 摩擦力学习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物体的摩擦力,练习摩擦力的计算。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功的实验,测量力、位移和功的关系,练习功的计算。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学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第三章:声现象3.1 声音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教学内容: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接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声源的振动,讨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3.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解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新版)沪科版
35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
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雪霜冰云、雾露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
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二、探究新知(一)物态变化太阳照射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
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
水循环示意图迷你实验室----水之旅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
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
人造“雨”物态变化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因为温度不同。
巩固练习雪、霜、雾、露、雨、冰雹、水蒸气以及日常看到的“白汽”中,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雪、霜、冰雹;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雾、露、雨、白汽;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是水蒸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磁体和磁极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
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
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发现物理问题,自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从而拉近初中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讨论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沟通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讨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课设计【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课设计】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温度的观点 . 2. 认识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 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 2. 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 . 三、德育目标 1. 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2. 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 . 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 教课方法察看法、实验法、议论法教课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 课时安排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靠谱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此刻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议论,看可否解决〔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生丙〕应当用温度计丈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行靠,我们怎么来考证. 〔生甲〕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 〔生乙〕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一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而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大概划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 thermometer ) .1. 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关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关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 大家做完了此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认真察看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察看水柱地点,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涨 .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因为液体热胀冷缩的缘由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此刻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电影课本图 4.13 ,挂图温度计的结构) .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议论 . 〔生甲〕投电影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 c,表示摄氏温度〔生乙〕甲图的量程是 -20 —110 , 最高温度是 110 . 最低温度是 -20 ,分度值 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 35 —42 ,最高温度42 .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 -30 —50 ,最高温度 50 .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 1 〔师〕如何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破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可否超出度程?〔想一想议议〕〔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生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 ,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主假如依据我国大多半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 〔生戊〕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 42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是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 110 ,最低温度为 -20 ,分度值是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 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认识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生甲〕表示什么?〔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生丁〕如何读温度?〔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师〕请大家互相议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 〔生乙〕温度用符号 t 表示 .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 0 和 100 之间分红 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 摄氏度( 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生戊〕北京一月的均匀气温是-4.7 ,读做负摄氏度或零下4.7 摄氏度 .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 2. 摄氏温度(板书)〔师〕我们看 p71 想一想议议,可否把空白填上 . 〔生甲〕开水的温度是100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 - 52.3 (漠河镇)〔生戊〕鸽的体温为 42 〔生己〕南极洲(1983 年)最低气温为〔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舞.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丈量人体温度.认真看挂图、思虑 .提出问题 .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生乙〕体温计的结构有什么特色?〔生丙〕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够,为何?〔生丁〕为何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师〕问题出来了 .大家察看议论来得出结论 . 〔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 . 〔生乙〕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 .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本来的温度 . 〔生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从头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温度不正确. 3. 体温计〔板书〕〔师〕同学们对体温计认识好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一想〔想一想议议〕〔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 〔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所有淹没在液体中 . 〔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候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就读数. 〔生戊〕读数时温度计走开了被测液体. 〔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 〔生乙〕丈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可以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观点、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亲密有关,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注意察看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 四、部署作业阅读 p 73 科学世界 74 着手动脑学物理:1, 2,3,4 〔着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照答案〕 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能够不限制于电视、报纸 .各样书本和大人们在各样公然场合的讲话都能够例举 .如:今日气温 18 2. 提示:对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址、时间问题,不必定限制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能够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许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余说法.3.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 .用 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 k. 热力学温度 t 和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 t=t+273.15 五、板书设计 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 体温计第二节融化和凝结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 2. 认识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变的 . 3. 了解融化、凝结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 . 4. 认识融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含义 . 二、能力目标 1.经过察看晶体与非晶体的融化、凝结过程培育察看能力 . 2. 经过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剖析概括能力. 3.经过研究活动,培育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 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感情 . 