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下物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下物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下物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等,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力的分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对力的概念进行准确的描述,能够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实验手册、教学课件等。

3.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有关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新知呈现(10分钟)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来源和作用,并说明力的计量单位。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概念。

3.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手册的指导,进行有关力的实验操作。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并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记录。

4.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实验结果的理解情况,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解释。

5. 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操作、讨论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全套】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编写人:审核人:班姓名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

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表示。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 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

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图1 -1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

”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屋 b.大树c.石头路d.篱笆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m。

九级物理下册教案沪科版

九级物理下册教案沪科版
题型3:实验分析题
【例3】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在实验中,当我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两端出现了电动势。这表明在导体运动过程中,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电动势。
题型4:问题解决题
【例4】一个发电机在运行时,输入的机械能与输出的电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在理想情况下,发电机输入的机械能等于输出的电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发电机内部电阻的存在以及效率损失,输出的电能会略低于输入的机械能。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上课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题型1:概念理解题
【例1】请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内部或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这一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
题型2:原理应用题
【例2】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导体内产生的电动势如何变化?请解释原因。
【答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磁场强度及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当导体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动势最大;当导体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动势最小。
8.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9.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单位与测量【学习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能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质量、时间的感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掌握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难点: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讲解: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能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案内容:第4课时重力与摩擦力【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能运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篇1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1)物体的内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篇一:沪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套教案】【篇二: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教案】第六章欧姆定律●本章概述本章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会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本章内容中大部分的知识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才能获得,在每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还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密切合作的协作精神.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课时建议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第一节电压1课时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课时第三节电阻1课时第四节欧姆定律 2课时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课时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课时复习和总结 1课时第一节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1●教具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生]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生]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生]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生]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二、进行新课[探究]什么是电压?[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发光.[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不亮.[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 [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对电压的概念已有所掌握.哪位同学还知道电压的代表符号及单位是什么?[生]电压的符号是“u”.[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电池有电压,在闪电的云层间也会有很高的电压,以前的学习中大家还了解过“生物电”,生物体内也会产生电压吗?[投影]●电鳐●电鳗[师]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电池及电压已有所了解.如果老师现在有几节不同的电池,由于不小心将电池上标称的电压值磨掉了看不清楚,但必须知道其电压值是多少,大家可以帮助我吗?[生]找到和老师的电池相同的电池,看看上面标的值是多少.[生]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师]大家的主意不错.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但是,什么样的表是电压表呢?出示几种电表,让同学们分辨.[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如演示用表、学生用表等.[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投影]“电压表”请同学们观察如投影所示的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生]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v”,每一小格表示“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 v”,每一小格表示“0.5 v”.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使用说明书”,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提醒同学们不需要读懂说明书中的所有内容.问题(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问题(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3[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 v,可以先用“0~15 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 v,可以改接“0~3 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投影]接入电压表后的电路.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生]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高.[生]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 [投影]练习题1.读数练习:利用指针能活动的刻度盘.(1)量程已知且不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2)指针的位置不变,接不同的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2.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 v,0~15 v.经判断选用0~3 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 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 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 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通过思考此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从0~15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从0~3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的5倍.[师]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想想议议][师]电压表的接线柱旁都标有“+、-”号.使用规则要求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通入,从“-”接线柱流出;还要求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同学们思考:[投影]1.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2.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3.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怎样选择量程?[生]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即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生]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指针可能会超出刻度盘上的刻度线. 经过大家的讨论并结合演示(注意不允许学生效仿),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强调这两种情况的后果是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损坏电表.在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的办法来选择量程.连接好电路后,在合上开关时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同时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偏转过激,指针超出了表盘刻度线,则电压表量程太小,应换用较大量程;如果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电压4表量程太大,应换用小量程.“试触”的方法在电学中很重要,利用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想想做做]出示家用手电筒及干电池若干节.[师]请一位同学将干电池装入手电筒,并能使手电亮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装电池,才能使手电发光?[生]第一节电池正极朝前,第二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一节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第三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二节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画出来.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请一位同学将正确的图画在黑板上. [师](结合学生画出的正确的电路及电路图)说明:像这样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就叫电池的串联.这几个电池合在一起叫电池组.余下的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是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电池的并联.[师]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就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电压表可以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吗?[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也正是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第一组:用两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为3 v.第二组:用三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是4.5 v.第三组:?[师]根据各组的实验结论,谁能总结出电池电压和电池组电压之间的关系?[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之和.[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比较电池的倒接和顺接究竟有什么不同,电池“并联”成电池组电压会怎样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利用投影仪投影如下的表格,请同学们填写.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连接图如下:连接过程中要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量程的选择要正确.5【篇三:八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学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浮力、压强等。