2. 经过实验培育学生擅长实践和勇于战胜困难的优秀意志和质量 . 教课要点经过察看晶体与非晶体的融化、凝结过程培育察看能力,实验能力和剖析归纳能力. 教课难点指导学生经过对实验的察看,剖析归纳,总结出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 教课方法察看法、实验法、剖析法、议论法教课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白腊、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季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融化成水 .炎炎的夏季,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销声匿迹 .想认识这是为何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 .在你们小学《自然知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随和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千篇一律的 .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常常发生改变 .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 .的确是跟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往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为液态、气态;往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为液态、固态 .那么,水结成冰和冰融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融化( melting ). 〔生乙〕冰融化成水属融化过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结过程 .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融化和凝结与什么要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 1. 融化和凝结(板书)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融化( melting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solidification ). 〔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样吗?〔生甲〕应当不同样 .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为液态 .冰融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 〔生丙〕不论在很高温度仍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为液体,是否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融化过程中必定要加热,所以物质必定要汲取热量〔生戊〕融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涨,仍是不变?〔师〕此刻提出了固体融化时温度是如何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议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经过探究实验来解决 .先制定计划和方案 . 〔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迟缓地加热,并搅拌 .装置如课本图 4.2 —1,注意察看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每隔 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整融化后再记录4~5 次.填入表中 . 〔方案二〕把白腊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经过烧杯给白腊均匀、迟缓地加热. 装置如课本图 4.2 —1,注意察看温度计读数和白腊的状态变化 .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白腊完整融化后再记录4~5 次 .填入表中 .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 .我们可依据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 学生看完后,宣告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 〔师〕请同学们依据海波和白腊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并联合自己实验剖析一下,海波和白腊融化过程有什么特色?从中能够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高升,当温度上涨到48 ,时,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固然还在连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整融化后温度才连续上涨 . 〔生乙〕在给白腊加热,白腊先变软,而后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融化过程中,白腊的温度不断上涨〔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融化实验现象的剖析议论,以为这个现象表示,海波在一定温度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汲取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生丁〕我们组对白腊融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剖析议论,以为这个现象表示,石蜡没有必定的融化温度 .在融化过程中汲取热量.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察看很认真,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议论也很强烈.我很快乐,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此刻我们翻开课本,看图4.2 —2 和图 4.2 —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依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辰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而后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结,便获得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学生们绘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依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剖析,总结海波和白腊在融化前、融化中和融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色 . 〔生甲〕海波在融化前温度升高,在融化中温度不变,在融化后温度连续上涨. 〔生乙〕白腊在熔化前、融化中、融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涨 . 〔师〕此刻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互相议论你们进行论证的依据充足吗?实验结果靠谱吗?并与同学们进行沟通.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其余小组的结果是否是同样?如果不同,如何解说?写出实验报告 . 学生们互相议论、教师巡回指导 . 〔师〕从海波和白腊的融化实验,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只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种固体有确立的融化温度,叫做晶体( crystal ) . 〔生乙〕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只需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涨,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noncrystal ). 〔生丙〕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 〔师〕晶体除融化时有必定温度,在晶体凝结时也有必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结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结点和它的熔点同样 .非晶体没有凝结点 . 2.熔点和凝结点(板书)(1)熔点——晶体融化时,有必定融化温度叫做熔点 . ( 2)凝结点——晶体凝结时,有必定凝结温度叫做凝固点 . 〔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结点有什么用?〔师〕那你们想一想:“为何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 3410 ,用来做灯丝,不简单烧断 . 〔生乙〕水银不可以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结点为-39 ,太低 . 〔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 —4 和图 4.2 —5. 思虑想一想议议〔想一想议议〕〔生甲〕 ab 段为固态,温度不断高升 . 时辰为固态,c 时辰所有变为液态,bc 段为固液共存态,汲取热量,温度不变 . 〔生丁〕 cd 段为液态,温度高升〔生戊〕 ef 段为液态,温度下降时辰晶体开始凝结,到g 时辰所有变为固态, fg 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生庚〕 gh 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 〔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以前到过-52.3 ,这时不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师〕回想海波的融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可以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白腊融化实验中,不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 〔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连续放热. 〔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结过程中要放热. 〔师〕北方的冬季,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 3. 融化吸热凝结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融化和凝结,经过对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结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结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结点同样 .融化要吸热,凝结要放热. 三、部署作业阅读 p 79 着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着手动脑学物理参照答案〕 1. 这种说法有道理 .因为雪融化时要汲取空中大批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 2.利用冰能致冷能够防备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因为冰块吸热,使冰四周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当放在饭菜的上边. 3.晶体 .熔点是 80 ,连续 16 min. 四、板书设计 1. 融化和凝结融化——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叫融化凝结——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结 2. 熔点和凝结点熔点——晶体融化时,有必定融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结点——晶体凝固时,有必定凝结温度,叫做凝结点.3.融化吸热,凝结放热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 2. 认识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 3. 知道蒸发可致使冷 . 二、能力目标 1.经过研究活动认识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色,培育学生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 2. 经过对察看到的现象,进行剖析、归纳,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经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平时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2. 经过实验,培育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和意志质量 . 3. 在教课中,教师应存心识地浸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必定程度会惹起质变,这一辩证唯心主义的基根源理 .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思想 . 教课要点经过研究实验,培育学生察看实验能力、剖析归纳和表达能力教课难点指导学生经过对实验的察看、剖析归纳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色,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察看、剖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 教课方法察看法、实验法、剖析法、议论法、研究法教课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圆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课时安排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察看,能够看到什么?