2. 热学部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3.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4.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5.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等。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分别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部分的要点进行梳理,突出重点和难点。

3. 典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题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练习巩固: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

2. 教辅:相关物理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实验所需的器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沪科版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化。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和它有方向性,并且能够认识地磁场。

3、知道磁感线并且能画磁感线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磁体相互作用、能判断物理是否有磁性,以及它的磁极。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领会磁场的存在,培养学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鼓励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对磁感线的引进,使得学生了解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磁体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磁场、画磁感线【教学难点】了解磁场和会画磁感线并且能够区分两者【教学准备】铁、钴、石头,铜、大头针、小磁针若干、磁铁两块,指南针,铁屑粉一盒【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介绍磁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请同学们讨论:磁是什么,它有那些性质。

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磁的妙用【讨论】磁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广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2、磁体的性质通过书上的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够悬浮?让同学们猜想磁体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情况,并让同学们自己制定和通过实验由每个小组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由[ 教师提问 ] 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互相吸引。

[ 教师提问] :磁体是否对所有的物体都能够吸引,且同一磁体是否每个地方的吸引力一样大,什么叫磁化。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猜想并用你们手头已有的器材来进行验证。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学生活动)学生们有各种的猜想。

教师再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猜想当中的正确结论:磁体只对铁、钴、镍等才有吸引,对铜、石头等无吸引作用。

这种能够吸引铁、钴、的性质叫磁性,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并且发现磁体两极磁性最强(吸引的大头针最多)叫磁极;并把铁磁性物质(铁、钴、镍等)与磁铁磁极接触或者靠近时显出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教案标题: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3. 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物理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学过的物理知识,复习相关概念和原理。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九年级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实验项目。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利用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理解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

3. 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书籍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和科学展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设计,表现出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3. 小测验成绩:学生在小测验中能够准确回答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展示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

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

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光的反射和折射
- 课时1:光的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反射以及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2:光的折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折射以及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3:全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全反射以及其产生条件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判断全反射和计算全反射临界角的方法
第二章:光的色散和波长
- 课时1:光的色散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色散以及导致色散的原因
- 了解了棱镜分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 课时2:波长和频率
- 介绍了波长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了光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的关系
第三章: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 课时1:透镜成像
- 研究了什么是透镜,了解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成像规律
- 掌握了像的性质及像的位置的确定方法
- 课时2:眼睛的调节和缺陷
- 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调节和常见缺陷
- 增强学生对眼睛的保护意识
- 课时3:显微镜和望远镜
- 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 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结语
本文档是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的完整版,一共包括三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多次课时,学生们可以逐步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色散和波长、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知识点,为今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3. 理解力对物体的影响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力对物体的影响教学难点:1. 力的计算方法2. 力对物体的影响教学准备:1. 教材: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材2. 教具:力的示意图、力的计算实例、实验器材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引出力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力。

2. 引导学生讨论力的作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

三、力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力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技巧。

2. 展示一些力的计算实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练习。

四、力对物体的影响(20分钟)1. 通过实验展示力对物体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力对物体的影响原理。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力对物体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力对物体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与反思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与反思

本章复习和总结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铁山学校何逸春【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记录、存储和传播.2.了解电话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知道电磁波大家族,知道电磁波的主要用途.4.了解波的特征.5.常识性了解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教学方法】1.归纳法:整合本章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2 .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重难点引导走近信息时代涉及的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的记录和存储、信息的传播、电磁波、波的特征、光纤通信及现代电信网络等,其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还是考查的热点.一、感受信息1.信息的记录:人们记录信息的方式除了大脑记录和文字记录,还有光记录和磁记录等方式.2.电话:(1)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2)电话是利用电信号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3)电话机的组成:话筒、键盘和听筒.(4)工作原理:声音信号—变化的电信号—声音信号.3.对于话筒和听筒要结合其工作过程来区分:话筒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利用声音引起碳粒疏密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其主要构造为碳粒和膜片. 听筒是将电信号还原为声音,利用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变化还原声音,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其主要构造为电磁铁和膜片.二、让信息“飞”起来1.电磁波:(1)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导体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的组成: 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3)电磁波的应用:医学上用γ射线做脑手术;用X光射线判断是否骨折;用紫外线杀菌;用红外线遥控等.2.声波和电磁波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是波,都具有能量,有些同学就误认为它们是同种波.实际上电磁波和声波是不同的两种波,如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远小于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三、踏上信息高速公路1.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内芯和包层),由于内外层的折射本领不一样,光线在内外两层交界处只会被反射而不会被折射,光被封闭在内层由近及远地传播.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量大、保密性好等.2.现代电信网络:现代电信网络包括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3.现代通信主要靠电磁波和光纤.生活中的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互不扰.手机、卫星通信主要靠电磁波传播信号.典例剖析:(用多媒体展示)考点1 电磁波例1 下列关于电磁波和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实际上并不存在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C.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电磁波和声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小解析: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是确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出现形成了电磁波,不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波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波来说,都有c =λv.在同种介质里传播的速度是同的,所以波长大的,频率小.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都有关系.水波、声波、电磁波辨析比较如下:答案:B考点2 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例2 (2013·镇江)研究表明,当空气中颗粒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波长),颗粒对光的“光”能力就越强.空气中PM2.5颗粒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若可见光的频率约为5×1014 Hz,则可以推算出PM2.5中对能见度造成较大影响的颗粒直径与下列哪一个值最接近()A.2.5µmB.0.6µmC. 0.6nmD. 6µm解析: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由于c =λv,所以可见光的波长为8714Zc310m/s==610m0.6mv510Hλμ-⨯=⨯=⨯答案:B点评:由于空气中颗粒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颗粒对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强.要求较大颗粒的直径,就是根据频率、波速来求波长.考点3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例3 我市目前已全面开通了3G手机通信业务.使用3G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手机通话是直接传输声信号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解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 ×108m/s,手机不能直接传输声信号,手机通话或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故只有D选项正确. 答案:D【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

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水力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核能发电:将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

二、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1.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在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影响感应电流方向方向的因素: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4、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动圈式话筒、动圈式扬声器。

三、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1、发电机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

2、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能的输送:采用高压输电,减小电能损失。

4、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5、高压触电防护:远离高压带电体。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一、感受信息
1、电报:莫尔斯发明,采用短和长的脉冲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

2、电话的结构: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

3、电话的原理:话筒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二、让信息“飞”起来
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排列):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3、相关应用举例
4、波的特征:
(1)波速(C):波的传播快慢。

C=3×108m/s
(2)波长(λ):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3)频率(ν):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1KHZ=1000HZ ,1MHZ=1000000HZ
(4)关系式:C=λν
5、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传递信息中作为载体。

三、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

2、光纤通信:以激光为载波,在光导纤维里传播。

3、光纤通信的特点:信息传输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损耗小。

4、现代通信网络:(1)卫星通信:用卫星做中继站,3颗卫星可覆盖全球。

(2)微波通信:建立很多中继站。

(3)移动通信:移动信号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

5、因特网:英文名称Internet ,又称为互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金属材料: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制成的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金刚石、半导体是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有机高分子材料:指以有机高分子为基础构成的材料。

4、复合材料:将优缺点能互补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制造出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

5、合金不是复合材料。

6、材料的物理性质:(1)弹性:材料受力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又自动回复到原状。

(2)硬度:描述材料的坚硬程度。

(3)延展度:材料具有的可以锻打成片、拉成丝的性质。

7、材料与社会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半导体
1、材料的导电性分类:(1)导体:容易导电(2)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3、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信号。

4、半导体的应用:(1)太阳能电池(2)条形码扫描器(3)微处理器(4)机器人
三、探索新材料
1、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材料。

2、超导材料的应用: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悬浮、增加磁性。

3、纳米材料特点:空间尺度小,硬度高、强度大。

4、纳米材料的应用: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加快,芯片体积减小。

制造纳米机器人。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能源与社会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2、核能
3、核能发电
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