生活中有近似现象〔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季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经过下边的想一想做做看看可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师〕看课本 4.3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同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而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 80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此刻依据察看和所提出问题议论,得出结论 . 教师启迪、鼓舞学生都参加议论和争辩.〔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为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 〔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生丁〕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 〔师〕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它们 . 1. 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沸腾(b oiling )〔研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日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此刻回想一下烧水时的有关状况,提出想认识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何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色?〔生丁〕水沸腾后假如继续加热,是否是温度会愈来愈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勇敢猜想,互相议论,拟订方案,经过实验察看,得出结论,解决问〔生甲〕水熬干了,水变为了水蒸气 .〔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 4.3 —2 按装器械 .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 90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 5 min 为止 .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真同样,不过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此刻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认真察看,最后得出结论 .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弊端 .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重申,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全部达成后 .查察记录,也可参加学生们的议论 .)〔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 .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很多吝啬泡,跟着水的温度高升吝啬泡渐渐变大,并离开烧杯器壁开始上涨,气泡在上涨的过程中渐渐变小,还没有抵达液面就消逝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此后发生了变化,离开器壁的气泡在上涨过程中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碎,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渐渐高升,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此后,沸腾停止 .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 .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涨 .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批的气泡,气泡愈来愈大,上涨到水面破碎,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 .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因为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连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必定程度,因为浮力,气泡离开器壁开始上涨,气泡上涨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多半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盛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 .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此后要学到 .此刻依据察看进行剖析总结,找出规律 . 〔生甲〕依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必定温度下发生 . 〔生乙〕依据气泡上涨,变大,上涨到水面破碎 .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生丁〕依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 〔生戊〕各样液体沸腾时都有确立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boiling point )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依据记录数据,在图 4.3 —3 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 .而后看课本 80 页小数据 . 〔生甲〕为何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此后要学 .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 100 要记着酒精的沸点 78 、水银的沸点 357 〔想一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此刻用桌子上那张圆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察看到什么 . 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生甲〕给纸锅加热一会儿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焚烧〔师〕这是为何?〔生甲〕水 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J 5SB 1000J 10SC 4000J 1min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情预设】:学生举例:听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碎石;楼道声控开关;声呐。
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非常广,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可见声的利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体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一)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预设】: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如听老师讲课,人与人的交流,听广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
(多媒体展示)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行对比,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递信息吗?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二)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多媒体)(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
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声音在医学上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想想议议〕〔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生甲〕表示什么?〔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生丁〕如何读温度?〔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t 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1 摄氏度(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37 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 摄氏度或零下4.7 摄氏度.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师〕我们看p71 想想议议,能否把空白填上. 〔生甲〕沸水的温度是100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漠河镇)〔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1983年)最低气温为-89.2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3.体温计〔板书〕〔师〕同学们对体温计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想〔想想议议〕〔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阅读p 73 科学世界74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可以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各种书籍和大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都可以例举.如:今天气温18 2.提示:关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点、时间问题,不一定局限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者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他说法. 3.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t=t+273.15 五、板书设计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体温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 〔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 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填入表中.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 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 〔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 〔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 〔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 〔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 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想想议议〕〔生甲〕ab 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 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 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生丁〕cd 段为液态,温度升高〔生戊〕ef 段为液态,温度下降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 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生庚〕gh 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 〔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 〔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三、布置作业阅读p79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 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 四、板书设计 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 〔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 4.3—2 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 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 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 页小数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 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 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 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生甲〕给纸锅加热一会儿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师〕这是为什么?〔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